首页 第一节 朝鲜

第一节 朝鲜

举报
开通vip

第一节 朝鲜null一、概说一、概说朝鲜半岛位于亚洲大陆东部,东临日本海,西濒黄海,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北界鸭绿江、图们江与中国为邻,东北在图们江下游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接壤。 朝鲜是亚洲东部的文明古国之一。早在远古时代,朝鲜半岛就有人类活动,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进入新石器时代,人类已遍布朝鲜半岛。 公元前5世纪开始有了青铜器,公元前4世纪开始使用铁器。 朝鲜和中国是山水相连、唇齿相依的邻邦,古代曾受中国文化的巨大影响,和中国政权的关系密切。nullnull二、古代朝鲜国家二、古代朝鲜国家1、在古代朝鲜建国问题上,有“...

第一节 朝鲜
null一、概说一、概说朝鲜半岛位于亚洲大陆东部,东临日本海,西濒黄海,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北界鸭绿江、图们江与中国为邻,东北在图们江下游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接壤。 朝鲜是亚洲东部的文明古国之一。早在远古时代,朝鲜半岛就有人类活动,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进入新石器时代,人类已遍布朝鲜半岛。 公元前5世纪开始有了青铜器,公元前4世纪开始使用铁器。 朝鲜和中国是山水相连、唇齿相依的邻邦,古代曾受中国文化的巨大影响,和中国政权的关系密切。nullnull二、古代朝鲜国家二、古代朝鲜国家1、在古代朝鲜建国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上,有“檀君神话”,流传至今。相传天帝的儿子桓雄与熊图腾族女结合而生下檀君,檀君于公元前2333年时,统治了该地的原始部族而建立部族国家,定都于王俭城(现在的平壤),史称檀君朝鲜。这个传说一直影响着朝鲜半岛上的人们,他们认为自己同属一个民族,都是檀君所创国家的后裔。 檀君陵檀君陵檀君陵檀君陵朝鲜社会科学院考古工作者,遵循金日成主席的教导,于1993年10月,对位于平壤市江东郡的檀君陵进行发掘,发现有86块人骨和一些遗物,检测结果认为遗骨的年代是距今5011年前的,其男子遗骨为檀君的,女子遗骨为其妻的。 因此,朝鲜史学界认为,檀君并不是虚无飘渺的神话人物,而是实际存在过的历史人物。为此,朝鲜政府于1994年在檀君陵旧地修建了面积为45町步(一町步约合15亩)的大型的檀君陵,供国内外人士观瞻。 1994年10月11日,在七千万朝鲜民族极大的关心下,隆重举行了檀君陵改建竣工仪式。 陵建在江东郡弘文里一座小山上,陵长宽各50米,全高22米,9层,由1994块白色花岗石砌成,建有陵门、陵墓重建纪念碑、檀君记功碑及其他辅助设施。250阶台阶从山下直通陵前,平添气势,蔚为壮观。 2、 “箕子朝鲜”2、 “箕子朝鲜”在古代朝鲜建国问题上,还有“箕子朝鲜”的说法。据中国的《史记》记载:周武王灭殷后,封箕子于朝鲜,史称“箕子朝鲜”。相传箕子朝鲜时期制定了“犯禁八条”的古老法律,中国古代典籍中保存了其中三条,比较清楚的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私有制和阶级分化情况。 但在箕子朝鲜是否存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朝鲜、韩国史学家持不同见解。其存在与否现在还不能下定论,有待考古发掘的印证。 3、卫满朝鲜 3、卫满朝鲜 中国的秦末汉初,战乱频繁,北方“燕、齐、赵民避地朝鲜数万口”,其中也有燕人卫满。卫满召集这些移民,于公元前194年发动军事政变,取代朝鲜末代王准,自立为朝鲜王,史称“卫满朝鲜”。 卫氏朝鲜的势力逐渐强大,其疆域“方数千里”。后因与中国的汉王朝发生矛盾,汉武帝于公元前109年发动了征服卫满朝鲜的战争。公元前108年夏,卫满朝鲜灭亡。4、“汉四郡”的设置4、“汉四郡”的设置汉王朝在卫满朝鲜领域及其附近设置了乐浪、临屯、真番等三郡,次年又设玄菟,合称“汉四郡”,其下分置若干县,乐浪郡是当时的统治中心。 朝鲜史家认为汉四郡不在平壤而在辽河下游地区。但据考古发掘,在今平壤附近的乐浪遗址,发现乐浪太守章等许多泥封,就是“汉四郡”存在的有利例证。 古代朝鲜人民坚决反对汉统治者的征服,在他们的抗争下,公元82年,西汉政府撤销真番郡和临屯郡,将其属县并到乐浪郡,同时将玄菟郡撤到辽东。 只剩下以平壤为 中心的乐浪郡。5、辰国 5、辰国 古代朝鲜控制的区域主要在朝鲜半岛北方地区。古代朝鲜半岛南方的居民是韩人,分为马韩、辰韩、弁韩三支(故后来也称朝鲜为三韩或韩),各有若干部落,马韩在西,势力最大,辰韩在马韩之东,弁韩在辰韩之南。 韩人最早的国家是辰国,存在时间大约在公元前3到1世纪,它的最高统治者是辰王,支配整个三韩地区。但其所属各小国,尤其是辰韩和弁韩以及他们统辖的小国都有相对独立性。 对于辰国的起止年代,史籍中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大致可以推测到东汉末期时辰国尚存。此后,随着三韩各自势力的发展,相继建立了新罗、百济、伽倻三国,辰国分裂,辰国的原统治集团于公元1世纪中叶被百济吞并。 null三、三国时期三、三国时期古代朝鲜和辰国灭亡之后,朝鲜半岛上出现了高句丽、新罗、百济三个国家并立的局面,史称“三国”。 高句丽在半岛北部鸭绿江两岸。 百济在半岛西南部。 新罗在半岛东南部。nullnullnull前三国(一)高句丽(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 (一)高句丽(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 据传,公元前37年,高句丽由中国少数民族扶余族朱蒙建立,首都为今辽宁省桓仁县附近。在中国东北的东南部兴起,并向朝鲜半岛扩张。 从4世纪中叶起不断向南扩展,和新罗、百济长期作战,尤其是广开土王时期,占领了南方的大片土地。 公元427年,高句丽迁都平壤。由于高句丽国地跨中、朝两国,中国、朝鲜、韩国史学界对其历史归属问题有不同看法。中国史家认为高句丽是古代中国东北地方行政政权。而朝、韩史家认为是朝鲜、韩国的历史组成部分。在这个问题上,双方至今各持己见。 589年,中国隋朝建立。此后,隋朝分别于598年6月、612年1月、613年4月发动了三次征伐高句丽的战争,但由于高句丽人民的顽强抵抗均告失败。 中国唐朝初期,唐太宗也曾连续发动三次征伐战争,也未取得成功。 高句丽的社会状况高句丽的社会状况高句丽在公元1世纪时已出现奴隶制,有战俘奴隶和因犯罪而没入为奴的人;后也出现了债务奴隶; 普通人民称为“下户”,与奴隶主贵族|“大家”相对立,受到严重剥削; 有了官吏、军队等国家机器。(二)百济(公元前18年~公元660年) (二)百济(公元前18年~公元660年) 百济国形成于马韩地区,传说是由朱蒙之弟温祚于公元前18年建立的国家,最初建都蔚礼城。此后逐渐合并马韩各部,到3世纪时完全占据朝鲜半岛的西南部。从4世纪末开始,百济遇到高句丽的南侵。在三国相争中,百济始终处于不利地位。 土地肥沃,在半岛上最先种植水稻; 奴隶用作贵族家内奴仆,也从事手工业生产。(三)新罗(公元前54年~公元676年)(三)新罗(公元前54年~公元676年)新罗是公元前54年由辰韩斯卢(又称新卢),六村首领共推朴赫居世为“居西干”(新罗语为首领之意),将六村改为六部而建立的国家。4世纪时,新罗用武力统一辰韩各部,以庆州为都城。4世纪末以后,百济和高句丽之间战争不断,减小了对新罗的威胁,借此机会新罗国迅速发展,领土日益扩大,中央集权制初步确立,经济得到很大发展,新罗势力逐渐强大。新罗新罗三国之中,新罗土地最为富庶。 6世纪十,新罗社会经济发展很快,普遍使用铁制农具,牛耕代替了人力挽耕。 对外战争多次获胜,领土扩大到汉城一带,往北甚至到达咸镜南道。 562年,新罗赶走了半岛南端盘踞200年之久的日本侵略势力。金铜镂空冠(5~6世纪,新罗时期) 金铜镂空冠(5~6世纪,新罗时期) nullnullnullnullnull让你大跌眼镜的韩国古代地图让你大跌眼镜的韩国古代地图让你大跌眼镜的韩国古代地图让你大跌眼镜的韩国古代地图null三国时期的结束与新罗的统一三国时期的结束与新罗的统一进入7世纪,由于三国间的矛盾激化,再也无法维持以前的鼎立状态。新罗为了吞并高句丽和百济,与中国的唐朝建立了紧密的军事联盟。 660年,新罗联唐进攻百济,百济灭亡。 668年7月,在唐罗联军打击下,高句丽灭亡。 唐罗联军征服高句丽和百济之后,新罗和唐朝之间的矛盾开始暴露。唐朝在高句丽旧地分置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在平壤设安东都护府。 新罗为统一半岛,决心驱逐唐军。新罗自670年开始在广大地区发动驱逐唐军的全面进攻,经过多次激战,新罗占领了百济和高句丽故地的大部分。 676年,唐被迫将安东都护府撤到了辽东(今辽阳县),朝鲜半岛的大部分地区(大同江以南地区)统一于新罗。三国时期的社会状况三国时期的社会状况这一时期,由于铁器和耕牛的使用,朝鲜半岛的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佛教通过中国传入朝鲜半岛,受到统治者的欢迎,兴建了很多宏伟的寺院。 在三国奴隶主统治下的奴隶与平民,不断地进行反抗斗争,统治阶级编写的历史里,屡屡记载“盗贼多起”就是对人民起义斗争的蔑称。离土逃亡也是一种主要的反抗方式,而三国分立的局面也正便于人民的逃亡。 朝鲜三国时代之服饰朝鲜三国时代之服饰复原的高句丽服饰复原的高句丽服饰高句丽贵族女子服饰高句丽贵族女子服饰高句丽贵族女子服饰2高句丽贵族女子服饰2新罗时代女王服饰新罗时代女王服饰nullnull四、新罗统一后的朝鲜(676-918年)四、新罗统一后的朝鲜(676-918年)通常认为,新罗统一后,朝鲜进入封建社会时期。 新罗的统一,结束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为以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统一后,新罗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经济政治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确立封建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一)巩固统治的措施(一)巩固统治的措施1、确立封建土地国家所有的土地制度1、确立封建土地国家所有的土地制度(1)687年,神文王(681-692年)实行禄邑制。国家对文武官吏、功臣、贵族等按官位高低授予一定数量的收租土地,作为食邑,以充俸禄;同时也赐与寺院大量土地。 两年后,一度停止,改为赐租。 757年景德王(742-765年)恢复禄邑制,一直实行到新罗末年。 这些土地都由僧俗封建主向耕种者收租,后多演变成僧俗封建主的私有地。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土地制度(2)722年,实行丁田制。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16岁以上的男丁耕种,分为口分田和永业田两种,前者限本人终身使用,不得转让和买卖,后者可以由子孙继承,但禁止买卖。受田农民向国家负担租(以谷物形式交纳地租)庸(徭役)调(以布匹或其他手工业品缴纳贡品)。 受田农民成为被束缚在国有土地上的国家依附农民,国家因此控制了全国的土地和人民,确立了封建土地国家所有的基本原则。 丁田制实际上是一种国家农民的份地制度。 禄邑制和丁田制的实行,体现出新罗时期的朝鲜,在土地制度和剥削关系方面是以封建土地国有制下的贵族官吏食邑制度和国家农民份地制度的法权形式而确立的封建制度,为在统一的国土上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奠定了基础。2、确立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体制2、确立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体制景德王时,仿照唐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改革国家机构,建立了较完备的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体制。中央设立执事省,总理政务,下置若干府和部,分掌各项职能,多数机构和官职改用汉式名称。下辖117郡,293县。 地方行政,全国分为9州(即将原来新罗、百济和高句丽各分为三州),下设郡、县、乡或部曲,州、郡、县的长官分别为都督、太守和县令,一律由国家任命。 另外,在要地设置5个小京。小京和州均有军队驻防。 文武官员一律享受国家的禄邑,即从禄邑中取得俸禄;他们是国家的官吏,而不是领主,他们必须效忠职守,效忠于封建国家,效忠于专制君主。3、提倡儒学的文化教育政策3、提倡儒学的文化教育政策682年设国学; 688年实行科举,以录用儒生出身的官吏,代替过去主要按门第和武功录用官吏的办法,以此加强中央集权。 派遣留学生到唐朝学习汉文化。 还将一县之地充作国内全体学生的“奖学金”。反应了新罗统治者提倡儒学的积极性。(二)社会经济的发展(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田播种面积扩大; 农作物种类增加,主要作物有小麦、大麦、豆类及桑、麻等; 官营手工业有很大发展:造船、漆器、陶器、武器等有相当的发展程度,丝绸纺织、金银细工等手工业生产更为发达; 官方商业渐趋活跃,首都庆州成为国内外贸易的中心;对外贸易也相当活跃,同中日两国之间的官方贸易日益扩大。 私营工商业很难发展。(三)统一新罗的对外交流和文化 (三)统一新罗的对外交流和文化 新罗统一时期,与唐朝建立了友好关系,贸易交往、文化交流十分频繁,并有许多人留学到唐朝。 文化方面,这一时期佛教被定为国教,佛教文化十分繁荣。当时的建筑、雕刻、绘画等至今仍大量残存于古都庆州。 7世纪以后,儒学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出现金大问、崔致远等许多儒学家。梵鱼寺的大雄殿(公元687年建)梵鱼寺的大雄殿(公元687年建)五、农民大起义与后三国五、农民大起义与后三国盛极一时的新罗,自第35代景德王(公元742~765年在位)时代,国力日趋衰微。9世纪中叶以后,农民起义频繁爆发,新罗王朝陷入严重危机之中。 889年,国库空虚的新罗政府派人到各州郡催征贡赋,激起普遍反抗,爆发了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 沙伐州(今朝鲜庆尚北道尚州),有元宗和哀奴起义; 891年,竹州(今京畿道竹山)箕萱起义; 891年,北原(今江原道原州)梁吉起义; 892年,完山州(今全罗北道全州)甄萱起义; 896年,在西南地区爆发了“赤裤军起义”。 其中,以梁吉和甄萱的势力最为强大。后三国后三国900年,原新罗镇守西南沿海地区的将军甄萱占领完山州(今全州),在原百济地域以复兴百济为标榜,建立后百济国; 897年,梁吉的部下弓裔率农民起义军据松岳郡独立,后又击败梁吉,夺取了农民起义军的领导权。904年建立摩震国,自立为王,同年迁都铁原;911年改国号为泰封。因其在高句丽旧地,故后又称后高句丽; 再加上被压缩到东南地区的原新罗残余统治势力,又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史称“后三国”。 新罗的灭亡与高丽王朝的统一新罗的灭亡与高丽王朝的统一918年6月,弓裔的部将王建发动政变,推翻弓裔政权,自立为王,改国号为高丽,王氏高丽王朝始。 919年,高丽朝迁都松岳(今开城),此后高丽王朝日益强盛,不断进攻后百济和新罗。 935年,新罗敬顺王向高丽投降,新罗王朝灭亡。 936年,高丽王朝灭后百济,朝鲜半岛重新统一,开始高丽王朝。 六、高丽王朝的统治(918-1392年)六、高丽王朝的统治(918-1392年)高丽王朝发展了新罗王朝的封建生产关系。 (一)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 高丽王朝建国伊始,就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1、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1、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成宗时期(982-997年)实行政治改革,确立了一套新的封建集权统治的行政体制。 中央设三省六部,长官由文职充任,称为文班。 全国分置十道和十二州,各道由中央派遣的节度使总管军民行政大权。道以下设府、郡、县、村等行政单位,县以上的地方长官由中央任命,村吏则从地方豪绅中选任。 此外,还有乡、所、部曲等特别行政单位,是“贱民”居住区,由国家严格控制。2、军事制度——府兵制2、军事制度——府兵制军事上实行良人农民义务兵制,即“府兵制”。全国有常备军15万左右,分为地方军和中央军两部分。地方军由各道节度使统制;中央军队约5万人,分别隶属于二军六卫。 二军六卫的高级将领称为武班,与文班一起合称“两班”。 但武班地位低于文班,实行文尊武卑的政策,目的在于防止军事贵族势力过于强大而危害中央集权制。3、封建土地国有制——田柴科制度3、封建土地国有制——田柴科制度高丽王朝实行封建土地国有制,力图由政府控制大量土地,并竭力加强国家机器,以巩固中央集权。 高丽王朝上承新罗传统,于976年颁行田柴科制度,即政府将全国耕地和山林登记造册,把文武官吏分为79品级,按照等级授予数量不等的耕田(“田”)和山林樵采地(“柴”),最高品官吏授田柴各110结,最低的得田21结,柴10结。士兵给田15结。 (科表示身份等级,按身份等级授予田柴,称为田柴科) (结是中古朝鲜以稻谷产量计算水田面积的单位,10束稻为1负,100负为1结,1结约为稻谷两担,其面积因田地肥瘠而不同,大约6尺为1步,36步为1结) 田柴是官吏终身享用的职田,他们享受对土地的收税权,不得世袭,死时归还政府。但授予功臣和归顺贵族的“功荫田柴”不在此限。这种土地称为私田,耕种私田的农民交纳收成的50%作为地租。 其余的绝大部分土地作为公田,由国家直接租佃给农民耕种并征收租税,农民交纳收成的25%。田柴科制度的意义及困境田柴科制度的意义及困境田柴科的实行,确立了国家对土地的最高支配权,它一方面限制了官僚贵族的土地兼并,另一方面确保了国家的税源,成为专制国家的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利于中央集权。 但田柴科制度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政府规定田柴只限终身,不准世袭,但它是按“人品”授予的,而“人品”却是世袭的,这样,田柴科事实上变为实习,贵族官吏也力图巩固自己对所受封土地的权利;同时,田柴科制定的次年,即977年,即宣布赐予功臣的“功荫田柴”允许世袭,可以传承,这一点与土地国有原则是相违背的。 这一矛盾发展因为两班贵族和寺院不断把公田变为私田而加剧起来。贵族、官僚、寺院等很快就兼并土地,子孙世袭,形成大农庄,出现“一家膏腴,弥州跨县”的局面,私田日益扩大,公田日益减少。 公田的减少使田柴科的授予数额逐渐减少,到12世纪时,田柴科已经无法继续实行了。(二)社会经济的发展(二)社会经济的发展高丽王朝初期,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农民垦荒耕种,耕地面积扩大,农业获得发展。 政府还鼓励农民从事副业生产。 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首都开城是全国最大的市场。 对外贸易也很发达,宋朝中国是其主要贸易对象,同时,与日本、契丹、女真、甚至遥远的伊朗等也也有贸易往来。(三)社会矛盾的激化和农民起义(三)社会矛盾的激化和农民起义12世纪开始,高丽王朝开始走向衰弱。先是外戚李资谦擅权,继则是武人专政。 武臣政权。王廷内部争权夺利,斗争激烈。长期以来高丽政府一直重文轻武,1170年发生武臣政变,武臣控制了政权。武臣政权一直延续了一百年,使政治更加混乱不堪。 这一时期,高丽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 在国内,由于统治者的残酷剥削,从12世纪末到13世纪初,爆发了三次农民起义的高潮。 在国外,则先后受到契丹、女真和蒙古等外族的侵略。从1231年开始,蒙古军多次进攻高丽。12世纪的全国人民大起义12世纪的全国人民大起义1176年1月,亡伊、亡所伊在公州鸣鹤所(贱民居住区)起义;1177年7月,失败。 1177年,平安道爆发农民大起义,起义军一度占领西京平壤。 1198年,首都开京公私奴隶在万积等人的领导下计划起义,提出“不使三韩再有贱民”的口号,消灭良贱有别的身份制度,但由于叛徒告密而失败。 1200年,晋州公私奴联合大起义。 由于种种原因,起义最终均遭镇压而失败。(四)外族入侵与高丽王朝的灭亡(四)外族入侵与高丽王朝的灭亡高丽王朝时期,先后曾遭受契丹、女真和蒙古等外族的侵略。 1、契丹的入侵。916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建立契丹国。993年,契丹数十万大军进攻高丽。高丽军民在爱国将领徐熙的领导下奋起抵抗,但怯弱的统治者坚持议和,接受屈辱的议和条件,承认契丹为上国,高丽为其属国,每年纳贡六次,并与一向友好的宋朝断绝盟友关系。1011年和1018年,契丹又先后两次入侵高丽,给高丽造成严重损失。 2、女真族的入侵。1126年,女真族大金国入侵高丽,高丽国被迫以称臣纳贡为条件,得以保持傀儡政权。蒙古人的入侵和高丽王朝的灭亡蒙古人的入侵和高丽王朝的灭亡3、蒙古人的入侵。 13世纪,蒙古人屡次入侵朝鲜。 1231年,蒙古借口使臣被杀,大举入侵高丽。蒙古索取大量贡纳;并在高丽各地设达鲁花赤(镇守官),以监督高丽军政。 1232年,高丽政府下令杀死各地的达鲁花赤,然后避难于江华岛,以防蒙古来袭。蒙古对此予以报复,从1232到1259年,蒙古先后5次大举侵略朝鲜。高丽统治者避匿于海岛,不但不积极组织军民抵抗,反而一味寻求议和。 1258年,双方达成“议和”,条件是高丽接受蒙古监督国政,每年向蒙古朝贺纳贡,并以王子为人质。之后,高丽朝廷由江华岛迁回开京,拆除岛上的防御工事撤走岛上驻军,以示臣服之诚意。 但朝鲜人民反对朝廷的屈辱投降,坚持进行抵抗。“三别抄军”(左、右别抄军和神义军的合称)南下珍岛(今全罗南道),联合西南各地农民义军,据险抗战。他们控制了南海一带,给蒙古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并且破坏了蒙古企图利用南海作为侵略日本前沿根据地的计划。 1368年,中国农民起义军推翻了元朝政权,为朝鲜人民摆脱蒙古的压迫争取独立创造了有利条件。 1392年,高丽大将李成桂废恭让王自立,迁都汉城,高丽王朝灭亡。1396年改国号为朝鲜,朝鲜进入李朝时期。(五)高丽朝的文化(五)高丽朝的文化高丽王朝统治的474年间,虽然经历许多考验和苦难,但文化方面却卓有成效。 高丽历代国王笃信佛教,国家对佛教特别加以保护,并在各方面予以扶持,兴建了大批佛寺。 儒学思想作为统治阶级思想武器而得到更高的发展。朱子学在高丽王朝后期被引入高丽,并很快得到传播,代表人物有郑传道等人。 高丽实行了科举制度,仿照唐制在都城设大学,地方设中学。各地还开办了很多私学,发展迅速。出现了“弘文公徒”、“南山徒”等十二所有名望的私学,当时在这十二所学校学习的学生,被称为“十二徒”。 私学的兴盛促进了文化的繁荣,但另一方面,“十二徒”往往独占科场,竞争激烈,因此,它成为导致封建派争的因素之一。null科学技术方面,在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基础上,高丽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金属活字,保存至今的《八万大藏经》是从1236年开始花费16年时间刻制出来的。 此外,高丽的青磁以造型优雅、玄妙美感知名,至今仍被认为是世界级艺术品。景福宫勤政殿(始建于1395年)景福宫勤政殿(始建于1395年)弥勒菩萨立像(高丽初期的佛像,高17公尺,由两块大石中央衔接而塑成)弥勒菩萨立像(高丽初期的佛像,高17公尺,由两块大石中央衔接而塑成)高丽的青瓷高丽的青瓷七、李朝时期的封建社会七、李朝时期的封建社会李朝朝鲜(1392-1910年) (一)李朝前期封建社会的发展 李朝建立初期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措施,社会安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1、“科田法”。李成桂掌权后,采取各种措施整治和加强专制集权统治。1388年实行田制改革,政府丈量全国公私土地,登记造册,收归国家所有。 1391年,实行“科田法”,对两班文武官僚和其他贵族按照按等授田,第一科(等)授田150结,以下递减,第十八科为末等,授田10结。对地方豪族和士兵另授军田,每人5-10结。(李朝以生产20石良谷的土地为1结。与高丽朝的单位稍有区别) 其余大部分为公田,由国家分配给农民,征收地租,作为封建国家的基本财政收入来源。 科田法的实行,国家不仅掌握了土地,扩大了税源,而且对两班和佛教寺院的土地也加强了控制。科田和军田不但数量有限,而且科田主要限于京畿一带,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和两班贵族进行地方割据的可能性。另方面,由于领受军田的人大多是中小封建主和上层农民,从而加强了封建国家 的社会基础。null明代时期高丽太祖李成桂太祖李成桂null2、1400年,废除私兵制,把原属于大封建主和寺院的武装全部集中于中央政府。 3、加强人口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1413年,普查人口,实行佩带号牌制度。农村实行邻保制。即以邻舍连环保形式强制农民固着在土地上,以保证完纳国家规定的租税和其他各种负担。 4、1469年,编成《经国大典》。 5、行政机构。中央设议政府,作为辅佐国王的最高政府机关。议政府下社吏户礼兵刑工六曹(部),分掌各项重要行政事物。 地方行政区划,除京畿道外,全国设忠清、全罗、黄海、江原、平安、庆尚和咸镜七道,道以下设州、府、郡、县,地方各级政府长官一律由中央任命。 null6、对外政策方面,在巩固统治地位的同时,李朝很重视对外关系的调整。针对女真族的骚扰,他们在北方设置了四郡六镇;为消除倭患,进行了征讨对马岛的战争;同时,李朝和明朝建立了睦邻关系,一改高丽王朝时期与明朝敌对的政策,实行和平亲善政策,频繁进行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7、经济方面,李朝采取各种措施发展生产,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君有长足发展。 这些措施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null为加强中央集权,李朝实行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和身份制度,在官吏中实行官品制,将官吏分为正一品至从九品的十八官品。以法律形式固定身分制度,以国王为首的享有特权的两班是统治阶级;良人和贱人是被统治阶级;另外还有介于两班和良人之间的中人层,这些人的身份是世袭的。(二)李朝中期的朝鲜(二)李朝中期的朝鲜15世纪末,大贵族和大官僚开始利用各种手段兼并土地,扩大私田,引起农民不断抗争。另一方面统治阶级内部党争激烈,国力渐衰。16世纪末壬辰卫国战争爆发。朝鲜人民组织义兵,到处打击日寇。明朝应朝鲜之请,派遣军队援朝御倭,最后击败了日本侵略者。17世纪以后,朝鲜的社会经济又有恢复和发展,同中国和日本的经济、文化交流十分活跃。 党争党争1516世纪,统治阶级内部形成两派政治势力,一派是占有大片土地,掌握政权的勋旧大臣,另一派是代表中小地主利益被称为“士林”的政治势力。从15到16世纪,两派围绕政权展开激烈的斗争,多次发生“士祸”。1565年后,“士林”掌握了中央政权。为加强自己的政治势力,“士林”在各地设立书院,制定“乡约”,形成强大的势力。但很快“士林”内部又发生极为复杂的争权夺利的斗争,史称“党争”,此后约200年间,党争激化,派别日趋复杂,造成极大危害。 壬辰卫国战争壬辰卫国战争16世纪末正当朝鲜政治腐败、党争激烈时,在日本丰臣秀吉完成了其统一日本大业。1592年,丰臣秀吉派兵入侵朝鲜,朝鲜人民从此开始了长达7年的壬辰卫国战争。 日军分水路两方向朝鲜进攻。陆军方面,日军进展顺利;然而在海战方面却大相径庭。 由名将李舜臣率领的朝鲜水军给日本水军以毁灭性打击。朝鲜人民自发组织武装队伍,展开义兵运动,到处打击日寇。 1592年8月开始,官军和义兵协同作战,接连取得较大胜利。 同年12月,应朝鲜政府请求,明朝派兵援朝御倭。朝中两国军队联合作战,经过7年的艰苦战争,终于击败了日本侵略者,粉碎了日本征服朝中两国的狂妄计划。龟船图 (壬辰战争中抗击日军)龟船图 (壬辰战争中抗击日军)李舜臣(1545~1597) 李舜臣(1545~1597) 李氏朝鲜的后期历史李氏朝鲜的后期历史7年的战争使朝鲜社会经济遭受极大的破坏,李氏朝鲜迅速衰弱下去。 在朝鲜战祸未消的情况下,中国清太宗(皇太极)于1627年和1636年两次入侵朝鲜,李朝政府向清朝屈服,订立了屈辱的协议。从此朝鲜成为清朝的属国,直到19世纪末。八、古代中朝人民的友好往来和朝鲜文化八、古代中朝人民的友好往来和朝鲜文化参见 教材 民兵爆破地雷教材pdf初中剪纸校本课程教材衍纸校本课程教材排球校本教材中国舞蹈家协会第四版四级教材 第400-404页。 世宗的文化政策:在第四代国王世宗(1418~1450年)统治时期,朝鲜文化、艺术空前繁荣。世宗在位时组织创制了朝鲜的民族文字,即“训民正音”,(1443年公布于世,一直沿用至今)在此之前朝鲜一直使用汉字,朝鲜民族文字的出现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高丽史》等重要书籍即编于这一时期。除此之外,世宗在位期间,在政治、经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音乐和医学方面,产生了许多发明创造和进步思想。这一时期发明了世界最早的雨量计。 世宗像世宗像世宗世宗
本文档为【第一节 朝鲜】,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24418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6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教育学
上传时间:2012-05-26
浏览量: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