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李远国-內炼外养,众术合修:论葛洪的养生思想

李远国-內炼外养,众术合修:论葛洪的养生思想

举报
开通vip

李远国-內炼外养,众术合修:论葛洪的养生思想 內炼外养,众术合修:论葛洪的养生思想 2010-11-25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李远国      在道教史上,葛洪以其卓越的成就,为道教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从而享有崇高的声誉,受到了历代道教徒的尊敬。直到今天,我国一些道教名山如广东的罗浮山、杭州的葛岭、抱朴道院等还保留纪念他的建筑物、碑刻及炼丹遗址。在世界上,葛洪的名字早己载入古代科学家的史册,得到了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著名科学史家斯蒂芬.F.梅森博士等人的高度评价。      葛洪学识渊博,精通医理药理,并长期从事炼丹内修的研讨,是古代...

李远国-內炼外养,众术合修:论葛洪的养生思想
內炼外养,众术合修:论葛洪的养生思想 2010-11-25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李远国      在道教史上,葛洪以其卓越的成就,为道教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从而享有崇高的声誉,受到了历代道教徒的尊敬。直到今天,我国一些道教名山如广东的罗浮山、杭州的葛岭、抱朴道院等还保留纪念他的建筑物、碑刻及炼丹遗址。在世界上,葛洪的名字早己载入古代科学家的史册,得到了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著名科学史家斯蒂芬.F.梅森博士等人的高度评价。      葛洪学识渊博,精通医理药理,并长期从事炼丹内修的研讨,是古代著名的医药学家、养生学家。我国传统的医药学和养生学本来密不可分,在当时医疗技术较原始又缺医少药的条件下,养生对保障人体健康显得尤其重要。中医的特点之一是对疾病强调以预防为主,对身体保健强调以养生为先。两汉黄老之术已和养生术融为一体,黄老学者多习养生。如嵇康著有《养生论》,认为人要“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气以醇白独著,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又守之以一,养之以和”,并“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里俱济。”才可谓之养生。葛洪则进一步发展了前人的养生理论,为后世道教养生学奠定了基础。      一      在长期医疗、养生实践的基础上,葛洪提出了自己的养生思想。他认为:天地之大德曰生,是以道家之所至秘而重者,莫过乎长生之方。因而,他广觅道经,博览众术,对秦汉以来的各家各派养生内炼术都加以研究,认为各种方术都有不同的健身价值和养生功能,主张养生者,欲令多闻而体要,博见而善择,偏修一事,不足必赖也。出于这种认识,葛洪将气法、导引、房中、服食、养生、符咒、药饵、外丹等各类方法融汇贯通,汇于一体,形成了一个以气为本、众术合修的养生体系。      在《抱朴子内篇》中,葛洪首先阐述了他的元气说,为其养生学说建立理论基础。在他看来,宇宙的本原是物质的元气,由元气的分化,才产生天地万物。他说:“夫人在气中,气在人 中,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须气以生者也。”[1]也就是说,宇宙万物是由气所生成的。这种气生万物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既是对秦汉元气说的继承,也是他长期从事自然科学实验和探讨的结果。他在论自然变化的原理时说:“云雨霜雪,皆天地之气也,而以药作之,与真无异也。”[2]认识到云雨霜雪都是天地之气变成的,天地之气就是一种自然的物质。扩而言之,自然界的一切有机物和无机物都是由气变化生成的。      这个气也是构成人体和生命存在的基础物质。他说“善行气者,内以养生,外以却恶。”[3]强调了气与人体生命间的至要关系。同时又指出:“身劳则神散,气竭则命终,根竭叶繁。则青青去木矣。气疲欲胜,则精灵离身矣。”[4]又说:“气绝之日,为身丧之候也。”[5]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生命终止的内在原因。      对于人体致病夭折的现象,葛洪辩证地探讨了它的内因和外因。他说:“夫之所以死者,诸欲所损也,老也,百病所害也,毒恶所中也,邪气所伤也,风冷所犯也。”[6]即把人体生命的终结,都归结于一些可以认识的物质性原因。从而排除鬼神的作用。这种科学的观点体现在一个道教徒的身上,显得十分可贵的。在他看来,引起疾病夭折的根本原因是体内气血的亏竭。他说,受气本多则伤损薄,受气本少则伤深。“用力役体,汲汲短乏者,气损之候也。面无光色,皮肤枯腊,唇焦脉白,腠理萎瘁者,血减之证也。二证既衰于外,则灵根亦凋于中矣。”[7]所谓“二证”即是疾病症状的显现,它是体内气血亏耗的必然结果。然而人们往往只看到了现象,“以觉病之日,始作为疾”,而怨风冷暑湿等外界的因素。      对此,葛洪明确地指出:“风冷暑湿,不能伤壮实之人也,徒患体虚气少者,不能堪之,故为所中耳。”他举例说:“设有数人,年纪老壮既同,服食厚薄又等,俱造沙漠之地,并冒严寒之夜,……则其中将有独中冷者,而不必尽病也。非冷气之有偏,盖人体有不耐者耳。故俱食一物,或独以给病者,非此物之有偏毒也。钧器齐饮,而或醒或醉者,非酒势之有彼此也。同冒炎暑,而或独以喝死者,非天热之有公私也。齐服一药,而或昏暝烦闷者,非毒烈之有爱憎也。”[8]可见,内在的因素往往比外界因素更为重要。葛洪的结论是:“是以冲风赴林,而枯柯先摧;洪涛凌崖,而拆隙首颓;烈火燎原,而燥卉前焚;龙碗坠地,而脆者独破。由兹以观,则人之无道,体已素病,因风寒暑湿者以发之耳。苟能令正气不衰,形神相卫,莫能伤也。”[9]      基于这种正确的认识,葛洪十分强调预防的重要性,主张把疾病消灭在隐患之中。他说:“至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病,医之于无事之前,不追之于既逝之后。”[10]这是葛洪对《内经》“治未病”思想的继承发展,也是后世医疗“防重于治”、以防为主理论的雏形。而要做到这一点,显然,养生内炼是必须的最重要的手段。葛洪说:“故治身养性,务谨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凡聚小所以就大,积一所以至亿也。若能爱之于微,成之于着,则几乎知道矣。”[11]      他认为,日常生活中伤生的因素很多,如困思、强举,悲忧,极乐,汲汲所欲,寝息失时,房中无节,饮食过度等等,皆足以致伤损寿。主张起居有章,保持情绪精神的稳定状况,即“淡默恬愉,不染不移。养其心以无欲,颐其神以粹素,扫涤诱慕,收之以正,除难求之思,遣害真之累,薄喜怒之邪,灭爱恶之端。” [12]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葛洪的养生学说非常重视人为的作用,鲜明地表现了对天命观的否定态度。他说:“有仙命者,要自当与之相值也。然求而不得者有矣,未有不求而得者也。”[13]也就是说,既使“仙命”的禀赋者,还是要经过一番人为的努力,才能成其正果,何况凡人?      在《至理》中,葛洪甚至把“命有自然”看作是愚夫的见解。指出延年益命的路径在于养生:“今导引行气,还精神脑,食饮有度,兴居有节,将服药物,思神守一,柱天禁戒,带佩符印,伤生之徒,一切远之,如此则通。可以免此六害。”[14]所谓“六害”,指诸欲所损、老病所害、毒恶所中、邪气所伤、风冷所犯,为能致人死亡之害。六害不除,死亡且不免,焉能修仙长生?故葛洪主张,人要修仙,先学养生,免此六害,身体无病,才能进一步修长生不老的仙道。      对人为的肯定,必然导致对天命的否定。他说:“大寿之事,果不在天地,仙与不仙,决非所值也。”“天道无为,任物自然,无亲无疏,无彼无此也。” [15]表现了唯物主义的倾向。同时,又宣称:“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 [16]这一中国养生史上震聋发聩的响亮口号,体现了何等宏大的气概和积极有为的态度。      二      葛洪指出:“夫陶冶造化,莫灵于人。故达其浅者,则能役用万物,得其深者,则能长生久视。知上药之延年,故服其药以求仙。知龟鹤之遐寿,故效其导引以增年。且夫松柏枝叶,与众木则别。龟鹤体貌,与众虫则殊。至于彭、老犹是人耳,非异类而寿独长者,由于得道,非自然也。众木不能法松柏,诸虫不能学龟鹤,是以短折。人有明哲,能修彭、老之道,则可与之同功矣。”[17]      尤其可贵的是,葛洪清楚地看到了巫医迷信给社会造成的危害。他多次批判了那些妄言祸祟,专以问卜祭祷为业的巫祝,嘲笑了不精医术、不务药石的庸医,指出祈祷鬼神是毫无作用。他说:“患乎凡夫不能守真,无杜遏之检括,爱嗜好之摇夺,驰骋流遁,有迷无反,情感物而外起,智接事而劳溢,诱于可欲,而天理灭矣;惑乎见闻,而纯一迁矣。心受制于奢玩,情浊乱于波荡,于是有倾越之灾,有不振之祸,而徒烹宰肥腯,沃酹醪醴,撞金伐革,讴歌踊跃,拜伏稽颡,守请虚坐,求乞福愿,冀其必得,至死不悟,不亦哀哉!若乃精灵困于烦拢,荣卫消于役用,煎熬形气,刻削天和,劳逸过度,而碎首以请命,变起膏肓,而祭祷以求痊;当风卧湿,而谢罪于灵祗;饮食失节,而委祸于鬼魅,蕞尔之体,自贻兹患,天地神明,曷能济焉?其烹牲罄群,何所补焉?夫福非足恭所请也,祸非重祀所禳也。若命可以重祷延,疾可以丰祀除,则富姓可以必长生,而贵人可以无疾病也。”并引历代帝王信巫崇鬼而遭灾难的史实,告诫人们:“楚之灵王,躬自为巫,靡爱斯牲,而不能却吴师之讨也。汉之广陵,敬奉李须,倾竭府库而不能救叛逆之诛也。孝武尤信鬼神,咸秩无文,而不能免五柞之殂。孙主贵待华响,封以王爵,而不能延命尽之期。非牺牲不博硕,非玉帛之丰酿,信之非不款,敬之非不重,有丘山之损,无毫厘之益。”[18]这种不信巫祝、不重祈祷的态度是正确的。      葛洪主张道士兼修医术,以免六害。强调“为道者以救人危使免祸,护人疾病,令不枉死,为上功。”[19]因此,可见他将人的生命看得何等重要。这是一种崇高的医德思想,其后对道教养生学以至中国医学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陶弘景、孙思邈等著名道教医学家的实践活动,更加发扬光大了这种可贵的品德。      根据内修外养的养生思想,葛洪提出了养生的基本原则,在于不伤不损。他说:“养生以不伤为本,此要言也。”又说:“禁忌之急,在不伤不损而已。”[20]对此,葛洪列举了十三项伤损之事,其中有:才所不逮,而困思之;力所不胜,而强举之;悲哀憔悴;喜乐过差;汲汲所欲;久谈言笑;寝息失时;挽弓引弯;沉醉呕吐;饱食即卧;跳走喘乏;欢呼哭泣;阴阳不交。他认为这类损伤之事积累多了会使人早死,“凡言伤者,亦不便觉也,谓久则寿损耳。”[21]      接着,葛洪又列举了不伤不损的养生之道,包括:唾不及远;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久视;坐不至久;卧不及疲;先寒而衣,先热而解;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不欲甚劳甚逸;不欲起晚;不欲汗流;不欲多睡;不欲奔车走马;不欲极目远望;不欲多啖生冷;不欲饮酒当风;不欲数数沭浴;不欲广志远愿;不欲规造异巧;冬不欲极温;夏不欲穷凉;不卧露星下;不眠中见肩;大寒大热,大风大雾,皆不欲冒之;五味入口,不欲偏多。      除了以上饮食起居的养生事项外,葛洪还特别强调精神的保养。他说:“人能淡默恬愉,不染不移,养其心以无欲,颐其神以粹素,扫涤诱慕,收之以正,除难求之思,遗害真之累,薄喜怒之邪,灭爱恶之端,则不请福而福来,不攘祸而祸去矣。”[22]      汤用彤先生曾云:“张湛《养生集》叙曰:养生大要,一曰啬神,二曰爱气,三曰养形,四曰导引,五曰言语,六曰饮食,七曰房室,八曰反俗,九曰医药,十曰禁忌,过此已往,义可略焉。以上十项,当即《养生要集》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之大要,由此并可窥得当时道教养生学说之梗概。”[23]整个道教养生学的大致面貌,确如以上所论。葛洪以长生成仙为目的而研习仙方术,特别是他的金丹术、医药学、气功、房中术和养生理论,为道教和中国科技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从而把养生学纳入古代科学宝库之中。      三      葛洪系统地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了秦汉以来的各种炼养方术,认为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养生方法,不偏不执,要懂得气法、导引、房中、饵药、金丹,才能延年益寿,达到长生的境界。葛洪虽以金丹为大道之重,但实际上仍以气法的修炼作为延年长生的基本功。      气法修炼以精气神为三宝,主张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葛洪已紧紧抓住精、气、神这三大要素进行修炼。葛洪说:“学仙之法,欲得恬愉澹泊,涤除嗜欲,内视反听,尸居无心。”[24]便是修炼精、气、神的入手法门。因为人不能恬愉澹泊,则识神用事,于是好恶心生,是非心生,名利心生,色欲心生,乃至神智昏乱,气息不定,精气流溢,后天之精、气、神动摇,伤及先天,人便会衰损速死。所以气功修炼之要,首先在于静定,人能恬静无欲,则识神退位,元神自生,于是心降而神凝,神凝则气聚,气聚则精生。      关于气法的效验,葛洪加以了全面的总结。他说:“善行气者,内以养身,外以却恶,然百姓日用而不知焉。吴越有禁咒之法,甚有明验,多气耳。知之者可以入大疫之中,与病人同床而己不染。又以群从行数十人,皆使无所畏,此是气可以禳天灾也。”“入山林多溪毒蝮蛇之地,凡人暂经过,无不中伤,而善禁者以气禁之,能辟方数十里上,伴侣皆使无为害者。又能禁虎豹及蛇蜂,皆悉令伏不能起。以气禁金疮,血即登止。又能续骨连筋。”[25]应该承认,葛洪的这些记载许多是真实可信的,因为其中一些例证已为现代气功师所证实。      炼气的方法颇多,主要有内炼专气、内守九精、胎息胎食、禁咒气法。《至理》记载说:“涤除玄览,守雌抱一,专气致柔,镇以恬素,遣欢戚之邪情,外得失之荣辱,割厚生之腊毒,谧多言于枢机,反听而后所闻彻,内视而后见无朕,养灵根于冥钧,除诱慕于接物,削斥浅务,御以愉莫,为乎无为,以全天理尔。” [26]      《至理》中亦有命功的修炼方法:“吮吸宝华,浴神太清,外除五曜,内守九精,坚玉钥于命门,结北极于黄庭,引三景于明堂,飞元始以炼形,采灵液于金梁,长驱白而留青,凝澄泉于丹田,引沈珠于五城,……怀重规于绛宫,潜九光于洞冥,……逍遥戊巳,燕和饮平,拘魂制魄,骨填体轻。故能策风云以腾虚,并混舆而永生也。” [27]这当是一套完整的内炼三宝的秘诀。      值得注意的是,《微旨》中用隐语述说的一段口诀:“夫始青之下月与日,两半同升合成一。出彼玉池入金室,大如弹丸黄如橘,中有嘉味甘如蜜,子能得之谨勿失。既往不追身将灭,纯白之气至微密,升于幽关三曲折,中丹煌煌独无匹,立之命门形不卒,渊乎妙矣难致诘。此先师之口诀,知之者不畏万鬼五兵也。” [28]这段口诀大意是说人在气功修炼时,以两目存日月并内视丹田,然后吞口中律液,引入心室之中。这时津液化为元精,元精与元气、元神相合,结成还丹,其形如弹丸,色如黄橘,口中甘甜如蜜。然后再对还丹培植温养,慎勿丧失,使其化为一股纯白之气沿任督脉运行,最后复归于命门和丹田之中。这是一种以存思和服炼口中津液相配合的内炼法,已与后世道教的内丹术接近。      那时道士已可用“以意领气”的行气法治病,“凡行气欲除百病,随所在作念之,头痛念头,足痛念足,和气往攻之,从时至时,便自消矣。”[29]除行气为自己疗病之外,还能以气与人祛病,这在当时谓之“布气”。《晋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艺术列传·幸灵传》载:“吕猗母皇氏,得痿痹病,十有余年,灵疗之,去皇氏数尺而坐,瞑目寂然。有顷,顾谓猗曰:‘扶夫人令起!’猗曰:‘老人得病累年,奈何可仓卒起邪?’灵曰:‘但试扶起。’于是两人夹扶以立,少选,灵又令去扶,即能自行,由此遂愈”。这是晋代道士幸灵用布气的方法给人治愈痿痹病的例子,描述得活灵活现。葛洪也说:“吴有道士石春,每行气为人治病。” [30]这大概是古代将真气发放到体外给别人治病的记载。葛洪说:“虽云行气,而行气有数法焉”。“故行气或可以治百病,或可以入瘟疫,或可以禁蛇虎,或可以止疮血,或可以居水中,或可以行水上,或可以辟饥渴,或可以延年命。其大要者,胎息而已。” [31]       那么,什么叫胎息呢?这是指炼气达到相当深的程度,此际神入气中,气包神外,打成一片,鼻息微微,若有若无,而六脉齐通,遍身舒适,如胎儿在母腹中,只有内气潜行:“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 [32]即呼吸之息氤氲布满身中,一开一阖,遍体七窍与之相应,而鼻口反不觉气之出入,直到呼吸全止,开阖俱停的太定境界。葛洪认为魏晋道教中流传的气法虽有多种,但以胎息为最要。道教认为婴儿初生时以脐和母体相联,故脐是人体的生身受命之处,所以炼功便把真气聚于人的脐下二寸,谓之气沉丹田。更进一步,又模仿胎儿以脐呼吸,如在胞胎之中,这是道教返元归根的思想。道士以为人能返回婴儿的先天呼吸,真气自然旺盛,便能与道合为一体,体真成仙了。胎息法在今天看来还是一种上乘气功,即现代气功中的“体呼吸”法。      葛洪详细地阐述了这种气功循序渐进的修炼方法:“初学行气,鼻中引气而闭之,阴以心数至一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及引之,皆不欲令己耳闻其气出入之声,常令入多出少,以鸿毛著鼻口之上,吐气而鸿毛不动为候也。渐习转增其心数,久久可以至千。至千则老者更少,日还一日矣。” [33]并强调炼功应选择合适的时刻:“夫行气当以生气之时,勿以死气之时也。故曰仙人服六气,此之谓也。一日一夜有十二时,其从半夜以至日中六时为生气,从日中至夜半六时为死气。死气之时,行气无益也。”[34]这种以吐纳行气、数息闭气、锻炼呼吸机能为特点的静功法,于汉晋时期十分流行。如上党人王真,“年且百岁,视之面有光泽,似未五十者。自云:周流登五岳名山,悉能行胎息胎食之方,嗽舌下泉咽之,不绝房事。”[35]葛洪的重祖葛玄、老师郑隐皆精此道,葛洪说:“予从祖仙公,每大醉及夏天盛热,辄入深渊之底,一日许乃出者,正以能闭胎息故耳。”又谓“郑君言但习闭气至千息,久久则能居水中一日许。” [36]      同时,葛洪还介绍了以胎息法行气时的注意事项,例如:行气当以生气之时,勿以死气之时;炼功前要节制欲食,“不欲多食,及食生菜肥鲜之物,令人气强难闭”。还要保持和谐的情绪和开阔的心胸,要安静少躁,“又禁恚怒,多恚怒则气乱,既不得溢,或令人发亥,故鲜有能为者也。”[37]这些宝贵的经验之谈,至今仍被炼功者奉为应遵循的法则。      导引,即一种将导气和引体相结合的功法。先民以舞蹈舒展肢体,强身祛病,便是最初的导引。《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讲古时中央一带地平而湿,“故其病多瘘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摩。葛洪说:“知龟鹤之遐寿,故效其导引以增年”。可知汉代道士模仿龟、鹤等长寿动物的动作,是把导引作为延年长生的神仙方术。《后汉书·华佗传》云:“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体轻便而欲食。”      华佗五禽戏是祖国气功中的宝贵遗产,当时即引起葛洪的重视。他说:“有吴普者,从华佗受五禽之戏,以代导引,犹得百余岁。” [38]五禽戏是人体内气血运行机制的外部表现,有很高的科学价值。这个功法当为中国导引动功之祖,实际上名震中外的少林拳术,亦源于华佗五禽戏。过去人称少林拳式,为达摩禅师所创,今考其拳式以五拳为最著,曰龙拳、虎拳、豹拳、鹤拳、蛇拳,盖气功家将内家之五禽戏,演变为外家的技击之术,不过略为变通而已。[39]看来道教对中国武术的发展贡献颇大,而道教养生家(如武当派张三丰)则多为内家拳术的祖师,诸如民间流行的“易筋经”、“八段锦”、“十二段锦”乃至太极拳,皆是由古代导引术演化而来。      关于导引术的健身理论,华佗说得很清楚:“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40]“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养生之喻,早见于《吕氏春秋·尽数篇》。葛洪曰:“道以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劳动故也。若夫绝坑停水,则秽臭滋积;委木在野,则虫蝎大半。真人远取之于物,近取之于身,故上天行健而无穷,七曙运动而能久,小人习劳而湛若,君子优游而易伤,马不行而脚直,车不驾而自朽。导引之道,务于详和,仰安徐,屈伸有节。导引秘经,千有余条,或以逆却未生之众病,或以攻治已结之笃疾,行之有效,非空言也。”[41]显然,华佗和葛洪的这个观点和现代的体育思想十分相符。      道教养生家认为眼、耳、齿的功能退化是人体衰老的标志,因此葛洪特别注意用导引术配合医药防治眼、耳、齿的衰老。这里列举一二,以见其貌。      (1)坚齿之道。葛洪说:“能养以华池,浸以醴液,清晨建齿三百过者,永不摇动。”[42]《颜氏家训·养生篇》云:“吾尝患齿摇动欲落,饮食热冷,皆苦疼痛。见《抱朴子》牢齿之法,早朝叩齿三百下,为良行之,数日即平愈,今恒持之。此辈小术,无损于事,亦可修也。”此法被现代炼功者运用,证明其效果极佳。看来每日早晨叩齿咽津的方法,对牙齿是有保健作用的。      (2)聪耳之道。葛洪说:“能龙导虎引,熊经龟咽,燕飞蛇屈鸟伸,天地仰,令赤黄之景,不去洞房,猿据兔惊,千二百至,则聪不损也。”[43]这种模仿龙、虎、熊、龟、燕、蛇、鸟、猿、兔的导引术,和华佗的五禽戏一脉相通。葛洪认为通过导引炼形,使精血充盈,肾气旺盛,自然听力变好。      (3)明目之道。葛洪说:“能引三焦之升景,召大火于南离,洗之以明石,熨之以阳光,及烧丙丁洞视符,以酒和洗之,古人曾以夜书也。或以苦酒煮芜菁子令熟,曝干,末服方寸匕,日三,尽一斗,能夜视有所见矣。或以犬胆煎青羊、班鸠、石决明、充蔚百华散,或以鸡舌香、黄莲、乳汁煎注之。诸有百疾之在目者皆愈,而更加精明倍常也。” [44]这是以导引除三焦之热,并服以含维生素和有清热解毒明目之功的药剂,可以健眼和疗目疾。      此外,尚有远行法、龙跃、虎跃、鹿跃等称谓的导引法。这些当系有固定套路的动功,主要为修道求仙者所运用。至于一般的百姓,则可不拘形式,方便锻炼即可。导引是气功中的炼形之术,通过导引炼形使精气旺盛,心神舒畅,达到健身益寿的目的。《抱朴子别旨》云:“夫导引不在于立名象”,“或伸屈,或俯仰,或行卧,或倚立,或踯躅,或徐步,或吟或息,皆导引也”。葛洪把导引术作为一种可以大力普及的养生良法加以推广,有力促进了道教养生学的发展。      辟谷与服食,自秦汉以来仙家道士中就有主张辟谷服饵一派,至魏晋仍存。《后汉书·方术传》记载:“孟节能含枣核,不食可至五年十年。又能结气不息,身不动摇,状若死人,可至百日半年。”据曹植说:“余尝试郄俭,绝谷百日,躬与之寝处,行步起居自若也。”[45]可知在汉末曹操召致的方士集团中,就有行辟谷之术者。葛洪例举了许多魏晋时行辟谷术的方法,如冯生“断谷已三年,观其步陡登山,担一斛许重,终日不倦。又时时引弓,而略不言语,言语又不肯大声。”葛洪对辟谷术是深信不疑的,他说:“余数见断谷人三年二年者多,皆身轻色好,堪风寒暑湿,大都无肥者耳。”据他讲,辟谷“近有一百许法,或服守中石药数十丸,便辟四五十日不饥,炼松柏及术,亦可以守中,但不及大药,久不过十年以还。或辟一百二百日,或须日日服之,乃不饥者。”[46]      据葛洪记载,辟谷的人大多体瘦身轻,并非绝对禁食,除了不食五谷,还可食些药、枣和饮水及酒等,并要兼行服气之术。不过,葛洪并非一味地推重辟谷术,他认为此术无法长生:“道书虽言欲得长生,肠中当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又云,食草者善走而愚,食肉者多力而悍,食谷者智而不寿,食气者神明不死。此乃行气者一家之偏说耳,不可便孤用也。” [47]      和传统辟谷术一样,葛洪也主张服用一些药物,以充盈身体,从而收集了许多服食药方,《仙药》篇中就有上百种服食药材。其中论及的植物药如灵芝、茯苓、地黄、麦门冬、胡麻、楮实、枸杞、菊花等,经现代科学实验研究分析,也证实这些药物确实具有延缓衰老、增强体质的作用。服食这类药物,主要目的是为了延年益寿,故与治病药物的食法亦有区别。比如在服药的时间,即有先后之别,葛洪说:“按《中黄子服食节度》云,服治病之药,以食前服;养性之药,以食后服之。吾以咨郑君,何以如此?郑君言,此易知耳,欲以药攻病,既宜及未食,内虚,令药力势易行,若以食后服之,则药但攻谷而力尽矣;若欲养性,而以食前服药,则力未行,而被谷驱之下去不得止,无益也。” [48]这种有的放矢的主张是符合科学道理的,值得今人吸收。      在葛洪看来,金丹大药、行气和房中术是长生成仙的三个主要方术,其中服金丹大药为长生之本,行气能加速服药的效果,而房中术则又能配合行气,三者缺一不可。因为如果“不知阴阳之本,屡为劳损,则行气难得力也”。然而,由于房中之术的特殊性,一直秘而不显,知者甚少。葛洪说:“房中之法十余家,或与补救伤损,或以攻治众病,或以采阴益阳,或以增年延寿,其大要在于还精补脑之一事耳。此法乃真人口口相传,本不书也。……若不得口诀之术,万无一人为之而不以此自伤煞者也。”这就告诫人们,不得真传,切莫妄为,否则必有伤煞之祸。至于那些企望依靠房中之术而求长生者,则愚蠢之至也,他说:“一涂之道士,或欲专守交接之术,以规神仙,而不作金丹之大药,此愚之甚矣。” [49]      葛洪说:“人复不可都绝阴阳,阴阳不交,则坐致壅阏之病,故幽闲怨旷,多病而不寿也。任情肆意,又损年命。惟有得其节宣之和,可以不损。”[50]既反对了禁欲主义,又指出了男女和合的重要性。他说:“夫阴阳之术,高可以治小疾,次可以免虚耗而已。”“长生之要,在乎还年之道。上士知之,可以延年除病;其次不以自伐者也。若年尚少壮而知还年,服阴丹以补脑,采玉液于长谷者,不服药物,亦不失三百岁也。” [51]      葛洪虽然把房中术当作长生之要,但并不无限夸大它的作用。在葛洪看来,房中术的重要价值在于“宝精”,这就是《黄庭经》中“长生至慎房中急,弃损淫欲专守精”的思想。以房中术宝精来配合行气,这是气功修炼的基础功夫。葛洪的房中术是依靠口诀承传的,非常隐秘和难以掌握,只有善于此术者才能达到益寿延年的效果,正如他自己所说:“玄素喻之水火,水火煞人,而又生人,在于能用与不能耳。” [52]      当然,在众多的炼养方术中,葛洪最重视的是金丹(外丹)。他认为,延长人的寿命,主要依靠内修与外养两个方面。所谓“内修”,如上举的气法、导引、房中之类。所谓“外养”,即指服食、金丹之类,而又以金丹最要紧者。他在《金丹》和《黄白》两篇中,具体地介绍了许多炼丹的方法,其详密程度是葛洪以前任何道书里没有的。他所记载的许多现已失传的炼丹著作和大量的炼丹药物,对研究汉晋时期炼丹术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史料。以《金丹》篇为例,它涉及的药物有铜青、丹砂、水银、雄黄、矾石、戎盐、牡蛎、赤石脂、滑石、胡粉、赤盐、曾青、慈石、雌黄、石硫黄、太乙余粮、黄铜、珊瑚、云母、铅丹、丹阳铜、淳苦酒等22种,这比《参同契》里提到的药物要多得多。可以说,是他奠定后世外丹术的基础,从而为南北朝隋唐时期道教外丹术的盛行开辟了道路。 [1]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第114页,中华书局1985年版。 [2]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第284页。 [3]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第114页。 [4]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第244页。 [5]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第222页。 [6]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第112页。 [7]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第221页。 [8]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第222页。 [9]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第326页。 [10]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第240页。 [11]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第252页。 [12]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第155页。 [13]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第229页。 [14]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第112页。 [15]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第137页。 [16]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第287页。 [17]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第46页。 [18]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第170页。 [19]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第53页。 [20]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第125页。 [21]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第245页。 [22]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第170页。 [23]《汤用彤学术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集》第404页,中华书局1983年版。 [24]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第17页。 [25]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第114页。 [26]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第111页。 [27]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第111页。 [28]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第128页。 [29]《养性延命录》,《道藏》第18册第481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3月影印本。 [30]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第269页。 [31]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第149页。 [32]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第150页。 [33]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第149页。 [34]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第312页。 [35]《后汉书·方术列传》,中华书局点校本第2750页。 [36]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第312页。 [37]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第150页。 [38]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第113页。 [39]尊我斋主人《少林拳术秘诀》第112页,北京:中国书店1984年影印本。 [40]《后汉书·华佗传》,中华书局1996年本第2739页。 [41]《云笈七签》卷36,《道藏》第22册第252页。 [42]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第274页。 [43]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第274页。 [44]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第274页。 [45]《辩道论》,《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1151页,中华书局1987年本。 [46]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第266页。 [47]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第267页。 [48]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第208页。 [49]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第150页。 [50]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第150页。 [51]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第245页。 [52]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第129页。                李远国,男,1950年10月生于中国成都。1981年考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从事中国哲学、中国道教研究。现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兼任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客座教授、成都市人民政府参事、成都市道教协会副会长。
本文档为【李远国-內炼外养,众术合修:论葛洪的养生思想】,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9212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85KB
软件:Word
页数:9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5-14
浏览量: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