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举报
开通vip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10 Java程序设计 23 J第1章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1.1 概述 1.1.1 计算机的组成 1.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 从1946年第一台以电子管为基本元件的计算机诞生到今天,计算机经过了几代的更新换代,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计算机家族。尽管计算机在应用领域、硬件配置和工作速度上有着很大的差别,然而从组成结构上来看,各种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基本上还是相同的。 任何一台计算机,其硬件都是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功能部件组成的,其硬件结构框图如图1-1所示。 ...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10 Java程序设计 23 J第1章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1.1 概述 1.1.1 计算机的组成 1.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 从1946年第一台以电子管为基本元件的计算机诞生到今天,计算机经过了几代的更新换代,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计算机家族。尽管计算机在应用领域、硬件配置和工作速度上有着很大的差别,然而从组成结构上来看,各种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基本上还是相同的。 任何一台计算机,其硬件都是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功能部件组成的,其硬件结构框图如图1-1所示。 图1-1 计算机硬件结构框图 在硬件系统中,通常把CPU、内存以及连接主要输入输出设备的接口电路统称为主机,其他部分则称为外部设备。现在,生产厂家已能将主机制作在一块印制电路板上,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主机板,简称主板。 2.指令和指令系统 (1)指令(instruction) 指令是指要计算机完成某个操作所发出的指示或命令,且由计算机直接识别执行。一台计算机可以有许多指令,作用也各不相同,所有指令的集合称为计算机的指令系统。 指令通常包含操作码(operation code)和操作数(operand)两个部分,操作码指明计算机应该执行的某种操作的性质与功能,即指示计算机执行何种操作;操作数指出参加操作的数据或数据所在单元的地址。 用机器指令编写的程序称为机器语言程序。 指令按其功能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命令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完成基本的算术逻辑运算、数据存取和数据传送等操作,属于操作类指令;另一类则是用来控制程序本身的执行顺序,实现程序的分支、转移等操作,属于控制转移类指令。 (2)指令系统 指令系统能具体而集中的体现计算机的基本功能。从计算机系统结构的角度看,指令系统是软件和硬件的界面,指令是对计算机进行程序控制的最小单位。 指令系统的内核是硬件,当一台机器指令系统确定之后,硬件设计师根据指令系统的约束条件构造硬件组织,由硬件支持指令系统使其功能得以实现。而软件设计师在指令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程序系统,扩充和发挥机器的功能。 对不同种类的机器而言,指令系统的指令数目与种类呈现出比较大的差异。指令系统决定了计算机的能力,也影响着计算机的体系结构。一台计算机的指令种类总是有限的,但在人们的精心设计下,可以编制出各式各样的程序。计算机的能力固然取决于它自身的性能,但更取决于编程人员的聪明才智。 3.计算机软件概述 所谓软件,就是计算机用户把要求计算机执行的各种操作按照一定的格式编写成的命令集。有了软件,计算机就能脱离人的直接干预自动进行运算和处理。计算机在运行时,预先把相应的软件存入计算机的存储器中,这些软件称为用户程序(又称源程序),然后再用编译的方法或解释的方法把源程序翻译成计算机能够认识的机器指令(又称目标程序),并执行该机器指令。 (1)机器语言 所谓机器语言,是指能为计算机识别的指令代码,它是一组二进制代码,每一种计算机都有一种指令代码集。指令代码的功能越丰富,则计算机的性能越好,能执行操作的种类越多。由于机器语言的形式是以二进制代码出现的,所以对于一般的人员来说,辨认它很不方便,即使是专业人员要认识它并熟练地用它进行编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机器语言被称为低级语言。 (2)高级语言 为了克服低级语言的不易认识的缺点,人们用英文字符按一定的格式组成命令符号来代替机器语言的二进制代码。由于英文的命令符号的形式可以组合得很接近实际命令的意思,所以这一类的命令容易记忆,也容易理解,因此称为高级语言。显然,要使计算机能够执行用高级语言编写出来的命令程序,计算机在执行该程序之前,就要把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翻译成计算机能够辨认的机器语言。 4.微型计算机结构特点 计算机通常分成大、中、小和微型计算机。 微型计算机(简称微型机,微机)与一般大、中、小型计算机并无本质区别,但微型机有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采用微处理器作为CPU 微处理器是采用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将运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各种类型的微型机均采用微处理器作为CPU。此外,内存储器、接口电路也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器件,从而使微型机的主机可由为数不多的几块芯片组装而成,使微型机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工作可靠。 (2)采用总线实现系统连接 所谓总线(BUS)是指信号线的集合,通过总线可以实现相互的信息或数据交换。在微型机中,各个有联系的部件不是单独地使用导线连接,而是连到总线上,这就使部件间的通信关系变成面向总线的单一关系,所以总线是各部件共用的。采用总线结构,简化了连线,增加了可靠性,并便于部件和设备的扩充,尤其是制定了统一的总线标准后,不同设备之间容易实现互连。 根据总线上传送信息的不同,微型机中的总线分为数据总线(data bus,DB)、地址总线(address bus,AB)和控制总线(control bus,CB)。 · 数据总线 一般是双向三态控制,用来实现CPU、存储器和I/O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数据总线的宽度一般与CPU的字长相同。 · 地址总线 一般是单向三态控制。地址信息由CPU发出,通过地址总线传送到存储器或I/O接口,指出相应的存储单元或I/O设备。 · 控制总线 主要用于传送由CPU发出的对存储器和I/O接口进行控制的信号,以及这些接口芯片对CPU的应答、请求等信号。图1-2所示的是以总线形式表示的微型机结构图。 (a)总线结构示意图 (b)3种总线传送方向示意图 图1-2 微型机总线结构图 图1-2(a)体现了各部件通过总线相连的情况,图1-2(b)则以3种总线明确指出不同信息及其传送方向。 1.1.2 运算器 运算器是对数据进行运算的部件,它能够快速地对数据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算术运算以及“与”、“或”、“非”等逻辑运算。在运算过程中,运算器不断得到由存储器提供的数据,运算后把结果(包括中间结果)送回存储器保存起来。整个运算过程是在控制器统一指挥下,按程序中编排的操作次序进行的。 运算器主要由算术逻辑单元(arithmetic logic unit,ALU)、寄存器(包括通用寄存器、暂存寄存器、标志寄存器等)以及一些控制数据传送的电路组成。算术逻辑单元是运算器中实现算术和逻辑运算的电路;寄存器是运算器中的数据暂存器,在运算器中往往设置多个寄存器,每个寄存器能够保存一个数据。寄存器可以直接为算术逻辑单元提供参加运算的数据,运算的中间结果也可以保存在寄存器中。这样,一个简单的运算过程就可以在运算器内部完成,避免了频繁地访问存储器,从而提高了运算速度。运算器中还设有标志寄存器,它用来存放运算结果的特征,如进位标志(C)、零标志(Z)、符号标志(S)等。在不同的机器中,标志寄存器的标志位有不同的规定。 1.1.3 控制器 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控制中心,计算机的工作就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有条不紊地协调进行的。控制器通过地址访问内存储器,逐条取出选中单元的指令,然后分析指令,并根据指令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作用于其他部件,控制这些部件完成指令所要求的操作。上述过程周而复始,保证了计算机能自动、连续地工作。 控制器主要由程序计数器(program counter,PC)、指令寄存器(instruction register,IR)、指令译码器(instruction decoder,ID)、时序电路及操作控制器等电路组成。当计算机执行程序时,程序计数器中保存的是要执行的下一条指令的地址,控制器根据这个地址,从内存中取出指令并送入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对指令寄存器中的指令代码进行分析后,发出各种相应的操作命令,指挥计算机的有关部件进行工作,比如一次内存读写操作,一个算术/逻辑运算操作,或一个输入输出操作等。 程序计数器是控制器中的一个重要部件,它的功能是指示程序的执行顺序。在取指令阶段,它保留本条指令的地址;当指令执行完成后,它存放的是下一条将要执行的指令地址。程序计数器的位长一般是能表示内存的最大容量。下一条指令地址的形成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顺序执行,下一条指令地址通过指令计数器自动加1完成;另一种是通过转移指令形成下一条指令地址。 通常将运算器和控制器合在一起称为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在生产制作时将其集成在一块芯片里。 1.1.4 存储器 1.内存和外存 存储器是用来存放信息的部件。计算机的存储器可分为内存储器(简称内存,也称主存储器)和外存储器(简称外存,也称辅助存储器)。 内存直接与CPU相连,可由CPU直接读写信息,是CPU能根据地址线直接寻址的存储空间。它一般用来存放正在执行的程序或正在处理的数据。由于内存的数据交换非常频繁,因此内存的速度会直接影响整机的性能。目前的内存大都是由半导体存储器芯片组成的,其特点是体积小、耗电低、存取速度快、可靠性好,并且集成度越来越高,而成本越来越低,因此,即使是个人微机也可配置较大的内存(如64MB或256MB)。 外存储器不能与CPU直接交换信息,CPU需按输入输出方式访问这部分存储空间。外存一般用来存放暂时不用但又需长期保留的程序或数据。存放在外存的程序必须调入内存后才能运行。外存一般是由磁性介质材料(如磁盘、磁带)或光盘制成的,其中存放的信息不会因断电而丢失。与内存相比,外存的存储容量较大,价格也相对便宜,但存取速度较慢。常用的外存有软盘、硬盘、磁带及光盘等。 2.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 目前各类计算机的内存普遍采用半导体存储器,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半导体存储器进行不同的分类。 (1)按读写功能来划分,半导体存储器可分为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储器。 只读存储器简称ROM(read only memory),它需要预先写入程序或数据,写入的程序称为固化程序,具有很高的可靠性。ROM的特点是在计算机正常工作时,其内容可以反复被读出,但不能改写,掉电后片内信息不会丢失。只读存储器适用于数据写入后不变或极少需要改变的应用场合,如存放字库、固定的数据和程序等。 只读存储器又分为掩模、可编程、可擦写可编程等多种类型。 随机存储器简称RAM(random access memory),其特点是在计算机正常工作时,可随时对存储器写入或读出信息,读写信息的时间和地址都是任意的、无关的。但RAM中存储的信息在掉电后会丢失。随机存储器常用于存放频繁访问或频繁更新的程序或数据,计算机的内存就是由随机存储器构成的。 (2)按半导体制造工艺来划分,半导体存储器可分为双极型和MOS型存储器。 双极型存储器是用晶体管-晶体管逻辑电路(TTL)做成的,一般为随机存储器。其特点是工作速度快,但功耗大、集成度低,且工艺较复杂,主要用作高速缓存、超高速计算机的主存等。 MOS型(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存储器是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制成的,其特点是功耗小、集成度高,但速度略低于双极型存储器,是当前计算机内存的主要芯片。 (3)按信息保存方式来划分,半导体存储器可分为静态随机存储器与动态随机存储器。 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不需要刷新,即在通电状态下,只要不写入新的信息,信息始终保持不变。静态随机存储器的电路设计简单,但其集成度要低于动态随机存储器,且成本较高。常用于小容量或高速的存储系统,如高速缓存、视频存储器等。 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所存放的信息将随时间而衰减,所以必须定时刷新。由于动态随机存储器必须设计相应的刷新电路,因此其结构和实现上均比静态随机存储器复杂,并且刷新时,存储器处于占用状态,不能读写,因此对总体性能有一定的影响。不过由于动态随机存储器具有容量大、集成度高、价格低等优点,它仍是当前计算机内存采用的主要芯片。 综上所述,半导体存储器的类型可归纳为如图1-3所示。 图1-3 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 现代微型计算机为追求更大容量的内存空间,RAM主要采用动态MOS器件,ROM空间也有逐渐增大之势,利用它的掉电不丢失性可以固化一些系统软件。 3.存储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1)存储容量 存储容量是指存储器所能存取的二进制信息的位数,一般以字节为单位。一个字节(byte,简写为B)可以存放8位(bit,简写为b)二进制数。在此基础上,有下面的换算关系: 1KB = 210B = 1024B 1MB = 210KB = 1024KB 1GB = 210MB = 1024MB 例如,16MB内存容量表示可以存放8 ( 16 ( 220位二进制信息。 (2)存取时间 存取时间指存取一个数据所需的时间,即指读、写周期,它直接影响到计算机的运行速度。现阶段半导体存储器的存取时间已达几十纳秒。 (3)可靠性 存储器用来存放程序和数据,要求工作时有很高的可靠性,即每个单元的每一个位存储单元均能正确无误地存取二进制信息,否则计算机将无法正常工作。通常,计算机加电后,首先对内存每个单元进行检查,正确后才可继续工作。 (4)功耗 一般是指每个存储单元或每个芯片的功耗。该指标关系到芯片的集成度、组装和散热等问题。通常产品技术参数手册中会给出工作功耗和维持功耗。 1.1.5 输入输出接口电路 微型计算机与外围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送称为输入输出(I/O)。输入输出设备是用来输入、输出程序和数据的部件,微型计算机是通过输入输出接口电路与输入输出设备相连接的。不同的输入输出设备,物理性能相差极大,它们有各自的工作特点。因此这些实际的输入输出设备不能直接与主机交换信息,而必须在主机与输入输出设备之间插入一块称为“接口电路”的硬件电路,通过它实现主机与输入输出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如图1-2(a)所示。 设置接口电路的主要原因是主机与实际设备的工作速度相差大。主机是高速电子装置,而输入输出设备是电子机械设备。不同的输入输出设备工作方式不一样,数据格式也不一样。例如,有的输入输出设备采用并行方式与主机交换信息,有的则采用串行方式与主机交换信息。因此,需要通过接口电路来解决主机与外设之间的速度匹配、实现数据缓冲及实现数据格式的变换等问题。 1.输入输出接口电路的功能 输入输出接口电路的种类很多,某些通用集成电路芯片可以用作I/O接口,但更多的是专门为计算机设计的I/O接口电路芯片。一般地说,I/O接口电路有以下功能。 (1)锁存数据 外围设备的工作速度与计算机不同,传送数据的过程中常常需要等待,因此,I/O接口电路中要设置锁存器,用以暂存数据。例如,按键被按下时,按键的代码要送入I/O电路中的锁存器锁存,待计算机在合适的时候读取。 (2)信息转换 计算机通信时,为节省传输线,信息常以串行方式逐位传送;而在计算机内部,为加快运行速度,信息却是以并行的方式传送的。因此,计算机发送数据时,I/O接口电路要将并行数据转换成串行数据;而接收时又要将串行数据转换成并行数据。还有些外围设备(如传感器)提供的是模拟数据,有些执行部件(如示波器)需要计算机系统提供模拟量,但计算机只能处理数字量,所以,模/数转换器及数/模转换器也是一种转换信息的接口电路。 (3)电平转换 计算机输入输出的信息大多采用TTL电平,高电平 + 5V代表“1”,低电平0V代表“0”。如果外围设备的信息不是TTL电平,那么在这些外围设备与计算机连接时,I/O接口电路要完成电平转换的工作。 (4)缓冲 输入输出接口电路是挂在计算机总线上的,应该具备缓冲的功能。 (5)地址译码 计算机通常具有多个外围设备,每个外围设备应赋予一个地址,以便计算机识别。I/O接口电路中的地址译码器能根据计算机送出的地址找到指定的外围设备。 (6)传送联络信号 许多外围设备与计算机间要传送状态信息和控制信息,这需要由I/O接口电路转换。 2.端口地址 如前所述,微型计算机是通过I/O接口电路与外围设备相连的,CPU只有通过I/O接口电路才能与外围设备传送信息。因此,只要选中I/O接口电路就能找到相应的外围设备。从这个意义上讲,应该对I/O接口电路编址。实际上,是对I/O接口电路的端口编址,因为选中了端口就选中了端口所在的I/O接口电路,从而选中对应的外围设备。端口有两种编址方法。 (1)存储器单元与接口电路端口统一编址 所谓统一编址,就是将每个端口作为存储器的每一个单元来对待,故一个端口占有存储器一个单元地址。CPU从I/O接口电路输入一个数据,作为一次存储器读的操作,而向I/O接口输出一个数据,作为一次存储器写的操作。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对外围设备的操作可使用全部有关的存储器的指令,因而指令多,编程方便,并可对接口电路中的数据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其缺点是接口电路占用了存储器的单元地址,减少了内存容量。 (2)存储器单元与接口电路端口分别独立编址 在这种编址方式中,存储器单元与接口电路端口各自独立编址。这样,某个地址可能是指存储器某个单元,也可能是指某一个端口。因此要用不同的指令进行区分。 存储器的容量很大,地址的位数多,而端口的数量有限,所需的地址位数不多。使用独立编址的方法,存储器地址和端口地址采用的位数可以不同,访问I/O接口电路指令的字节数(长度)可以减少,从而提高了此类指令的执行速度。 3.数据的传送方式 虽然外围设备的种类多,但归纳其数据传送的方式只有4种:无条件传送方式、查询传送方式、中断传送方式和存储器直接存取(direct memory access,DMA)传送方式。 (1)无条件传送方式 一些外围设备的信息变化缓慢,如温度传感器几分钟提供一个新数据,开关、状态指示灯几分钟甚至几小时才改变一次状态。相对于高速运行的计算机而言,可以认为这些外围设备随时处于准备就绪状态。也就是说,CPU在输入信息以前不必询问输出设备是否已进入准备接收数据状态,只要执行输出指令,输出信息就会被外围设备所接收。对于这类外围设备,I/O接口电路与外围设备之间只需传送数据信息。这种传送方式称为无条件传送方式。 无条件传送方式是最简单的传送方式,所配置的硬件和软件最少。 (2)查询传送方式 许多外围设备与CPU在速度上存在差异,同样传送一个数据,CPU要快得多。于是,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比如,CPU要读取数据但外围设备可能并未准备好,CPU要输出的数据外设也不一定能够接收,所以CPU在传送数据前要先询问外设的状态,只有当外围设备准备好了才可以传送数据,否则CPU就等待,这种传送数据的方式称为查询工作方式。其流程图如图1-4所示。 图1-4 查询方式的数据流程图 用查询方式传送数据时,在接口电路与外设之间要交换数据、状态和控制3种信息。查询方式的缺点是CPU的利用率受到影响,CPU经常陷于等待和反复查询状态,不能再进行其他操作。而且这种方式不能处理掉电、设备故障等突发事件。 (3)中断传送方式 中断(interrupt)传送方式是计算机最常用的数据传送方式。除了传送数据外,实时控制、故障自动处理、实现人机联系等也多采用中断方式。 图1-5是计算机采用中断方式与外设之间传送数据的示意图。CPU启动外设后不再询问它的状态,依然执行自己的操作(主程序),即CPU与外设平行工作。外设完成操作后发出状态信息,经I/O接口电路转换成中断请求信号,向CPU提出申请,要求CPU暂时中断自己的主程序,转入中断服务程序为外设服务。在中断服务程序中,CPU执行外设输入或输出数据的操作,并在完成后再次启动外设,然后返回主程序继续执行原来被中断了的工作。 利用中断技术后,CPU从反复询问外设状态中解脱出来,提高了CPU的工作效率,而且CPU可以同时为多个外设服务;现场的参数、信息在需要处理时,可随时向CPU发出中断请求信号,以便及时得到响应和处理,实现实时控制;利用中断技术还可以处理设备故障、掉电等突发事件。例如电源掉电,由于直流电源的滤波电容容量很大,使电压下降比较缓慢,如在电压下降到允许范围的下限前发出中断请求信号,CPU响应中断后把正在执行的程序状态(如PC指针、工作寄存器、标志寄存器、累加器A的内容)送到RAM中保存起来,然后接入备用电源对RAM供电,以保证RAM中的内容不丢失,这样当重新供电后程序即可从断点处继续顺利往下执行。 (4)存储器直接存取DMA传送方式 高速度的外围设备与计算机间传送大批量数据时常采用存储器直接存取传送方式。例如磁盘与内存之间交换数据就使用DMA传送方式,此时让CPU交出总线控制权,改由DMA控制器进行控制,从而使外设与内存利用总线直接交换数据,而不经过CPU中转,也不通过中断服务程序,即不需要保存、恢复断点和现场,所以DMA方式传送数据的速度比中断方式更快。 4.常用的输入输出设备 目前计算机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器、光笔、图像扫描仪、数字化仪、电传打字机、磁带机、磁盘机等。 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磁带机和磁盘机等。 1.2 计算机中的数制及其转换 计算机是一个自动的信息加工工具,不论是指令还是数据,若想存入计算机中,都必须采用二进制编码形式,即便是图形、声音这样的信息,也必须转换成二进制数的形式,才能存入计算机中。因为在机器内部,信息的表示依赖于机器硬件电路的状态,信息采用何种表示形式,直接影响到计算机的结构与性能。采用基2码(0和1)表示信息有许多优点。 (1)易于物理实现 因为具有两种稳定状态的物理器件很多,如门电路的导通与截止,电压的高与低,而它们恰好对应表示1和0两个符号。假如采用十进制,要制造具有十种稳定状态的物理电路,那是非常困难的。 (2)二进制数运算简单 数学推导 证明 住所证明下载场所使用证明下载诊断证明下载住所证明下载爱问住所证明下载爱问 ,对x进制的算术求和、求积规则各有x(x + 1)/2种。如采用十进制,就有55种求和与求积的运算规则;而二进制仅各有3种,因而简化了运算器等物理器件的设计。 (3)机器的可靠性高 由于电压的高低和电流的有无等都是一种质的变化,两种状态分明。所以基2码的传递抗干扰能力强,鉴别信息的可靠性高。 (4)通用性强 基2码不仅成功地运用于数值信息编码(二进制),而且适用于各种非数值信息的数字化编码。特别是仅有的两个符号0和1正好与逻辑命题的两个值“真”与“假”相对应,从而为计算机实现逻辑运算和逻辑判断提供了方便。 计算机存储器中存储的都是0101的信息,但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含义,有的 表示机器指令,有的表示二进制数据,有的表示英文字母,有的则表示汉字,还有的 可能是表示色彩与声音。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信息采用了不同的编码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即使是同一 类型。 虽然计算机内部采用基2码来表示各种信息,但计算机与外部交往仍采用人们熟悉和便于阅读的形式,如十进制数据、文字显示及图形描述等。其间的转换则由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来实现。下面介绍计算机应用中常用的几种数制形式。 1.2.1 常用数制 1.十进制数 日常生活中,人们最常用的数是十进制数,十进制数有如下特点。 (1)数值部分用0、1、2、3、4、5、6、7、8、9这10个不同的数码来表示; (2)十进制数中的10称为基数,采用“逢十进一”的原则; (3)每个位数的位值,或称“权”,均是基数10的某次幂。 例如,678.52,小数点左边第一位是个位,表示8 ( 100,小数点左边第二位是十位,表示7 ( 101,以此类推,十进制数678.52可以写成: 678.52 = 6 ( 102 + 7 ( 101 + 8 ( 100 + 5 ( 10–1 + 2 ( 10–2 上面的写法叫做“按权展开”,每一位表示的数值不仅取决于该位的数码本身,还取决于所在位的位值——权。 人们把按进位的原则进行计数的方法,称为进位计数制。“依权”和“基数”是进 � 图1-5 中断过程示意图 _1206357741.doc 只读存储器 (ROM) 电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2PROM) 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 动态存储器 随机存储器 (RAM) 双极型——静态存储器 MOS型 静态存储器 掩模只读存储器(Masked ROM) 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 闪速存储器(Flash Memory) 半导体存储器
本文档为【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1618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36KB
软件:Word
页数:10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2-04-19
浏览量: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