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角形中的不等式

三角形中的不等式

举报
开通vip

三角形中的不等式三角形中的不等式在平面几何学生关于三角形的常见的不等定理有:(1)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2)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3)两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两条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边的夹角较大的,第三边也大;反之亦然.(4)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不相邻的内角.从上述基本定理出发,很容易得到下面性质:(1)点A、B在直线l的同侧(AB不平行于l),则l上存在一点P使它与A、B两点距离之和最小;且存在一点Q使它与A、B两点距离之差最大.设A′为A关于l的对称点,即A′B与l的交点为...

三角形中的不等式
三角形中的不等式在平面几何学生关于三角形的常见的不等定理有:(1)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2)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3)两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两条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边的夹角较大的,第三边也大;反之亦然.(4)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不相邻的内角.从上述基本定理出发,很容易得到下面性质:(1)点A、B在直线l的同侧(AB不平行于l),则l上存在一点P使它与A、B两点距离之和最小;且存在一点Q使它与A、B两点距离之差最大.设A′为A关于l的对称点,即A′B与l的交点为P;直线AB与l的交点为Q.(2)同底等高的三角形中,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最短.(3)P为ΔABC内一点,则ABAC>PBPC;ABBCCA>PAPBPC.(4)P为ΔABC边BC上的一点,且BP∶BC=λ,则AP<λ·AC(1-λ)AB.特别地,事实上:过P作PQ∥AC交AB于Q,易得PQ=λ·AC;AQ=(1-λ)·AB,由ΔAPQ立得结论(自己画个图).熟悉掌握上述的基本不等关系和结论,有助于证明三角形中的不等式.例1ΔABC中,∠B=2∠C,求证:AC<2AB.分析如图1,延长CB至P,使PB=AB,则∠ABC=2∠P=2∠C,故AP=AC,就把AC转移到ΔAPB中,问题迎刃而解.例2ΔABC中,E、F各是AB、AC边上的点,且BE=CF.求证:EF<BC.分析如图2,连结BF,由∠BFC为ΔABF的外角,得∠BFC>∠ABF,在ΔBEF和ΔFCB中已有两对对应边相等,由性质(3)即得结论.例3三角形中,证明短边上的高线大于长边上的高线.分析如图3,分别延长高线1倍,得两个等腰三角形,且腰长相等.由性质(3)立得结论.例4三角形中,证明短边上的中线大于长边上的中线.分析如图4,设ΔABC中,AB>AC,AF、CE、BD为中线,O为重心.由ΔABF和ΔAFC得出∠AFB>∠AFC,再在ΔOBF和ΔOCF中,由性质(3)得出OB>OC,由重心性质,得BD>CE.例5证明三角形的三中线之和小于其周长,而大于其周长的一半.分析如图4,由性质(4)得:ABBDCE<ABBCCA,又在ΔBOF中:BOOF>BF,同理AOOE>AE,COOD>CD.三式相加得:为证明三角形中的不等式还应当掌握一些常用的解题技巧——即利用图形的变位,把有关线段或角集中在同一三角形中.1.平移例6如图5,ΔABC中,AB>AC,AM为中线.求证:∠MAC>∠MAB.分析:把AC平移到BD位置,只须延长AM到D,使MD=AM即可.这样就把∠MAC转移到含有∠MAB的ΔABD内.由AB>AC=BD.命题得证.例7D为等腰ΔABC腰AB上的一点,在另一腰AC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使CE=BD.求证:DE>BC.分析:如图6.把BC平移到DF位置:CF=BD=CE.从而∠CFE=∠CEF,又∠DFC=∠ABC=∠ACB>∠DEC.(三角形外角).进而推出,∠DFE>∠DEF,在ΔDEF中,则有DE>DF=BC.2.翻折例8在ΔABC中AB>AC,AD是∠A平分线,E是AD上的一点.求证:(1)BD>DC,(2)AB-AC>BD-DC.(3)BE>EC,(4)AB-AC>BE-EC.分析:如图7,因为AD为角平分线,把ΔADC沿AD翻折,使之与ΔABD叠合.AC′=AC.这样(1),(2)就转移在ΔBC′D中.∵∠BC′D>∠C′DA=∠CDA>∠DBA.∴BD>C′D=CD,且BC′>BD-C′D,即AB-AC>BD-CD.同理可证(3),(4).3.旋转例9已知AB=AC,D为ΔABC内一点,∠ADC>∠ADB.求证:BD>CD.分析:如图8,以A为旋转中心,把ΔABD旋转到ΔACD′位置.这样∠ADB就转移到∠AD′C位置.且∵AD=AD′,∴∠ADD′=∠AD′D,在ΔCDD′中,∵∠ADC>∠ADB.∴∠D′DC>∠DD′C.则BD=CD′>CD.命题得证.例10已知O为ΔABC内一点,且∠AOB=∠BOC=∠COA=120°.求证:BCAC>OAOBOC.分析:如图9,以C为旋转中心,把ΔAOC向外旋转60°到ΔA′O′C位置.这样易证:OO′=CO,A′O′=AO,且B、O、O′、A′四点共线.又AC=A′C,故命题得证.4.对称例11P为RtΔABC直角边AC上一定点.试在另两边上各求一点Q与R,使ΔPQR周长最小.分析:如图10,设P′,P″分别为P关于AB、BC的对称点.P′P″交AB于Q,BC于R.根据性质(1)知ΔPQR为所求.例12已知锐角∠BAC及内部一定圆O,试在角的两边及⊙O上各求一点Q、R、P,使ΔPQR周长最小.分析:如图11,设AO交⊙O于P,P关于AB、AC的对称点为P′、P″;P′P″分别交AB于Q,AC于R,则ΔPQR为所求.这是因为:若P为定点,则根据性质(1)知ΔPQR周长的最小值是P′P″.又P′P″=2MN.而A、M、N、P四点共圆.AP为其直径.故P′P″=2MN=2AP·sin∠BAC.因此当AP最小时P′P″最小.显然这时P应为AO与⊙O的交点.
本文档为【三角形中的不等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3717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7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1-09-08
浏览量: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