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母亲 读后感

母亲 读后感

举报
开通vip

母亲 读后感读《母亲》有感 “母亲”一词,从古至今都有着深远而广阔的意义,在中外文学史上,曾有不少作家用文学的形式塑造过母亲,像中国唐代诗人孟郊这样描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而到了近现代,鲁迅先生的诗中也提到过“梦里依稀慈母泪”。正如高尔基所说:“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最著名的作品《母亲》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母亲》通过一系列无产阶级革命者形象的描写,再现了二十世纪初俄国革命人民的觉醒,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展示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社会主义必...

母亲 读后感
读《母亲》有感 “母亲”一词,从古至今都有着深远而广阔的意义,在中外文学史上,曾有不少作家用文学的形式塑造过母亲,像中国唐代诗人孟郊这样描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而到了近现代,鲁迅先生的诗中也提到过“梦里依稀慈母泪”。正如高尔基所说:“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最著名的作品《母亲》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母亲》通过一系列无产阶级革命者形象的描写,再现了二十世纪初俄国革命人民的觉醒,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展示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前景。 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成功地塑造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战士的光辉形象,塑造了各种不同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典型, “母亲”这一英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她由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成长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她所经历的道路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尼洛夫娜正是在参加革命斗争的过程中,开始接受革命真理,逐步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成为了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光辉典型。在作品中,高尔基从多个侧面塑造母亲尼洛夫娜,不仅表现了母亲伟大的爱,更展现了她由一位社会底层的劳动妇女觉醒并成长为一个无产阶级战士的心路历程。 尼洛夫娜的性格分为蒙昧——迷惘——自主三个阶段,以动态的结构凝缩了底层女性自我解放的全部心灵历程,完整地再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底层女性的心理态势和典型情绪,因此尼洛夫娜是承前启后的。早期的母亲是蒙昧而没有自主意识的,在屈辱的答应丈夫的求婚之后,她的一切都依靠于她的丈夫,而且经济上的不独立,使她必须以丈夫为中心。但是,在丈夫的眼中,她似乎并不是妻子的身份,而是可以呼来唤去的畜生,“……‘混蛋’是他喜欢常用的字眼,他用这俩字呼喊场主、警察,也用来叫唤老婆。”家庭暴力也使她痛苦不堪,“她长得很高,稍微有点驼背,被长期劳作和丈夫殴打所折磨坏了的身体,行动起来毫无声响”,她虽然才只有四十岁,但是已经驼背、白发、满脸皱纹,不幸的遭遇,使尼洛夫娜养成了一种害怕一切、顺从命运的性格,。她甚至走路都有点“侧着”身子,“仿若总是担心会撞着什么似的”。这种生活,压榨着她的一切希望和正确理解周围事物的能力,她对一切的习惯和麻木,使得她总是不安的、谨慎的对待一切,她的“右眉上面有一块很深的伤痕,所以眉毛略微有点往上吊……这给她的面孔添上了一种小心谛听动静的神态。”而这种痛苦、麻木、不安与谨慎,与她的“一双工人区大部分女人所共有的不安而哀愁的暗淡无光的眼睛”,正是这一时期大部分社会底层妇女的真实写照,在悲哀与柔顺中,承认了所有压迫在她们身上的不平等,承认了她们作为男人附属品的合法性。 高尔基描述的母亲的形象,从一开始就与其他作家所描述的底层妇女的形象泾渭分明,在历经麻木、忍耐之后,则是对自己生活的 反思 小班合家欢主题反思小班合家欢主题审议反思小班合家欢反思恩怨历尽后的反思下载恩怨历尽后的反思下载 ,对真理的向往,即使在面对新事物时,有着无法自制的空间,但仍无法打消她对幸福的追寻。作为一个旧社会的妇女,尼洛夫娜的身上有着“夫权”、“神权”及“政权”的三重束缚,这不但是压迫母亲的三座大山,这也是推翻压迫寻找幸福的动力。丈夫的虐待和毒打,政治上的不平等和剥削,使她更加迫切的寻找真理的道路。因此,现实的生活教育了她,而儿子和其他同志的革命言行也不断启发她的觉悟,感动了她的心灵,“一种亲切羡慕的感情,触动了符拉索娃的心”,而儿子和同志们对真理的执着探寻,也使母亲“不由自主地感到世界上确实有一种和她所看见的太阳一般伟大而光亮的东西”。 母亲虽然不能真正的理解革命事业的内涵,但她已经朦胧的意识到,革命的道路才是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并且她本身也从从事革命活动中找到了快乐、自信和勇敢,这正是革命改造人的最好例证。她能为了儿子的安危,暗中散发传单,为了了解儿子的思想,为了更加贴近儿子的思想,偷偷地私下学习认字,这些,不但拉近了母子之间的距离,更使母亲具备了革命者最基本的品质——冷静而智慧,使母亲在迷惘中找到了方向。 “五·一”节的示威游行,是母亲由自发性的革命转向自觉性革命的转折点,是母亲正式觉醒的标志,是她直面真理的第一战,“哪怕在进棺材以前,能跟真理一起逛一逛也是有幸的!”。游行前夕,母亲和儿子在谁举旗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儿子执意要把举旗领队的危险留给自己,而母亲却觉察到了自己的忧虑与恐惧,“一种沉重的、压人的恐怖,包围着母亲的心”,使她的眼睛感到“热辣辣的”,这是一种明显而尖锐的痛苦,这是来源于母性深处的本能,但是,作为一名已经参加过活动的革命者,作为一名经历过洗礼的革命者,她深明大义的毅然支持儿子走在前方,“你别管我!”,“……你在前面走,其他的人们一定能够抛弃了一切跟上来的。”她“痛苦”的叫喊着,“在她心胸间,高尚而热情的思想在那儿波动,忧愁和痛苦的喜悦,使她的心灵生了翅膀”,她用“她明亮而尖锐的疼痛的眼睛”,诉说着她的信仰她的坚定。母亲认识到革命道路的正确性,于是,她的心境豁然开朗,这就证明了母亲对于革命道路的坚定不移。 在小说的结尾部分,母亲冒着生命危险,自告奋勇地送儿子的演说稿这一壮举,成为母亲性格发展中的高潮。在车站里,短短的几秒钟,体现了母亲在自身安危和革命大无畏精神之间动摇的矛盾感觉。不同于巴威尔等革命青年具有很高的革命觉悟,从一开始就自然的接受马克思主义,从而直接的走上了革命道路。母亲是在三重压迫下的底层人物,从最一开始就有着难以剥夺的奴性思想,这是无法改变的,在遇到危险时,她也会像普通百姓一样恐惧、胆怯。但是与此同时,母亲也是一位接受了革命洗礼的先进人物,长时间的革命熏陶使她的坚定不屈的革命精神占了上风,使她唾弃自己的懦弱。在这一刻,母亲已经真正的成为一名坚贞不屈、勇于牺牲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高尔基在母亲形象上寄寓着深刻的内涵。它首先表现为对未来的理想依托。生活在沉重的底层女性,把全部希望都依托在未来。而这种依托又部分地以生命的延续表现出来。如母亲在丈夫死后,对儿子充满了依赖,把儿子当成未来的希望。其次,母亲是新生活的创造者。高尔基把“母亲”和新生活联系在一起,突出了母性的创造力。“母亲是创造者,保护者”,“母亲是永远反对死亡的”。尼洛夫娜对儿子的爱与对新生活的憧憬、奋斗融为一体,在创作新生活的斗争中显示出伟大和崇高的献身精神。她是儿子“思想上的亲生母亲”,母亲与儿子共同投身于创造新生活的事业中,母爱的价值扩展到对新生活、对真理的爱。 《母亲》是一部思想上的革命作品。它号召人民团结起来,为自身利益而奋斗。小说中,巴威尔这一群青年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壮丽的革命事业。他们追求真理、热爱和平,所以他们要奋斗,要用行动去打-倒一切不平等的现象,去捍卫群众的利益,去创造社会主义的社会,去实现无产阶级的和平梦想。他们崇高的理想和真诚的呼吁使无知的工农阶级觉醒,他们伟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感染了身边的人。母亲正是从一个柔弱、温顺、忧郁的传统工人区妇女变成了一个有着深刻见地、满腔热情、勇敢无畏的新时代革命工作者。她不辞辛劳地长途跋涉送报纸、传单,不顾警-察的残酷毒打向群众宣传革命真理;她和青年们一起带头示威游-行,高高举起代表理性、真理、自由的旗帜,向世界宣告着革命者强有力的信仰;她忍受着儿子被捕、骨肉离别的痛苦,在一个个革命者接连入狱后仍坚持着实现自己的宿愿……当法庭审理这些革命者时,年轻人振奋人心的微笑显示着革命事业的光荣与革命工作者的顽强,他们慷慨激昂的演说宣示着坚定的信念:“……你们使人们无法生活,毁灭他们;社会主义却要把遭到你们摧残的世界连成一个不可分割的伟大整体,而且这一点一定要实现!”他们的眼睛里闪烁着正义的光辉。 这部小说使人热血沸腾,令人强烈地感受到可敬的革命者们的勇敢不屈、正气凛然,由衷地赞叹他们对理想的坚持,钦佩他们对伟大事业的献身精神。特别是母亲这个人物的思想转变,由胆孝明哲保身的保守派到热爱生活、传播真理的革命先驱。这壮丽、激昂的革命故事震撼着我,让我看到了生命的真谛。就像罗曼·罗兰所说的一样——“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炬”,正是这一把火炬,指引了一代又一代革命者们前进的方向,鼓舞和教育着全世界的革命人民。
本文档为【母亲 读后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6199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6KB
软件:Word
页数:3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2-04-16
浏览量: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