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罗振玉学术论着集》十二集(16册)目录.飘逸轩整理

《罗振玉学术论着集》十二集(16册)目录.飘逸轩整理

举报
开通vip

《罗振玉学术论着集》十二集(16册)目录.飘逸轩整理 飘逸轩整理《罗振玉学术论著集》十二集(16册)目录   《罗振玉学术论著集》为罗著首次结集标点出版,系由其嫡孙罗继祖教授从其著述中选编而成,内容包括甲骨、金石、汉简、石经、字书、校勘、辑佚、目录、补史等诸多方面,另附传记、行述等数种,可谓其“一生论学之语,考证之文,多在其中”。全书分十二集,由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诸专家承担整理标点工作,从开始整理至出版,前后历时近三十年。   书  名:罗振玉学术论著集   作  者:罗振玉,罗继祖,王同策 主编   出 版 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2-1  ...

《罗振玉学术论着集》十二集(16册)目录.飘逸轩整理
飘逸轩整理《罗振玉学术论著集》十二集(16册)目录   《罗振玉学术论著集》为罗著首次结集标点出版,系由其嫡孙罗继祖教授从其著述中选编而成,内容包括甲骨、金石、汉简、石经、字书、校勘、辑佚、目录、补史等诸多方面,另附传记、行述等数种,可谓其“一生论学之语,考证之文,多在其中”。全书分十二集,由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诸专家承担整理标点工作,从开始整理至出版,前后历时近三十年。   书  名:罗振玉学术论著集   作  者:罗振玉,罗继祖,王同策 主编   出 版 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2-1   版  次:1   册  数:共16册   字  数:500余万字   开  本:32开   纸  张:胶版纸   I S B N:9787532556915   定  价:¥980.00 《罗振玉学术论著集》目录   書名題簽:顧廷龍   序:張舜徽   圖版   第一集(總第1冊)   殷商貞卜文字考   殷商貞卜文字考補正   增訂殷虛書契考釋   吳天發神讖文補考   石鼓文考釋   殷墟古器物圖錄附說     後記(羅繼祖)   第二集.上(總第2册)   莫高窟石室秘錄   流沙墜簡(附小學術數方技書及簡牘文攷釋)   漢熹平石經殘字集錄   漢熹平石經殘字集補遺   干祿字書箋證   第二集.下(總第3册)   增訂碑別字   碑別字拾遺   碑別字續拾   後記(王同策)   第三集(總第4冊)   存拙齋劄疏   讀碑小箋   眼學偶得   俑廬日劄   石交錄   古器物識小錄   雪堂所藏古器物圖說   古器物範圖錄附說   金泥石屑附說   嵩里遺珍考釋   後記(王同策)   第四集(總第5冊)   敦煌唐寫本周易王注殘卷校字記   敦煌本隸古定尚書孔傳夏書殘卷校字記   敦煌本隸古定尚書孔傳商書殘卷校字記   敦煌本隸古定尚書孔傳周書殘卷校字記   敦煌本毛詩校勘記   敦煌本毛鄭詩校議   敦煌本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新校正   敦煌本道德經考異(附補遺)   敦煌唐寫本南華真經殘卷校記   敦煌六朝寫本抱樸子殘卷校記   敦煌唐寫本劉子殘卷校記   敦煌姚秦寫本僧肇維摩詰經殘卷校記   元和姓纂校勘記   宋本廬山記校勘記   宋刊文苑英華殘本校記   後記(羅繼祖)   第五集.上(總第6冊)   金石萃編校字記   寰宇訪碑錄刊謬   補寰宇訪碑錄刊誤   增訂漢石存目   魏晉石存目校補   高士傳輯本   王子安集佚文(附校勘記)   臨川集拾遺   隰西草堂集拾遺   蒿庵集捃佚   鶴澗先生遺詩輯存   葦間老人題畫集(附後記)   再續寰宇訪碑錄   墓誌徵存目錄   第五集.下(總第7冊)   經義考目錄(附校記)   宋元釋藏刊本考   後記(王同策)   第六集(總第8冊)   漢兩京以來鏡銘集錄   鏡話   璽印姓氏徵   璽印姓氏徵補正   四朝鈔幣圖錄(附攷)   楚州金石錄(附存目)   楚州城磚錄   唐代海東藩閥志存   遼帝后哀冊文錄   西陲石刻錄   西陲石刻錄後錄   校訂和林金石錄   高昌磚錄   海外吉金錄   海外貞瑉錄   後記(王同策)   第七集(總第9冊)   雪堂藏古器物目錄   雪堂所藏金石文字簿錄校記   大雲書庫藏書題識   貞松堂秘藏舊鈔善本書目   宸翰樓所藏書畫錄   松翁剩稿叢鈔   後記(王同策)   第八集.上(總第10冊)   補宋書宗室世系表   補唐書張義潮傳   高昌麴氏年表   瓜沙曹氏年表   魏書宗室傳注   魏宗室世系表   魏書宗室傳注校補   第八集.下(總第11冊)   五史校議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補正   三國志證聞校勘記   唐折衝府考補   唐折衝府考拾遺   萬年少先生年譜   徐俟齋先生年譜   後記(羅繼祖)   第九集(總第12冊) 面城精舍雜文甲編   面城精舍雜文乙編   永豐鄉人稿(雲窗漫稿、雪堂校刊羣書敘錄、雪堂金石文字跋尾、雪堂書畫跋尾) 後記(羅繼祖)   第十集.上(總第13冊) 松窗近稿   丙寅稿   丁戊稿   遼居稿   遼居乙稿   松翁未焚稿   第十集.下(總第14冊)   車塵稿   後丁戊稿   陸庵餘事   遼海吟(附續吟)   貞松老人外集   後記(王同策)   第十一集(總第15冊)   上虞羅氏枝分譜   集蓼編(附錄三種)   扶桑兩月記   扶桑再遊記   五十日夢痕錄   本朝學術源流概略   金州講習會論語講義   俗說   農事私議(附墾荒裕國策)   後記(王同策)   第十二集(總第16冊) 雪堂剩墨(讀鍾鼎款識劄記、《俑廬日劄》拾遺、歸夢寮日箋、凝清室日劄、金文跋尾之餘)   附錄   董作賓《羅雪堂先生傳略》   柯昌泗《吊上虞羅先生》   羅福葆等《先府君行述》   羅繼祖《永豐鄉人行年錄》   後記(王同策)   全書後記(王同策) ------------------- 《雪堂學術論著集》序 張舜徽 並吾之世,有績學耆舊曰羅振玉先生,字叔蘊,號雪堂。藏書盈庫,著書滿家。傳印秘笈圖錄以及甲骨金文,遺碑墜簡之屬,不下數十百種。嘉惠士林,沾溉無盡,馳聲遐邇,為海內外學人所欽服,享盛名垂五十年。舜徽自少雖好讀其書,顧不獲褰裳奉手,又未嘗通一紙之問,于先生固相知而不相識也。先生之學,上紹乾嘉諸儒遺緒,以文字訓詁植其基,乃進而治經史金石碑版,有所得輒記之。年甫十九,即刊佈所著《讀碑小箋》及《存拙齋劄疏》,考訂精核,驚其長老。德清俞樾,江甯汪士鐸,並當時碩學鴻儒也,欽其年少才美,交口譝譽之。汪既為《劄疏》跋以申其贊慕之意,俞復采《劄疏》語入《茶香室筆記》。由是名始噪,益辛勤治學不少懈。自少至老,未嘗一日廢書,鍥而不捨,以從事於考證,發為文章,日益弘富,近世學人述造之豐,蓋未有能過之者也。 先生自著書外,一生好輯書印書,而傳古之功,居當代第一。始在清末,龜甲出於洹上,先生既為丹徒劉氏選印《鐵雲藏龜》,復自行搜集,所獲益多,悉影印以公諸世。後又推其法以理董金石刻辭,使三代吉金文字、歷朝各類石刻,粲然俱登於冊。俾考古之士,不俟旁求,而文獻並在,學者便之。至於熹平石經、漢晉木簡、敦煌佚書、西陲石刻之整理,內閣大庫檔案之保存,以及多種叢書之輯印,至老忘疲,厥功尤偉。使無先生傳印之書,則有志考古者靡所取材,無由以開近百年來學術研究之新風。先生竟以一人之力,導夫先路,此其所以卓也。 顧先生于古文字、古器物,不僅好之聚之、輯錄之、傳印之而已。復能出其所學條理之、考證之,撰為專著、論文、劄記、題跋之屬以自抒所得。為文峻潔有法,無支蔓之辭,分釋名物,不病繁瑣。治甲骨金文,尤能創通大例,曉人以從入之途。好讀其書者,知其學有根柢,語無虛發,相與敬重之無異辭。嫉恨之者,則無端而攻詆之,至謂某書實出某手,非其所自著。物忌太甚,不足怪也。抑先生仕于清季,年尚少而位不顯,清社既屋,眷戀故主,隨諸遺老後,謀復辟以行帝制,晚節末路,為世所嗤。論者或謂世既薄其所為,因以輕其述造,理或然矣。吾獨以為士有百行,足以功過相除。附和帝制之愆,固不能掩其效力學術之功,嘗為文以張之。世之善於知人論世者,當分別觀之也。 舜徽年十八九,旅居京師。博訪通人,多識長者。偶游廠肆,得先生早歲著述數種讀之,輒歡喜讚歎,目為清學後勁。時先生方居津沽,深以未及一見為憾。近十年來,始得交其季子福頤先生及冢孫繼祖教授。文質彬彬,能傳家學。每邂逅敍談,輒謀所以傳先生于不朽者,舜徽則謂拓印影照之籍,部帙浩繁,各有專編,無煩重布。至於文集、筆記、書劄之屬,包納甚廣。一生論學之語,考證之文,多在其中。亟宜校勘編定,彙為一書,可名之曰《雪堂學術論著集》。此編若成,則先生學術淵源,治學次第,與夫理董故書之偉績,籀繹舊典之灼見,悉在其中矣。兩君聞而韙之。未及始事,而福頤先生下世,繼祖教授乃起而引為己任。搜羅已刊未刊諸稿,精心校訂。亦時與舜徽箋簡往還,商榷義例,並以序言為請。舜徽於雪堂之學,素所欽服,因舉其犖犖大者以弁其端。其他辨證之語已數數發之于吾文者,茲皆不復及云。一九八六年四月二十五日張舜徽書于武昌,時年七十有五。 ---------------------------- 後 記 《羅振玉學術論著集》得能付梓問世,一宗陳年老賬終於了結,內心深處確有如釋重負之感。 一九八三年,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建立,所屬歷史文獻研究室即以此書為室內集體整理研究項目,室主任羅繼祖先生總其事,予亦佐助先生奔走其間。與此役者,除本室成員陳君維禮、管君成學、張君中澍、叢君文俊外,並邀請古文字研究室何君琳儀及歷史系黃君中業參與其事。雖然因為其時人手不足,課程教學任務繁重,困難不少,但就整體而言,整理工作,進行還較順利;而出版問題,卻疊經坎坷,幾度中輟,其間曲折過程,難於盡述。二十多年轉瞬逝去,繼祖先生及陳、何二君先後辭世,其餘諸同仁亦均星流雲散,或退處林野,或老病索居,歲月催人,晨露夕照!此次滬瀆鋟棗,與讎校之任者,僅二三人而已。其中張君中澍出力最多。 因本書主編羅繼祖先生已于二00二年仙逝,故此《後記》之寫作只好由我承擔。茲就有關問題,分述如後。 (一) 羅振玉(一八六六-------一九四○年)字叔蘊、叔言,號雪堂、貞松,又稱永豐鄉人、仇亭老民,為我國著名古文字學家、古文獻學家。在我國近現代學術史上貢獻巨大。 羅氏於殷墟甲骨文字之整理研究,有篳路藍縷之功。於金石刻辭,刻意搜求、廣為傳佈,視之為雕版以前之古書,通過整理研究,用為考史之重要史料來源。於熹平石經之整理,為考訂甲部提供重要資料。於漢晉木簡之整理,將流落外域之資料盡力留取影本,於燉煌石室佚書及西陲石刻、各地碑誌之搜集整理,均為考史增添了極為珍貴之資料。對內閣大庫檔案之保存和整理,編訂刊印多種叢書,保存了許多重要歷史文獻,對我國古代文獻之流布與研究均功不可沒。因此,郭沫若在其《中國古代社會研究》一書自序中說:“羅振玉的功勞即在為我們提供出了無數的真實的史料。他的殷代甲骨的搜集、保藏、流傳、考釋,實是中國近三十年來文化史上所應該大書特書的一項事件。”在盛讚羅氏在金石器物、古籍佚書搜集整理“內容之豐富、甄別之謹嚴、功績之浩瀚、方法之嶄新”之後,他結論說:“大抵在目前欲論中國的古學,欲清算中國的古代社會,我們是不能不以羅、王(國維)二家之業績為其出發點了。”由此可見羅氏在學術史上所居地位之重要。其他方面,如注重農務,興辦教育等,對於時代發展、社會進步,亦均具積極推動作用。 關於羅氏學術成就及其有裨文苑、津逮後學之重大影響作用,書前張舜徽先生之序言已有詳盡準確之闡釋,於治羅氏之學者,實可導夫先路,昭示從入之途。讀者通過閱讀、研究實踐,定能有更加深刻之體會、豐富之收穫。 (二)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前相當長一段歷史時期,左傾思潮肆虐,於學術界之主要表現,即不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以科學態度對待各類之人和事。因人廢言,以偏概全。對學術界,尤其是社科界造成極大損害。知識份子長期處於被動局面,特別像羅振玉這樣情況較為複雜之歷史人物,其輿論評價可以想見。 作為歷史人物,羅振玉在學術領域貢獻巨大;但政治立場上,畢生效忠皇室,追隨末帝。觀念頑固,思想守舊。兼以喪失民族氣節,屈事東倭,偽滿甫立,出任監察院長,為世所嗤。因受政治身份牽連影響,於政治上對其否定同時,連同其學術成就,也一併被徹底否定。 有一小事,曾留下深刻印象。一九五四年九月,當時上海中國古典文學出版社,出版了《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一書,因係採用羅氏一九一六年於日本影印之宋槧本(此版本究竟屬宋屬元,魯迅先生曾與收藏此書之日人德富蘇峰有論爭),故書後附錄了王國維和羅振玉之跋語三篇,並於書前《出版者說明》中作了簡要交待。但為時不久,一家中央權威刊物於當年最末一期,即以《出版者說明什麼?》為題,痛加批判。此後二十餘年,羅氏姓名於出版物中即寥若晨星,乃至銷聲匿跡,因實際上已視為禁區。 正因如此,在本書出版之際,我們不能不鄭重提及已故張舜徽先生。 一九八零年,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第一屆年會在會長張舜徽先生工作所在地武漢召開,繼祖先生和我應邀與會,這是繼祖先生和我初識舜徽先生。張、羅之結識,意義不凡。除了兩人治學道路酷似----均為未上過任何學校之自學,學術理念相同----均服膺通博之外。還因為張先生多年來對羅先生祖父羅振玉之學術成就,不避極左政治環境可能帶給自己之不利影響,始終秉承科學態度,堅持實事求是原則。數數著書為文,奔走呼號,冒險犯難,宣揚不遺餘力。大力肯定羅氏學術領域多方面之貢獻與成就。認為政治問題,不應該將其學術成就也一筆抹殺。 舜徽先生的專著《中國文獻學》共十二編,第十編《近代學者整理文獻最有貢獻的人》中,僅立兩章,一為菊生張元濟先生,另一即為雪堂羅振玉先生。在其《文獻學論著輯要》中,收錄羅氏序跋7篇,於書末《作者小傳》中說:“論者或以其晚年依附偽滿洲國而譏斥之,遽沒其傳古、印書之功,非也。”誠如他為本書所寫序言中所說:“士有百行,足以功過相除,附和帝制之愆,固不能掩其效力學術之功”。先生之科學態度、務實精神與直率性格、豪爽氣魄,令人欽敬。 所以,張、羅二老之武漢會見,確實是一見如故。其後魚雁往返,交流探討學術之外,編纂出版羅振玉文集一事,當為其中重要內容。原來擬議本書之整理,由羅繼祖先生領導之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文獻研究室成員與張舜徽先生領導之華中師範大學之文獻所合作進行,後因故未果。而一經主編繼祖先生提出,張舜老即慨然允諾寫作本書序言。其後多年,與我之多次通信中,一直熱切關注此書之出版進程,乃至辭世前不久,於致予信 关于工期滞后的函关于工程严重滞后的函关于工程进度滞后的回复函关于征求同志党风廉政意见的函关于征求廉洁自律情况的复函 中,猶殷殷寄語,關心此書出版情況。今此書出版行世之日,張老對此書多方支持、始終關懷之情景,猶歷歷在目。今書名題箋即由先生《序言》手跡集字組成,以為紀念。 (三) 尚有數項有關問題,亦需在此簡要說明: (甲)、羅氏著作之版本,大多家刻。雖有部分印刷出版後,或有續作,或加增訂,但總體觀之,依然未經重刻重印者居多。因為本書主編繼祖先生親與作者多種書籍之編輯刻印,故對編入本書各著作底本之抉擇,細挑精選,盡取良本。個別錄自作者手稿(如《扶桑再遊記》),為首次刊發。至於當時或其後經作者子孫增補、校訂者,為便讀者,大都於該書前後附記說明,以清就裏。 (乙)、收入本書之器物藏品圖錄類型作品,為省篇幅,一般只取說明論述文字,原圖從略。 (丙)、本書除影印者外,一律按整理常例標點、分段,不用專名號。書中的避諱字、異體字、一律改為規範繁體字,不出校記。書中舊日忠君尊親抬頭、空格書寫格式,一併改除。 (丁)、如就“學術論著”而言,作者之不少函劄中揚榷切磋學術問題者甚夥,唯已有信函專集出版另行,故本書概不收錄。原已編入《雪堂剩墨》中之百數通亦予剔除。 (戊)、本書主編羅繼祖先生,於東北史研究同時,亦曾全面圍繞其祖父之廣博學術領域進行研究,寫作了許多論著。為知人論世計,於本書第十二集,收入了先生手著的《永豐鄉人行年錄》(此書經海內外多家出版社出版,收入本書者系據日本中文出版社本再行修訂定稿)與其他有關作者之材料,以供讀者參考。 (四) 感謝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長王興康先生、編輯奚彤雲(自接手此書編輯任務至蕆事,書信、電話之外,予與其往復電子郵件計達數百通,有日即數通者)等同志,正是他們之勤懇、細緻工作,使得此書減少了許多誤漏。在此表達由衷感激。 已故顧廷龍先生曾應邀為本書題箋,已故匡亞明先生、中華書局、吉林省文史研究館、東北師範大學圖書館古籍部、廣東人民出版社盧家明先生、吉林大學圖書館,在此前本書出版過程中曾做了大量工作,或為此書整理出版提供資料查閱等各種方便,亦均與役同仁銘感不忘者。 由於整理者學殖淺陋,此書雖經大家多方努力,各類紕繆,想難盡免。尚祈讀者諸君不吝賜正。 王同策2010年6月20日於長春。 1
本文档为【《罗振玉学术论着集》十二集(16册)目录.飘逸轩整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2648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7KB
软件:Word
页数:9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4-13
浏览量: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