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作物栽培绪论

1.作物栽培绪论

举报
开通vip

1.作物栽培绪论nullnull作 物 栽 培 学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Crop Cultivation Sciencenull《作物栽培学》课程的使用教材null作物学通论. 曹卫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作物学. 苏广达主编.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农作物概论. 王璞主编.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4 作物栽培学各论.刁操铨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作物栽培学. 南京农业大学等.中国农业出版社.1991《作物栽培学》课程主要参考书(1)null中国稻作学.中国农科院主编.农业出版社.1986 水...

1.作物栽培绪论
nullnull作 物 栽 培 学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Crop Cultivation Sciencenull《作物栽培学》课程的使用教材null作物学通论. 曹卫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作物学. 苏广达主编.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农作物概论. 王璞主编.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4 作物栽培学各论.刁操铨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作物栽培学. 南京农业大学等.中国农业出版社.1991《作物栽培学》课程主要参考书(1)null中国稻作学.中国农科院主编.农业出版社.1986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理论.张洪程等.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 中国小麦学.金善宝.农业出版社.1992 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新技术.王龙俊等.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 现代玉米生产.佟屏亚等.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8 中国棉作学.马俊麒等.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 棉作学.孙济中,陈布圣.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中国麻类作物栽培学.中国农科院麻类所主编.农业出版社.1993 实用油菜栽培学.刘后利.上海科技出版社.1987 油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官春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作物栽培学》课程主要参考书(2)nullnull1.绪论1.1 作物及作物栽培学的概念 1.2 作物生产的特点和重要性 1.3 作物生产概况 1.4 作物的起源和作物栽培学的沿革 1.5 未来作物栽培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null1.1.1 作物的概念 1.1.2 作物的分类 1.1.3 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1.1 作物及作物栽培学的概念null广义的作物 指具有经济价值而被人们所栽培的一切植物,均称为作物。目前世界上被人们所栽培的植物约1500种,可分为农作物、园艺作物、林木三类。 狭义的作物 指粮、棉、油、麻、丝、茶、糖、烟和饲料等农作物,又称大田作物,农作物,俗称庄稼。我国目前栽培的主要农作物约为50-60种。1.1.1 作物的概念null1.1.2.1 按植物学分类 1.1.2.2 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 1.1.2.3 按生物学特性分类 1.1.2.4 其它分类1.1.2 作物的分类null1.1.2.1 按植物学分类植物的分类单位 界(英文:Kingdom 拉丁名:Regnum) 门(英文:Phylum 拉丁名:Divisio) 纲(英文:Class 拉丁名:Classis) 目(英文:Order 拉丁名:Ordo) 科(英文:Family 拉丁名:Familia) 属(英文:Genus 拉丁名:Genus) 种(英文:Species 拉丁名:Species) null水稻的学名Oryza sativa L.属名(名词): 水稻的古希腊名种名(形容词):栽培的意思 大写“L.”是定名人林奈(Linnaeus)的缩写 null表1-4 常见作物中名、学名、英文名对照表nullnullnullnull1.1.2.2 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 (1)粮食作物 禾谷类作物 豆类作物 薯类作物 (2)经济作物(工业原料作物) 纤维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嗜好作物 (3)饲料和绿肥作物null禾谷类作物 水稻null禾谷类作物 小麦null禾谷类作物 大麦null禾谷类作物 燕麦null1.禾谷类作物 黑麦null禾谷类作物 玉米null禾谷类作物 高粱null禾谷类作物 粟null禾谷类作物 粟null禾谷类作物 黍null禾谷类作物 薏苡null禾谷类作物 薏苡null禾谷类作物 荞麦null豆类作物 大豆null豆类作物 蚕豆null豆类作物 豌豆null豆类作物 绿豆null豆类作物 红小豆null豆类作物 饭豆null薯类作物 甘薯null薯类作物 马铃薯null薯类作物 木薯null薯类作物 豆薯null薯类作物 菊薯null薯类作物 芋null薯类作物 蕉藕null纤维作物 棉花null纤维作物 黄麻黄麻长果种黄麻园果种null纤维作物 红麻null纤维作物 苎麻null纤维作物 亚麻null纤维作物 大麻null纤维作物 蕉麻null纤维作物 龙舌兰null纤维作物 龙舌兰null纤维作物 苘麻null纤维作物 剑麻null油料作物 油菜null油料作物 花生null油料作物 芝麻null油料作物 向日葵null油料作物 胡麻(油用亚麻)null油料作物 苏子null油料作物 红花null油料作物 油茶null油料作物 油棕null油料作物 油椰null糖料作物 甘蔗null糖料作物 甜菜null嗜好作物 烟草null嗜好作物 茶null嗜好作物 咖啡null嗜好作物 可可null饲料及绿肥作物 苜蓿null饲料及绿肥作物 光叶苕子null饲料及绿肥作物 紫云英null饲料及绿肥作物 草木樨null饲料及绿肥作物 水葫芦null饲料及绿肥作物 水浮莲null饲料及绿肥作物 浮萍null饲料及绿肥作物 白三叶null饲料及绿肥作物 红三叶null饲料及绿肥作物 田菁null1.1.2.3按生物学特性分类 (1)按作物感温特性分类 喜温作物 在全生育期中需要的温度和积温都较高,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为10℃左右的作物。 如水稻、玉米、高粱、甘薯、棉花、烟草、甘蔗、花生、粟等。 耐寒作物 全生育期需要的温度和积温都较低,生长发育最低温度在1一3℃左右的作物。 如小麦、大麦、马铃薯、黑麦、油菜、蚕豆等。 null长日照作物 凡适宜在日长变长时开花的作物称长日照作物,如麦类作物、油菜等。 短日照作物 凡适宜在日长变短时开花的作物称短日照作物,如水稻、大豆、甘薯、棉花、烟草等 中日照作物 开花与日长没有关系的作物称中日照作物,如荞麦、豌豆等。 定日照作物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一定时间的日长才能完成其生育周期,如甘蔗。(2)按作物对光周期反应特性分类null(3)按作物对二氧化碳同化途径分类 C3作物 光合作用最先形成的中间产物是带3个碳原子的磷酸甘油酸,其光合作用的CO2补偿点高,有较强的光呼吸。如水稻、麦类、大豆、棉花等。 C4作物 光合作用最先形成的中间产物是带4个碳原子的草酰乙酸等双羧酸,其光合作用的CO2补偿点低,光呼吸作用也低,在强光高温下光合作用能力比C3作物高。如玉米、高粱、甘蔗等。 CAM(景天科)作物 除凤梨科外,仅有龙舌兰麻、菠萝麻等少数纤维作物,但在花卉植物中却很多。null按播种季节分 1.1.2.4其它分类按收获季节分按播种密度和田间管理春播(夏播) 大春作物 秋播(冬播) 小春作物夏熟作物 秋熟作物密植作物 中耕作物null1.1.3 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1.1.3.1 作物栽培学的性质(重点讲述概念) 1.1.3.2 作物栽培学的任务(少讲或省略) 1.1.3.3 作物栽培学与相关科学的关系(少讲或省略)null作物栽培学的概念作物栽培学(crop cultivation science)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栽培管理、生长调控和优化决策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 null1.2 作物生产的特点及重要性1.2.1 作物生产的特点1.2.1.1 作物种植的地域性 1.2.1.2 作物种植的季节性 1.2.1.3 作物生产的周期性 1.2.1.4 作物生产的持续性 1.2.1.5 作物生产的综合性null1.2 作物生产的特点及重要性1.2.2作物生产的重要性1.2.2.1人民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 1.2.2.2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 1.2.2.3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 1.2.2.4重要的生物质能源null1.3 作物生产概况 1.3.1 世界作物生产概况 1.3.2 中国作物生产概况 1.3.3 中国种植业分区 1.3.4 我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null1.3.1 世界作物生产概况nullnull表1-2 世界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kha)与产量(kt)(2005)null(1)粮食生产占有重要地位。收获面积最大的为小麦,但总产则以玉米最高。 (2)世界主要经济作物的生产高度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仅仅是在某些温带经济作物(如甜菜、大豆和某些油料)及少数亚热带作物(如棉花、葡萄)生产方面占的比重较大。 (3)世界油料作物多以一年生为主。包括大豆、花生、油菜、向日葵、芝麻等。 1.3.1 世界作物生产概况null(4)世界天然纤维原料作物有棉花、麻类和木棉等,其中主要是棉花。 (5)糖料作物主要是甘蔗和甜菜。近三分之二为蔗糖,其余为甜菜糖。 (6)世界主要饮料作物有咖啡、可可和茶叶,除日本、苏联有少量的茶叶外,几乎全部产在发展中国家。 1.3.1 世界作物生产概况null1.3.2 中国作物生产概况表1-3 中国农作物种植面积比例的变化(1995-2005,%)null表1-4 中国主要农作物生产情况(2005)null 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前10个作物是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油菜、棉花、花生、马铃薯、甘蔗、烤烟。 (1)我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谷物生产国,产量大致占世界的20%。 (2)我国薯类作物以甘薯为主,约占薯类面积的80%,其次为马铃薯和少量木薯。 (3)中国是世界油料生产大国,大宗油料为大豆、花生、油菜籽、芝麻、向日葵。1.3.2 中国作物生产概况 (2005年)null(4)近10多年来我国纤维作物面积变化不大,但棉花单产水平在不断提高。 (5)我国甘蔗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的广东、广西、云南等省;甜菜生产以黑龙江、新疆、内蒙古和甘肃为主, (6)我国烟草主要以烤烟为主。云南是最大的烟草生产省。 1.3.2 中国作物生产概况 (2005年)null1.3.3 中国种植业分区1.东北大豆春麦玉米甜菜区 2.北部高原小杂粮、甜菜区 3.黄淮海棉、麦、油、烟、果区 4.长江中下游稻、棉、油、桑、茶区 5.南方丘陵双季稻、茶、柑橘区 null1.3.3 中国种植业分区6.华南双季稻、甘蔗、热带作物区 7.川陕盆地稻、玉米、薯类、桑、柑橘区 8.云贵高原稻、玉米、烟草区 9.西北绿洲麦、棉、甜菜、葡萄区 10.青藏高原青稞、小麦、油菜区 null1.3.4 我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1)专用小麦。 (2)专用玉米。 (3)高油大豆。 (4)棉花。 (5)“双低”油菜。 (6)“双高”甘蔗。 null1.4.1 作物的起源 1.4.1.1 世界作物起源中心 1.4.1.2 我国作物的来源1.4 作物的起源及作物栽培学的历史沿革nullnull狗尾草粟 (小米)null1.4.1.1 世界作物起源中心(1)中国—日本起源中心:主要作物有黍(稷)、粟、大豆、山药、苎麻、大麻、黄麻等。 (2)印度支那-印度尼西亚起源中心:主要作物为爪哇稻、香蕉等的原产地。 (3)澳大利亚起源中心 (4)印度斯坦起源中心:稻、甘蔗、亚洲棉、绿豆等的原产地。null(5)中亚细亚起源中心:蚕豆、大麻、甜菜等的原产地。 (6)近东起源中心:栽培小麦等的原产地。 (7)地中海(次生)起源中心 (8)非洲起源中心:高粱、非洲棉、红麻、长果黄麻、大麦的原产地。 1.4.1.1 世界作物起源中心null(9)欧洲—西伯利亚起源中心:苜蓿等的原产地。 (10)南美洲起源中心:马铃薯、花生、烟草、海岛棉等作物的原产地。 (11)中美洲—墨西哥起源中心:甘薯、玉米、陆地棉等。 (12)北美洲起源中心1.4.1.1 世界作物起源中心null1.4.1.2我国作物的来源(1)本土作物 稻、小麦、六棱大麦、粟(谷子)、稷、黍、高粱、大豆、荞麦、苦荞、山药、芋、白菜型油菜、大麻、苎麻、中国甘蔗、紫云英等。 (2)公元前100年前后从中亚和印度一带引入的作物 蚕豆、豌豆、绿豆、芝麻、红花、苜蓿等。 (3)公元后从亚、非、欧各洲引入的作物 魔芋、饭豆、红麻、草棉、三叶草等。 (4)从美洲引入的作物 包括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陆地棉、海岛棉、红麻、剑麻、烟草等。null1.4.2 作物栽培学的历史沿革 1.4.2.1 作物栽培是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1.4.2.2 我国作物栽培学的建立与发展1.4 作物的起源及作物栽培学的历史沿革null1.5 未来作物栽培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 1.5.1 作物生产发展的目标 1.5.2 作物栽培学的发展方向null1.5.1 作物生产发展的目标(1)满足粮食需求,保证食物安全。 (2)提高作物产品的质量,增加供给的多样性。 (3)提高作物生产效益。 (4)实现可持续发展。null1.5.2 作物栽培学的发展方向1.5.2.1 作物栽培学科研究的发展趋势 1.5.2.2 优质高产栽培 1.5.2.3 节本简化栽培 1.5.2.4 机械化栽培技术 1.5.2.5 绿色安全栽培 1.5.2.6 标准化栽培 1.5.2.7 设施栽培 1.5.2.8 信息化栽培
本文档为【1.作物栽培绪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61250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22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农业
上传时间:2012-04-02
浏览量: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