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 课程标准教学要求(2009年修订版)----信息技术

江苏省普通高中 课程标准教学要求(2009年修订版)----信息技术

举报
开通vip

江苏省普通高中 课程标准教学要求(2009年修订版)----信息技术江苏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江苏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的编写,以《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模块为单元,对各模块中每一主题的教学内容逐条分解、细化和补充,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进行界定,并提出明确、具体的教学要求。各模块均设有“课程目标”“学习要求”“教学建议”三个栏目。“课程目标”主要是对应三维目标的总要求,“学习要求”是对所学内容的具体要求,“教学建议”主要从如何实现课程目标、教学中的注意点、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提出参考建议。 按照学习目标...

江苏省普通高中 课程标准教学要求(2009年修订版)----信息技术
江苏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教学要求 《江苏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的编写,以《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模块为单元,对各模块中每一主题的教学内容逐条分解、细化和补充,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进行界定,并提出明确、具体的教学要求。各模块均设有“课程目标”“学习要求”“教学建议”三个栏目。“课程目标”主要是对应三维目标的总要求,“学习要求”是对所学内容的具体要求,“教学建议”主要从如何实现课程目标、教学中的注意点、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提出参考建议。 按照学习目标的要求,《要求》中使用了体现不同水平的行为动词。这些词语有些是对学习结果目标的描述,有些是对学习过程目标的描述,并分别指向知识性目标、技能性目标、情感性目标。具体说明如下: 各水平的要求 内容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 知识性目标 低 ↓ 高 了解水平 再认或回忆事实性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列举属于某一概念的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描述、列举、列出、了解、熟悉 理解水平 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解释、比较、检索、知道、识别、理解、调查 迁移应用水平 归纳、总结规律和原理;将学到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应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建立不同情境之间的合理联系等 分析、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制订、评价、探讨、总结、研究、选用、选择、学会、画出、适应、自学、发现、归纳、确定、判断 技能性目标 低 ↓ 高 模仿水平 在原型示范和他人指导下完成操作 尝试、模仿、访问、解剖、剖析、使用、运行、演示、调试 独立操作水平 独立完成操作;在评价和鉴别基础上的调整与改进;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 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发布、交流、运用、使用、制作、操作、搭建、安装、开发、实现 熟练操作水平 根据需要评价、选择并熟练操作技术和工具 熟练操作、熟练使用、有效使用、合乎规范地使用、创作 情感性目标 低 ↓ 高 经历(感受)水平 从事并经历一项活动的全过程,获得感性认识 亲历、体验、感受、交流、讨论、观察、(实地)考察、参观 反应(认同)水平 在经历基础上获得并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的反应等 关注、借鉴、欣赏 领悟(内化)水平 建立稳定的态度、一贯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化的价值观等 形成、养成、确立、树立、构建、增强、提升、保持 必 修 信息技术基础 《信息技术基础》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必修模块,是高中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基础,也是学习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各选修模块的前提,所有学生都必须完成这一模块的学习。 本模块由“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与表达”“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技术与社会”四个主题组成。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本模块的教学要强调在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上,面向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提升信息素养。 (一) 信息获取 【课程目标】 1.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2.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3.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 4.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 【学习要求】 1.信息及信息的特征 · 通过列举身边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形成对信息的感性认识。 · 能结合典型事例,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 2.信息技术及其历史和发展趋势 · 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及其主要内容。 · 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能描述几个重要阶段的基本特征。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描述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3.信息获取的过程与方法 · 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 学会根据任务和问题确定信息需求。 · 知道常见的信息来源,学会根据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 · 了解常用的信息获取方法;根据信息来源的不同,选择适当的工具和方法获取信息。 4.网络信息检索的策略与技巧 · 了解搜索引擎的类型,知道常用的搜索引擎,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不作要求) · 了解不同搜索引擎的特点并灵活选用。能根据信息需求选择合适的关键字,灵活运用“与”“或”“非”逻辑运算符,提高信息检索效率。 · 学会使用常见的网络下载工具下载所需的信息。 5.信息的鉴别与评价 · 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 【教学建议】 1.对于信息和信息技术概念的教学,建议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列举有关实例,让学生较为广泛地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 2.通过列举若干典型事例,让学生归纳信息的某些特征,并思考各个特征所蕴涵的现实意义。不拘泥于教科书中所列的几种信息特征,可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引导学生探讨和认识信息的其他特征。 3.注意选择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通过生动活泼的语言与喜闻乐见的事例,使用文字、图片、投影、视频等多种方式呈现史实,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感受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4.在学习信息获取的过程与方法时,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实例进行剖析和讨论,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并对具体的信息获取活动进行设计和优化,避免仅从知识上简单识记。信息的来源具有多样性,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尝试从多种途径有效地获取信息,避免单纯地利用网络获取信息。 5.网络信息检索的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在进行“不同搜索引擎的特点”教学时,应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主题,使用相同的关键字,尝试使用不同的搜索引擎进行搜索,比较它们的搜索效率。 (2) 搜索引擎教学的重点是信息检索的策略与技巧,但学生往往只注重检索的内容。建议选择一个贴近学生生活、有价值的搜索任务,引导学生从分析主题、明确信息需求开始,选择不同的搜索引擎,从复杂搜索意图中提炼出最具代表性和指示性的关键字,并能灵活运用逻辑运算符进行检索。 (3)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不同下载工具使用方法的异同,不能局限于具体工具的操作。可以利用一些新的下载工具,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通过合理探索掌握其使用方法,培养学生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能力。 6.信息的鉴别与评价教学宜结合具体的检索活动,采用评价量规表,引导学生从信息的权威性、信息的准确性、信息的客观性和信息的时效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二) 信息加工与表达 【课程目标】 1.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 2.合乎规范地使用网络等媒介发布信息、表达思想。 3.初步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认识其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 4.通过使用部分智能信息处理工具软件,体验其基本工作过程,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 【学习要求】 1.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 根据任务需求,围绕主题,使用合适的字处理工具,加工、组织文本信息,表达设计意图。 · 熟练掌握文字处理的基本技能,如设置字体、字形、字号、字的颜色、上下标、行距、对齐方式、首行缩进、项目符号、页面纸型、页边距、页码等。 · 能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方法,实现图文混排,如插入表格、艺术字、图像,绘制图形,制作流程图、结构图等。 2.表格数据的处理与表达 · 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地建立表格、录入数据、设计表头。 · 选择适当的公式或 函数 excel方差函数excelsd函数已知函数     2 f x m x mx m      2 1 4 2拉格朗日函数pdf函数公式下载 进行表格数据的计算,如求和、求平均值、求最大值和最小值等。 · 掌握对表格数据进行筛选、排序等的操作。 · 了解几种常用图表(柱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等)的用途及特点。根据实际需要或要求建立柱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等图表。 3.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 描述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初步了解多媒体作品的需求分析、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方法。 · 了解图像常见的类型及格式;使用常见的图像处理软件,对图像进行选择、裁剪、缩放、旋转等操作。 · 了解常见的音频文件格式及播放软件,体验音频加工的简单过程(如剪辑、淡入淡出等)。 · 了解常见的视频文件格式及播放软件,体验视频加工的简单过程(如剪辑、连接等)。 4.信息的编程加工与表达 · 通过对简单计算机程序的剖析,体验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了解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 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产生和简要发展过程。 5.信息的智能化加工与表达 · 了解使用智能应用软件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了解专家系统。 · 了解和体验模式识别。 · 了解和体验机器 翻译 阿房宫赋翻译下载德汉翻译pdf阿房宫赋翻译下载阿房宫赋翻译下载翻译理论.doc 。 6.信息的发布与交流 · 了解信息集成的一般过程。 · 了解信息集成的常用工具。 · 能够熟练使用一种网页制作工具,制作简单的网页。 · 了解常用的HTML标记的含义和作用。 · 了解信息发布的多种方式,并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发布信息。了解通过网站发布信息的主要方式和过程。 · 熟悉并体验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交流的常见方式。 【教学建议】 1.在信息加工与表达教学中,除了需要保证学生掌握文字处理、图表处理和多媒体加工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外,还需要引导学生根据“任务需求分析→使用工具软件→利用恰当方式表达意图”的线索,归纳和提炼已学的内容,从更高层面去理解教学内容。 2.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本主题的教学不应停留于软件工具的操作训练,而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地表达观点和意图。教学中要注意,首先对文本信息内容进行处理,使文本信息能更好地记载和描述事物;然后对文本信息进行修饰,以更好地呈现信息。 3.表格数据的处理与表达 引导学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数据,并利用报表或图表等形式提炼信息、得出结论,将合适的图表类型、表格数据以及相关的文字说明有机地结合起来,表达意图。 4.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要让学生初步掌握多媒体作品的需求分析、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多媒体作品素材制作与合成的基本方法。熟悉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素材的常用加工方法。按照实际需要设计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选择合适的组织和表达形式制作与集成多媒体作品。教学中,对于Photoshop、CoolEdit、MovieMaker、Premier、超级解霸等处理软件,教师可安排适当的演示和学生练习,让学生对其基本功能有所了解,但具体操作对一般学生不作要求。 5.信息的编程加工与表达 本主题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感受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独特作用,体验计算机编程的内在魅力,以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教学中,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突出编程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引导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着重让学生体验和关注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特征和思想方法。 6.信息的智能化加工与表达 本主题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是人们对人脑思维机理的一种模拟,了解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认识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体验信息的智能化,认识智能技术的本质特征。 对于人工智能应用的教学,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一些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对于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如翻译软件、手写板输入等,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使用经验,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它与我们常用的其他工具软件有什么不同”等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操作实践环境,让学生获得充分的体验机会,也可以让学生在分组操作和讨论中体验某些信息智能处理工具的工作方式。 7.信息的发布与交流 在信息的发布与交流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些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和实践,从而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了解信息发布方式的多样性,初步掌握在网上发布信息的几种方法,能描述网络信息发布的方法和过程,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方式发布信息;了解信息交流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利用网络交流信息的基本方法,能注意网络安全并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三) 信息资源管理 【课程目标】 1.通过实践操作或实地考察,感受身边信息资源管理的存在,了解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与方法,描述各种方法的特点,分析其合理性。 2.通过使用常见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感受利用数据库存储、管理大量数据并实现高效检索方面的优势。 3.通过对简单数据库的解剖分析,了解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学习要求】 1.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与方法 · 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一般过程,理解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普遍性及重要意义。 · 了解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方法,分析其特点、目的及合理性。 2.信息资源的管理 · 了解利用适当工具与软件进行个人日常事务管理的基本方法。 · 使用资源管理器管理和查找文件。 · 使用浏览器的收藏夹功能对网站进行分类管理。 · 尝试通过多种途径访问网络计算机上共享文件夹的内容,实现协作资源管理。 · 使用电子表格管理信息。 · 尝试用Blog管理网上学习资源。 3.数据库信息资源管理 · 了解使用数据库存储、管理大量数据和高效检索信息的优势。 · 了解建立数据库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 了解数据库的组成要素。 · 了解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4.了解人工管理、文件管理、数据库管理三种方式的比较,并能在适当场合运用合适的信息管理方式。 【教学建议】 1.学生对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方式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为什么要进行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是什么”“怎样进行信息资源管理”等问题并不十分清楚。因此,在教学中要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信息资源管理实例,从不同领域、不同性质的信息资源管理角度,引导学生去思考相关问题。 2.在介绍浏览器的收藏夹功能时,通过“添加到收藏夹”“整理收藏夹”“创建文件夹”“重命名”“删除”等操作,对网站进行分类管理。 3.在培养学生个人信息资源管理习惯时,可以介绍用Blog管理网上学习资源,如把我们每节课的电子作品上传到Blog上作为资源等等。 3.通过使用常见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分析利用数据库存储、管理大量数据的特征,并与其他信息资源管理方法进行比较,发现其中的差异和特点。 4.可以结合学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教务管理系统、学校网站,提供多种信息资源管理的活动项目,并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学习能力等因素建立活动小组。在小组活动中,指导学生研究建立数据库的方法,设计建立数据库的方案,体验信息资源管理的方法。 5.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解决开展学习活动,并组织小组间、学生间的汇报、交流和讨论活动。 (四) 信息技术与社会 【课程目标】 1.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2.能利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广泛地开展合作,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3.增强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意识,负责任地参与信息实践。 4.在使用因特网的过程中,认识网络使用规范和有关伦理道德的基本内涵;能够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树立信息交流中的安全意识。 5.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学会防范病毒、保护信息的基本方法;了解计算机犯罪的危害性,养成安全地开展信息活动的习惯。 6.了解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因素,养成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学习要求】 1.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2.通过与他人合作,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问题。 3.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学会防范病毒、保护信息的基本方法。 ·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及其特征。 · 掌握计算机病毒防治的基本方法。 4.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能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 · 了解1991年国务院发布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 了解1997年公安部发布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方法》。 · 了解2001年团中央、教育部和文化部等部门发布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5.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教学建议】 1.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 2.通过主题活动、研究性学习等形式,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宜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切忌空洞说教。 4.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关守则,规范使用因特网的行为。 5.让学生掌握1~2种常用杀毒软件的应用技能,查杀计算机病毒。 选 修 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 “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以算法与程序设计为主线,揭示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通过本模块的教学,让学生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 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设计算法、解决问题。 本模块由“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程序设计语言初步”“算法与问题解决例举”三个主题组成。本模块的教学应注意与数学课程中有关内容的衔接,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注意寻找、发现身边的实际问题,进而设计出算法和计算机程序去解决这些问题。本模块强调通过算法与程序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对程序设计语言的选择不作具体规定。 (一)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课程目标】 1.结合实例,经历分析问题、确定算法、编程求解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认识算法和程序设计的地位和作用。 2.经历用自然语言、流程图或伪代码等方法描述算法的过程。 3.了解顺序、分支、循环三种程序设计的基本结构及其重要作用,掌握计算机程序的基本概念,能解释计算机程序执行的基本过程。 4.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编辑程序、编译程序、连接程序以及程序开发环境等基本知识。 【学习要求】 1.问题的认识和形成 · 理解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必要性。 · 列举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优势。 2.问题分析与算法设计 · 了解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 了解问题分析与算法设计之间的关系。 3.算法的概念 · 理解算法的含义,知道算法的特征。 · 使用自然语言、流程图或伪代码描述算法。 · 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之间的关系。 4.程序设计基本结构 · 举例说明顺序、分支、循环三种程序设计的基本结构。 · 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感念,了解计算机程序执行的基本过程。 5.程序设计 · 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历程。 【教学建议】 1.教学中应注意结合学生生活与学习有关的问题,让学生亲历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运行调试、解决问题的过程。 2.关于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基本结构,教学中应结合具体的、有趣味的、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事例进行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 3.通过比较、探究、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和热情,感受编程的乐趣,了解计算机程序的执行过程。 (二) 程序设计语言初步 【课程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包括语句、数据类型、变量、常量、表达式、函数。会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顺序、选择、循环三种控制结构。 2.理解模块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初步掌握其基本方法。 3.初步掌握调试、运行程序的方法。 4.在使用某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思想与方法,熟悉对象、属性、事件、事件驱动等概念并学会运用。 5.能够说出程序设计语言产生、发展的历史与过程,能够解释其意义。 【学习要求】 1.程序设计的思想及方法 · 了解程序设计语言产生与发展的过程,能列举三种以上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 了解结构化程序设计产生的历史与由来,能描述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 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2.程序开发环境 · 在集成开发环境中,熟练掌握打开程序、保存程序、编辑程序、运行程序及程序调试等基本操作。 · 了解程序编写的一般步骤,能够完成给定程序的输入、调试与运行。 3.变量、常量、数据类型 · 知道数据类型、变量、常量的含义,掌握常量及变量的定义方式。 · 能够正确选择变量的数据类型,并能说出定义不同数据类型的理由。 4.运算符、函数、表达式 · 掌握程序中运算符、函数、表达式的表示方式。 · 学会将数学表达式转换为程序接受的表达式。 5.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 熟练使用赋值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进行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 对给出的顺序结构问题,写出解决问题的步骤,通过程序设计语言,完成程序设计,并掌握程序调试的基本方法。 · 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顺序结构问题,分析问题算法,并编写顺序结构程序。 6.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 理解选择语句的计算机执行方式和工作流程。 · 熟练掌握关系表达式。 · 能使用and、not、or构造简单的逻辑表达式。 · 对给出的选择结构程序,写出程序的运行结果。 · 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选择结构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步骤,分析问题算法,并编写选择结构程序。(三重选择不作要求) 7.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 理解循环语句的计算机执行方式和工作流程。 · 对给出的循环结构程序,写出程序的运行结果。 · 编写不多于二重循环的程序。 · ·针对现实生活中的循环结构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步骤,分析问题算法,并编写循环结构程序。 8.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及基本概念 · 了解对象、属性、方法、事件的含义。 · 掌握命令按钮、文本框、标签三个基本控件的使用。 【教学建议】 1.数据的表示与处理是程序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教学中可结合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讲解数据类型的含义和常用函数的使用方式。 2.对于顺序结构程序设计的教学,要注意从实际问题出发,逐步渗透顺序结构程序设计思想,进而讲述赋值语句、输入语句和输出语句。 3.对于选择结构程序设计的教学,要突出选择结构程序设计思想,着重分析选择语句的工作流程,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把握选择结构类程序设计的关键,正确判定程序分支,实现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4.对于循环结构程序设计的教学,要突出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思想,着重分析For语句的工作流程,通过阅读程序让学生理解循环变量、循环体等概念的含义,并尝试用For语句编写简单程序。 5.关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其中涉及的概念、术语比较抽象,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通过感悟、迁移和操作理解这些概念,体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三) 算法与问题解决例举 【课程目标】 A.解析法与问题解决 (1) 了解解析法的基本概念及用解析法设计算法的基本过程。 (2) 能够用解析法分析简单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求解问题。 B.穷举法与问题解决 (1) 了解穷举法的基本概念及用穷举法设计算法的基本过程。 (2)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的要求,使用穷举法设计算法,编写程序求解问题。 C.查找、排序与问题解决 (1) 了解数组的概念,掌握使用数组存储批量数据的基本方法。 (2) 通过实例,理解数据查找算法的基本思想,感受使用数据查找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3) 通过实例,理解排序算法的基本思想,感受使用排序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D.递归法与问题解决 (1) 了解使用递归法设计算法的基本过程。 (2) 了解适用递归算法解决的典型问题。 【学习要求】 1.解析法 · 理解解析法的基本思想,运用解析法分析问题,寻找问题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用数学表达式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 写出解决问题的步骤,用解析法编写程序。 2.穷举法 · 列举出能够用穷举法解决问题的特点。 · 使用循环语句实现简单的穷举。 3.查找与排序算法 · 掌握使用数组存储批量数据的基本方法,掌握数组的定义方式,使用一维数组存储数据。 · 掌握一维数组的格式、功能的概念和操作。 · 理解顺序查找思想,写出顺序查找算法步骤,并能模拟查找过程。 · 理解二分查找算法思想,写出二分查找算法步骤。 · 理解选择排序的思想,尝试通过程序设计实现排序。 4.递归 · 理解递归思想与递归的数学意义,说明递归程序的执行方式。 · 理解递归程序的实现方法。 【教学建议】 1.解析法的教学应从学生已知的问题切入,从数学解决的方法变换为程序解决的方法。 2.穷举法的教学中,要注意选择能够体现计算机优势的穷举问题,让学生强烈感受到用计算机才能很好地处理和解决此类问题。 3.查找算法的教学中,顺序查找与二分查找为教学的重点,适当介绍其他查找算法,以拓展学生的视野。 4.排序的教学,可以通过讨论典型实例,让学生从中发现排序方法,总结排序步骤,并迁移到排序程序的设计中。建议以选择排序为主展开教学。 5.递归法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算法,只要求学生理解递归的基本思想。 选修2:多媒体技术应用 “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旨在从需求出发,让学生亲历多媒体采集、加工与作品创作的全过程,利用多媒体表现创意、表达思想,实现直观有效的交流。 本模块由“多媒体技术与社会生活”“多媒体信息采集与加工”“多媒体信息表达与交流”三个主题组成。通过本模块的教学,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认识多媒体技术对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影响;学会对不同来源的媒体素材进行甄别和选择;初步了解多媒体信息采集、加工原理,掌握应用多媒体技术促进交流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与方法;初步具备根据主题表达的要求,规划、设计与制作多媒体作品的能力。 (一) 多媒体技术与社会生活 【课程目标】 1.能说出多媒体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关注多媒体技术对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的影响。 2.通过调查和案例分析,了解多媒体技术在数字化信息环境中应用的普遍性。 3.通过网络浏览、使用多媒体软件或阅读相关资料,体验和认识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信息、交流思想的生动性和有效性。 4.了解并体验多媒体作品的集成性、交互性等特征。 【学习要求】 1.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含义。 2.体验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特征。 3.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 4.列举多媒体技术在各领域中的应用。 5.树立科学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思想。 【教学建议】 1.“多媒体技术”一词目前尚无公认的定义,教学中应以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多媒体技术应用实例为基础,形成对多媒体技术的感性认识。 2.通过阅读资料、网络浏览或亲身体验多媒体技术产品,体验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特征,充分感受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进而体会其更为丰富的技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3.通过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观看资料片等形式,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体验多媒体技术对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影响。 4.通过实践活动,列举出多媒体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通过讨论、交流,知道多媒体技术应用的两面性,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思想。 (二) 多媒体信息采集与加工 【课程目标】 1.了解常见的多种媒体信息,如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的类型与格式及其存储、呈现和传递的基本特征与基本方法。 2.能选择适当的工具,分别对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信息进行采集;能解释多媒体信息采集的基本工作思想。 3.能根据信息需求,选择适当的工具和方法,对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适当的处理。 【学习要求】 1.图形图像 · 了解常见的图形、图像文件格式和特点。 · 了解日常生活中常用图形、图像的采集设备和方法,体验使用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获取数字化图像。 · 了解图形、图像数字化原理和存储的一般知识。 · 理解矢量图形和位图图像的特点及其区别。 · 了解图像分辨率与色彩深度的含义。 · 了解图形、图像文件的压缩原理。 · 了解常见的图形、图像浏览和制作软件。 · 使用一种常用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实现图形、图像文件格式的转换,绘制简单图像,调整图像颜色,合理裁剪图片,设置特殊效果等。 2.声音 · 了解声音文件数字化原理的含义和存储的一般知识。 · 了解采样频率、量化位数和声道数的含义。 · 了解常见的声音文件格式和声音播放软件。 · 使用一种常用数字音频处理软件,实现声音的录制、降噪、剪接、合成、音量均衡等处理。 3.视频 · 了解常见的视频文件格式和视频播放软件。 · 了解视频采集的常用方法,并能使用工具软件截取所需视频片段。 · 使用一种数字视频工具处理软件,实现视频的剪辑、过渡效果、音频添加、字幕添加、文件保存与导出等处理。 4.动画 · 了解计算机动画的基本原理。 · 了解常见的动画格式和动画制作软件。 · 使用一种计算机动画制作软件,实现逐帧动画、运动动画、形变动画、文件保存与导出等处理。 【教学建议】 1.多媒体信息文件 结合高中学生对多媒体信息文件的使用经验,让学生列举常见的多媒体信息的文件格式和相关软件(如播放软件、制作软件等) ,教师通过实例加以补充,帮助学生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 关于多媒体信息数字化原理等理论知识的教学,切忌空洞地讲解。应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如让学生通过转换文件的格式,比较文件的大小和视觉效果等,感受图像文件的压缩效果。 2.多媒体信息采集 可运用操作演示,让学生了解多媒体信息采集的设备和方法。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分组操作实践,如使用数码相机、扫描仪采集图像信息,使用多媒体计算机录制声音等,让学生亲历信息采集的过程。 3.多媒体信息加工 本主题是必修模块中相应教学内容的延续和拓展,在教学中要注意同必修模块的衔接,根据信息需求,结合典型实例,运用有关专业工具,处理各种媒体信息。 由于音频、视频处理软件的使用相对复杂,设备要求较高,数据处理量大,因此只要求学生学会简单的多媒体信息处理方法。 在本主题的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多媒体信息处理工具,如使用Photoshop处理图形、图像,使用CoolEdit处理声音,使用超级解霸截取视频片段,使用Premier(或会声会影、MovieMaker)处理视频,使用Flash制作动画等。 (三) 多媒体信息表达与交流 【课程目标】 1.通过网络浏览、软件使用和资料阅读,理解多媒体技术是人们在信息社会中表达思想、实现交流的一种有效技术。 2.通过案例分析,了解从问题解决的需要出发,规划、设计、制作多媒体作品的一般方法。 3.学会使用非线性方式组织多媒体信息。 4.能根据表达、交流或创造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媒体和多媒体编辑或集成工具完成多媒体作品,实现表达意图,并能够对创作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 5.能使用一种常用的工具制作简单的虚拟现实作品,并能描述其基本特点。 6.通过评价与鉴赏他人的多媒体作品,体验其创作思想,明了其中所蕴涵的意义。 【学习要求】 1.多媒体作品集成 · 理解信息规划、设计的作用与意义。 · 了解创作多媒体作品的一般流程。 · 能够根据主题绘制多媒体作品结构图和页面脚本。 · 了解常见的多媒体集成工具及其特点。 · 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工具,使用非线性方式组织多媒体信息,制作和调试多媒体作品。 · 能够对作品创作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通过评价他人的多媒体作品,体验创作思想和方法。 2.虚拟现实 · 通过使用虚拟现实作品,了解虚拟现实的特点。 · 能够使用一种工具软件制作简单的虚拟现实作品。 【教学建议】 1.本主题内容是多媒体技术的综合运用。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规划和设计”的思想,围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主题,制作一个多媒体作品。在制作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并体验多媒体作品的一般创作流程——规划、设计、集成、调试等。 2.可结合具体的多媒体作品,制订评价量表,引导学生从规划、组织与制作的合理性、作品表现效果等方面对创作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3.在多媒体作品的制作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版权意识等。 4.通过使用虚拟现实作品,让学生感受虚拟现实技术的魅力,了解虚拟现实的特点,进而利用素材创作简单的虚拟现实作品,以获得成功体验。 5.多媒体作品集成软件很多,可根据教学实际使用FrontPage、Dreamweaver或PowerPoint等工具。 选修3:网络技术应用 “网络技术应用”模块介绍网络的基本功能和因特网的主要应用。 本模块由“因特网应用”“网络技术基础”“网站设计与评价”三个主题组成。通过本模块的教学,学生应掌握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掌握网站设计、制作的基本技术与评价方法,体验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带来的变化。 本模块的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对网络技术和参与创造性活动的兴趣;要结合实际条件,把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整合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避免技术与应用、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要充分展示网络技术发展的指导思想,展示网络技术与现代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 (一) 因特网应用 【课程目标】 1.通过使用因特网,了解因特网服务的基本类型、特点与应用领域;了解因特网服务组织的类型、提供的服务与服务特点。 2.通过尝试与分析,了解因特网信息检索工具的类型与特点;知道搜索引擎、元搜索引擎(又称集成搜索引擎)等因特网信息检索工具的产生背景、工作原理与发展趋势;掌握常用因特网信息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能熟练使用检索工具获取所需信息。 3.通过使用或演示,了解与人们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因特网应用技术的基本使用方法,初步了解其基本工作思想。 4.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恰当的方式方法,利用因特网获取所需信息、实现信息交流;体验因特网在跨时空、跨文化交流中的优势,分析其局限性。 【学习要求】 1.因特网服务 · 了解因特网的基本服务类型(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信息浏览和电子公告牌等)。 · 列举因特网服务的主要应用领域(电子商务、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 · 了解因特网服务的开放性和简单性等基本特点。 · 了解常见的因特网服务组织。 2.常用信息检索工具 · 了解信息检索的诞生背景、发展现状与趋势。 · 了解元搜索引擎,描述搜索引擎的基本工作过程和原理。 · 熟练使用信息检索工具获取信息。并能综合运用多种信息检索工具获取正确的信息。 · 举例说明所用信息检索工具的优势和不足。 · 了解网络搜索技术的发展趋势。 3.因特网应用 · 了解流媒体技术、网络通信工具等的基本工作过程。 · 体验归纳各种信息交流方式的功能和特点,能根据意图选择恰当的方式实现因特网上的信息交流。 · 利用因特网应用技术为学习和生活服务。 4.因特网的跨时空、跨文化交流 · 讨论、分析因特网在跨时空、跨文化交流中的优势与局限性。 【教学建议】 1.因特网服务部分的内容,重在总结、归纳和提升。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从直接感受中形成经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查阅资料,知道ISP(因特网服务提供者)、ASP(应用服务提供商)、ICP(内容提供商)各自提供的服务内容和特点。 2.信息检索工具的教学应着重体现对搜索引擎的特点、原理的分析及发展趋势的了解;通过贴近生活的典型实例,引导学生体验不同检索工具在准确性、全面性、时效性、便捷性和响应速度等方面的差异。 3.对于因特网应用技术的工作思想的教学,可采用流程图、类比等形象化手段,让学生对其有初步的了解。 4.因特网信息交流部分应侧重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育学生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和法规。教学中可组织主题讨论等多样化的活动方式,讨论、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鲜活事例,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信息素养。 (二) 网络技术基础 【课程目标】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与拓扑结构。 2.了解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了解开放系统互联协议(OSI)分层模型的基本思想,知道因特网TCP/IP协议的功能。 3.能列举网络通信中常用的信息交换技术及其用途。 4.能描述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客户机/服务器(C/S)结构的概念与特点。 5.理解IP地址的格式与分类;知道域名的概念和域名解释的基本过程。 6.知道因特网IP地址、域名的管理办法。 7.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知道网络服务器的主要作用与基本原理;能说出代理服务器的概念并知道其作用。 【学习要求】 1.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与拓扑结构 ·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通过实例列举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 了解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的概念。 · 了解星形结构、总线结构和环形结构及其网络拓扑图和特征。 2.网络协议 · 了解网络协议的概念及其作用。 · 了解OSI模型的基本思想。 · 了解TCP/IP协议的概念及其功能。 3.常用的信息交换技术及用途 · 通过实例,了解常用信息交换技术的基本工作过程和工作思想。 4.B/S和C/S结构 · 能描述B/S、C/S结构的概念与特点。 5.IP地址 · 了解IP地址的作用及其格式。 · 了解IP地址的类型,能够根据网络情况设置IP地址。 · 了解子网掩码的概念及其作用。 · 了解IP地址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知道Ipv6与Ipv4的优劣。 6.域名 · 知道域名的作用和基本结构。 · 了解域名命名的一般规则和常见的顶级域名。 · 了解域名解析的一般过程。 · 了解因特网域名管理机构组成、管理方式及其主要职责。 7.小型局域网的构建与使用 · 了解组建小型局域网的过程。 · 根据组网的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硬件和软件。 · 学会设置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和DNS服务器。 8.服务器 · 了解网络服务器的主要作用和基本工作原理。 · 了解代理服务器的概念与作用。 【教学建议】 1.教学中可展示本校的局域网络示意图,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主要功能、分类与拓扑结构,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绘制相应的拓扑结构,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 2.关于网络协议的分层设计思想,教学中可通过生活中的案例导入,从实际到理论,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了解分层的思想和方法,以体会分层的意义。不必要求学生记忆模型内各层的具体名称、功能等。 3.关于数据交换技术,IP电话和传统电话分别是分组交换技术和电路交换技术的典型应用,教学中可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使用图表展示两者的工作过程,帮助学生总结两种通信方式的特点和工作过程。 4.在网络应用模式的教学中,可组织讨论常见的网络应用软件,从而归纳、总结出C/S、B/S结构的差异和特点。 5.IP地址和域名的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网络内与网络间计算机是如何实现通信的,网络中的计算机又是如何被识别的。教学中可通过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加深理解“域名和IP地址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它们是通过什么组织管理起来的”等。 6.组建小型局域网是本主题内容的综合应用,可以采用演示组网过程等形式展开教学,也可以选择组建家庭局域网为情境,让学生进行组网实践,以体验组网规划、连接硬件设备、安装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测试运行等全过程。 (三) 网站设计与评价 【课程目标】 1.知道WWW、网页、主页、网站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理解动态网页的概念,能解释其工作过程。 3.能够根据表达任务的需求,使用常用的网页制作软件制作与发布动态网页。 4.通过开发实践,学会规划、设计、制作、发布与管理简单网站的基本方法。 5.能够根据网站主题要求设计评价指标,对常见网站的建设质量与运行状况进行评价。 【学习要求】 1.WWW、网页、主页、网站 · 了解WWW、网页、主页、网站的概念及区别。 2.动态网页 · 了解什么是静态网页和动态网页。 · 了解动态HTML技术和服务器端动态网页技术的基本知识。 3.网站规划与设计 · 了解网站开发的一般过程。 · 知道网站规划主要包含的内容,学会根据需求规划网站。 4.网站制作 · 学会使用一种常用的网页制作软件制作网站,包括建立站点、新建网页、利用表格布局网页、修饰文字、插入多媒体信息、建立超级链接、制作简单的网页动态效果等。 5、网站发布与管理 · 了解如何在局域网或因特网上申请网站空间,发布网站。 · 了解简单维护网站的方法。 6.网站评价 · 了解网站评价的几个主要方面,能使用评价量表进行网站评价。 【教学建议】 1.可在网站建设的教学中,穿插讲解WWW、网页、主页、网站等概念,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2.由于动态网页的概念和工作过程涉及动态HTML技术(如JavaScript、VBScript、CSS层叠样式表、文件目标模块) 和服务器端动态网页技术(如ASP、JSP、PHP)等专业性较强的相关知识,教学中可以提供几个典型的动态网页源代码,供学生参考与修改。不要求深入到动态网页专业技术的学习。 3.对于网站的开发实践,网站的规划、设计是教学的重点。教学中,可通过剖析优秀网站作品,引导学生思考,从中获得启发。在此基础上,根据主题需求,让学生经历规划、设计、制作、发布、管理等网站制作的全过程,以提升网站开发的实践能力。对于网页动态效果,只要求学生掌握悬停按钮、滚动字幕、计数器实现、横幅等动态效果的制作。对于网页工具软件使用的讲解不宜展开。 4.可制订网站的评价量表,引导学生依据评价量表对网站的规划、设计、制作、发布的过程进行客观的评价,体现“让学生学会评价”的目标。 5.对于网站发布,教师可在学校提供网站发布的空间,也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网上的免费网站空间,引导学生充分、合法地利用网络资源。 选修4:数据管理技术 “数据管理技术”模块是在必修模块中“信息资源管理”基础上的继续深入。 本模块由“数据管理基本知识”“数据库的建立、使用与维护”“数据库应用系统”三个主题组成。通过本模块的教学,学生应掌握与数据管理有关的基本知识和数据库设计的一般方法,学会使用大型专业数据库,初步学会使用数据管理技术管理信息,处理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并认识数据管理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 本模块的教学要贯穿生活中的数据管理这条主线。通过对生活中数据的简单处理引出关系数据库的有关概念,由此提出数据管理及其技术运用的规律和价值;通过体验生活中数据库应用系统的使用,逐步掌握数据库的设计和建立等的基本方法,为后面简单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初步设计与实现奠定基础;通过对具有生活意义的典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剖析与探究,初步掌握设计与实现简单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基本方法,揭示数据管理技术在信息资源管理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 数据管理基本知识 【课程目标】 1.知道数据管理技术的基本概念,能说出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历史与发展趋势。 2.能够使用现有数据库辅助学习,开展专题研究。 3.掌握关系数据库中的库、表、字段、记录等概念,理解“关系”所表达的含义。 4.通过调查与实例分析,了解数据库在多媒体和网络方面的应用方法与应用价值。 【学习要求】 1.信息与数据 · 理解数据的概念,了解数据和信息的区别与联系。 · 识别和理解不同的数据形式与类型。 · 列举层次型、关系型、网状型等数据模型的生活实例,理解数据之间的联系。 2.数据库 · 从现实生活或网络中体验数据库的实际应用。 3.关系型数据库基本概念 · 通过剖析现实生活或网络中关系型数据库的构成实例,理解并描述库、表、字段、记录等概念。 · 理解“关系”所表达的含义。 4.数据管理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 列举并理解生活中的数据管理实例及其历史沿革。 · 描述数据管理技术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 · 了解数据库在多媒体和网络方面的应用方法与应用价值。 【教学建议】 1.在本主题的教学中,教师应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列举各种类型的数据和数据管理的典型事例,帮助学生理解数据管理技术的基本概念。所举事例既要贴近学生生活,又要具有代表性,便于建立一般概念,做到“先有事实,后有概念”。 2.根据学生在Windows中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文件和文件夹的体验,引导感知用文件夹管理信息就是“层次模型”的数据存储和管理方式,并讨论其优点和局限性,由此引入新的数据模型和数据管理技术的必要性。 3.在讲授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史,如“从数据人工管理阶段发展到文件系统阶段到数据库技术和目前的开放式数据库与面向对象数据库”等内容时,可以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向学生描述这一发展过程中的文件系统仍是目前管理数据的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对于分布式数据库等概念的教学,教师要列举生活中的典型事例。 (二) 数据库的建立、使用与维护 【课程目标】 1.通过实例分析,初步掌握数据收集、数据分类和建立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方法。学会使用实体—关系图描述关系数据模型。 2.熟悉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掌握建立数据库结构、添加数据和编辑数据库的常用方法。 3.掌握数据检索及报告输出的基本方法;掌握常用的数据筛选、排序及统计的方法。 4.掌握同类数据库之间的链接、数据导入导出的基本方法。 5.了解结构化查询语言SQL的基本概念;掌握SQL的基本数据操作与数据查询语句(SELECT、INSERT、DELETE、UPDATE)的使用方法。 【学习要求】 1.数据收集、分类和建立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方法 · 了解创建数据库的一般过程。 · 确定设计目标,体验前期规划与设计的重要性。 · 初步掌握数据收集、整理、分类的基本方法。 · 初步掌握由E-R图建立关系数据模型的方法,体验建立关系数据模型的重要性。 2.建立数据库结构、添加数据和编辑数据库 · 熟练创建一个空的数据库,并在前期设计的基础上熟练创建和修改数据库结构。 · 熟悉各种添加记录的方式,能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最佳的数据添加方法。 · 熟悉各种浏览数据的方式,熟练使用插入记录的操作,熟练使用修改、替换、删除数据的操作。 3.排序、筛选与查询 · 根据实际需求,使用排序命令,实现单字段或多字段的排序操作。 · 根据实际需求,使用筛选命令,实现单一条件或组合条件的筛选操作。 · 根据实际需求,使用各种查询功能,实现不同要求的查询操作。 · 通过具体操作,了解排序、筛选与查询功能的实际作用。 4.统计与报表 · 综合运用查询和合计功能,实现不同要求的统计操作。 · 使用报表输出的各项命令,设计个性化的打印输出效果。 5.建立数据表之间的链接 · 掌握创建数据库中多个数据表之间关系的基本方法。 · 体验建立数据表之间关系的重要性。 6.导入导出数据 · 使用外部数据的导入命令,将其他格式的数据导入到当前数据库中。 · 使用数据的导出命令,将当前数据库中的数据导出为其他格式的数据文件。 · 了解数据导入导出功能的实际作用。 7.SQL语言 · 了解结构化查询语言SQL的基本概念。 · 使用SELETE、INSERT、DELETE、UPDATE等数据查询语句,体验SQL语言的操作方式。 【教学建议】 1.本主题的教学,基于某一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的操作,有的难度较高,不易掌握,需要通过大量生活化的应用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操作。 2.对于理论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学习难度,通过分析典型实例和操作实践,使学生逐步体会、理解这些概念性的知识。 (三) 数据库应用系统 【课程目标】 1.理解层次和网状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 2.通过案例分析,理解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3.初步掌握设计和实现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基本方法。 4.能描述数据库应用系统在信息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5.明确数据规范化的思想、意义,知道其在数据库应用系统建设和使用中的价值与作用。 【学习要求】 1.数据库
本文档为【江苏省普通高中 课程标准教学要求(2009年修订版)----信息技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5681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27KB
软件:Word
页数:26
分类:高中其他
上传时间:2012-03-19
浏览量: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