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代科举制度的废除对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影响

清代科举制度的废除对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影响

举报
开通vip

清代科举制度的废除对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影响 2007.12 清代科举制度的废除 对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影响 □ 柯迪韦华 (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 100088) 摘 要 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延续时间最长、影响作用最大的一种考试制度和选官制度。它始于隋,完备于唐宋,衰落于明 清,终于在清末光绪年间被废除在封建社会上升发展时期,科举制度适应了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有力地促进了社 会政治结构的稳定但究其自身的封建主义属性,科举制度在明清时期经过短暂的鼎盛发展期之后已与时代的发展不相适 应,成了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的障碍,成了阻碍中国社会顺应历史要求向前发展的重...

清代科举制度的废除对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影响
2007.12 清代科举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废除 对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影响 □ 柯迪韦华 (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 100088) 摘 要 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延续时间最长、影响作用最大的一种考试制度和选官制度。它始于隋,完备于唐宋,衰落于明 清,终于在清末光绪年间被废除在封建社会上升发展时期,科举制度适应了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有力地促进了社 会政治结构的稳定但究其自身的封建主义属性,科举制度在明清时期经过短暂的鼎盛发展期之后已与时代的发展不相适 应,成了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的障碍,成了阻碍中国社会顺应历史要求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不可避免地在封建王朝行 将就木时寿终正寝。 关键词 科举制度 废除 中国 近现代教育 影响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7)-729-02 100年前,即 1905年 9月 2日,清廷奉上谕:自丙午科为始,所有 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在中国威赫赫、凛凛然地 运行了 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就此戛然而止。一道人类文明史上的制 度奇观在内外交困中黯然拉上了历史的帷幕。在千百年的历史行程 中,科举制以其特有的法力导演了一幕幕人生悲喜剧“春风得意马蹄 疾,一夜看尽长安花”洋溢着金榜题名的扬眉吐气;“而鬓毛如雪心如 死,犹作长安下第人”却渗透了名落孙山的悲苦和绝望。正是在这对 人生或喜或悲的宰制中,科举制形成了中国的社会——政治结构、民 族的文化——心理结构。虽然己废止百年,但因为这些结构性的存 在,科举制可谓薪尽火传,于今甚而有“光复旧物”之势。科举作为中 国古代一种“以考促学’,的国家考试制度.对教育的影响不言而喻。 因此,科举制度的废除与教育是直接相关的,而废除科举制度后的中 国近现代教育在获得大发展的同时,也遭遇了诸多困境,可谓是利弊 兼得且在很多方而是利弊相依的。 一、清末科举制度废除的主要成因 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延续时间最长、影响作用最大的一种考试制 度和选官制度。它始于隋,完备于唐宋,衰落于明清,终于在清末光绪 年间被废除。在封建社会上升发展时期,科举制度适应了封建社会中 央集权制度的需要,有力地促进了社会政治结构的稳定。但由于其本 身的封建主义属性.科举制度在明清时期经过短暂的鼎盛发展期之后 己与时代的发展不相适应,成了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的障碍,成了阻 碍中国社会顺应历史要求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不可避免地在封 建王朝行将就木时寿终正寝。 (一)科举制度的阶级和历史局限性阻碍了其自身改革 科举考试是为封建制度的完善和发展而建立的官史选拔制度它 无法超越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因而必然包含着保守、封闭、僵化、驯 服、等封建消极因素。到了明清时期,随着封建制度的没落衰败,这些 消极因素就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破坏力。近代中国严重的内陇外患日 益暴露出通过科举考试所选拔的人才无裨国用,士子们所学的儒家经 义不能救国。鸦片战争后,与西方入侵同时俱来的是西学在中国的传 播。西学的进步,使通过科举制度所反映和表现的中国传统文化显得 陈旧与落后,从而对科举制度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当时有不少有识之 士指出:国家正面临“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由此可见,科举制度衰 亡的根本原因在于未能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而铲除腐败,吐故纳新, 不断进行自身改革,所以最终被历史浪潮所湮没。 (二)科举考试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与文体的僵化使其走向了极端 从唐代开始,贴经、经义、墨义等儒家经文考试就成为科举的主要 考试内容。宋朝科举考试的内容经过变革,经义成绩几乎成为决定考 生是否被录用的最终依据。明末清初的科举,更是发展到“非圣人之 言不言,非经中之语不用”的地步。因而科举考试选拔出的驯服、愚忠 的官史,与社会历史发展所要求的开放、革新精神是格格不入的。另 外,考试文体形式也走向极端.并且有严格的规定和限制。明代科举 虽沿用唐宋旧制但是试士之法却大有变更,最突出的是自明宪宗成化 年间开始盛行的八股取士制度。这一特殊文体制度对明清的教育与 学风产生了极大影响。“破题、承题、起讲、领题、起股、中股、后股、束 股”成为考试文体的定制,非八股文章一概不录。更甚者,连有文字笔 画错误的好文章也不能录取。 (三)官僚政治的腐败导致了科举考试的监督不力和舞弊成风现 象 明清时期科场舞弊现象日益严重,己成为社会的一大流弊。据史 料记载:“咸丰八年顺天乡试,己授刑部主事罗鸿祀等人勾通房考官浦 安、主考官大学士柏俊的家人靳祥串通作弊考中举人被御史孟传金查 实参劾。咸丰帝亲派大臣出题对罗氏进行重考,结果罗氏诗文拙劣, 谬误百出,遭到训斥。咸丰帝又派人对己经录取的试卷进行复试,结 果又查出 50 份试卷须重新评议。这就是晚清史上有名的戊午科场 案。由于封建王朝的专制集权管理因而无法建立起有效、民主的监督 机制,导致科场舞弊之风盛行,许多有才华的学子,即使具有满腔报国 热情也只能望考兴叹。 二、清末科举制度废除后对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的影响 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后,中国近现代教育正式开始。然而,数千 年的教育传统和心态不可能在顷刻间随之烟消石散。因此,作为存在 己上千年的封建科举制度,既有其精华的部分,又含有糟粕的成分,我 们应辩证地去认识它对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的影响。 (一)以“利弊观”为视角认识科举制度废除后对中国近现代教育 的影响 废科举对教育的影响可谓是利弊兼得。从“利”,的方而看,废科 教育文化 2007.12 举使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而带来了女学的兴 起;从“弊”的方而看,废科举使得教育的普及失去了制度的推动与保 障,并造成新式教育的贵族化倾向。 首先,科举制度的废除对高等教育近代化与女学兴盛产生了推动 作用。有学者认为,虽然早在 19世纪中期开始,中国即己兴起了新式 高等教育,但在科举废止前,高等教育近代化发展的步伐一直十分缓 慢。这是由于科举不仅是传统高等教育的重心所在,而且还极大地制 约着新式学校教育的发展。因此,科举改革事关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变 革之全局。科举存废成为新旧高等教育转化的关键所在。废除科举 后,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新学制迅速推广,近代 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基本形成,留学教育迅速发展,高等教育培养 目标和课程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废科举所带来的另一个有利影响 是女学的兴起。作为社会的“半边天”女性对社会发展起着不可或缺 的作用。而女性接受教育则是反映其社会地位高低的重要指标,也是 社会平等和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废除科举制度后的 1907年,清 政府又颁布了《女子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这两个章 程的颁布标志着清政府己正式承认女学堂的合法性,女子教育也被正 式纳入学校系统,这为女学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女学从此便蓬勃 发展起来,且层次不断提升。 其次,科举制度的废除对教育的普及与学堂对教育的促学力有所 减弱。科举被废后,虽然新式教育大兴,学堂数和学生数猛增,但其普 及教育之功非但远不及科举,而且在一定意义上说还严重阻碍了教育 的普及。1905年后,学堂的绝对数量虽有惊人增长,但对应当时有着 4亿人口的中国,仍是杯水车薪。据罗斯基的研究.1880年清代识字 率男性为 30%—45%,女性为 2%—10%,平均识字率在 20%左右,这 一比率不亚于英国和日本在现代化以前的识字率。但从 1895年到南 京国民政府成立期间,全国平均识字率却一直在下降。以至于梁启超 曾在 1915年批评新政时说,20年来办现代教育使得全民不识字。另 外,学堂对教育的促学力远不及科举。促学力的下降,因为科举功名 观念影响的余力尚大,使新学堂的毕业生在社会地位和影响力上还远 不能和科举功名获得者相比。再者,科举的苛严竞争己深入人心对传 统教育深为迷恋的时人自然对清末处于混乱状态的新式学堂嗤之以 鼻。因而,在废止科举前后,清廷为促进学堂的发展,不得不出台了一 些甚为奇怪的学堂奖励章程,规定依学生等级高低和程度优劣,分别 实行科举虚拟和职官实授的双重褒奖,直到宣统二年,各学堂的“实官 奖励”政策才被停罢。这种以科举功名和出身奖励学堂毕业生的做 法,其实质是新式学堂教育与传统科举教育之间的一种妥协,同时也 说明在科举被废之初,其对教育的促学力仍远大于己然蓬勃发展的学 堂,亦反衬出废科举对教育普及的消极影响。 (二)以“对比发展观”为视角认识科举制度废除后对中国近现代 教育的影响 近代教育的发展己经有一百年的历史了,科举制度的废除也有一 百年的历史了,然而其具体形制大多己被遗忘,但其基因仍存于新的 教育体制中。科举制度废除后,人们深刻反省了传统教育对统治权力 的依附,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中国近代教育应有的目标。科举制度的 废除推动了中国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变。这一转变实质上是由 一个选拔少数道德文化精英从政的制度,向一个普及全民教育,广泛 实施专业技术训练的制度的转变。与废除科举对应的是提倡新学,试 图效法西方的民主政治和选举制度。在此后的洋务运动时代、民国时 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时代,中国经历了效法日德、崇拜英美、学习苏联、 全而开放等一系列重要的社会思潮和改革实践。传统的“学而优则 仕”的单一的教育目标,被极大拓展了,士农工商都可成为国家栋梁之 材。在以工业文明为基础的西方文明的冲击之下,在列强分割和“亡 国灭种”,的危机感逼迫之下,在全而社会改革的阵痛之中,中国的教 育和人才制度在艰难探索着。 近代教育与科举制度的重要区别在于它是而向大众的、全而的教 育。当然,回顾历史并不是为了复古,而是为了古为今用或者说是以 史为鉴。那么,我们不妨在比较中来打量一下现代教育。在培养日标 上,现代教育培养的是各级各类的专门人才,既有科技人才,又有政治 人才;而科举制度造就的是靠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政治型“通才”。在 教育内容上,现代教育既有社会科学知识,又有自然科学知识;科举制 度偏重于人文教育,伦理代替论理,四书五经。在教育对象上,现代教 育是一种面向全民的国民教育旨在提高国民素质,使人人具有普通的 知识技能,以促进社会的进步;科举制度是一种淘汰型的精英教育,旨 在选拔官史供国家任使,养成圣贤兼济天下,读书人一旦落第或不能 登上仕途,就只能靠卖字画、开私塾糊口。总之,现代教育与科举制度 的重要区别在于它是而向大众的、全而的教育。从私塾到学校,从教 书先生到人民教师,过去的 100年间,中国的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 变化。读书不再是一小部分人的专利,九年制义务教育提高了国民的 整体素质;高等教育也己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时代。 三、科举制度废除后对中国近现代教育影响的重新反思 废除科举制度的主要动机是发展近现代教育,但遗留的科举心理 却在科举制度废除的百年里,渗透到了近现代教育的体系中。废除科 举并没有为现代教育清空场地,在科举废墟上建立的近现代教育制 度,总有科举的影子。废除科举打破了儒学的一统天下,使旧的教育 制度解体。但是,近现代教育体系在制度上的确立,并不能保证心理 上的纯粹。科举情绪仍以“应试教育”的形式,置换性地表现在中国现 代教育体制中。以中考、高考、考研等各类升学考试及以重点中学、大 学、重点大学等构成的庞大应试教育体系与等级教育网络正在有条不 紊地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提供社会晋升流动的机会,犹如当 年的科举考试制度。当时为发展近现代教育而废除科举制度,但遗憾 的是科举废除之后,现代中国还是没有建立起一种全新的、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合理、 公平公正的选官制度。科举作为一种选官制度,它至少在原则上主张 与实践让知识和道德为权力提供合法性。而在科举制度被废除后相 当长的一段时期里,除了暴力与阴谋外,没有什么能为权力提供“合法 性”的依据。也正因为如此,曾有人怀疑改良科举比废除科举所起到 的效果更好。因为西方的现代选举政治与官僚政治分立,官僚遴选的 所谓“考选制”最初也是在中国科举制度影响下创立的。综上所述,在 科举制度废除百年后的今天,无论从深刻认识中国社会的特性和传统 文化的命运方面,还是从为近现代教育的发展影响方而来说,总结科 举制度的千秋功过,反思废除科举制度的利弊得失,都将有其重大的 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海峰.终结自目批判科举的时代.东南学术.2005. [2]桑兵.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学林出版社.1995. [3]楼坚锋.明清科举制度衰亡原因探析.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4(3). [4]金诊.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5]谢俊美.政治制度与近代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6]张亚群.科举革废与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特征分析.集美人学教育学报.2000. 教育文化
本文档为【清代科举制度的废除对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影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90199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63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2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3-19
浏览量: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