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为什么资本主义不曾在中国发展起来_论古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态环境

为什么资本主义不曾在中国发展起来_论古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态环境

举报
开通vip

为什么资本主义不曾在中国发展起来_论古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态环境 为什么资本主义不曾在中国发展起来 —论古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态环境 刘 赦 自从我的习作 《试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发表以来 , 我听到了多方面的批评和 意见 , 获益非浅 。 本着 “百家争鸣” 的精神 , 我愿意进一步阐明自己的观点 , 以求教于史学 界和广大读者 。 作为又一篇习作 , 本文也反映出作者理论修养的欠缺和史学根底的浅薄 , 我 愿意继续虚心倾听人们对它的批评 , 并深信 自己将因此而得到教益。 � 一 � 问题的焦点 我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始终没有完成封建化 , 因而是畸形的 、...

为什么资本主义不曾在中国发展起来_论古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态环境
为什么资本主义不曾在中国发展起来 —论古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态环境 刘 赦 自从我的习作 《试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发表以来 , 我听到了多方面的批评和 意见 , 获益非浅 。 本着 “百家争鸣” 的精神 , 我愿意进一步阐明自己的观点 , 以求教于史学 界和广大读者 。 作为又一篇习作 , 本文也反映出作者理论修养的欠缺和史学根底的浅薄 , 我 愿意继续虚心倾听人们对它的批评 , 并深信 自己将因此而得到教益。 � 一 � 问题的焦点 我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始终没有完成封建化 , 因而是畸形的 、 变态的封建社会 � 批评我的 同志认为中国封建社会是发达的 、 充分发展的 、 典型的封建社会 。 其实 , 对中国封建社会的 这两种相反的认识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是概念争论而没有涉及到问题的实质 。 我们通常所使用 的 “畸形 ” 、 “变态” , “充分化 ” 、 “典型 ” 等字眼 , 往往是比较抽象 、 语义不甚明晰的 , 并多少带有主观评价的成份在内。 既然运用这些字眼容易引起语义上的误解和纯 粹概 念 争 论 , 为了澄清分歧所在 , 我们最好暂时撇开这些概念 、 判断 , 来确定一下我们共同探讨的间 题的实质 。 很清楚 , 我们所要探讨的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 , 而这实际 七就是要 回答为什 么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缓慢 , 迟迟不能自主地进入近代资本主义社会 。 这是问题的实质和焦点 , 只要我们能解释和说明这个问题 , 我们的 目的就达到了 , 至于对中国封建社会作何种评价则 可 以是无关紧要的 。 � 二 � 历史比较研究提供一种解释 我们知道 , 所谓 “长期延续” 、 “发 展缓慢” 都是相对于近代率先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 西方国家而言的 。 既然间题是从历史比较的角度提出的 , 那么间题的解决似乎也应从历 史比 较的角度入手 。 � 根据我们探讨的 目的 , 这种比较研究显然不是要得到谁典型 、 谁变态这样 一些简单抽象的定性结论 � 而是要求解 � 同样都是古代农业社会 , 为什么西方社会有利于更 高阶段的社会形态一一资本主义的发生 、 发展和取代原有的社会形态 �这里 , 我们甚至可以 撇开封建主义这一概念来讨论 � , 而中国古代社会却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发生 、 发展和取 而代 之 � 究竟是哪些差别 , 造成了两者如此悬殊的历史发展道路和结果 � 这一点 , 我想是不会有 疑义的 。 但是我们的研究不应该到此为止 , 我觉得我们还应该更深入一步 , 探讨为什么会产 生这些差别 , 是由于某种共同的规律在起作用呢 � 还是仅仅由于一些纯粹偶然的 因 素 造 成 的 � 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比较研究这两个不同的社会 � 无论我们对它们冠 以什么样的名称 � 是如何历史地形成的 , 它们在形成过程中不同点是什么 � 相同点又是什么 � 等等 。 也只有这 样 , 我们才能避开概念上的一些无谓争论 , 把注意力集中到我们所要探讨的问题的焦点上 , 并为这一宏观历史问题提供一种整体的和动态的解释 。 二 有了上述的基本澄清 , 我们可以来讨论一些具体间题了 。 � 一 � 社会经济一政洽结构 既然我们所要探讨的问题实质上可 以归结为 � 为什么资本主义不是在中国 , 而是在西欧 首先发生 、 发展和取代了古代农业社会 �封建社会� � 就让我们首先来看一看中国和西欧的古 代社会的经济 一政治结构到底存在哪些差异 , 导致了资本主义在这两个地区不 同的历史命运 。 为了说明问题 , 有必要先作一些理论阐述 。 我们知道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首先是在工商 业和城市中发生的 , � 但并不是任何一种工商业和城市都会产生资本主义 , 并有利于其成 长 壮大进而取代原有的社会形态的 。 正象商业对旧社会的解体作用要取决于从事生产的共 同体 的性质那样 , 一个社会内部资本主义因素能否发生 、 发展也要取决于该社会工商业和城市的 性质 , 并进而取决于产生这种性质的工商业和城 �仃的该社会的经济 一政治结构及其物质 一技术 基础 , 以及其它一些因素。 一般说来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简单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要使资本主义因 素得 以发生 、 发展 , 就必须使简单商品生产得到顺利的发展。 商品经济的发展服从自己的规 律一一价值规律 , 价值规律的一 个基本要求就是商品在流通领域里的等价交换 , 所以马克思 说 � “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 。 � 但是价值规律在流通领域内的实现 , 并不是绝对的 , 即并 不是每一次交换都必然地 、无例外地服从等价交换的原则 , 价值规律只是在无数次偶然的 、 自 由的交换中表现 出来的一般的趋势 。 价值规律正是这样通过市场价格围绕商品价值的上下波 动来发挥作用的 。 所 以 , 要使价值规律有效地发挥其革命作用 , 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 就必 须有一个 自由的 、 独立于任何超经济的干预或强制之外的商品市场 。 只是当价值规律在流通 领域得到实现以后 , 它才通过市场机制来影响生产领域 , 促使商品生产者按价值规律 、市场需 求来组织生产 , 改善经营 � 于是才有科学技术与生产经营的 自觉结合 , 才有社会经济的迅速发 展 。 在这里 , 自由市场是商品经济得以顺利发展的关键。 但是市场并不是某种简单抽象的可 以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或空间 , 它实际 上是特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在流通领域内的具体表现形 式 , 在它背后隐藏着的是不同的商品生产者或所有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 因为商品是物 , 它不能自己到市场上去 , 不能 自己去交换 , 它必须有自己的监护人一一商品所有者 。 “为了 使这些物作为商品彼此发生关系 , 商品监护人必须作为有自己的意志体现在这些物中的人彼 此发生关系 , 因此 , 一方只有符合另一方的意志 , 就是说每一方只有通过双方共同一致的意 志行为 , 才能让渡自己的商品 。 占有别人的商品 , 可见 , 他们必须彼此承认对方是私有者。 ”� 显然 , 自由市场的存在取决于社会上大量独立的从事生产和参与交换的私有者的存在 , 取决 于他们彼此之间承认对方是私有者这样一种社会经济关系的存在。 不管这些独立的私有者是 个人、 企业 , 还是某种社会共同体 , 他们的地位基本上是平等的 , 在这些独立的 私 有 者 之 间 , 经济交往唯一可取的形式是商品交换的形式 , 商品经济因而获得顺利发展的条件 , 资本 主义因素也就得 以发生、 发展 , 并最终取得历史支配地位 。 以上分析只是在经济领域里的抽象 , 事实上 , 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是伴随着一定的社会 政治关系的 , 要使商品经济能够顺利发展 , 不仅取决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 , 而且取决于一 定的社会政治关系 。 这种政治关系必须保护相应的社会经济关系 , 或者至少不干扰 、 破坏或 无力干扰 、 破坏它的经济关系 。 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一起构成社会的经济 一政治 结 构 , 它决 定了该社会工商业的性质和工商业聚集地一一城市的性质 。 让我们来讨论西欧。 西欧中世纪的工商业和城市兴起于十一 、 十二世纪 , 当时正是西欧 社会处于完全的封建割据时期 , 整个社会分裂为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经济 一政治共 同 体一一 庄园领地 。庄园是一个封闭的基本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 它构成了当时社会的基本经济细胞 。 但是庄 园比较狭小的规模和有限的资源条件 , 又使它不可能做到完全 自给自足 � 另一方面 , 领主逐渐增长起来的奢侈性消费需求也不可能从简单 、 粗劣的庄园产品中得到完全满足 , 所 以庄园必然要同外界发生一定的经济交往 , 以获取它无法自给的那些必需品和奢侈品。 由于 领主的统治权力 以庄园或其领地的边界为限 , 对超 出其势力范围之外的空间 , 他就无法实行 任何超经济的强制手段 。 因此 , 要实现同外界的经济交往 , 他只能服从经济规律 , 通过商品 交换的方式来满足庄园的各种需求 。 这种情况正如马克思所说 � “商品交换是在共同体的尽 头 , 在它们与别的共同体或其成员接触的地方开始的 。 ” � 参与交换的各方必须也必然承认 对方是完全的私有者 。 另一方面 , 在当时处于封建割据条件下的西欧社会内 , 又没有一 个超 越于社会之上的政治权力来对这种经济活动进行超经济的干预和控制 。 这样整个社会就具备 了形成 自由市场 , 并使商品经济顺利发展的经济 一政治结构条件。 � 在这样的社会经济一政治结构中 , 、 在无数庄园领地的缝隙之间 , 独立的 、 私营的 工 商业 开始成长起来 。 当然这种工商业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 封建领主总是竭力把处于庄园之 外的工商业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 为了反抗封建领主的侵犯 , 保卫自己的利益 , 工商业者在 自己的聚集地建起了城市 。 城市是工商业者与封建领主冲突斗争的产物 , 它的出现强化了当 时社会经济 一政治的多元化结构 , 有利于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 。 封建领主对 于城市的兴 起 最 初抱着敌视的态度 , 但 “跟着时间的进展 , 封建主对城市运动 , 不仅 变 为 容 忍 , 甚至变为 促进它的进展 ” , � 这是因为 “领邑经济的矛盾迫使封建主从事商业 , 迫使他 保 护 商 业 , 但封建主没有货币和相当临近的销售市场 , 因而不能积极参加商业活动 。 获得货 币 和 建 立 商业和手工业中心 � 也就是建立城市 � 变成了封建经济政策的迫切任务之一 。 ” � 这样 , 城 市和庄 园之间形成了相互对立 又相互依存的关系 , 这一过程虽然是渐进的 , 但其结果却是革命 的 。 城市运动的进展 , 有力地保护和促进了工商业 。 恩格斯在谈到中世纪城市时说 � “这些 城市总是用护城墙和护城壕围绕着 , 只有用大量军 队才能攻下 , 因此是比贵族的城堡强大得多 的要塞。 在这些城墙和城壕后面 , 发展了中世纪的手工业 , 积累起最初的资本 , 产生了城市 相互之间和城市与外界之间商业来往的需要 , 而与这种需要同时 , 也逐渐产生了保护商业来 往的手段 。 ” � 我们看到 , 是十一 、 十二世纪西欧社会的经济一政治结构决定了当时这种独立 、 私 营 工 商 沁和 自由城市的性质 , 这种工商业和城市为资本主义的发生 、 发展创造了历史前提 , 从此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了 。 与西欧不 同, 中国古代社会在经济上始终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的个体农业经 济 � 自耕农或佃农 。 一般来说 , 每一个王朝前期 , 以 自耕农为主 � � 占主导地位 � � 政治上 则是高度集权统一的专制制度统治着全 国 � 当然 , 这两者在历史上都有例外 , 这里所讨论的 是在历史上占主导地位的常态 � 。 事实上 , 经济和政治是很难机械地一分为二的 。 在古代中 国 , 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不仅对全 国实施政治统治 , 而且还坦负着小农个体经营所无法承担 的一定的社会经济职能和必要的社会管理职能 , 因此 , 把中国古代社会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 体一一共同体 , 可能 比抽象的区分更有助于理解历史 。 那么 , 中国古代社会这样 一 种经济 � 政治结构对工商业的影响如何呢 � 在古代中国 , 由于专制皇权把整个社会组织成为一个共 同体 , 专制统治者可以像西欧封 建领主在 自己的庄园中一样 � 显然 , 在西欧的封建庄园之内 , 是没有商业存在的余地的 � , 通过直接的剥削 , 无偿的征发和调拨来满足社会上大部分需求 , 特别是统治阶级本身的需求。 这样产品转化为商品 , 从而商业从可能转化为现实的途径大都被堵塞了 。 当然 , 要把这样一 个庞大的社会组织成为一个共同体 , 如缺乏一定的物质技术条件是不可能做到象规模狭小的 庄园那样严密完整的 。 所 以在古代中国 , 社会 内部的一些经济交往还是得借助商业来进行 , 这就使工商业的存在成为一种必需。 但是如果听任工商业自由发展就会对自然经济条件下的 社会起瓦解作用 , 特别是会腐蚀瓦解小农的个体经济 。 所以 , 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定和巩固自 身的统治 , 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必然要对工商业采取严格的限制政策 , 尽一切可能把工商业 限制在狭窄的 、 无害的范围内。 这样 , 中国古代社会的工商业就出现了如下的状况 � 工商业 的主要部门为官府所垄断 , 它们被组织成机构庞大 、 经营效率低下的官营工商业 , 这是以满 足专制集权政府的统治管理需求和整个官僚贵族阶级奢侈消费为 目的的使用价值的生产 , 或 是以维护专制统治需要 为目的的非商业性经营。 很清楚 , 在这种官营工商业中是不可能产生 资本主义因素的 。 当然 , 专制政府无法垄断全部的工商业 , 独立私营的工商业在一定程度 上 总是存在着 。 但是这种能够产生资本主义因素的私营工商业始终受到各方面的限制 , 无法健 康地发展 � 政治上 , 它受到专制皇权抑商政策的干预 、 打击 � 经济上则受到市场规模的极大 限制 � 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的个体小农经济大大缩小了市场 , 而统治阶级的大量需 求都可越过市场渠道得到满足 � 。 邓拓在 《中国历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一文中指 出 , 在中国 历代 , 手工业被分为两个部分 � “一方面是官营手工业 , 拥有高度的技术与大量的劳动力 , 支配并把持当时手工业的重要命脉 , 使手工业主要的生产部门 , 和私人资本完全隔离 , 封锁 了手工业产品的市场 , 另一方面是城市手工业 , 在官营工业的凌虐与宰制之下 , 以虚弱的姿 态 , 在极狭隘的范围里 , 消极地挣扎着 , 同时与之相对立的 , 又有被商业资本控制了的农村 家庭手工业 。 ” “由于官局工业对于封建贵族的需用品及奢侈品能够直接供奉 , 一般社会基 本的工业必需品也能普遍自给 , 寻常工业品市场被压缩到最小范围 , 大规模的商品化生产的 手工业工场缺乏生长的条件 , 生产者和生产手段紧紧地结合在一块 , 分离不开 。 换句话说 , 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特别遇到了困难。 ” � 但是 , 历代工商业的这种状况并不影响它表面的 繁荣 , 却常常造成一种商业繁荣 。 不过我们应该知道 , 这种商业繁荣 , 虽然具有商品经济的 外观 , 却缺乏真正的商业精神 , 即没有独立 、 私营的工商业的正常顺利的发展 。 ’ 既然独立私 营的工商业得不到正常顺利的发展 , 在中国古代社会也就不会产生西欧那样的 自由城市 , 与 此相反 , 中国古代的城市正是专制皇权实施政治统治的中心 。 胡如雷先生指出 � “中国封建 城市的产生途径与西方不同 , 城市 的政治 、 军事性质特别突出” , “中国封建城市的一般面 貌 , 大体可以描绘如下 � 政治、 军事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 消费意义大于生产意义 , 商业的繁 荣远远超过了商品生产的水平 。 ” � 由于在中国历代 , 私营工商业始终受到专制皇权的种种超经济于预 、强制 , 得不到城市的 庇护 , 缺乏生存 、 安全的起码条件 , 又没有广阔、 自邮勺市场 , 很少发展的天地 , 再加上社 会周期性动荡的冲击和影响 , 所 以不可能象西欧中世纪的工商业那样得到健全的发展 。 在这 种情况下 , 即便能产生微弱的资本主义萌芽 , 也往往只能处于结胎期 , 无力冲破各种束缚 , 割断同旧社会母体的脐带 , 获得独立的生命 , 更难谈得上不断成 长壮大 , 取代 旧的社会形态 了。 史学界的一些意见认为我 国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如果不被西方资本主义 入侵打断的 话 , 是能够使中国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 义的 。 我们无法否认这种可能性 , 但这毕竟只是一种 假设 , 缺乏实证的意义 , 也很难说明实际问题 。 实际的历史情况是 , 中国封建社会 “有着异 常坚韧的 内部结构 , 明清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这种水平 , 又无力促使它分解 , 资本主义萌 芽当然就难于发展 , 封建社会也就只能长期延续了 。 ” � 通过比较我们看到 , 在西欧 , 当私营工商业发展 , 自由城市兴起的时候 , 正是经济上庄 园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 , 政治上分裂割据 、 领主 自治的时期 , 这样一种社会经济 一政治 结 构 同中国古代社会经济 一政治结构的差异是十分显著的 。 从大的时间尺度来观察 , 中国古 代 社 会政治上基本上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 , 经济上则以小农的个体经济构成基本的经济细 胞 , 这种经济 一政治结构在历史的动态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就是周期性的兴衰动乱 � 西欧 中世 纪是不存在这种周期性的社会动荡的 � 。 私营工商业在这样的社会中极难得到健全发展 。 正 是这种社会结构上的重大差别造成了资本主义在这两个地 区截然不同的历史命运 , 造成了两 者极为悬殊的历 史发展道路 。 � 二 � 封建化 为什么同样是古代农业社会 , 西欧和中国的社会结构� 会如此不 同 � 它们各 自是如何历 史地形成的呢 � 众所周知 , 西欧当时的社会结构是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 , 通过 日 耳 曼 蛮 族国家的 “封建化 ” 而逐步形成并最终确定的 。 撇开 “封建化” 这个字眼不讲 , 在这个社会 结构形成的一整个历史过程 � 从公元五世纪后到九 、 十世纪 � 中 , 社会经济 、 政治运动的最 本质的内容就是 � 小农分化 , 土地集中 , 权势下移 , 社会分裂 , 当这一过程结束时 , 整个社会 出现了农 民农奴化 , 土地庄园化 , 政治多元化的状况 , 而这正是导致不久以后私营商业和 自 由城市兴起的那种社会经济 一政治结构形式 。 只是到了后来 , 历史学家们才给这一整 个 历史 过程冠上一个名称 � 封建化 , 并把封建化完成 以后的西欧社会称之为封建主义 � ��� �� �� � �� “中世纪早期封建主义及其农业的发展为十一世纪欧洲城市的兴起准备了物质基础 。 年代的 相符完全不是偶然 的 。 因为十一世纪是西欧封建化完成 日期 , 同时也是西欧城市文明繁荣 、 西欧城市复苏的出发点 。 ” � 现在的问题是 , “封建化” 究竟是西欧历史所独有的现象呢 � 还是人类社会在某种相同 条件 � 指大致相同的经济生活 , 这里指的是古代农业经济 � 下的共同规律 � 让我们把眼光转 向中国 , 中国古代的历史 , 从宏观角度观察 , 就是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王朝不断地兴 亡交替 , 社会周期性地治乱相随。 我无意在这里渲染王朝轮回的悲观气氛 , 而是希望以这种 社会整体的运动为出发点 , 探讨这种司空见惯的宏观历史现象的成因 。 任何一本历史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都会 告诉我们 , 这是由于专制政权沉重的赋役剥削 , 地主豪强大肆兼并土地 , 使得小农大批破产 流亡 , 中央王朝积贫积弱所造成的 , 其结果不是农 民起义 , 就是军阀混战 , 再就 是 胡 骑 入 主 , 接着就是改朝换代 。 撇开某些具体的 、 偶然的现象 , 这每个周期所重复的 内容不是同西 欧 “封建化” 的厉史内容非常相似吗 � 不仅仅是西欧和中国 , 在当时世界的其他许多地 区 , 只要是相同的农业社会 , 都有类似 的社会历史运动 , 日本、 印度 、 拜占廷、 俄罗斯 、 东欧等等慨莫能外。 只是由于各地区特殊 的历史传统和具体的 自然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 才在历史运动的形式和结果上产生差异 , 甚至是极大的差异 , 但这一历史运动的本质内容是相同的 。 “封建化 ” 作为对这一历史运动 的本质内容的抽象和概括 , 是适用于当时所有这些农业社会的 。 � 有的 同志批评我的观点是 “欧洲中心论 ” 。 撇开什么是 “欧洲中心论” 不谈 , 这种批评 是缺乏说服力的 。 “封建化 ” 并不是西欧历史独有的现象 , 而是人类社会在某种条件下的共 同规律 。 不过这一规律在西欧的表现形式与作用结果同古代中国完全不 同, 并导致西欧在近 代率先进入了资本主义 。 正因为如此 , 我们选择西欧做为比较研究的对象 , 但决不是想用西 欧的发展模式来硬套中国的历史。 不是我们希望中国走西欧的发展道路 , 而是历史本身在不 断表明 , 中国也逃脱不了封建化历史规律的支配 。 只是由于与西欧社会的 自然 一历史条 件 不 同 , 阻碍 了中国古代社会封建化顺利完成 。 正象我们现在讨论为什么近代中国不能进入资本 主义并不是希望 中国去重走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老路一样 , 着重指出中国与西欧在封建化历 史上的巨大差异 , 并不是对中国历史的伤感情绪的流露 , 而是正视历史的应有态度。 严肃的 、 科学的历史 比较研究告诉我们 , 历史是无法割断的 , 中国的独特的历史决定了中国无论在过 去和现在都不可能也不应该走西方发展的老路。 正因为如此 , 通过比较研究来寻找人类历史 发展的某些共同规律用以指导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显得更为重要 。 每一个具有 正常理智的 人都不会对历史提出 “应该如何” 的非份要求 。 历史是由无数既成事实构成的 , 对历史我们只能作出解释而无法进行选择。 诗人们可以大胆想象 � “如果大海注定要决堤 , 就让所有的苦水注入我的心中 �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 ” � 历史学家却不能倒拨时钟 , 历史学家的职责只在于说明历史 , 解释历史 , 探索历史发展的规 律。 讲到封建化就会牵涉到对封建主义的理解 。 有的同志批评说 , 我一方面在探讨 中国封建 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 , 一方面又认为中国始终没有完全封建化 , 这是 “理论上的混乱和逻辑 上的 自相矛盾” 。 要 回答这一批评必然会牵涉到如何理解封建主义的 问题 。 事实上 , 在什么 是封建主义这个间题上 , 是存在相 当多的分歧和争 论的 , 要澄清这一争论 , 不是三言两语所 能办到的 。 � 就事论事地讨论这个间题 , 很容易陷入纯概念的争论 。 让我们还是把注意力集 中在本文一开始就努力加以澄清的讨论课题上来 � 为什么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缓慢 , 迟迟不能 自主地跨进近代工业社会 � 资本主义为什么首先是在西欧 , 而不是在中国取代了前资本主义 的农业社会 � 对封建化的探讨只是为了阐明十一 、 十二世纪西欧社会的经济 一政治 结 构 � 这 种结构使资本主义的发生 、 发展成为可能 、 成为现实 � 是如何历史地形成的 � 也 是 为 了 说 明 , 中国古代社会也有反复不断地趋向于这种社会结构的历史运动 , 只是由于不同的 自然� 历史条件 , 阻碍了这种社会结构在中国的形成和确立 。 在这里 , 我们把一个社会称之为什么 是无关宏 旨的 , 关键在于探讨谁形成了有利于资本主义发生 、 发展的 社 会结构 � 怎样形成 的 � 为什么能够形成 � 不能形成又是 由于什么原因 � � 三 � 杜会生态环境 同一的历史规律在不同的地区会产生不同的变异和等级差异 。 马克思说 � “相同的经济 基础一一按主要条件来说相同一一可以由于无数不 同的经验的事实 , 自然条件 , 种族关系 , 各种从外部发生作用的历史影响等等 , 而在现象上显示出无穷无尽的变异和程度差别 , 这些 变异和程度差别只有通过对这些经验所提供的事实进行分析才可 以理解。 ” � 这种情况就是 人们通常所说的历史规律的一元性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的统一 。 中国和西欧在 “封建化” 上 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结果就是一个例证。 解释这种多样性的成因 , 就必须具体地分析造成这种 差异的各种经验事实 , 它包括 “自然条件 , 种族关系 , 各种从外部发生作用的历史影响” 等 等 , 可以把所有这些自然历史条件称之为社会生态环境 。 � 一个社会 、 一种文明是一个活的生命体 , 社会现象和生命现象一样都是开放的 自保持系 统 , � 它们必须不断同外界交换物质 、 能量和信息 。 这种外界条件可 以视之为一 自保持系统 的生态环境。 同一物种的生物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会产生不同的变异 , 在一定的 隔 离 机 制 � 其中主要是地理隔离 � 作用下 , 这种变异会发展成为不同的变种 、 亚种 、 甚至新种 。 一个 社会也具有同样的生态适应机制 , 也同样受到自身的生态环境的制约 , 而一个社会愈不发达 , 这种制约作用就愈严重 。 从历史实际来分析 , 社会生态环境对社会的影响 、 制约主要表现在 两个方面 � � 一是 自然地理条件对社会 “生产力结构 ”的影响 �这里所使用的是陈平的概念� 。 在这一方面 , 陈平同志的研究是值得重视的 , 他着重研究了古代中国特定的自然 生 态 环 境 � 地处温带 、 气候复杂 , 多山少地等 � 下所形成的单一农业经济对中国历史的重大影响 。 � 二是一个社会所处的外部环境对其历史发展的影响 。 在古代社会就是游牧部落对农业定居社 会的影响。 我的探讨重点是在这一方面。 强调社会生态环境对社会历史的影响并不象一些同 志所担心的那样 , 是宣扬地理环境决定论或外因论 , 而是坚持 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正象 我们讨论任何问题都要确定一个大致的范围 , 分析其特定的初始状态和边界条件一样 , 研究 社会、 研究历史也必须如此 , 否则一切探讨都将是不完全的 。 非洲腹地或美洲丛林中的史前 居民为什么长期仃留在蒙昧时代和野蛮时代而不能跨进文明社会的大门呢 � 离开 了对 其特定 的生态环境的说明我们永远无法回答这一问题 。 人们常说 , 人类历史的真正舞 台 是 在 温 带 � 确切地说 , 是在欧亚大陆的温带 � , 这正说明生态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制约作用 , 它给定了一个社会生存、 发展的初始状态和边界条件 。 另一方面 , 社会是一个活的有机体 , 一个开放的 自保持系统 , 它必须与外界 � 包括自然界和外部社会 � 不断地交换物质、 能量和 信息 , 才能维持生存 , 不断发展 。 对于这样一个开放系统来说 , 只强调内因而忽视外因是不 行的 。 对我们来说 , 重要的是认真地 、 具体地去分析不同的外因如何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 并 影响事物的进程 , 也即是说 , 要具体地去分析研究不 同的社会生态环境对社会历史的影响究 竟有多大 , 它们以怎样的方式影响着社会 , 制约着社会的发展方向和速度 。 在讨论中国古代社会为什么虽然有不断的趋向 , 却不能最终形成象西欧那样 的 社 会经 � 济 一政治结构 � 即始终不能完成封建化 � 的 时 候 , 我强调了中国古代社舒卜部生存环境即游� 牧生存圈对中国社会历史的重大影响 。 这种影响表现为 � 一 、 为了有效抵抗游牧 部 族 的 侵 � � 略 , 需要集中大量的人力、 物力 , 这种人力 、 物力的巨大需求成为小农的沉重的赋役负担, 促使小农大规模地迅速破产 � 二 、 为了大规模地集中人力 、 物力 , 有效地指挥作战 , 需要有 高度集中统一 , 行动灵活有效的经济、 政治 、 军事统治机构 。 这两种影响是相互矛盾的 � 前 者瓦解专制集权统治的经济基础 , 后者则要求强化这种统治 , 而两者都不利于 “封建化” 的 顺利进展 。 “封建化” ,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 就是土地关系的重新调整 , 就是劳动力和土地 生产资料按新的方式重新结合。 顺利完成这一历史过程的一个最基本条件就是社会的生产和 再生产在生产关系调整变化时能保持基本正常和内部的平衡 , 即劳动力和上地重新结合的方 式必须是渐进的 、 相关的 , 而不能使劳动力和土地大规模地 、 急骤地相互脱离。 游牧部族对 农业 社会的侵略 , 作为一种外部的信息输入 , 改变了社会内部各子系统之间原先的排列和秩 序 , 使其中的某个子系统 , 即担负抵御外部侵略职能的政治 一军事机构膨胀 起 来 , 从而改变 了整个社会的结构和功能 , 其结果就导致了我们所看到的劳动力和土地大规模地 、 急骤地相 互脱离 , 破坏了封建化所要求的社会内部的平衡 , 并造成整个社会的巨大危机。 只有通过剧 烈的社会振荡 , 社会才能摆脱危机 , 恢复平衡 , 回到其原来的起点 , 而这正是有效抵抗游牧 部落侵略所需要的最佳社会状态 。 为了说明问题 , 让我们对游牧生存圈在 中国古代社会历史 上的重大影响做一简单的考察 。 在中国历史上 , 落后的游牧部族的侵略威胁主要来自北方和西方 �相对于黄河流域的中 原地带来说 � 。 数千年来 , 匈奴、 鲜卑 、 柔然 、 突厥 、 契丹 、 女真 、 ‘蒙古等等 , 各游牧部族 不断地对中原进行侵略骚扰 、 给从事农业的汉族人民造成了极大的外部压力和 冲击 。 为了回 答这种挑战 , 为了抵御落后的游牧部族的不断入侵 、 骚扰 、 掳掠 , 保卫和平安定的生活 , 历 代都作出了极大的努力 , 这种努力当然首先是军事方面的 , 即以武力来反抗游牧部族的野蛮 侵略 , 执干戈以卫社樱 。 游牧部族 一长期过着飘泊无定的游牧生活 , 习于骑射 , 十分镖勇强悍 , 又能吃苦耐劳 � 加 �他们食畜肉, 饮畜乳 , 在侵掠和出征时 , 只是羊马随行 , 不用运铜 , 行 动十分迅疾 , 古人形容他们是 “倏来忽往 , 云屯雾散” 。 � 由于他们的战斗力和 机动性都很 强 , 定居的农业民族往往难以防御和抵抗 , 所以要同他们作战并取得胜利 , 首先必须保持一 支强大的常备军 , 并且每战必 以绝对优势的兵力才能 与之争锋抗衡 。 战国时 , 赵国以二十万 兵力来保卫北部边境 , 抵御匈奴 , 并派著名的将领李牧作统帅。 秦 、 燕两 国的边防军亦各有 十多万 , 三 国兵力共约五十万 。秦灭六国后 , 秦始皇派了著名大将蒙恬领兵三十万北击匈奴 。 汉武帝击匈奴 、 大小十余战 , 每战以十几万 、 几十万的绝对优势兵力 , 才取得了决定性的胜 利 。 东汉时边兵一直保持数十万 。 唐代前期 , 边境十节度使拥兵四十多万 。 宋代的军 队就更 多了 , 王安石变法前兵员达一百六十多万 , 如果将保甲兵也计算在内的话 , 竟达七百多万 。 当然这军 队并非完全是边兵 , 但北宋王朝保持这样庞大的一支军队 , 同当时民族矛盾相尖锐 , 边防危机突出是密切相关的 。 即使是南宋小朝廷也拥有一支二十万人的常备军 � 还不包括在 川 、 陕一带同金人作战的七 、 八万兵士 � 。 由于 “终明之世 , 边防基重” , � 所以明朝的军 队数 目亦很大 , 明初有禁军和地方军一百二十万 , 宁 、晋 、燕三王就拥兵数十万驻守北部边境 。 �� ��年 , 蒙古族瓦刺部分四路大举进犯 , 明英宗统兵五十万 , 御驾亲征 。 除了用庞大的军队 来守卫边境 , 抵御和进击游牧部族以外 , 历代还修建了大量的军事防御设施 , 以为边境的军 事屏障。 最为著名的就是屹立数千年 、 雄视古今的万里长城 。 有了庞大的军队 , 修筑了规模 宏大的军事防御设施 , 如果没有军事上的统一指挥调度 , �也是难以有效地防御游牧部族的进 犯的 。 从历史上看 , 每次游牧部族的崛起 , 并对中原造成巨大危害者 , 大都发生在中原内乱 、 社会分裂的时期 , 如秦汉之际 、 东汉初年 、 隋唐之际 、 五代 、 明末等等。 因此从纯军事的角 度考虑 , 一个高度集权统一的指挥机构对有效抵御游牧部族的进犯也是十分必需的 。 要维持这样庞大的一支常备军来抵抗胡骑 , 要不断修建大量的军事设施来加强边防 , 没 有巨大的经济力量 , 没有巨大的人力 、 物力支持是根本不可想象的 。 历代对外用兵 , 动辄 以 十几万 、 几十万 , 这支军队的粮草 、 兵炯 、 武器装备等耗费 巨大 , 加上各种赏赐 、 搞劳 � 这 往往是激励士气所必需的 � 等等 , 其数目是非常惊人的 。 由于交通落后 , 大部 队在前线作战 , 粮草 、 辅重 、 工程等后勤人员往往二 、 三倍于出征将士 , 这大量的后勤人员是为战争服务所 必需的 , 他们同样要消费大量的物资 , 把所有这些费用加起来 , 每次战争的耗费是不可胜数 的 。 汉武帝抗击匈奴 , 前后几十年 , 耗尽国力 。 汉人评论道 � “武帝虽有攘四夷 , 广土斥境 之功 , 然多杀士众 , 竭民财力 , 奢泰亡度 , 天下虚耗 , 百姓流离 , 物故者半 。 蝗虫大起 , 赤 地数千里 , 或人 民相食 、 畜积至今 �指汉宣帝时一一引者 � 未复 。 ” � 宋代养兵之费 占当时 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七 、 八 � 据宋人张载 、 朱熹估计 � , 以致宋神宋哀叹 � “穷吾国用者 , 冗 兵也 。 ” � 皇佑七年 , 北宋宰相韩琦说 � “今二边虽号通好 , 而西北屯边之兵 , 常 若 待 敌 之 至 , 故竭天下之力而不能给 。 ” � 南宋初年 , “韩世忠 、 岳飞等人在 同金人作战 , 各地驻有 重兵。 这些驻军虽然多是当地赡养 , 但作战的费用 , 还是中央政府负担 。 所以政府的财政 , 总是入不敷出 , 不敷的数目 , 每年自几十万缪到几千万缉 。 ” � 整个 明代边防甚重 , 军事开 支不断膨胀 。 弘治 、 正德年间 , 每年边防费四十三万多库平两 , 嘉靖时加至二百 七 十 多 万 两 , 万历年间达三百八十多万两 。 � 到崇祯时为了抗击清兵和镇压农 民军 , 军费总额达到二 千一百余万两 。 � 除了维持军 队、 从事作战所耗费的人力 、 物力外 , 修造各种军事设施也需 要大量的人力 、 物力 。 为了有效地保卫边防 , 取得大规模边防战争的胜利 , 除了筹集军费 , 征发摇役以外 , 还必须进行大规模的交通事业的建设 , 以便于军队和后勤人员的往返调动和 军事物资的征集转输 。 历代不断地修驰道 , 开运河 , 组织全国范围的物资调运等 , 有很大部 分是同边 防有关的 。 自汉 以来 , 历代还大兴屯 田 , 移民实边 , 以便减少百姓 � 主要是小农 � 的赋役负担 , 缓和社会矛盾 , 就地解决边防部队的粮食 、 军需 , 元明时还设军屯户 , 希图一 并解决兵源问题 。 很明显 , 所有以上这些活动 , 不论是军事上的需要 , 还是经济上的需要 , 以及由此引起 的一系列社会行政管理要求 , 只有在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参与下才能得到满足 。 很难设想 , 在 分裂割据 、 政出多门的情况下 , 任何一个封建领主能够担当得起这样巨大的社会责任 � 更难 设想 , 这些勾心斗角 , 各怀异心的封建领主能够统一起来共同御外 � 而保卫边防 , 进行战争 所需要的 巨量人力 、 物力也不是一个封建主甚至一个分裂小国 � 如战国时期的任一诸候国 � 所能负担或长久负担的 。 反过来 , 所有这一切又都大大加强了统一国家的中央集权 , 使它在 干预经济活动时拥有更大的力量和更多的正 当理 由。历史 仁一些著名的改革 , 如桑弘羊理财 , 王安石变法 , 张居正改革 , 都是同外患严重联系在一起的 。 除了军事上和经济上的理 由以外 , 还有社会心理上的原因也要求政治上的集中统一 。 数 千年来 � 落后的游牧部族的不断侵略 , 激起中原人民的义愤 , 他们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统一 政权来组织和领导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孔子十分 向往西周的大一统 , 为的是 “尊王攘夷 ” , 他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北伐 山戎 , 说 � “微管仲 , 吾其被发左枉矣。 ” � 孔子的这种思想很 大程度上代表了当时社会的普遍心理 。 另一方面 , 游牧部族的侵略也造成了汉族人民的排外 心理和闭关自守的倾向, 加强了整个社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 尽管有种种要求统一的强烈呼声 , 社会却并不能统一 , 恰恰相反 , 抵御游牧部族侵略所 需要的巨大的人力 、 物力 , 成为一种沉重的赋役负担 , 压迫着整个社会 , 特别是压迫着社会 物质财富的生产者一一小农 , 促使小农大量 、 急速地破产 , 土地兼并加剧和整个社会动荡不 安 , 严重威胁和动摇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稳固和社会的统一 。 秦统一后 , 击匈奴 , 筑长城 , 修驰道 , 加上 国内大兴土木 , 百姓的赋役负担非常沉重 。 《汉书 · 食货志》说 � 秦 始 皇 并 天 下 , “内兴功作 , 外攘夷狄 , 收太半之赋” , 当时的租赋二十倍于古 , 力役三十倍于古 。 在 这样沉重的赋役剥削下 , “男子力耕不足粮晌 , 女子纺织不足衣服 , ” “病者不得养 , 死者 不得葬” , 结果 , 陈胜 、 吴广振臂一呼 , 顷刻之间就推倒了无道的暴秦 。 汉武帝对匈奴用兵 , 几十年间 , 耗费了巨大的人力 、 物力 , 致使 “海内虚耗 , 户 口减半” 。 � 唐初 , 边境战事频 繁 , 人民不堪繁重的赋役兵摇 , 大量破产 、 流亡 。 陈子昂说 � “燕代迫匈奴之侵 , 巴陇婴吐 蕃之患 , 西蜀疲老 , 千里赢粮 � 北国丁男 , 十五乘塞。 ” “当今天下百姓 , 虽未穷困 , 军旅 之弊 , 不得安者 , 向五六年矣 。 夫妻不得相保 , 父子不得相养。 自剑以南 , 爱 及河陇秦凉之 间 , 山东则有青徐曹沛 , 河北则有沧漏恒赵 , 莫不或被饥荒 , 或遭水旱兵役 , 转输 疾 疫死 亡 , 流离分散 , 十至四五 , 可谓不安矣。 ” � 整个宋代 , 外患严重 , 上述矛盾也特别突出 。 北宋时 , 西北屯边之兵 , “竭天下之力而不能给” 。 南宋时 。 “嘉定兵兴 , 杨楚 间 转 输 不 绝 , ⋯ ⋯单弱之人 , 一夫受役 , 则一家离散 , 至有毙于道路者 。 ” � 明末 , 为了抵抗女真入 侵 , 加派 “辽晌” , 触发了明末农民大起义 , 明王朝就在 “辽祸” 和农 民军的内外夹击下 , 迅 速走向灭亡 。 这里我们看到一个十分奇特的矛盾 , 一个历史的悖论 � 游牧部族的外部侵略在 社会内部产生了加强统一的要求和瓦解统一 的后果 , 而这一矛盾的解决取决于这个矛盾的极 度激化 。 中国历史上的农民战争往往就是这一矛盾极度激化的产物 � 当然 , 同时起作用的还 有土地兼并 , 自然灾害等因素 � 。 农民战争横扫 了不利于社会统一和国家强盛的旧王朝的垃 圾 , 为重建统一强盛 的新王朝创造了必不可少的经济条件 � 重新造就了大量的小块土地所有 制 � 和政治条件 � 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精干的行政机构和强有力的军事机构 � 。 这样一个统 一强盛的中央王朝在领导抵御西戎北狄的反侵略战争中 , 在保卫中原先进的经济文化和人 民 和平安定的生活方面 , 就能够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 此后 , 随着这个新王朝的逐渐蜕变 、 老 化 , 上述矛盾又逐步激化起来 , 于是开始一个新的运动周期 。 当然 , 每一周期不会只是简单 的重复 , 而是有着不断的进步的 , 这种社会结构的进化 、 优化表现在历史上就是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的统治不断强化 , 以及有利于这种强化的各种具体的经济 、 政治制度等等的变化 。 通过 以上的简单考察我们看到 , 古代中国社会在特殊的社会生态环境下 , 形成了独特的 结构 , 表现出独特的功能 , 并产生了相应的 自保持机制 。 这种社会结构适于应付游牧生存圈 的挑战 , 却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 , 即不利向新的社会形态演化 , 难 以自主地进入资本 主义 。 我们知道 , 同一时期西欧的社会生态环境与中国完全不同 , 没有 自然界和外部社会的 这种特殊的挑战 , 所以它的社会结构和历史发展就与中国完全不同 。 注释 � �� � 当然仅仅从常识角度来认识历史比较研究的必要性是不够的 � 要充分说明这种必要性当写一篇专文才 能 胜任 。 �� 马克思说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手工业 , 只是到后来才使农业从属于自己 � ” � 《剩余 价 值理论 , 第三册 , 第���页 � “从中世纪的农奴中产生出初期的城关市民 , 从这个市民等级中发展出最初的资产阶级分子” 。 � 。马恩选集 , 第 一卷 , 第 ��� 页 � 不过 , 对资本主义首先起源于工业还是农业 , 史学界尚有争论 � 我觉得资本主义的发生不是某一生产部 门中的孤立现象 , 而是一定社会整体结构的产物 � 如要对上述问题深入探讨� 着重点似应放在一定社会的 经济一政治结构 上 � 而不应过分局限在某一生产部门 。 ��� 《资本论 , 第一卷 � 第��� 页 。 人民出版社 � 一九七五年版 � ��� 《资本论 , 第 �卷 � 第��� 页 � 人民出版社, 一九七五年版 � ��� ‘资本论》第 �卷 , 第��� 页 � 人民出版社 � 一九七五年版 � �� � 除此以外 , 中世纪早期的经济发展 � 还为十一 、 十二世纪的社会变革准备了物质技术基础 , 这一点也同样是 非 常重要的 � “中世纪早期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仅表现于新的 、 技术上比较完善的工具的创造 � 它主要表现于社会劳动分工缓 慢的、 逐渐的、 自发的发展 � 劳动分工促进了生产经验的积累和生产品的完善 � ” �波梁斯基 � 矽卜国经济史 , 三联书店 � � , � �年版第� � �页 � � 汤普逊 � � 中世纪经济社会史 , 下册第��� 页 � 波梁斯基 � ‘外国经济史 , 第� �� 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 第�� 卷 � 第� �� 页 � 正因为如此 � 在每一王朝前朝 � 才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特有的强盛和繁荣。除了小农经济以外 , 还有疮盲三经济 , 这种经济是建立在剥削佃农的基础之上的 � 由于地主不直接参与生产管理 、、、夕�声 ‘、户、�子、,了几���二呼‘���甘,二‘�了、矛‘、了�、‘�、产‘、 过程�它与西欧的庄园主有所不同�, 只是寄生于佃农经济之上 , 所以它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食利者阶层颇为相似, 而真正 构成社会基本经济细胞的仍然只是小农经济 � 这与西欧以庄园为社会的基本经济细胞完全不同 � �� ! 邓拓 � ‘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 , ���� 年三联版 , 第�� 、 �� 页。 ��� � 胡如雷 � 《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 , , � � �马年三联版 , 第� �� , � �� 页 。 �“ � 方行 �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与资本主义萌芽》 � 载 《历史研究 , �� ��年第 � 期。 �� � � 社会结构 � 不仅是一种静态的关系� 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 西欧与中国古代社会的结构形式不断发展变化着 � 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当私营工商业和自由城市兴起时 , 西欧那种分裂割据 � 领地庄园自治的社会结构 � 其时间坐标是十一 、 十二世纪 。 �� �� 波梁斯基 � 《外国经济史》� 第� �� 页 � ��� � 关于封建化的历史必然性 , 我在《试论 》一文中曾作过一些讨论 � 我觉得理解这种必然性的关键在于对小农经济 的评价 � 而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题目 , 关于它的讨论不是本文的篇幅所能容纳的� �� �� 北岛 � ‘回答》 , 载 � 诗刊 , ��了�年第 � 期 � ��幻 参看李培栋 � � 释 “封建” 兼评 《试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 》 》 � 载 � 上海师范学院学报 , 一九八一年第四 期。 ��� � · 《资本论 , 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五年版 � 第�卷, 第��� 页 。 �� ! 陈平同志提出历史研究必须考虑生态因素 , 我觉得我们必须考虑的不仅是自然生态 , 而且应包括更广 泛 的 内 容, 所以称暂且之为社会生态环境 � ��� � 冯平观 � 《生命的现象学理论 》, 载咱然科学哲学问题》�匆� �年第 � 、 � 期 ����� 恩格斯曾指出 �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是经济关系, 它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用以生产 生活资料和彼此交换产品 的方式, 但是除此之外 , “包括在经济关系中的还有这些关系赖以发展的地理基础和事实上由过去沿袭下来的先前各经济 发展阶段的残余 , “一当然还有围绕这一社会形式的外部环境。 ” 〔‘马恩选集, 第四卷 � 第 �� � 页 � 恩格斯在这里除了提 出自然地理条件和外部环境以外 , 还提到历史传统 , 这也是一个�卜常重要的方面 � ��� 〕 陈平 � � 单一小农经济结构是我国两千年来动乱贫穷、 闭关自守的病根 , , 载《学习与探索 , �� �� 年第 � 期 , 另见 陈平同志的其它有关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 �� �� � 隋书 · 梁睿传 , � �� �� ‘明史 · 兵志 �� �� �� 《汉书 · 夏侯胜传 》。 �� ���� �� ‘宋史 · 兵志 一 �� �� 彭信威 � � 中国货币史 , , 第� �� 页� �� �� 同上 , 第� �� 页� �� �� 剪伯赞 � 《论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 , , 载‘历史问题论丛》 � �� �� � 论语 · 宪问 �� �� �� 《汉书 · 昭帝纪 �� �� �� 《全唐文 》第� �� 卷 。 转引自李剑农 � 《魏晋南北朝隋唐经济史稿 , 第�能页� �� �� 《宋史 · 食货志上》 � 这是指南宋嘉定年间 , 宋金之间的战争 。 �� 三
本文档为【为什么资本主义不曾在中国发展起来_论古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态环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66937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1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3-14
浏览量: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