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典的悲天悯人与现代的人性解剖——白先勇与张爱玲悲剧艺术的审美比较

古典的悲天悯人与现代的人性解剖——白先勇与张爱玲悲剧艺术的审美比较

举报
开通vip

古典的悲天悯人与现代的人性解剖——白先勇与张爱玲悲剧艺术的审美比较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古典的悲天悯人与现代的人性解剖 ——白先勇与张爱玲悲剧艺术的审美比较 吴 凡 (安徽大学中文系,合肥230039) 摘 要:白先勇和张爱玲同为中国20世纪优秀小说家,二人都具备强烈的悲剧意识和悲剧文化心理,都深受 中西文化的双重影响,其作品总体上都呈现出“苍凉”的审美境界。但是,他们的悲剧艺术却形成鲜 明的对比:白先勇体现的是悲天悯人,张爱玲则是恐惧冷酷;白先勇割舍不掉文化乡愁情结,张爱玲 则显示出对文化的超然态度;白先勇在中西交融中倾向民族感伤的古典美,张爱玲...

古典的悲天悯人与现代的人性解剖——白先勇与张爱玲悲剧艺术的审美比较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古典的悲天悯人与现代的人性解剖 ——白先勇与张爱玲悲剧艺术的审美比较 吴 凡 (安徽大学中文系,合肥230039) 摘 要:白先勇和张爱玲同为中国20世纪优秀小说家,二人都具备强烈的悲剧意识和悲剧文化心理,都深受 中西文化的双重影响,其作品总体上都呈现出“苍凉”的审美境界。但是,他们的悲剧艺术却形成鲜 明的对比:白先勇体现的是悲天悯人,张爱玲则是恐惧冷酷;白先勇割舍不掉文化乡愁情结,张爱玲 则显示出对文化的超然态度;白先勇在中西交融中倾向民族感伤的古典美,张爱玲则显示出对世界 性存在思考的知性美。 关键词:白先勇;张爱玲;悲剧艺术;审美比较 中图分类号:1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021(2008)01—0082—05 白先勇和张爱玲均是中国20世纪杰出的小说 家,一个是悲天悯人、具有浓厚文化乡愁意识的“昆曲 的终身义工”,一个是“异数”、“残酷的天才”。然而, 掠过二者表面上的歧异,他们在深层次上又有相通之 处:他们身世相似,都出生于曾经显赫的名门继而家 道式微,童年时都有一段孤寂的生命体验(白七八岁 时患肺病,曾像囚鸟一样独居四年多;张幼年父母离 异,所受双亲之爱甚少);他们都受到中西文化的浸染, 在作品中可以咀嚼出现代与传统文化的双重硬度,并 且都十分推崇《红楼梦》,深受其影响而创作;都非常关 注人类的生存悲剧和人性的孤独。这些相似性导致了 二者的作品都透露出挥之不去的“苍凉”、“悲观”的美 学风格和悲剧余味。 虽然同为悲剧小说家,白先勇和张爱玲却表达出 了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态度。前者揭示了那些失去 了青春、荣耀、爱人和家国的失落者内心的悲痛,或表 现了因特殊情感特征(同性恋)而导致的无言创痛,表 达了作者对人物命运的深切同情,浓郁的文化乡愁情 结和感伤的悲悯情怀。后者多采写那些不是身体病 了,就是心理病了,或者身体心理都病了的遗老遗少 们的悲剧故事,反讽之余近乎冷酷地解剖人性的卑陋 和扭曲,充满了孤独漂浮感和虚无幻灭感。 一、悲天悯人与恐惧冷酷 白先勇和张爱玲都从两性关系与婚姻关系方面 来挖掘人性的病态,因为“在世界上,最具悲剧性格的 是爱。爱是幻象的产物,也是醒悟的根源。蚍1]白先勇 早期代表作《玉卿嫂》,写一个叫玉卿嫂的年轻寡妇杀 死情人后自戕的悲剧。小说以一个四 年级 六年级体育公开课教案九年级家长会课件PPT下载六年级家长会PPT课件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练习题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 男孩(第一 人称“我”)来展开叙述,在容哥儿(“我”)眼中,三十岁 出头的玉卿嫂“好爽净,好标志,一身月白色的短衣长 裤,脚底一双带绊的黑布鞋,一头乌油油的头发学那 广东婆妈松松的挽了一个髻儿,一双杏仁大的耳坠子 却刚刚露在发脚子外面,净扮的鸭蛋脸,水秀的眼睛, 看上去竟比我们桂林人喊作‘天辣椒’如意珠那个戏 子还俏几分”。然而,正是这样一个“一举_动总是那 么文文静静”、原本是体面人家少奶奶的弱女子,心中 竞蕴藏着无比炙热的爱情烈火,这团火焰促使她爱得 死去活来,并且玉石俱焚。玉卿嫂对心上人无微不至 的关心,以致把庆生视为至宝牢牢看住,不让他与她 以外的世界尤其是女性接触。她害怕失去他,而偏偏 事与愿违。她的爱是残缺的,近乎病态的占有,亲手 毁灭两个人的生命便是这种占有欲的极致表现。作 者以缠绵悱侧的笔触娓娓写来,传达出一种低回抑扬 的感伤情调,具有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玉卿嫂的悲 剧,正如亚里士多德《诗学》中所说:“悲剧所摹仿的行 动,不但要完整,而且要能引起恐惧与怜悯之情o'E23 事实上,怜悯多于恐惧。因为“怜悯是由于一个遭受 收稿日期:2007—10—23 作者简介:吴凡(1983一),男,安徽合肥人。研究方向:现当代小说。 82 万方数据 吴凡:古典的悲天悯人与现代的人性解剖——白先勇与张爱玲悲剧艺术的审美.比较 不应遭受的厄运而引起的,恐惧是由这个这样遭受厄 运的人与我们相似而引起的”。[2]66白先勇的作品让 我们同情玉卿嫂的命运。再来比较张爱玲的小说《金 锁记》,同样写病态的男女关系,却呈现出迥异的风 貌。曹七巧以一个“麻油西施”成为簪缨望族的姜家 二奶奶,只因为二少爷是“骨痨”身子。“她是担当不 起情欲的人,情欲在她心中偏偏来得嚣张。已经把一 种情欲压倒了,缠死心地服侍病人,偏偏那情欲死灰 复燃,要求它的那份权利。”为了要遇见季泽,为了命 中注定她要和季泽相爱”,她饱受煎熬,“多少回了,为 了要按捺住她自己,她迸得全身的筋骨与牙根都酸 楚。”但是,残酷的现实无情地粉碎了她的梦幻,迫使 她一点点失望下去,一步步走向变态的边缘,一步步 泯灭了良知和人性,她逐渐蜕变成另一个七巧,不顾 一切攫取物质,企图以此弥补感情污损。如果说对三 少爷季泽的渴望是七巧的爱情追求,那么泯灭了这最 后一丝爱的闪光点后,她彻底地负上了黄金的枷锁, 人性丧失殆尽,变成了真正的疯子。她的蜕变不仅毁 灭了自己,也将身边的人拿来殉葬。她纵容儿子长白 吸毒、纳妾、逛妓院,像当年自己遭受折磨一样摧残他 的妻妾。她断送了女儿读书的权利,还让长安抽上鸦 片,略耍诡计葬送了女儿一生的幸福且毫无愧疚。夏 志清先生说:“七巧是特殊文化环境中所产生出来的 一个女子。她生命的悲剧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引 起我们的恐惧与怜悯;事实上,恐惧多于怜悯。⋯⋯ 七巧是她社会环境的产物,可是更重要的是,她是她 自己各种巴望、考虑、情感的奴隶,张爱玲兼顾到七巧 的性格和社会,使她的一生,更经得起我们道德性的 玩味。,,[33曹七巧套着黄金枷锁,最终沦落为一个泯灭 人性的艺术形象。 在爱情婚姻之外,尤为相似的是,两位作家都有 一部反映少年成长病态心理的小说,前者有《寂寞的 十七岁》,后者有《茉莉香片》。《寂寞的十七岁》的杨 云峰读书不好,性格孤僻,与家人缺乏沟通,和同学也 很少往来,自己给自己打电话、寄信,逃学,变卖父亲 的相机挥霍⋯⋯父母训斥他,弟弟嘲笑他,男生攻击 他,女生玩弄他。细细读来,引人怜悯。而《茉莉香 片》的聂传庆同样内向没人缘,功课不好差点退学。 他偶然翻检旧物时发现一个她生母的秘密:母亲(冯 碧落)本来是要嫁与言教授的,可惜冯家不允。于是, 潜意识中他把自己的不幸归之于言教授的女儿丹朱 身上,认为是丹朱抢走了他的教授父亲。然而,他又 喜欢丹朱,得不到爱就转而报复,显示出人性的扭曲。 在此,读者更能看到少年心理上的病态真实,让人胆 寒心惊。 另外,白先勇还以同性恋题材创造了一系列小 说:唯一的长篇《孽子》、短篇《月梦》、《青春》,以及 《DannyBoy}、《TeaforTwo等。作为人类情感的 一种特殊形式,同性恋无疑是一个异端,是常人眼里 的“病态”。但是作者不用隐喻,不带偏见,严肃认真 地表现他们的内心,写出了社会沧桑和动人的人性、 情谊,对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青春鸟”或者携带 HIV的受难者表现出了深切的悲悯。总之,白先勇 的悲剧多描写厄运到来前,人们追求美好而不可得的 身心痛苦,从而拨动了我们的恻隐之心;而张爱玲则 隐去了人的痛楚,平添了冷漠和堕落,展现人性扭曲, 她笔下的人物,“三分像人,七分像鬼”,让人毛骨 悚然。 二、文化乡愁与文化超然 白先勇1962年赴美留学,异域求学的环境骤变 使他产生了难以排遣的文化乡愁。作为“异乡人”,面 对文化碰撞和认同危机,他写出了留学生们在文化尴 尬处境中的情感与生命放逐。《芝加哥之死》的吴汉 魂留学六年戴上博士帽之际自沉密歇根湖。小说的 象征意蕴深厚,吴内心深处的痛苦源自尴尬的两难处 境:既无法割裂与母体文化的联系,也难以融人西方 文化。在两种文化夹缝里,他无法回归母体又不可能 归附异域,终酿悲剧。《谪仙记》的李彤虽融入了西方 社会,生活放荡,无所不为,但她内心深处却是一片废 墟,最终自溺威尼斯。白先勇描绘了文化碰撞中的人 物遭际及其隐秘的心灵,唱出了一曲曲深沉哀婉的游 子悲歌。 白先勇还致力于在历史和命运的坐标中显现人 生存的苍白和无奈。《台北人》中十四个短篇小说虽 题材不同,但大多描写从大陆去台湾的上流社会人物 没落和失落的心态,是一首首旧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衰亡的挽歌。 《台北人》卷首刘禹锡的《乌衣巷》,实际上隐喻着作品 深刻的主题。小说集里的人物并非台北土著,除《孤 恋花》中的娟娟来自台湾乡下,其余都是随国民党当 局逃亡台湾的大陆人,这些客居的“台北人”都有曾经 的荣耀或值得留恋的过去。在大陆时,有的色相迷 人,如《永远的尹雪艳》中的尹雪艳;有的声名显赫,如 《国葬》中的陆军一级上将李浩然;有的夫贵妻荣,如 《游园惊梦》中的钱夫人蓝田玉⋯⋯即便是伙夫头赖 83 万方数据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鸣升也有记忆中荣立战功的“台儿庄”,退伍老兵王雄 也有他难忘的“小妹仔”。但到台北之后,一切都一去 不返、灰飞烟灭。他们无一例外地眷恋过去,挣扎于 现在,迷惘于未来。整部《台北人》充满了没落命运的 悲悼,萦绕着“今不如昔”、感时伤怀的主题,突出表现 了“一种繁华、一种兴盛的没落,一种身份的消失,一 种文化的无从挽回,一种宇宙的万古愁。蚍4]让人联想 到《红楼梦》,一种末世的喘息,满目“忽喇喇似大厦 倾,昏惨惨如灯将尽”的凋敝之景。“好一似食尽鸟投 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浑然一种生命的虚无 幻灭绝望之感。 张爱玲也借笔“红楼”,作为晚清士大夫文化的最 后传人,她深受乐感文化的濡染,有一种天生的贵族 气质,但不管怎样眷恋,她还是觉出贵族文化不可抗 拒地走到了尽头。她知道这世上有许多事情是经过 努力也无法达到的,所以她懂得妥协。她听任这一寸 一寸死去的美丽而腐烂的世界影子般地沉没下去,她 自知没法阻挡这沉没的趋势,也就怡然地欣赏这衰朽 和美丽。“爱玲可以与《金瓶梅》里的潘金莲李瓶儿也 知心,但是绝不同情她们,与《红楼梦》里的林黛玉薛 宝钗凤姐晴雯袭人,以至赵姨娘等亦知心,但是绝不 想要拿她们中的谁来比自己⋯⋯她是陌上游春赏花, 亦不落情缘的一个人。-Cs]由于这份“知心”和理解,张 爱玲面对文化式微亦超然处之,不置褒贬,只冷静地 分析和解剖。. 在“张看”里,是非、善恶、崇高与庸常都被奇异地 统一。作者从不褒贬,造成一种暧昧、迷糊、陌生和冷 酷。譬如《花凋》中对虚伪的父母,对痴心渴盼着爹爹 有了钱送她上大学的川嫦,对“不知是穷是富”的郑家 均未褒贬。又如《年轻的时候》里“为爱情而爱情”的 男子和“为结婚而结婚”的女子同样感到幻灭无望; 《红玫瑰与白玫瑰》里好人佟振保最终发现他牺牲了 与红玫瑰的热烈爱情而换来的与自玫瑰的美满婚姻 只是他自造的牢笼,他拼其一生得来的好人名誉却是 以泯灭真实人性为代价的,在那样的情人相逢的时 刻,曾经“有着铁的意志”的他和洋娃娃一样“什么都 有了,又等于什么都没有”的她,竟是他的眼泪迷离和 她的镇定自若,一切均乾坤颠倒、不可理喻;《封锁》里 在封锁的特殊情况下,由被动攀谈到渐生爱慕甚至到 谈婚论嫁的一对男女,封锁解除后,又复归陌路,刹那 间的“真的人”又变成恒常的“好的人”:好职员、好父 亲和好教师、好女儿。“封锁期间的一切等于没有发 84 生,整个的上海打了个盹,做了个不近情理的梦。”这 样戏剧性的故事,张爱玲写来竞那样雍容余裕、淡若 流云,一切都在不经意之间,似有还无。然而回想起 来,又暗自触目惊心,在流淌自如的细节背后,隐匿着 “主题永远悲观”,“时代的列车轰轰地往前开⋯⋯我 们只看见自己的脸,苍白、渺小:我们的自私与空虚, 我们恬不知耻的愚蠢——谁都像我们一样,然而我们 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巩61 正如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所说,她喜欢“参 差的对照的写法”。“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少 人性。悲壮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色,是一种强烈的对 照。但它的刺激性还是大于启发性。苍凉之所以有 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 的对照。”我不喜欢壮烈。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 凉。,,[7]即使她写了一系列病态人物曹七巧、佟振保、 范柳原、聂传庆、梁太太等;即使她写透了男性世界片 片萎靡的废墟,遗老遗少们姜季泽、郑先生、匡家父子 等成天无所事事,终日沉溺于狂嫖滥赌、抽鸦片、逛窑 子,或是“贼头贼脑,一点丈夫气也没有”,或是“狼心 狗肺忘恩负义的老混蛋”,抑或像一具“酒精缸里泡着 的孩尸”;即使她明显地感到传统文化的腐朽与霉毒、 封闭与疯狂,她依然不动声色,她要表现的是那种“不 明不白,猥琐,难堪,失面子的屈服”,那些“男女间的 小事情”。张爱玲的悲剧出自她对笔下人物的“知 心”。故而在此,所谓悲剧也只不过是人间喜剧的另 一种说法。张爱玲运用了现象学的方法冷酷地分析 人的生存状态,表现出对文化衰败的超然心态。 同样面对着传统文化的衰朽,同样面对着昔日 “秦砖汉瓦”、“吴宫花草”而今“断壁残垣、荒原废墟”, 同样面对着中西文化的碰撞(前者作为小说写作题 材,后者作为小说叙述背景),白先勇满腹愁肠,伤感 怀旧,割不断、掐不灭文化乡愁的余绪,喟叹“人生如 梦”、“美的事物竞都是不长久”,尽唱浪漫主义忧伤的 挽歌;张爱玲则清澈见底,冷眼一瞥,无牵无挂地虚 空、绝望,超然物外,冷酷解剖,打着“美丽而苍凉的手 势”,浅吟“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班8] 三、中西交融艺术手法的不同发挥 白先勇和张爱玲的小说融会了中西方艺术,可以 说是中西文化孕育出的两个宁馨儿。一方面,古典小 说技艺尤其是《红楼梦》对二者影响颇深,他们都自觉 地运用“以形传神”的手法来表现人物性格,描绘衣着 服饰的语段在他们的小说中俯拾即是。白先勇《游园 万方数据 吴凡:古典的悲天悯人与现代的人性解剖——白先勇与张爱玲悲剧艺术的审美比较 惊梦》中钱夫人、蒋碧月、窦夫人的身世、遭遇、地位、 个性的细致对照全由服饰上的鲜明对比表现出来。 而张爱玲作为女性,偏爱旗袍且有所研究,她的小说 布满了各色旗袍装束,并以此点染人物性格和出身。 另一方面,二人都受过西方现代教育,在传统叙事套 路的痕迹之下,均带有明显的“现代派”味道,诸如重 主观描写,常把笔触直伸向人物内心,把握稍纵即逝 。的潜意识,揭示复杂微妙的深层心理活动等。《游园 惊梦》中,白先勇成功地运用了意识流写法让读者窥 见了钱夫人隐秘朦胧的内心意绪。张爱玲则最善用 暗示与象征、联想,细致地剖析病态心理。 但是,二人在中西交融艺术手法上却有不同发 挥。前文已经论及白先勇怀旧伤感而张爱玲则超然 物外,免去道德评价。其实并非全无褒贬,读者可以 从字里行间看出矛盾来,这是作家的一种无判断的判 断,无褒贬的褒贬。这里关键不在于作家写什么,而 在于怎么写。 根据作家介入叙事的程度,叙述可划分为三种类 型:缺席叙述即零度叙述、公开叙述和隐蔽叙述。白 先勇的小说相当一部分采用公开叙述的方式,从全知 全能的第三人称角度叙述,如《思旧赋》、《冬夜》、《永 远的尹雪艳》等,我们能清晰地听到叙述声音,作者以 其鲜明的情感倾向介入叙事。同时,白先勇也极重视 西方现代小说技巧,在《国葬》、《玉卿嫂》、《寂寞的十 七岁》中,作者的声音则完全听不见了,变成一种缺席 叙述,作者从叙述中退出,由作品中的人物来叙述。 而《游园惊梦》则采用一种独特的表现视角,介于两者 之间,采用隐蔽叙述方式。张爱玲是一个彻底的悲观 主义者,终其一生都封闭、孤独。她虽出身名门却从 小就过着孤寂生活;曾在上海名噪一时,却又遭遇了 刻骨铭心的爱情悲剧;晚年独居海外,杜门谢客直至 在故乡中秋明月之夜客死他乡。心理学研究成果表 明,幼年生活中缺乏性经验要比丰富性经验蕴涵着更 丰沛的人生况味。张爱玲具有洞明世事的眼光,早已 窥破人事变迁,她的写作是一种冷酷的解剖,冷峻的 “现实一呈现”的叙事。张既不退出叙事也不张扬公 开,而是介于之间,我们听到一个声音在叙述故事、人 物、命运,但不知道这声音来自何处,它似乎隐藏在一 个黑暗幽邃的地方。 白先勇客居他乡,心系故国文化,怀揣着一种悲 凉的宿命思想。对他来说,灿烂一瞬、黯淡永恒,兴盛 变动、衰败常居,拥有偶然、失落命定。由于遭受了太 多的挫折和磨难,免不了发出一阵沉重的叹息。他善 用短句,一唱三叹,汇成低回、伤感、惆怅的语调,表现 出人生沧桑的历史感。语言上,既糅合了传统白话精 髓(如《红楼梦》、《金瓶梅》),又熔铸了现代白话成果 (郁达夫、沈从文、吴组缃等人的语言风神);既蕴涵了 传统诗词的节奏和神韵,也吸呐了西方文学语言的某 些表达方式。因此,白先勇小说语言平实中富有变 化,晓畅中内蕴节奏,看似柔弱含蓄,实则内含劲道。 含悲悯于笔端,寓真情于淡笔,使其悲剧艺术总体上 呈现出一种圆熟之境,一种苏东坡所推崇的“绚烂之 极归于平淡”的古典美。 张爱玲作为天才女性作家,因着对存在的清醒, 用极古典的文字和极现代的、极民族的形式写出了极 世界的作品。她用华美的语言、繁复的意象来叙写传 奇,关注饮食男女、衣食住行,冷酷解剖人性。她更多 地接触了劳伦斯、乔伊斯、毛姆等西方现代主义作家 的“世纪末果汁”,体认感悟到了“上帝死了”、“人也死 了”这种强烈的精神危机和生存危机,明了“人的存在 先于人的本质”,引导人们走向自己,发现他们自己。 张爱玲的小说通俗又先锋,‘‘中国”化又“现代”化,“是 中国文化调教出来足以面对世界的。-D] 如果说张爱玲的悲剧艺术是世界性的,那么白先 勇就更贴近民族性,民族的和世界的并无高下之分。 白先勇是感性的,正如他自己所说,“写小说不见得是 写自己,我要写的是一种人类的感觉(humanfeeling) ⋯⋯一个小说家要懂的是人性的孤独o-DoJ他的身上 有难以割舍的悲悯情怀和对中华文化独特神韵的钟 爱。张爱玲则是知性的,她总是向我们展现人类面临 的精神困境:人类永远的欲望和对欲望的永远不满 足,不管我们如何心心念念、废寝忘食,我们得到的永 远不是我们想要的。人与人追逐的梦擦肩而过,似乎 咫尺天涯,愈逐愈远,永远永远。比起白先勇的爱,张 爱玲则不如说是知,“因为懂得,所以慈悲。,,[111这一 爱一知,共同汇入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美丽殿堂,引 领着我们再一次逼近斯芬克斯之迷。 85 万方数据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参考文献: [13乌纳穆诺.生命的悲剧意识[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87:126. [2]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上)[M3.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66. [3]夏志清.张爱玲小说述评[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36. [4]叶维廉.激情怎能为倒影造像?当代台湾文艺评论大系(三)[M].台湾:中正书局,1993:316—317. [5]陈子善.私语张爱玲[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6:152. [6]金宏达,于青.张爱玲文集[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721. [7]张爱玲.自己的文章[c]//张爱玲文集(第4卷).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176一t81. [8]张爱玲.天才梦[c]//张爱玲散文全编.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3. [93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出版社,1998:516. [103白先勇.青春念想:白先勇自选集(序)[c].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 [11]向弓.贵族才女张爱玲[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5:26. ClassicalCompassionandModernHumanNatureDissection ——AestheticContrastonBaiXianyongandZhangAiling’STragicArt WUFan (ChineseDepartment,AnhuiUniversity,Hefei230039,China) Abstract:BothBaiXianyongandZhangAilingareexcellentnovelistsofthehistoryofChinese1iterature ofthe20thcentury,bothequippedwithastrongsenseoftragedyandculturalpsychologyoftragedy,both deeplyinfluencedbythedoubleimpactofWesternculture。andthewholeworksdisplayedin“Desolate”aes- theticrealm.However,BaiXianyongandZhangAiling’Sartsareinthestarkcontrast:BaiXianyongreflects thecompassionwhileZhangAilingreflectsfearandcool;BaiXianyongconnotforgettheculturenostalgia whileZhangAilingshowsadetachedattitudetowardsculture;andBaiXianyongdevelopstheclassicbeauty ofChinesenationalsentimentinartistichandofexchangebetweentheforeignandChinese,whileZhangAll— ingshowsaestheticbeautyofthinkingontheuniversalbeing. Keywords:BaiXianyong;ZhangAiling;tragedyart;aestheticcontrast 86 [责任编辑陈希红] 万方数据 古典的悲天悯人与现代的人性解剖——白先勇与张爱玲悲剧 艺术的审美比较 作者: 吴凡, WU Fan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中文系,合肥,230039 刊名: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ANHUI RADIO & TV UNIVERSITY 年,卷(期): 2008(1) 参考文献(11条) 1.乌纳穆诺 生命的悲剧意识 1987 2.向弓 贵族才女张爱玲 1995 3.白先勇 青春念想:白先勇自选集(序) 2004 4.钱理群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1998 5.张爱玲 天才梦 1992 6.张爱玲 自己的文章 1992 7.金宏达;于青 张爱玲文集 1996 8.陈子善 私语张爱玲 1996 9.叶维廉 激情怎能为倒影造像?当代台湾文艺评论大系(三) 1993 10.夏志清 张爱玲小说述评 1994 11.伍蠡甫 西方文论选(上) 1988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ahgbdsdxxb200801021.aspx
本文档为【古典的悲天悯人与现代的人性解剖——白先勇与张爱玲悲剧艺术的审美比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09711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432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6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2-03-13
浏览量: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