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3章溶剂萃取分离2007

第3章溶剂萃取分离2007

举报
开通vip

第3章溶剂萃取分离2007nullnull第3章 溶剂萃取分离 Solvent Extraction Separation目的及要求: (1)了解溶剂萃取分离法的原理及其应用领域; (2)掌握分配比、萃取率与萃取次数的关系;熟悉螯合萃取体系中分配比与溶液pH值之间的关系; (3)明确各种分离体系中萃取性能与结构的关系; (4)了解协同萃取的原理及应用。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配比、萃取率、萃取次数的计算;萃取率与pH之间的关系;ΔpH与ΔpM的关系 难点:萃取体系的选择,萃取剂结构对萃取性能的影响;协同萃取、三元络合物萃取null3.1 萃...

第3章溶剂萃取分离2007
nullnull第3章 溶剂萃取分离 Solvent Extraction Separation目的及要求: (1)了解溶剂萃取分离法的原理及其应用领域; (2)掌握分配比、萃取率与萃取次数的关系;熟悉螯合萃取体系中分配比与溶液pH值之间的关系; (3)明确各种分离体系中萃取性能与结构的关系; (4)了解协同萃取的原理及应用。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配比、萃取率、萃取次数的计算;萃取率与pH之间的关系;ΔpH与ΔpM的关系 难点:萃取体系的选择,萃取剂结构对萃取性能的影响;协同萃取、三元络合物萃取null3.1 萃取体系的组成及基本概念基本概念 被萃取物 萃取液与萃余液 萃取剂 萃取溶剂 反萃取剂 萃合物 络合剂 盐析剂 相比( Vo/Vw)组成:水相+有机相 水相中含有:被萃取物质、络合剂或掩蔽剂、酸度调节剂、盐析剂、杂质等。 有机相中含有:有机溶剂、萃取剂,或者两者兼而有之。null3.2 溶解度相似原理原理: ● 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可以相互混溶; ● 结构相差大的化合物不易互溶。nullnull3.3 各类溶剂的互溶规律(1)N型溶剂,又称惰性溶剂 烷烃、苯、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煤油等。 (2)A型溶剂,又称受电子溶剂 CHCl3、CH2ClCH2Cl、五氯乙烷等含有A-H基团。 (3)B型溶剂,又称给电子溶剂 醚、酮、醇、酯、叔胺等含给电子B,且与A型溶剂生成氢键。如:R2O···H-A (4)AB型溶剂,又称给受电子溶剂 此类溶剂同时具有H-A和B,可以缔合成多聚分子。AB(1)型:交链氢键缔合溶剂,如水、多元醇、多元羧酸等。 AB(2)型:直接氢键缔合溶剂,如醇、胺、多酸等。 AB(3)型:形成内分子氢键,如邻硝基苯酚等。nullnullnull3.4.1 分配定律:K-分配常数(partition constant)推导:在恒温、恒压下,当M在两相的分配达成平衡时,化学势相等: µaq = µorgK0为Nernst热力学分配常数3.4 萃取中常用的关系式null3.4.2 分配常数与萃取自由焓的关系由热力学可知,萃取自由焓、萃取热和萃取熵之间存在如下关系:null可见: (1)ΔE0 >0,萃取过程吸收能量,K<1,不利于萃取; (2) ΔE0 <0,萃取过程释放能量,K>1,有利于萃取。null3.4.3 分配比、分离因子和萃取率间的关系D=[M]org /[M]aq (distribution ratio)  =DM1/DM2 (separation factor)表示两种金属离子分离的可能性和效果。显然,易被萃取的金属离子的分配比与不易被萃取的金属离子的分配比相差越大,两种金属离子分离的可能性也越大,分离效果也越好。Percent extractionVorg/Vaq= r 称为相比null3.4.4萃取率与萃取次数的关系假设水相的体积Vaq(mL),其中含被萃取物质m0,用V0mL萃取剂萃取一次,水相中剩余m1,此时的分配比:null对应的回收率即萃取率为:null由此可见,只要小体积连续萃取的次数n足够大,被萃取物留在水中的量趋于零,萃取率也就趋于100%。证明:把同量的萃取剂分成n份进行多次萃取的效果比用全部萃取剂一次萃取要好? (请自己证明)null要达到要求的En(%)所必需的萃取次数n为:例如,假定一次萃取的E1(%)=50%(即D=1时的情况),欲达到En(%)=99%,问必须连续萃取几次? 解: null介绍另一个概念: 半萃取pH值,pH1/2 (half-extraction pH)null3.5 多级萃取过程3.5.1 多级萃取过程及其理论级数的计算null3.5.2 错流萃取 Counter-Current Extractionnull例1,p.41null3.5.3 逆流萃取 Back-Current Extraction克雷姆塞(Kremser)方程:null在两种以上金属萃取分离中,常引入一个纯化倍数的概念: 定义:经n级萃取后,金属B的纯化倍数为萃余液中金属Bn和金属An的浓度比值和这两种金属在料液中浓度比值的比值,即举例(P43的例2和例3)null3.5.4 分馏萃取分馏萃取也称为双溶剂逆流萃取,也就是萃取段和洗涤段相贯通的逆流萃取过程。分馏萃取可以同时得到两个纯产品。null3.6 萃取剂与萃取体系3.6.1 螯合剂萃取nullnullnullnull3.6.2 螯合配位基碱性和成盐基酸性与萃取能力的关系★一般说来,试剂分子中碱性基团的配位原子为:N、S和O,其电负性为NS>O; ★ -OH、-SH、-COOH、-AsO3H2等基团的酸性越强,形成螯合物的趋势越大,且能在较低的pH值下萃取。例如:噻吩甲酰三氟丙酮(HTTA): Ka=7×10-7 乙酰丙酮(HAA): Ka=1.3×10-9问题:为何HTTA的Ka比HAA的Ka大540倍?HTTA萃取钍的pH1/2=0.5;HAA萃取钍的pH1/2=5.0.null3.6.3 萃合物的疏水性和亲水性与萃取能力的关系一般规律: 生成疏水性萃合物的萃取能力强;生成亲水性萃合物的萃取能力弱。例如: 8-羟基喹啉与Fe3+生成不带电荷的络合物,不溶于水,易于萃取; 5-磺酸-8-羟基喹啉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易溶于水,难以萃取。null3.6.4 稀释剂对螯合萃取的影响★ 主要影响萃取分配平衡和萃取动力学。3.6.5 影响螯合物萃取的因素(1) 络合平衡以有机磷酸萃取剂为例,讨论络合平衡金属配合物萃取平衡金属配合物萃取平衡有机膦酸的存在形态:R=CH3CH2CH2CH2CH(C2H5)CH2-nullReactions and equilibrium constants in liquid-liquid systems containing phosphonic acid extractant and metal ions 有机相水 相+nullHL = L- + H+从分析化学的观点看,不带电荷的配合物分子是最重要的萃取类型,它们在有机相中不发生聚合作用。(1)假设有下列配合反应:(2)配位体(通常为弱酸)的解离(3)配合物在两相间的分配平衡null4、未解离配合剂在两相间的分配平衡为简化起见,假定被萃取到有机相的金属只以配合物状态存在,并且忽略水相中形成的低级络合物,则萃取反应达平衡时:由此可以得出:null由此得出:当 [Mn+]>>[MLn]w时,可以简化成只用[HL]0和[H+]两个变量来表示D值:null另一个极端情况,当[Mn+]<<[MLn] 时,即水相中的金属离子基本上完全以配合物形式存在,此时: D = Kp例如:用乙酰丙酮萃取金属离子就是这种情况。由上述讨论可以发现影响配合物萃取的一些重要因素:(1)酸度的影响分配比D只与pH和HL的浓度有关。null例如:有100mL金属离子M2+,浓度为10-5mol/L,pH=5时用20mL 10-3mol/LHL的有机溶剂萃取,ML2的萃取率E=33%,试计算在pH=6时用50mL 5×10-4 mol/LHL的有机溶剂萃取,其萃取效率为何值?解: 先计算K萃或Kex值:由K萃值在计算新情况下的E值:nullE=96.9%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HL]有所降低,而萃取率却提高了近3倍,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提高水相的pH值,对金属离子的萃取是有利的。但是不能忽略水相pH值过分提高后,会引起被萃取金属离子的水解。 例如Fe3+(pH>3)、Al3+(pH>4.6)、水解严重,萃取率会突然下降。在此情况下,可加酒石酸、柠檬酸盐等辅助掩蔽剂防止。nullnull如果我们保持萃取剂的浓度恒定,只改变水相的pH值,则D随pH值如何改变?当Vw=Vo时,得到:lgD与pH呈线性关系null 必须指出,如果萃取斜率不大,在此情况下控制pH值达到分离目的是困难的。 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单纯追求高的萃取率,有时为了达到理想的分离效果甚至可以牺牲一点萃取率,来满足分离的要求。当然在适当的萃取pH值条件下分离效果得到满足时,损失的萃取率可通过多次萃取来补偿。为了从理论上讨论两种金属离子在同一萃取条件下可否得到分离?对上述公式作如下变换:设两相体积相等,当萃取率达50%时(D=1):nullpH1/2为特定条件下金属离子萃取达一半时的pH值,其大小取决于给定体系的络合物逐级稳定常数、分配常数以及萃取剂的浓度,而与金属离子无关。 对于不同金属离子而言,在同一萃取剂和溶剂存在下,其pH1/2的差别主要取决于逐级稳定常数值。(1)和(2)相减:如果有A和B两种金属离子在相同条件下萃取,按照null由此得出结论,两种金属离子的pH1/2之差,就是衡量该金属离子可分离程度的尺度。假设经一次萃取后,有99%的A进入有机相,而B仅有1%被萃取,则:就是说,DA比DB至少大10000倍才能一次分离。代入上式:null(2)配合物的性质配合物越稳定,在有机相中的溶解度越大(KP值越大)以及络合剂的Ka越大和在水中越易解离,则越有利于萃取。这些因素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必须依照具体情况综合考虑。(3)掩蔽剂的影响当加入掩蔽剂(HnB)后,金属离子可能与HnB形成一系列的中间络合物:MB、MB2,………..null因此,掩蔽剂的加入降低了D值,只有当加入的掩蔽剂和待萃取金属离子不发生络合作用时,或生成的络合物稳定性极差,即 副反应系数等于1时,D值才不发生变化。图3.8 8-羟基喹啉/CHCl3萃取铜(II) 1、无掩蔽剂和10-2mol/L酒石酸;2、10-2mol/LHCN; 3、10-2mol/L氨三乙酸;4、10-2mol/L草酸;5、 10-2mol/LEDTA; 6、10-2mol/LCYDTAnull(4)有机溶剂的影响 有机溶剂的性质影响配合物和试剂的分配比。试剂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越大,其分配常数K’p也越大。例如:-二酮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按CCl4、苯、CHCl3的顺序增大,且K’p值也按相应顺序增大,因而影响D值。但对绝大多数配位数和氧化数都得到满足的中性螯合物来说,溶剂的影响比较小,一般均溶于低介电常数的溶剂中,如CCl4、苯、CHCl3等。当然也可被含氧有机溶剂(醇、酮)所萃取。null萃合物组成的测定null Naphtezol中PIA-8萃合物聚合度x的测定结果条件萃取常数null将x = 2带入 式(3), 整理, 可得分配比: 三种不同萃取剂浓度下的回归分析结果null为了确定m值,测定了不同萃取剂浓度条件下的logD,并绘制 (logD – 4pH) vs log[(HR)2]org 关系曲线。 null假设金属离子在有机相中有两种萃合物形式, (MRn . iHR)2和 (MRn . jHR)2。根据分配比的定义和萃取平衡方程,得到 如果用Y代替方程式的左边,用X代替 则上式就可以变为Y = (1 + X z ),其中z = j - i。 用log(1+X z )对logX的理论极化曲线去拟合{logD-2pH-(2+i)log[(HR)2]org}对log[(HR)2]org的实验曲线,确定i值和j值,同时可以求出条件萃取平衡常数。 null理论极化曲线与实验曲线比较null金属离子及其萃合物的物质的量分布与pH的关系 nullnull锌(II)及其萃合物的物质的量分布与萃取剂浓度的关系 null铜(II)及其萃合物的物质的量分布与萃取剂浓度的关系 null萃取平衡方程可认为是: 式中M2+分别为Zn2+和Cu2+。null3.6.6 络合萃取的选择性:(1)控制水相的酸度; (2)使用掩蔽剂; (3)反萃取(如:-亚硝基--萘酚-氯仿萃取钴时镍同时被萃取,但是,用1mol/LHCl将镍反萃取出来,而钴仍然留在有机相以达到分离目的。) (4)预先作氧化还原处理。null3.7 阴离子萃取剂3.8 阳离子萃取剂主要有机磷(膦)酸类萃取剂3.8.1 胺类萃取剂结构与萃取性能的关系3.8.2 稀释剂对胺盐溶剂化和胺盐萃取能力的影响 (作为了解内容,请自己阅读)P62, 表3.8 和表3.9null3.9 中性络合和离子对萃取体系3.9.1 含氧萃取剂结构与萃取能力的关系null萃取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形成佯盐能力的大小。 形成佯盐的能力: R2O 1,则表示发生了正的协同效应;若 R < 1,则表示发生了 反协同效应;如果 R = 1,则表示无协同效应发生,即为理想混合萃 取体系。null理想混合萃取体系应满足的两个条件: (1) 两种萃取剂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2) 与被萃取物不生成包含两种萃取剂的协同萃取络合物.影响协同反应的主要因素: (1)形成三元络合物 如:MAn xH2O→ MAn Bx (2)螯合剂浓度 如:MAn → MAn xHA (3)惰性稀释剂 (4)有机膦化合物结构null3.12 盐析理论3.12.1 盐析剂定义及其应用 盐析剂是指易溶于水,一般不参加络合反应的无机盐类。 实验证明,盐析剂的存在可以大大提高萃取效率,尤其是对离子缔合体系。目前对其作用本质尚无一致看法, 但一般认为: (1)加入电解质,其离子水化过程中与原有离子争夺溶剂化溶剂,同时大幅度减少未溶剂化的溶剂分子,使可参予被萃金属离子的溶剂化的溶剂分子减少。 (2)由于溶剂化作用等原因,使水的介电常数降低,从而有利于离子缔合物的形成。 ( 3)在浓度较高的电解质溶液中,如 0.1 mol/L 时,一般随电解质浓度提高,活度系数减小,从而使水分子从被盐析离子近周离开的活化能减小,有利于萃取。 (4)同离子效应的存在有利于萃取。 选择原则:(1)用尽量高的浓度;(2)小半径高电荷盐; (3)没有副作用;(4)阴离子尽可能具有同离子效应。 3.12.2 盐析现象的分子动力学性质(自学)null连续多级逆向萃取法(补充) Continuous Multistage Counter-current Extraction Method null本 章 结 束作业: p.79 思考题 1、2、3、4、5、6、7
本文档为【第3章溶剂萃取分离2007】,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99788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6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3-12
浏览量: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