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后期墨家对先秦名家逻辑思想的批判

后期墨家对先秦名家逻辑思想的批判

举报
开通vip

后期墨家对先秦名家逻辑思想的批判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 卷 第 期 后期墨家对先秦名家逻辑思想的批判 曾昭式 后期墨家从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出发 , 就事物 发展的相对稳定性和质的规定性方面 , 对先秦各 学派一些逻辑思想进行了批判 。 这些批判从普通 逻辑角度看绝大部分是合理的 , 但也有一些批判 是错误的 。 ...

后期墨家对先秦名家逻辑思想的批判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 卷 第 期 后期墨家对先秦名家逻辑思想的批判 曾昭式 后期墨家从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出发 , 就事物 发展的相对稳定性和质的规定性方面 , 对先秦各 学派一些逻辑思想进行了批判 。 这些批判从普通 逻辑角度看绝大部分是合理的 , 但也有一些批判 是错误的 。 本文仅就其对先秦名家逻辑思想的批 判作一论述 。 名家学者根据名实关系 , 认识到事物发展能 够向其反面转化 , 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但由于他 们认识不够全面和具体 , 出现了一些 自相矛盾的 现象 , 墨家学者便对这些现象进行了批判 。 加以 区别和化较 。“平 , 同高也“ 《经上 》 。平 , 就是 一样高 。 “ 异类不比 ” 《经下 》 , 不同类是不能进行 比较的 , 象山与地或山与泽是不同的类 , 它们是不 能比高 、 比平的 。 因为它们不是同类事物 , 衡量它 们的标准不同 , 彼此就不能进行比较 。这一批判也 是从事物的差异性方面来论证的 。 、 对“ 日方中方脱 , 物方生方死 ”的批 判 、对惠施“ 合同异 ”的批判 “ 施之术重在合同异 ” ①。 惠施认为“ 大同而与 小同异 , 此之谓小同异 。 万物毕同毕异 , 此之谓大 同异 ” 。 他认为事物的同异 、大小都是相对的 , 二者 可以互相转化 , 这种同异 、 大小的互相转化具有任 意性 。这种同异 、大小的任意转化遭到了后期墨家 的批判 。《经上 》说 “ 同 , 异而俱于之一也 同 , 二人 而俱见是楹也 。 若事君 。 ”即同就是同 , 异就是异 , 二者彼此分离 , 不能混同使用 。 只有在一方面事物 厂 可以有 , 另一方面可以无时 , 才能交换使用 。“ 同异 交得 , 放有无 ” 《经上 》。 这是对一个事物有无而 言的 。正如方授楚所说 “ 墨家同异之辩之大要也 。 特此以与惠施之言相比较 , 则施所主张实为程序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谬误 ” 。 ② 惠施认为太阳刚刚正中就倾斜 , 事物刚刚出 生就开始死亡 , 从事物绝对运动的角度来认识事 物 , 而否定事物的相对静止 。后期墨家从概念的相 对稳定性角度对此命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加以批判 。 《经上 》说 “ 日 中 , 正南也 ,’当时人们将太阳在正南位置时称为 日中 。 “ 生 , 形与知处也 《经上 》。 即太阳正中的 时候 , 就在正南 , 它不可能这时就同时倾斜 。 生命 的存在就是形体与知觉相统一 , 二者同时存在于 生命中 , 失去生命 , 就失去知觉 , 仅存僵尸 。 如果生 命存在 , 形体和知觉同时存在 , 如果生命完结 , 形 体与知觉就分离 这二者不同时集中于 同一事物 上 , 否则就互相矛盾 。 这种批判是针锋相对的 。 、对“南方无穷而有穷 ”的批判 、对“ 天与地卑 , 山与泽平 ”的批判 惠施认为天与地一样高 , 山和水一样平 。后期 墨家从定义人手 , 通过明确概念的含义来对事物 惠施认为南方是有穷尽的 , 又是没有穷尽的 。 墨家学者自觉地运用矛盾规律加以批驳 。 “ 穷 , 或 在前不容尺也 或不容尺有穷 。 莫不容尺 , 无穷 也 ” 《经上 》、《经说上 》 后期墨家学者对“ 无穷 ” 、 “ 有穷 ”这两个概念下定义 , 认为“ 有穷 ”就是“ 不容 尺 ” 、“ 无穷 ”则是“莫不容尺 ” 。 显然 , 这是一对互相 ·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矛盾的概念 , 不能同时用于同一命题中 , 所以 , 不 能说“ 南方有穷而无穷 ” 。 、对“ 今 日适越而昔来 ”的批判 “ 今 日适越而昔来 ”的意思是今天动身去越 国 , 而昨天已到了越国 。 惠施认识到运动与时空之 间关系 , 但他的这种认识不够准确 , 因而走向相对 主义 。 《墨辩 》用通俗的语言对先后等概念加以说 明 。 “ 行修已久 , 说在先后 。行 , 行者先近而后远 。远 近修也 , 先后久也 。 民行修必以久也 ” 经说下 》 。 意思是人们行路必有距离 , 由近到远的长度叫做 “ 修 ” , 由先而后叫“ 久 ” , 先行近距离所需要的时间 在先 , 后行远距离所需要的时间在后 , 行的远近与 时间的先后是联系着的 。 即物质的运动离不开时 间与空 间 , 由于 “ 今 日 ”在 “ 昨 ”后 面 今日才到越 国 , 昨天不可能已经到了越国 。 “ 此破 “今 日适越而 昨至 ”, ③ 。 者 ” 。认为爱马的目的是使用马 而爱护 自己 , 不是 为了使用 自己 。 所以“ 爱马 ”与“ 爱己 ”就有差别 “ 比则期爱仅及人类 , 亦去荆而可之意也 , 今施言 ‘范爱万物 ’则不知墨辩所谓 ‘名 , 达 、类 、私 ’矣 。墨 经虽未直接与施辩 , 然与施民异之辩 , 实有如此之 迥异 ” 。 ⑤ 、对“ 孤驹未尝有母 ”的批判 这一命题是名家辩者违反常识的断语 , 孤驹 不曾经有过母亲 , 这当然不对 , 只能说驹成为孤驹 时 , 才没有母亲 ,《墨辩 》学者认为这一诡辩的错误 在于不知“ 尝然 ”的含义 。 “ 未尝有 ”不等于“ 未有 ” 。 “ 可无也 , 有之而不可去 , 说在尝然 , 可无也 , 已给 则当给 , 不可无也 , 久有穷无穷 ” 《经下 。 意思是 原来有的可以现在没有 , 但既然有的 , 即便失去 , 就不能说不曾有 。 过去已有了 , 不能因为现在没有 就认为过去没有 。 、对“ 我知天之中央 , 燕之北越之南是 也 ”的批判 、对“ 飞鸟之影未尝动也 ”的批判 惠施认为天下的中央是在燕的北方 , 越的南 方 。 先秦时期 , 燕国在当时是中国的北方国家 , 而 越国是当时的南方国家 。按照人们的共同观点 , 中 央应该是两地的中间 , 所以那时中国的中央应该 是在越国的北方 , 燕国的南方 才符合常规 。 而惠 施违反常规 , 提出了上述命题 , 遭到 了墨家的批 判 。 “ 自是往相若也 , , 经说上 。 “ 或 , 过名也了说 在实 ” 经上 》 。 说日 “ 或 , 知是之非此也 , 有知是 之不在此也 , 然而谓此南北 , 过而 以已为然 , 始也 谓此南方 , 故今也谓此南方 ” 。 后期墨家认识到南 北方向的相对性 , 它是以 一定的方位为标准的 , 从 北方看 , 某地是南方 , 从南方看 , 某地又为北方 。 某 地一旦确认 为南方 , 就应叫南方 , 否 则就为 “ 过 名 ” , 这是根据“ 实 ”而定的 , 批评了惠施之言 。 后期墨家学者针对“ 飞鸟之影未尝动也 ”这一 名家辩者的命题运用光学知识加以批判 。 “ 景不 徙 , 说在改为 ” 《经下 》说日 “ 景 , 光至景亡 , 若在 , 尽与息注 ” 。 意思是影子是不动的 , 因为影子随光 与物的运动而改变 , 光线产生 , 影子便消失 。 如果 光线存在 , 永远就不会产生影子 。 因而飞鸟的影子 不动是不可能的 。 《墨辩 》学者用直接反驳的方法 批判了“ 飞鸟之影未尝动也 ”的命题 。 、 对“ 链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 时 ” 的批判 、对“ 范爱万物 , 天地一体 ”的批判 当时名家辩者认为箭既不行又不停止 。《经说 上 》解释为“ 无久之不止 , ⋯⋯若矢楹 ” 。 止就是静 止不动 , 行就是运动 , 静止是相对于 时间而定的 , 比方说 , 箭过窗口后必然落地就不会动的 。 强调了 时间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说明了运动静止 与时间的关系 。 惠施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无差别地爱万物 , 并把天地看作一 整体 。 后期墨家运用一特称判断说明爱是有差别 的 , 从而批判惠施的无差别地爱万物的理论 。 《经 判 上 》云“ 仁 , 体爱也 , 爱己者 , 非为用己者 不若爱马 · · 、 对公孙龙的“ 坚 白相外 ”之说的批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公 孙龙在《坚 白论 》中阐述其“ 坚 白相外 ”之 说 。 “无坚得 白 , 其举也二 。 无白得坚 , 其举也二 ⋯⋯视之不得其所坚而得其所白者 , 无坚也 。柑之 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坚者 , 无白也 ” 。 ⑥公孙龙认 为看不到石头的坚 , 只看到白 , 那就无坚 , 摸不到 石头的白色 , 只摸到石头的坚 , 那就没有白色了 。 所以“龙以坚白不相盈而相外 ” 。 ⑦后期墨家学者 针 对 于 此 , 明确指 出 “ 坚 、 白 , 不 相外也 ” 《经 上 。 说日 “ 坚 , 得二 , 异处不相盈 。 相非 , 是相处 也 ” 。 即坚白二特征包含在石 中 , 二者不能分离于 “ 坚白石 ”这一事物中 。 石这一事物的特征是坚白 性 。 “无久与宇 , 坚白 , 说在困 , 无坚得白 , 必相盈 ” 《经下 。 石的坚白存在于同一空间 、时间 , 抚石 得坚 , 视石得白 , 这两者必相集中于一物“ 石 ”中 。 “ 有指 , 于二 。而不可逃 , 说在二累 ” 《经下 》。在这 里 , 又对“ 指 ”的定义加以说明 , 就石而言 , 指是反 映事物属性的 , 反映石的坚白性 , 而作为“ 名 ” , 仅 仅表达事物的称谓 , 它是“ 指 ”的表达形式 , 而“ 指 ” 才反映事物的内容 , 具体事物必须依赖于其属性 而存在 , 作为称谓的“ 坚白石 ” , 其属性是坚白 , 不 能通过视觉或触觉把这一事物的属性分离开来 , 应该坚白相盈 。 确 、全面地认识事物 。 在这里 , 后期墨家学者从概 念的定义人手 , 认为正确概念应该反映对象的本 质属性 , 来驳斥公孙龙的“ 知与不知相与离 ”命题 的荒谬性 。 、对公孙龙“ 知以五路 ”的否定 公孙龙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五路 五种感 官 , 由不同的感官认识到不同的知识 。 墨家学者 反对这种观点 。 认为“ 知而不以五路 , 说在久 。 智 , 以 目见 , 而 目以火见 , 而火不见 , 惟以五路智久 , 不 当以 目见 , 若以火见 ” 《经下 》、《经说下 》。 即认识 事物 , 掌握知识不是仅仅靠五官得到的 。 象“久 ” 即时间 就不能由五官直接去认识 , 譬如用眼睛 看到的知识 , 还必须凭借着光线 , 没有光线 , 眼睛 是无法辩认事物 , 从而掌握知识的 。 他们根据直言 命题的矛盾关系 , 用直接反驳的方法去反驳“知以 五路 ”这一命题 。 、 破公孙龙的“ 知与不知相与离 ”的 命题 公孙龙认为知道某一对象的属性 , 该对象才 具有 , 不知道某一对象的属性 , 该对象就不具有 , 所以知道与不知道对象的属性互相分离 。 《经上 》 批驳说 “ 于一 , 有智焉 , 有不智焉 , 说在存 ” 。说日 “ 于石 , 一也 坚白 , 二也 , 而在于石 。 故有智焉 , 有 不智焉 , 可 ” 。意思是对于一个概念 , 无论知道还是 不知道其特征 , 它们都存在于该概念所反映的对 象之中 。 象石 , 具有坚白两属性 。 即使知道其属性 , 或者不知道其属性 , 它都客观存在于“ 石 ”中 , 不能 将其分离 。 因为 “ 知其所不知 , 说在名取 《经 下 》 。 “ 智 , 杂所智与所不智而问之 , 则必日是所智 也 是所不智也 ” 。 “ 取 、 去俱能之 , 是两智之也 ” 经说下 》 。 通过人们的感官 , 对于一个事物的属 性有认识到的 , 有不认识的 。 但是 , 了解此事物不 能根据感觉不同去确定 , 而应根据对象的本质属 性去确定 。 如果把知与不知互相分离 , 就不能正 总之 , 墨家逻辑思想在许多方面与以惠施 、公 孙龙为代表的名家学者存在着明显的分歧 , 争论 非常激烈 。 正如章士钊所说 “ 墨惠并举 , 名迹亦 大 , 几乎相等 , 而其所蔽 , 性又相反 , ⋯⋯互为冰炭 之两宗 , 并作一谈 , 谓其是一是二 , 夫亦不思不甚 矣 。 ” ⑨墨家学者从事物的相对性角度 , 对名家的 逻辑思想进行批判 , 其中大部分是合理的 。 同时 , 由于时代的局限 , 他们认识事物的水平还不高 , 有 的批判不够深刻甚至有错误的地方 , 对此我们应 予以充分的研究 。 注释 ①②道 ⑦方授楚 《墨学源流 》, 中华书局 、 上海书店联合 出版 年 月第一版 , 第 、 、 、 页 。 ⑧国伍非百 《中国古名家言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 年 月第二版 , 第 页 。 ⑥⑧庞朴 《公孙龙子译注 》, 上海人民出版社 年 月第一版 , 第 一 页 ⑨章士钊 《逻辑指要 》三联书店 年 月第 版 , 第 一 页 。 责任编辑 张家鹿
本文档为【后期墨家对先秦名家逻辑思想的批判】,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31139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67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2-03-12
浏览量: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