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举报
开通vip

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2007 /07总第 191期 本刊网址 : www1xuebao1net 137   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张世均 [摘要 ]我国是由 55个少数民族和主体民族 ———汉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 ,各民族人民特别是各少数民 族人民在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中 ,创造出了大量的、高品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成为了人类宝贵的精 神财富。今天 ,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仍然还在为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建立和谐社会、加强国 际合作与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社会价值 ;在丰...

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2007 /07总第 191期 本刊网址 : www1xuebao1net 137   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张世均 [摘要 ]我国是由 55个少数民族和主体民族 ———汉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 ,各民族人民特别是各少数民 族人民在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中 ,创造出了大量的、高品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成为了人类宝贵的精 神财富。今天 ,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仍然还在为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建立和谐社会、加强国 际合作与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社会价值 ;在丰富中华民族文化的内容、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多 样性与民族的审美、艺术价值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文化价值 ;在科学认识与研究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科学 价值 ;在民族旅游资源利用和旅游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经济价值。 [关键词 ]少数民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社会价值 ;文化价值 ;科学价值 ;经济价值 中图分类号 : F59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4—3926 (2007) 07—0137—04  作者简介 :张世均 (1963 - ) ,男 ,重庆市人 ,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主要从事世界文化遗产、世界 历史文化的研究与教学。四川 成都  610041   我国各少数民族在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中 , 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人民的聪明智慧 ,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出了一 整套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经验 ,创造出了许 多至今还惠泽后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成为了中 国乃至世界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全人类提 供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直到今天这些少数民 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仍然还在发挥着重要的社会、 文化、科学、经济价值。 一、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一 )少数民族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世界文化遗产 名录 》中 ,中国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与蒙古族 长调民歌于 2005年 11月入选世界第三批“人类 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占我国入选世界“人 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总数的百分之五十。 11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 “中国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 ”是流传于新 疆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艺术的总称 ,是 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木卡姆 包括十二木卡姆和其他地方木卡姆 ,如喀什木卡 姆、哈密木卡姆、刀朗木卡姆等。因为十二木卡姆 最全面、最具代表性 ,我们通常就以十二木卡姆指 称木卡姆。木卡姆音乐现象分布在中亚、南亚、西 亚、北非等 19个国家和地区 ,新疆处于这些国家 和地区的最东端 ,得益于横贯欧亚的古代陆上交 通大动脉 ———“丝绸之路 ”,维吾尔族木卡姆作为 东、西方乐舞文化交流的结晶 ,记录和印证了不同 人群乐舞文化之间相互传播、交融的历史。2005 年 11月 ,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入选第三批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 1 ] 21蒙古族长调民歌 “蒙古族长调民歌 ”是中国第一次与蒙古人民 共和国联合就同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向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申报的项目 ,开创了我国与外国联合申报 世界文化遗产的先例 ,构架起了我国在保护和利 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开展的国际合作 与交流的桥梁。 在蒙古族形成时期 ,长调民歌就已存在。蒙 古族长调民歌与草原、与蒙古民族游牧生活方式 息息相关 ,承载着蒙古民族的历史 ,是蒙古民族生 产、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标志性展示。蒙古族长调 民歌也是一种跨境分布的文化。中国的内蒙古自 治区和蒙古国是蒙古族长调民歌最主要的文化分 布区。 蒙古族长调 ,蒙古语称“乌日图道 ”,意即长 歌。它的特点为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 , 宜于叙事 ,又长于抒情 ;歌词一般为上、下各两句 , 内容绝大多数是描写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 天、白云、江河、湖泊等。蒙古族长调以鲜明的游 牧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演唱形式讲述着蒙古民族对 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 ,所 138   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2007 /07总第 191期 以被称为“草原音乐活化石 ”。 为加强保护蒙古族长调艺术 ,中国将其作为 重点艺术科研项目 ,已举办了两届全国范围的长 调民歌专题研讨会 ,并组织专家对分布在内蒙古 境内的长调民歌进行了普查、搜集、整理、录音、记 谱和翻译工作 ,出版了《中国民间歌曲集成 ·内蒙 古卷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部门多次举办长调民 歌演唱比赛 ,同时出版发行了蒙古族长调民歌专 辑 ,将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蒙古族长调收录其中。 2005年 11月 ,蒙古族长调民歌入选第三批“人类 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 2 ] (二 )少数民族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6年 5月 2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 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国家级 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十个大类型 ,共计 518项 , 其中少数民族项目占三分之一。据初步统计 :民 间文学类 31项 ,其中少数民族民间文学项目占 15 项 ;民间音乐类 72项 ,其中少数民族音乐项目占 23项 ;民间舞蹈类 41项 ,其中少数民族舞蹈项目 占 25项 ;传统戏剧类 92项 ,其中少数民族传统戏 剧项目占 12项 ;曲艺类 46项 ,其中少数民族曲艺 项目占 8项 ;杂技与竞技类 17项 ,其中少数民族 项目占 6项 ;民间美术类 51项 ,其中少数民族项 目占 10项 ;传统手工技艺类 89项 ,其中少数民族 项目占 29项 ;传统医药类 9项 ,其中少数民族项 目占 1项 ;民俗类 70项 ,其中少数民族项目占 41 项。[ 3 ] (三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重设目 录中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 》的要 求 ,凡正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 ,一定要先进 入本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 ”,这份清单一 般为一个国家未来 5至 10年的申报计划。为此 , 中国国家文物局于 2006年 12月 15日正式公布了 审定通过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重设目 录 , 35项入选项目。从预备清单涉及少数民族非 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文化线路遗产 :大运河、丝绸之 路 ;农业与工业文化景观遗产有哈尼梯田、坎儿 井 [ 4 ]。2004年 ,我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 产中心送交的五处景观申报文本并被审定基本合 格 ,这五处景观分别是 :澳门历史建筑群、广东开 平碉楼、福建土楼、河南安阳殷墟和云南哈尼梯 田。其中澳门历史建筑群、河南安阳殷墟已经入选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云南哈尼梯田等少数民族文 化遗产有望在 2007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二、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一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 11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中华 民族的凝聚力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各少数民族 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生活实践中积淀而形成 的民族精神 ,是世代相传沉积下来的民族的思想 精髓、文化理念 ,包含了少数民族的价值观念、心 理结构、气质情感等在内的群体意识、群体精神 , 是少数民族的灵魂、民族文化的本质和核心 ,深深 蕴藏着所属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特质。因此 ,确 保民族特性、民族精神的代代相传 ,增强民族凝聚 力 ,加强民族团结 ,促进民族发展与进步就要充分 发掘和利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功 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化传递 和保存有效的手段、工具和载体 ,能够很好地将少 数民族精神等文化信息传递到每一个人、每一代 人这些活生生的载体上 ,从而造就一个具有独特 文化个性和崇高民族精神的伟大民族 ,由 55个少 数民族和汉族组成的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民族凝聚 力就会更加强大 ,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豪感就会变 得更强。 21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和谐社会 的建立 社会和谐价值是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的价值目 标。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和谐价值主 要体现在 :第一 ,社会要求每一个成员都变成其合 格的个体 ,标准和方法就是使所有社会成员都掌 握本社会的文化。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就是个体学 习社会独特的文化 ,接受、适应并在这种文化中成 长发展的过程。个体接受了社会的独特文化也就 是对这个社会进行了价值认同 ,从而有效地融入 社会而达到社会和谐。因此 ,多样丰富的少数民 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有重要的社会认同、社会和 谐的价值和作用。此外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 产中的某些传统文化内容 ,反映和表现了民族共 同心理结构、思维习惯、生活风习等内容 ,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着 民族的群体生活方式、思想价值取向 ,能产生强大 的民族凝聚力 ,促进民族共识和认同 ,也具有重要 的社会和谐价值。第二 ,在当今张扬个性的社会 中 ,我们需要通过倡导传统伦理道德 ,鼓励向善的 个人美德 ,而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就含 有大量的传统伦理道德资源。在保护、传承少数 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 ,撷取、展示、宣扬 其中的美好向善的伦理道德资源和内容将会极大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2007 /07总第 191期 本刊网址 : www1xuebao1net 139   地有益于我们当今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31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加强国际 合作与交流 文化的国际交往有助于文化的交融和发展 , 对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同样的功效。 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国际交往作用 ,通过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 遗产来推动国际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促进地区和 谐与稳定。例如在 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 布的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中 , 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政府联合申报的“蒙 古族长调民歌 ”入选 ,在申报过程和今后的共同保 护中 ,已经并将继续发展两国的友好合作与交流 , 从而进一步密切两国的联系 ,促进两国关系的和 谐稳定发展 ,也促进这一地区的和谐与繁荣。因 此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成为国家之间 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桥梁 ,民族之间联系沟通 的纽带。 (二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 11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了中华民族 文化的内容 文化遗产作为过去的某一重要事件、重要的 发展阶段和重要人物密切相关的线索与物证 ,能 够告诉我们人类历史即一个民族、群体的文化史 或一个地区的发展史的相关方面内容。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总干事松蒲晃一郎说 :“重视文化遗产 , 保护祖先馈赠给我们的珍宝 ,将它们尽可能完整 地传递给我们的子孙 ,是我们的 责任 安全质量包保责任状安全管理目标责任状8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幼儿园安全责任状占有损害赔偿请求权 ,也是明智之 举 ”[ 5 ]。文化遗产是“一种集团或个人的创造 ,面 向该集团并世代流传 ,它反映了这个团体的期望 , 是代表这个团体文化和社会个性的恰当的表达形 式 ”。由此可见 ,文化遗产是反映了民众集体生 活 ,并长期得以流传的人类文化活动及其成果 ,因 而具有不容忽视的历史文化价值。尤其重要的 是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民间的、口传的、野史的、 活态的历史文化价值 ,可以弥补官方历史之类正 史典籍的不足、遗漏或讳饰 ,有助于人们更真实、 更全面、更接近本原地去认识已逝的历史及文化。 中华民族是由 56个民族组成的一个大家庭 ,各少 数民族的丰富壮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得中华民 族的文化显得更加绚丽多彩 ,成为世界民族文化 中的一大奇观。 21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中华民族 传统文化的多样性 我国的 55个少数民族因为各自的生活环境、 文化发展程度、经济发展水平、气候气象的不同孕 育出了不同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 ,如北方草原地 区、西部高原地区、东北森林地区的少数民族实行 游牧或狩猎经济 ,性格强悍、勇猛 ,体现出这些少 数民族在同恶劣环境进行抗争的历程中形成了粗 犷的文化特点 ;南方农耕世界的少数民族实行以 种植业为主的经济 ,性格细腻 ,体现出这些少数民 族在定居的生产和生活中形成了特别爱故土、爱 家乡的文化传统 ;沿江、沿海、大湖地区的少数民 族多以捕鱼经济为主 ,性格温柔 ,体现了这些少数 民族风里来雨里去的生产和生活中形成的特别能 吃苦耐劳的文化传统 ⋯⋯各少数民族具有民族特 色的多种多样的文化遗产的同时存留正体现了中 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 31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民族的审 美与艺术价值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许多天才的艺 术创造 ,无与伦比的艺术技巧 ,独一无二的艺术形 式 ,能深深打动人类心灵、触动人类情感。通过这 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艺术作品 ,我们 可以形象地看到当时的历史事件、人的生存状态 和生活方式、不同人群的生活习俗以及他们的思 想与感情、艺术创作方式、艺术特点和艺术成就。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大量的文化艺 术创作原型和素材 ,可以为新的文艺创作提供取 之不竭的源泉 ,当代许多影视、小说、戏剧、舞蹈等 优秀文艺作品就是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 孕育而出的 ,很好地发挥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 遗产的审美再造功能 ,充分利用了少数民族非物 质文化遗产的审美艺术价值。在少数民族非物质 文化遗产中 ,不仅民间文学、表演艺术有审美价 值 ,就是其民族社会习俗、服饰织染、婚丧礼仪等 也普遍涉及美的内容 ,具有重要的审美艺术价 值。[ 6 ] (三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价值 11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科学 研究价值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历史发展的产 物 ,是对历史进程中不同时代生产力发展状况、科 学技术发展程度、人类创造能力和认识水平的原 生态的保存和反映。每个民族的文化遗产中或多 或少可能会有一些不科学的东西或陋规恶习 ,这 些东西应该被禁止、取缔。但是少数民族非物质 文化遗产更多存留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 生活情感态度、科学发达程度、风俗信仰禁忌等社 会历史文化内容 ,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的价值。 例如对于中国少数民族传统的风水文化 ,就是古 140   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2007 /07总第 191期 人在择址而居时注意选择有和风与碧水的一种风 俗文化。风水文化中的精华 ,是讲究生理健康、心 理健康和谐统一的人居观念 ,讲究天地人和谐统 一的环境理念 ,以形成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 态优越的良性小环境、小气候 ,值得我们研究和继 承。因此 ,可以说形成初期的风水文化表明了古 人在建筑学、景观学方面的科学认识及积累。至 于风水文化后来向神秘主义、鬼神宿命方向发展 的内容 ,则是我们应该摒弃的封建迷信。 21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科学 认识价值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认识价值是 指某些文化遗产本身就具有相当高的科学含量和 内容 ,有较多的科学成分和因素。例如少数民族 传统历法 ,如果能较好地解决计时和指导农牧副 渔业生产的问题就具有相当的科学内容和价 值 [ 7 ]。例如 :我国藏民族传统的历法 ———藏历 ,就 较好地解决了计时和指导生产生活两大问题 ,反 映了藏族先民在与自然的交往过程中 ,对自然界 发展运行规律在一定程度上的科学掌握和认识 , 以及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对这些规律的合理运 用 ,因而长期以来很好地指导了藏族人民从事农、 牧业生产。 (四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 少数民族聚集地域的特点是地域广大、地处 边疆、拥有大量独特的文化遗产 ,能够给旅游者提 供最大满足的基本条件 ,吸引旅游者前来旅游观 光 ,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少数民 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 11少数民族分布广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丰 富的民族旅游资源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非常丰富 , 是我国重要的民族旅游资源。从地域分布看 :东 北有满族、朝鲜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少数民族 创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部有壮族、黎族、畲族、 瑶族等少数民族创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南地 区有苗族、傣族、侗族、基诺族、傈僳族、纳西族、布 朗族等少数民族创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部地 区有藏族、羌族、彝族、珞巴族、门巴族等少数民族 创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北地区有维吾尔族、柯 尔克孜族、塔吉克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创造的非物 质文化遗产 ;北方有蒙古族、达斡尔族、锡伯族等 少数民族创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部地区有苗 族、瑶族、土家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创造的非物质 文化遗产等。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还有许多少 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尚未被发掘 ,这是非常 丰富的潜在旅游资源。 21少数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高品位 的民族旅游资源 高品位是旅游者获得满足的序数效用或基数 效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有许多文化遗产类型的 旅游资源堪称为全国之最或世界瞩目。如新疆维 吾尔木卡姆艺术、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的歌圩 节 [ 8 ]、云南省的丽江古城纳西族的东巴文化都是 著名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的已经列入 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这 些高品位的民族旅游资源在国际旅游市场上都有 较大吸引力。 31少数民族地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特 殊诱惑力的民族旅游资源 各少数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生动活泼、 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传统节日、民族歌舞和民族 服饰等 ,如藏族的雪顿节、穆斯林的古尔邦节、彝 族的火把节、壮族的歌圩节、傣族的泼水节等 [ 9 ]。 少数民族地域的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的旅游 资源对于发展旅游业来说是一种非常难得的优 势 ,客观上可以为旅游者提供多种多样的旅游环 境和旅游活动内容 ,是具有特殊诱惑力的民族旅 游资源。[ 10 ] 参考文献 : [ 1 ]中国的世界遗产.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 EB /OL ]. ht2 tp: / /www. lotour. com / snap shot /2006 - 3 - 23 / snap shot_34848. shtm l [ 2 ]中国的世界遗产. 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长 调 [ EB /OL ]. http: / /www. chinaculture. org/gb / cn_zgsjyc /2005 - 12 / 08 /content_76939. htm [ 3 ]新华网. 受权发布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EB /OL ]. http: / / news. xinhuanet. com /newscenter/2006 - 06 /08 / content_4660702. htm l [ 4 ]李小波. 从预备清单看中国世界遗产的新趋势 [ EB /OL ]. http: / /www. cotsa. com /B log/ u / lixiaobo /archives/ 2006 /2006122 805750. htm l [ 5 ]刘红婴 ,王健民. 世界遗产概论 [M ]. 北京 :中国旅游出版 社 , 2005: 27. [ 6 ]蔡丰明.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特征及其当代价值 [ J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 2006, (04) . [ 7 ]程惠哲.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N ]. 经济观察报. 2006 - 08 - 01. [ 8 ]潘宝明. 中国旅游文化 [M ]. 北京 :中国旅游出版社 , 2005: 128, 294. [ 9 ]索文清 ,莫福山. 中国少数民族民俗大观 [M ]. 福州 :福建 人民出版社 , 1998: 42, 57, 93, 108. [ 10 ]陈天培.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 [ J ]. 改革与战略. 2006, (05) . 收稿日期 : 2006 - 12 - 27 责任编辑  吴  生
本文档为【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69796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01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2-01-13
浏览量: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