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文化要略》复习笔记(已修改错误)

《中国文化要略》复习笔记(已修改错误)

举报
开通vip

《中国文化要略》复习笔记(已修改错误)· 第十一章  科技成就 1.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02年大题) (1)被视为“旁门左道” (2)具有强烈的实用性 (3)重视综合性的整体研究 2.二十八星宿:古代的天文家在观测天象时,选取黄道带及赤道带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作为观测的标志,其中每个星宿由若干颗星组合。 二十八星宿又以东、北、西、南方位分为四组,每组七宿,分别与四方保护神苍龙、玄武、白虎、朱雀相配。    古人认为二十八宿属于恒星,它们的方位是永恒不变的,因而可以用来作为观测行星的坐标。 3.七...

《中国文化要略》复习笔记(已修改错误)
· 第十一章  科技成就 1.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02年大题) (1)被视为“旁门左道” (2)具有强烈的实用性 (3)重视综合性的整体研究 2.二十八星宿:古代的天文家在观测天象时,选取黄道带及赤道带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作为观测的标志,其中每个星宿由若干颗星组合。 二十八星宿又以东、北、西、南方位分为四组,每组七宿,分别与四方保护神苍龙、玄武、白虎、朱雀相配。    古人认为二十八宿属于恒星,它们的方位是永恒不变的,因而可以用来作为观测行星的坐标。 3.七曜: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知识中的重要概念。 4.二十四节气:中国古代的历法把一年十二个月分成二十四节气,这是依据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所处的二十四个不同位置制定的,它能反映不同月份的气温、物候和雨量变化,有利于安排农业生产。 5.圭表:圭:是地面上南北方向平放的尺子; 表:是直立于地面的杆子或柱子。 圭、表两者垂直,日光照表,投影于圭,是中国古代观测日、月变化的方法 6.天干地支:天干(10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12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古人把它们按照一定次序结合,组成60个单位用的纪年。其组合时,以天干的单数配地支的双数,从甲子开始,至癸亥结束,称作“六十甲子”,分别代表六十年。之后再予以重复,如此周而复始,用以纪年。此外,也可以用于纪日。 7.(《管子·地员篇》)可以看作我国最早的土壤分类学著作。 8.《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辨土》《审时》)阐述了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了“不违农时”的生产规律。 9.《齐民要术》:是北魏贾思勰所著,系统总结了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阐述了古代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农学思想,根据北方农业生产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精耕细作、保墒施肥的方法,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重要的农学著作之一。 10.《农政全书》:明代科学家徐光启所著,是一本集大成的著作,是中国古代最完整的农业百科全书。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涉及农业耕作、土地开垦、水利建设、食品制造、果树技艺等众多方面,系统集中的叙述了屯垦、水利工程和备荒为一大特色,是对宋代以来农桑经验和种植建设的全面总结。 11.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计算的圆周率的数值,比欧洲先进了(一千多)年。 12.刘徽在《九章算术》中第一次提出了(极限思想),并且运用(割圆术)计算出了圆周率的数值。 13.北宋贾宪的《黄帝九章算法细草》提出的“贾宪三角”可以求出任意高次方程的数解值,这比欧洲早了(400)年。 14.数学家(秦九韶)由于在(《数学九章》)中提出“大衍求一术”和“正负开方术”而被美国科学史家称为“所有时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15.珠算法的著作中,流行最广且影响巨大的是明代程大位所著的(《直指算法通宗》)。 16.医学的最大特点就是(诊断)和(治疗)的整体观念。 17.四诊:望、闻、问、切。 18.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19.(《皇帝内经》)全面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20.“病入膏肓”和“讳疾忌医”两个成语都出自(扁鹊)治病的故事。 21.(仓公)在中国医学史上首创病历。 22.(扁鹊、仓公)两人一直是中国药王庙里供奉的鼻祖。 23.《伤寒杂病论》:汉代名医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写成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总结和创制的二百余种处方,贯彻了“理、法、方、药”一致的原则,治疗效果显著,至今仍为人们所应用。 24.(华佗)首创中医外科,《三国演义》中为关羽刮骨疗伤的故事写的就是他。 25.晋代(王叔和)编写的(《脉经》)一书详细描述了脉象所反映的各种病状。 26.隋代(巢元方)等人编写的(《诸病源候论》)专门描述病情、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病理,对诸多病症确定了病名。 27.唐政府编写的《新修本草》是我国第一部国家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 28.金元四大家(派别名称以及代表人物): (1) 泻火派,代表人物:刘河间 (2) 补土派,代表人物:李东恒 (3) 攻邪派,代表人物:张子河 (4) 养阴派,代表人物:朱丹溪。 29.针灸:用针、灸的两种方法刺激特定的穴位,以达到温通经脉、调和气血、消除病因的目的。 30.针灸依据的理论是(经络学说)。 31.(黄甫谧)的(《针灸甲乙经》)是世界上最早的针灸学专著。 32.明代三大针灸巨著:《针灸大成》、《针灸大全》、《针灸聚英》。 33.(《尚书·洛诰》)记载西周初年在建造洛阳城时绘有洛邑一带的地图。 34.(《管子·地图篇》)已经将山川、道路、城郭的位置与大小列入了地图绘制必备的内容。 35.晋代制图学家(裴秀)确定“以一寸为百里”,把十进位应用于制图方面,中国人比阿拉伯人和欧洲人约早了(一千年)。 36.《徐霞客游记》对(西南地区)的石灰岩地貌进行了深入考察和研究。 37.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38.蔡侯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等多种植物纤维造纸,并且大大提高了纸的质量,史称“蔡侯纸”。 39.《管子·地数篇》中记载了我国人民发现的天然磁石吸铁的性质和指示南北的现象。 40.司南:人们利用天然磁石的特性制成了最初的指南针——“司南”。其形状像一把小勺子,底部圆形,置于平滑的刻有二十四向的地盘上,勺柄就会自动转向南方,但因地盘与司南底部产生的摩擦,所以测方向难以准确。 41.罗盘:人们将指南针于二十四方位盘结合起来,制成罗盘。 42.(《梦溪笔谈》)一书记载了指南针并不完全指南这一事实。 43.至迟在(唐代),火药已被发现和利用。 44.中国的印刷术开启于古代的(印章)和(石刻)文字。 45.(唐代《金刚经》)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印刷品。 46.(宋代)出现了很多以盈利为目的的私营书坊。 47.胶泥活字(宋庆历年间毕昇) 木活字(元代农学家王祯) 铜活字(明代) 铅活字(16世纪)   第十二章 传统建筑 1.在浙江省余姚市河母渡文化遗址中发现的(榫卯结构),这种半穴居就是最早的房屋建筑。 2.中国古代建筑的六大分期: (1)成型期:原始社会后期——春秋战国时期    特点: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宫殿已成为高台建筑,大型建筑各自封闭而独立,并且已经形成一定的建筑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用以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各种建筑的规模、方位和等级。 (2)成熟期:秦汉——三国时期      特点:宫殿建筑规模宏大,台榭楼阁建筑精巧,砖石结构的建筑也迅速发展起来 (3)吸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      特点:随着佛教的传播,佛教建筑大量出现,中国原有建筑形式吸收佛教建筑艺术,形成丰富多彩的寺、塔、石窟等佛教建筑。 (4)高峰期:隋唐两代      特点:城市和宫殿的规模空前宏大,布局和造型都有很高水平。 (5)转变期:宋元两代      特点:城市的建筑规模缩小,大型建筑也缺少隋唐时的那种恢宏气势,但是显示出某些变化。同时,为了适应商业经济的发展,大城市里封闭性街坊建筑格局被打破,活跃的城市商业建筑纷纷出现。 (6)渐进期:明清两代      特点:官式大型建筑完全程式化、定型化,发展呈迟缓状态,可见体现在建筑形式中的封建意识已经沉淀为一种心理定势。但在同时,不同地区的民用建筑却在追求不同的艺术风格,南方的大型宅院和北方的四合院形成最鲜明的对比。 3.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1) 在建筑上普遍采用“木架构”,并且由此形成中国建筑的独特风格; (2) 在平面布局上以“间”为单位构成单体建筑,再以单体建筑组成庭院,然后以庭院为单元构成组群建筑; (3) 在建筑的审美意识上追求平稳、整齐、对称、讲求秩序、适合礼度; (4) 在艺术造型上,中国建筑多采用庞大的出檐屋顶,即通常所说的“大屋顶” 4.古代城池的含义及其具体建筑:古代的城市叫做城池,“城”指城墙,“池”指城外环绕城墙的河池,俗称“护城河”。 5.春秋至隋唐时代实行(里坊)制度。 6.近年在(河南省偃师市)发现的商代早期都城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古代都城遗址。 7.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古城是(隋大兴城)和(唐长安城),前者的总设计是宇文恺,全城由(郭城、皇城、宫城)三部分组成,其中的(明德门)最大,是全城的正门。 8.明清的(北京),是封建社会后期全国最大的城市,分为(都城、皇城、宫城)三部分。 9.现存面积最大的一座古城是明代建筑的(西安城),其次是(荆州城)和(平遥古城)。 10.(秦汉)以后,宫殿成为帝王专用房屋的名称。 11.汉三宫:长乐宫、未央宫、建章宫。 12.唐三宫: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 13.(未央宫)是明清以前中国古代最大的宫殿。 14.唐代帝王以(大明宫)为施政的场所。 15.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大多发生在(兴庆)殿中。 16.北京故宫是(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时建造的。 17.北京故宫的外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18.北京故宫的内廷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19.中国的宫殿建筑,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其中以(殿顶)形式及其装饰表现最为突出。 20.中国的殿堂都采用(大屋顶),主要形式(悬山、硬山、庑殿、歇山、卷棚、攒尖)六种,(庑殿重檐)是最尊贵的形式,其次是(歇山),天安门城楼即取这种形式。 21.吻兽或瑞兽,正脊两端的吻兽叫(鸱吻)。 22.(周)时候始有封土出现,并按照帝王的爵位来决定封土的大小,那时把一些国君的墓叫(墓丘)。 23.陵寝:国君的墓越造越大,大的如同山陵一样,因而帝王的坟墓就称为“山”或“陵”,加上陵前供死者灵魂起居的前殿和子孙祭祀用的祭殿等,合起来就是通常所说的陵寝。 24.帝王陵寝的发展: 周代:封土为坟 唐代:以山为陵 明清:宝城宝顶。 25.方上:早期的陵冢叫“方上”,就是把封土垒成上小下大的方锥体,但顶部是平的,呈覆斗形,故称“方上”。秦汉时的帝王陵冢都采取这一形式。 例:秦始皇陵、汉武帝“茂陵” 26.宝山宝顶:在地宫上面建筑圆形或长圆形的砖城,然后在城内堆土,使封土成为圆顶,并略略高出城墙。是晚期陵冢,以明清为代表。 例:明十三陵、清东陵 27.唐高宗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在中国帝王墓中极其罕见。 28.从明代的北京十三陵开始,形成(陵墓聚集制),只统一建一个大陵园,园内各陵自成体系,功臣不再陪葬,只允皇族葬于园内。 29.长城的修建早从公元(前7世纪)的(春秋战国)时代就开始了,据文献记载,最早修建长城的是(楚)国,当时叫(方城)。 30.由长城得出的认识: (1) 长城是一个防御性的军事系统工程,它所反映的战略是防御性的,而不是进攻性的; (2) 长城是大一统封建专制主义的产物,像万里长城这样宏伟艰巨的工程,单靠小农经济的分散意识,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 (3) 长城是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是力与智、灵与肉铸成的美的实体; (4) 长城是民族文化冲突和融合的见证。 31.关隘:长城的关门的建筑凭借险要,往往建于两扇狭隘之处,故称为“关隘”。关是(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割据)的产物,最早的关,主要用于(贸易),检查(货商出入)因此称为关卡。 32.成语鸡鸣狗盗出自(孟尝君)的故事。 33.我国最早的吊桥是(李冰父子)建造的。 34.我国桥梁的四种主要形式(梁桥、浮桥、吊桥、拱桥),其中(拱桥)成为桥梁建设的主要形式。 35.我国古代桥梁的主要特点: (1) 地区性:即各种不同的桥形、构造及其用料,都因地区不同而不同; (2) 实用性:即古人造桥,讲究实用,注意发挥桥梁的最大效益; (3) 社会性:即为全社会共同享用。 36.我国桥梁艺术风格的表现: (1) 造型优美多姿,有的如长虹、有的弯如新月、有的轻巧欲飞、有的雄壮厚实、各种造形都体现出不同的审美趣味; (2) 桥梁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使人工建筑与自然风光融合,这正是中国艺术的特点所在; (3) 桥梁的附属建筑和雕刻,都表现了中国特色的民族风格,并且往往与当地的风俗、民情和历史有关。 37.河北省的赵州桥原名(安济桥),是李春建造的,是全世界最大的(敞肩)拱桥。 38.(卢沟桥)是经《马可·波罗游记》介绍到西方的第一座中国石拱桥。 39.唐代建于江苏省常州市的(宝带桥),是我国最长的石拱桥。 40.南宋建于福建省晋江是的安子桥,俗称(五里桥),是我国现存最长的古桥。 41.我国桥梁最多的城市是浙江省的(绍兴市)。 42.(壮丽的宫殿、雄伟的长城和曲折多变的园林)是中国建筑文化中的三大瑰宝,并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调。 43.中国的园林有(皇家园林、私宅园林、寺庙园林和公共园林)四种,其中(皇家园林)出现的最早。 44.私宅园林始于(西汉)。 45.现存较大的寺庙园林是山西省太原市的(晋祠)。 46.中国园林艺术的特点: (1) 追求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融合。 (2) 注重体现人的意趣和精神追求。 (3) 在造园手法上含蓄、曲折、变化,反对僵直、单调、一览无余。 47.现存最早的的古代园林遗址是山西省新绛县的(“绛守居园池”)。 48.历史上文明中外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包括(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三部分。 49.现存完好的三大皇家园林是(北京三海、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其中(避暑山庄)面积最大。 50.苏州四大名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 51.广东四大名园:可园、余荫山房、清晖园、十二石斋。 52.(豫园)被称为东南名园之冠。 53.河北省保定市的莲花池建于(元)代,是北方少有的历史名园。 54.米万钟的(勺园)和陈元龙的(安澜园)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两大私家园林。 55.大约在(秦汉)以后,亭的政治作用消失,成为人们远行送别的场所。 56.全国最大的一个亭子是十七孔桥上的(廓如亭)。 57.(秦汉)以后,因朝廷的许多办公机构多建于台上,因此把台作为国家行政机构的名称。 58.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 59.宗教祭祀建筑的主要种类有(寺、观、祠、庙、塔)五种。 60.中国三大古代建筑群: (1)嵩山中岳庙 (2)曲阜孔庙 (3)北京故宫 61.塔有(楼阁式、密檐式、喇嘛式、花塔、金刚宝座塔)五种造型。 62.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塔是济南市历城县(四门塔); 63.现存最早的砖塔是河南省登封市(嵩岳寺塔),属于(密檐)式; 64.现存最高的砖塔是河北省定州市的(开元寺塔),属于(楼阁)式; 65.现存最早最大的的木塔是山西省(应县木塔),属于(楼阁)式; 66.现存最早最高的琉璃塔是(开封铁塔),属于(楼阁)式; 67.现存最高的铁塔是山东省(济宁市铁塔)。 68.中国古建筑外围的装饰性建筑:华表、牌坊、碑阙、照壁。 69.(东汉)时开始以(石柱)作表,立在墓道前作为神道的标志。 70.碑起源于(先秦)时代,有(宫碑、庙碑、丰碑)三种。 71.碑碣:古代的碑分长方形和上圆下方两种,前者叫“碑”,后者叫“碣”。 72.(山西省西安碑林)和(山东孔庙碑林)是古碑荟萃之地。 73.现存最大的墓碑是江苏省苏州城外的(灵岩山的韩世忠墓碑)。 74.阳山碑材是为(朱元璋墓)准备的。我国现存古阙最多的是(四川)省。 75.衙门:古代将军领兵在外,树大旗以表示营门。由于旗上装饰象牙,这种军旗便称为“牙旗”,因而营门被称为“牙门”。后来文官的办公处也习称“牙门”。因“牙”与“衙”二字同音,后世通称“衙门”。 76.会馆:即聚会之馆。 77.会馆从实际用途可分为(“同乡会官”、“同业会馆”)两种,会馆里有演出,目的有(娱乐)和(酬神)。 78.(李冰)主持都江堰;郑国修建的郑国渠在(陕西省泾阳县);秦将(史禄)开凿的灵渠,在现在广西省壮族自治区兴安县。 79.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内陆运河。 · 第十四章 各类艺术 1.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 (1) “礼乐一体”的原则:有礼必乐,乐附于礼;乐在诸多艺术中独具至尊地位; (2) 融合互通的精神:即中国艺术的主门类不是各自为域、互不相关的,而是彼此相通、融合为一的; (3) 注重神韵的技法:即中国艺术注重表现事物的意趣和人的内在感情,要求在艺术创作中突出神似; (4) 用于教化的目的:即传统艺术很重视艺术的目的性和社会功能。 2.书法成为一门艺术,是从(汉魏时期)才真正开始形成的。 3.隶书:秦代由于官狱多事,奏章繁多,为了求得速决速用,官府让隶人(奴隶)们省易抄写,遂称“隶书”。 4.隶变:隶书到汉代逐步定型为横扁形的,从起笔到结体,都有一定的规格,到东汉,隶书成为官定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字体。这一书体的变革,文字史上叫做“隶变”。 5.(钟繇)完成了楷书的定型化,与“书圣”(王羲之)并称为“钟王”。 6.二王:王羲之、王献之 7.唐初四大书法家: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 8.(欧阳询)被尊为唐人楷书第一。 9.(薛稷)实开后世瘦体的先河。 10.颜肥柳瘦:(01年名解) 11.帖学:就是辗转翻刻前代名帖,然后又师法于帖。 12.宋代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13.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 14.宋徽宗赵佶的字体是(瘦金体)。 15.晚明四大家:董其昌、米万钟、邢侗、张瑞图。 16.所谓运笔起势指起笔要注意(逆),结体要注意(违),章法要注意(侧)。 17.数量很多、阵容最大的雕塑作品是(秦始皇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18.汉代采用寓意手法雕塑作品代表作时霍去病墓前的(马踏匈奴石雕)。 19.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雕塑艺术以表现(佛教内容)为题材。 20.(灵岩寺千佛殿的40尊罗汉彩塑)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 21.秦汉时期,出现(百戏),包括杂技和歌舞。 22.唐代开设(教坊),管理宫廷歌舞。 23.梨园:(97年名解) 24.(唐玄宗)被奉为戏曲祖师。 25.杂剧的角色一般有(末泥、引戏、副净、副末、装孤)五个角色扮演。 26.杂剧流行于元代,以(元大都)、(山西平阳)、(杭州)为演出中心,现存最早的戏台保存在(山西)省。 27.京剧:清乾隆五十五年开始,“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先后进京演出,汉调、秦腔也入京献艺。于是议徽汉二调为主,吸收昆腔、秦腔唱法,又接受北方方言的影响,创造了新的唱腔,以京韵念白,形成今天的京剧。 28.雅部:昆腔曲调高雅,词章优美,为封建士大夫所欣赏,被称之为“雅部” 29.花部:昆腔以外的其他地方戏曲剧种,特别是北方的梆子戏,因为风格粗犷,语言通俗,深受广大市民阶层的欢迎和喜爱,所以被贬称为“花部”。 30.(京剧)代表了中国戏曲发展的水平,分为(京、海)两派。 31.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32.戏曲表演艺术的特点: (1) 虚拟的时空环境; (2) 严格的表演程式; (3) 夸张的艺术形象。 33.中国画的艺术特点(与西洋画的区别): (1)从艺术特征上讲: 西洋画注重“形似”,以写生为主; 中国画注重“神似”,以写意为主。画人物,着力表现他们的形态特点和意趣。因此,中国画在构图时特别讲究“立意”,即确立画家所表现的那个意境,而这种意境也正是画家所追求的情趣所在。 (2)在色彩的运用上: 西洋画大多是依据一定的光源,表现客观事物的色彩变化,明暗的对比比较强烈,感性的描绘比较突出; 中国画运用色彩,主要是为了表现事物的特征,并不依照自然的光源,同时也是为了加强作品的情调和气氛,追求一定的装饰效果,因此有时采用非常鲜明的对比色,形成所谓的工笔重彩。 (3)在画法上: 西洋画注意描写对象的比例,高低远近给人以真实的感觉; 中国画却只注意线条的运用,以线条的疏密、繁简、曲直、刚柔来体现华中丰富的韵律节奏,从而造成一种空灵的艺术效果。 34.绘画早在(先秦)时代已经是成熟而又独立的艺术门类; 35.(汉代)绘画成为政治统治和封建教化的一种手段; 36.(魏晋南北朝时期)宗教画取得支配地位。 37.没骨法:花鸟画直接用色彩点染,不用墨笔勾勒。 38.画龙点睛的故事指(张僧繇)。 39.东晋时期的(顾恺之)被称为“三绝”(画绝、才绝、痴绝)。 40.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卷》)解决了山水画的空间远近关系问题。 41.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反应了文成公主和藏王松赞干布联姻的历史事件。 42.画圣(吴道子)一生主要创作壁画,他在艺术上的主要贡献是发展(“线描”),创造了(“兰叶描”)的线形。 43.在(张萱)和(周昉)的影响下,形成了仕女画这一画科。 44.金碧山水:李思训、李道昭父子喜用强烈而鲜明的色彩,创造了一整套青绿着色的方法,画面金碧辉煌,世称“金碧山水”。 45.泼墨山水:王维从抒情的角度描绘山水,把淡泊恬静的诗意表现在画面上,他不施色彩,而以墨的浓淡表现山水的神韵,被称为“水墨山水”。 46.(五代)是花鸟画的成熟阶段。 47.西蜀画家(黄荃、黄居寀)父子采用(勾现)的填色方法,演变为后世的工笔画; 48.江南以徐熙为代表的徐体采用(直接用色彩点染,不用墨笔勾勒的方法),演变为后世的写意画。 49.院体画:宋代时,朝廷在宫内设立了翰林图画院,以科学考试吸收画家,形成“院体画”,其特点是严密精细,注重法度,作品多供帝王观赏,题材多为山水、花鸟。 50.南宋画院四大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珪。 51.元代四大画家:倪瓒、黄公望、王蒙、吴镇。 52.明写意山水画的代表(徐渭)被称为大写意画家,采用(泼墨勾勒)的技法画牡丹 53.清代末年的画家以(任颐(即任伯年))和(吴昌硕)为代表。 54.形神问题:中国画注重气韵和神似,注重表现对事物的神态,抒发艺术家所获得的意趣,至于对象的形态则是在其次。 55.“心师造化”是南朝(陈代姚)在(《续画品录》)中首先提出来的;“迁想妙得”是(顾恺之)提出来的。 56.“六法”是南朝绘画理论专家(谢赫)提出来的绘画创作和批评的标准。 57.(莫是龙)首先提出南北画宗的理论。 58.早期的音乐的功能主要是用于(巫术祭祀)。 59.周朝音乐的特点: (1) 等级化,即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士,他们拥有的乐队、编排和人数都有等级差别; (2) 音乐成为教育的中心,是学生学习的课程; (3) 音乐的功能用于祭祀转向主要为政治服务。 60.清商曲(《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廷花》、《子夜四时歌》)。 61.唐代的(燕乐)、(曲子)、(变文)代表了这一时期音乐的主要成就。 62.到唐玄宗的时候,燕乐演出改为(“立部伎”)和(“坐部伎”)两种形式,他所选的梨园子弟都属于(坐部伎)。 63.宋代词人大都通晓音律,其中以北宋的(姜夔)和南宋(张炎)为代表。 64.(变文)后来发展成为宋元时期的诸宫调。 65.勾栏(艺人)和瓦子(舍)。 66.北宋(陈旸)的(《乐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音乐著作,反应了我国宋代以前的音乐成就。 67.明代的(鼓词)和(弹词)相当流行,这一时期音乐理论的最高成就是(朱载堉)的(《乐律全书》),提出了十二平均律。 68.五音:也称“五声”,是中国古代五个音阶的总称,即:宫、商、角、徵、羽,相当于现代音乐的1、2、3、5、6,是在阴阳五行学说影响下产生的音乐状态,也是中国古代音乐和音阶形式的基础。 69.七音:也称“七律”,是五音的进一步发展,即在角徵、羽宫之间各出一个偏音,即现代音乐中的4、7。 70.编钟是(商周(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乐器。 71.对联:是我国的一种独特艺术,它主要讲文学(诗词)和书法结合在一起,有时也将雕刻融合进来,如某些石刻和木刻的楹联。中国的艺术很重视美化和修饰,而楹联正好是一种美化和修饰的艺术。但它所蕴含的仍然是人们的理想和情趣,使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楹联艺术的作用,在于美化客观环境,激荡人的心灵。好的楹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美学价值。 72.我国的楹联起源于古代的(桃符),(五代后蜀皇帝孟昶)题的两句话就是中国的第一副对联。 73.对联的特点: (1) 首先要上下联字数相等,这是对联最基本的特点; (2) 词性要相同; (3) 结构要相应,即上下联的句法结构要相互照应; (4) 平仄要相对,即上联用仄声字,下联就应当用平声字。 74.对联的作用: (1)从中国文化的整体来看:它与汉字、汉语的结构有密切关系,又与中国人的审美观念不可分割。汉字是方块字,表意,单音节,汉语中最基本、最活跃的由单音字组成的单音词排列起来,最能体现工整对仗、抑扬顿挫的特点,很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要求; (2)从个人角度来看:它可以体现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因为要作好一副对联,除了博学多闻之外,还要反应机敏。所以古代常以此测试一个人的聪敏程度。 (3)从社会生活的角度来看:古人曾用它来解决某些军事、外交、刑狱等重大问题。 · 第十五章 风俗习惯 1.东汉末年(应劭)的(《风俗通义》),恐怕是世界上最早的民俗学著作。 2.中国风俗习惯的特点: (1) 积久性:即中国人的风俗习惯大多具有古老的历史渊源,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2) 多元性:即风俗习惯的多民族性、多区域性和多系统性。 (3) 相融性:即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互相影响、互相融合,以求共同发展的一种特性 3.中国饮茶源于(四川),茶最早被作为药材使用,到(西汉)时由药用转化为饮用,4.(魏晋南北朝)茶被用作招待客人,进行社交活动的一种媒介。 5. 公元805年,(最澄和尚)把茶仔带回日本,日本开始了饮茶史。 6.(宋元之后)改煮茶为泡茶。 7. 由于茶的利用在中国文化史上形成(品评泉水)和(品茗赋诗)两种风气。 8. 下茶和受茶:男女定亲后,男方用茶给女放送聘礼,叫做“下茶”,女方接受聘礼,叫做“受茶”。 9. 传说中造酒的始祖是(仪狄)和(杜康),其中(杜康)成为(佳酿)的代称。 10. 从酒本身的发展来看,最早产生的酒应该是(果酒)。 11.(祭祀)和(饮酒为乐)是酒在社会文化中的文化功能的两种表现。 12.(阮籍)和(刘伶)是狂饮的代表。 13. 酒在中国文化中最大的特色就是与(文学)结缘。 14. 八大菜系:鲁、川、粤、闽、苏、浙、皖、湘 15. 四大菜系:鲁、川、粤、淮。 16. 中国古代的服饰是(等级)和(礼度)的象征。 17. 商代服饰的基本形式是(上衣下裳); 18. 周代的服饰有尊卑之分,具体有(冕服)、(弁服)、(元端)、(深衣)四种,其中(冕服)是最尊贵的一种; 19.汉代盛行(冠制),以其为区别尊卑的标志之一; 20.南北朝起,历代帝王公卿的服装有(法服(礼服))和(常服)之分。 21.唐代服饰特点: (1) 头上以幞头代冠; (2) “品色衣”成为定制;   (3) 以腰间所佩戴銙区别等级。 22.品色衣:就是以服装的颜色分辨官位的品级,即把颜色引入服饰等级制度。 23.唐代各品官员服饰的颜色:皇帝著黄袍衫;亲王及三品以上官员著紫袍;五品以上著绯(大红)袍,五品以下著绿、青;士兵著皂(黑色);未进入仕途的士子和庶人著白袍衫。 24.宋代官服的变化在(幞头)和(鱼袋)。 25.缠脚之风兴起于(五代末年),到宋代普遍流行。 26.明代官员的官服,文官用(鸟),武官用(兽)。 27.各品官员衣服上图案: 公侯、驸马、伯绣麒麟、白泽; 文官用鸟: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杂职练鹊、风宪官(执法官)獬豸; 武官用兽:一、二品狮子;三、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 28.清代服饰特点: (1)强令汉人削发留辫,当时有“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说法,可想制度之严 (2)废除明代服装,以满族风尚重订冠服制度; (3)帽子上饰花翎,花翎尾部晶莹似眼,以单眼、双眼、三眼区分官位品级,以三眼为最尊; (4)朝珠,挂在脖颈垂于胸前,数为108珠,源于佛教数珠,限五品以上朝官悬挂。 29.对偶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人类逐渐认识到血缘婚姻的危害,并逐渐产生明确的婚禁,即禁止一切血缘亲属之间的性关系,而到血缘以外的氏族寻找婚配对象,这就出现了氏族之间的“对偶婚”,即“同姓不婚”。特点是非同一血缘氏族的男女方的婚配;男女之间的结合尚不固定,男可以多妻,女也可以多夫。但主要的是:男子出嫁到女方氏族,子女归女方,从母姓,血统按母系计算,财产由女子继承。 30.媒人的最早产生,大约在(周代)。 31.嫁娶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32. 转房婚: 形式主要是兄死,弟以嫂为妻;姐死,妹代姐为妻;父死,子以异母为妻。在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曾较长时间的流行过。 33.阿注婚:流行于云南的一支纳西族和一支普米族。“阿注”是纳西语,意为“伴侣、朋友”。只要不是同一母系血统的成员及其后裔,都可以互为阿注。他们之间的性关系非常自由,到晚上,男阿注就到女阿注的专用房里过夜,天明赶回家去劳动,这种阿注关系时间可长可短,每人除一个长期阿注以外,还有许多临时阿注。所生子女不知其父,都归母家。 34.抢夺婚:云南地区的景颇族、傣族、苗族欧曾实行过强夺婚,是男子通过强夺手段与女子成婚。是一种民俗,民间的“抢夺婚”其实只是一种形式,在此之前,双方早已换过婚礼,选定成亲日子,但在迎亲那天,男方还是要组织一帮人,隐蔽在约定的地点,等新娘一到,一拥而上,捆绑回家,新娘则大呼救命,女方家人假追一通。 35.(父权)制度确立后,形成了一夫一妻制。 36.据《墨子》《荀子》记载,我国在(先秦)时代就有了火葬。 37.石棺葬:就是用石板或石块构筑成长方形的棺材,置于地面,即为墓地。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北的松花江流域、四川西部的岷江和金沙江流域以及云南境内的一些地方。时间跨度起于商周,盛行于战国到两汉,延续到明代。据近年来的学术研究,石棺葬起源于古人对石的崇拜。 38.悬棺葬:就是把棺木高悬于崖壁的木桩上或洞穴里。这种悬棺葬在福建省武夷山、江西、四川等地都有发现,其中武夷山的悬棺已有3800年之久。这些悬棺离地面有的几十米,有的上百米。悬棺形似小船。据认为,采用这一葬法的少数民族,迷信灵魂升天,认为把棺木放得越高,灵魂就越容易升天。 39.考古发掘最早的龙形在(河南省濮阳市仰韶文化遗址)。 40.龙与皇帝合而为一,始于(汉高祖刘邦)。 41.龟龙:比喻人中英杰。 42.龟龄:比喻高龄。 43.龟钮:汉代时规定,凡列侯、丞相、大将军皆以金铸印,制为龟形,称为“龟钮”,以后遂以龟为官印的代称。 44.授龟绶:就是授予官印盒缓代,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41.“胸有成竹”是(苏文同)的画竹理论。 42.梅花的五瓣比喻(寿、福、康宁、好德、善终)等人生五福。 43.四君子:梅、兰、竹、菊。 44.岁寒三友:松、竹、梅。 45.宋代诗人(林逋)被称为“梅妻鹤子”。 46.灯节:即正月十五放花灯,古称“上元节”,或称“元宵节”,起源于古代的祭祀遗风,跟天地崇拜有一定关系。 47.清明节:与古时“寒食节”相合而成,时间一般在冬至后105天,正好是农历三月上旬,公历四月五日前后。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它是唯一同节气合一的节日。清明节最初是个农耕节。因相传晋文公的谋臣介之推在清明前一日被焚死于绵山,人们为了纪念他,形成寒食节。后来上坟祭祀的礼仪与人们扫墓祭祖的风俗相结合,融入清明节的活动内容。到唐代,清明节与寒食节合二为一。 48.三大传统节日:春节,端午,中秋 49.后世的重阳风俗主要是(登高饮酒)以避不祥。 50.腊八节:即农历十二月初八,这是受佛教影响而形成的一个节日。相传释迦牟尼在成佛之前,曾修苦行多年,结果饿得骨瘦如柴,因此决定放弃苦行,这时他遇见一位牧女送他一些乳糜吃,吃后恢复体力,端坐于菩提树下沉思,终于十二月初八“成道”,故佛家称之为“成道节”。 51.(先秦时代)已经有了十二生肖;东汉王充的(《论衡》)记载了十二生肖的名字;(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已经普遍使用十二生肖。 52.中国古代以(南向)和(东向)方位为尊,以(黄)和(红)两色为贵,前者源于(地神)崇拜,后者源于(日神)崇拜。 53.避讳:为了表示对封建君主和尊者的敬畏,必须避免直接说出他们的名字而采用别的方式加以表达 54.国讳:统治者运用国家权力强令臣民们为之避讳。 55.家讳:封建士大夫们为其尊者自行避讳。 56.避讳有(改字法)、(空字法)、(缺笔法)三种形式。 第十六章 中外文化交流 1.中国很早就与美洲有来往。影响巨大的早期中外交往就是(“周穆王西游会见王母的故事”),这在《史记》和晋代的《穆天子传》中都有生动的记载。 2.晋代陈寿的《三国志·吴书》记载徐福东渡到达的是(亶州)。 3.日本至少在(明代)开始祭祀徐福。 4.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海上航线是(《汉书·地理志》)所记的从西汉帝国的南疆到印度洋的海路。 5.(东汉)时中国人已经知道从波斯到红海的海路。 6.为适应海上贸易的需要,唐宋时代设置(“市舶使”),负责管理海外贸易。 7.元代人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真实记载了柬埔寨吴哥时代的文化。 8.(鉴真)是日本律宗的始祖。 9.日本的平安二宗是(天台宗)和(真言宗)。 10.唐代的(义净)著(《南海寄归内法传》),描述了东南亚和印度佛教、地理、民俗以及医方。 11.李白的《哭晁衡》写的是日本人(阿倍仲麻吕)。 12.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的(索马里)和(肯尼亚)。 13.(《马可·波罗游记》)是有史以来西方人撰写的详细介绍中国的第一部著作。 传教士的先行者和奠基人(利马窦)于公元16世纪来到澳门。 14.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备受信任,以一外国人出任清政府的钦天监。 15.介绍中国历史最早的一部著作的是西班牙人(多萨)在罗马出版的西班牙文(《中华大帝国史》),随后法国人(杜赫德)编撰的(《中华帝国志》),于1735年在巴黎印行,是欧洲人研究中国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本文档为【《中国文化要略》复习笔记(已修改错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6225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6KB
软件:Word
页数:10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1-07
浏览量: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