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04消费信用与个人信用管理

04消费信用与个人信用管理

举报
开通vip

04消费信用与个人信用管理nullnull信用管理学 Introduction to Credit Management 第四章 消费信用与个人信用管理E-mail: liuxinxue@163.com 主讲教师:刘新学 电话:13685316780第四章 消费信用与个人信用管理 本章要点第四章 消费信用与个人信用管理 本章要点1、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前提条件 2、消费信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作用 3、我国消费信用的发展状况及制约因素 4、建立我国个人信用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第四章 消费信用...

04消费信用与个人信用管理
nullnull信用管理学 Introduction to Credit Management 第四章 消费信用与个人信用管理E-mail: liuxinxue@163.com 主讲教师:刘新学 电话:13685316780第四章 消费信用与个人信用管理 本章要点第四章 消费信用与个人信用管理 本章要点1、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前提条件 2、消费信用的主要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形式及作用 3、我国消费信用的发展状况及制约因素 4、建立我国个人信用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第四章 消费信用与个人信用管理第四章 消费信用与个人信用管理第一节 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前提条件 第二节 消费信用的发展及表现形式 第三节 消费信用的意义及作用 第四节 消费信用风险与管理 第五节 我国消费信用的发展状况及制约因素 第六节 建立与完善我国个人信用管理体系第四章 消费信用与个人信用管理 第一节 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前提条件第四章 消费信用与个人信用管理 第一节 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前提条件一、消费信用的概念 二、消费信用产生的前提条件(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 三、消费信用的作用第一节 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前提条件 一、消费信用的概念第一节 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前提条件 一、消费信用的概念(一)消费信用的含义 (二)消费信用概念的产生第一节 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前提条件 一、消费信用的概念 (一)消费信用的含义第一节 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前提条件 一、消费信用的概念 (一)消费信用的含义 消费信用是指经营者或金融机构以生活资料为对象,向社会消费者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消费所需的信用。具体表现为:赊购、分期付款、消费贷款等。 分期付款是消费者购买货物时先取货,再分期缴款。 消费贷款大多采用信用放款或抵押放款的方式, 这两者的内涵并无差异,均是指信用的授信对象是个人,目的均是用于生活资料如房屋、汽车等耐用消费品的消费。第一节 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前提条件 一、消费信用的概念 (二)消费信用概念的产生第一节 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前提条件 一、消费信用的概念 (二)消费信用概念的产生 消费信用是在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信用的提供者是企业,表现形式为商品赊销,它是由“企业——企业”到“企业——消费者”的一种商业信用的发展和延伸。消费信用作为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信用关系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工商企业以商品、货币或劳务为载体,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以延期付款为主要内容的商业信用。第一节 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前提条件 一、消费信用的概念 (二)消费信用概念的产生第一节 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前提条件 一、消费信用的概念 (二)消费信用概念的产生 到了货币经济阶段,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开始逐步介入消费信用的供给,并很快成为消费信用领域的主导者,消费信用常常需要金融机构的参与,此时才出现了消费信贷的信用方式。第一节 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前提条件 二、消费信用产生的前提条件(制度)第一节 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前提条件 二、消费信用产生的前提条件(制度) 消费信用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一种重要的信用形式,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制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法制是信用的保障。健全的法律体系和制度,是正常信用关系得以维持的保障,仅靠良心、道德不可能有效约束债权人和债务人的经济行为,必须依靠法制,把一切经济活动纳入法律规范,才能形成良好的信用市场环境。第一节 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前提条件 二、消费信用产生的前提条件(制度)第一节 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前提条件 二、消费信用产生的前提条件(制度) 就个人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而言,个人产权的明晰是确立个人信用的前提,个人信用要素的组成、指标和统计是关键,而个人信用信息的披露制度是解决交易各方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手段,同时对交易行为的规范、约束和违约惩戒也是个人信用制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第一节 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前提条件 二、消费信用产生的前提条件(制度)第一节 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前提条件 二、消费信用产生的前提条件(制度)(一)产权明晰,确保信用制度的确立 (二)健全的产权制度可以有效地保障信用信息的真实安全 (三)制度完善、产权明晰有助于良好信用市场的建立第一节 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前提条件 二、消费信用产生的前提条件(制度) (一)产权明晰,确保信用制度的确立第一节 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前提条件 二、消费信用产生的前提条件(制度) (一)产权明晰,确保信用制度的确立 所谓产权制度,是既定产权关系和产权规则结合而成的且能对产权关系实现有效的组合、调节和保护的制度安排。它是产权界定、产权使用和产权转让的法律制度,即在财产使用过程中,各产权主体之间对产权关系和产权运营规则所作出的一种制度安排。 产权包括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第一节 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前提条件 二、消费信用产生的前提条件(制度) (一)产权明晰,确保信用制度的确立第一节 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前提条件 二、消费信用产生的前提条件(制度) (一)产权明晰,确保信用制度的确立 产权关系的明晰化,有利于明确交易范围,规范交易行为,使交易者形成稳定的收益预期。一旦确定了排他性的个人产权,产权主体就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和不损害他人利益的条件下自由支配、处分产权,并独立承担产权行使后果。 权利和义务关系的明晰化与对称化可以优化激励和约束机制,降低交易成本,确立个人信用的市场价值。二、消费信用产生的前提条件(制度) (二)健全的产权制度可以有效地保障 信用信息的真实安全二、消费信用产生的前提条件(制度) (二)健全的产权制度可以有效地保障 信用信息的真实安全 个人信用信息涉及个人财产、信用历史(记录)以及未来发展等因素,个人财产则不仅包括实质资产而且包括虚拟资产(金融资产),而且这些资产须有完整的记录,有案可查。 这不仅涉及货币金融资产的实名制,而且也包括有关不动产、汽车以及非上市企业的自然人股东注册制度,这些实名制注册的资产是否能够以合理的成本、合适的方式进行管理,是个人信用信息披露的前提。二、消费信用产生的前提条件(制度) (二)健全的产权制度可以有效地保障 信用信息的真实安全二、消费信用产生的前提条件(制度) (二)健全的产权制度可以有效地保障 信用信息的真实安全 只有可靠的有合法保障的资产来源,才有可靠的信用交易记录。有了个人信用数据作为交易决策依据,交易成本和风险必然会降低。但是往往由于信息不对称,交易风险依然存在,因此,必须对交易行为作出规定,制定相应的违规责任。二、消费信用产生的前提条件(制度) (二)健全的产权制度可以有效地保障 信用信息的真实安全二、消费信用产生的前提条件(制度) (二)健全的产权制度可以有效地保障 信用信息的真实安全 目前,我国个人交易行为大部分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约束,但法律规范体系仍存在许多空白。例如关于个人破产的法律尚未出台,个人违约追究法律责任可操作性不强等等,这些法律空白显然不能强化个人对信用价值的珍惜。 这些问题固然与我国个人信用数据缺乏有关,但在加强个人信用数据征集的同时,加强对具体违约个人的惩罚和追究的法制建设也是同等重要的。二、消费信用产生的前提条件(制度) (三)制度完善、产权明晰有助于 良好信用市场的建立二、消费信用产生的前提条件(制度) (三)制度完善、产权明晰有助于 良好信用市场的建立 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就是要根据产权的排他性和流动性要求,突破原有的观念束缚和体制障碍,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产权制度,为各种产权提供平等保护和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对于个人产权的保护使得个人产权能够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获得相应的地位,起到应有的作用。二、消费信用产生的前提条件(制度) (三)制度完善、产权明晰有助于 良好信用市场的建立二、消费信用产生的前提条件(制度) (三)制度完善、产权明晰有助于 良好信用市场的建立 明确宪法对公民个人产权的保护。“公民个人财产权利受到法律保护不可侵犯”已作为普遍的原则和理念写入宪法,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落实宪法已明确的理念,制定和完善有关个人财产保护的法律制度。有效的产权保护,必须有一系列相关法律对财产权利、责任以及遭受侵害后的诉讼、法律适用等内容的明确、具体的规定。对于与宪法基本原则相抵触的法律法规,该废止的要废止,该修改完善的要修改完善。特别是应尽快理顺经济法与民法的关系,逐步形成较为完备的民法典,使其成为调整市场经济条件下基本经济关系的重要法律。二、消费信用产生的前提条件(制度) (三)制度完善、产权明晰有助于 良好信用市场的建立二、消费信用产生的前提条件(制度) (三)制度完善、产权明晰有助于 良好信用市场的建立 有了健全的个人产权制度,只是有了个人信用基础,如何解决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规范的、合理的个人信用信息披露制度则是关键因素。这种信息交换机制,有利于交易双方化解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不确定性,形成稳定预期,从而使价格机制与契约规范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第一节 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前提条件 消费信用产生的前提条件(其它)第一节 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前提条件 消费信用产生的前提条件(其它)(一)供给条件 (二)需求条件 (三)观念条件 (四)金融条件 (五)法律条件第一节 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前提条件 消费信用产生的前提条件(其它)第一节 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前提条件 消费信用产生的前提条件(其它) (一)供给条件 社会经济中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消费者具有自由选择购买的权利,厂家生产以消费者的选择为导向。第一节 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前提条件 消费信用产生的前提条件(其它)第一节 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前提条件 消费信用产生的前提条件(其它) (二)需求条件 消费者对商品的心理需求和实际消费能力之间往往存在着差异,因为购买住房、汽车等大额消费常受到当前货币积累的约束,而未来的收人有满足提前消费的能力,这样,消费者就对消费信贷存有客观需求。第一节 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前提条件 消费信用产生的前提条件(其它)第一节 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前提条件 消费信用产生的前提条件(其它) (三)观念条件 消费信用的产生依赖于居民的消费观念。先挣钱再消费和先消费再还款是两种不同的消费文化,前者无法适合消费信用的生存,后者才是消费信用产生的土壤。 第一节 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前提条件 消费信用产生的前提条件(其它)第一节 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前提条件 消费信用产生的前提条件(其它) (四)金融条件 现代消费信用必须有金融机构参与,各种金融工具的出现更是消费信用快速发展的保证。 第一节 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前提条件 消费信用产生的前提条件(其它)第一节 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前提条件 消费信用产生的前提条件(其它) (五)法律条件 针对消费信用,政府出台一系列专门的法律法规文件,就消费信贷的服务对象、市场准入与退出的规则、经营范围、赔偿机制、双方权利责任等制定出规范的法律制度,为消费信用的发展创造出良好的法律环境,这是消费信用健康发展的法制保障。 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的信用管理相关法律体系开始形成。美国与消费信用相关的法律出台于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美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消费信用法律体系。第一节 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前提条件 三、消费信用的作用第一节 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前提条件 三、消费信用的作用(一)拉动经济增长 (二)改变消费者消费观念 (三)推进银行信贷制度的改革 (四)推动整个社会信用水平的提高第一节 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前提条件 三、消费信用的作用 (一)拉动经济增长第一节 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前提条件 三、消费信用的作用 (一)拉动经济增长 投资、出口和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其中,消费拉动的经济增长才是真实的低消耗、高效率的增长,消费拉动可以改善投资冲动引起的畸形扭曲的产业结构。 长期以来,我国的GDP增长一直依靠投资扩张来拉动,靠低效率的资源消耗来拉动经济的快速增长。长期以来,只有人们在收入水平之下的消费而几乎没有在收入水平之上的消费,这必然造成供给与需求的不对称。第一节 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前提条件 三、消费信用的作用 (一)拉动经济增长第一节 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前提条件 三、消费信用的作用 (一)拉动经济增长 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共同起着拉动作用。短期内,投资需求的作用明显,可以快速地改善供求不平衡状况,但是,从长期看,只有消费需求才能持久拉动经济增长。所以,在居民储蓄率比较高的情况下,推动消费信用,引导居民消费,可以给经济带来持续增长的动力。 当然,对于房地产等行业而言,过度的消费信用有可能会引发房地产泡沫,由此导致的房地产过度投资,会使投资结构失衡,引发更深层次的经济矛盾。第一节 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前提条件 三、消费信用的作用 (二)改变消费者消费观念第一节 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前提条件 三、消费信用的作用 (二)改变消费者消费观念 消费信用有利于满足消费者现实的需求。长期的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经济使得中国人习惯于量入为出,消费信用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这种消费观念,先消费后还款,用未来的收入来决定今天的消费支出,消费观念的改变可以更快地推动社会物质生活的丰富和发展。第一节 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前提条件 三、消费信用的作用 (三)推进银行信贷制度的改革第一节 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前提条件 三、消费信用的作用 (三)推进银行信贷制度的改革 长期以来,中国国有银行一统天下的金融格局,导致国有商业银行一直偏好于对国有企业的信贷支持。在信贷结构方面,银行偏重于生产方面的批发信贷业务,信贷成本相对较高的零售信贷业务不被重视。消费信贷的发展对银行的信贷制度改革起着推动作用。 消费信贷的发展为银行吸收的高额储蓄寻找到了一条新的出路。首先,它可以分散银行的信贷风险;其次,有利于改善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提高银行的赢利能力;最后,可以通过对居民的消费贷款,改善银行与居民的关系,发展优质居民客户。第一节 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前提条件 三、消费信用的作用 (四)推动整个社会信用水平的提高第一节 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前提条件 三、消费信用的作用 (四)推动整个社会信用水平的提高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经济要求整个社会培养诚实守信的氛围。守信不能单纯靠自觉和觉悟,而是靠制度约束。消费信用不是简单的无保障的信用贷款,它有一整套严格的操作规程和法制作约束条件,违背者将会付出不守信的代价。 社会征信机构的运作使得守信者可以获得信任,为其经济活动提供了方便,为不守信者设置了从事经济活动的障碍。因此,消费信用的广泛发展可以在全社会树立起人们的诚信意识,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更佳的社会环境。第一节 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前提条件 四、消费信用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第一节 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前提条件 四、消费信用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资本论》的解释 (二)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三)持久性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假说第一节 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前提条件 四、消费信用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资本论》的解释第一节 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前提条件 四、消费信用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资本论》的解释 《资本论》中对社会大生产循环周转的分析,揭示了供求平衡的重要性。在资本主义社会,随着积累的扩大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就会随之改变。由此,在剩余价值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情况下,可变资本在相对缩小,而后者决定了生产者的消费水平,这不可避免地使得剩余价值的实现产生了困难,使得企业再产生的链条断裂。 根据马克思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通过消费信用可以弥补消费者实际消费水平的不足,缓解生产与消费的矛盾,促进剩余价值的实现。第一节 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前提条件 四、消费信用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二)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第一节 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前提条件 四、消费信用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二)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奠定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在简单的凯恩斯模型中,总需求由消费C和投资I构成,即C十I,总供给为消费C和储蓄S,即C十S。要使国民经济达到平衡,需要总供给等于总需求。 即 C十I=C十S第一节 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前提条件 四、消费信用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二)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第一节 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前提条件 四、消费信用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二)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凯思斯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性偏好“三个基本心理定律”,决定了投资需求不足和消费需求不足,导致了C十S>C十I,供给大于需求,经济增长陷于困境。 根据上述理论,如果通过消费信用增加消费,减少储蓄,根据整个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则凯思斯“乘数”会增大,通过乘数作用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提升国民收人水平。第一节 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前提条件 四、消费信用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三)持久性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假说第一节 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前提条件 四、消费信用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三)持久性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假说 在经济学研究里,经济学家常假定消费者行为是理性的,在预算约束下效用可达最大化。最著名的消费者行为理论是弗里德曼(Friedman,1957)的“持久性收入假说”和莫迪利安尼(Modigliani,1954)等的“生命周期假说”。 他们都强调了消费者行为决策的“理性”行为,认为居民一生效用总和的最大化要求各期消费要服从于一条比较平稳的最优消费路径,储蓄的作用是平滑各期消费。未来收人越模糊,储蓄越多,即期消费就越少。第一节 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前提条件 四、消费信用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三)持久性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假说第一节 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前提条件 四、消费信用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三)持久性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假说 消费者的理性行为在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下具有明显特征: (1)制度预期是稳定的,没有制度变迁的影响,消费者行为是内生变量,由自己决定,不会受制度变迁而带来的外部冲击的影响; (2)消费者收入是人力资本的函数; (3)消费者可理性预期今后的情况,预期长度为一生; (4)在收入约束下,消费者追求消费效用最大化。第一节 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前提条件 四、消费信用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三)持久性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假说第一节 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前提条件 四、消费信用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三)持久性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假说 持久性收入假说理论认为,消费者的现期消费不是由其现在的收入水平决定的,而是由其未来的持久收入决定的。持久收入是消费者可以预期到的未来的长期收入。如果消费者预期的持久收人是较为稳定的常数,长期消费倾向就会趋于稳定。 根据这一假说,当消费者预期未来持久收入稳定时,就可以通过消费信用增加即期消费,将未来的收入提前转化为现实的消费支出。第一节 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前提条件 四、消费信用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三)持久性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假说第一节 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前提条件 四、消费信用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三)持久性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假说 生命周期假说认为,由于消费者是理性的,从而可以根据效用最大化原则来支配一生的收入,即期消费不是取决于现期收入,而是取决于一生的收入。 C=ay+b +cA C为现期平均消费,y为现期平均收入, 为未来预期平均收入,A为现期平均财产。a、b、c分别是现期平均收入、未来平均收人以及现期平均财产的边际消费倾向。第一节 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前提条件 四、消费信用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三)持久性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假说第一节 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前提条件 四、消费信用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三)持久性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假说 根据公式,现期消费不仅取决于现期收入水平,而且取决于未来的收入预期。 该理论认为,消费者在年轻时收入偏低,消费支出超过了收入。步入壮年后收入逐渐增加,此时收人大于支出,可以偿还年轻时欠下的债务。这为消费信用提供了又一个理论依据。第四章 消费信用与个人信用管理 第二节 消费信用的发展及表现形式第四章 消费信用与个人信用管理 第二节 消费信用的发展及表现形式一、消费信用的发展 二、消费信用的主要表现形式第二节 消费信用的发展及表现形式 一、消费信用的发展第二节 消费信用的发展及表现形式 一、消费信用的发展 消费信用的发展经历了几个不同阶段。 首先是消费信用的道德化阶段。我国古代有丰富的个人信用道德的文化思想资源,如儒家文化有“言必行、行必果”,“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等许多行为规范,至今在我国民间的借贷活动中仍以道德化来约束消费信用。第二节 消费信用的发展及表现形式 一、消费信用的发展第二节 消费信用的发展及表现形式 一、消费信用的发展 其次,消费信用的商业化阶段。将个人信用记录作为一种“信息商品”进行市场买卖,由于个人信用记录资料商业化,在金融市场上就形成了“市场信用的纪律约束”。市场信用的纪律约束表现在商业银行和信用卡公司对于信用记录不好的客户,就不会发放贷款或提供信用卡。第二节 消费信用的发展及表现形式 一、消费信用的发展第二节 消费信用的发展及表现形式 一、消费信用的发展 最后是消费信用的证券化阶段。原来由一个或两个担保人来承担的贷款信用,采用由大众来担保。通过证券化的方法,以支付一定利息为条件,向大众出售担保证券、债券或契约,以及商业票据,可以筹集到大众担保的资金,这就为销售信用的发展建立了一个更有效的机制。第二节 消费信用的发展及表现形式 二、消费信用的主要表现形式第二节 消费信用的发展及表现形式 二、消费信用的主要表现形式(一)按提供信用机构的性质划分 1、零售信用——由商品或劳务部门提供 2、现金信用——由金融机构提供 第二节 消费信用的发展及表现形式 二、消费信用的主要表现形式第二节 消费信用的发展及表现形式 二、消费信用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按提供信用机构的性质划分 1、零售信用 根据不同的付款方式,零售信用又可分为普通赊欠账户、零售分期付款信用、零售循环信用和专业服务信用。(一)按提供信用机构的性质划分 1、零售信用(一)按提供信用机构的性质划分 1、零售信用 (1)普通赊欠账户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零售信用方式,即通常所说的赊账或挂账,主要用于价格较为便宜的非耐久性消费品。 零售商以延期付款的方式向消费者提供信用,主要是为了帮助消费者实现日常的零星购买。在西方发达国家,赊账一般采用信用卡的方式进行支付,即由银行或其他机构发给消费者信用卡,消费者可凭卡在指定商业单位购买商品或用做其他支付的手段,并可持卡定期结算清偿。(一)按提供信用机构的性质划分 1、零售信用(一)按提供信用机构的性质划分 1、零售信用 (2)零售分期付款信用一般被用于赊销大件耐用消费品。 后来随着商业银行的大规模介入,这种信用方式逐渐减少。分期付款一般属于中期信用,此种信用方式多在消费者购买耐用消费品时使用。例如,消费者购买汽车、家具、房屋等耐用品时可先支付部分货款,然后按合同约定分期加息支付其余货款。多数分期付款合同规定,在货款付清之前消费品的所有权仍属于卖者。(一)按提供信用机构的性质划分 1、零售信用(一)按提供信用机构的性质划分 1、零售信用 (3)零售循环信用的主要形式是零售商发行赊销卡,允许消费者在事先授予的限额内,以赊购方式在其经营的商店、连锁店中购买各种商品。 零售循环信用的应用类似于商业银行或信用卡公司发行的信用卡,不同的是,它是一种仅由零售商资金支持的赊销形式。 (4)专业服务信用是专业机构授予消费者的一种信用,常见于律师事务所、洗衣店、美容店等服务机构。(一)按提供信用机构的性质划分 2、现金信用(一)按提供信用机构的性质划分 2、现金信用 现金信用主要包括分期付款式信贷和开放式循环信用工具。分期付款式信贷是在零售分期付款信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其操作原理与零售分期付款信用相同,品种主要包括个人住房信贷、汽车信贷、助学贷款、旅游贷款等。 开放式循环信用的形式包括信用卡、信用卡透支、支票透支等。第二节 消费信用的发展及表现形式 二、消费信用的主要表现形式第二节 消费信用的发展及表现形式 二、消费信用的主要表现形式 (二)按用途划分 按用途可以将消费信用划分为抵押贷款和非抵押贷款两大类。非抵押贷款又可分为一次性偿还贷款和分期付款消费贷款两种。第二节 消费信用的发展及表现形式 二、消费信用的主要表现形式第二节 消费信用的发展及表现形式 二、消费信用的主要表现形式 (三)按保证划分 按保证可以将消费信用分为担保贷款和信用放款,其中担保贷款又可分为抵押贷款、质押贷款和保证贷款。第二节 消费信用的发展及表现形式 二、消费信用的主要表现形式第二节 消费信用的发展及表现形式 二、消费信用的主要表现形式 (四) 按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性质的不同划分。 如果信用是用于获得商品为目的,这种信用就是商品信用;如果信用不是用于购买商品而是用于购买服务,那么,这种信用就称作服务信用。 在性质上,服务信用也是零售信用的一种,由金融机构支持的商品信用属于现金信用的范畴。第四章 消费信用与个人信用管理 第三节 消费信用的意义及作用第四章 消费信用与个人信用管理 第三节 消费信用的意义及作用一、消费信用的意义 二、消费信用的作用(管理)第三节 消费信用的意义及作用 一、消费信用的意义第三节 消费信用的意义及作用 一、消费信用的意义(一)消费信用制度的完善将有效地促进生产投资的健康发展 (二)消费信用制度的完善是社会中介机构行为规范的必要条件 (三)消费信用有助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 (四)完善的消费信用体系有利于金融机构的改革创新一、消费信用的意义 (一)消费信用制度的完善将 有效地促进生产投资的健康发展一、消费信用的意义 (一)消费信用制度的完善将 有效地促进生产投资的健康发展 从生产投资领域来看,一个完善的个人消费信用制度有助于人们对自己的交易行为产生强有力的约束,使之作出的投资管理决定符合商业伦理和市场价值。其原因不仅在于自己的信用记录对个人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更重要的是,个人产权的明晰化对追求个人利益的激励作用将使投资者形成稳定的收益预期,从而进一步提高合作效率。消费信用制度的完善将有效地促进生产投资的健康发展。一、消费信用的意义 (二)消费信用制度的完善是社会中介机构 行为规范的必要条件一、消费信用的意义 (二)消费信用制度的完善是社会中介机构 行为规范的必要条件 消费信用制度对规范社会中介机构以及责权利的平衡同样至关重要。社会中介组织作为社会关系的桥梁和信用的服务机构,信用是其生存之本。中介机构缺乏信用,不仅殃及自身,还会污染到上游和下游,甚至破坏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一、消费信用的意义 (二)消费信用制度的完善是社会中介机构 行为规范的必要条件一、消费信用的意义 (二)消费信用制度的完善是社会中介机构 行为规范的必要条件 中介机构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成为独立的民事主体是市场经济运行所必须的。这些机构虽然是企业运作机制,但多采用合作制,其行为责任最终承担者将是个人,个人负有无限责任。因此,消费信用制度的完善为社会中介机构的行为规范创造了必要条件。一、消费信用的意义 (三)消费信用有助于扩大内需, 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一、消费信用的意义 (三)消费信用有助于扩大内需, 推动国民经济增长 在一般情况下,信用市场中授信与受信主体所掌握的信息资源是不同的。在信用合约签订之前,信息非对称性将导致信用市场中的逆向选择。 信息不对称性增大了经济运行的“摩擦力”,增加了信用市场交易的成本,而这不利于我国现在推行的住房、汽车、教育、旅游等信用消费等一系列意在扩大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一、消费信用的意义 (四)完善的消费信用体系有利于 金融机构的改革创新一、消费信用的意义 (四)完善的消费信用体系有利于 金融机构的改革创新 建立完善的消费信用体系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改革,有利于银行建立交易对手的信用信息系统,对信用风险进行模型设计和量化,完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从而更好地进行风险控制。也有利于银行开发新的金融服务品种,拓展业务,提高竞争力。 有了完善的消费信用系统,银行就可以降低信息搜集成本,减少风险,有些金融服务品种的创新就可能实现。例如各种消费贷款,以前可能由于成本太高、风险太大而不能实行,而在建立了完善的消费信用系统之后就有可能实行了。第三节 消费信用的意义及作用 二、消费信用的作用第三节 消费信用的意义及作用 二、消费信用的作用(一)发展消费信用可以避免或减少信用风险的发生 (二)发展消费信用可以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发展 (三)发展消费信用可以维护市场秩序 (四)发展消费信用可以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五)消费信用可以预防和发现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稳定第三节 消费信用的意义及作用 二、消费信用的作用 (一)发展消费信用可以避免或减少信用风险的发生第三节 消费信用的意义及作用 二、消费信用的作用 (一)发展消费信用可以避免或减少信用风险的发生 在信用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银行决定是否给消费者提供信用贷款,主要是由银行对个人申请资料进行信用供给与否的判断。 然而,随着消费者信用的快速发展和信用供给种类的多样化,那种由银行进行的简易的资信审查手续引起了过度信用供给的频繁发生,因此,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达到防止不良债权发生的目的,纷纷设置个人信用信息机构来收集客户的信息,并凭此进行授信与否的判断。这样,通过消费信用制度就可以避免或减少信用风险的发生。第三节 消费信用的意义及作用 二、消费信用的作用 (二)发展消费信用可以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发展第三节 消费信用的意义及作用 二、消费信用的作用 (二)发展消费信用可以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发展 金融的发展与信用信息工作的发展密切相关。如果不对消费者的信用进行任何形式的调查,就不能放心地进行信用供给。如果一味顾及安全,银行就不能发挥利用存款的功能,还将导致国民收入紧缩的恶性循环现象。如果银行大力扩张其授信业务,促使信用业务发展,则可增加资金流通数量与速度,并刺激经济发展,增加国民收入。 所以,必须掌握信息,减低风险,避免“倒账”发生,从而使银行获取最大业绩,促进我国金融业更快地发展。第三节 消费信用的意义及作用 二、消费信用的作用 (三)发展消费信用可以维护市场秩序第三节 消费信用的意义及作用 二、消费信用的作用 (三)发展消费信用可以维护市场秩序 目前,我国经济违规违法行为的普遍存在和屡禁不止,有市场经济体制还处在初级阶段,法制建设、市场规则、社会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健全的原因;但更直接的原因,是因为市场信息不完全,市场透明度不够,社会违法成本低、攫取暴利容易,而执法成本高、执法效能低。在违法和执法的博弈中违法者其实是处于主动地位。 在我国,解决市场无序和信用失范问题,单靠政府制定法律,对严重不讲信用构成犯罪的行为予以打击,已被多年的实践 证明 住所证明下载场所使用证明下载诊断证明下载住所证明下载爱问住所证明下载爱问 并不十分有效。第三节 消费信用的意义及作用 二、消费信用的作用 (三)发展消费信用可以维护市场秩序第三节 消费信用的意义及作用 二、消费信用的作用 (三)发展消费信用可以维护市场秩序 根据西方国家100多年来建立信用体系的经验,只有把信用当做商品,运用市场的手段,并结合一般信用管理法律法规,才不失为解决市场经济秩序混乱问题、消除信用失范现象的好方法。 从经济交往的角度来看,守信与不守信是一种经济行为选择,社会经济信用程度低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守信用的机会成本过低。第三节 消费信用的意义及作用 二、消费信用的作用 (三)发展消费信用可以维护市场秩序第三节 消费信用的意义及作用 二、消费信用的作用 (三)发展消费信用可以维护市场秩序 只有把消费信用作为一种商品让其在交易中产生质和量的要求,使人们在市场经济中互相使用自己的信用,使消费信用成为一种强烈的市场需求,才能达到大家都诚实守信的目标。 而充足的个人消费信用信息,不仅会增加个人失信的成本,也有利于执法机构和监管机构进行监督,减少经济违规违法现象,从而有效地维持良好的经济秩序。第三节 消费信用的意义及作用 二、消费信用的作用 (四)发展消费信用可以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第三节 消费信用的意义及作用 二、消费信用的作用 (四)发展消费信用可以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发展消费信用,可以有效减少政府部门的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如果达到信息资源共享,通过征信机构对个人的各种信用信息进行专业分析、专业管理,使其有机结合,综合开发利用,就会极大地提高这些信息资源的使用价值,通过信用交易再提供给有关部门和需要使用信息产品的人,就会使政府各部门的工作既准确又有效率,节省大量时间和降低劳动强度。二、消费信用的作用 (五)消费信用可以预防和发现违法犯罪行为, 维护社会稳定二、消费信用的作用 (五)消费信用可以预防和发现违法犯罪行为, 维护社会稳定 现代消费信用的作用及其运作过程,是在信用交易、信用使用高频率地运转中传播着每个人的综合情况信息。而这些信息是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双方为了保证交易安全,不被欺骗,又能证明自己、判明对方信用而自愿提供的经由征信服务中介机构记录并能核实的信息,它们包括全面反映各自信用状况的、来自社会各个涉及资金交易部门和司法机关的信息。 为了交易双方相互提供便利,他们必须遵守共同认可的、可供随时查询的、必须是由中立的第三方即征信服务机构提供的各种有关信息。二、消费信用的作用 (五)消费信用可以预防和发现违法犯罪行为, 维护社会稳定二、消费信用的作用 (五)消费信用可以预防和发现违法犯罪行为, 维护社会稳定 由此可以看出,除非在这个社会上不进行经济交往的人,其他参与市场的每个人都有好与坏的信用记录,而且是有据可查的,半公开的。正是对个人信用的这种记录以及历史档案和信用的综合评价,起到了一种预防和发现违法犯罪行为的作用。第四章 消费信用与个人信用管理 第四节 消费信用风险与管理第四章 消费信用与个人信用管理 第四节 消费信用风险与管理一、消费信用风险 二、消费信用风险的理论分析 三、消费信用风险管理第四节 消费信用风险与管理 一、消费信用风险第四节 消费信用风险与管理 一、消费信用风险 消费信用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必然会产生风险,这是由经济活动的本质决定的。风险是指遭受损失、伤害、不利或毁灭的可能性。消费信用风险是指由于授信方获知信息的不充分以及所在环境的未来不确定性,而使每一次授信选择都有面临一定损失的可能性。 (一)消费信用风险的种类 (二)消费信用风险的来源第四节 消费信用风险与管理 一、消费信用风险 (一)消费信用风险的种类第四节 消费信用风险与管理 一、消费信用风险 (一)消费信用风险的种类1、系统性风险 2、非系统性风险第四节 消费信用风险与管理 一、消费信用风险 (一)消费信用风险的种类第四节 消费信用风险与管理 一、消费信用风险 (一)消费信用风险的种类 1、系统性风险 所谓系统性风险是指与整个经济体系相关的风险。例如,当经济陷入严重的衰退或经济危机时,或国家出现政治动荡和战乱等等,人们收入下降,更多的人失业,使消费者偿债能力下降,信用贷款难以收回。在这种经济或政治环境中,资产价格大幅度地缩水,即使消费信用有抵押物品做保证,但是,由于物价的持续下跌,造成了抵押品的市场价格持续下跌不足以偿还消费者的欠款余额,或者,抵押品的出售因无人间津而难以售出。此种情况下,授信方不可避免会受到损失。第四节 消费信用风险与管理 一、消费信用风险 (一)消费信用风险的种类第四节 消费信用风险与管理 一、消费信用风险 (一)消费信用风险的种类 2、非系统性风险 非系统性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信用风险,是交易一方不能履约或不能全部履约而给另一方带来的风险。由于受受信方的道德水平、收入水平、努力程度等主观性因素的影响,消费信用的不确定性更大。消费者不能履行信用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致残、死亡或失去劳动能力等因素而无能力还款,也有可能是债务人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拒不履约,导致债权人受损。第四节 消费信用风险与管理 一、消费信用风险 (二)消费信用风险的来源第四节 消费信用风险与管理 一、消费信用风险 (二)消费信用风险的来源 对于授信方来说,消费信用风险主要是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形成的: 1、客户的履约能力出现了问题 2、客户的履约意愿出现了问题 3、其他风险第四节 消费信用风险与管理 一、消费信用风险 (二)消费信用风险的来源第四节 消费信用风险与管理 一、消费信用风险 (二)消费信用风险的来源 1、客户的履约能力出现了问题 消费者在借款时可能具有良好的收入,前期也没有不良记录,但是,由于人突然失业、丧失了劳动能力或者家庭成员遇到了重病等突发事件的影响,导致收入不能满足分期支付消费贷款的要求,由此给授信方对消费者的消费授信带来风险。这种风险是因为客观环境的变化引起的,不是消费者的主观意愿造成的。 第四节 消费信用风险与管理 一、消费信用风险 (二)消费信用风险的来源第四节 消费信用风险与管理 一、消费信用风险 (二)消费信用风险的来源 2、客户的履约意愿出现了问题 这是消费者主观上故意逃废债务而给授信方带来的风险。由于信用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或者守信机制的缺失,在失信成本小于收益的情况下,有的消费者就会不愿意履行还款义务。比如,我国的住房贷款、消费贷款、汽车贷款等,在某些地方都出现过比较严重的信用违约情况。第四节 消费信用风险与管理 一、消费信用风险 (二)消费信用风险的来源第四节 消费信用风险与管理 一、消费信用风险 (二)消费信用风险的来源 3、其他风险 其他风险主要是指政治风险、经济风险、货币风险等给消费信用带来的风险。政治风险是指由于战争、国际形势变化、政权更迭、政策变化而导致受信方不能按期履约而给授信方带来资产和利益损失的可能性。经济风险是指因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而给授信方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经济风险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此外,如果消费信用是以外币为信用货币,那么,汇率变化引起的货币风险也可能会给信用双方带来损失。第四节 消费信用风险与管理 二、消费信用风险的理论分析第四节 消费信用风险与管理 二、消费信用风险的理论分析(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二)成本论 (三)法制论第四节 消费信用风险与管理 二、消费信用风险的理论分析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第四节 消费信用风险与管理 二、消费信用风险的理论分析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由乔治•阿克尔洛夫(George A. Akerlof )首先提出的,他在“The Market for lemons:Quality Uncertainty and the Market Mechanism”一书中以旧车市场上买卖双方对于二手车质量信息掌握的程度不同,探讨了“劣质车驱逐优质车”的逆向选择问题,首次分析了信息不对称对市场有效运作的影响。此后,斯蒂格里茨和韦斯以及格林瓦尔德等对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信贷配给和资本市场以及宏观经济波动作了深入探讨。第四节 消费信用风险与管理 二、消费信用风险的理论分析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第四节 消费信用风险与管理 二、消费信用风险的理论分析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在解释消费信用风险的产生方面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根据信息理论,不对称信息在交易前会产生逆向选择问题。在信贷市场上,金融中介机构对于借款者的了解程度远不如借款者自己对自己了解得多,金融机构对消费者无法按照风险高低做出明确的分类和区分,这样,面对着市场上众多的消费信贷者,银行不可能区分不同的人群并据此确立不同的信贷利率。第四节 消费信用风险与管理 二、消费信用风险的理论分析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第四节 消费信用风险与管理 二、消费信用风险的理论分析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实际情况是银行根据个人信用的(平均)风险程度来确定贷款价格,这样,那些低风险贷款者由于银行的信贷成本高于自己的预期水平而退出信贷市场,而那些高风险贷款者则愿意支付较高利率获得当前的消费满足。因而,市场上剩下的信贷者多是高风险者,使得信贷风险水平提高,银行贷款呆账可能会增多。 逆向选择的结果导致银行信贷风险。如果金融机构对于借款者的筛选和监督是高效率的、低成本的,则不会发生过高的信贷亏损和风险。由于不对称信息的存在,这种假设是不成立的。第四节 消费信用风险与管理 二、消费信用风险的理论分析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第四节 消费信用风险与管理 二、消费信用风险的理论分析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交易发生后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会产生道德风险。通常情况是,借款者取得贷款后并不完全按照申请贷款时的信贷合同所规定的用途来使用贷款,也可能是偿还了债务,也可能是用于了其他风险投资活动。由于个人信息的公开程度较低,金融机构对此可能一无所知,这些活动有可能造成贷款损失而难以归还。 道德风险还发生于管理者身上。由于“内部人”控制,金融机构管理者为了牟取私利而发放贷款和投资,亏损后个人不承担偿付责任,至多是调离岗位或失去这一工作。因此,各种形式的道德风险的存在使金融机构在经营中内在地产生了信用风险积聚问题。第四节 消费信用风险与管理 二、消费信用风险的理论分析 (二)成本论第四节 消费信用风险与管理 二、消费信用风险的理论分析 (二)成本论 在西方的信任文化源泉中,契约理论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那里,契约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借助于商品经济的媒介,神圣的契约理论不仅推动了社会生活中法治中心地位的确立,巩固了信用的法律基础,而且促进了社会从人伦信用到契约信用、从特殊主义信用到普遍主义信用的过渡。在西方的消费信用经济中,失信成本是巨大的,它足以影响到一个人在未来一切正常的社会活动。第四节 消费信用风险与管理 二、消费信用风险的理论分析 (二)成本论第四节 消费信用风险与管理 二、消费信用风险的理论分析 (二)成本论 从中国的历史文化来看,中国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在以地缘关系为主的邻里交往中,失信的成本是很大的。但是,从鸦片战争起,在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下,中国逐渐失去了对本土文化价值观的自信。当中国进入了市场经济时代时,人口的流动和邻里关系的冷漠,使得原先以伦理和道德为基础的惩罚失信者的约束机制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在新的约束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的情况下,对于失信者的失信行为的惩罚就成了真空状态,失信者的失信成本降低了。第四节 消费信用风险与管理 二、消费信用风险的理论分析 (二)成本论第四节 消费信用风险与管理 二、消费信用风险的理论分析 (二)成本论 伦理和道德是世俗生活的正统标准,规范着人们的正常生活。正统的伦理和道德与宗教一样,通常也要求人们端正行为、诚实守信,这有助于信任的建立,但是作为世俗标准的伦理和道德易受物质世界和物欲的侵蚀而变质,导致世风日下和道德下降,从而失去正面的约束力。 根据传统的古典经济理论,经济学对人的假设是“经济人”,即人都是具有理性的,其行为决策的标准取决于对成本和收益的判断。在消费者判断自己的失信成本远小于收益时,信用风险就产生了。第四节 消费信用风险与管理 二、消费信用风险的理论分析 (三)法制论第四节 消费信用风险与管理 二、消费信用风险的理论分析 (三)法制论 西方国家消费信用的发展是与严密的法制制度安排密不可分的,消费信用风险的产生受到了法律的制约,具体而言,这些国家一般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惩罚机制。惩罚机制必须具备以下功能: 1、具有完整的惩罚尺度,以对不同程度的不讲信用的责任人进行相应的惩罚; 2、快速收集到不讲信用的事件信息或者举报;第四节 消费信用风险与管理 二、消费信用风险的理论分析 (三)法制论第四节 消费信用风险与管理 二、消费信用风险的理论分析 (三)法制论 3、根据所取得的证据判断真伪,并较长期地保存责任人原始的不良信用记录; 4、对不讲信用的责任人做出按法律制度处罚的决定; 5、将处罚决定快速通报给各执行机构; 6、接受被处罚人的申诉; 7、对诬告者诉诸法律。第四节 消费信用风险与管理 三、消费信用风险管理第四节 消费信用风险与管理 三、消费信用风险管理(一)建立个人信用管理体系 (二)建立风险防范制度第四节 消费信用风险与管理 三、消费信用风险管理 (一)建立个人信用管理体系第四节 消费信用风险与管理 三、消费信用风险管理 (一)建立个人信用管理体系 1、在国家法律没有跟进的情况下,控制信用风险仅仅依靠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是不行的,远远不能达到消费信用发展的要求。 ①由于信息的不对称,银行必须对借款人的身份进行核对、验证,对借款人的职业、单位甚至行业背景进行调查了解,虽然是单笔金额较小的零售信贷,但是,银行要付出同样的精力和成本,甚至会出现交易成本过高、信贷成本高于收益的现象,使得信用交易很难顺利地进行下去。第四节 消费信用风险与管理 三、消费信用风险管理 (一)建立个人信用管理体系第四节 消费信用风险与管理 三、消费信用风险管理 (一)建立个人信用管理体系 ②在客户违约的情况下,银行不得不诉诸法律手段来减少风险,这又将会大大增加银行的经营成本,更何况还会出现胜诉后无法执行的情况。第四节 消费信用风险与管理 三、消费信用风险管理 (一)建立个人信用管理体系第四节 消费信用风险与管理 三、消费信用风险管理 (一)建立个人信用管理体系 2、西方国家经过长期的发展,在消费信用风险控制方面积累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控制模式,这就是建立个人信用管理体系,形成对个人信用行为有效的制度性约束。这极大地改善了信息的不对称性,降低了授信方付出的信用交易成本。第四节 消费信用风险与管理 三、消费信用风险管理 (一)建立个人信用管理体系第四节 消费信用风险与管理 三、消费信用风险管理 (一)建立个人信用管理体系 3、此外,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将使消费者个人的社会行为——是否守信,通
本文档为【04消费信用与个人信用管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36100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992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经济学
上传时间:2011-12-27
浏览量: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