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开卷必备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开卷必备

举报
开通vip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开卷必备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必备十道题 (根据2006年8月肖秀荣教授沈阳文登学校辅导,沉郁林海整理)     连载一 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⑴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及其表现。经济全球化一般是指由于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等经济行为超越一国领土界限的大规模活动,使各国经济相互交织、相互融合、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这样一种经济状态。它是世界范围内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科技革命推动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科技革命的特点是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直接生产力。新科技革命提高了劳...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开卷必备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必备十道题 (根据2006年8月肖秀荣教授沈阳文登学校辅导,沉郁林海整理)     连载一 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⑴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及其表现。经济全球化一般是指由于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等经济行为超越一国领土界限的大规模活动,使各国经济相互交织、相互融合、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这样一种经济状态。它是世界范围内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科技革命推动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科技革命的特点是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直接生产力。新科技革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加深了各国经济的国际化,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加强了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导致地区经济集团建立和壮大,加速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国际投资增长,带来了资本国际化;贸易国际化,贸易成为国际交往中最活跃的环节和各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世界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比生产的增长速度高得多,它成为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一个基本特征;金融国际化,国际金融交易大大超过世界生产和商品交易;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     ⑵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这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趋势。其突出表现为:第一,国际贸易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国际交往中最活跃的一环。第二,国际投资,特别是发达国家间的相互投资越来越频繁,资本流动已经国际化。第三,国际金融活动规模空前,大大超过了全世界生产和商品交易。第四,跨国公司遍布全球,产品的国际化水平越来越高。第五,全球贸易规则日趋统一。     ⑶ 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由于经济全球化具有明显的两重性,以及世界力量组合和利益分配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仍在危害世界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必然会遇到重重阻力,只能在曲折中发展。当前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如反倾销的滥用,技术性贸易壁垒泛起,保障措施的滥用等),并趋于强化。     ⑷ 经济全球化的作用。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其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有利于促成各国之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形成优势互补,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使生产网络化体系逐步形成,有助于推动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使贸易自由化的范围、金融国际化的进程以最快的速度扩大和推进,有助于推动各国加入世界经济大循环;使科学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应用,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对各国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它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它们更多地获得资金尤其是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加快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有利于它们更好地利用自身优势,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对外经济贸易;有利于它们更快地得到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技术跨越。但经济全球化也有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加剧了各国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尤其是使南北的发展差距、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使市场经济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等消极功能扩展到世界范围,造成了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周期性波动和经济危机爆发的世界性,使发展中国家更容易受到外部经济波动和金融危机的影响。特别是当发达国家有意利用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干预时,问题就更严重。发展中国家既要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又要趋利避害。当今世界需要的是各国“共赢”、平等、公平、共存的经济全球化。     ⑸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是并行不悖的。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的具体步骤和途径,是经济全球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活动国际化加深和国际经济竞争加剧的产物。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是矛盾的统一体。尽管区域集团化多少具有排他性,但有成效的区域组织都努力把地区经济与全球经济衔接起来,又具有开放性的一面,因而从长远和总体上看,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反过来又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根据2006年8月肖秀荣教授沈阳文登学校辅导,沉郁林海整理)     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国际组织的基本功能是协调各种国际力量的利益关系,促进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联合国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间最大的一个国际性组织,其地位和作用无可替代。     (1)联合国的建立与发展。1945年4月25日在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宪章》制宪会议,6月26日参加会议的51国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10月24日开始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间最大的一个国际性组织,截止2006年7月,联合国已有192个成员国,第三世界国家占78%以上。     (2)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安全”,“制止侵略行为”,“发展国际间的友好关系”,“促成国际合作”等。联合国遵循下列原则:各国主权平等,各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各国不得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来侵犯他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联合国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的事件,等等。     (3)联合国的主要机构。联合国原来有6个主要机构,即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秘书处、国际法院、经济与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2005年底和2006年5月联合国分别成立了新机构“建设和平委员会”和“人权理事会”(47国组成)。在需要时,联合国还可以成立专门机构。安全理事会是联合国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执行机构,是联合国最重要的机构,现由美、英、法、中、俄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它做出的决议,全体会员国应该接受并履行。常任理事国对任何非程序问题拥有否决权。     (4)联合国的作用。在联合国建立以后的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其性质遭到霸权主义的扭曲,宗旨和原则没有得到执行。它最早被美国所控制,成了美国操纵下的表决机器。20世纪60年代,又成为美苏争霸的场所。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尤其是第三世界的崛起,大批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加入联合国,在联合国中逐渐形成了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从而大大改变了联合国的面貌。1971年中国在联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合法席位的恢复,进一步改变了过去少数大国操纵联合国的局面。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有:第一,积极推进非殖民化运动,支持被压迫民族自决和独立;第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防止和制止战争的爆发和扩大;第三,促进世界经济繁荣,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第四,在解决人类面临的众多问题,如环境、人口、生态、资源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联合国的作用一度得到加强。20世纪80—90年代,它在维和方面、在核军控和裁军方面,做出了积极有益的贡献;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联合国还是大国间调整相互关系以及发展中国家结交朋友、维护权益、交换意见、共同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最重要场所。但是,从20世纪末以来,由于受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各种因素的干扰,联合国应该发挥的作用,尚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一度甚至有所削弱。 (根据2006年8月肖秀荣教授沈阳文登学校辅导,沉郁林海整理)     世界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⑴ 世界政治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着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     ⑵ 多极化趋势在发展。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孕育于两极格局的演变之中。两极格局终结后,并没有出现单极格局,相反,多极化趋势无论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新发展。这是因为:     第一,经济全球化进程使单极世界构筑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科技和经济实力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因素,在科技与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已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全方位占据绝对优势,随心所欲地控制世界。经济多极化是政治多极化的基础,政治多极化是世界经济多中心和区域化趋势在世界政治发展中的体现。     第二,世界政治多极化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的结果。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较量,必然导致世界政治的多极化格局。     第三,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成为世界多极化重要的社会基础。     第四,多极化趋势必然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大力量都要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决不会牺牲或放弃自己的国家利益,屈服于别国利益。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既是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也是除美国以外的国家和国家集团所追求的目标。     美国想建立单极世界,但力不从心。欧盟一体化使欧盟的力量壮大;日本加速了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俄罗斯虽丧失了苏联超级大国的地位,但仍不失为世界强国;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大大增强。这些国家与地区集团不约而同地主张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世界各种力量的分化组合以及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有利于多极化的发展     ⑶ 世界多极化是在曲折中发展的。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是因为:第一,美国的霸权主义和构建单极世界的图谋,是多极化趋势发展的最大障碍。第二,世界上冷战思维的继续、南北贫富差距的扩大,以及民族分裂和宗教纠纷等,也会对多极化趋势产生各种干扰和冲击。第三,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世界各种力量重新组合和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由此将产生多种不确定因素,世界多极化进程将充满矛盾和斗争。     ⑷ 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的意义。第一,符合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第二,有利于体现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利益;第三,有利于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第四,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第五,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第六,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 (根据2006年7月肖秀荣教授沈阳文登学校辅导,沉郁林海整理)     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     ⑴ 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冷战时期,在国际关系中军事因素占有突出地位,而现在,经济技术因素在国际关系中起着显著的作用,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影响日益加大。这首先是因为人们从冷战中吸取教训,同时,也与当今时代特征密切相连。     ⑵ 文化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增大,并不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在一定时期,文化因素也会影响国际政治的发展。当今,各国文化的交流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越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各国文化的相互补充和相互吸取无疑是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价值观念差异的消失。就世界文化因素对国际政治发展的影响而言,我们既不能认为各国文化交流促成的是惟一的世界价值体系,也不能像有些西方学者那样,过分强调不同文化的冲突方面。当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文化交流中的不平等现象日趋严重。这是值得高度关注的。     经典练习:     (一)以下是有关文化因素对世界政治及社会发展的影响的材料     材料 1 :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曾经说过:“不同文明之间的接触在过去常被证明是人类进步的里程碑。”     材料 2 :( 2005 年) 10 月 17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 33 次全体会议以 151 票赞成(共有成员 191 个)审议并通过了保护和发扬各国传统文化的“文化多样性”公约。公约规定,各国有权制定政策恰当地保护和促进本国传统的文化表现形式。     ——日本《每日新闻》晚版 2005 年 10 月 18 日报道     材料 3 :文化多样性有什么不好?在美国看来,“文化多样性”构成了威胁,拟议中的公约不仅赋予各国政府控制文化的权力,而且授权它们采取保护主义措施。这些措施可能会限制美国的音像制品(尤其是好莱坞电影和电视节目)出口,其价值每年高达数百亿美元。然而,世界其他国家并不认为如此。有 25 个成员国的欧盟认为,公约不会对艺术自由或言论自由构成威胁。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 2005 年 10 月 12 日巴黎报道    请回答:     1 .指出美国对“文化多样性”公约所持态度及其实质。     2 .结合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认识和处理不同文明的关系。     3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关原理说明为什么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不同文明的关系。     【 答案要点 】     1 .美国从在全球推行其文化和价值观的目标出发,同时为了商业利益,违背多数国家的意愿,反对“文化多样性”公约,其实质是文化霸权主义。     2 .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各种文明有历史长短之分,无高低优劣之别。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的时代,各种文明之间应该相互学习和借鉴,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3 、世界文明发展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作用过程。一方面,文明是多样性的,各种文明形态都是历史发展的结果,都应该得到普遍的尊重和保护。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各种文明之间又内在地具有统一性。正是这种又多样又统一的内在矛盾推动着文明的进步。      (二)如何认识“文明冲突论”?     【 答案要点 】     1 .文明冲突论认为文明冲突是 21 世纪冲突的主要形式,并以此来解释当今世界的某些冲突,包括某些恐怖主义事件。这种理论认为各种不同的文明有着不可调和的对立性,西方文明是世界文明体系中最优秀的,解决文明冲突的出路在于西方文明的全球化。显然,这种观点的实质是西方文明中心论。     2 .世界文明是多样的,由于各种经济、文化、生活习惯和政治背景的不同,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文明。不同文明之间会有种种差异。但是,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立总是包含着统一性的对立。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背景下,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相互差异甚至有时发生某种冲突的文明之间也不可能仅仅是对抗和矛盾,必定会有许多共通性,它们可以通过差异产生互补,从而相互促进,互相借鉴对方有利的因素发展自己。     3 .世界文明发展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作用过程。一方面,文明是多样性的,各种文明形态都是历史发展的结果,都应该得到普遍的尊重和保护。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各种文明之间又内在地具有统一性。正是这种又多样又统一的内在矛盾推动着文明的进步。     4 .以“文明冲突”解释恐怖主义,本质上是唯心史观,不恰当地夸大了文明的作用,其实际效果是以“文明冲突”掩盖了恐怖主义产生的真正根源,如造成恐怖主义的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和贫困问题等。“文明冲突”也是“中国威胁论”的理论依据之一。享廷顿认为“穆斯林文明与儒家文明结盟”,将构成对西方文明的主要挑战,鼓吹文明问题上的“中国威胁论”。 (根据2006年7月肖秀荣教授沈阳文登学校辅导,沉郁林海整理)     和平与发展关系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正确道路     和平与发展的相互关系     1.世界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维护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基本前提。只有维护世界和平,才能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才能保证世界各国集中精力加快发展;才能保证将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上面。     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与繁荣,是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发展是战后乃至更长时间内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力因素;发展有助于阻止和消除一个国家和地区,乃至世界的不稳定因素,减少军事冲突的诱发因素。     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即世界范围内的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和平,是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条件。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正确途径     ⑴ 和平与发展两大课题一个都没有解决。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是说当今世界已经是完全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了。实际上,至今,和平与发展这两大课题一个都没有解决。这是因为:第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恐怖主义、贫困、环境恶化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更趋突出。第二,世界一些地区还存在战争和动乱。第三,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更加严重,南北发展差距越来越大。第四,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第五,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还未得到根本改变。     ⑵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正确途径     第一,最重要的是顺应时代潮流和各国人民的意愿,因势利导,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第二,积极推动世界走向多极化,尊重各国和各国人民的意愿与利益。这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凝聚各国人民的力量解决面临的突出问题。各国的事情要由各国人民作主,国际上的事情要由各国平等协商。在事关世界和地区和平的重大问题上,应该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持通过协商谈判和平解决争端。     第四,尊重世界的多样性,保证各国和睦相处、相互尊重。各国人民在自身的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明。各种文明相互交流和借鉴,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各种文明和社会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应该而且可以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可能也不应该只有一种模式。一个和平相处、共同发展的世界,只能是一个各种文明相互交汇、相互借鉴,所有国家平等相待、彼此尊重,充满活力而又绚丽多彩的世界。     第五,正确引导经济全球化,促进各国实现共同发展。国际社会应共同努力,趋利避害,实现共赢共存,使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世界经济平衡、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以缩小南北差距,防止“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现象继续发展。这不仅是实现各国共同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要求。     第六,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伊拉克战争以来的事实表明,“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战略不仅不能解决传统安全问题,也不能有效解决非传统安全问题。 (根据2006年8月肖秀荣教授沈阳文登学校辅导,沉郁林海整理)     美国对外政策特别是“布什主义”和“新布什主义”     2001年1月,小布什上台,他奉行单边主义政策,追求单极世界,宣布退出《反导条约》,进行国家导弹防御体系的研究和试验。“9" 11”事件后,把打击恐怖主义作为主要战略任务,把防止美国本土遭受重大袭击作为首要目标,并以各国对此的态度作为判断敌友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被称为“布什主义”。2002年9月20日,布什正式向国会提交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正式确立了“先发制人”战略,并在全世界推行西方民主观。2003年3月,美国未经联合国同意即对伊拉克发动战争,引起包括法国、德国、俄罗斯、中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和人民的反对。2005年1月,布什开始了第二任期,提出了“全球民主化”战略,声称“获得和平的最佳途径就是把自由扩散到全世界每个角落”,在一些国家鼓吹、支持“颜色革命”,被称为“新布什主义”。     分析题     下面是有关布什两个任期对外政策的材料     材料1     “911”恐怖袭击事件后,布什很快就表示美国将把重点放在反恐上。其后对国会的讲话中,布什发表了关于反恐战争中“非友即敌”的讲话,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媒体把它认定为“布什主义”。布什宣布,其政府所关注的焦点将是摧毁恐怖分子的 网络,这场战争“不仅是美国之战,也是世界之战”,任何国家都必须做出选择:或者站在美国一边,或者与恐怖分子站在一起。“从现在起,任何继续庇护或者支持恐怖分子的国家都将被美国认定为敌对的政权。”     摘自《环球时报》2002年3月11日第六版     材料2     “我们从事件和常识中得出一个结论:自由能否在我们国家继续存在下去,越来越多地取决于自由能否在其它国家取得成功。在全世界传播自由是我们的世界实现和平的最大希望所在。”“寻求和支持民主运动和民主制度在各个国家和各种文化下的发展成为美国的政策,其最终目标是结束我们这个世界上的暴政”     摘自布什2005年1月20日的就职演说     材料3     一条最为明确的历史经验是,当自由取得胜利的时候,美国就更加 安全,世界就更加 安全 。     摘自赖斯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1 说明了什么?     2.材料2、3 又说明了什么?     3.如何认识材料1与材料2、3 所说明问题的异同?     答案:     1.材料1 说明布什在第一任期,由于“911”事件,其外交是以反恐为旗帜,以防止美国本土遭受恐怖袭击为主要目标,并以此作为区分敌友的标准,被称为“布什主义”。     2.材料2 说明布什在第二任期,其外交重返老路,以民主、自由为旗帜,在全球推行美国的制度和价值观,即“全球民主化计划”,如在中东实行“中东民主化”,在“独联体”国家推行“颜色革命”,被称为“新布什主义”。     3. “布什主义”和“新布什主义”的不同点在于外交的旗帜不同(反恐、民主),共同点在于都是为了巩固和扩大美国在全球的利益。造成不同的原因在于形势的变化,共同点是由美国称霸世界的目标决定的为“新布什主义”。 日本外交 (根据2006年8月肖秀荣教授沈阳文登学校辅导,沉郁林海整理)     战后日本的外交政策。战后日本外交大体分4个阶段:     战后初期日本没有外交权(当时日本被美国占领)。1951年9月,签订片面和约,恢复了主权国家地位。此后,奉行“追随外交”。1956年12月,加入联合国,此前,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实行“经济外交”,即在美国庇护下以经济力量为手段向外发展,达到发展经济、培育国力的目的。经济外交的重点是东南亚。日本通过战争赔偿、贸易、投资等向东南亚实行经济渗透。同时还不断加强与美欧的经济交流。     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经济实力增长,推行“多边自主外交”。当时,面对中美关系的改善,石油和美元危机的冲击,美国战略收缩及调整亚洲政策,日本田中内阁改变了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走“多边自主外交”路线。具体内容是:以日美同盟为基轴;借助中国,抗衡苏联,1972年9月,中日两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1978年8月签订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联系,如制定了“新中东政策”,多方开展对中东、东南亚和非洲国家的经贸联系与合作。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开始“政治大国外交”。1981年5月,铃木首相访美关于“第三次远航”的谈话是个标志,紧接着1982年中曾根内阁公开举起“要做政治大国”的旗帜。此后,历届政府都把“政治大国”当作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为此,日本作了一系列的努力: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实行“科技立国”代替原来的“贸易立国”;增强日元的国际货币职能;扩充军费,由“专守防卫”转向“攻势防卫”;坚持“西方一员”的基本立场;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稳定、发展中日关系,继续与苏联对抗,同时不放弃对话。     冷战结束后开始全力推进“积极进取”外交,加快向政治大国迈进,“政治大国外交”有新发展。主要表现在:提出以美日欧三极为主导形成世界新秩序;利用日美政治军事同盟与国际维和行动这两个框架实现军事大国化,加强军事力量,日本军队装备是亚洲最先进的,而军事开支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在法律上制定国际和平合作法,积极突破向海外派兵的禁区,并且还与美国签订《防卫合作指针》,把“日本有事”改为“日本周边有事”,为日本今后介入地区争端埋下伏笔;积极开展联合国外交,为争取跻身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做准备;调整和改善与中国、俄罗斯的关系,在发展中日关系的同时,防范中国的倾向在加强,日俄关系有所突破,双方达成暂时搁置北方领土问题,加强经贸合作的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但进展缓慢。     日本实现政治大国目标,既有许多有利因素(如经济、科技实力,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和国际影响力都比较强),又有许多不利因素,根本问题在于它实行什么样的政策,能否正确处理大国关系,能否正确对待世界人民维护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愿望,能否正确对待曾经发动过侵略战争的历史。近年来,日本国内屡屡出现否定侵略历史的言行,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根据2006年8月肖秀荣教授沈阳文登学校辅导,沉郁林海整理)     南北矛盾加剧的原因、表现及解决南北矛盾的根本途径     (1)南北关系与南北矛盾。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关系即南北关系,两者之间的矛盾即南北矛盾。南北关系的实质在于打破和消除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控制和剥削。南北关系既充满着对立和斗争,又存在着依存与合作关系。发展中国家只有经过斗争,才能获得与发达国家的合作。因此南北关系是在矛盾与合作中发展的。      南北矛盾由来已久。冷战时期,南北之间虽然开展了对话,并达成了一些协议(如四个《洛美协定》),但由于发达国家为了保护自己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坚持维护旧的经济格局,使南北矛盾迟迟得不到解决。两极格局解体以后,南北矛盾加剧。     (2)冷战后南北关系的新变化。冷战后南北关系出现了不同以往的变化,表现在:第一,南北关系中的政治问题日益突出。冷战时期,东西关系威胁着世界和平,和平问题成为世界政治的头等大事,南北关系中的政治问题处于次要地位。冷战后,发达国家将意识形态和安全、军控的重点由前苏联和东欧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从而使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政治领域的矛盾突出出来。第二,南北经济矛盾依然存在,但出现了与冷战时期不同的特点。南方国家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已经从经济领域扩展到国际经济、政治领域。债务问题已成为南北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北方国家和一些国际金融机构纷纷采取措施以缓解债务危机。国际资金流向出现了从南方国家向北方国家回流的变化,使南方国家更加缺少发展资金,并承受着来自北方债权国的沉重压力。南北贸易摩擦增加,环保问题成为南北关系中的一个突出的新问题。第三.南北对话与合作关系加强。北方国家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开始重视加强南北合作。美国总统克林顿任内两次访问非洲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000年6月,欧盟15国与非、加、太地区77个国家签署了用以代替《洛美协定》的为期20年的《科托努协定》。第四.,区域内或集团内的南北关系有所发展。     (3)南北矛盾加剧的主要原因和表现。主要原因首先在于南北政治经济关系不平等,特别是南北经济差距日益扩大。其次,在发展中国家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西方发达国家加紧推行强权政治和经济霸权。主要表现:在政治上,强制第三世界国家实行西方的所谓“民主”、“人权”、“多党制”等,结果引起社会动乱与冲突,非洲几乎半数的国家因此发生严重的社会动荡。在经济上,肆无忌惮地转嫁经济危机,实行损人利己的经济贸易政策,使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条件恶化,债务负担沉重,发展资金倒流,经济陷入更大困难。世界因此也变得更不安宁。     (4)解决南北关系的根本途径。解决南北关系的途径,最主要的是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因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和掠夺,主要是通过国际经济旧秩序实现的。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实质是争取共同繁荣和发展,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加强南南合作,提高南方的经济实力,以促进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第三,推动南北对话,改善南北关系。只要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实行南北合作,就可以缓和南北矛盾。南北对话有利于全球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可以得到经济、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帮助,从而促进自己的发展。这种发展对北方国家的发展也很有利。 (根据2006年8月肖秀荣教授沈阳文登学校辅导,沉郁林海整理)     俄罗斯外交政策的调整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成为取代苏联的“法定继承者”。俄罗斯联邦是前苏联最大的加盟共和国,自然资源丰富,经济潜力大,继承了前苏联70%以上的军事力量,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俄罗斯独立之初,一度奉行全面倒向西方的外交政策,以争取西方的经济援助和政治支持。但此举很快被证明是行不通的。西方的经济援助口惠实不至。而俄罗斯实行的向西方“一边倒”的方针,使自己在国际事务中显得无所作为,国际地位日趋下降。从1993年大选之后,俄罗斯决心从实行向西方一边倒的方针,调整为“全方位”的外交政策,被称为“以西为主,东西兼顾”的外交或“双头鹰外交”。其总的目标是,复兴俄罗斯,重新确立俄的大国地位,维护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为本国改革和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具体的政策是加快独联体一体化进程,巩固俄在这一地区的盟主地位;与西方关系强调“利益均衡”,既合作又抗争,在北约东扩问题上采取“软”、“硬”两手,一方面强硬反对北约东扩,另一方面又进行有限妥协;力争亚太外交有实际突破,以发挥欧亚大国的作用;特别积极地发展对华关系,着手建立和完善面向21世纪的俄中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加强同亚太地区的经贸合作,以带动俄远东地区和西伯利亚的开发;有重点地恢复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特别是与南亚和中东国家的关系。经过几年的调整,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争取到了更多的回旋余地。1998年,俄国成为西方七国首脑会议的正式成员。同时,冷战时期一直处于紧张状态的俄日关系也有了较大的改善,双方领导人互访,签订了一系列协议。俄国与中国的关系也大有改善,双方领导人频频互访,1996年双方宣布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1997年双方发表《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1997年俄国成为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     普京上台以来,更是尽力争取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认为这是稳定经济、政局,走强国之路的必要条件。普京强调“务实外交”,总的原则是最大限度维护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为俄罗斯国家复兴服务。在作法上重视“内部目标高于外部目标”;突出俄罗斯外交政策中的经济色彩;强化俄罗斯的核威慑能力;调整与大国的关系,特别是“9" 11”事件后,与美国关系大为改善,并加入北约20国委员会,积极融入国际社会;视独联体为“战略利益范围”,把同独联体国家发展关系作为其对外政策的“绝对优先方面”;加强与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关系。俄罗斯主张世界多极化,反对单极世界;主张建立新型的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强调联合国在和安理会在建立国际新秩序和维护世界和平包括反对恐怖主义斗争中的主导作用。2001年7月,中俄双方签订《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5年7月,双方发表《关于21世纪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同时,双方经过协商,已顺利解决了边界问题。 当前,俄罗斯虽丧失过去苏联拥有的超级大国地位,但经过几年的努力,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更加积极的作用,大国地位有所恢复,仍是世界多极格局中的重要一极,将是构筑未来多极化世界的重要力量之一。 1、80年代末以来中美关系的发展及其前景 ①、1989年,美国鼓动西方国家对华进行政治和经济“制裁”,使中美关系出现严重倒退。针对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企图,中国政府坚持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并提出处理中美关系应遵循的“增加信任、减少麻烦、发展合作、不搞对抗”的基本方针,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②、1997年10月26日至11月2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揭开了中美关系新的一页。克林顿时期中美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布什时期建立了中美“双方共同致力于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 ③、中美两国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又存在矛盾和分歧。由于美国把中国看成潜在的威胁,对华政策具有两面性,既接触又防范。因此两国关系必然表现出复杂性、曲折性、波动性。中美正常健康关系的建立将是一个长期曲折发展的过程。美国政府奉行接触加遏制和分化、西化中国的基本战略决定中美关系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只能是在碰撞中求合作,曲折中求发展。今后,两国间的矛盾和斗争仍不可避免。但中国人民珍视来之不易的两国关系良好发展的势头,并为新世纪建立起真正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而努力。 2、论苏联解体的原因。 ①、经济形势不断恶化和失控,经济实力明显削弱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下降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②、民族分离主义思潮泛滥,民族矛盾尖锐,是促使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③、政治上背离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原则,否定郝鲁晓夫的领导地位和作用,是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苏联共产党执政70余年,在作出巨大成绩的同时,也犯有许多错误,对这些错误未能作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人民群众不满意,有意见。党内民主集中制又经常遭到破坏,个人集权现象长期得不到纠正,影响了科学、正确决策。党内纪律、 规章制度 食品安全规章制度下载关于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关于行政管理规章制度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范本关于公司规章制度 不健全,难以预防派别斗争和党内上层权力斗争,影响党的稳定和权力顺利交接。党的领导和干部长期享有特权,生活腐化,官僚主义盛行,严重脱离群众。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又用社会民主党的建党原则“改造”苏共,改变了党的无产阶级性质,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导致苏共思想混乱、组织涣散,战斗力严重削弱,在苏联人民心目中威信下降。 ④、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是苏联解体不可忽视的外部原因。 ⑤、另一方面从深层次看是由于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存在的弊端长期得不到改善。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是苏联解体的深层次的社会历史原因。高度集中且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发展,政治民主的实现,致使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使苏联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吃了败仗。 ⑥、争夺世界霸权的外交政策,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争夺世界霸权,加重了苏联国民经济困难,造成苏联国民经济畸形发展,结构和比例长期失调而且得不到纠正,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生活的改善和提高,降低了社会主义的凝聚力。对外侵略扩张,压迫掠夺亚非拉国家和人民,也严重败坏了社会主义的声誉,致使苏联得不到国际支持与拥护,处境更加孤立。 3、试述美苏争霸及两极格局崩溃的历史过程。 ①、战后至80年代末的世界政治格局,是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为基本内容和特征的。世界两极格局在50年代中期最终确立以后,50年代后期美苏争霸格局逐渐形成。 ②、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是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其基础支撑的。在长期争霸的形势下,经济力量相对弱的苏联消耗颇大,当然,长期的对抗,美国也付出了昂贵的费用,影响美国的财政状况、工业生产和国际经济地位,这种状况必然影响和动摇着两极格局的发展,同时孕育着动摇和瓦解两极格局的种种因素。 ③、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主要体现在它们对地区的争夺。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和中苏关系的恶化,社会主义阵营内出现了对立和对抗,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矛盾激化,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1960年中苏关系的恶化,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欧共体的成立和发展,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开始逐渐解体。1967年欧共体的成立冲击了资本主义阵营,使之开始逐渐解体。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稳的加强,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地位发生动摇,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对立、矛盾、斗争越来越激烈,70年代资本主义阵营逐渐瓦解。 ④、第三世界崛起,冲击着世界两极格局。在东西方两大集团的对峙局面下,由亚、非、拉美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不结盟运动逐渐形成、发展和壮大,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崛起。第三世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它有力地冲击着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 ⑤、二极格局崩溃、瓦解的标志: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以及“经互会”和华沙条约组织解散。二战后形成的两极对峙格局中,苏联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长期的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经济,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随之而来的是,1991年“经互会”和华沙条约组织的解散,两极因失去一极而告结束。 4、不和任何大国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坚持的重要对外政策,请分析原因。 不和任何大国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可以使我国和世界上所有国家发展正常的外交关系,有利于实现我国的国家利益。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小出现与我国对抗的国家的可能性。符合我国关于国际关系的主张。 ★(1)、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从这一时期的形势看,苏联由于不断向外扩张,战线过长,特别是陷入阿富汗战争后,内外矛盾加深,国力有所下降。美国自从越南“脱身”后,国内外处境有所改善。美苏争霸态势转入均衡、僵持阶段。西欧、日本崛起,发展中国家壮大,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开始显现。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 (2)、邓小平同志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了分析,毅然决定把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了“两个重要转变”:第一、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从而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危险很迫近的看法。第二、改变了“一条线”战略,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坚定地站在和平力量一边。 (3)、他强调,“同心同德地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全国人民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是解决国际问题、国内问题的最主要的条件”,“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他还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搞好改革和开放,在国内要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在国际上需要一个和平环境,根据这个情况提出了我们的对外政策。那就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增进国际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4)、在邓小平外交思想指引下,我国坚持独立自主,不同任何大国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也不支持它们一方反对另一方。对于所有国际事务都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从而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全面贯彻外交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针,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不断加强经济外交,外交工作出现了新的局面。 5、俄罗斯总统普京说:“切实的国家利益,其中包括经济利益,理应成为俄罗斯外交家的法则。”请分析当前俄罗斯的对外政策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1)、“内部目标高于外部目标”。 俄罗斯外交战略的总体目标是维护民族利益,突出大国作用,发展全方位伙伴关系,不容许任何一个国家对世界发号施令。首先,俄罗斯要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这是俄罗斯外交战略最重要的基本原则和目标。俄政府认为,以意识形态决定敌友关系是不稳固的,而由国家利益、安全态势、地缘政治处境所决定的关系则是相对稳定的,是长期起作用的因素。因此俄在处理国际关系时不会过多考虑意识形态因素,而是将国家和民族利益置于外交战略的首位。 (2)、突出外交政策中的经济色彩 。普京把振兴经济恢复国力实现民富国强作为首要目标,将对外政策紧紧扣住保障国家安全和服务国家经济发展这两个主题为内部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外部环境以确保国家内部安全领土完整和市场统一突出外交的经济内涵。为此俄罗斯加强独联体区域内的经济合作,积极寻求与其他国家、国际资本的经济合作。同时在对外活动中讲求经济效益避免那些徒耗国力、没有实际经济收益的国际政治活动。 (3)、坚持实行东西方平衡的全方位外交政策。首先,把欧盟看作是极为重要的政治和经济伙伴,并努力与之发展积极的和稳定的长期合作;其次加强与亚洲国家的关系,积极参与亚太地区一体化机构工作;再次,在抵制美国与北约的压力下,实现与美国关系正常化,并愿同美国在涉及到裁军、军控不扩散大规模杀伤武器、防止和解决最危险的地区性问题上,进一步合作;第四,外交政策的优先方面是保证与独联体国家进行的多边和双边合作,符合国家利益重点在于发展与独联体所有国家的睦邻关系和战略伙伴关系。 (4)、在国际事务中坚持独立的立场,但不寻求单边对抗。俄对外战略明确规定,加快世界多极化进程,“加强俄罗斯作为正在形成的多极世界中有影响的一极的大国地位”,是俄外交政策的首要任务,也是维护俄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 总之,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核心、以谋求和捍卫经济利益为重点、以淡化意识形态为策略、以重振大国地位为目标。 6、当前世界上恐怖组织特别是阿拉伯世界的恐怖组织的恐怖活动,袭击对象主要的西方国家。请分析其原因。 西方国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以及在巴以冲突偏袒以色列的做法引起一些民族主义者和宗教势力的强烈不满。 ★ 过去几十年,西方国家在第三世界各国的所作所为,是导致恐怖主义行动猖獗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些现今被称之为从事恐怖主义行动的人,往往生活在受西方殖民统治或势力渗透的国家和地区。众所周知,西方殖民者曾统治和奴役第三世界国家长达几十年的时间,曾长期掠夺这些国家的丰富资源,现今有些西方国家仍在致力于这种强盗行为。除此外,这些西方国家政府为了使那些被殖民国家的人民不要对其殖民政策提出抗议,而在这些国家安置了对西方政府惟命是从的傀儡政府。正是西方国家采取的这类唯利是图和自私自利的政策,导致第三世界国家人民为了恢复自己被剥夺的权力而采取一些过激的恐怖暗杀行动。 在世界范围内,尤其在伊斯兰世界出现恐怖主义行动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强行向伊斯兰国家施加西方价值观所致。这些伊斯兰教国家曾拥有辉煌的伊斯兰文明,现仍忠于崇高的伊斯兰价值观。而西方国家倡导的放荡不羁的性自由价值观根本无法令伊斯兰国家接受。现今条件下,西方媒体在伊斯兰世界大肆宣传西方社会流行的世俗主义价值观。西方国家的这类做法激起了穆斯林的强烈不满。从而促使部分穆斯林采取一些过激措施来表示抗议。 7、试述冷战后的中美关系。 冷战后中美关系主动权在美国一方,美国对华政策是既要向中国施加压力,限制中国的发展,又要和中国保持交往和联系。美国要向中国施加压力的原因是:在现实的国家利益、长远的战略目标、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等方面中美两国存在根本分歧,随着中国经济实力、政治影响力和国防力量的增强,美国对中国的疑虑进一步加深,一些美国人肆意制造中国威胁论。美国要和中国保持联系的原因是: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美国处理国际事务需要中国的合作,中美两国在经济上有很强的互补性,美国希望通过和中国交往影响中国的内外政策。 (1)、1989年,中美关系跌入谷底。上世纪90年代初的几年,美国国会和政府借口所谓中国的“人权问题”,在“最惠国待遇”问题上每年都向中国施加压力,将“最惠国待遇”与所谓的“人权”问题挂钩,使中美关系成为美国国内政治斗争的工具,两国关系也随之飘摇不定,中美在“人权”、“最惠国待遇”问题上形成双边和多边对抗之势。 (2)、克林顿时期,中美是“建设性的战略伙伴关系”。初期,中美在冷战后的震荡中彼此寻找对方的定位,彼此互相感知,中美经历了极度艰难的时期。1996之后,中美的接触增多,中国与美国遂渐有了战略伙伴关系,但是应该看到这种战略伙伴关系是不对等的,是美国处于战略优势地位,而中国处于劣势,在两国交往中,中国极力谋求与美国的战略关系,而美国对中国的战略意义的认识存有争议。反映在具体的事务领域就是美国提出一个议题,中国跟上并应付美国提出的议题的挑战。在这个阶段,美国处于攻势,中国处处应付,不可能提出自己的议题和主张。 (3)、布什时期,开始美国将中国定位为竞争对手,遂有了2001年初的关系紧张。9·11恐怖袭击给了中美关系发展的契机,中美关系的定位迅速改变,两国关系平稳发展,到2005年的9月,时任美国副国务卿的佐利克才提出中美关系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从竞争对手到利益攸关方,既是国际环境变化带来的机遇,也是中国实力增强和美国需要中国协助解决全球性问题的直接反映。 (4)、奥巴马上台不到一年,中美关系的未来却已经有了定位。给中美关系以定位的就是美国的副国务卿詹姆斯·斯坦伯格,他率先将中美关系定位为“战略互信”,但这样的战略定位没有完全的定型,处于美国新政府的试探定位期,还存在一定的变数。 8、试述经济全球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任何国家也回避不了。不仅是各国经济,而且各国的政治和国际关系都受到这一发展趋势的影响。 (1)、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的内容更加丰富,国际行为主体更加多元化。传统的国际关系主要是国家间关系,政治和军事是核心内容。而当今国际关系包括经济、文化、环境、科技等各方面的内容,非国家行为主体越来越多地介入国际关系,对世界政治和各国政治都产生了影响。 (2)、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有助于制止战争,推动国际合作。 (3)、发展中国家利用经济全球化提供的机遇,可以加快发展,增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 (4)、经济全球化使传统的主权观念受到冲击。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占有优势,从经济全球化中得到的利益最大,因此更多地强调主权过时的观点,甚至直接干涉发展中国家的内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主权问题上的斗争更加复杂、尖锐。 (5)、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动荡加剧、以西方文化为主的强势文化渗透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国内稳定带来新的安全挑战。 能否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成为获益者,取决于各国自身的实力和把握机遇、战胜挑战的能力。 9、试述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的主要特征。 首先,冷战结束后,整个世界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领域出现了结构性变化。这个结构性变化体现在两个基本的发展趋势上。一是全球化趋势日益加深和相互依存程度日益提高。“全球化”“相互依存”这两个概念所反映的是国际关系变化发展的事实,也意在表明,人们逐渐普遍认识到世界政治的性质正在发生变化。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客观趋势,每一个国家必须在参与全球化进程中作出变革和回应;同时,国家只有在提高相互依存程度的情况下才能获得安全与利益。 其次,是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多极化趋势并不是冷战结束后才出现的,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就预见说,在20世纪最后三分之一时间里,美国、西欧、苏联、中国与日本这五大经济力量的发展将决定世界其他方面的前途。冷战结束之初,当时美国的乔治·布什总统宣布“世界新秩序”已经形成,但美国作为冷战的胜利者和唯一的超级大国,希望建立由它主宰的单极世界。这与两极格局终结后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格局逐渐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是相违背的,因此遭到了许多国家的抵制,俄罗斯、法国、德国、中国等大国都主张,冷战后国际关系的新秩序必须以多极化为基础。无论是从国际正义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全球治理需要各国的平等合作和协商来说,国际政治的多极化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 最后,尽管在全球化和多极化过程中,国际关系的合作和依存关系格局在竞争与斗争中逐渐形成,但起码有三大因素威胁着和平与发展这个时代主题:其一是带着冷战思维的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其二是快速扩大的数字化鸿沟,加速了足以导致国际分裂的发展鸿沟,从而在相当程度上使国际间的相互依存变成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对西方国家的依附。这是国际不稳定的重要根源。其三是不断增生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包括经济安全、信息网络安全、资源安全、环境污染、国际恐怖主义、国际有组织犯罪等领域的非传统安全因素,随着全球化而日益成为全球性问题。 10、试析伊拉克战争对大国关系的影响。 (1)、美国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真正目的,是要用美国的“民主”改造世界,建立美国的世界霸权。这理所当然地受到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抵制。美国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是要建立一个在美国价值观统治下的一统天下。美伊战争引发的大国利益冲突,则表现了在不搞对抗的前提下,大国对各自不同的战略利益的坚持。可以认为,正是这两方面共同构成了21世纪大国关系的基本框架,即合作——竞争的大国关系模式。而美伊战争使这两方面都达到了新的水平,从而使大国关系更加复杂。 (2)、伊拉克战争引发了冷战结束以来大国间最重大的冲突,但不是发生严重对抗。虽然对伊主要的作战行动已经结束,但冲突还没有完全消除;所有的大国都卷入了这场冲突,而尤其以美、英与法、德、俄的冲突明显,特别是美国与其主要盟国法、德的冲突更达前所未有的程度。可以说,这场冲突是冷战结束以来大国间最重大的冲突。随着冲突的持续和激化,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地直接成为冲突的焦点,这表明了冲突的深化,即由围绕战争本身深入到围绕战后安排。大国间的重大冲突只能是战略利益的冲突。伊拉克战争引发的大国间的冲突既因有关各国重要的战略利益冲突而起,也充
本文档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开卷必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5618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30KB
软件:Word
页数:25
分类:经济学
上传时间:2011-12-26
浏览量: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