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红楼梦诗词选

红楼梦诗词选

举报
开通vip

红楼梦诗词选 红楼梦诗词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千年经典欣赏与解析 本文由 不解风...

红楼梦诗词选
红楼梦诗词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千年经典欣赏与解析 本文由 不解风情 在 2007-1-16 02:58 发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于: 倍可亲.美国 ( backchina.com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712—770 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出生于巩县今属河南。早年南游吴越北游 12 齐赵,裘马清狂而科场失利,未能考中进士。后入长安困顿十年以献三大礼赋,始博得看管 兵器的小官。安史乱起为叛军所俘脱险后赴灵武麻鞋见天子,被任为左拾遗又贬为华州司功 参军。后弃官西行客秦州寓同谷入蜀定居成都浣花草堂。严武镇蜀荐授检校工部员外郎。次 年严武死即移居夔州。后携家出峡漂泊鄂湘死于舟中。诗人迭经盛衰离乱饱受艰难困苦,写 出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被称为“诗史”;他集诗歌艺术之大成是继往开来的伟大现 实主义诗人。 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诗 中大量使用了表示颜色的形容词,如“黄”、“翠”、“白”、“青” 等,使画面色彩绚丽鲜明,更 显示出春天景色的明朗秀丽。通过诗中生机勃勃的春景描写,我们不难体会到诗人隐藏在字 里行间的那种欢快喜悦之情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生卒年不详,字嗣宗号靖逸南宋诗人。他的诗多写江湖田园风光,七言绝句尤其新颖 优美富有生活情趣。 ①游园不值想游园没能进门儿。值,遇到;不值,没得到机会。 ②应怜:大概是感到心疼吧。应,表示猜测;怜,怜惜。 ③屐齿:屐是木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儿,叫屐齿。 ④小叩:轻轻敲门。 ⑤柴扉: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 正是江南二月,云淡风轻阳光明媚,诗人乘兴来到一座小小花园的门前,想看看园里的花木。 轻敲了几下柴门,没有反响;又敲了几下,还是没人应声。这样敲呀,敲呀,半天也不见有 人来开门迎客。怎么回事儿?主人真的不在吗?大概是怕园里的满地表苔被人嗝践踏,所以 13 闭门谢客的。果真如此的话,那就未免太小气了。诗人在花园外面寻思着,徘徊着很是扫兴。 在他无可奈何正准备离去的当儿抬头之间,忽见墙上一枝盛开的红杏花探出头来冲着人打招 呼呢。诗人快意地想道:满园的春色已经溢出墙外,任你主人把园门闭得再紧,也关它不住。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人从一枝盛开的红杏花,领略到满园热闹的春色, 感受到满天绚丽的春光,总算是不虚此行了。但是后来读者并不以这点儿为满足,而是按照 自己的意愿,赋予这两句诗以生活的哲理:新生事物一定会冲破重重阴难,脱颖而出,蓬蓬 勃勃地发展起来。这两名诗 也便 获得了新的生命流传不绝。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赏析】 这两首是题画诗,作于元丰八年(1085)。 下面是对第一首的赏析:好的题画诗,既要扣合绘画主题,又不能拘于画面内容,既要能再 现画境,同时又能跳出画外,别开生面,离开绘画而不失其独立的艺术生命。苏轼这首诗可 以说做到了这一点。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整首诗又 如同诗人即景言情,当下所得意象妙会而自然。说前三句再现画境,其实两者也不全然等同。 第二句中“水暖”(温度)、“鸭先知”(知觉)云云,是不能直接画出的。诗能描写如画,诗咏物性 物理又过于画。这是因为绘画属于视觉艺术,而诗是语言艺术,有着表现上的绝对自由。最 后一句进一步发挥联想,在前三句客观写景的基础上作出画中景物所属时令的判断,从而增 添了南方风物之美的丰富感觉,这更是画所不能的。有关河豚的应时风味,梅尧臣《范饶州 坐中客语食河豚鱼》一诗写首:“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欧 阳修《六一诗话》说:“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水上,食柳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 14 最美。”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 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 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诗意之妙也有赖于此。 咏鹅 骆宾王 约 640— 684 以后,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七岁能诗号称“神童”。早年丧父家境穷困。龙朔 初道王李元庆辟为府属。后拜奉礼郎曾从军西域又入蜀从征云南。返京后任武功主簿转明堂 主簿迁侍御史。被诬入狱遇赦后出为临海丞。为徐敬业草讨武檄文讨武兵败逃亡不知所终。 其为五律精工整炼不在沈、宋之下尤擅七言长歌,排比铺陈,圆熟流转或被誉为“绝唱”。 望庐山瀑布 李白 15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 寰宇记》)。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 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 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接着诗 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 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维妙维肖 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谁能将这巨物“挂”起来呢?“壮哉造化功”。所以这 “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 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 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然而诗人 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疑是”值得细味, 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 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你看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 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象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可见 “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 地生发出来的。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 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 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宋人魏庆之说:“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诗人玉屑》这个看法在 这首诗里似乎特别有说服力。比如一个“生”字,不仅把香炉峰写 “活”了,也隐隐地把山间的 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浮游的景象表现出来了。“挂”字前面已经提到了,那个“落”字也很精彩, 它活画出高空突兀、巨流倾泻的磅礴气势。很难设想换掉这三个字,这首诗将会变成什么样 子。 中唐诗人徐凝也写了一首《庐山瀑布》。诗云:“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 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场景虽也不小,但还是给人局促之感,原因大概是它转来 转去都是瀑布、瀑布……,显得很实,很板,虽是小诗却颇有点大赋的气味。比起李白那种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灵,相去实在甚远。无怪苏轼说:“帝遣银河一派垂, 古来唯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戏徐凝瀑布诗》话虽不无过激之 16 处,然其基本倾向还是正确的,表现了苏轼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也是一位颇有见地的鉴 赏家。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诗是长庆三或四年春 823-824 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 湖,人们就会联想到苏轼诗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 后雨》)读了白居易这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西施的面影,更加感到东坡这比喻 的确切。 乐天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 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孤山寺北贾亭西”。孤山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耸立,上有孤山寺,是湖中登览胜地,也 是全湖一个特出的标志。贾亭在当时也是西湖名胜。有了第一句的叙述,这第二句的“水面”, 自然指的是西湖湖面了。秋冬水落,春水新涨,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太空里舒卷起重重叠 叠的白云,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了一片,故曰“云脚低”。“水面初平云脚低”一句,勾勒 出湖上早春的轮廓。接下两句,从莺莺燕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 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莺是歌手,它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燕是候鸟,春天又 17 从北国飞来。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在这里,诗人对周遭事物的选择是典 型的;而他的用笔,则是细致入微的。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 家”。因为这还是初春季节。这样,“早莺”的“早”和“新燕” 的“新”就在意义上互相生发,把两 者联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 “新燕”,所以当它啄泥衔草,营建新巢的时候,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谢灵运“池塘 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为人传诵,正由于他写出了 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这诗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似。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 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甚至时有“疾风甚雨”。但这日的细雨纷纷,是那种 “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这也正是春雨的特色。这“雨纷纷”,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 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的;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 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那么什么是“断魂”呢? 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竭力形容那种十分强烈、可 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在古代风俗中,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 18 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而今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 的滋味是复杂的。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又平添了一层愁绪。因而诗人用了“断 魂”二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不太没来由了吗?—这样,我们就又可回 到“纷纷”二字上来了。本来佳节行路之人,已经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 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所以说,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 —甚至不妨说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情绪。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里情在景中、景即是情 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前二句交代了情景,接着写行人这时涌上心头的一个想法:往哪里找个小酒店才好。事情很 明白:寻到一个小酒店,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小饮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 被雨淋湿的衣服,—最要紧的是,借此也就能散散心头的愁绪。于是向人问路了。 是向谁问路的呢?诗人在第三句里并没有告诉我们,妙莫妙于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 在语法上讲,“牧童”是这一句的主语,可它实在又是上句“借问”的宾词—它补足了上句宾主 问答的双方。牧童答话了吗?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动”为答复,比答话还要鲜明有力。 我们看《小放牛》这出戏,当有人向牧童哥问路时,他将手一指,说:“您顺着我的手儿瞧!” 是连答话带行动—也就是连“音乐”带“画面”,两者同时都使观者获得了美的享受;如今诗人 手法却更简捷,更高超:他只将“画面”给予读者,而省去了“音乐”,—不,不如说是包括了“音 乐”。读者欣赏了那一指路的优美“画面”,同时也就隐隐听到了答话的“音乐”。 “遥”,字面意义是远。然而这里不可拘守此义。这一指,已经使我们如同看到,隐约红杏梢 头,分明挑出一个酒帘—“酒望子”来了。若真的距离遥远,就难以发生艺术联系,若真的就 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妙就妙在不远不近之间。《红楼梦》里大观园中有一 处景子题作“杏帘在望”,那“在望”的神情,正是由这里体会脱化而来,正好为杜郎此句作注 脚。“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这只需要说明指往这个美丽的杏花深处 的村庄就够了,不言而喻那里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 诗只写到“遥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费一句话。剩下的行人怎样的闻讯而喜,怎样的 加把劲儿趱上前去,怎样的兴奋地找着了酒店,怎样的欣慰地获得了避雨、消愁两方面的满 足和快意……,这些诗人就能“不管”了。他把这些都付与读者的想象,为读者开拓了一处远 比诗篇语文字句所显示的更为广阔得多的想象余地。这就是艺术的“有余不尽”。 19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 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 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 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 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 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 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 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 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 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 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 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 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 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 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 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 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20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 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 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 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 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 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分析】 汪伦:桃花潭附近居民,曾热情招待过李白。 踏歌:边唱歌边用脚踏地作节拍。 桃花潭: 在今安徽泾县。 《赠汪伦》是一首著名的送别诗。诗中首先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 十分朴素自然地表达出一位普通村民对诗人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后两句诗人信手拈来, 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比较的手法,把无形的 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自己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 然,想象丰富奇特,令人回味无穷。 21 李白:701—762,字太白,自称与李唐皇室同宗,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少居蜀中, 读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学道。二十五岁出川远游,酒隐安陆,客居鲁郡。这期间曾西入长安,求取功名,却失 意东归;至天宝初,以玉真公主之荐,奉诏入京,供奉翰林。不久便被谗出京,漫游各地。 安史乱起,为了平叛,入永王李军幕;及永王为肃宗所杀,因受牵连,身陷囹圄,长流夜郎。 遇赦东归往依族叔当涂今属安徽令李阳冰,不久病逝。他以诗名于当世,为时人所激赏,谓 其诗可以“泣鬼神”。他以富于浪漫主义的诗歌反映现实,描写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 成为光照古今的伟大诗人。 《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生卒年不详),今河南洛阳人。天宝时名士,却不乐仕进,寄情山水、书画,诗亦有 名,擅长绝句。 第一句"更深月色半人家",可以解作"夜深时斜斜的月亮照着一半的房屋"。但"半人家"也可 以暗示分离了的夫妻。这叫"预设"。第三句就是诗中主体忽然惊觉。再以第二句的"北斗、 南斗"为前提,更加强它的感染力。 从"文本互涉"的角度来看,"北斗"句从汉乐府《善哉行》 衍出。 下面是其中六句: 月没参横,北斗阑干。亲交在门,饥不及餐。欢日苦少,戚日苦多。 这几句说明了家中少妇的苦况,如果我们像闻一多那样把"饥、餐"解作"性爱"的缺乏与满足 的话,我们更明白她的处境。在家的妻子既要奉侍夫家的人,而丈夫又不在身旁,自然难免 22 有"欢日苦少,戚日苦多"之感了。 第四句的"虫声"出自《诗经》中《鸡鸣》的"虫飞薨",甘与子同梦。它说明女方盼望枕边人 早日回归。"新透绿窗纱"的"新"是女方惊觉孤单的讯号。同时,虫声扰人,难以入梦,回应 第一、二句。夜深不寐,加上第三、四句对性与爱的暗示,使人想起《关雎》"求之不得, 辗转反侧"这两句诗。"虫声"句又令我们联想到六朝《读曲歌》的"春风不知著,好来动罗裙"。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在生活里,“好” 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 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春天的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 需要下雨就下起来了。你看它多么 “好”。第二联进一步表现雨的“好”。雨之所以“好”,就好 在适时,好在“润物”。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细地滋润万物的。然而也有例外。有时 候它会伴随着冷风由雨变成雪。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这们的雨尽管下在春 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 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 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 23 手法。“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 意“润物”,无意讨“好”。如果有意讨 “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 见听得清。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 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雨这样“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够,下个通宵。 倘若只下一会儿,就云散天晴,那“润物”就不很彻底。诗人抓住这一点写了第三联。在不太 阴沉的夜间,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见,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如今呢?放眼四望,“野 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此外,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 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象云一样黑。好呀!看起来,准会下到天亮。尾联写的是想 象中的情景。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了。万物之一的花, 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带雨开放,红艳欲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个锦官城成都杂 花生树,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汇成花的海洋。那么田里的禾苗呢?山上的树林 呢?一切的一切呢?浦起龙说:“写雨切夜易,切春难。”这首“春夜喜雨”诗,不仅切夜、切 春而且写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现了 诗人的、也是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诗人盼望这样的“好雨”,喜爱这们的“好雨”。所以题目 中的那个“喜”字在诗里虽然没有露面,但“‘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浦起龙《读杜心解》。诗人 正在盼望春雨“润物”的时候,雨下起来了,于是一上来就满心欢喜地叫“好”。 第二联所写显然是听出来的。诗人倾耳细听,听出那雨在春夜里绵绵密密地下,只为“润物”, 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着觉。由于那雨“润物细无声”,听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 门去看。第三联所写,分明是看见的。看见雨意正浓,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 的美景。其无限喜悦的心情,又表现得多么生动。中唐诗人李约有一首《观祈雨》:“桑条 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和那些朱门里看歌舞 的人相比,杜甫对春雨“润物”的喜悦之情难道不是一种很崇高的感情吗 24 送上人 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诗人简介】 刘长卿:709—790,字文房,郡望河间今属河北,籍贯宣城今属安徽。青少年读书于嵩阳, 天宝中进士及第。肃宗至德年间任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尉,因事贬潘州南巴尉。上元东游吴 越。代宗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任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贪赃,贬为睦 州司马。德宗朝任随州刺史,叛军李希烈攻随州,弃城出走,复游吴越,终于贞元六年之前。 其诗气韵流畅意境幽深婉而多讽,以五言擅长自诩为“五言长城 [注释] ①孤云、野鹤:古人认为是超尘脱俗的事物,这里用以喻指“上人”。将:与,共。 ②沃洲山:在今浙江省新昌县东,道家列为第十二洞天福地。相传晋代僧支遁曾在此地放鹤 养马。 [简要评析] 这又是一首送别僧人的诗作,据说是诗人送别灵澈所作。“孤云野鹤”现在是一句 成语,而刘长卿此诗则是该成语的始作俑者。在本诗中“孤云”喻为上人,是为形容他四方云 游、来去无踪的行迹。而“野鹤”则是实指,也是本诗中最须瞩目的地方。鹤,在古代往往被 看成是仙者的陪伴之物。仙人王子乔的故事中即有乘鹤飞行的情节。因此,鹤者往往被加上 “仙”字等,称为“仙鹤”、“灵鹤”、“野鹤”,而成为仙人的亲密侣伴。本诗中的“孤云将野鹤”句, 是诗人借助野鹤的形象,暗示灵澈是一介高僧,他的修炼已将成正果,所以他是不可能再在 普通的民间住下,自然就不会去那俗人会聚的沃洲山了。所以后两句只是从第二句衍生而来, 是对第二句的注释。诗人对灵澈说,你要去的地方一定会是离仙境最近、离人寰最远的深山 宝刹之中,岂能再往人间住?譬如沃洲山那里,已被俗世之人踩踏个遍,想你也是不会再去 那里的。诗人巧妙地将人间和仙境两处对立,一方面表达作者对俗世的厌弃,一方面赞友人 之品德高洁不入俗流,将惜别之情写得充满仙境之雅,读来无常人分离之伤感,却浮现出流 云出岫的飘逸。 25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注释】 踪:踪迹。 蓑笠翁:披蓑衣戴斗笠的渔翁。 【简析】 这是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 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 永,刚劲有力。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 江天雪景图。 【诗人简介】 柳宗元:773— 819 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贞元年间进士及第复中博学宏辞,授集贤 院正字。调蓝田尉,迁监察御史里行。顺宗即位,任礼部员外郎,参预政治革新。不久宪宗 继位,废新政打击革新派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召还长安,复出为柳州刺史。病逝于柳州。 与韩愈发起古文 运动,为一代古文大家,世称“韩柳”。其诗得《离骚》馀意, 常于自然景 物之中寄托幽思,纤而归于淡泊,简古而含有至味。成就不及散文, 却能独具特色。 【主要诗作】 渔翁 溪居 江雪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26 梅、兰、竹、菊、枫、松 27 28 29 30 31 32 梅兰竹菊古诗竹简 33 34 35 36 37
本文档为【红楼梦诗词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36872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4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7
分类:文学
上传时间:2011-12-24
浏览量: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