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略论唐代妇女发式的特点

略论唐代妇女发式的特点

举报
开通vip

略论唐代妇女发式的特点   [收稿日期 ]2008 - 07 - 01   [作者简介 ]谭燕鹏 (1984 - ) ,女 ,广西贵港人 , 2007级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及隋唐史的研究. E - mail: hattyy@163. com 略论唐代妇女发式的特点 谭燕鹏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2) 摘  要 :唐代社会开明自由 ,经济繁荣发达 ,文化灿烂辉煌。唐代妇女们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人身 自由和个性解放。在唐代妇女发式方面 ,出现了足以体现时代特色的发式造型。通过简述...

略论唐代妇女发式的特点
  [收稿日期 ]2008 - 07 - 01   [作者简介 ]谭燕鹏 (1984 - ) ,女 ,广西贵港人 , 2007级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及隋唐史的研究. E - mail: hattyy@163. com 略论唐代妇女发式的特点 谭燕鹏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2) 摘  要 :唐代社会开明自由 ,经济繁荣发达 ,文化灿烂辉煌。唐代妇女们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人身 自由和个性解放。在唐代妇女发式方面 ,出现了足以体现时代特色的发式造型。通过简述唐代妇女的发式 ,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了其阶层 性、阶段性和艺术性等特点 ,进而探讨唐代妇女发式的历史文化内涵。 关键词 :唐代妇女 ;发式 ;特点 中图分类号 : K24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2 - 4658 (2009) 01 - 0063 - 03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开明王朝之一。这种开明在 繁荣的“贞观之治 ”和“开元盛世 ”奠定的经济背景和物质 基础上 ,既体现在对少数民族的宽容和对外经济文化的频 繁交流上 ,更大程度表现在社会思想意识方面的自由和解 放。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 ,唐代妇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 人身自由和个性解放 ,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了较前代更活跃 的角色。因此她们更注意挖掘自身的美丽 ,按照个人的喜 好随意穿着打扮 ,仅发髻的种类就有新月髻、反绾髻、堕马 髻等百余种。唐代妇女发式除了妆饰作用外 ,还体现着当 时的等级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时代背景和审美情趣等历史文化信息。本 文遂简述了唐代妇女发式 ,并透析其阶层性、阶段性以及艺 术性 ,藉以折射出她们生活的绚丽多彩及其审美追求。 一、唐代妇女发式 根据传世文献的记载及传世绘画、壁画与现存文物反 映的妇女发式式样及特征 ,唐代妇女发式大体可分为 :髻、 鬟、鬓。其中 ,髻又可以分为单髻和双髻。实际上 ,鬟和鬓 不算是单独存在的发式式样 ,以往的研究者也仅把鬟并入 髻中研究 ,或者稍微提一下鬓 ,并没有对髻、鬟、鬓做出严格 的区分。笔者谨根据史料中唐代妇女发式的造型特点及唐 诗中出现的髻、鬟、鬓的概念做出以上划分 ,但不能否认的 是 ,髻始终是唐代乃至中国古代妇女发式的主要形式。唐 代妇女发髻的样式在下文有详细论述。 除髻外 ,唐代妇女的发式还有鬟、鬓两种。鬟与髻都是 头发梳起的式样 ,本质上无太大的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 , 鬟为空心 ,髻为实心。唐代的鬟的式样甚多 ,有高而大的 鬟 ,即将梳得细长的发条 ,自发根绕起呈环状系于头顶。也 有低鬟 ,细长的发条垂于耳边或脑后。此外还有一种如同 身形短小、方头广额的知了的短鬟。双鬟则为大多数唐代 少女所喜爱。 鬓指耳前额下所留的头发 ,俗称“鬓角 ”或“鬓脚 ”。严 格地说 ,鬓不是发式 ,它是为了突出或增加发髻的美感 ,而 将鬓发梳拢 ,加以处理 ,用以搭配髻或鬟的。唐代最流行的 当数蝉鬓和云鬓。另外 ,还有一种仅限于后宫皇后妃嫔梳 理的博鬓。 其实唐代妇女的发式造型今天很难一一断定 ,大体上 有高低、偏正、有无发鬟和鬓发薄厚、长短的差别。我们只 能通过其名称和唐诗的描述 ,以及壁画、陶俑等实物进行分 析猜测。 二、唐代妇女发式的特点 唐代妇女丰富多彩的发式展现了她们栩栩如生的社会 生活。下面笔者将从阶层性、阶段性和艺术性等三方面总 结唐代妇女发式的特点 ,以探讨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 (一 )阶层性 根据史料记载和唐代社会的实际情况 ,笔者将唐代妇 女大致分为宫廷妇女、贵族女子、平民女子和舞伎丫环等四 个阶层。不同阶层的妇女所梳的发式有所区别 ,恰恰体现 了唐代妇女发式的阶层性。 唐代的政策严格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了皇后、皇太子妃、内外命妇在各 种场合的服饰等差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便是首饰花树 的差别及对鬓发的要求。如 : 《旧唐书 》卷 45《舆服志 》记载了对皇后之服的规定 : “武德令 ,皇后服有袆衣、鞠衣、钿钗礼衣三等。袆衣 ,首饰 花十二树 ,并两博鬓 ⋯⋯受册、助祭、朝会诸大事则服之。 鞠衣 ,亲蚕则服之。钿钗礼衣 ,十二钿 ⋯⋯宴见宾客则服 之。”[ 1 ] ( P1955) 《旧唐书 》卷 45《舆服志 》还记载了皇太子妃的服制 : ·36·  第 24卷第 1期             邢 台 学 院 学 报            Vol. 24. No. 1    2009年 3月               JOURNAL OF X INGTA IUN IVERSITY              Mar. 2009    “皇太子妃服 ,首饰花九树 , (小花如大花之树 ,并两博鬓 也。)褕翟 ⋯⋯受册、助祭、朝会诸大事则服之。鞠衣 ⋯⋯ 从蚕 则 服 之。钿 钗 礼 衣 , 九 钿 ⋯⋯宴 见 宾 客 则 服 之。”[ 1 ] ( P1955) 《新唐书 》卷 24《车服志 》记载命妇之服 :“命妇之服 六 :翟衣者 ,内命妇受册、从蚕、朝会 ,外命妇嫁及受册、从 蚕、大朝会之服也 ⋯⋯两博鬓饰以宝钿。一品翟九等 ,花钗 九树 ;二品翟八等 ,花钗八树 ;三品翟七等 ,花钗七树 ;四品 翟六等 ,花钗六树 ;五品翟五等 ,花钗五树。宝钿视花树之 数。钿钗礼衣者 ,内命妇常参、外命妇朝参、辞见、礼会之服 也 ⋯⋯一品九钿 ,二品八钿 ,三品七钿 ,四品六钿 ,五品五 钿。礼衣者 ,六尚、宝林、御女、采女、女官七品以上大事之 服也 ⋯⋯唯无首饰、佩、绶。公服者 ,常供奉之服也 ⋯⋯公 主、王妃佩、绶同诸王。花钗礼衣者 ,亲王纳妃所给之服也。 大袖连裳者 ,六品以下妻 ,九品以上女嫁服也 ⋯⋯花钗 ,覆 笄 ,两博鬓 ,以金银杂宝饰之。”[ 2 ] ( P516) 由此可见 ,唐代宫廷妇女们有着严格的服饰等级制度 , 她们在朝会、受册等正式场合只能遵循唐代衣服令而较少 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唐代贵族和富家女子不必参加社会劳动 ,不仅有时间也 有条件梳妆打扮。她们奔放的热情、过剩的精力需要更多清新 活泼的发式来表现 ,因此在头发的妆饰上下足了功夫。她们或 仿效胡妇 ,挽回鹘髻、着回鹘装 ,显得干练洒脱 ,别有一番异国 风情 ;或重新发掘经典旧发式 ,如梳堕马髻而显得弱不禁风 ,惹 人垂怜 ;或继续创新 ,使人耳目一新 ,如梳抛家髻 ;或竭力装饰 发髻 ,簪上鲜花而梳花髻 ;或在高髻上插发钗、步摇、梳篦等而 梳宝髻 ,王建《宫词一百首》就有真实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玉蝉金雀三层插 , 翠髻高丛绿鬓虚。”[3 ] (卷 302, P3439)总之 ,她们的目的就是使自己 的发式与众不同 ,出类拔萃。 唐代的平民女子和劳动妇女由于生活生产的繁重 ,为了 节约时间 ,常常随手挽个椎髻或高髻 ,方便快捷。如《旧唐书》 卷 199上《东夷传》记载 :“贵人戴锦帽 ,百姓皆椎髻 ,无冠带。 妇人衣纯色裙 ,长腰襦 ,束发于后 ,佩银花 ,长八寸 ,左右各数 枝 ,以明贵贱等级。衣服之制 ,颇类新罗。”[1 ] (P5340)又如《唐会 要》卷 99《东谢蛮》载 :“东谢蛮在黔州之西数百里⋯⋯男女椎 髻 ,以绯束之 ,后垂向下。”[4 ] (P1761) 有时 ,平民女子和劳动妇女因求美心切 ,也会仿效贵妇 仕女们的发式 ,前面讨论过的囚髻的盛行就是一个很好的 例子。如《唐语林 》卷 3第 85条载 :“皇甫德参上书 ,言 : ‘陛下修洛阳宫 ,是劳人也 ;收地租 ,厚敛也 ;俗尚高髻 ,是 宫中所化也。’”[ 5 ] ( P135) 由于经济有限 ,她们的发饰未必有贵妇仕女们的那么 名贵 ,但也别具匠心。正如《新唐书 》卷 24《车服志 》所载 : “庶人女嫁有花钗 ,以金银琉璃涂饰之。”[ 2 ] ( P516) 另外 ,社会底层的丫环和妓女多梳双鬟 ,舞伎也多梳双 鬟 ,《旧唐书 》卷 29《音乐志 》曰 :“舞四人 ,碧轻纱衣 ,裙襦 大袖 ,画云凤之状 ,漆髻鬟 ,饰以金铜杂花 ,状如雀钗 ,锦履。 舞容闲婉 ,曲有姿态。”[ 1 ] ( P1067) (二 )阶段性 唐代妇女发式的发展可大致分为初盛唐和中晚唐两个 阶段。 初唐妇女发髻的特点是式样繁多 ,如盘桓髻、半翻髻、 椎髻、新月髻、回鹘髻、惊鹄髻、反绾髻、双髻等等。“初唐 流行的 15种发髻中 ,有 4种是继承前期的 ,而其余的 11种 则是初唐新创的。”[ 6 ]盛唐妇女发髻以高髻居多。初唐时 创新的发髻发展到此时已基本成熟定型 ,发髻高耸成为流 行主体。 这是不无社会原因的。此时正是唐代经济繁荣、国泰 民安、对外交流不断扩展的上升时期 ,丰富多彩、日趋高耸 的发式也正是人们对国家强盛与发展充满自信与自豪的体 现。正是这种空前的社会环境造就了此期空前的妇女发 式。由此可看出一个新生的王朝所具有的上升力和创造 力。 中唐时期是唐代最重要的转折期。妇女的高髻逐渐减 少 ,新创的抛家髻不像初盛唐的高髻那样危峨高耸 ,而是蝉 鬓抱面 ,发束于顶后抛于一侧。改进的倭堕髻则搭于前额 , 双垂髻垂于耳际 ,都不再耸于头顶。新的低髻样式成为时 尚 ,远不及初盛唐发式那么利落美观。而晚唐一袭中唐式 样 ,几无创新。 这种情况与社会环境应该有关系。自安史之乱后 ,由 于社会经济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人们久经战争磨难 ,渴望安 定 ,渴望生活富足的强烈愿望 ,多少压抑了一些唐前期人们 那种自信自豪的心情 ,在妇女发式追求上 ,较前期缺乏了一 些勇气 ,因此凋丧之气也就应运而生。《新唐书 》卷 34《五 行志 》描述的元和末妇女们的圆鬟、椎髻就是一个典型 : “圆鬟者 ,上不自树也 ;悲啼者 ,忧恤象也。”[ 2 ] ( P879) 这与中晚唐时期朝廷屡次颁布禁令也应该有关。《唐 会要 》卷 31《舆服上 》记载文宗时 ,“妇人高髻险妆 ,去眉开 额 ,甚乖风俗 ,颇坏常仪 ,费用金银 ,过为首饰 ,并请禁断其 妆梳钗篦等。伏请勒依贞元中旧制。仍请敕下后 ,诸司及 州府榜示 ,限一月内改革。”[ 4 ] ( P574) 总的来说 ,千姿百态的唐代妇女发式在中华妆饰史上 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在中国古代妇女发式发展史上写 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三 )艺术性 唐代妇女借鉴和吸收了绘画的造型构图和色彩搭配的 ·46· 谭燕鹏 :略论唐代妇女发式的特点 表现技法 ,使其发式充满了艺术性 ,并展现了她们绚丽多彩 的生活和审美情趣。 唐代妇女发式的艺术性 ,首先体现在发式名目繁多、形 式各异上。髻和鬟是唐代妇女发式的大宗 ,不仅有单双之 分 ,还有大小、高低的不同 ,其中每一种发式都是一个耐人 寻味的画面。 高髻本身髻形高大 ,造型挺拔。若只简单地拢于头顶 , 则缺乏清晰明朗的轮廓线条 ;若不修饰又显单调 ,故唐代妇 女们就巧妙地将发型塑造成黄鹂状或凤形。无论是黄鹂还 是凤 ,都是唐代妇女全身华服的点睛之笔。可见她们善于 把艺术才华融入对发式的修饰中 ,显示卓越的艺术才能。 倭堕髻 , 由汉代堕马髻发展而来 , 有“堕马之余 形 ”, [ 7 ] (卷中 , P21)即有倾斜、侧垂一边的特征 ,别显楚楚动 人。它的梳法是总发于顶 ,在颅顶正中挽一个发髻 ,朝一边 倾斜堕落 ,再用簪绾住。倭堕髻是结合椎髻以简单手法勾 勒出质朴的特点 ,又具有别出心裁的技巧。 抛家髻的梳法是“将发束髻于顶后抛向一侧 ,再将耳 旁的鬓发处理成薄薄的一层 ,紧贴双颊。”[ 8 ] ( P446)它有着较 为明显的椎髻的痕迹 ,其梳法和造型都酷似椎髻而又有自 己的特色 ,并深深地染上了唐末妇女们消极的情绪 ———双 鬓抱面 ,是典型的清幽。虽说造型依然清丽 ,线条圆滑 ,但 是明显少了初盛唐时期的那种落落大方。 回鹘髻 ,以地域而命名。唐时北方地区的回鹘妇女 ,将 头发挽成椎状 ,故称“回鹘髻 ”。乍一看回鹘髻似乎与椎髻 相似 ,但若配以回鹘装和毡帽 ,则立即挥洒写出北方女子特 有的飒爽英姿。 唐代妇女发式的艺术性 ,还体现在发式与饰品的合理 搭配上。唐人喜爱花 ,妇女们就别出心裁地把花簪于高髻 上 ,成了花髻 ,既简约又时尚 ,堪称巧思。贵妇仕女们还追 求浓重富艳 ,便往高髻上缀花钿、钗簪、金玉花枝、珠翠等饰 物 ,成了宝髻 ,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毋庸讳言 ,唐代妇女们在艺术追求过程中也有刻意雕 琢的迹象。但是她们在发髻艺术表现上 ,没有因循守旧 ,而 是独立创新 ,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新的艺术意境。发式显示 的独特艺术风格正是她们个性、才情的自然流露 ,正所谓 “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 ”。 结束语 正是唐代这种大气磅薄、文化兼容、精神自由的社会 , 给了妇女们一个可以发挥与众不同之审美情趣的大环境。 唐代妇女的发式在传统的形式中汲取了新鲜的血液 ,在民 族大融合的背景下不断地丰富、创新。它的美丽中凝聚了 中国古代女性最古朴的智慧 ,是它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 古代社会祥和的生活 ,让我们体会到与政治和烽火无关的 那遥远的宁静。它是中国古代妇女服饰文化中一颗闪亮的 星 ;它是中国女性求新、唯美之精神气质的绝佳体现 ;它是 唐代繁盛文化的积淀 ;它是闺阁中的秘密 ,也是古代妇女心 中最美丽的愿望。 参考文献 : [ 1 ] (五代 )刘昫. 旧唐书 [M ]. 北京 :中华书局 , 1975. [ 2 ] (北宋 )欧阳修 ,宋祁. 新唐书 [M ]. 北京 :中华书局 , 1975. [ 3 ]全唐诗 [M ]. 北京 :中华书局 , 1985. [ 4 ] (五代 )王溥. 唐会要 [M ]. 北京 :中华书局 , 1990. [ 5 ] (北宋 )王谠. 唐语林 [M ]. 北京 :学苑出版社 , 1998. [ 6 ]庞雅妮. 西安地区唐纪年墓妇女发髻研究 [ J ]. 文博 , 2001, (1) . [ 7 ] (后唐 )马缟. 中华古今注 [M ]. 沈阳 :辽宁教育出版社 , 1998. [ 8 ]缪良云. 中国衣经 [M ]. 上海 :上海文化出版社 , 2000. On the Character istics of W omen’s Ha irstyles in Tang Dynasty TAN Yan - peng (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62, China) Abstract: Tang Dynasty was known for the p rosperous economy, flourishing culture and enlightened free2 dom. The women in Tang Dynasty obtained personal freedom and personality emancipation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women’s hairstyles in Tang Dynasty embodied the era characteristicswell enough.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women’s hairstyles by describing the women’s hairstyles in Tang Dynasty. Key Words: women in Tang Dynasty; hairstyle; characteristics ·56· 邢台学院学报                             2009年第 1期
本文档为【略论唐代妇女发式的特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34630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61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
分类:
上传时间:2011-12-24
浏览量: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