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箱涵操作指南

箱涵操作指南

举报
开通vip

箱涵操作指南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 混凝土输水箱涵施工操作指南 (试行)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 二○一○年五月 前 言 为规范和指导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混凝土输水箱涵工程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根据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水利部以及国家有关标准、规程,编写了本指南。 本指南主要内容包括总则、主要材料的采购与管理、施工测量、土石方开挖施工、钢筋制作与安装、模板工程施工、混凝土施工、变形缝施工、土方回填施工共九章及附录。 在使用过程中,如有需要修改、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反馈至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工程建设部。 本指南...

箱涵操作指南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 混凝土输水箱涵施工操作指南 (试行)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 二○一○年五月 前 言 为规范和指导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混凝土输水箱涵 工程施工 建筑工程施工承包1园林工程施工准备消防工程安全技术交底水电安装文明施工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 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根据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水利部以及国家有关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规程,编写了本指南。 本指南主要内容包括总则、主要材料的采购与管理、施工测量、土石方开挖施工、钢筋制作与安装、模板工程施工、混凝土施工、变形缝施工、土方回填施工共九章及附录。 在使用过程中,如有需要修改、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反馈至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工程建设部。 本指南由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负责解释。 本指南的主编单位: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 河北省水利工程局 本指南主要起草人:刘治峰 刘瑞源 刘 斌 石红伟 郭永为 闫书合 朱耘志 王志民 唐 涛 郭晓娜 王秀贞 张江然 王少飞 张戈平 陈秀菊 郜文英 臧孟军 本指南自印发之日起试行 目 录 11 总 则 22 主要材料的采购与管理 22.1 一般规定 22.2 生产厂家或供应商选择程序 22.3 主要材料选择要求 32.4 材料质量 检测 工程第三方检测合同工程防雷检测合同植筋拉拔检测方案传感器技术课后答案检测机构通用要求培训 32.5 材料管理 53 施工测量 53.1 一般规定 53.2 控制测量 63.3 施工放样测量 73.4 测量资料提交 84 土石方开挖施工 84.1 一般规定 84.2 施工方法 104.3 质量控制与检验 125 钢筋制作与安装 125.1 一般规定 125.2 施工方法 155.3 质量控制与检验 176 模板工程施工 176.1 一般规定 176.2 施工方法 216.3 质量控制与检验 227 混凝土施工 227.1 一般规定 227.2 混凝土生产 227.3 混凝土运输 237.4 垫层混凝土施工 237.5 箱涵混凝土入仓 247.6 箱涵混凝土浇筑 267.7 混凝土养护及表面保护 277.8 特殊天气施工 287.9 质量控制与检验 308 变形缝施工 308.1 一般规定 308.2 橡胶止水带施工 318.3 闭孔泡沫塑料板施工 318.4 聚硫密封胶施工 328.5 质量控制与检验 339 土方回填施工 339.1 一般规定 349.2 施工方法 359.3 质量控制与检验 37附录A 主要参考规程、规范、标准 39附录B 附表 1.0.1 为规范和指导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混凝土输水箱涵工程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编写本指南。 1.0.2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混凝土输水箱涵施工执行标准的顺序。 1 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颁发的规定、标准。 2 水利行业规程、规范、标准。 3有关混凝土输水箱涵施工的规程、规范、标准。 1.0.3 本指南主要适用于南水北调中线天津干线工程混凝土输水箱涵施工管理,中线干线工程中其它类似工程可参考执行。 1.0.4 依据相关规程、规范,并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及本指南,施工单位应编制施工作业指导书,监理工程师应编制监理 实施细则 工程地质勘察监理实施细则公司办公室6S管理实施细则国家GSP实施细则房屋建筑工程监理实施细则大体积混凝土实施细则 。 1.0.5 施工单位应设立满足生产需要的工地试验室。 1.0.6 施工单位的试验、质检人员应符合合同规定的有关资格要求,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持证上岗。关键工序的作业人员应经培训后上岗,且上述人员宜相对固定。 1.0.7 施工单位利用测量基准点引设的施工测量控制网成果应报监理工程师批准,控制网精度应满足施工质量控制要求。 1.0.8 施工单位应提出拟选用的输水箱涵混凝土主要施工设备的性能、技术参数及进场计划,报监理工程师审查。 1.0.9 施工单位质量控制人员应认真、详实地填写施工检验记录,确保施工质量记录资料真实、完整、具有可追溯性。 1.0.10监理工程师应依据有关合同及相关规程、规范要求开展跟踪检测、平行检测,按照统一制定的主要材料、工序质量监理检验记录格式做好记录,并对施工单位的检验结果进行核验和确认。对输水箱涵工程的重要部位和关键工序的施工,监理工程师应实施旁站监理。 1.0.11混凝土输水箱涵穿越铁路、公路等部位的施工,除应满足本行业、国家有关规程、规范、标准外,还应满足相关行业规程、规范、标准的要求。施工单位制定的专项施工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应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并征得有关部门同意。 1.0.12引用的规程、规范、标准,详见附录A。 2 主要材料的采购与管理 2.1 一般规定 2.1.1 输水箱涵主要材料包括钢筋、水泥、粉煤灰、磨细矿渣、砂石骨料、外加剂、橡胶止水带、闭孔泡沫塑料板、聚硫密封胶等。 2.1.2进场的主要材料应附产品合格证和质量检测报告(材质证明),并按照规程、规范的要求进行外观检验和抽样检测,经检测合格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材料方可用于工程。承担检测的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 2.1.3 混凝土中总碱量,水泥、粉煤灰、磨细矿渣、外加剂的碱含量及混凝土砂石骨料碱活性均应满足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标准及相关规范要求。 2.1.4 选择的生产厂家或供应商的供应能力应满足施工要求。 2.1.5 材料的接收、储存、发放管理应设专人负责。 2.2 生产厂家或供应商选择程序 2.2.1 施工单位提出主要材料的潜在生产厂家或供应商名单。 2.2.2 监理工程师组织对施工单位提出的潜在生产厂家或供应商进行考察,考察组由建管、设计、施工等单位代表组成。必要时,可邀请上述单位以外的专家参加。经综合评审确定合格的生产厂家或供应商名单(一般不少于3家)。 2.2.3 施工单位应在评审合格的生产厂家或供应商中采购材料。 2.3 主要材料选择要求 2.3.1 钢筋混凝土结构用的钢筋性能应符合热轧HPB235级(Ⅰ级)光圆钢筋、HRB335级(Ⅱ级)和HRB400级(Ⅲ级)月牙带肋钢筋性能要求,其种类、钢号、直径等还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2.3.2 水泥应选用大型回转窑生产的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GB748-2005规范要求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碱含量不大于0.6%。 2.3.3 砂石骨料应无碱活性,且应符合设计文件及相关规范要求。碎石应质地坚硬、清洁,砂料应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 2.3.4 粉煤灰应选用烧失量、需水量比低的Ⅱ级以上粉煤灰。 2.3.5 磨细矿渣应选用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2008的要求、S95级以上的矿渣粉。 2.3.6 外加剂应选用高效低碱类产品。 2.3.7 橡胶止水带基本聚合物应为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不得为再生胶。其拉伸强度、伸长率、硬度等,经检测均应符合设计文件及相关规范要求。膨胀胶条应具有浸水7天后开始膨胀的缓膨特性。 2.3.8 闭孔泡沫塑料板基本聚合物不得为再生聚乙烯。其密度、抗拉强度、耐久性能、抗冲击及弯曲性能等经检测均应符合设计文件及相关规范要求。 2.3.9 聚硫密封胶应选用性能指标应符合设计文件及相关规范要求的产品。 2.4 材料质量检测 2.4.1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前,须对所用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并按照合同文件的规定检测水泥、粉煤灰、磨细矿渣、外加剂的碱含量及砂石骨料的碱活性。每半年或更换料源时,应重新检测有关材料的碱含量和骨料碱活性。 2.4.2 闭孔泡沫塑料板及聚硫密封胶按照合同文件规定的检测取样批次取样检测。合同文件无规定的,闭孔泡沫塑料板一般按100m3为一个检验批随机抽取一组试样,聚硫密封胶一般按10t为一个检验批随机抽取一组试样。一次进场材料不足一批的按一批计。 2.4.3 聚硫密封胶需具有生产厂家或供应商提供的理化性能试验报告及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卫生防疫等权威试验机构出具的毒理学试验报告、抗老化性能试验报告。聚硫密封胶无毒性检验以监理标段为单位按采购厂家抽样,送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检验,由监理工程师负责协调。 2.4.4 输水箱涵使用的主要材料进场检测项目及频次详见附录B表2-1。监理工程师对主要材料平行检验数量应不小于施工单位检测数量的10%。 2.5 材料管理 2.5.1 材料接收 材料到货后,应核对其名称、型号、规格、品种、数量是否与供货单、供货合同一致,建立台帐并明显标识。 2.5.2 材料储存 1 钢筋的储存 1)钢筋应远离酸、盐、油等物品及有害气体,避免锈蚀或污染。 2)钢筋应分类存放。 3)钢筋应储存在仓库或料棚内,条件不具备时,应选择地势较高、无积水、无杂草且高于地面200mm的地方放置,堆放高度应以最下层钢筋不变形为宜,必要时应加遮盖。 2 水泥、粉煤灰、磨细矿渣的储存 1)水泥、粉煤灰、磨细矿渣储罐应设置除尘装置,并经常检查储罐的严密性,防止水泥、粉煤灰、磨细矿渣受潮和混入杂物。 2)水泥入罐温度不宜超过65℃。 3)先出厂的水泥应先用。袋装水泥储运时间超过三个月,散装水泥超过六个月,使用前应重新检验,按检验确认的水泥等级使用。 3 骨料储存 骨料储存场地应进行硬化处理,有相应的隔离和排水设施,并采取遮盖、遮阳措施。 4 外加剂、橡胶止水带、闭孔泡沫塑料板、聚硫密封胶的储存 1)应储存在阴凉、干燥、通风的仓库中,配备灭火设备。 2)橡胶止水带、闭孔泡沫塑料板应隔离热源。 3)橡胶止水带不应与酸、碱、油类及有机溶剂等接触。 4)聚硫密封胶在不高于27℃的条件下,自生产之日起,储存期不应超过6个月。如果高于27℃,应重新试验,检查各项指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5.3 材料发放 应遵循先进先出,后进后出的原则。并详细记录发放时间、发放人、领用人、发放材料的名称、型号、规格、品种、批次、数量及施工部位等信息。 3 施工测量 3.1 一般规定 3.1.1 用于工程的测量基准点(线)及数据,应经过施工单位与监理工程师共同复核无误后方可使用。 3.1.2 施工单位应以复核无误的测量基准点(线)为基准,测设用于工程施工的控制网,施工控制网资料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实施。施工控制网应定期进行复测。 3.1.3 各项施工测量工作开始之前,施工测量人员应熟悉施工图纸,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3.1.4 施工测量的精度应满足《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的要求。 3.1.5 施工测量的程序应满足《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施工测量实施规定(试行)》的要求。 3.1.6 施工测量仪器工具应按规定送有资质的计量部门进行校验。 3.2 控制测量 3.2.1 平面控制测量 施工单位应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条件,以测量基准点(线)及基本资料和数据为基准,对平面控制网点进行布设和加密,满足施工放样的需要。 3.2.2 高程控制测量 施工单位应根据高程控制点(水准点)对施工区域进行高程控制网布设,并根据施工需要对高程控制网进行加密。 3.2.3 平面(高程)控制网建立后,在施工期间应定期进行复测,如发现测量网点有缺失和损坏应及时修复补测。 3.2.4加密控制网布测,应在相邻标段衔接处布设共用控制点。并由监理或建管单位协调组织进行联合复测。 3.3 施工放样测量 3.3.1 放样前的准备 1 对设计图纸中的有关数据和几何尺寸,应认真进行校核,确认无误后,方可作为放样依据。 2 应根据设计图纸和有关数据及使用的控制点成果,计算放样数据,绘制放样草图,所有数据、草图均应经两人独立校核。 3.3.2 施工放样 1 应根据放样点位的精度要求,现场作业条件和拥有的仪器设备,选择合适的放样方法。其主要放样方法和技术要求应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的规定执行。 2 输水箱涵的施工放样测量主要包括:开挖工程放样测量、立模与填筑放样测量。放样的内容和资料的整理应符合《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施工测量实施规定(试行)》的要求。 3 所有放样点线、高程,均应独立校核,现场取得的放样及检查验收资料,必须经复核签字确认后,方可交付使用。 3.3.3 放样结束后,应向监理工程师提供书面的测量成果报验单。监理工程师应视情况和需要进行抽样复测。 3.3.4 过程测量控制 1 开挖过程测量控制 1)开挖工程动工前,应实测开挖区的原始断面图或地形图。 2)在开挖施工过程中,应经常在开挖面或其他适当部位以醒目的标志标明桩号高程和开挖轮廓线。 3)开挖部位接近完工时应及时测放基础轮廓点及散点高程并将欠挖部位及尺寸标于实地。开挖工程结束后,应实测开挖断面图。 2 立模与填筑过程测量控制 1)选择放样方法时应考虑检核条件,没有检核条件的方法,必须在放样后采用另外的方法进行检查。 2)对于放样的轮廓点必须进行检核,检核结果应记入放样资料中。 3)立模和填筑完成后应进行复测检查。 4)输水箱涵过流部位和隐蔽部位应进行形体测量。 3.4 测量资料提交 3.4.1 测量资料应随着施工的进程,按相关要求逐渐积累。待工程验收时,进行一次全面的测量资料整理。 3.4.2 提交的测量成果成图资料,应项目齐全,数据正确,图表清晰。 3.4.3 归档的测量资料的内容应符合《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施工测量实施规定(试行)》、《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 4 土石方开挖施工 4.1 一般规定 4.1.1 土石方开挖系指混凝土输水箱涵及其附属建筑物的土石方明挖。 4.1.2 土石方开挖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准备工作、场地清理、土石方开挖、开挖边坡临时支护、施工期排水、边坡观测、完工验收前的维护,以及将开挖可利用或废弃的土方(石渣)运至规划的堆放区并加以保护、处理等工作。 4.1.3 施工前,应依据设计图纸及工程现场情况,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施工前应编制作业指导书,并对有关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4.1.4 土方开挖分段不宜过长,应根据工程项目划分,并结合施工进度计划确定开挖分段长度。 4.1.5 土方开挖应保证干场施工。如地下水位高于开挖建基面或有需要排除的明水,土方开挖前应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或排除明水。降低地下水位或排除明水的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应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实施。基坑开挖后应避免对基土扰动并禁止浸泡。 4.1.6 土石方开挖前应依据设计图纸或有关单位提供的资料查明地下管线等障碍物情况,并应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上、地下障碍物清除或制定措施加以保护。 4.1.7 土方开挖时,应防止邻近已有建筑物或构筑物、道路、管线等发生下沉或变形。石方开挖时,应防止爆破振动对影响范围内的已有建筑物或防护目标的损害。对建筑物或防护目标的安全有要求时,应进行爆破监测。 4.1.8 进行爆破时,人员应撤至受飞石、有害气体和爆破冲击波的影响范围之外,且无落石威胁的安全地点。 4.2 施工方法 4.2.1 施工降、排水 1 如需施工降、排水,由建管单位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单位与当地南水北调办事机构对周围水位现状进行联合调查并做好记录。 2 应根据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条件,并经降、排水试验制定施工降、排水措施,将地下水位降至开挖建基面0.5m以下。 3 在施工降、排水期间应做好周围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必要时根据施工降、排水专项施工技术方案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周围建筑物的安全。 4.2.2 场地清理 场地清理包括植被清理和表土(腐植土)剥离。其范围包括永久和临时工程等施工用地需要清理的区域。 1 植被清理 工程区域内有妨碍的全部树木、作物、树根、杂草、垃圾、废渣以及监理工程师认为的其它有碍物应全部清理干净。清除和掘除的废弃料应放置在弃土场。 2 表土(腐植土)的剥离 表土(腐植土)应单独开挖、单独堆放、妥善保存、防止流失,并做好标识,以便复耕时回填地表。 4.2.3 开挖机械设备的选择及配置 土石方开挖以机械开挖为主,开挖前应根据现场条件选择和匹配施工机械。常用的土石方开挖机械有:潜孔钻、挖掘机、装载机、铲运机、推土机、自卸汽车等。 混凝土输水箱涵土石方开挖最常用的机械设备配置为:潜孔钻钻孔爆破,挖掘机挖土(石渣)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配合集料和堆料。 4.2.4 土石方开挖方式 1 土石方开挖应从上至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严禁自下而上或采取倒悬的开挖方法,施工中随时做成一定的坡势,以利排水。 2 一般石方明挖可采用钻爆破法施工。若开挖深度过大,可分梯段开挖。钻孔施工不宜采用直径大于150mm的钻头造孔。 3 石方开挖应采取措施避免基础岩石面出现爆破裂隙,原有构造裂隙不应恶化。 4 根据监理工程师指定弃土(渣)场的位置和容量,输水箱涵混凝土的施工进度计划,开挖前应对弃土(渣)路线和开挖分段进行总体土(渣)方平衡和规划。尽量做到弃土(渣)路线最短,临时弃土(渣)能直接用于已完成输水箱涵段的回填。 5 当采用机械开挖时或建基面暴露时间较长时,应在设计建基面标高以上暂留一层不小于20cm保护土层人工清理。 6 石方开挖邻近水平建基面,应预留岩体保护层,岩体保护层的厚度应由现场爆破试验确定,并应采用小炮分层爆破的开挖方法。若采用其它开挖方法,应通过试验证明可行,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 4.2.5 开挖边坡的临时支护和防护 1 对于输水箱涵周围没有建筑物或输水箱涵中心线离建筑物较远的土方开挖,一般采用放坡开挖,临时边坡应按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方案开挖。 2 不具备放坡开挖条件的土方开挖,需进行支护开挖,支护方案需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3 处于不良地质地段的石方开挖,当其对边坡稳定有不利影响时,在开挖过程中,建设、监理、勘测设计、施工单位必须共同协商,提出相应解决办法。 4.2.6 开挖中出现与设计不符地质情况的处理 对开挖中出现与设计不符的地质情况,应及时向监理工程师递交书面报告,并按监理工程师的指令进行处理。 4.2.7 雨季施工 1 土方开挖不宜在雨天进行。雨季施工时,应编制雨季施工方案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2 雨季施工时,工作面不宜过大,并应分段、逐片分期完成。 3 雨季开挖基坑时,应注意边坡稳定,并采取适当措施对边坡进行防护。 4.2.8 冬季施工 1 冬季施工时,应编制冬季施工方案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2 采用防止冻结法开挖土方时,应在冻结前用保温材料覆盖或将表层土翻耕耙松,其翻耕深度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一般不小于0.3m。 3 开挖基坑,应防止基础下的基土遭受冻结。如基坑开挖完毕后,有较长的停歇时间,应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适当厚度的松土,或用保温材料覆盖,地基不得受冻。如遇开挖土方引起邻近建(构)筑物的地基和基础暴露时,应采用防冻措施,以防产生冻结破坏。 4.3 质量控制与检验 4.3.1 土方开挖过程中,测量人员应跟班作业,随时检查校核测量开挖平面位置、高程、控制桩号等是否符合施工图纸的要求。 4.3.2 土方开挖工程中,应做好地质编录,内容包括:地质编录与测绘、取样与试验、观测与预报、评价。 4.3.3 建基面保护层清理采用测量钉桩挂线清理,一般每10m钉桩挂线标识控制,建基面不允许有欠挖,超挖不大于50mm。 4.3.4 建基面地基承载力应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验,承载力检测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4.3.5 石方开挖质量应符合《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47-94)有关规定。 4.3.6基坑(槽)开挖单元工程施工检验项目、质量标准及检测频次见下表4-1。 表4-1 基坑(槽)开挖检验项目、质量标准及检测频次 检验项目 质 量 标 准 检测频次 基底要求 基底无扰动或地基处理后符合设计要求 全数检查 降排水 开挖前地下水水位降至基础开挖面0.50m以下,保证干场作业 全数检查 基底地基承载力 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不少于3组 边坡 不陡于设计值 检查数量不少于3个断面 基底高程 允许偏差:(-50mm,0mm] 检查数量不少于3个断面,每个断面检查不少于3个点 坑(槽)底宽度 不小于设计值 检查数量不少于3个断面 5 钢筋制作与安装 5.1 一般规定 5.1.1 钢筋制作与安装施工前,应组织对钢筋制作与安装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施工技术要求。 5.1.2 当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需作变更时,应办理设计变更手续。 5.1.3 钢筋制作宜在工厂集中加工。 5.1.4 钢筋加工机械应与施工工艺相配套,并应定期进行检修和校验。 5.1.5 钢筋采用焊接连接方式时,首先进行焊接工艺试验,确定合适的焊接参数,合格后方可施焊。 5.1.6 钢筋加工及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设计及相关施工规范要求。 5.2 施工方法 5.2.1 钢筋加工 1 调直和清污除锈 1)使用的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应保证钢筋中心线同直线的偏差符合设计及相关规程、规范要求。 钢筋调直优先采用机械调直方法。调直钢筋时,应控制松紧程度,避免钢筋表面出现明显伤痕。 如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应将钢筋的调直冷拉伸长率(冷拉率)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钢筋调直后如发现有劈裂现象,应作废品处理,并重新鉴定该批钢筋的质量。 2)钢筋除锈宜采用除锈机、风砂枪等机械除锈为主,人工除锈为辅的方法。除锈后的钢筋应尽快使用,避免二次锈蚀。 2 钢筋末端弯钩及接头加工 1)钢筋末端弯钩加工 钢筋末端弯钩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未作规定,所有钢筋末端弯钩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2)钢筋的接头加工 钢筋的接头加工应按所采用的钢筋接头方式要求进行。 采用绑扎接头、手工电弧焊的接头宜用机械切断机切割。采用螺纹连接和冷挤压连接的机械连接钢筋端头宜采用砂轮锯或钢锯片切割,不得采用电气焊切割。其他接头的切割按工艺要求和相关设计规范进行。 钢筋直螺纹连接的螺纹加工应在加工厂内集中进行。加工的钢筋直螺纹的长度、牙形、螺距等应与连接套的长度、牙形、螺距一致。螺纹丝扣长度应满足相应钢筋的要求。应对钢筋螺纹头进行保护。 3)钢筋机械连接件 钢筋机械连接件应由专业生产厂家设计并经型式检验认定后生产供应,并应有出厂质检证明。 3 钢筋弯制 不同级别钢筋的弯制应符合设计要求。其最小弯转内径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4 成品钢筋的存放 成品钢筋应分别存放并标识。防止混号和造成成品钢筋变形。存放时应采取有效的防锈措施。 5.2.2 钢筋连接 1 钢筋连接方式的选择 受力钢筋应采用机械连接和焊接方式。分布筋可采用绑扎搭接方式。 在加工厂,钢筋连接优先采用闪光对头焊接方式;现场安装时,钢筋连接优先采用机械连接方式。并遵守相应的规程、规范要求。 当设计有专门要求时,钢筋接头连接应按设计要求进行。 2 钢筋连接技术要求 1)钢筋采用闪光对头焊接时,其焊接技术要求及质量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2)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3)钢筋电弧焊接接头技术要求 可采用搭接焊或帮条焊。HRB335级、HRB400级钢筋接头的搭接或帮条焊缝长度,焊缝高度及焊缝宽度应符合设计及相关规程、规范要求。 搭接电弧焊施焊前需将钢筋预弯,使两根钢筋焊接后轴线在同一直线上。帮条焊的帮条应采用与主筋同钢号、同直径的钢筋制成。帮条长度满足相应的焊缝要求。帮条焊接头两边的焊缝长度应相等。 4)绑扎接头搭接长度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5)在雨、雪天焊接钢筋时,应有防雨、雪措施。 3 钢筋其它连接方式及技术要求应符合设计及相关规程、规范要求。 4 钢筋接头分布要求 1)应根据输水箱涵结构尺寸及相关规范、规程的规定确定钢筋接头位置。钢筋配料时,应使钢筋接头错开布置。 2)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的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5.2.3 钢筋安装 1 钢筋安装 1)钢筋安装的位置、间距、保护层及各部分钢筋的大小尺寸,均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2)现场安装的钢筋网,其钢筋交叉点的连接按50%的间距绑扎,当钢筋直径小于25mm时,顶板和墙体的外围层钢筋网交叉点应逐点绑扎。 设计有规定的,应按设计规定进行。 3)钢筋安装中交叉点的绑扎,对于直径大于等于16mm的钢筋,可采用手工电弧焊进行点焊来代替。点焊时,严格控制焊接电流防止烧伤钢筋。 2 钢筋保护层 1)应采取必要措施,如保护层垫块、架立筋等措施,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符合设计要求。保护层垫块强度应采用不低于混凝土强度的混凝土垫块。 2)在钢筋与模板之间安装保护层垫块、多排钢筋之间支撑短钢筋架立筋等应相互错开,分散布置,保证钢筋安装位置准确。 3 架立筋 架立筋按设计要求选用。安装后,应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 4 安装后的监护 1)安装好的钢筋,为防止再沾有泥土、有害的铁锈、松散的铁屑、油漆、油脂或其它有害的物质,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2)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应经常检查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如发现变动,应及时校正,严禁擅自移动或割除钢筋。 5.3 质量控制与检验 5.3.1 钢筋工程质量控制与检验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 5.3.2 抽查检查受力钢筋及分布筋的末端弯钩、弯制质量,检查钢筋加工后的允许偏差及弯曲钢筋加工后有无翘曲不平现象并记录。 5.3.3 应严格检验受力钢筋的连接质量,并按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从成品中抽取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焊接接头试件作力学性能实验,其质量应符合设计及相关规程、规范要求。 5.3.4 每节主体箱涵混凝土单元工程的钢筋安装完毕后,按设计文件和规范的规定进行检查验收。详见表5-1、5-2。 表5-1 钢筋制安检验项目、质量标准及检测频次 检验项目 质量标准 检测频次 钢筋的数量、材质、规格尺寸、安装位置 符合设计要求 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钢筋接头的力学性能 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不少于3组 焊接接头和焊缝外观 无裂纹、脱焊点和漏焊点,表面平顺,无明显的咬边、凹陷、气孔等 不少于8~10点 套筒的材质及规格尺寸 符合设计要求 不少于5点 钢筋连接 施工检验项目质量标准见表5-2 各检查项目不少于10点 接头分布 符合设计要求 全数检查 受力钢筋间距的偏差 允许偏差:[-10mm,+10mm] 各检查项目检查不少10点 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偏差 允许偏差:[-5mm,+10mm] 各检查项目检查不少于10点 受力钢筋长度方向的偏差 允许偏差:(-10mm,+10mm) 各检查项目检查不少于10点 受力钢筋排距的偏差 允许偏差:(-5mm,+5mm) 各检查项目检查不少于10点 箍筋、分布钢筋间距的偏差 允许偏差:(-20mm,+20mm) 各检查项目检查不少于10点 表5-2 钢筋连接施工检验项目质量标准 1 接头分布 满足设计要求 2 闪光对焊 接头处的弯折角 允许偏差:[0,3°] 轴线偏移 允许偏差:[0, 0.10d]且[0,2mm ] 3 搭接焊或 帮条焊 帮条沿接头中心线的纵向偏移 允许偏差:[0,0.30d] 接头处弯折角 允许偏差:[0,3°] 焊缝长度 允许偏差:[-0.30d ,0] 焊缝厚度 允许偏差:[0,+0.05d) 焊缝宽度 允许偏差:[0,+0.10d) 横向咬边深度 允许偏差:[0,0.50mm] 表面气孔和夹渣 在2d长度上的数量 允许偏差:[0,2个] 气孔、夹渣的面积 允许偏差:[0,6mm2] 4 熔槽焊 焊缝余高 允许偏差:[0,3mm] 接头处钢筋中心线的位移 允许偏差:[0,0.10d] 5 窄间隙焊 横向咬边深度 允许偏差:[0,0.50mm] 接头处钢筋中心线的位移 允许偏差:[0,0.10d] 接头处的弯折角 允许偏差:[0,3°] 6 机械连接 直(锥)螺纹套筒连接接头 接头丝扣 无1扣以上完整丝扣外露 7 绑扎 搭接长度 符合设计要求 6 模板工程施工 6.1 一般规定 6.1.1 模板作业施工前,应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施工技术要求。 6.1.2 模板材料宜优先选用钢材,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钢模面板有足够的厚度,表面应平整、光滑,不应有凹坑、皱折或其它表面缺陷。 6.1.3 根据输水箱涵尺寸定制定型模板,模板的制作和安装应保证模板结构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应有足够的密封性。 6.1.4 天津干线输水箱涵混凝土浇筑宜分为两次浇筑施工。第一次浇筑底板及下腋角以上不小于20cm,第二次浇筑墙体和顶板。相应模板支立分两次进行。 6.1.5 箱涵宜采用组装式整体模板。箱涵底板外模、腋角模板、端头模板宜采用定型模板,墙体及顶板模板宜采用钢模台车。特殊部位模板可采用组合钢模板组装。 6.1.6 模板的制作和安装应满足施工图纸要求的建筑物结构外形尺寸,其制作和安装允许偏差不应超过有关规范和合同要求规定。 6.1.7 施工过程中应对钢模台车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按期或按周转次数进行检查维护。 6.1.8 模板支立完成后,应对模板支立质量、加固情况进行检验,监理工程师应进行复检。 6.2 施工方法 6.2.1 输水箱涵底板模板安装 1 外模 采用组装式定型模板。围檩宜采用槽钢、工字钢等,围檩型号、间距应经计算确定,并应满足规范要求。模板固定采用外侧顶拉与内拉结合的方法,在模板外侧沿箱涵纵轴方向混凝土垫层上设两排地锚,模板上部用Ф48钢管(带可调顶丝)斜撑顶紧,并用钢丝绳及花篮螺栓斜向拉紧;模板下部用地锚和木楔固定;外模内侧设地锚用钢拉杆拉紧固定。 2 内模 根据结构尺寸,腋角及以上部分模板制作成定型模板。内模悬空支立,腋角水平部位用钢筋站杆支立固定,钢筋站杆与底板上下层钢筋网焊接牢固,防止模板上浮;腋角以上模板采用对拉螺栓与外模水平对拉。对拉螺栓与模板接触面采用锥形螺母连接。内模竖向围檩和横向围檩与外模相对布置。 三孔输水箱涵底板外模及内模安装示意图见图6.2-1 1.地锚 2.钢管支撑(带可调顶丝) 3.对拉螺栓 4.钢筋站杆 5.拉筋 6.混凝土垫层 图6.2-1输水箱涵底板外模及内模安装示意图 输水箱涵底板模板安装大样图见图6.2-2 图6.2-2输水箱涵底板模板安装大样图 6.2.2 输水箱涵墙体模板及顶板模板支立 1 外模板支立定型钢模板或台车进行支立。台车由桁架和钢面板组成,面板与台车桁架用水平千斤顶连接,由千斤顶调整就位。 外模台车加固时,底部采用对拉螺栓加固,顶部由拉杆进行加固。拆模时,借助台车上的千斤顶收回模板,台车与模板一起平移到下一个待浇段的位置上,重复进行上道工序。三孔输水箱涵外模台车结构示意图见图6.2-3。 1.内模台车 2.外模台车 3.堵头台车 4.内台车模板 5.升降油缸 6.主大梁 7.门架 8.横梁 9.上纵梁 10.侧支撑油缸 11.丝杠 12.行走机构 13.内台车轨道 14.外模台车桁架 15.外台车模板 16.竖直丝杠 17.水平丝杠 18.预埋螺栓 19.顶部拉杆 图6.2-3钢模台车结构图 2 内墙模板与顶板模板支立 内墙模板与顶板模板支立宜采用内模台车。 根据输水箱涵断面尺寸,并考虑台车下部运送零星材料和通行方便,确定内模台车结构尺寸(宽度、高度、长度)。内模台车主要由钢模面板、伸缩机构(千斤顶)、台车架、行走机构组成。三孔输水箱涵内模台车结构示意图见图6.2-3。 6.2.3 输水箱涵端头模板支立 由于输水箱涵伸缩缝处设有橡胶止水带,制作模板时,应考虑橡胶止水带中间厚度。为便于安装和拆除端头模板,宜分区分块制作。为确保橡胶止水带安装位置和混凝土浇筑时橡胶止水带不发生位移,安装模板时,在模板边肋与橡胶止水带接触面上设置橡胶止水带限位条。 底板端头模板的支立加固与底板外模支立加固相同;墙体端部模板与墙体内外模板用围檩整体加固;顶板端头模板支立加固采用内拉或外撑的方法。模板纵向围檩和横向围檩支立加固时不得损坏橡胶止水带。 端头模板配模布置示意图见图6.2-4。 图6.2-4 端头模板配模布置示意图 6.2.4 箱涵特殊部位模板支立 底板外模和内模支立加固方式与标准输水箱涵相同。 墙体模板顶板模板:墙体模板用螺栓对拉。顶板模板宜采用满堂支撑。 6.2.5 模板拆除 1 模板拆除时限,应遵守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 2 掺加粉煤灰和磨细矿渣的混凝土在低温浇筑时应注意表面保温,拆模时间应适当延长。同期同条件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试验检测结果达到规范要求的混凝土拆模强度后,经监理工程师批准,方可拆模。 3 经计算和试验复核,混凝土结构物实际强度已能承受自重及其它实际荷载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能提前拆模。 6.2.6 模板施工细节控制 1 模板在每次使用前应清理整形,模板面板应涂刷环保型脱模剂,不得采用污染混凝土的油剂。 2 混凝土垫层面必须平整,避免底板与垫层面有缝隙,混凝土出现漏浆“烂根”现象。 3 墙体模板安装就位前,应将已凿毛的混凝土面清洗干净,防止细颗粒附着施工缝以下墙面,避免支模时不能贴紧墙面而产生错台。 4 在施工缝下约2cm的墙面宜设置防漏薄胶条,模板加固贴紧防漏薄胶条,以防止漏浆。 5 端头模板与墙体模板(底板和顶板外模)连接部位,端头模板面板一侧应紧贴墙体模板边肋,用螺栓(或U型卡)紧固。 6 橡胶止水带拐角处内外模板应加工成弧形,避免漏浆。 7 安装顶板钢筋时,应注意保护已涂刷脱模剂的顶板模板。 6.3 质量控制与检验 6.3.1 模板工程质量控制与检验严格按照《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天津干线箱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验收标准》NSBD12-2009和相关规范进行。 6.3.2 每节主体箱涵混凝土单元工程的模板安装完成后,检查模板缝偏差是否严密;检查模板的平整度,是否有“错台”现象;检查模板是否光洁无杂物、是否涂刷脱模剂;检查模板与原混凝土面接合是否严密,加固牢靠;边角封堵模板是否平整。模板安装工序施工检验项目、质量标准及检测频次详见表6-1。 表6-1 模板安装工序施工检验项目、质量标准及检测频次 检验项目 质量标准 检测频次 模板强度、刚度、稳定性 符合规范要求 全数检查 模板表面 光洁、无污物 全数检查 模板拼装 严密,不漏浆,支撑牢固、稳定 全数检查 底模表面高程 允许偏差:[-5 mm,+5mm] 模板面积在100m2以内,不少于20点;模板面积在100 m2以上时,每增加100m2,检查点数增加不少于10点;承重模板底面高程检测数量不少于10点 截面内部尺寸 基础 允许偏差:[-10mm,+10mm] 不少于8点 墩、墙、柱、板、梁 允许偏差: [-5mm,+4mm] 不少于8点 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 允许偏差:[3mm] 每项检查不少于3点 轴线位置 允许偏差:(5mm) 每项检查不少于6点 相邻两板面高差 允许偏差:(2mm) 不少于10点 表面平整度 允许偏差:(5mm) 不少于10点 7 混凝土施工 7.1 一般规定 7.1.1 承担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的试验室应有相应资质,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方案应经监理工程师批准。配合比试验成果应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使用。 7.1.2 输水箱涵混凝土入仓设备一般采用皮带布料机或混凝土输送泵等,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不宜大于2m。 7.1.3 混凝土布料机入仓坍落度宜控制在5~9cm,混凝土输送泵入仓坍落度宜控制在12~16cm。 7.1.4 拌和站的生产能力应满足混凝土浇筑强度的要求,拌和站应有完整合格的计量设施,并有减尘降噪等环境保护措施。 7.1.5 输水箱涵混凝土一般分两次浇筑完成,第一次浇筑底板及腋角以上不小于20cm,第二次浇筑墙体和顶板。两次混凝土浇筑时间间隔不宜过长。 7.1.6 在输水箱涵混凝土施工之前编制作业指导书进行技术交底,施工过程中,作业人员应职责分明、各负其责、协调工作。 7.2 混凝土生产 7.2.1 拌和站在投入生产前,计量器具均应经具有相应资质的计量部门率定。拌和站操作人员应定期校验拌和系统的称量精度,随时检查拌和站的运转情况,确保拌和系统的稳定。 7.2.2 混凝土开盘前(或每天)应首先检测骨料的含水率,并根据检测的出机口与浇筑仓面混凝土的坍落度,计算坍落度损失,确定用水量。 7.2.3 混凝土拌制人员应严格按现场试验室提供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混凝土施工配合比通知单配料,严禁擅自更改配合比通知单。如确实需要调整,由现场试验人员进行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 7.3 混凝土运输 7.3.1 运输车辆 1 根据浇筑手段和方式选用混凝土运输工具。若采用混凝土泵和皮带输送机运输混凝土,宜选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2 运输车配置数量,根据浇筑需求及拌和站的拌和能力、施工进度、运量、运距及路况综合确定。 7.3.2 运输时间 混凝土拌和物从拌和站出料到运输、卸料完毕的凝结时间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7.3.3 运输技术要求 1 混凝土在装、运、卸过程中不得加水。 2 混凝土在车内超过初凝时间,应作为废料处理。 3 每班装运混凝土前,将车罐清洗干净,保持罐内湿润,但罐内不能存水。 4 按车辆有关保养、维修的具体要求,经常对混凝土运输车辆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车况良好,及时运输混凝土至施工现场。 5 场内运输道路保持平整通畅。 7.4 垫层混凝土施工 7.4.1 垫层混凝土应在建基面(碎石垫层)隐蔽工程通过验收后尽快进行施工。 7.4.2 一般分仓浇筑。在建基面上利用槽钢、方木或其他材料将混凝土垫层分为若干个仓面,仓面宽度一般控制在3m左右,槽钢或方木应支立牢固(同时作为振捣梁的行走轨道),顶面高程应满足混凝土垫层设计要求。 7.4.3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采取措施保证建基面湿润。垫层混凝土宜利用布料机或混凝土输送泵等机械进行混凝土入仓,仓内人工铲料摊平,混凝土摊铺厚度略高于轨道。垫层混凝土宜采用振捣梁振捣,振捣有序,对于边角部位利用平板振捣器进行补振,振捣设备行走匀速。 7.4.4 混凝土振捣结束后,使用杠尺找平,保证垫层表面平整。在振捣完毕找平后及时取出轨道,补充混凝土。抹面机抹面,辅以人工木抹子抹平压实。 7.5 箱涵混凝土入仓 7.5.1 布料机入仓 底板混凝土可采用皮带布料机入仓布料,混凝土搅拌车将混凝土运至布料机受料口处卸料,由布料机皮带输送至缓降串筒(导管)下料入仓。 入仓所用的缓降串筒(导管)布挂在布料机桁架上,缓降串筒(导管)要用保险绳串挂牢固。下料过程缓降串筒(导管)不能过度倾斜,避免混凝土下料不畅通造成堵塞。缓降串筒(导管)下端出口应有人控制使之均匀布料。 墙体混凝土入仓缓降串筒(导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挂设在布料机上可移动缓降串筒(导管),另一部分挂设在墙体内上的固定缓降串筒(导管),墙体缓降串筒(导管)间距以能满足墙体均匀布料为宜,安装时应避开模板加固螺栓。各墙体均衡布料同时浇筑,并要与布料机桁架上的缓降串筒(导管)协调一致。顶板混凝土可利用布设在布料机上的缓降串筒直接入仓。 7.5.2 输送泵入仓 底板混凝土由输送泵通过导管将混凝土直接入仓;墙体混凝土利用输送泵导管将混凝土输送到墙体缓降串筒(导管)中入仓;顶板混凝土由混凝土输送泵通过导管将混凝土直接入仓。 混凝土输送泵料斗中混凝土面应保持在搅拌轴中心线以上。混凝土浇筑中,不得取下料斗上的格网,并应及时清除超径骨料或杂物。在泵送混凝土前首先泵送0.5~1m3的砂浆,而且料斗内预留部分砂浆,同下一搅拌车混凝土加入后一起泵送。 7.6 箱涵混凝土浇筑 7.6.1 底板混凝土浇筑 1 混凝土铺料及分层 采用台阶浇筑法,按顺水流方向或垂直水流方向布料,每层铺筑厚度按30~50cm,台阶铺料长度为3~4m。混凝土结合层处覆盖时间应控制在混凝土初凝之前,混凝土覆盖间歇时间通过试验确定或按规范规定执行。 2 混凝土平仓振捣 1)混凝土平仓以人工平仓为主,在模板边角和设有止水的部位,人工补料。 2)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为主。混凝土在平仓后按顺序依次振捣,插棒间距控制在振捣棒有效半径的1.5倍,并插入下层混凝土5cm左右。振捣时间以混凝土水气排出,不再出现明显气泡和开始泛浆时为准。振捣器不得接触模板、钢筋、橡胶止水带和其它预埋件,在模板边角和橡胶止水带周围辅以人工捣实。 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模板、钢筋、橡胶止水带和预埋件要设专人值班,及时对模板、钢筋、橡胶止水带和预埋件进行检查维护,防止变形、位移或损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底板面层施工 混凝土底板表面的找平和高程控制采用轨道和杠尺结合的方式进行控制,待找平后取出轨道,填充混凝土后抹面。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采用杠尺找平,人工木抹子抹平压实,需压光部位用铁抹子人工压光出面。 4 底板腋角部位浇筑 1)腋角部位混凝土采用薄层混凝土铺设并及时振捣,每层混凝土铺设厚度控制在10~20cm。腋角部位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棒头应插入到腋角模板的底部,保证棒头距腋角离模板小于20cm,第一层混凝土在振捣的作用下使腋角与底板上平面悬空处充分密实。要设专人观察已入腋角处的混凝土,混凝土铺设分层清楚,避免出现骨料集中和骨料分离现象,在振捣过程中做到层次清晰有序,不漏振不过振。 2)在仓内每铺设振捣完毕一层混凝土后,在腋角模板外利用木锤或橡胶锤等工具锤振模板,将混凝土与模板之间的气泡赶出。 5 施工止水槽处理 在墙体施工缝上有止水凹槽设计要求时,宜采用尺寸合适的方木或方管等材料与墙体混凝土浇筑在一起成槽。在墙体混凝土浇筑到施工缝下面时,放置方木或方管顶面与施工缝齐平,在浇筑时防止上浮,浇筑完毕后用木抹子搓面找平,在混凝土终凝后取出。 7.6.2 墙体顶板混凝土浇筑 1 在混凝土入仓之前应对原混凝土面湿润,但不得有明显积水,铺设2~3cm厚的砂浆增强新老混凝土结合面的强度。 2 墙体、顶板混凝土浇筑采用通仓浇筑法,拌和和浇筑能力应满足通仓浇筑强度要求。每层铺料厚度按30~50cm控制。墙体混凝土均匀下料,均衡上升。顶板顶面设找平轨道,按设计要求出面,其平仓振捣同底板混凝土浇筑。 3 在浇筑过程中操作人员不应踩踏加固模板的丝杠和拉筋保证模板在浇筑过程中不发生变形。混凝土平仓以人工平仓为主,在模板边角和设有埋件的部位,人工用铁锹选取和易性较好的拌和物给予补充。 7.6.3 橡胶止水带周边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下料时不应直接冲击橡胶止水带。水平橡胶止水带周边混凝土浇筑时以橡胶止水带为基准线分上下两层下料;竖向橡胶止水带周边混凝土浇筑时以橡胶止水带为中心分左右两侧对称下料,保证橡胶止水带边翼平展。混凝土振捣密实且与橡胶止水带结合牢固。 7.6.4 施工缝处理 1 施工缝混凝土在强度达到2.5MPa以后,采用人工凿毛并辅以风枪将仓面清理干净。凿毛标准应到达表面无浮浆、无松动混凝土、石子微露,一般深度控制在0.5~1cm。 2 在墙体施工缝处下沿弹一道水平墨线,用手提切割机沿墨线切除切出深10mm左右的缝隙,用砧子剔除墨线以上混凝土,以保证墙体浇筑完成后施工缝水平顺直。 3 施工中注意避免施工机械油污对仓面的污染,保持仓面清洁。 7.6.5 螺栓(钢筋头)孔处理 对洞壁进行凿毛清理,湿润洞壁。使用丙乳基液涂抹孔壁,将预缩砂浆(预缩砂浆的强度高于原混凝土一个等级)分层填塞、捣实,用铁抹子将表面压平,螺栓孔处理后养护28天。 7.7 混凝土养护及表面保护 7.7.1 混凝土养护 输水箱涵混凝土应保证湿润养护不少于28天,混凝土养护设专人负责,并作好养护记录,认真填写表7-4。养护用水应符合有关规程、规范要求。 1 底板过水面和墙体施工缝混凝土初凝后宜覆盖土工织物洒水养护;输水箱涵内壁在拆模后宜涂刷养护剂养护;外墙在拆模后宜涂刷养护剂后再悬挂覆盖土工织物养护;顶板表面在初凝后宜覆盖土工织物洒水或覆盖塑膜保湿养护。 2 混凝土拆模或初凝后及时覆盖养护材料保湿,覆盖应严密紧贴混凝土表面,在养护材料表面悬挂或覆压重物防止风吹暴露失水。 3 混凝土表面采取涂刷养护剂养护时,养护剂涂刷量、成膜厚度、涂刷时间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7.7.2 表面保护 1 在低温和气温骤降季节,混凝土应早期覆盖保温材料进行表面保护。对于浇筑顶面应保护至气温骤降结束或上层混凝土开始浇筑前。 2 模板拆除时间应根据混凝土强度及内外温差确定,并应避免气温骤降时拆模。在气温较低季节,当预计拆模后有气温骤的降天气时,应推迟拆模时间;如拆模,应在拆模的同时采取保护措施。 3 在施工时应注意保护混凝土,以免损伤混凝土表面和棱角。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仓面准备工作。 7.8 特殊天气施工 7.8.1 雨季施工 1 砂石料场应做好防雨措施。 2 浇筑仓面准备防雨覆盖材料,以备突发阵雨时遮盖混凝土表面。 3 在浇筑过程中如遇小雨,适当减少混凝土拌和用水量和出机口混凝土的坍落度,加强仓内排水和防止周围雨水流入仓内。 4 雨天不得新开混凝土浇筑仓面。 5 在浇筑过程中,遇大雨、暴雨,应立即停止进料,已入仓混凝土应振捣密实后遮盖。雨后必须先排除仓内积水,对受雨水冲刷的部位应立即处理,如混凝土还能重塑,应请示监理工程师,批示后加铺接缝混凝土后继续浇筑,否则应按施工缝处理。 7.8.2 高温季节施工 高温季节施工时,应按照设计要求采取温控措施;设计无要求时,应采取措施控制混凝土温差不超过有关规定。通过增加混凝土出机口和入仓混凝土的温度检测频次加强控制,并应有专门记录。 1 高温季节施工可增加骨料堆高,骨料场搭设防晒遮阳棚、骨料表面喷洒冷水降温等措施降低混凝土原材料的温度。 2 采用加冰屑或冷水拌和等方法降低混凝土的入仓温度。 3 合理安排浇筑时间、混凝土浇筑宜安排在早晚、夜间及利用阴天进行。 4 混凝土运输车、混凝土输送泵采取防晒措施,混凝土布料机遮阳封闭运行。 5 缩短混凝土运输及等待卸料时间,入仓后及时进行平仓振捣,加快覆盖速度,缩短混凝土的暴露时间,必要时搭设遮阳棚。 7.8.3 低温季节施工 当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在5℃以下或现场最低气温在-3℃以下时,不宜施工。如因需要继续施工,应采取措施保证混凝拌和物的入仓温度不低于5℃。 1 低温季节施工可增加骨料堆高和覆盖保温方式,掺加防冻剂、热水拌和等措施。 2 拌和水温一般不超过60℃,当超过60℃时,改变拌和加料顺序,将骨料与水先拌和,然后加入水泥拌和,以免水泥假凝。 3 混凝土拌和时间比常温季节适当延长20~25%。在混凝土拌和前,用热水冲洗拌和机,并将积水或冰水排除,使拌和机体处于正温状态。对混凝土运输车采取保温措施,尽量缩短混凝土运输时间。 4 对输水箱涵的混凝土及时保温养护。 7.9 质量控制与检验 7.9.1 混凝土拌和的质量控制及检验 1 试验人员应根据混凝土配合比和砂石骨料试验情况,出具混凝土施工配料单,并经审批后使用。拌和站操作人员应按试验人员提供的混凝土配料单配料,严禁擅自更改。 2 每班称量前,应对称量设备进行零点校验。 3 砂子、小石的含水量每4h检测1次,当气温变化较大或雨后骨料含水量突变的情况下,每2h检测一次;砂子的细度模数、天然砂的含泥量每天检测1次;粗骨料的超逊径、含泥量每8h检测1次。当砂子细度模数超出控制中值±0.2时、含水率变化超过±0.2%时,需调整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施工单位按照技术要求规定时间按时取砂石骨料进行检验。 4 将拌和站打印的配料数据和误差与规范要求的允许误差进行比较与分析,与允许偏差原值比较分析,确保称量偏差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否则找出存在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纠正,以保证拌和计量精度。 5 混凝土拌和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和检测频率应执行有关规范规定,拌和人员并做好记录,详见附录B表7-1。 6 加强混凝土拌和及出机口质量控制,质量控制人员做好原始记录。 7.9.2 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与检验 1 混凝土浇筑前,应对结合面、钢筋安装及保护层、
本文档为【箱涵操作指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2388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89KB
软件:Word
页数:51
分类:建筑/施工
上传时间:2011-12-18
浏览量: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