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举报
开通vip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汇总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一、宇宙 1、天体 (1)概念:宇宙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通称 (2)类型: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及星际物质等) 人造天体(航天飞机、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太空垃圾等) 2、天体系统 (1)概念:运动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由低到高) 二、地球普通性——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之一 1、八大行星:水、金、地、火、(小行星带)木、土、天、海 2、八大...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一、宇宙 1、天体 (1)概念:宇宙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通称 (2)类型: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及星际物质等) 人造天体(航天飞机、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太空垃圾等) 2、天体系统 (1)概念:运动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由低到高) 二、地球普通性——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之一 1、八大行星:水、金、地、火、(小行星带)木、土、天、海 2、八大行星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3、八大行星运动共性: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三、地球特殊性——有生命存在 1、安全的宇宙环境 (1)太阳处在壮年期,太阳光照稳定 (2)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2、优越的自身条件 (1)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公转自转周期适当 (2)适合的大气——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 (3)存在液态水——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量,地球内部温度升高产生水汽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与地球 1、太阳成分:巨大的气体球,主要成分氢和氦,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面温度6000K 2、太阳辐射:形式——电磁波;来源——核聚变反应 3、对地球的影响: (1)提供光热资源 (2)维持地表温度 (3)以矿物燃料形式积累太阳能 (4)提供太阳辐射能 二、太阳活动与地球 太阳大气分层 (由里到外) 太阳活动 特点 对地球的影响 光球 黑子 周期性(约为11年);整体性(黑子和耀斑同步) 影响气候;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影响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产生极光现象、与自然灾害的发生存在联系 色球 耀斑 日珥 日冕 太阳风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一、运动特征 自转 公转 绕转中心 地轴 太阳 轨道平面 赤道平面 黄道平面 方向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自西向东 周期 恒星日 恒星年 线速度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60°NS的线速度为赤道的一半。 近大远小 角速度 除极点为零外,其他各处约15度/小时 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平均约1°/天 相互关系 黄赤交角为23°26′ 二、运动意义: (1)昼夜交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小时 (2)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每15°相差一小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赤道无,越向两极越偏移。 (4)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南北回归线之间,周期为一回归年。 (5)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6)四季的更替:12、1、2为冬季,其他依次类推。 (7)五带的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为界线。 三、计算和规律 1、、地方时计算 (1)地方时: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加西减。 (2)时区的划分:全球每隔15度划分成一个时区全球划分成24个时区 7.5°W——7.5°E为中时区(零时区),东西各有12个时区,东西十二区各7.5°,合称为十二时区。某地的时区=(某地的经度-7.5°)÷15°(有余数进1) (3)区时的计算: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 某时区的中央经线=时区序号×15° (4)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与180度经线重合,越过日界线,日期东减西加。 2、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1)昼夜长短随空间变化规律:点北北昼长,越北昼越长,(纬度相同,南北半球相反的地方昼夜长短情况相反) (2)昼夜长短随时间变化规律:北移北昼长(zhang)(直射点北移的时段,北半球白昼变长) 3、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1) - (注: 为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距离,同减异加。) (2)从以上公式可以看出,所求点与直射点的纬度距离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两波两面里外各三圈 一、两波 1、纵波: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 2、横波: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 二、两面 1、莫霍界面:划分地壳和地幔 2、古登堡界面:划分地幔和地核 三、里外各三圈 1、内部:地核、地幔、地壳 2、外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四、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合称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成分 1、干洁空气:氮、氧、二氧化碳、臭氧 2、水汽 3、固体杂质 二、大气圈的结构 1、对流层 2、平流层 3、高层大气 三、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大地暖大气(地面辐射)——大气还大地(大气逆辐射) 四、热力环流——大气运动的原因 1、根本原因:冷热不均(高低维度间的温度差异) 2、热力环流的形成: 受热或冷却——大气垂直运动——水平面上的气压差——水平运动——形成环流 3、热力环流的实例: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 五、大气水平运动——风 1、水平运动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大气水平运动受力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 (1)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决定原始风向和风速 (2)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北右南左,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3)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减小风速 3、风向 (1)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2)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三圈环流 2、气压带和风带分布规律——六风七带,相间分布,零三六九,南北对称。 3、气压带和风带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南北移动,幅度为5°—10°。 二、北半球气压中心 1、成因:北半球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北半球气压带被分裂形成气压中心。 2、冬季: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大陆上是高压,海洋上是低压) 3、夏季: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大陆上是低压,海洋上是高压) 三、季风环流: 项目 主要成因 风向 分布 气候类型 东亚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东南,冬季西北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等 亚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东南亚、南亚季风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西南,冬季东北 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热带季风气候 四、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赤道低压带和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 2、西风带和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 3、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与地中海气候的形成 五、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及成因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主要成因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20°之间 受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纬20°——30°之间大陆内部和西岸 受信风带或副热带高压控制,或两者交替控制 热带季风气候 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的西岸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5°——35°之间大陆的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的西岸 受西风带与副极地低压控制 温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35°——55°之间大陆的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30°——60°之间大陆的内部 深居内陆,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北纬50°——70°之间大陆的北部 深居内陆,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苔原气候 北冰洋沿岸 受极地高压影响 冰原气候 南极大陆 受极地高压影响 高山高原气候 高山高原地区 地势高 六、各种气候类型的气候要素的数值特征 气候类型 气温 降水(毫米) 热带雨林气候 T冷>15℃ 大于2000 热带季风气候 T冷>15℃ 1500——2000 热带草原气候 T冷>15℃ 750——1000(1500) 热带沙漠气候 T冷>15℃ 小于125(750) 地中海气候 0℃18℃(或20℃) 大于500 温带大陆性气候 T冷<0℃ T热>18℃(或20℃) 小于500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T冷<0℃ 0℃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更为严峻。 3、对水循环的影响:洪涝、干旱灾害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加剧。 三、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措施 1、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该蝙蝠能源消费结构,控制化石燃料的使用量,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等。 2、加强温室气体的吸收:植树造林,采用固碳技术。 3、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培养新的农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规划和建设防止海岸侵蚀的工程等。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圈的组成 1、组成: (1)海洋水 (2)陆地水 地表水:江河、湖泊、沼泽、冰川、 地下水:土壤水、地下水 (3)大气水 4、相互关系:运动转化和相互补给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范围: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 2、环节: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 3、分类: 海陆间循环——使陆地水资源得到补充和更新 海上内循环——水量很大 陆上内循环——补充陆地水体的水量很少 4、意义: (1)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 (2)促使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运动和能量传输转化; (3)塑造地表形态,联系四大圈层,影响全球地理环境 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1、洋流:海水沿相对稳定的方向做大规模流动 2、分类: (1)按性质:暖流(低纬流向高纬)、寒流(高纬流向低纬) (2)按成因:风海流、补偿流、密度流 3、洋流的分布规律 (1)中低纬海区:以副热带高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顺时针,南半球呈逆时针。 (2)中高纬海区: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逆时针。南半球在南极大陆周围形成自东向西的南极环流。 (3)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夏顺冬逆。 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项目 影响 举例 气候 暖流增温增湿 寒流降温减湿 北大西洋暖流与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 秘鲁寒流与南美洲热带沙漠气候的分布 生物 寒暖流交汇形成渔场 上升补偿流形成渔场 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冷水)、秘鲁渔场(秘鲁寒流) 海运 寒暖流交汇易形成海雾 顺流省时省燃料 环境 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水资源及其分布 1、水资源:通常主要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全球水资源的分布:亚洲最丰富、南美洲次之、大洋洲最少,我国居世界第六。 3、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秋丰富、冬春贫乏。 二、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三、合理利用水资源 1、问题:数量要求越来越多,由于水污染,可用水资源越来越少。 2、对策: (1)开源:合理开发地下水,修筑水库、开渠引水、跨流域调水、淡化海水。 (2)节流:加强宣传,提高节水意识,改进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一、内力作用 (1)来源:地球内部的热能 (2)表现: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3)影响:使地表高低不平,奠定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 (4)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水平为主,垂直为辅。 二、外力作用 (1)来源: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能 (2)表现: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3)影响:使地表趋于平缓 (4)举例: 类型 风力 流水 冰川 侵蚀 风蚀沟谷、风蚀城堡、风蚀蘑菇 V形河谷、海蚀柱、海蚀崖、 冰斗、角峰、峡湾 堆积 新月形沙丘、沙垄 洪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 冰碛丘陵 三、岩石圈的物质交换 1、三大类岩石 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 沉积岩:石灰岩、页岩、砂岩 变质岩:大理岩、板岩、石英岩 2、地壳物质循环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1、褶皱和断层 2、火山 (1)地貌:熔岩高原、火山、火山湖 (2)组成:火山口和火山锥 (3)规模:大小不一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1)影响运输方式:主要是公路,其次才是铁路 (2)影响线路分布:主要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3)影响运输线路的长度和形态:山区路线较长且呈“之”字形。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1、河流侵蚀地貌 (1)河流侵蚀地貌 侵蚀类型 方向 影响 溯源侵蚀 向源头方向 使河谷向源头方向伸长 下蚀 垂直于地面 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侧蚀 垂直于两侧河谷 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 (2)河谷的发育过程 2、河流堆积地貌 组成部分 分布 地貌特点 洪积——冲积平原 山前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从顶端到边缘堆积物的颗粒由粗变细 河漫滩平原 河流中下游凸岸 地势平坦,宽广 三角洲平原 三角洲平原 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地形区 聚落分布 聚落形态 高原 河漫滩平原 多呈狭长的带状 山区 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 呈明显的条带形 平原 分布最为密集 呈带状、团状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整体性的表现——牵一发而动全身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一、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形成了陆地自然带 气候与陆地自然带 气候类型 植被(自然带名称) 土壤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 砖红壤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雨林 红壤、砖红壤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 红棕土、棕土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沙漠 荒漠土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褐土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红壤、黄壤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 棕壤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 棕壤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草原 温带荒漠 黑钙土、栗钙土、荒漠土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 灰化土 苔原气候 苔原 冰沼土 冰原气候 冰原带 永久冰雪 二、地带性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 定义 沿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 从沿海向内陆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 从山麓向山顶作有规律的更替 主要成因 以热量为基础 以水分条件为主 水热条件的垂直变化 分布特点 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 东西方向更替,南北方向延伸 沿等高线更替,沿等温线延伸,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垂直带谱越完整 三、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1、南半球没有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的分布 2、沙漠中的绿洲 自然灾害 一、气象灾害 (1)台风 形成: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主要灾害: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 主要影响地区:亚洲东部,亚洲南部,北美洲东海岸,其中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次数最多,强度最大的海区 发生季节:夏秋季节 监测和防御: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监测,到近海后,还可以用雷达监测 (2)暴雨洪涝 形成条件: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强烈的上升运动;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 主要影响地区:亚洲最多 防御措施:利用气象卫星,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和非工程措施防御(洪泛区的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实施防洪保险) (3)干旱 (4)寒潮 原因: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得大范围得剧烈降温,并伴随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尤以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二、地质灾害 (1)地震 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能量大小:用震级表示,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30倍,3级以下为微震,5级以上为破坏性地震 要素:震中,震源,震中距,震级,烈度。 (2)火山喷发 火山构造:火山锥,火山口,火山通道 类型:死火山,活火山,休眠火山 (3)滑坡和泥石流 (4)地质灾害得关联性 ①地质灾害在成因上得关联性:一个地域内得地质灾害可能有若干种,他们在成因上关联的,例如,我国的川、滇、黔接壤地带,形成了地震、滑坡和泥石流为主的灾害 ②由一种原发性的主灾诱发其他灾害,例如地震可能诱发火灾、海啸、滑坡、泥石流、瘟疫蔓延等 ③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能诱发地质灾害,例如,人为的破坏地表植被,造成了泥石流;人为大规模的工程活动,造成滑坡等灾害。 (5) 防御措施: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实施一些防御措施,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 _1354629029.unknown _1354629239.unknown
本文档为【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汇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0770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01KB
软件:Word
页数:14
分类:高中其他
上传时间:2011-12-18
浏览量: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