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物史-9二十世下-xin

中物史-9二十世下-xin

举报
开通vip

中物史-9二十世下-xinnull20世纪下半叶 中国物理学的发展20世纪下半叶 中国物理学的发展null政治运动对物理学发展的影响 50年代前期学习苏联对物理学的批判 57年“反右派”运动 58年“大跃进”运动 50年代末“拔白旗”活动 1966.5-1976.10文化大革命 null原子核物理-原子能利用 加速器建设 层子模型的建立 固体物理 激光物理原子核物理-原子能利用原子核物理-原子能利用1939年发现核裂变 导致原子弹、热核武器以及核潜艇的产生 核电站的建立 如果可控热核反应的研究和发展取得成功,世界的能源问题将得到长远的解...

中物史-9二十世下-xin
null20世纪下半叶 中国物理学的发展20世纪下半叶 中国物理学的发展null政治运动对物理学发展的影响 50年代前期学习苏联对物理学的批判 57年“反右派”运动 58年“大跃进”运动 50年代末“拔白旗”活动 1966.5-1976.10文化大革命 null原子核物理-原子能利用 加速器建设 层子模型的建立 固体物理 激光物理原子核物理-原子能利用原子核物理-原子能利用1939年发现核裂变 导致原子弹、热核武器以及核潜艇的产生 核电站的建立 如果可控热核反应的研究和发展取得成功,世界的能源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将得到长远的解决。 核技术在工业、农业、科学研究、医疗卫生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原子物理--原子核物理--粒子物理(高能物理) null1956年《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 十二项重点研究方面: 1、原子能的和平利用 2、无线电电子学中的新技术(超高频技术、半导体技术、电子计算机、电子仪器和遥远控制) 3、喷气技术 4、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精密仪器 、、、 12、自然科学中若干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场论和量子力学的基础研究,固体和液体中若干理论问题的研究……天体的演化、物理力学的研究。”null基础科学的发展方向: 物理学: “我们首先应以原子核物理与基本粒子物理、无线电物理与电子学、半导体物理三门学科作为今后12年内物理学发展的重点。我国在金属物理、光学、晶体学与磁学等方面的基础较好,国家需要也大,故须作相应的发展。……其他如声学、低温物理、绝缘物理、热物理、高压物理等,都能在技术革新问题上和对于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了解上做出有重大意义的贡献,故也须适当地发展。” “除了每一门学科有它的理论问题外,物理学还有普遍性的理论问题,如场论、量子力学基础以及固体和液体物理中的理论问题,对它们的研究都有重大的意义。”null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 近代物理研究所: 原北平研究院原子学研究所 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原子核物理部分 合并组成 主要任务:研究原子核物理和放射化学,发展原子核科学技术基础,为原子能应用做准备。 近代物理研究所专门委员:王竹溪、周培源、张宗燧、叶企孙、赵广增 应用物理研究所:固体物理、光学和电学研究null从1950年起,在人才方面作了三方面工作: 争取科学家、教师和技术人员来所工作或兼职 争取在国外的中国科学家及留学生归国工作 选拔国内优秀大学毕业生来所培训 1950~1953年 回国到所参加工作的科学家和留学生: 赵忠尧、肖健、邓稼先、金星南、郭挺章、胡宁、朱洪元、杨澄中、陈奕爱、杨承宗、戴传曾、梅镇岳等。 null自力更生研制仪器 建所初期,工作和生活条件都很艰苦,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封锁 钱三强、王淦昌、彭桓武领导全所人员自己动手制造各种设备,虽然困难不少,所花的时间多一些,但是锻炼了年轻的科技工作者,使他们在制造设备过程中掌握了不少必要的技术知识,对以后独立开展研究工作有很大的好处。 赵忠尧在回国前,在美国购买了为建造质子静电加速器和开展核物理研究的一些器材,对研究所初期实验工作的开展起了积极作用。 null实验原子核物理 当时,加速器的研制和探测仪器设备的建造是首要任务。 1950年底,赵忠尧从美国回国。在赵忠尧、杨澄中领导下建成了一台大气型700 keV静电加速器。之后,又在赵忠尧、李整武(1956年回国)、梅镇岳领导下,建造成高气压型2.5MeV静电加速器。此外,杨澄中设计的400kev高压倍加器也初步建成。 通过以上工作,一批建造加速器的科技骨干成长起来,如叶铭汉、徐建铭、金建中(真空技术)、孙良方、叶龙飞等。李寿楠参加了静电加速器的初期工作。1955年.谢家麟从美国回国,开始了电子直线加速器的研制,培养了潘惠宝、李广林、朱孚泉、顾孟平等一批科技骨干。null探测器研制:在何泽慧、戴传曾、杨澄中的领导下,研制成功对质子与电子灵敏的核乳胶、云雾室、卤素计数管、空气电离室、中子正比管、碘化钾(铊)、碘化钠(铊)、萘(蒽)等闪烁晶体,并开展了中子物理、辐射剂量等的研究,培养了陆祖荫、孙汉城、王树芬、肖振喜、李德平、胡仁宇、项志遴、唐孝威、李忠珍等—大批科技骨干。 β谱仪:梅镇岳于1953年开始建造一台单透镜的β谱仪,后设计铁双聚焦谱仪、无铁双聚焦谱仪;郑林生于1956年开始设计中间成像谱仪、永磁式180°β谱仪、闪烁晶体γ谱仪、β-γ复合谱仪。 在1958年前完成了这些谱仪的调整,并开始作核能谱学实验,培养了徐英庭、翁培焜、朱善根等骨干。 丁渝1956年回国后,开始了我国第一台铯原子束装置的建造,开展了核磁共振谱仪研究,为计量科学建成铯原子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钟和核磁共振谱仪的应用提供了参考。null放射化学 在杨承宗、郭挺章领导下开展: (1)天然放射性元素的提取、纯化、分析、测定; ⑵铀比学及从矿石中提取铀的研究工作; (3)重水的制备和测定的研究; (4)反应堆用石墨的制备工艺的研究; (5)光谱分析; (6)质港仪的试制; (7)用放射化学的方法,测量∕含量比等工作; (8)辐射化学的研究工作。 培养了林念芸、朱润生、朱培基、王方定、关景素、苏峙鑫、邓佐卿、林漳基、孙懋怡等骨干。null宇宙线研究 在王淦昌、肖健等领导下,利用王淦昌从浙大带来的直径为30厘米的圆云室和赵忠尧从美国带回的50×50×25多板云室,开展了宇宙线物理研究工作。 从1952年起,设计并建造了30×30×10 、磁场为7000高斯的磁云室。 1954年在云南落雪山海拔3180米处建造了中国第一个高山字宙线实验室,先后安装了多板室和磁云室,开始了奇异粒子和高能核作用的研究工作。 1956年张文裕回国后也参加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在这段时间成长了吕敏、霍安样、郑仁圻、郑民等骨干。null原子核理论研究 在彭桓武、朱洪元领导下,开展了原子核物理理论以及粒子物理理论的研究工作。同时开始注意反应堆、同位素分离、受控热核反应等应用性的理论。参加工作的有邓稼先、王承书(1956年回国)、金星南、黄祖洽、于敏、何作麻(1956年由中央宣传部科学处调来参加研究所工作)等。 当时近代物理所和北京大学物理系有着密切的协作关系,北京大学胡宁在近代物理研究所兼职,指导于敏的研究工作; 彭桓武则在北京大学指导周光召的研究工作。 理论方面成长了一批骨干,对后来原子能事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null电子学研究 在近代物理研究所筹建了一个核电子学小组。最初只有五六个人,由杨澄中和忻贤杰任正副组长。后来由忻贤杰继续负责,主要骨干是陈奕爱、林传骝、席德明、许廷宝、方澄等。 他们自力更生研制探测器和谱仪用的线性放大器、计数器、计数率表、积分和微分甄别器等,并开始了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快速脉冲技术等研究工作。null1953年l 0月、科学院为集中力量重点发展电子学研究工作,决定将陈芳允负责的“电子学研究所筹备处”和数学研究所闵乃大负责的“电子计算机部分”,合并于近代物理研究所,并决定将研究所改名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扩大的电子学组由陈芳允任组长,该组下设黄武汉领导的微波小组,陈芳允和忻贤杰领导的物理仪器、脉冲技术等小组,闵乃大和夏培肃领导的计算机小组(包括吴几康、王传英等)。null1956年,十二年科学规划决定成立电子学研究所和计算机研究所 陈芳允与黄武汉负责筹备电子学研究所 闵乃大、吴几康、范新弼与夏培肃负责筹备电子计算机研究所。 经过这一合并与发展过程,电子学与电子计算机的工作的物资、所需人员和其它条件都有了增强。 忻贤杰负责的核电子学组也比过去有了加强,业务范围也扩大了。 null在实验原子核物理,特别是加速器和探测器的研制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956年度颁发的中国科学院奖金(自然科学部分)中,何泽慧及合作者陆祖荫、孙汉城以“原子核乳胶制备过程的研究”,戴传曾、李德平及合作者项志遴、唐孝威、李忠珍以“卤累计数管与强流管的制备和它们放电机构的研究”分别获得了三等奖。 当时国家还没有正式公布学位法,但是研究所 开始试行考“副博士水平”(苏联的副博土与欧美的博士水平类似)。每次考试都是请所内外有关专家参加,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决定。 1956~1957年,黄祖洽、陆祖荫、于敏、肖振喜通过了“副博土水平”的考试,为以后科学技术干部的考核提供了经验。null新中国在经过几年经济恢复之后,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为建设新中国制定了蓝图。 物理研究所经过初期艰苦奋斗的创业阶段后,特别是在1952年制定研究所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基础上,各方面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在科学技术、理论基础和物质条件方面,均为进一步开展核科学研究打下了初步基础。 1954年,地质部在综合找矿中已发现我国有铀矿资源。 国际上美、苏、法等国准备在日内瓦召开原子能和平利用会议,苏联表示在促进原子能和平利用的研究方面,愿意给予其他国家以科学技术上的帮助。null1955年1月14日,周恩来向李四光、钱三强询问了我国核科学研究人员、设备和铀矿地质资源的情况,了解核反应堆、原子弹的原理和发展核能技术所需要的条件。薄一波、刘杰参加了谈话。 周恩来告诉他们,不久中央要研究发展原子能事业问题,届时请他们带些铀矿石和简单的探测仪器,进行 汇报 关于vocs治理的情况汇报每日工作汇报下载教师国培汇报文档下载思想汇报Word下载qcc成果汇报ppt免费下载 和操作表演。null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彭德怀、彭真、邓小平、李富春、薄一波及刘杰等。会议听取了李四光、钱三强的汇报,研究了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的问题。根据周恩来的嘱咐,李四光、钱三强将铀矿石标本和探测铀矿石放射出射线的仪器带到会上,向中央领导人作了操作表演。 接着.毛泽东询问了发展原子能的有关问题。 null毛泽东听完汇报后说: “我们的国家,现在已经知道有铀矿,进一步勘探一定会找出更多的铀矿来。解放以来,我们也训练了一些人,科学研究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创造了一定的条件。过去几年其它事情很多,还来不及抓这件事。这件事总是要抓的。现在到时候了,该抓了。只要排上日程,认真抓一下,一定可以搞起来”。他还强调说:“现在苏联对我们援助,我们一定要搞好!我们自己干,也一定能干好!我们只要有人,又有资源,什么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 会上毛泽东还问到原子核内部组成情况,提出中子、质子也是可分的观点。 这是一次对我国核科学技术研究和核工业建设都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 null1955年春,刘杰、钱三强、赵忠尧等到苏联谈判关于我国从苏联引进和平利用原子能的技术和设备问题。根据谈判意向,苏联准备向我国出售一个7000 kW的重水型实验反应堆和直径为1.2米的回旋加速器;并接受我国工程技术、科学研究人员去苏联考察或学习研究反应堆、加速器的运行、操作和在这些设备上进行研究工作的方法和技术。 1955年夏季,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建委建筑技术局,由刘伟任局长,钱三强、张献金、罗启霖、陈一民、冯麟、力一、牟爱牧、邓照明等任副局长,负责新的核科学基地的建设。 刘杰、刘伟、钱三强等选定北京远郊区坨里作为建设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的地址。 null为了加强对原子能事业的领导,1955年7月.中共中央指定陈云、聂荣臻、薄一波组成三人领导小组。 1956年11月,国务院成立以宋任穷为部长,刘杰、袁成隆、刘伟、雷荣天、钱三强为副部长的第三机械工业部(1958年以后改称第二机械工业部),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工作。 科学院成立了以李四光为主任委员,张劲夫、刘杰、钱三强为副主任委员的原子核科学委员会和以吴有训为主任委员,钱信忠、赵忠尧、严济慈、陈风桐、杨承宗为副主任委员的原子核科学委员会同位素应用委员会。null人才培养 为了培养核科学技术人才,教育部在物理研究所协助下,在北京大学开办技术物理系,由胡济民、虞福春、朱光亚、卢鹤绂负责; 在清华大学开办工程物理系,由何东昌负责。蒋南翔和钱三强在去苏联、东欧留学的理工科学生中,挑选与原子能事业接近的有关专业的学生约350名,改学原子能科学、工程技术专业。 null1955年秋冬,由钱三强、彭桓武、冯麟、力一、何泽慧率领考察实习团去苏联。 学习反应堆的有:连培生、籍孝宏、黄祖洽、屈智潜、左湖、符德璠、刘允斌、沈俊雄、胡华旦、李乐福、范迪之; 学习加速器的有:王传英、谢羲、吴铁龙、黄兆德、申青鹤、顾润观; 学习物理仪器制造和使用的有:杨桢、钱皋韵、项志遴、罗安仁、黄胜年、顾以藩。 同时顾国英、朱培基、王蕴玉等也在苏联学习放射化学、分析化学,张曼维学习辐射化学。null1956年周恩来总理主持制定了我国科学发展十二年规划。规划中原子能科学部分由王淦昌主持,在北京和所内专家拟定了初稿。不久,王淦昌去苏联参观访问,在那里与钱三强、赵忠尧、彭桓武、何泽慧、力一、杨承宗等共同修订了初稿。 规划包括:低能核物理、应用核物理、宇宙线、高能物理、反应堆、加速器、放射化学、辐射化学、同位素制备等方面的内容。经周恩来总理审定后,正式列入我国科学发展十二年规划。 null1956年的夏秋,到苏联实习的科学技术干部回来了。 在中美日内瓦外交谈判之后,1955~1957年,一批留美、欧的科学家回来了。 其中包括:张文裕、汪德昭、王承书、李整武、谢家麟、肖伦、张家骅、郑林生、冯锡璋、丁渝等; 一部分转业学原子能科学技术的留苏、留东欧的留学生回来了; 200多名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毕业生和大专院校毕业生参加了研究所的工作。 国务院根据需要从各部门抽调了一批得力干部、科学技术人员和熟练技工。null1956年3月,刘杰、钱三强、赵忠尧、彭桓武等在莫斯科参加苏联、中国、波兰、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等11国成立联合原子核研究所大会。刘杰任全权代表。首任学术委员会中国委员是赵忠尧、王淦昌和胡宁。 自1956年秋冬起,我国先后由科学院原子核科学委员会从全国各地区选派赴联合所工作的科学家和青年130多人,他们中有王淦昌、张文裕、胡宁、朱洪元、周光召、何柞庥、吕敏、方守贤、丁大钊、王祝翔等。 王途昌曾被推举担任该所1958~1960年期间的副所长。 王淦昌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了反西格玛负超子。参加这项研究工作的还有丁大钊和王祝翔等以及苏联与其他成员国的部分科学工作者。 王淦昌、丁大钊、王祝翔于1982年获得我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null周光召在联合所工作期间对盖尔曼等人提出的部分赝矢流守恒定律(PCAC)给以较严格的理论上的证明。 这一观念直接促进流代数理论的建立,并对弱相互作用理论起了重要促进作用。 王淦昌、周光召回国后即参加了核武器方面的研制工作。 联合所的广泛交流与合作,对于我国培养核科学人才起到了良好作用。1965年,我国退出联合所。 null1956年9月,物理研究所决定把五个研究组扩大为八个研究室和两个工程技术单位: 一室由赵忠尧、梅镇岳等负责,主管自制的静电加速器和其它加速器以及在加速器上的实验工作; 二室由钱三强、何泽慧、朱光亚等负责,主管使用反应堆、回旋加速器进行中子物理、裂变物理和反应堆物理的工作; 三室由王淦昌、张文裕、肖健等负责,主管宇宙线和高能物理工作; 四室由彭桓武、朱洪元等负责,进行理论物理的研究; 五室由杨承宗、郭挺章、刘静宜等负责,进行放射化学等工作; 六室由王竹溪、李林、吴乾章等负责,进行有关金属方面的工作; 七室由贝时璋、孙琦等负责,主管放射生物和卫生防护的工作; 八室由冯锡璋、张家骅负责,主管同位素应用工作。 工程技术方面,连培生、籍孝宏等负责反应堆的建造、维护、运行和发展;力一、王传英等负责回旋加速器的建造、维护、运行和改进。 null积极培训同位素应用人才。研究所自1957年以后,由张家骅等举办了七期同位素应用学习班,四期同位素仪表训练班,为全国务地培训人员近千名,他们中大多数成为我国同位素以及其它核技术应用工作的骨干。 第四,促进探测仪器国产化。研究所在研制成功计数管、定标器等辐射探测器的同时,与科学院光机所和上海电子管广,特别是与地质部三局组建的仪器设计所密切合作,开始核仪器国产化工作。 null1958年6月,重水反应堆、回旋加速器等设备建成,7月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登载了胜利建成的消息,同时公布物理研究所改名为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 1958年9月27日.国务院在原子能研究所坨里实验基地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党和国家领导人陈毅、聂荣臻、林伯渠、李济深、吴玉章、徐特立及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二机部部长宋任穷等出席了落成仪式。仪式由科学院副院长张劲夫主持。 至此,我国第一个综合性的原子核科学技术基地初步形成。null1958年原子能研究所成立时有10个科学技术单位,到1959年已经包括: 低能核物理实验和理论、宇宙线、 高能物理理论、加速器、探测器、 核电子学和谱仪、反应堆设计、 堆物理、堆工程技术、 材料腐蚀、元件工艺、 受控热核反应、计算数学、 铀化学、分析化学、放射化学、 放射生物学、同位素分离、 同位素的制备和应用、 卫生防护等研究技术单位22个。null遵照科学院“所办系”的方针,原子能所从1958年起,在中国科学院开办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负责开办近代物理和放射化学两系。课程设置、教学、实验设备等完全由研究所负责。首届近代物理系由赵忠尧、郑林兼任正、副主任,放射化学系由杨承宗、苏振芳兼任正、副主任;教师都由研究所研究人员担任。这开创研究所办教育的先例,直接为研究工作培育人才。 null1956年1月起,中共中央与苏共中央几经交涉,决定签订苏联在建立原子能工业方面提供技术援助的协定。 但1959年6月,苏联拒绝提供原子弹模型有关图纸 资料 新概念英语资料下载李居明饿命改运学pdf成本会计期末资料社会工作导论资料工程结算所需资料清单 ,1960年8月,苏联撕毁协议,撤退专家。 中央决定自力更生发展原子能事业,并调动各地区、各部门的力量,支持原子能科学的发展和工业建立。 原子能研究所转入为核工业服务的轨道,不仅承担了繁重的科技攻关和培训干部的任务,同时还选派和推荐成批的优秀科技干部,输送到核工业的有关院、所、厂,负起科技领导责任。 null在重点建设北京的原子能研究所的同时,开始建设新的核科研单位。 1956年周恩来总理指示,除北京附近以外还应该在兰州设一个原子核科学的点。 1957年杨澄中率领一个15人的科技队伍和必要的仪器设备到兰州,建立了中国科学院兰州物理研究室。配备有从苏联引进的1.5米回旋加速器,成为以原子核物理研究为重点的中国科学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前身。 同时在兰州大学也开办了培养原子核科学干部的专业系,由徐躬耦负责。 null1958年提出和推行“大家办原子能”的口号,反映了全国人民开展原子能科学研究的热情和愿望。打破了对原子能的神秘观念,在干部的培养,实验室的建立和同位素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但这口号犯有要求过急、指标过高、脱离群众等弊病,使人员、物资受到一定的损失。null1959年在“大家办原子能”的影响下,由卢鹤绂在上海负责筹建一个以核技术应用研究和物理研究为方向的研究机构。配备有国产直径为1.2米的回旋加速器。1962年,这个机构与张家骅带领迁上海的原子能研究所同位素应用研究室全部和放射化学研究室的一部分(包括林念芸等)合并,组成上海原子核研究所。 1961~1962年根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大家办原子能”中发展起来的机构进行了调整,最后集中到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四川技术物理研究所、二机部华北工业卫生研究所等有关院、所。 至此,中国科学院在核科学和技术研究方面的布局大体形成:北京原子能研究所,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上海原子核研究所。null1962年11月,在中共中央直接领导下,成立了以周恩来总理为主任,由贺龙、李富春、李先念、薄一波、陆定一、聂荣臻、罗瑞卿、赵尔陆、张爱萍、王鹤寿、刘杰、孙志远、段君毅、高扬组成的中共中央15人专门委员会。 从此,我国原子能事业生产建设,核武器的研制,核试验工作,核科学技术工作有了强有力的领导,大大推动了我国原于能事业的发展。 null为了配合原子弹、氢弹设计的需要,应用核物理方面在何泽慧领导下,进行了裂变有关中子截面、中子能谱,氢与锂的各种同位素的反应截面等的测量和调研; 胡仁字、唐孝威、林传骝等参加了核武器研制机构,负责建立必要的测试设备; 程开甲、董寿莘、孙瑞蕃、忻贤杰、陆祖荫、吕敏等参加了核试验科技基地的创建。 应用核物理方面的科技人员为原子弹、氢弹工作做出了贡献。 null为了核燃料的取得,1961年前后,原子能所在二机部设计院,酒泉原子能联合企业的协助下,建成了六氟化铀简法生产装置,为兰州铀浓缩工厂提供了急需的六氟化铀原料,并为六氟化铀生产厂攻克技术难关,培训技术人员。 同时研究所组织以吴征铠、王承书、钱皋韵为首的负责铀同位素分离的研究组和金星南领导的计算数学小组,协同负责铀同位素分离的理论、实验和试制等研究工作,获得了气体扩散法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在钱三强的领导下,以钱皋韵为首的科技攻关小组,组织科学院(包括原子能所)和冶金部研究单位联合试制成功扩散分离膜,并开始批量生产、使我国成为继美、苏、法以后第四个解决了扩散分离膜制造的国家。 null在热核燃料方面,原子能研究所将刘允斌和轻同位素分离小组成员调到二机部包头核燃料元件厂,为该厂锂同位素分离生产线做出贡献。 金星南等研究并掌握了锂同位素分离法的理论,解决了该厂锂同位素分离塔级联理论和计算问题。 在肖伦领导下,孙懋怡等开展制备、提取、浓缩氚和关键设生产的研究,为我国氚工厂的设计与生产提供了工艺和技术。 这些工作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所需要的核材料作了及时的科学支援,也为中国核燃料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null以王淦昌、彭桓武、朱光亚、邓稼先等为首的一批理论与实验物理优秀人才直接参加核武器的研制机构,从事研制工作。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我国便成为继美、苏、英、法以后第五个制成原子弹的国家。 受二机部党组委托,1960年由钱三强组织黄祖洽、于敏等一批理论研究人员,开始作热核材料性能和热核反应机理的探索性研究,为氢弹研制作了一定理论准备。 1965年初,原子能所这部分干部中的31人(包括于敏和黄祖洽)合并到核武器研制机构。 1967.6.17,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我国成为继美、苏、英以后第四个制成氢弹的国家,而且成为世界上从原子弹到氢弹发展最快的国家。null经过这一实践过程,成长了一大批联系实际的理论物理与计算技术和爆轰科学技术骨干。由于对国家做出重大贡献,198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两个一等奖。 (1)彭桓武、邓稼先、周光召、于敏、周毓麟、黄祖洽、秦元勋、江泽培、何桂莲由于理论工作获得一等奖。 (2)王淦昌、陈能宽、张兴钤、方正知、胡仁宇、陈希宜、经福谦、陶祖聪、张寿其、章冠人等由于爆轰实验工作获得一等奖。 null自1958年建成研究性反应堆后,在实际工作的基础上,成长了一批反应堆研究设计的科技骨干。 为了独立研究设计核潜艇动力堆及建造核燃料生产堆的需要,建立了核燃料元件、热工、水力等实验室和游泳池式研究试验堆。李毅、孟戈非负责组织连培生、籍孝宏、彭士禄、屈智潜、李林、张永禄、罗安仁、徐传效等参加实验室的建立和研究设计工作。 1964年,从原子能研究所分出成立了反应堆研究设计所。 1965年后,二机部、海军、六机部等单位通力合作,在彭士禄、周圣洋、赵仁恺等具体领导下,于1970年4月设计建成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同年12月核潜艇安全下水,从此我国掌握了核动力科学技术。这是继原子弹、氢弹以后我国原子能科学技术又一重大成就。null60年代成功经验的启示: (1)要重视知识和自己的知识分子。我们团结使用旧中国留下来的、新中国成立后回国的留欧美的学者和留学生,培养了我国大批青年,使用了很多留苏、东欧的留学生,这些人员大都成为“两弹”攻关和核科学技术中的中坚力量。 (2)因陋就简,艰苦奋斗,建立试验室和中间工厂,使科技研究工作穿过中间试验的环节与生产一条龙地联系起来,在实践中培养造就了一大批科学技术骨干,把原子能事业扎扎实实地建立在新中国的土地上。null(3)辩证地认识学科与任务的关系,“学科促任务”和“任务带学科”,视条件情况的不同,可以有所侧重,但不能偏废。没有学科储备并不断创新,新技术是不可能实现的,传统工业也不能更新换代。 (4)有效的强有力组织工作是实现国家重大科学技术事业的保证。60年代若没有以周恩来总理为首的中共中央专门委员会的权力机构来领导,在短短10年中,实现原子弹、氢弹爆炸,核潜艇下水,导弹与人造卫星上天,是不可能的。 null1945.7.16,美国第一颗原子弹(2万吨TNT)在新墨西哥州阿尔默戈尔多沙漠爆炸成功。 1945年8月,两颗原子弹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爆炸。 1949.8.29,苏联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52.10.3,英国进行了第一次原子弹试验。 1952.10.31,美国进行了第一次氢弹试验。1953.8.12,苏联进行了第一次氢弹试验。1960.2.13,法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火箭、导弹和卫星的研制火箭、导弹和卫星的研制1957.10.4,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1958.1.31, 美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1956.10.8, 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决定进行导弹研制工作。 1958.5.17,毛泽东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1958年秋,中国科学院组织钱学森、赵九章、郭永怀、陆元九等制定人造卫星发展规划,成立了“581”小组。 null1958.10.16,赵九章率领科学代表团专程去莫斯科学习苏联制造卫星的经验。由于对方保密和拖延,代表团在两个半月时间里没有学到实质性的东西。 1958年11月,我国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科学院上海机电设计院--火箭技术研制机构,杨南生任副院长,王希季任总工程师。 1959年10月,开始“T-7M”无控制探空火箭的研制。 1960.2.19,中国第一枚自己研制的液体探空火箭在上海郊区发射场成功飞上天空。火箭飞行高度只有8公里。null1960.9.13,装有气象和探空仪器的“T-7”火箭在安徽发射成功。 1964.6.29,我国第一枚弹道导弹发射成功。同年7月9日和11日,又成功发射了2枚导弹。 1965.5.31, 中国科学院成立了卫星本体研究小组,开始进行卫星设计。 1965.8.2,代号为“651”的中国人造卫星工程开始。 1965.10.20-11.30,由国防科委、国家科委、军事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召开人造卫星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论证会。会议对卫星的设计要求:上得去,抓得住,看得见,听得到。 null1966年初,中国科学院成立“651”设计院,赵九章任院长,负责卫星总体方案的设计和试验。 1970.4.24,“东方红1号”卫星成功地飞上太空。 1971.3.3,中国第二颗人造卫星“实践1号”发射成功。 1975—1985年,中国发射了七颗返回式卫星,回收成功率百分之百。 “文革”期间我国共进行了15次核试验,3次氢弹试验,7次卫星发射试验。null1999.9.18,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表彰研制“两弹一星”功勋大会,授予: 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 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钱三强、郭永怀、姚桐斌、钱骥“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本文档为【中物史-9二十世下-xin】,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50621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138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理学
上传时间:2011-12-14
浏览量: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