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不对称信息、不完全契约与中国的信用制度建设

不对称信息、不完全契约与中国的信用制度建设

举报
开通vip

不对称信息、不完全契约与中国的信用制度建设 第28卷第2期 财经研究 2002年2月 JoumalofFinanceandEconomics V01.28N0.2 Feb.2002 不对称信息、不完全契约与中国的信用制度建设 蒋 海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广东广州市510632) 摘要:本文对我国信用的信息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分析表明,我国经济转轨时期信用关系的扭曲和普 遍的道德风险行为,主要来自信用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和信用契约的不完全,而其根源是不合理的信用制度安排 和不健全的法治体系。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改善我国目前信用关系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性...

不对称信息、不完全契约与中国的信用制度建设
第28卷第2期 财经研究 2002年2月 JoumalofFinanceandEconomics V01.28N0.2 Feb.2002 不对称信息、不完全契约与中国的信用制度建设 蒋 海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广东广州市510632) 摘要:本文对我国信用的信息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分析表明,我国经济转轨时期信用关系的扭曲和普 遍的道德风险行为,主要来自信用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和信用契约的不完全,而其根源是不合理的信用制度安排 和不健全的法治体系。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改善我国目前信用关系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不完全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不对称信息;信用制度 中图分类号:F8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952(2002)02-0026-04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正在 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在打破了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经济下高度集中统一的信用制度与体系的同时,却一直没有 建立起符合市场规范的信用体系。由于信用行为缺乏必要的预算约束与制度约束,造成了金融 市场上信用关系的严重扭曲和普遍的道德风险行为,形成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严重制约。目 前我国银行业出现的“惜贷”现象和中小企业及私营企业的融资困难也说明了这一点。因而消除 信用制度的制约,建立规范、合理、高效的信用体系与制度,已成为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当务 之急。本文将针对目前我国市场信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信息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 对此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我国信用体系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性建议。 二、不对称信息与市场信用的道德风险 一般情况下,信用市场中授受信主体所掌握的信息资源是不同的,受信主体对自己的经营状 况及其信贷资金的配置风险等真实情况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而授信主体则较难获得这方面的真 实信息,他们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在信用合约签定之前,非对称信息将导致信用市场中的逆 向选择;而在信用合约签定之后,产生信息优势方(受信主体)的道德风险行为。这些已经成为委 托代理理论分析的起点和前提假设(Arrow,1989;张维迎,1996)。 然而不同授受信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是不同的,这种信息的不对称程度主要表现为 授受信主体双方对信贷过程所拥有的信息在数量及质量上的差异程度,我们一般用信息结构来 表示。以银企信贷关系为例,假定通过银行贷款融资的企业存在两种类型:经营状况良好、信誉 较高的企业(G)和经营状况较差、信誉较低的企业(B)。又假定G企业的贷款风险艮较低,而B 企业的贷款风险flb较高,flg<艮,并且决定两种类型企业的风险概率分布不同,fIg的概率为P。, 风的概率为Pb,每一时期影响企业风险大小的外界因素是随机的。企业完全知道自己的类型, 而银行并不知道其真实类型,只能通过某种渠道获得企业的信息,依此判断企业G的风险概率 收稿日期:2001—11—16 作者简介:蒋海(1967一),男,广东梅县人,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 ’·26·万方数据 为1。,企业B的风险概率为Tlu,设Tlg(Pg一%),即银行与风险较高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程 度高于与风险较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程度。(Pg—T79)和(Pb--'Tb)的大小取决于银行对非贷款申 请报告的信息投入①,银行的信息投入越大,飞和1“就越接近于Pg和P“,非对称信息的程度就 越小。银行最佳的信息投入量由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的均衡点决定。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信息不对称程度越大,信用市场中产生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可能性就 越大,授信主体的信息成本就越高,市场的交易费用也就越大。由于我国符合市场经济的企业及 个人的信用评级体系还没有建立,授信主体很难通过市场获得受信主体的真实信息。另外更主 要的原因还在于经济转轨时期我国的立法及执法体系还不健全,企业及个人制造虚假信息几乎 不受成本的约束,虚假信息的普遍存在进一步加剧了信用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使授信主体 面临超常的道德风险问题,造成我国信用市场严重的信息制约。这也是目前我国银行业“惧贷” 或“惜贷”的直接理由。 三、不完全契约与信用市场风险 信息的严重不对称只是产生我国目前信用市场中高违约风险的必要条件,其充分条件是不 完善的信用制度及由此产生的不完全契约。信用制度作为约束信用行为主体的规范、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及其 产权结构的合约性安排,对信用秩序的稳定及金融体系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 要的影响,对金融资产的配置效率和金融结构的形成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我国1980年代以前的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信用制度,除了居民与国家银行之间的存储关系外,几乎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 市场信用关系②,因为几乎所有的信用形式都是在公有产权结构的框架下以“公对公”的形式实 现的,商业信用、银行信用等只是在国家计划的管理下实现信用资产使用权的重新分配而已。而 信用契约的安排及其约束力也完全来自政府计划,同时契约双方的利益冲突也完全可以通过政 府计划及信用资产的重新分配得到解决。这样的制度安排下,虽然契约也是不完全的,但契约双 方的财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不存在信用市场的风险问题。1980年代我国开始了以让利放权为基 本特征的经济体制改革,一方面使国有经济的微观主体获得了更多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成为 了信用市场的参与主体;另一方面也打破了高度集中统一的共有产权体系,使私营经济和集体经 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同时私营及集体企业的发展也越来越依赖于金融体系的信用支持。但是随 着我国信用市场的逐步发展和繁荣,相应的信用制度却一直不完善,导致信用契约的高度不完全 和信用关系的严重扭曲,使信用主体面临极高的违约风险。 不完全契约是相对于完全契约而言的o,所谓完全契约是在最大可能的程度上明确规定未 来所有状态下契约所有各方的责任与权利,将来各方都不需要再对契约进行修正或重新协商④。 而不完全契约是指契约中包含缺口和遗漏,可能不会提及某些情况下各方的责任,而对另一些情 况下的责任只作出粗略或模棱两可的规定(Hart,1998)。产生契约不完全的根本原因来自三个 方面:(1)契约双方的有限理性。由于受信息传递@、认知能力、计算能力和人的心理因素等条件 的限制,契约双方在复杂多变的不确定的金融环境中,其行为的理性是有限的,很难对长期内可 能发生的各种情况都做出全面的计划安排,签订契约时条款的遗漏将不可避免;(2)第三者无法 验证。Hart认为契约规定的项目中,有一些内容是第三者无法验证的,即这些内容虽然对于契 约双方都是清楚并明确规定的,但对于其他局外人则是无法体验和观察到的,所以在出现纠纷 时,第三者(如法院)很难确定哪一方违约并按规定执行处罚等,造成了契约的不完全(Hart, 1998);(3)信用制度的不完善。由于制度缺陷导致契约双方的行为难以得到约束,在某一方违约 时而不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造成契约的不完全。 ·27·万方数据 上述第一、第二个原因导致的契约不完全是一般经济社会普遍存在的,而信用制度不完善形 成的契约不完全在我国尤为突出。在我国的经济转型期,政府为了支持国有经济的发展,通过行 政或政策性手段要求国有银行向国有企业发放政策性贷款或优惠贷款,而这些负债对国有企业 是软约束,可以长期占用不还,并且银行通过法院获得国有企业偿债率很低(目前只有30%左 右),所以在这样的信用制度安排下形成了国有企业的“赖帐 机制 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机制反恐怖工作机制企业员工晋升机制公司员工晋升机制员工晋升机制图 ”(蒋海、温思美,1998)@。另一 方面,国有银行的管理体制与风险控制机制不完善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我国目前市场信用过程中契约的不完全除了具有一般经济社会不完全契约的特征外, 其主要原因还来自信息的严重不对称和信用制度的严重扭曲,使我国信用契约的不完全性更加 突出。这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发生契约纠纷的可能性和重新谈判(或缔约)的事后成本,从而大大 增加了信用市场的交易费用;另一方面使契约双方无法通过契约的最优设计,形成有效的监督与 约束机制来规范行为主体的信用行为,导致契约行为主体严重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使契 约双方面临超常的信用风险,大大降低了信用市场的运作效率。 四、完善我国信用体系的基本思路与政策性建议 信用市场中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契约不完全极大地制约了我国现代信用体系的发展,同时 也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因而完善信 用体系、规范信用秩序、消除信用约束,已成为当前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性工作。就上述分析结果,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 1.完善我国信用制度的基本思路 要建立我国的现代信用体系,规范信用市场秩序与信用行为,必须首先消除制约我国信用体 系发展的主要因素,即解决目前信用市场中信息严重不对称和契约不完全的问题,而要解决契约 不完全的问题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信用制度。当然我们不可能完全根治信息不对 称和契约不完全,但我们可以通过最优的制度安排,纠正制度缺陷产生的该类问题,将其降低到 最低程度。那么在仍然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契约不完全的情况下,剩余控制权的配置起着重要的 作用,只能通过最优契约的设计,实现剩余控制权的优化配置,形成激励相容的激励机制与约束 机制,来克服由此产生的道德风险问题。显然,目前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是,改善市场信用关系, 完善市场信用制度。而关于最优契约的设计,则是微观信用主体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强信用风 险控制的重要内容,这里不展开分析。 2.完善我国市场信用体系的政策性建议 (1)减少政府的强金融干预,理顺银企间产权关系。我国信用制度的扭曲,主要来自经济转 型期政府强金融干预条件下的金融产权安排。所以,只有避免政府对金融过程的过度干预,特别 是对微观金融的干预,明确界定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之间的金融产权边界,才能真正消除国有企 业“逃债"甚至“废债”的理由和借口。这一方面需要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改善企业治理结 构,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另一方面需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商业银行的决策水 平和风险控制能力,建立符合市场机制的、高效的信用体系。 (2)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增加信用市场的透明度。尽量减少信息的不对称,增加信用市场的透 明度,是防止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及建立信用市场公开、公正、公平竞争的关键。而要做到这 一点,就必须努力加强和完善信息披露的法规体系,要求市场参与主体在不涉及商业机密的条件下 充分公开自己的信用及相关信息,增加信用过程的共同知识而减少私人信息或隐蔽信息,并通过 《会计法》的完善,加大对会计信息违法性失真的处罚力度,加强对企业会计信息的检查,并建立社 会检举制度(吴联生,2001),为我国市场信用的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信息条件和外部环境。 (3)建立健全企业与个人的信用评级制度,规范市场信息传递机制。要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 题,还必须建立健全信用主体的信用评级制度(谢平等,2001),特别要解决企业与个人的信用评 ·28· 万方数据 级制度。同时以立法的形式尽快建立所有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档案,并对信用档案的记录与移交、 管理与评级、披露与使用及评级机构与被评级单位的责任与权益做出明确的规定。而如何评级 和信用评级的指标体系等则是专业评级机构考虑的内容。目前上海、广州、大连等城市已开始了 这方面的试点和推广工作。 (4)加强法制建设,改善信用秩序。要形成一个良好的市场信用体系,其关键是要建立一套 使守信者得到利益,失信者必然付出代价的制约机制,保证契约双方的权利不受侵害。而我国目 前情况是,在政府及职能部门为了本地区或本部门的利益,对直属的企业进行庇护和支持,造成 许多企业的违约行为得不到法律的制裁,使得企业违约的收益远远高出成本,形成了企业违约的 激励。这一点在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之间的信贷契约中尤为突出。所以要改善信用秩序,必须 首先切断政府与企业的联系,加大执法力度,提高企业及其他信用主体的违约成本,使我国的信 用体系及其发展真正建立在法制化的轨道上。 注释: ①因为银行可以不支付任何费用获得企业的可能含有虚假信息的贷款申请书,要避免虚假信息的干扰,获得真 实信息,还必须进行实地考察和对企业投资项目进行详细的分析与预测。 ②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财产使用权的暂时让渡,它完全是一种市场行为。 ③在经济学中,契约概念的内涵比法律所规定的内涵要宽泛得多,它将所有的市场交易都看作是一种契约关系, 并将此作为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科斯、哈特等,1999)。 ④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及主要结论是建立在完全契约假设基础上的。 ⑤这里包括了信息不对称及信息结构等因素。 ⑥实行债转股之前近17000亿元的银行不良资产就是这一信用制度安排下的后果。 参考文献: [1]KennethJ.Arrow.“TheEconomicsofInformation”[MJ.BasilBlackwellLimited,1984. E23[美]0.哈特.企业、合同与财务结构i-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3]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43吴联生.企业会计信息违法性失真的责任合约安排[J].经济研究,2001,(2). Is]蒋海,温思美.制度变迁中的金融博弈与金融风险转嫁口].金融研究,1998,(9). [63谢平,许国平,李德.运用信用评级原理加强金融监管[J].管理世界,2001,(1). UnsymmetricalInformation,IncompleteContractand Built-upofCreditInstitutioninChina 儿ANGHai (SchoolofEconomics,JinanUniversity,GuandongGuangzhou510632,China) Abstract:ThroughanalysisofinformationeconomicsandinstitutionaleconomicsonChi— na7s creditmarket,thispaperdemonstratesthatunsymmetricalinformationandincomplete contractaretheprimarycausesofseriousdistortionofcreditrelationshipandwidespreadmoral hazardinChinesecreditmarket,whichderivefromtheunsuitableinstitutionalarrangement andimperfectlegalsystem.Onthebasisofsuchtheoreticalanalysis,thepaperproposesa frameworkbetteringtheinstitutionalarrangementincurrentcreditrelationshipinChina. Keywords:incompletecontract;unsymmetricalinformation;creditinstitution ·29·万方数据 不对称信息、不完全契约与中国的信用制度建设 作者: 蒋海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广东,广州市,510632 刊名: 财经研究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年,卷(期): 2002,28(2) 被引用次数: 96次 参考文献(12条) 1.查看详情 2.这里包括了信息不对称及信息结构等因素 3.查看详情 4.在经济学中,契约概念的内涵比法律所规定的内涵要宽泛得多,它将所有的市场交易都看作是一种契约关系,并将 此作为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科斯、哈特等,1999) 5.查看详情 6.查看详情 7.谢平;许国平;李德 运用信用评级原理加强金融监管[期刊论文]-管理世界 2001(01) 8.蒋海;温思美 制度变迁中的金融博弈与金融风险转嫁 1998(09) 9.吴联生 企业会计信息违法性失真的责任合约安排[期刊论文]-经济研究 2001(02) 10.张维迎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1996 11.O 哈特 企业、合同与财务结构 1998 12.Kenneth J Arrow The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 1984 引证文献(96条) 1.敖华 社会信用风险管理模式、特征和主要趋势[期刊论文]-中国流通经济 2010(5) 2.黄倩 浅谈信息经济学视角的诚信[期刊论文]-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8) 3.谭小芳 关于上市公司信用的博弈现状以及对策分析[期刊论文]-现代管理科学 2010(9) 4.欧阳祖友 对上市公司信用缺失的剖析——基于博弈理论的分析[期刊论文]-财务与金融 2010(5) 5.康茜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金融信用风险的形成机理与对策研究[期刊论文]-价格月刊 2008(12) 6.杨振宇.穆争社 金融组织违规披露信息数量分析[期刊论文]-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7(12) 7.蓝虹.穆争社 商业银行违规信息披露行为分析[期刊论文]-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7(9) 8.吴新华 建筑业诚信缺失的经济学分析[期刊论文]-基建优化 2007(5) 9.刘东.沈燕.李为为 个人征信系统影响信用主体行为的博弈分析[期刊论文]-武汉金融 2007(7) 10.屈晓娟 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银企博弈分析[期刊论文]-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6(4) 11.王一兵.唐羽.王玥 信用资本--应当珍视的重要资源[期刊论文]-南方金融 2006(6) 12.黄薇 从博弈视角看保险信誉机制的建立[期刊论文]-理论界 2006(4) 13.刘志辉.唐五湘 信息不对称与科技信用管理[期刊论文]-科技管理研究 2006(4) 14.杨天宇 我国企业信用缺失行为的经济学分析[期刊论文]-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6(3) 15.严存宝 我国信贷市场中银行与企业的博弈分析[期刊论文]-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6(1) 16.徐品 信息不对称下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17.张勇 商业银行声誉问题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6 18.于红路 我国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19.林霄光 上市公司股权“全流通”研究及“全流通”后的国有股经营问题探讨[学位论文]硕士 2006 20.李玲娟 失信惩戒制度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21.李娜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体制的法律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22.张妍 我国企业信用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23.冯启德 新巴塞尔协议视角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6 24.周志彦 企业诚信的经济学分析[学位论文]硕士 2006 25.许毅 重庆市高新区经济发展中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26.卢隽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管理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27.徐鼎 上海金融生态研究——从商业银行视角探讨[学位论文]硕士 2006 28.杜建军.何选 对我国信用经济状况和信用制度的思考与建议[期刊论文]-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5(4) 29.彭婷 个人信用缺失的博弈分析[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 2005(36) 30.蓝虹.穆争社 构建融资企业声誉机制的博弈分析[期刊论文]-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5(2) 31.陈燕.李晏墅.李勇 声誉机制与金融信用缺失的治理[期刊论文]-中国工业经济 2005(8) 32.黄薇 信誉机制在保险业中的运行分析[期刊论文]-保险职业学院学报 2005(6) 33.陈燕 金融信用缺失的博弈论分析[期刊论文]-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4) 34.赵研 浅议大学生就业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期刊论文]-理论界 2005(6) 35.徐勇戈.韩雪 信用秩序不良对经济发展的危害及其对策研究[期刊论文]-理论导刊 2005(4) 36.刘少波.张文 我国信用机制建设的路径选择--一个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期刊论文]-经济问题探索 2005(6) 37.袁晓李.李慧 当前我国信用秩序失范原因及对策探讨[期刊论文]-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9) 38.曾庆鹏 金融信用的产权基础与道德支撑[期刊论文]-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6) 39.黄乐勤.于红梅 我国证券市场信用缺失的制度成因与治理对策[期刊论文]-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9) 40.廖进球.刘志华 中国企业信用缺失的经济学分析[期刊论文]-当代财经 2005(5) 41.殷翔 论医疗服务中的制度均衡[期刊论文]-社科纵横 2005(1) 42.杨柳.李力 对1996-2000年间我国信贷紧缩问题的实证研究[期刊论文]-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5(3) 43.刘志华 中国企业信用问题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 44.黎瑞 工商行政管理与企业信用监管[学位论文]硕士 2005 45.丁治国 石油工程项目管理机制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46.谷海 社会信用视角的银行风险防范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47.邹双荣 我国地方信用体系建设初步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48.张卓琳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有效运行模式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 49.孟令国 中国企业管理层隐性激励机制研究——兼论显性激励的不完全性[学位论文]博士 2005 50.郑强国 农业市场化进程中信用的经济学分析[学位论文]博士 2005 51.王文英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52.何志宏 我国银行不良资产成因信息经济学分析[学位论文]硕士 2005 53.张丽娜 我国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操作过程问题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54.闫青 网络营销信用问题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55.叶长兵 国家助学贷款的经济学分析[学位论文]硕士 2005 56.尹万姣 关于我国信用制度的研究——从产权和契约的角度[学位论文]硕士 2005 57.徐琳 基于博弈论的证券市场信用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58.张仕才 个人住房消费信贷风险管理[学位论文]硕士 2005 59.穆西安 信息披露与金融市场信用制度建设[期刊论文]-中州学刊 2004(6) 60.徐建斌 信息不对称与诚信经济的实现[期刊论文]-商业研究 2004(7) 61.黄儒靖 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下的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期刊论文]-经济问题探索 2004(8) 62.周振娥.任丽霞 企业信用制度建设的理论依据[期刊论文]-经济师 2004(7) 63.廖成林.乔宪木.靳军 政府监管下的市场交易人行为选择博弈分析[期刊论文]-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8) 64.杨芳 诚信建设--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首要问题[期刊论文]-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1) 65.蓝虹.穆争社 商业银行强制性信息披露的非对称信息范式分析[期刊论文]-南开经济研究 2004(3) 66.郭鲁芳.袁义霞 旅游信用缺失的经济学分析[期刊论文]-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2) 67.蒋海 我国银企间融资博弈的演进与信用风险的防范[期刊论文]-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 2004(1) 68.广西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推进信用制度建设全面提升广西社会经济运行质量和竞争力[期刊论文]-经济与社会发 展 2004(3) 69.胡维波 金融监管的理论综述[期刊论文]-当代财经 2004(3) 70.丁志铭 大企业战略选择的经济学分析[学位论文]博士后 2004 71.范南 信用理论、制度与实践问题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4 72.徐建斌 信息不对称与信贷资源配置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4 73.曹葵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经济分析[学位论文]博士 2004 74.孟虹 经济转型时期我国银行交易风险法律对策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4 75.吴雯 企业信用风险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4 76.邱伟 转轨时期中国信用制度建设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4 77.刘海泉 工商行政管理在企业信用建设中的作用[学位论文]硕士 2004 78.杜庆军 中国转型期的关系与非国有企业融资[学位论文]博士 2004 79.王孟钧 建筑市场信用机制与信用制度建设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4 80.胡豹.黄祖辉 银企金融交易:信息不对称及其对策[期刊论文]-中国软科学 2003(2) 81.胡豹.丁国杰 银企金融交易:基于信息与制度层面的透视及制度创新[期刊论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 2003(1) 82.张道宏.毛红霞.刘力昌 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问题研究[期刊论文]-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2003(1) 83.王春艳.李仙娥 信用的博弈分析[期刊论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1) 84.王新志 失信的经济分析及其对策[期刊论文]-商业研究 2003(10) 85.胡豹.李经兰 不完全契约、不对称信息与银企金融交易[期刊论文]-商业研究 2003(1) 86.牛草林 建立信用评级制度 完善市场监管体系[期刊论文]-商业研究 2003(1) 87.高波.钱蓁 信息不对称、信用制度与经济增长[期刊论文]-南京社会科学 2003(11) 88.蓝庆新 论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期刊论文]-环渤海经济瞭望 2003(3) 89.秦雷.臧苏渝 建立我国现代金融监管体系的法制思考[期刊论文]-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3(6) 90.高洁 论电信企业客户信用管理系统的构建[期刊论文]-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4) 91.苏武俊 论货币信用制度与交易成本[期刊论文]-金融与经济 2003(2) 92.王焜 中国企业信用风险分析及其控制机制的设计[学位论文]博士 2003 93.刘树良.杨习梅 "诚信危机"--我国电子商务的巨大障碍[期刊论文]-中国管理科学 2002(z1) 94.王新志 失信产生的原因及治理对策[期刊论文]-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02(6) 95.郑鹏举.毛丽芳 关于社会信用的理性思考[期刊论文]-理论观察 2002(3) 96.梁晓 论信用经济中企业金融债务的悬空[期刊论文]-经济前沿 2002(12)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cjyj200202005.aspx
本文档为【不对称信息、不完全契约与中国的信用制度建设】,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40104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491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8
分类:金融/投资/证券
上传时间:2011-11-29
浏览量: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