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现代汉语的致使结构

论现代汉语的致使结构

举报
开通vip

论现代汉语的致使结构 第 �� 卷第 � 期 ��� � 年 � 月 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 �� � �� �� �� �� 路�� 罗� � � ��� �� � �� ��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论现代汉语的致使结构 陈昌来 �上海师范大学 中文系 , 上海 , � �� �� �� 摘 要 � 汉语致使结构是 由致使动词和相关语义成分 致夺 、 使事或补事构成的 , 致...

论现代汉语的致使结构
第 �� 卷第 � 期 ��� � 年 � 月 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 �� � �� �� �� �� 路�� 罗� � � ��� �� � �� ��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论现代汉语的致使结构 陈昌来 �上海师范大学 中文系 , 上海 , � �� �� �� 摘 要 � 汉语致使结构是 由致使动词和相关语义成分 致夺 、 使事或补事构成的 , 致事 、 使事不 同于施事 、 受 事 , 补拳不是谓语 , 致使结构是一 种特殊的语义结构。 关键词 �致使结构 致事 使事 补事 中圈分类号 � �以� 文献标示码 � � 文章编号 � �以拓 一 � � ��� ��� � ��� 一 �� �� 一 �� 零 � � � “安定人心” “断绝关系” “ 降低关税 ” “使人受伤 ” “派小王去 ”等句法结构 中的“安定 、断 绝 、 使 、 派 ” 等动词是汉语动词 中的一个特殊小类 —致使动词 。 致使动词是能使某人或事物产生新的状态或动作的动词 , 它的特殊性不仅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在 有 “致使” 的语义特征 , 而且表现在能构成致使结 构 � � � 使 十� � � � 。 从句子表面看 , 致使结构有两 种表现形式 � � � � � 一� � � � � ���� � 是致使动词 � � � � � � � � � 一� � �� � � �� �� � � 是致使动词 � � 类是一般所谓的使动用法 , 如 � ���小李的一席话活跃 了会场的气氛 。 �� 两国首脑的会谈级和了两国之间 的敌对关 系 。 �� 多数同学已经端正 了学习态度 。 �� �对方关闭 了机场 。 � 类格式是一般所谓的兼语句 , 如 � �� �系里派张老师去上海 。 �� 大风雪使小王晚来了一个小时 。 ��� 评估组督促校方限期改正错误。 ��� 我们邀请小王加盟课肠组 。 以上句子中的 “活跃 、 缓和 、 端正 、 关闭 、 派 、 使 、督促 、邀请 ” 等都是致使动词 。 � � � 致使结构是汉语句子语义结构的一 种类 型 , 是由致使动词及其相关语义成分构 成 的 。 如 � 类致使结构是由致使动词 � � 和相关语 义成分 � � � 、 �� � 构成的 , � 类致使结构是由致使 动词 � � � 和相关语义成分 � � �、 � �� 、 � � � 构成 的 。 过去对致使结构 的研究多限于对其句法结构 的研究 , 从语义结构角度对致使结构的研究还不 充分 , 认识也不尽一致 。 如对 � � � 、 � �� 语义角色 类属和 � 类 中 � �� 的句法语 义地位 的认识就存 在分歧 。 � � � 从现实语句 、 语义结构 、 动词的性质 等方面来看 , 我们认为 �� � 不同于施事 , � �� 也不 同于受事 , � 类句 中的 � �� 也不是谓语 。 � � � 我们把致使结构 “� � 使 � � � � � ” 中 的 � 称为致事 , 致事是致使动词的主事动元 , 是 致使动作行为的发出者或致使动作行为产生的原 因 , 正是致事或致事的动作行为使 � �� � �� 产生某 种新状态或动作和行 为 , 上节各例的句首 �� 都 是致事 。 过去多把致事看作施事 , 史有为 ���� �� 把 施事分化为施动 、 施令 、 施行 , 致事则多属于施令 施事 。 � � � 实质上 , 致事不同于施事 , 不仅不是 施动者 、施行者 , 甚至不少也不是施令者 。 致事可 以是某种抽象的事物或事件 , 没有施动能力或施 动性 , 如 � �� 小 王的欺骗言 行断绝 了他 和小李保持 多年的友 谊。 收稿 日期 � ��� � 一 �� 一 的 作者简介 � 陈昌来���� �一 � , 男 , 安徽定远人 , 本刊特约撰稿人 。 博士 , 上海师范大学中文 系教授 。 第 � 期 陈昌来 � 论现代汉语的致使结构 �� 反腐倡廉净化 了队伍 , 纯洁了组织 , 巩固了政权 , 平息了民怨 。 ��� 京九铁路的通车鼓舞 了沿线人 民的致富热情 。 �� �解放军进驻山城稳定了山城的社会秩序 。 �� 党员的吃苦耐劳精神鼓励群众在 困难时期也跟党 走。 �� �公园里人来人往使他感到安全一些 。 以上各例 中加点部分都是致事 。 例 ��� 一 ��� 是 � 类致使句 , 例 �� 的致事是抽象的名词短语 , 例 ��� 的致事是动词短语 , 例 �� 的致事是 “� 的 丫, 短语 , 例 �� 致事是小句 �例 ������ 是 � 类致使 句 , 致事是抽象的名词短语或小句 。 这些致事实 质上都是致使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 , 不具有施动 能力和施事性 。 即使是由有施动能力的生命体充 当致事 , 在致使结构中该生命体也体现为致使动 作者 , 而不是施动者 , 致使动作者依然是使致使对 象产生某种新状态或动作的原 因 。 如 “ 同学们已 经端正了学风” , 并不表示 “ 同学们 ”发出“ 端正 ”这 一动作 , 而表示同学们经过某种言行活动使学风 端正了 �再如“小王使我改变了看法 ” , “使 ” 只有单 纯致使义 , 而无具体动作行为可言 , “使我改变了 看法” 的也不是 “小王 ” , 而是小王的言行活动等 , “小王 ”不可能是 “使” 的施事 �只有像 “校长派我去 上海” 一类 , “校长 ” 才可称得上施令者—发出“派” 的命令 , 但该句 “校长派我” 并未完句 , “我去 上海 ” 才是句义中心之所在 , 而 “我去上海 ” 正是 “校长派我 ” 的结果 , “校长 ” 也还是致使 “我去上 海” 的原因 。 可见 , 无论是不是生命体 , 致使主要 体现为某种致使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 , 因而 , 致事 是致使者—致使某致使对象产生某种新状态或动作的事物或事件 。 致使某对象产生某种新状态 或动作 , 可 能是致事的有意识 的行为 , 如 “ 我命令 部队向东挺进 ” , 更可能是客观条件使然 , 如 “睛朗 的天气和热情 的观众增强了我们取胜的信心 ” 。 可 见 , 致事多没有 “施动性 ” , 也不一定有 “ 自主 性 ” , 只是有“ 致使性 ”—致使能力 。所 以 , 致使动词的语义特征可概括为 �致使」〔士 自主 � 。 , � � 致事跟致使动词同现 , 句法上 , 致事 一般作主语 , 句法位置 固定 , 不能到致使动词后 , 这一点大不同于施事 � 不少致使动词句可 以变换 化为“ 把”句 、 “被 ”句 、 “使 ”字句或带 “使” “让 ”的分 裂句 �详见下文 � 。 某语义成分是不是致事 , 主要 看跟其相适应的动词是不是致使动词 , 是不是致 使动词则看该动词有没有 “致使 ” 义 , 能否进人致 使结构 。 如 “人们很烦小王 ” , 是 “人们很讨厌小 王 ” 的意思 , “烦 ” 用于描写 “人们 ” 的心理活动 , 没 有致使义 , 该句不是致使结构句 , “人们 ” 不是致 事 � 而 “小王很烦人 ” , 是 “小王很使人烦 ” 的意思 , “ 烦” 有致使义—小王使人烦 , 该句是致使结构句 , “小王 ” 是致事 。 � � � 致使结构 � � 使 � � � � � ” 中的 � 可 称之为使事 , 使事是致使动词的客事动元 , 是致使 动词的致使对象 , 在致使结构中正是使事产生 了 某种新状态或动作 。 “ � � �” 节各例句中的 �� � 就 是使 事 。 过 去多 数 把 � �� 称作 受 事 。 缪 绵 安 ���� �� 认为 � �� 不同于受事 , 可 称为依从者 , “所 谓依从 , 具体地说 , 是使动者的动作引起另一参与 者—依从者作 出动作 , 或者引起另一参与者在性状上的改变 。 依从者也是使动动作的参与者之 一 。 它一方面是依从者 , 另一方面是动作者 , 也是 两种参与者结合起来的例子 。 它因另一动作者的 动作而动而变 ” ��� � 一 �� �。 可见 , 使事的根本语 义特性就表现在它因为另一动作者 �即使动者 、 致 事 �的动作而发生某种动词或产生某种变化 。 � � � 使事跟致使动词同现 , 它受致事的致 使行为的影响而产生变化或动作 。 这一点通过同 受事的比较可以更明显的看出 。 受事接受动作动 词的具体动作而受到某种影响 , 这种影响可以体 现在句子语义结构中 , 也可以不体现在句子语义 结构中 , 如“ 小王打伤了这个人”和 “小王打了这个 人 ” , 前者 “这个人 ”的“ 伤”是受“ 打”影响的具体结 果 , 后者 “这个人 ”虽然受到 “打 ”的影响 , 但受影响 的结果却没有在语义结构中出现 。 使事是因致事 的影响或再发生某种动作行为或改变了原来的性 状而有 了新的性状 , 如 “地展使小王 害怕” , “小王 ” 因“地震 ”而有了新的性状—害怕 � “我派小王 去上海” , “小王 ” 因 “我派 ” 而发生了 “去上海” 的动 作 � “ 泪水模糊了他 的视线 ” , “他的视线 ” 因“泪水 ” 而有新的性状—模糊 � “孩子们滚动了 旧车轮” ,,’� 日车轮” 因“孩子们” 的致使动作而产生“滚动” 的 动作 。 同时动作动词的动作一般是具体的动作 , 而致使动作相当一部分是不具体的 , 如“小王让鸽 子飞出去了 ”一句 , 小王是如何让鸽子飞 出去的也 不确指 , “ 同学们端正了学习态度 ”一句 , 同学们是 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 第 �� 卷 ��� �年 如何使学习态度端正的也不实指 。 可见 , 受事受 到的影响是具体的 , 影响的结果可以体现在也可 以不体现在语义结构 中 � 使事受到的影响往往是 不具体的 , 影响的结果则必然体现在语义结构中 —产生新的性状或有了新的动作 , 使事在语义上成了新的性状或动作的系事或施事 、 经事 、 起 事 , 如 � 这场争论反倒使小王更喜欢周颖了 � 我们 无论如何也不能使小王姓张 , 在语义上 , 前句使事 “ 小王” 是 “喜欢 ” 的经事 �心理活动的体验者 � , 后 句 “小王 ” 是 “姓” 的起事 �关系动词的关系起方 � �不过 , 这里所谓的施事 、 系事 、 经事 、 起事 只是 � �� 这个从属动核结构中的语义成分 �。 � � � 句法上 , 使事在 � 类致使动词句中处 在宾语位置 , 即使动宾语或致使宾语 , 这类宾语跟 受事宾语位置相同 , 但变化形式不同 , 试比较 � � � 小王打 了人 小王真烦人 备 奋 小王把人打 了 � 小王把人烦 了 那人小王打了 � 那人小王真烦 了 那人被小王打了 � 那人真被 小王 烦了 那人是小王打的 � 那人真是小 王烦 的 � 小王使人打 了 小王真使人烦 � 人打 了 � 人真烦了 � � 小王 已经表明了态度 专 小王已经把态度表明了 态度小 王已经表 明了 态度 己经被小王表明了 态度是小王表明的 � 小王使态度表明了 态度表 明了 小王 已 经端正了态度 今 �小王 已经把态度端正 了 �态度小王 已经端正了 �态度 已经被小王端正 了 � 态度是小王端正的 小王使态度端正了 态度端正 了 � � 小王反 驳了对方 的观点 小 王改变 了对方的观点 十 寺 小王把对方的观点 反驳 了一通 小王把对方 的观点改变 了 对方的观点 被小王反驳 了一通 对 方的砚点被小王改变 了 对方的观点小王反 驳了一通 对方的观点小王改变了 付方 的观点是小王反驳 的 对方的观点是小王改变的 · , 小王使对方的观点反驳 了一通 小王使对方 的观点改变了 , � 对方 的观点反驳了 对方的观点改变 了 从 以上三组变换式 比较来看 , 不仅受事宾语 句跟使事宾语句不同 , 而且使事宾语句本身因致 使动词的不同也有差异 。 � 类使事的最有区别性 的形式待征是 “�� � �� 使 ” 可 以变换为 “使 � � � 使 � � � ” , 如 � 断绝关 系—使关 系断绝 孤立对手—使对手孤立集中精力—使精力集中增强人民体质—使人 民体质增强开动脑筋—使脑筋开动暴露 目标—使目标攀露“ � � � � � 受” 一般不能这样变换 , 另外 “ � � � � � 使”变换为 “ � � � 使 � � � � 了”是极顺当的 , 如 � 关系断绝了 对手孤立 了 精力集 中了 人民体质增强 了 脑筋开动 了 目标基露 了 而 “ � � 受 � � �’’句的成立是有条件的 �陈昌来 � 《�� ��。 � � � 使事在 � 类致使动词句中处在所谓 “兼语 ” 位置 , 即处在致使动词后 �� � 前 , 擞开 “使 、 让”等单纯致使义动词不论 , 即使是在有其他 词 汇意义的所谓综合致使动词句 中 , 致使动词后 的使事也跟同形的动作动词后 的受事在形式上不 同 , 比如说 “�� 掩 � � � � � � 受” 句一般可以变换 为 �� 受 � � � � � � � ” , 而且变换后原 � � 受位置可 以空位 , 不需要同指代词占位 , 而 � 类致使动词 句中的使事若前移句首 , 原使事位置即兼语位置 不能空位 , 必须有同指代词 占位 , 否则句子不成 立 。 比较下列各句可知 � 我们邀请小王 看 电影— � 小王 我们遨请看 电影—小王我们邀请他看 电影学校聘请小王摘这 个项 目— � 小 王学校聘请搞这个项 目—小王学校聘请他搞这个项 目我们派小 王参加这次会议— � 小 王我们派参加这次会议—小王我们 派他参加这次会议只有当 � �� 是趋向动词如 “来 、 去 ” 等时 , � � 搜移位到句首时可以不要同指代词 占位 。 如 �他 们派小王去 � 来开会了—小王他们派去 � 来开会了 , 学校聘请小王来搞这个项 目—小王学校聘请来搞这个项 目。 � � 受在句子中可以省略 , 而 � � 使一般不能省 略 , 如 � � 我们遨请看电影 。 � 学校聘请搞这个项 目。 � 我们派参加这次会议 。 除非 � � � 和 � � �有可 能构成动宾结构 , 不过 这时已不再是致使结构了 , 如 : 水库允许人们钓鱼—水库允许钓鱼学校禁止学生吸烟—学校禁止吸烟“ N v , + V p + N p 受 ” 变换成 “把 ’, 字句、 “被 , , 字 第 3 期 陈昌来 :论现代汉语的致使结构 句时 , v p 只要是相对复杂的形式即可 , 而 B 类致 使动词句构成 “把 ”字句 、 “被 ”字句时 , v p Z 一般要 是趋向动词 , 否则不能变换 。 比较 : 我们邀请小王参加会议—*我们把小王遨请来 参加会议/ * 小王被我们邀请参加会议 我们邀请小王来参加会议—我们把小王邀请来参加会议/小王被我们邀请来参加会议 我们派小王开会—*我们把小 王派开会/ * 小王被我们派开会 我们派小王去开会—我们把小 王派去开会/小王被我们派去开会 总之 , 使事和受事在语义上 、形式上都有许多 区别 , 应该看作两个不同语义成分。 a : 丰富了市场 寺 * 把市场丰富了 * 市场被丰富了 b :恢复了记忆 十 * 把记忆恢复了 记忆被恢复了 c :停了车 把车停了下来 车被停了下来 3 . I A 式致使动词句的句法格式是 Np , + V p + N p 使 。 充当格式 A 中的致使动词 , 往往是 兼类动词 , 即兼致使动词和性状动词 。 当这些动 词处在格式 A 中时 , 是致使动词 , 处在 N p 系 + V p 格式时是性状动词 。 请比较 : 欺骗 断绝 了我们的友谊—我们的友谊断绝 了这幅画儿轰动 了全球—全球轰动 了他们解散 了队伍—队伍解散 了这项 革新缩短 了工期—工期缩短 了这一声爆炸清限 了他的头脑—他的头脑清醒 了左列句中的动词是 A 类致使动词 , 右列句中 的动词是性状动词 。 A 类致使动词还如 : 恶心(2)、 变化 (一 体制) 、 发动(3)、 颠倒 、 掉 (1)、 变动 、 定 、 动摇。》、 整 (一 人 )、 方便 ( 一 群众 ) 、 放大 、 改善 、 关闭 、恢复 ( 一 知觉 ) 、 活跃 、 减少 、 惊动 、 净化 、 开动 、 绿化 、 扑灭 、 确定 ( 一 了任务) 、 疏通 、 统一 ( 一 国家) 、 消除 、 转变 、 展惊 ( 一 全 国 ) 、展开 (- 一张纸 )⋯⋯ 传统语法认为这些动词本是不 及物动词或形 容词 , 带了宾语则是动词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 随 着汉语语法的发展 , 致使用法越来越普遍 , 不少动 词已有 了固定的致使义 , 从而产生 了现代汉语动 词中一个有特色的小类 。 虽然“ V p + N p 矿都可 以 变换为 “使 + N p 使 + v p ” , 但 “ v p + N p 使” 结构更简 炼经济些 , 由 “使 + N p 使 + V p , ’到 “ V p + N p 使”是因 语言的经济原则和汉语句法结构的可兼容性而致 的动宾结构扩大化的结果 。 A 类致使动词有从性质形容词来 的 , 有从状 态动词来的 , 也有从不及物动作动词来的 , 从而导 致 A 类句式在句式 变化上 的差异 。 比较如下三 繁荣了经济 结束了谈判 开动了汽车 去 奋 洛 * 把经济繁荣了 * 把谈判结束 了 把汽车开动了 * 经济被繁荣了 谈判被结束了 汽车被开动了 a 、 b 、 c 三式对 “把 ”字句 、 “被 ”字句的适应情况 不一样 , 这正是三式 中动词差别的反映 。 从来源 上看 , a 式的动词来源于性质形容词 , b 式的动词 来源于状态动词 , C 式的动词来源 于不及物动作 动词 。 R 指向受事的 VR 式 (动结式)动词 , 也有致使 义 , 如“我们推翻了三座大山 ”含有 “我们推三座大 山 , 使三座大 山翻了” 的意思 , “我军摧毁了敌军的 防线” 含有 “我军摧敌军的防线 , 使敌军的防线毁 了 ” 的意思 。 但多数 “ N p l + 从 + N pZ ”式是 “ N p 脆 + 呱 + N p 犷式 , 因为 :1) “ N p 施 + 呱 + N p 扩不易变 换为 “N p 施 + 使 + N p 受 + VR ” , 如 :我们推翻了三座 大山—?我们使三座大山推翻了 , 我军摧毁了敌军的防线—?我军使敌军的防线摧毁了 , 小王一拳打倒 了小李—?小王一拳使小李打倒了 , 洪水冲垮了大坝—?洪水使大坝冲垮 了 ;2) 不易构成“ N p 系 + 从 ”结构 :如 :?三座大山推翻了 , 敌军的防 线摧毁了 , ? 小李打倒 了 , ? 大坝冲垮了 , 这些格式 加上 “被”字更顺 当些 :三座大山被推翻了 , 敌军的 防线被摧毁 了 , 小李被打倒了 , 大坝被冲垮了 , 可 见动词前 N p 更具受事性 ; 3) 呱 的词汇惫义较具 体 , 一般不兼有性状性 , 致使动词指谓较宽泛 , 多 数兼有性状性 。 因而 , 呱 不同于致使动词 , 只有少 数如 “改 良、改进 、改善 、集 中、 加强 、 减轻 、减少 、扩 充 、 扩大 、 扩展 、 损坏 、 缩短 、 缩小 、 提高 、 增强 、 增 长 ”等因含有表状态的义项而归人致使动词 。 3 . Z B 类致使动词句是所谓的兼语句 , 但 致使动词句不完全等于兼语句 , 兼语句的范围大 于 B 类 致使 动词 句 。 B 类 致 使 动词 句 强调 在 “ N p l + v p l + N p Z + V p Z , , 的格式中 , V p l 有致使 义 , 因而 Vp l是 “ 喜欢 ”类 、 “称呼 ”类 、 “有无 ”类 的 兼语句就不是 B 类致使动词句 。 “使 、 让 、 叫 、 要 ” 等几个致使动词只有致使义 而没有具体词汇意义 , 指谓最为宽泛 , 是所谓单纯 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 ) 第22 卷 2《洲)l 年 致使动词 ;“通迫 、 鼓励 、 请求 、 介绍 、 劝 、 派 、 推举 、 约 、命令 、 要求 、 邀请 、 雇 、 教” 等 , 本身有具体词汇 意义 , 当它们用在 “N p l + V p + N p Z , ’格式中时 , 是 动作动词 , N p Z 是受事 , 如 “老张在逼迫小王 ” 、 “老 师鼓励这个学生一番” 、 “王老板雇了两个保镖” , 只有当它们在 “ N p 一+ v p l + N p Z + V p Z ” 结构中才 有致使义 , 可见 , 这类致使动词除有致使义外还有 其他词汇意义 , 是多义或综合致使动词 。 B 类致使动词句结构形式 为 ‘,N p 致 + V p l + N p 使 + V p 2’’ , v p Z 在句法上早期的著作一般叫补 足语 (黎锦熙 , 1 9 2 4) , 后来的兼语论者一般笼统叫 谓语 , 朱德熙 (19 85 ) 甚至认为是连谓结构的第二 谓语 。 但李临定 (19 86) 认为是一种谓语性的 “补 语,’; 邢欣 (1995 ) 则认为 V pZ 可分析为远宾语或 分析成补语 (区别于其他补语 ) , N p Z 也不是兼语 ; 范晓(一9 9 6 )明确认为 v p Z 是 “ v p l + N p Z , , 的补语 , 兼语句是一种特殊的动补述语句或述补谓语句 。 我们也认为 B 类致使动词句中的 v pZ 是补语 , 理 由除以上各家所述之外 , 我们还看到致使动词句 和带 “得” 补语句的相关联系 , 不少 “N p l 十 V l + 得 + N pZ + v p Z” 可 以变换为 “ N p 一+ 使 + N pl+ V l+ 得 + vpZ” 。 如: 妈妈 的死哭 得他要死不 活—妈妈的死使他哭 得要死不活 开水烫得 小伙子直 流汗—开水使小伙子烫 得直流汗 这一席话 感动得他流下 了眼泪—这一 席话使他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豌豆吃得人腿发软—疏豆使人吃得腿发软更有一些带 “得” 补语句去掉“得 ”可 直接成为 B 类致使动词句 , 如 : 小王通得哥哥出走—小王通哥哥出走老王 骗得小王立 即去 了上海—老王编小 王立 即去了上海 债主逼迫得老杨 不敢 回家—债主通 迫老杨不敢 回家 一些带 “得 ” 补语句 “得” 后 N p 前也可 以加上 “使 ” 。 如 : 债主逼迫得 老杨不敢 回家—债 主通迫得使老杨不敢 回家 桃花梨花招 惹得蜜蜂飞来 飞去—桃 花梨花招惹得使蜜蜂飞来飞去 兴奋得他浑身颤抖跌倒在 地—兴奋 得使人浑 身颇抖跌倒在地上 可见 , B 类致使动词句中 Vp Z 跟带 “得 ” 补语 句的 “得 ” 后成分有相通之外 , 把 v pZ 看作补语是 有依据的 。 缪锦安(19 90 )也认为带 “得 ” 补语句是 使动动作表述形式之一 (P4 5 ) , 并认为 :“施动者藉 受动动作引起受动者变化 (如下例(l) 左式 ) , 使动 者藉使动动作引起依从者 (即本文使事—引者 )作出受命行事动作 (如下例 (2) 一 ( 4 ) ) , 都可 以用 另外 一个句型表现 , 那就是通常所说的使动式或 兼语式 。 把 ‘得 ’字改为 ‘使 、 令 、 叫 、让 ’等字 , 把使 动动作 名物化 , 也可 以表 现为 同样 的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 ( P 1 2 8 一 1 2 9 ) 如 : (l) 他吵得我醒了—他的吵使我醒 了(2) 他走得连小楼也震荡起来了—他 的走连小楼也震荡起来了 (3) 他迫得梅花鹿也跌伤了腿—他 的追使梅花鹿也跌伤了腾 (4 )冷得她咬破 了嘴唇—冷使她 咬破 了嘴唇缪锦安 (1990 )还观察到 “把使动动作删除 , 仅 仅把 ‘ 得 ’字改为 ‘使 、令 、 叫 、让 ’等字 , 只要句子中 有兼语和 主语 , 兼语式也能成立 , 只不过内容比较 含糊 , , ( P 1 2 9 ) , 如上 (1) 一 ( 3 ) 可 以改为 (l) ‘ - ( 3 ) ’ : ( l) ’他使我醒了 。 ( 2) ’他使小楼也震荡起来 。 ( 3 ) ’他使梅花鹿跌伤 了腿 。 总之 , B 类致使动词句的 Vp Z 在句法上可 以 看作补语 , N PZ 是 Vp l 的宾语 , 不可能再是 v pZ的 主语 , 这样一来一般所谓兼语句就又不存在 了。 四 4.1 由致使动词构成的动核结构中 , A 类 动词有致事和使 事两个动元或两个必有语义成 分 , 因而 A 类致使动词是二价动词或二元动词 。 B 类致使动词也有致事和使事两个动元 , 除此之外 还联系着 v pZ 所指称的那个语义成分 。 过去的研 究多认为 V pZ 是谓语 , 若这样 V PZ 就是一个动 核 , B 类结构就至少是双动核结构 。 我们认为由 B 类致使动词构成的 B 类致使结构是单动核结构 , B 类致使动词是三元 (三价)动词 , 有三个动元 :致 事 、 使事 、 v p Z 所指称的那个动元 。 V PZ 虽然本身 也是一个动核结构 , 但该动核结构是作为 V PI 的 从属 (补充)动核结构而存在的 。 关于从属动核结 构 , 利奇 (1983) 认为 “一个谓词不仅支配变元 , 它 还支配其他的谓词 。 这意味着语义学中 , 一个从 第 3 期 陈昌来 :论现代汉语 的致使结构 属述谓结构 (即动核结构)可能是一个主要述谓结 构的一部分” ( P2 01 ) 。 v p Z 跟 v p l 的关系正是这 样 , V p Z 是 v PI 的一个动元—补充动元 , 可称为补事 , 是以一个动核结构作为 vp l 的一个动元的 。 作 为动核结构 , v p Z 跟 V pl 不在一个层级上 , v p Z 从 属 、 补充 vpl 的 , v PI 是主动核结构的动核 , V p Z 是 从属 、 补充动核结构 , 两个动核 的关系如下 : / / ; p’ \致事 使事 补事 (v p2) 至于 V pZ 动核结构中的施事 、 系事或起事 、 经事 , 在语义上就是使事 (N p2) , 但在句法上是隐 含的 , 是个空语类 。 4 . 2 总之 , 致使结构是汉语语义结构中的 一个特殊的类 , 致事跟施事 、使事跟受事是异大于 同 , 致使结构不同于“施动受 ”结构 。 参 考 文 献 : 〔1〕陈昌来 .论汉语句子语义结构 中的受事 〔J〕.吉安师专 学报 , 2 0( 刃( 1) . 〔2〕陈昌来.现代汉语句子 〔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 社 , 2 (拟). 〔3〕程琪龙.“语义结构”体现关系的探索〔J〕.国外语言学 . 1995(3). 〔4〕程琪龙 .兼语一般句式和把字句式的语义特征 〔J〕.语 文研究 .1998 (l). 〔5〕范 晓.三个平面的语法观〔J〕.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 1 9 9 6 . 〔6〕李 临定 .现代汉 语句型 〔M 〕.商务印书馆 , 19 8 6 . 〔7〕黎锦熙 .新著国语文法 〔M 〕.商务印书馆 , 19 55 . 〔8〕林杏光等.现代汉语动词大词典 (M 〕.北京语言学院 出 版社 , 1 99 4 . 〔9〕马庆株 .名词性宾语的类 别〔J〕.汉语学习 .19 87 (5) 〔10 〕孟琼等.动词用法词典〔M 〕.上海辞书 出版社 , 1 9 87 . 〔l门缪锦安 .汉语语义结构和补语形式 〔M 〕.上海外语教 育出版社 , 1 99 0 . 〔12 )史有为.施事的分化和理解〔J〕.中国语言学报 .199 1(4). 〔13〕邢 欣 .致使动词 的配价〔A 〕.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 (C〕.北京大学 出版社 , 1 99 5 . 〔14 〕朱德熙 .语法答问〔M 〕.商务印书馆 , 19 85 . ( 上接第 14 页) 却也并不只是一味哀叹 , 我 们依旧 可以在她的悲哀中感受到一种艰难前行的 力量 , 听到一丝不屈的声音 。 正是这种在绝望中寻 求希望的努力和决心 , 使她后期在高君宇的影响 下 , 逐步走上革命之路 , 在作 品中弹奏出一曲又一 曲高亢强劲 、热情澎湃的旋律 。 “小说家的倾 向 , 是流露在情节里 , 而散文家 的情思 , 则常萦绕在意境里 。 ”川石评梅的散文 中 , 因其矛盾痛苦的心态 , 不仅有缠绕不清的哲学吃 语和清险的悲哀色彩 , 而且还充满 了诸如 “冷月 、 孤坟 、荒家 、荷花 、哀鸣 、残叶”等兴味萧索的意象 , 而 “一个真正的艺术家 , 他 的主张 、评价 、倾 向总是 通过意象的不 同组合体现出来的” 闭 , “作者的选 词 , 他对象征的运用和对描写意象的运用⋯⋯将 作者本人心灵 中的无意识性呈现给了训练有素的 观察者 ” 。 川因而 , 这些同构意象不仅显现出石评 梅的深层意念 , 而且也使她的悲情因找到交流对 象而转为深柔 、 厚软 、 韧重的意绪 , 它融悲枪 、 询 问 、 容受 、 韧柔为一体 , 昭示了石评梅骨子里的悲 凉与惨淡 , 而当她将 自己对生死的感悟与体验通 过艺术创造的熔炉炼出来时 , 便使她的散文具有 强烈的震撼力 。 在作品中 , 她暗示 了人类存在的 荒谬性和虚无性 , 把痛苦与死神灰色 、 暗淡 的形态 结合在一起 , 用“冷月 、 孤坟 ”等意象象征现实的残 酷 , 把人的灵魂 、 肉体置于 “死亡 ” 的境地 , 让人在 生与死的强烈对比 中 , 感受到作者痛苦的灵魂 。 它时而幽怨 , 时而愤愈 , 时而抗争 。 她认为生命是 “ 静寂得像枯骨似的生命 ” , 愿意 “生与死一刹那 , 我真愿意晕厥后不再醒来” , “无论怎样最好痛快 一点去生 , 或者痛快点求死 ” 。 面对人必然要走向 的死亡 , 石评梅是 以一种从容平和的心态来对待 的 。 在生命的阶梯 中 , 死亡是不可或缺的一段 , 是 一种对有限生命的超越 。 在石评梅的惫识 中 , 否 定某种事物的最好方式就是死亡 , 它意味着痛苦 的终结 , 所以她说 : “ 明知道人生的尽头便是死的 故 乡 , 我将来也是一座孤家 , 衰草斜 阳 。 有一天 啊 !我离开繁华人寰悄悄入葬 。 ” 参 考 文 献 : 〔门叔本华.叔本华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集〔M 〕.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 , 1 9 87 . 〔幻 乌纳穆诺.生命的悲剧意识 〔M 〕.哈尔滨:北方文艺 出 版社 , 1 9 8 7 . 4 7 . 〔3〕佘树森 .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1 9 93 . 〔4〕刘 . 文艺创造心理学 〔M 〕.长春 : 吉林教育出版社 , 1 9 9 2 . 3 0 4 . 〔5〕(美 )卡尔文斯霍尔 .弗洛伊德心理学 与西方文学〔M 〕. 上海 :上海文艺 出版社 , 1 9 8 8 . 2 01 .
本文档为【论现代汉语的致使结构】,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10692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6
分类:
上传时间:2011-11-28
浏览量: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