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评述

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评述

举报
开通vip

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评述 农业质量标准 2008年第1期 近 10年来,国际上有关农产品安全的重大事 件不断发生,如疯牛病、禽流感、猪脑病、二 英 污染鸡、口蹄疫等,国内的 “瘦肉精”猪肉、毒韭 菜、毒大米、 “红心”鸭蛋事件等,都严重危害了 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 信任程度降低。对此,各国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 管理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加强管理方面如何有效 地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是规制的 重点之一。信息不对称存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诸 多环节,由此而产生的 “柠檬”市场势必造成农产 ...

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评述
农业质量标准 2008年第1期 近 10年来,国际上有关农产品安全的重大事 件不断发生,如疯牛病、禽流感、猪脑病、二 英 污染鸡、口蹄疫等,国内的 “瘦肉精”猪肉、毒韭 菜、毒大米、 “红心”鸭蛋事件等,都严重危害了 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 信任程度降低。对此,各国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 管理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加强管理方面如何有效 地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是规制的 重点之一。信息不对称存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诸 多环节,由此而产生的 “柠檬”市场势必造成农产 品市场秩序的混乱和消费者安全消费的恐慌,这就 需要政府通过各种途径最大限度地矫正农产品质量 安全中信息的不对称,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促进 安全农产品市场公平贸易的健康发展。对此,国内 外学者从不同层面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问 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本文将这些研究加以整理分 析,并作一评述。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 存在的现状 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中相互对应的经济 主体之间对于某些事件所掌握的知识的不对称性, 也被称作 “信息偏在”(monopolyinformation)。 农产品的安全品质包括内在品质和外在品质,色、 香、味等属性属于外在品质,消费者凭借自身的感 觉器官能在消费前和消费后鉴别出来;而内在品 质,如营养成分、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等,即使在 消费后也很难被识别,往往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 的主要因素。由于农产品流通环节中信息传递不 畅,存在利益共沾而信息不共享、风险逐级转移、 责任却不能追溯的问题。 国内一些学者对此作了研究,综观周德翼等 (2002)、周洁红等 (2003)、任国元等 (2004)、王 秀清等 (2005)的研究成果,归纳起来可以理解 为,农产品从 “产地到餐桌”的全过程涉及其各个 环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见图1)。 (一)农资经销商与生产者之间的信息不对 称 生产者在进行生产之前的采购环节和出售农资 的经销商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如种子是否为转基 因产品,生物技术公司和农资经销商知道,而生产 者不知道。生产者对于这种新技术的理解还处于不 完全了解状态,对于农业技术从满足自给自足到追 求产量再到追求质量的不断更新的同时,生产者缺 乏对其知识的更新换代,处于被动使用技术成果, 而不清楚内在品质的局面 。 (二)生产者、收购商与消费者三者之间的信 息不对称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 得十分突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品质为内在品质, 消费者很难从外观辨认出来,有的甚至很难从消费 后感知出来,到底是否安全不能得知。这就给不法 生产者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为了提高农产品的外 观性状对生产中投入高残留农药、兽药,从而提高 价格,获得利润,而消费者很难了解这些内在品质 的信息。2004年 “香河毒韭菜”事件就是很好的 例证,为了提高韭菜的收购价格,挤占韭菜市场, 同时迎合老百姓对农产品外观挑剔的需求,韭菜都 采用 3911(甲拌磷乳油,属国家明令禁止用在蔬 菜上的剧毒农药)灌根。这样,价格可以提高到每 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评述 尹志洁 钱永忠 农资经销商 生产者 收购商 消费者 政 府 口恶 研究与探讨 [1] 图1 农产品从 “产地到餐桌”全过程涉及的信息 不对称问题 44 农业质量标准 2008年第1期 公斤1.4元,比原来每公斤至少上涨0.2元。 由于生产劳动分工的不断细化,目前的生产者 往往不负责直接销售,而是通过中间环节———收购 商来收购农产品,然后由他们销往各个农贸市场、 超市等,这就造成了生产者与收购商之间的信息不 对称问题。收购商关注的是收购品质性状好、价格 低的农产品,在市场上能够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从而 得到较高的收益,并不关心生产过程中农户生产环 境是否污染,生产过程是否科学,用药是否规范。 而收购商对农产品品质性状的判断无非就是通过外 观,这也就给生产者进行违规操作提供了可乘之 机。2004年 “香河毒韭菜”事件中,收购商就是 挑选外观品质好的韭菜,其叶宽、色深。实际调查 中,农户种植的无农药的韭菜,由于外观叶小、色 黄,在卖给收购商时,价格降低将近一半。 收购商与消费者之间同样存在信息不对称。在 运输的过程中,同样由于农产品的 “信任品”特 征,收购商为了减少在运输过程中农产品鲜活度的 降低和死亡率,而使用违禁药物。2006年 “孔雀 石绿”事件就是很好的例证,在水产品的贩运过程 中为了预防鱼的水霉病、鳃霉病、小瓜虫病等,并 能使鳞受损的鱼延长生命而加入农业部禁止鱼类用 的具有致畸、致癌和致突变危害的孔雀石绿。 (三)生产者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目前, 我国农产品分为经农产品认证和未经农产品认证两 类,对于未经农产品认证的生产者,政府进行监管 的难度很大。目前,我们农业生产仍然是以小农户 为主要生产单位,生产分散,地域广,生产量大, 政府部门虽然能够检测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但 是面对小农户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实施完全监管 的成本非常之高,难度极大 。 对于已经进行农产品认证的生产者,在申请农 产品认证的时候,一般会按照认证标准进行生产, 一旦获得认证批准以后,本着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原 则,在农产品质量安全 “信用品”的特征下,往往 会按 “折扣标准”进行生产,政府很难执行认证后 的后续监督 。况且,生产者在进行农产品认证 时,在安全标准的执行方面,生产者依然有漏洞可 钻。例如,对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的监 测,采取生产单位送样检测的方法,被授权的检测 部门仅对送检的样品负责。这就可能造成认证前生 产一套,认证后生产另一套;送检样品一套,非送 检产品另一套的局面,从而导致政府管理者与生产 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四)收购商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收购 商作为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政府监管起来就更 困难。对于经过认证的农产品,政府只对生产者监 督,而在收购后的运输过程中,采取的任何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只 能在市场准入环节检查,但是面对我国目前农贸市 场多而杂的局面,市场准入的难度也很大。 (五)消费者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对于 通过认证,有产品标签、标识的农产品,政府对其 的检测信息或抽检信息不能迅速、有效地传递给消 费者,消费者缺乏作出判断选择的信息。而面对诸 多认证标识,消费者很难判断其差别,这与目前我 国认证机构的复杂性有关。目前,我国有无公害、 绿色、有机、QS4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标志,对 于这4种标志有何差异,消费者并不知晓,只是凭 自己的主观判断猜测。这就给消费者消费符合自己 要求的农产品带来了困难。同时,我国是世界上人 口最多的国家,从食品作为后验性产品存在严重的 信息不对称以及信息作为公共物品的特性来说,政 府需要在信息披露方面作出努力,但是人口数量大 就使得信息的提供需要巨大的成本才能保证尽可能 多的人得到充足的信息 。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的 原因和后果 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问题,国内外 学者都从信息经济学角度进行了研究,产生的原因 归根结底是由于农产品的特殊品质引起、而后产生 的信息均衡传递不畅而造成的,其产生的后果将是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一)原因 通过归纳不同学者的研究成果, 笔者认为谈到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 因,首先要考虑农产品的特殊本质。Nelson (1970)按照消费者获得信息的途径将商品分为 3 类:搜寻品、经验品和信用品 ,为研究商品市场 上质量信号的传递提供了方便。搜寻品是指购买前 消费者已掌握充分信息的商品,即消费者在消费之 前就可以直接了解的信息,如商品品牌、标签、包 装、价格、产地、颜色、形状等;经验品是指只有 购买使用后才能判断其质量的商品,其特性,如鲜 嫩程度、汁的多寡、香味、口感等;信用品是指购 买后也不能判断其质量的商品,即有关农产品安全 和营养水平等方面的特征,如涉及农产品安全的激 素、抗生素、沙门氏菌和药物残留量等。农产品实 际上是搜寻品特性、经验品特性和信用品特性的综 合。第二,就是信息的均衡传递问题。消费者可以 研究与探讨 [2] [3] [4] [5] 45 农业质量标准 2008年第1期 从市场上获得相对充分的有关农产品质量搜寻品特 征的信息,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向生产者传递了针对 一定质量的支付意愿信号,因此完全可以由市场来 调节这方面的质量,不需要政府介入 。而农产品 质量的经验品特性和信任品特性则面临十分严重的 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产生市场失灵。消费者在购 买农产品之前无法了解其真实质量,只有生产者或 销售者知道产品的质量状况。从田间到餐桌各个环 节都会出现质量信号传递不畅的问题,诸如上述信 息不对称的诸多环节。因此,农产品产业链上任何 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最终影响消费者安全消费。 (二)后果 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所导 致的后果主要有两个方面: 1.逆向选择问题。事前信息不对称引发逆向选 择,这是由于生产者与消费者、收购商与消费者之 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部分信 息信号不能有效地传递,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直 接后果就是劣胜优汰现象,即 “柠檬市场”。Ak- erlof的 “逆向选择理论”解释了柠檬问题,即信 息较多一方占有优势地位,较少一方占有劣势地 位,由于较少方获取信息的高成本,最终低质量的 商品挤出高质量商品。CaswellandMojduszka (1996)认为,市场机制下食品安全管理政策效能 的高低关键取决于合适的信息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信息的产生和 传递如果不能正常进行,“劣质品”会给消费者和 “优质品”生产者带来外部性,农产品市场也将因 此变成一个 “柠檬”市场。而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 信息又同样是一种公共物品,其非竞争性和非排他 性就决定了生产者不会主动提供这种公共物品。其 外部性和公共物品性就导致了市场在调节消费者和 生产者行为方面有时变得无力,产生市场失灵。陈 永红等用供给和需求模型分析了食品安全市场中的 “逆向选择”———安全性差的食品把安全性好的食 品驱逐出市场的过程 。 2.道德风险问题。事后信息不对称会引发道德 风险,这是由于生产者、收购商与政府之间的信息 不对称造成的。道德风险指交易合同达成后,信息 优势方在最大限度增进自身效用时做出不利于另一 方的行为。由于不对称信息和不完全的合同使负有 责任的经济行为者不能承担全部损失或利益。Ar- row(1985)把信息优势分为 “隐蔽行动”和 “隐 蔽信息”。前者指信息优势方有不能为他人准确观 察或了解的行动。如工人的努力,雇主无法不付代 价就可监督。后者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对事态的性 质有某些信息,这些信息足以决定他们采取的行动 是恰当的,但别人则不能完全观察到,如医生、律 师的服务 。ArthurL.Caplan认为,由于食品生产 者出售产品的经济利益和个人道德发生的矛盾,使 得生产者本身不会担任向消费者提供产品真实信息 的角色 。Willianmson(1991)提出机会主义是 不完全的或扭曲的信息揭示,尤其是有目的的误 导、掩盖、迷惑或混淆,而且信息扭曲并非信息缺 乏,是有意识地提供虚假和误导的信号。生产者和 消费者之间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息不对称,而且 由于交易特征多为一次性博弈,生产者和经销者的 欺诈行为不易被察觉,给生产者提供了凭借机会主 义欺骗性地追求自利的机会,利用机会主义生产 和经销不安全的农产品的牟利动机成为现实 。 三、矫正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 不对称的措施 (一)声誉机制 对于经验品,意味着消费者 在购买商品前缺乏良好的质量信息,但消费者在购 买后能认识到产品质量特性或通过长期购买所形成 的经验能判断出其质量和安全。这种情况下,尽管 消费者每次购买时信息不完全,但同样可以取得与 市场信息充分状态下一样的结果,即可通过信誉机 制形成一个独特的高质量高价格市场均衡。当然生 产者需花费一定的费用建立产品品质声誉而制定相 应的高价以补偿生产成本和建立质量信誉的成本。 Shapiro(1983)研究了无限重复博弈情况下企业 的质量声誉形成机制,认为如果能够确保维持高质 量而带来的未来收益,企业就不愿意榨取其声誉。 食品是日常生活必需品,重复购买的概率很大,这 促使生产者为了维持其声誉而努力提高产品质量。 因此,由于发达国家企业规模较大、制度完善,尽 管许多农产品的经验品特性面临着严重的不对称不 完全信息,但可以通过企业的声誉机制而不需要通 过政府来解决食品市场的质量安全,使消费者吃到 安全健康的食品 。 (二)政府干预 保障公民的食品供给安全、 营养、健康是政府公共管理的责任。政府通过行政 机制最大限度地为消费者提供获取相关信息的保 障,限制企业采取机会主义行为是保障食品安全的 关键 。Klein(1990)通过提出质量保证和价格 贴水模型,深入分析了市场力量在保证契约自我实 施的作用,和在没有任何政府机制的情况下,企业 向消费者提供质量不低于契约要求的产品条件,认 为即使消费者之间有完全互通的信息,仍不足以确 研究与探讨 [1] [11] [10] [9] [7] [6] [8] 46 农业质量标准 2008年第1期 保高质量的产品供给。Caswell认为为提高质量安 全信息供给效率,政府应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强 制增加营养信息的提供;二是严格规范自愿声明的 使用 。而余浩然等运用博弈论分析了政府与厂商 之间成本与收益问题,认为要用制度来改变各利益 方的效用:提高社会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增加政 府规制的信誉收益;加强市场准入制度,尤其是对 小规模厂商的规范;完善质量标准的建立,从而减 少政府规制成本 。 (三)建立质量安全体系 我国农产品市场的 情况与发达国家不同,大企业少,小企业多,规模 小,很难采用信誉机制。因此,国内的研究多集中 在政府政策层面,主要有建立4大体系:(1)法律 体系,从而矫正生产者、收购商与政府和消费者之 间的信息不对称;(2)质量标准体系,矫正生产 者、收购商与政府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3)认证体系,矫正生产者与政府和消费者之间的 信息不对称;(4)市场准入体系,矫正生产者、 收购商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另外,还提出建 立3大机制:一是标签、标识管理机制,缓解生产 者与政府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二是抽查和 信息披露机制,缓解政府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 称;三是惩罚机制,缓解生产者与政府之间的信息 不对称。 Caswell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安全政府规 制问题作了研究,政府规制是与涉及农产品安全的 生产者、加工者、运输者和服务商共同对安全问题 负责,认为提出责任制系统是政府规制的一种形 式,它能解决安全发生问题的时候,谁来承担责任 的问题,从而有利于避免 “柠檬”市场的问题 。 发达国家规制的方法是值得发展中国家借鉴的,如 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这是适 应与国际接轨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息不 对称研究涉及的内容和利益相关者比较复杂,应该 在风险评估基础上加大风险信息的交流,促进各利 益相关者积极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管理,但这需 要系统、漫长而且复杂的研究体系支撑。就上述国 内外研究,结合我国目前的特殊国情,我们还有很 多方面的研究需要突破:(1)发达国家农产品的生 产多是农场形式,生产者数量少,规模大,便于采 用信誉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便于进行追溯。而我国 目前拥有2.5亿农户,一家一户规模小而分散经营 的小农户模式难以实行规模化管理、推行标签制 度、采用追溯机制。因此,如何对小农户进行规范 管理和组建集约化生产的现代农业模式有待研究。 (2)对安全农产品市场上供给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研 究表明,多是生产者拥有完全信息,而消费者缺失 关键信息。但在对称不完全信息下,即在生产者也 不了解真实的信息时,应该如何解决有待探讨。 (3)政府在解决安全农产品市场中信息不对称问题 时承担主要角色已经毋庸置疑,但是政府管理也存 在高昂的成本,政府的规制成本应该控制在什么范 围内,既能达到使信息对称的有效管理,又能保障 政府财政管理成本的合理水平尚有待研究。 (作者 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 究所 北京 100081) 参考文献 [1]王秀清,孙云峰.我国食品市场上的质量信号问题.中国 农村经济,2002(5):27-32. [2]周德翼,杨海娟.食物质量安全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与 政府监管机制.中国农村经济,2002(6):29-35,52. [3]任国元,李勇,程利仲.安全农产品市场中的信息不对 称及政府行为研究.嘉兴学院学报,2004,16(2):35-39. [4]谢敏,于永达.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分析.上海经济研 究,2002(1):39-45. [5]Nelson.Informationandconsumerbehaviour.Journalof PoliticalEconomy,1970(81):729-754. [6]陈永红,刘自杰,刘宏.食物的安全属性与不对称信息 下的供求分析.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10):10-12. [7]曹国利.信息不对称:政府规制的经济理由.财经研究, 1998(6):15-19. [8]ArthurLCaplan.TheEthicsofUncertainty:TheRegulation ofFoodSafetyintheUniteStates,AgricultureandHu- manValues-Winter-Spring,1986,187. [9]程言清.食品安全问题及其治理的制度分析.生产力研 究,2006(1):52-54,90. [10]周洁红,黄祖辉.食品安全特性与政府支持体系.中国 食物与营养,2003(9):13-15. [11]周应恒,霍丽钥.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经济学思考.南 京农业大学学报,2003,26(3):91-95. [12]JulieAcaswell.RethinkingtheroleofGovernmentinA- gri-FoodMarkets,AmericanJournalofAgriculturalEco- nomics,1997,79(2):651-656. [13]余浩然,周德翼.食品安全中政府·生产商和零售商的 博弈分析.安徽农业科学,2005,33(8):1501-1502. [14]JulieAcaswell.TrendsinFoodSafetyStandardsandReg- ulation:ImplicationsforDevelopingCountries,For food,Agriculture,andtheEnvironment,(2003). 研究与探讨 [12] [13] [14] 47
本文档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评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7051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44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
分类:管理学
上传时间:2011-11-28
浏览量: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