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六章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第六章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举报
开通vip

第六章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null第三编 文学创造第三编 文学创造 第六章第六章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第一节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第一节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 文学创造与其他精神生产的区别一、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一、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内涵 物质生产指人类为取得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界的物质改造活动 精神生产指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一、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一、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关系 精神生产的产生发展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

第六章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null第三编 文学创造第三编 文学创造 第六章第六章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第一节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第一节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 文学创造与其他精神生产的区别一、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一、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内涵 物质生产指人类为取得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界的物质改造活动 精神生产指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一、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一、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关系 精神生产的产生发展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 物质生产始终是精神生产发展的“动因”,以西方精神史为例 精神生产一旦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就具有了相对的独立性 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不同步 对物质生产发生作用 精神生产受着物质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精神生产受着物质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奴隶起义封建骑士基督神学哥特建筑现代革命人的异化人的解放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不同步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不同步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辉煌艺术柏拉图莎士比亚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不同步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不同步18世纪伟大的德国文学:席 勒歌 德歌德与席勒铜像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不同步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不同步19 世纪70至90年代的俄国 普希金果戈理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屠格涅夫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不同步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不同步中国春秋时期和安史之乱后的唐朝 杜甫精神生产的特殊性精神生产的特殊性精神生产观念地创造对象世界 物质生产中人对对象世界的关系是一种物质实践的关系 精神生产是在精神领域中观念地改造对象世界并创造新的观念世界的生产 精神生产的特殊性精神生产的特殊性精神生产以符号活动来创造观念世界 精神生产的手段是符号 精神生产实质上是一种创造观念世界的符号活动 精神生产的特殊性精神生产的特殊性精神生产是富于个性的自由创造活动 物质生产始终受到物质世界客观规律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工具科学化的制约 精神生产却始终保持着“精神的自律”,表现为“精神个体性的形式” 二、文学创造与其他精神生产的区别 二、文学创造与其他精神生产的区别 文学与科学 科学:理性思维—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 —获取真理知识—满足人的理性需要 文学:情感体验、感受、评价—表达主观感受—传达给他人—满足人的情感需要 文学区别于科学: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认识被情感化、诗意化、审美化二、文学创造与其他精神生产的区别 二、文学创造与其他精神生产的区别 文学和宗教 相似性:直观性、想象性、幻想性、形象性 宗教:以虚幻的唯心主义为基础—忘却现实世界和否定人自身价值—导向超验的彼岸世界 文学:以现实的真实感受为基础—发现、认识、回归世界—导向体现人本质力量的现实世界二、文学创造与其他精神生产的区别 二、文学创造与其他精神生产的区别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 文学创造是以言语为原料的生产活动 文学言语与科学言语和日常言语区别 科学话语要求说理清楚、概念明确 日常言语较富于感情色彩和个人风格 文学言语强调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采用修辞形式来反映外部世界文本赏析文本赏析杜甫:“恶竹应须斩万竿” 李商隐:“寒梅最堪恨” 彭斯:“红红的玫瑰”第二节 文学创造的主体与客体 第二节 文学创造的主体与客体 文学创造的客体 文学创造的主体一、文学创造的客体一、文学创造的客体客体即“自然”说 一、文学创造的客体一、文学创造的客体客体即“情感”说 启蒙主义、感伤主义和19世纪浪漫主义思潮认为艺术表现心灵,表现情感 华兹华斯、雪莱 史达尔夫人 、托尔斯泰 苏珊·朗格 科林伍德 中国古代文论华兹华斯、雪莱华兹华斯、雪莱 华兹华斯:“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起源于在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 雪莱:“诗人的职责就在于:把他自己从这些形象和感觉中所得到的愉快和热诚传达于他人。” 雪莱 Percy Bysshe Shelley史达尔夫人、列夫·托尔斯泰史达尔夫人、列夫·托尔斯泰 史达尔夫人:诗表现的是诗人“灵魂中的感情”,当热情激动灵魂时,诗人就借助形象和比喻来表现“内心的东西”。 托尔斯泰:艺术就是一种“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的人类活动。 苏珊·朗格、科林伍德苏珊·朗格、科林伍德 苏珊·朗格:“艺术乃是象征着人类情感的形式之创造。” 科林伍德:“艺术是在想像中表现自己的感情,真正的艺术就是情感的表现。”科林伍德 R.G.Collingwood 1889—1943null文学艺术是情感表现的观点贯穿始终 《尚书·尧典》 :“诗言志” 《乐记》:“情动于中,故发于声” 《毛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陆机《文赋》 :“诗缘情而绮靡” 刘勰《文心雕龙》:“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严羽《沧浪诗话》 :“诗者,吟咏情性也” 中国古代文论一、文学创造的客体一、文学创造的客体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和惟一源泉 文学创造的客体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相统一的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惟一源泉 一、文学创造的客体一、文学创造的客体文学创造客体的社会生活的特殊性 整体性的社会生活:《红楼梦》 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 卢卡契曾指出,审美与审丑 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比如钱锺书对旧知识分子的体验、张承志对黄河的体验 《红楼梦》 《红楼梦》 围绕着宝黛的爱情悲剧这一轴心,展现的是封建家族内部的、外交的、世俗的、官场的、政治的、经济的等多方面生活相交织的画卷;同时《红楼梦》所呈现出来的又是活生生的、五彩缤纷的生活现象,如一个个青年女子的悲惨命运……卢卡契卢卡契 每一种伟大艺术,它的目标都是要提供一幅现实的画像,在这里,现象与本质、个别与规律、直接性与概念的对立消除了,以致两者在艺术作品的直接印象中融合成一个自发的统一体,对接受者来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审美审美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绝句二首(之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审丑审丑 丑的事物,经过艺术处理,就具有审美价值。如《阿Q正传》中阿Q的癞疮疤。 “在自然中人以为丑的东西在艺术中可以变成极美” ——罗丹罗丹钱锺书、张承志钱锺书、张承志 钱锺书对旧式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心态的体验,使他写出了《围城》。 张承志笔下的黄河, “像北方大地燃烧的烈火”,像“自己的父亲”、“自己的血脉”。二、文学创造的主体二、文学创造的主体主体即“模仿者”与“创造者” 赫拉克利特、德谟克里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阿尔伯蒂、达·芬奇、锡德尼、狄德罗 华兹华斯、柯勒律治、歌德、黑格尔柏拉图:仿造者柏拉图:仿造者 柏拉图认为,艺术家对自然(“理式”的影像)的模仿不过像“拿一面镜子四面八方地旋转”。艺术家作为模仿者也就只是“影像”的复制者,机械的临摹者。亚里士多德:主动的仿造者亚里士多德:主动的仿造者 “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判断可能发生的事。历史家与诗人的差别……在于一叙述已发生的事,一描述可能发生的事。” 狄德罗狄德罗 艺术应创造“理想典范”,艺术家不应做“纯粹简单的模仿者、普通自然景色的抄袭者”,而应该做充满“理想的、诗意的、自然的创造者”。 歌德、黑格尔歌德、黑格尔 歌德:艺术家既是自然的奴隶,更是自然的主人;艺术家的本领是驾驭自然、创造自然。 黑格尔:艺术是对自然的征服,艺术作为一种想像是真正的创造。 二、文学创造的主体二、文学创造的主体主体即“旁观者” 毕达哥拉斯、康德、叔本华、闵斯特伯格(Hugo Munsterberg)、布洛(Edward Bullough) 老庄、苏轼 主体即“移情者” 费舍尔父子、立普斯、伏尔盖特(J.Volket) 毕达哥拉斯毕达哥拉斯 “生活就像一场体育竞赛,有些人充当角力士,还有些人成为调停者,而最好的位置却是旁观者。” 老子、庄子、苏轼老子、庄子、苏轼 老庄哲学:“虚静无为”说苏轼:“游心物外”说 立普斯立普斯 人们在对周围世界进行审美观照时,不是主观地被动感受,而是自我意识、自我感情以至整个人格的主动移入;而通过“移入”使对象人情化,达到物我同一,“非我”的对象成为“自我”的象征,自我从对象中看到自己,获得自我的欣赏,从而产生美感。审美主体包括艺术家就是移情者. 二、文学创造的主体二、文学创造的主体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特殊的艺术生产者 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 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 具体的社会人 第三节 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第三节 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关系的特点 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一、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关系的特点一、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关系的特点人类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 物质实践关系 认识关系 价值关系 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所构成的审美价值评价关系 一、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关系的特点一、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关系的特点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关系的特征 以情感体验为心理特征 以感性直观为思维特征 情感体验和感性直观是连接主客体关系的纽带二、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二、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主体能动地审美地反映客体 对创作客体的选择 对客体进行变形、情感投射和观念移注 主体始终受到客体的规定和制约 作家的选择受社会生活的情势的规定和制约 二、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二、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小结 文学创造是一种主客体的双向运动 客体的“主体化” 主体的“客体化” 文学作品是创作主体与创作客体的统一并对主客体双重超越的产品 本章小结思考问题思考问题1.“艺术生产”的概念是怎样提出来的?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如何? 2.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与科学、宗教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文学创造是一种更加自由、更富于个性的创造? 3.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言语”与日常言语、科学言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文学言语是一种创造性语言? 4.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创造的客体,它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只有经过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才是文学创造的现实客体?思考问题思考问题5.能否说“凡是写作的作家就是文学创造的主体”?如何理解“作家是美的体验者、评论家和创造者”? 6.如何理解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关系的特点? 7.如何理解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 8.为什么说文学创造中作为主体的作家始终处于主导性地位?
本文档为【第六章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92067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1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其他高等教育
上传时间:2011-11-24
浏览量: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