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资投机经典著作55本内容简介

投资投机经典著作55本内容简介

举报
开通vip

投资投机经典著作55本内容简介投资投机经典著作55本内容简介   金融机构类   《华尔街巨人》 【美】华尔街日报编辑部 海南出版社   《沃尔特·瑞斯顿与花旗银行》 【美】费利普·L·茨威格 海南出版社   《摩根财团》 【美】罗恩·彻诺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高盛文化》 【美】里莎·埃迪里奇 华夏出版社   《投资商资本主义》 【美】迈克尔·尤辛 海南出版社   《挑战风险》 【美】多米尼克·卡瑟利 商务印书馆   《机构投资与基金管理的创新》 【美】大卫·史文森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反传统营销》 【美】查理·詹瑞特 海南出版社 ...

投资投机经典著作55本内容简介
投资投机经典著作55本内容简介   金融机构类   《华尔街巨人》 【美】华尔街日报编辑部 海南出版社   《沃尔特·瑞斯顿与花旗银行》 【美】费利普·L·茨威格 海南出版社   《摩根财团》 【美】罗恩·彻诺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高盛文化》 【美】里莎·埃迪里奇 华夏出版社   《投资商资本主义》 【美】迈克尔·尤辛 海南出版社   《挑战风险》 【美】多米尼克·卡瑟利 商务印书馆   《机构投资与基金管理的创新》 【美】大卫·史文森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反传统营销》 【美】查理·詹瑞特 海南出版社   《大交易》 【美】布鲁斯·瓦瑟斯坦 海南出版社   《悲观博士考夫曼论货币价值》 【美】亨利·考夫曼 海南出版社      传记、小说类   《贼巢》 【美】詹姆斯·斯图尔特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 【美】罗杰·洛文斯坦 海南出版社   《股票作手回忆录》 【美】爱德温·李费佛 海南出版社   《一个华尔街瘾君子的自白》 【美】詹姆斯·J·克拉默 中信出版社   《玛莎的公司》 【美】克里斯托弗·拜伦 中信出版社   《门口的野蛮人》 【美】布赖恩·伯勒 机械工业出版社   《营救华尔街》 【美】罗杰·罗文斯坦 上海远东出版社   《客户的游艇在哪里》 【美】费雷德·施维德 海南出版社   《24天:安然垮台真相》 【美】丽贝卡·史密斯,约翰·R·埃姆什威勒 上海远东出版社      全球市场   《世纪大拍卖》 【英】克里斯蒂娅·弗里兰 中信出版社   《时运变迁》 【美】保罗·沃尔克 【日】行天丰雄 中国金融出版社   《蒙代尔经济学文集》 【加】蒙代尔 中国金融出版社   《开放社会》 【美】乔治·索罗斯著 商务印书馆   《在不确定的世界》 【美】罗伯特·鲁宾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大师作品   《战胜华尔街》 【美】彼得·林奇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 【美】彼得·林奇 约翰·罗瑟·查尔德   机械工业出版社   《安德烈·科斯托拉尼最佳金钱故事》 【匈】安德烈·科斯托拉尼 海南出版社   《漫步华尔街》 【美】伯顿·麦基尔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风险投资家环球游记》 【美】吉姆·罗杰斯 上海人民出版社   《金融炼金术》 【美】乔治·索罗斯 海南出版社   《证券分析》 【美】本杰明·格雷厄姆 戴维·多德 海南出版社   《聪明的投资者》 【美】本杰明·格雷厄姆 江苏人民出版社   《价值再发现:走近投资大师本杰明·格雷厄姆》 【美】珍尼特·洛尔 机械工业出版社   《巴菲特:从100元到160亿》 【美】沃伦·巴菲特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投资革命》 【美】彼得·伯恩斯坦 上海远东出版社   《与天为敌》 【美】彼得·伯恩斯坦 清华大学出版社   《怎样选择成长股》 【美】菲利普·费舍 海南出版社   《非理性繁荣》 【美】罗伯特·希勒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金融新秩序》 【美】罗伯特·希勒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共同基金常识》 【美】约翰·鲍格尔 百家出版社   《国际九大投资基金经理访谈录》 史振邦编著 学林出版社   《投资智慧论语》 【美】彼得·克拉斯 机械工业出版社      技术分析类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 【美】罗伯特·爱德华 约翰·迈吉 东方出版社   《江恩:华尔街四十五年》 【美】江恩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艾略特名著集》 【美】小罗伯特·普莱切特 机械工业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金融行为学、管理学和社会学   《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 【英】查理斯·麦基 中国金融出版社   《经济过热、经济恐慌及经济崩溃》 【美】查理斯·P·金德尔伯格 北京大学出版社   《泡沫的秘密》 【美】彼得·加伯 华夏出版社   《乌合之众》 【法】古斯塔夫·勒庞 中央编译出版社   《成事在天》 【美】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波 中国经济出版社   《风险规则》 【美】罗恩·顿波 安德鲁·弗里曼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金融心理学》 【挪威】拉斯·特维德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英】凯恩斯 商务印书馆   《银元时代生活史》 陈存仁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内容简介:      《漫步华尔街》      我手上有本英国人里奥·高夫写的《一次读完25本投资经典》(吉林人民出版社),里面有几本书值得推荐给大家。里奥·高夫推荐的第一本书是《金钱游戏》(亚当·史密斯)。这本书在中国大陆没有译本,很奇怪,因为里面的一些故事情节还是蛮有意思的。比如身为投机客的作者为了赌赢可可的上涨期货合约,派了一名“间谍”马文去非洲加纳,考察那里的虫害是否严重。不幸的是,马文在丛林中被水蛭叮满了全身,又被村子的居民扔进了一个热油锅里。史密斯最后当然是损失惨重,但马文并没死,那些热油是给他治伤的。   第二本书是《像大亨般思考》,我不敢恭维。这种励志书与传销一样,有着很大的市场,可我一点兴趣都没有。同样,我也多次拿起罗伯特·清崎写的《富爸爸穷爸爸》之类的书,可读了几行字,便觉得像个肤浅的骗子的巧舌如簧。当然我佩服这个美籍日本人通过《富爸爸》系列发财致富的本领,但他向人灌输的“智慧” 实在小儿科。   《漫步华尔街》(伯顿·麦基尔)。这本书很棒,它是我的启蒙书籍之一。我1991年进入上海证券交易所后,坊间还没有什么合适和有趣的证券书籍,只有台湾地区过来的一些图书在充数。而《漫步华尔街》就是大陆最早翻译的一批投资经典之一(2002年的上海财大版是近年最新的译本)。尽管十几年过去了,我仍然对麦基尔从猩猩掷飞镖得来的投资组合可以大胜基金经理人的例子记忆犹新,而且我赞同里奥·高夫的评论,《漫步华尔街》是对“股市不同的理论提出最详尽、清楚解说的投资经典”。2004年麦基尔应博时基金公司的邀请,来到中国讲演,似乎没有引起像其他投资大师来华般的轰动,但我看了记者对他的访谈录,还是倍感平实、亲切。如果一个初入市的投资者想真正入门“华尔街”的话,或不想被充斥着骗子的股评家蒙蔽,不妨先读一下《漫步华尔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也曾出版了麦基尔与中国大陆在美国的学者梅建平合著的《全球猎商机》,却逊色不少。      《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   《巴菲特:从100元到160亿》      《巴菲特:美国资本家的特质》(罗杰·洛文斯坦),海南出版社的书名译为《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这似乎更加贴切些。这本书是巴菲特传记进入大陆最早也是最好的一本。当然后来出版的大量有关巴菲特的书籍也不错,如《福布斯》评出的“全球最具响应力的二十部商业书”中的《沃伦·巴菲特之路》(小罗伯特·G·海格士多姆)。除了《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外,《投资圣经》(安迪·基尔帕特里克)和《巴菲特:从100元到160 亿》颇值得一读,前者未必精彩,但很细微很全面,简直就是有关巴菲特的百科全书,可以当辞典翻查。后者由巴菲特写的公司年报文章摘编而成,天底下可能没有第二家公司的年报,会受到如伯克希尔公司年报那般的热烈欢迎。这当然有着狂热崇拜的成份,但巴菲特亲笔写的东西也确实引人入胜。而且,我以为比起各种巴菲特的传闻轶事,年报是最伟大的投资教科书。遗憾的是,《巴菲特:从100元到160亿》未收录近几年的巴菲特年报摘录,也没作过修订。我们将近年的巴菲特年报放在了价值网站(www.valuegood.com)的“巴菲特俱乐部”中,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      《战胜华尔街》      《征服股海》(彼得·林奇)这本书在上海财大版上译成了《战胜华尔街》。彼得·林奇是共同基金经理的杰出代表,为了基金营销,有些基金公司会花功夫包装“明星经理”,彼得·林奇也是由富达基金公司推出的明星。不过,大多数明星基金经理都随风消逝,像彼得·林奇那般有自己的投资哲学并至今被人认可的经理可谓凤毛麟角。彼得·林奇有一个投资观点我一直很受用,那就是你不必千里迢迢或费尽心思去调研自己不熟悉的上市公司,好股票就在你身边,比如你夫人爱穿的服装自己孩子爱喝的饮料。彼得·林奇和巴菲特有一点是共通的,不买自己搞不懂的产品和公司股票,比如一些“神秘”的高科技产品。我最近又细读了他的另一部作品《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觉得林奇真是个很平实通达的人物,不偏不倚,高人啊。一般来说,基金经理都不会倡导散户自己投资,否则他们收谁的管理费呢。林奇却不然,他谈到散户投资有很多优势,没有必要去买基金。另外,一般基金经理也喜欢把自己包装成一个“专家”,至少要“专业”,让傻傻的客户肃然起敬,而林奇强调“我将继续尽可能地像一个业余投资者那样思考投资上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大多数投资股票的人还有一个偏见,就是对买房兴趣不大,可是林奇劝大家投资股票前先买房,他认为,同样是买股票和房产,后者大多时候不会像投资股票那般让你后悔不已。   彼得·林奇有些直觉很深刻。有一次,林奇到一家名为Tandon的热门软件公司去,见到一位投资者关系办公室的人员,他来公司的时间不长,却持有公司股票和期权的市值达2000万美元。一位普通工作人员因公司变得如此富有,让林奇顿生警觉。Tandon股价已上涨了8倍,市盈率极高,若再涨一倍,他的资产不是变成了4000万美元?林奇果断地拒绝了购买Tandon的建议。后来,Tandon从35多美元跌到1美元多。      《金融炼金术》   《开放社会》      投资大师都挺有风格的,索罗斯和林奇迥然不同。林奇评论索罗斯“是通过制造让人难解的头寸,如卖出黄金,买进看跌期权,对澳大利亚证券进行套期保值,赚了一大笔钱”。而且林奇坦承,他也搞不懂索罗斯的把戏。相对而言,林奇和巴菲特却是很美国化的投资大师,林奇评论巴菲特“是所有人中最为出色的投资者,他所寻找的机会类型跟我的几乎一样,惟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旦他找到了这样的机会,就会把这家公司的股票全部买下来。”   比起美国式的实用主义文化,索罗斯显得很玄,他是典型的“老欧洲产物”。除了《超越指数》外,坊间有不少关于索罗斯的传记和“如是说”,可我觉得可以尽量读投资大师自己的著作,尤其是像索罗斯这种很难用“他人”语言概括的人。   正如林奇所言,索罗斯的许多市场举动令人费解难懂,人们便抓住他狙击英镑等故事,大肆渲染,这就把他下降到一个狡诈的对冲基金经理的层面上了。我很幸运,因为索罗斯的著作言必称波普尔,而后者是我大学时代花过功夫研究的科学哲学大师。   由于本文不是专门讨论索罗斯更不是波普尔思想介绍,我长话短说,索罗斯对波普尔的“证伪理论”和开放哲学大为赞赏,决心将它们用到金融市场上去。索罗斯认为自己不仅没拥有绝对真理,而且也没必要通过“实践”来检验自己的理念是不是真理,他的行动哲学就是要不断被“证伪”,也就是说随时准备出错,然后修正之,因为这对一个在瞬息万变的全球市场上的投机客太重要了。   索罗斯的《金融炼金术》确实不好懂,不过,我曾把这本书作为陪我游走世界各地的“休闲书”,且读得津津有味!商务印书馆出了他的另两本专著《开放社会》和《索罗斯论全球化》,要好读很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拿来一读。   如果读者想对波普尔有研究,坊间有许多他的译著,但我建议读读《维特根斯坦的拔火根》(长春出版社),里面的两个主人公之一就是波普尔。这书写得非常有趣,可以看出发现开放理论的人未必是开放的人物。      《国际九大投资基金经理访谈录》      这是里奥·高夫推荐的三本书,我觉得没什么大意思。《专业投机原理》(维克多·斯波朗迪)是本畅销书,大陆由宇航出版社出版,书名起得很吸引人,但放在索罗斯的《金融炼金术》的副标题上才合适。因为《专业投机原理》是本大杂烩,拿出许多东西来唬弄人,类似的投资理财书极多,只不过该作者更会包装而已。《股市大亨》/《新股市大亨》(约翰·崔恩)也是畅销书,收集了许多投资大师的故事。不过,我还是建议大家读这些投资大师的原作,原因是故事并不能反映投资智慧和理念。《金融怪杰》(杰克·史瓦杰)描述的是交易员的故事,这类书有不少,随便翻翻而已。   里奥·高夫在选择《股市大亨》时,曾谈到它曾对海外有过较大的影响,但在中国大陆却没有。在九十年代初期,倒是在《上海证券报》的专题版上连载过《国际九大投资基金经理访谈录》(史振邦编译),当时这类书籍在大陆根本没有,所以引起不小的轰动,后来由我们将它编成书籍,很是畅销。到了九十年代后期,我们又将《上海证券报》上的“实战经典”专版上的文章汇成《国际投资基金经理谈股论道》(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但影响力已经明显不如前书。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一次读完25本投资经典》的第十本书是《论凯恩斯》(罗伯特·史卡斯基著)。里奥·高夫认为凯恩斯是投资大师,非常正确。经济学家一般在投资方面是屡战屡败,像大经济学家费雪在1929年大崩溃前夕仍乐观过头,已成为经典 案例 全员育人导师制案例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心得信息技术教学案例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我余额宝案例 。而1998年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直接操盘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覆灭,使人们对经济学家的实践能力的怀疑更是雪上加霜。但凯恩斯是个例外。这倒不是说凯恩斯曾从事期货、股票、外汇等多种投资,而且成绩似乎不错(这是大多数人的看法,但有人也认为凯恩斯最终的投资结果并不成功),而是因为凯恩斯在他的著作中时时显露了对投资市场复杂性的深刻理解,如“选美女理论”、“抢座位”,已深入到行为金融学和心理学层面。坊间有凯恩斯文集,其中一本就是《投资的艺术》(江苏人民出版社),不过真正的精华还是那本经典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股票作手回忆录》      接下来的《股票作手回忆录》(爱德温·李费佛)尽管作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却经久不衰,它确实像一部经典的西部片般魅力长存。后来很多书有意无意地模仿《股市作手回忆录》,偏偏就是缺了那种感觉和深入人心的激烈。这本书描写的是美国早年的市场环境,充满了欺诈和操纵,但许多教训和经验值得后人借鉴。按高夫的说法,最让人感慨的是书中的原型交易员大败于1929年的股市崩盘,一蹶不振,在1940年饮弹自尽,真是自古“红颜”多薄命啊(在许多方面,出色的交易员与红颜不乏相似之处)。在中国大陆,《股票作手回忆录》从来没有畅销过,却是一本常销书。      《证券分析》   《聪明的投资者》   《价值再发现:走近投资大师本杰明·格雷厄姆》      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智慧型股票投资人》更多地被译成《聪明的投资者》,它是巴菲特向崇拜者推荐的必读书。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是基本面分析派的开山力作,当然经典,不过我却几番犹豫是否要列入55本书目中去,因为我自己也没读完!在我筹划期间,就定下一个标准,那就是无趣的或硬啃的书都不列入进去,如威廉·夏普的《投资组合理论与资本市场》也许很重要,可是我只是选了一部分阅读而已。我虽然读过许多大部头的金融投资教科书,却总觉得不少论述华而不实。   《证券分析》太晦涩,《聪明的投资者》好读点,但我还建议大家读一本叫《价值再发现:走近投资大师本杰明·格雷厄姆》(机械工业出版社),这本书精选了格雷厄姆的一些文章、演讲及访谈,如在1932年《福布斯》杂志上发表的《美国企业是否值得活下去?》,当时纽交所挂牌的公司中,超过30%的公司股票的价值低于其解散并清算出售的价值,格雷厄姆向大家发出信号,现在该是安全地回到股票中去的时候了。还有一篇是1955年3月格雷厄姆在美国参议会银行货币委员会上的证词,主要是讨论影响股票买卖的因素是哪些,它的轰动性当然不能和老摩根在去世前不久的国会证词相比,但非常有趣,值得一读。《价值再发现》还发表了格雷厄姆在纽约金融学院的演讲稿,共有十讲,也是清晰了解这位证券分析之父思路的好办法。   格雷厄姆的著作在大陆翻译得较全,如《储备与稳定》和《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解读》都有中译本。      《怎样选择成长股》      《非常潜力股》(费利普·费舍),海南出版社的译名是《怎样选择成长股》。众所周知,巴菲特将自己成功的理论基础归于两个人,一个是恩师格雷厄姆,另一个就是费舍。通俗地说,格雷厄姆教巴菲特如何拾起还能吸上几口的烟蒂,而费舍教他如何发现味道极佳的好烟。价廉物美的股票固然好,可不易找,尤其是在大牛市中,而费舍认为,价贵物美的股票也可以买,因为随着企业的成长,价贵会变得相对便宜。格雷厄姆与巴菲特面临的市场环境迥然不同,一个是二次大战前且遭遇大萧条的熊多牛少的市场(格雷厄姆在1929年的大崩盘后丧失了35%的价值),另一个是战后美国走向全球经济独霸的阶段,投资策略和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当然会改变。关于费舍的成长股理论,我曾在几年前的《财经》杂志上长文介绍过,以新闻报道为价值取向的主编胡舒立对我不厌其烦的一期又一期的文章失去了耐心,终于一次在我的文章最后加上“本文完”的字样,强行停止长篇大论,有趣得紧啊。   从阅读效果看,熊市里读格雷厄姆、牛市里读费舍比较合适。      《江恩:华尔街四十五年》、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      高夫下面推荐的两本书是有关技术分析的——《江恩:华尔街四十五年》(江恩)和《股市趋势技术分析》(罗伯特·爱德华和约翰·迈吉)。对这两本书,高夫与其说是将信将疑,还不如说是基本否定,勉强推荐只是因为它们对不少投资者有影响力。好笑的是,高夫竟把《股市趋势技术分析》比作希特勒的《我的奋斗》,原因是它们都有历史价值!   绝大多数投资大师对技术分析派不屑一顾,乃至于认为他们在行江湖骗术,我过去也如是想。在十多年的中国股市中,股价波动主要是由政策、人为操纵和偶然的公司盈利因素决定,技术分析如何有用武之地?我曾有一个观点,读懂技术图形只对想和庄家一赌的人有用,这与如何辨识地下钱庄的地址一样。庄家在每天股价的行走上做足功夫,划出技术分析经典图型,让参与者一起入局赌一把。   至少从中国股市的经验看,技术分析派中出的骗子最多,像写《短线是银》的唐能通之流数不胜数,对散户的伤害也最深,但接受所谓技术分析的土壤很肥沃,因为不劳而获赚快钱是人的欲望。   我现在仍没有改变上述看法,但试图对技术分析做点研究,因为它是金融心理学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了解它,做不好投资。技术分析的重点是研究趋势,虽然它未必能清晰地指出趋势。但绝不能和趋势作对,是一条重要的控制风险原则,很多人知道却经常做不到这点,如果利用技术分析的“教条”督促一下自己,未必是件不妙的事情。又如,技术图型有种“自我实现”效应,很多人抛售股票的原因仅仅是别人在抛,反之亦然。   《江恩:华尔街四十五年》中最好的章节可能是“历史上的大炒家”,江恩举了不少大炒家的故事,其中一个就是上述股票作手利文摩尔。江恩称利文摩尔是个有信用的人,他虽然屡屡破产,但只要恢复元气,一定还债(包括欠江恩的钱)。高夫曾提到利文摩尔在1929年便彻底失败,而江恩说他在1934年再次破产后又赚了钱,当然最后确实在破产状态下自杀。《金融心理学》的作者拉斯·特维德还提到过利文摩尔是如何逃过1929年大崩盘的,当时他雇佣40名“统计员”作为助手,在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对下跌和上涨的股票家数进行计算。在他们广泛选取的1002只股票中,有614只同一时期下跌,只有338只上涨,所以尽管工业指数成份股涨势喜人,利文摩尔感到大势不妙,赶紧走人。   江恩对这位大炒家的总结是:“利文摩尔的弱点之一是他除了学习如何赚钱之外,什么都不学。他从不学习保存资金的方法。他贪心,有权力欲,所以当他赚了一大笔钱以后,就不再稳妥地进行交易。他试图让市场跟着他的意愿走,而不是等待市场自然地转势”。这也是所有最终失败的大炒家的通病,当他们赚到大钱后,就忘却了遇事小心谨慎的成功之道,变得过度交易,没考虑意外的出现,忘乎所以,最后市场经常只有他一个买家,其他都是卖家。   江恩的下面一段话已超出了技术分析的范畴:“任何投资者都应在交易的时候记住,他可能是错的。那么他怎样才能纠正错误呢?答案是设置止蚀单,这样可以减少损失。除非一个人知道他要冒多大的风险,以及在一笔交易中他的资金要冒多大的风险,否则他就不应该开始投机。因为如果不知道这些基本的规则,那么他迟早会因为意外的出现而爆仓”。   要掌握技术分析势必要了解心理学,《股市趋势技术分析》的作者之一约翰·玛吉还有一本《战胜华尔街》的书也由机械工业出版社译出。坊间有无数的“战胜华尔街”,这本叙述的是“成功投资的心理学与哲学”,有点意思。比如书中讲了很多有关地图的故事,不失为一种理解技术图形的哲学涵义的方法。      《与天为敌》      里奥·高夫推荐的第十六本书是彼得·伯恩斯坦的《与天为敌》。伯恩斯坦是《投资组合管理期刊》的创办者(1974年),更是一位将复杂的投资理论和观念注释成风格清新的故事的高手。我每每读伯恩斯坦的书,就觉得是在读历史小说,极有快感。《与天为敌》的副标题是“风险探索传奇”,从希腊、文艺复兴一直聊到现代,主要涉及不少概率问题,但写得极人性化。伯恩斯坦的另一本《投资革命》(上海远东出版社)讲的是马克维茨、默顿、萨谬尔森、米勒、莫迪格里亚尼等经济学家是如同把高深莫测的理论用于华尔街的实践上的,读者看完之后,就不会被所谓的“火箭科学”之流的金融工程蒙得晕头转向了。伯恩斯坦的另一本书《黄金的魔力》没有中译简体字本,写的是黄金的历史,大家之作。   《投资组合管理期刊》对伯恩斯坦的助益很大,他坦承:“是这份杂志使我更年轻了,而非别的什么东西,因为学习的过程是很紧张的,当你必须要读所有那些材料──是你细读,而不是浏览,并且好的坏的都读──你就不能不从中学到东西”。   伯恩斯坦近年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过一篇《投资的核心》的短文,描述不确定性始终围绕着我们,其中不乏警句般的风格:   “在投资者头脑比较冷静的时候,投资者知道他们没有能力预知未来。然而,在处于极端恐慌或狂想的心理状态下时,他们对其预测变得非常大胆:他们的行为使人感觉好像不确定性已经消失了,结果是毫无疑问的一样。现实突然转变成了那个假象的未来,其中结果是已知的。这种情况是很少发生的,但他们也是难以让人忘记的:市场的大起大落就是由投资者的心里从怀疑到确定的转变形成的”   “历史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多的有关市场行为的教训,尽管如此,以延伸不可重复的过去的长期因素适用范围方式来预计长期期望收益是非常危险的。尽管没有人会怀疑老摩根的推测,即资本市场永远是在波动的,但是并没有事先确定的市场必定会恢复到的均值。在20年或者30年中收益率即使只有1—2个百分点的差异,也会造成最终财富的巨大差别”   “投资不像许多其他的领域:因为不确定性是根深蒂固的,大多数的胜利都会属于乌龟,而不属于兔子”。      《24天:安然垮台真相》   《玛莎的公司》      我不明白高夫接下来为什么推荐《战胜道琼斯》(麦克·欧希金斯/约翰·道恩士),因为它的内容很普通,没看出什么成功之道来。而下面的《放空巧术》(凯萨琳·史丹利)和《统计会说谎》(达伦·霍夫)被上海财大出版社译成《卖空的艺术》和《统计陷阱》。《统计陷阱》是本很有趣的小册子,由一位有统计背景的新闻记者所写,但它首先最适合的是广大的新闻工作者,因为他们稍有统计常识,不会犯很多低级错误。《卖空的艺术》也不错,有许多个案,可是缺乏具体的情境。我建议大家读两本有助卖空的书,一本是《24天:安然垮台真相》(上海远东出版社),另一本是《玛莎的公司》(中信出版社)。   安然公司欺诈案早已真相大白,似乎没什么可深挖的地方。我当时见到《24天:安然垮台真相》,也是这个意思。但有位朋友建议我一读,我看后才发现安然公司垮台有相当的偶然性,它肇始于公司的CEO斯基林的辞职,《华尔街日报》的两位记者觉得有点奇怪,便想写点东西,后来他们又很偶然地发现了公司年报中的“相关合作交易”的栏目,这些东西早被许多分析人员和基金经理读过,记者们却找到了公司财务总监法斯托在关联公司兼职的情况,本想抓些“小辫子”,没想越搅越浑,事情一发不可收拾。当然,在书中也介绍了一些放空者竭力帮助记者的故事,他们是揭穿黑幕不可缺少的一环。   放空的真正艺术在于不仅能够看空一家公司或一个市场,还得在合适的时机放空,这确实需要“一叶知秋”的本领,乃至运气使然。对于喜欢人文历史思索的朋友,还可以看看林达写的《总统是靠不住的》(三联书店),“水门事件”直接导致了尼克松下台,而人们是如何放空政府的,可以看其中的详细叙述,看后也许会和我有同样的感慨:现实远比故事要离奇,有许多事情非我们人力所及。   《玛莎的公司》反映的是另一个故事。女主人公玛莎是美国家居时尚的代言人,她的玛莎·斯图尔特多媒体公司于1999年10月18日开盘交易,发行价是 18美元/股,当天开盘价为37美元/股,上涨了107%,但在随后的6个月里,股价下跌了48%。事情并没完,她又因内幕消息,抛售了一家生物制药公司的股票,而被法院审判。整个过程也是离奇、精彩,让人深思。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与其是主动卖空,不如说是要防天有不测风云。   里奥·高夫最后推荐的六本书都很有价值。《一九二九年股市大崩盘》经常被人提及,自是一本经典之作。作者加尔布雷思并不为主流经济学所接受,可是对社会大众有影响力,文笔也很浅显易懂,这本书即将由上海财大出版社译出,我们静候佳音。   《混乱中的困惑》(乔瑟夫·迪加维加)收入海南出版社的《投机与骗局》中。这本书在1688年已出版,用的是对话形式来解释当时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市场的运作,但书中所描述的种种现象似乎也发生在今天的市场中——混乱、疯狂,充斥着人性弱点的暴露。      《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      《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麦里斯·麦基)不单是本投资经典,也是一本人类愚行的总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如十字军东征、“女巫”、占卜术、催眠术、圣物崇拜、决斗等历史故事。《投机与骗局》只收录南海公司、郁金香和密西西比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的几个大泡沫,相比之下,视野狭小了些。在中国九十年代初的上市狂潮和九十年代末的世界科网泡沫中,我们都会看到南海泡沫的影子。当时的“股份公司申请”中有:马匹保险公司、头发贸易公司、为所有男女主人因为仆人造成的损失而保险的公司以及“经营和承揽巨大好处,但是没有人知道它是什么公司”。      《客户的游艇在哪里》      《股票市场显相实录》(费雷德·施维德)明显没有《客户的游艇在哪里》的译名那般直奔主题和生动,也就是说港湾里到处是经纪人的游艇,却不见客户的游艇。这书事实上讲的是金融中介机构的盈利之道及随时可能出现的忽视客户利益的腐败,比如基金可以亏得一塌糊涂,但基金经理照样收取管理费等。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聪明的人不应该“买股票”,而是要么“卖股票”,要么做“交易中介”。也就是说,自己搞家公司上市或者为别人包装上市,这样就避免了投资风险。中国的绝大多数券商的死亡之旅是与自营有关,他们自己充当了交易主体,把自己的风险全部暴露却无法防范。如果这些券商仅经营经纪业务,即使没有赚大钱的投行业务,生存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说谎者的扑克牌》   《营救华尔街》   《世纪大拍卖——俄罗斯转轨的内幕故事》   《悲观博士考夫曼论货币价值》      《说谎者的扑克牌》的作者迈克尔·刘易斯是个极机智的写手。他曾是所罗门兄弟公司的债券交易员,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叙述出来,有黑色幽默风格,让人忍俊不禁。所罗门公司是80年代华尔街极富个性的公司,它出了很多人才,后来又演绎了许多故事。例如,已超过路透社的财经信息商彭博创始人、纽约市市长布隆伯格就出自所罗门公司,当时年已不惑的他被炒鱿鱼,不得不自创事业。《说谎者的扑克牌》写到1988年、1991年所罗门公司因操纵政府债券丑闻而差点倒闭,后被巴菲特解救,故事情节可见《华尔街黑幕》(四川人民出版社),作者是马丁·迈耶,海南出版社推出了他的很多著作。迈耶的文风应属通俗财经类,可总透露一股陈腐味,让人难以卒读。如果把他的著作与伯恩斯坦比较,高下立见。   债券丑闻的主角之一是梅利韦瑟,他是所罗门公司的董事和王牌债券交易员,《说谎者的扑克牌》就是以他登场亮相为开头的。巴菲特接手所罗门后,对公司的交易文化颇为感冒,梅利韦瑟不得不离开,创办了后来轰动一时的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于是又成为《营救华尔街》一书的主角。当公司面临破产,很想出资营救的巴菲特最终没有动手,可能是与他对梅利韦瑟的交易文化不以为然有关。《营救华尔街》和《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的作者同是罗杰·洛文斯坦,他将复杂晦涩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前因后果写得如此扣人心弦,真是有本事。坊间还有一本英国作者尼古拉斯·邓巴的《创造金钱》(上海人民出版社),说的也是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兴衰录,逊色不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失败应该说是曾让华尔街传统交易员目瞪口呆的“金融工程”之王们的滑铁卢,它让人们真正反思所谓的科学在充满人性与偶然性的金融市场能走多远?   给长期资本管理公司这只骆驼压上最后一根草的是俄罗斯金融崩溃,而由《金融时报》女记者弗里兰写的《世纪大拍卖——俄罗斯转轨的内幕故事》是介绍这场灾难前因后果最清楚的书。   所罗门公司还出了一个大人物考夫曼,他是80年代美国金融市场头牌宏观经济分析员,当时的影响力不亚于格林斯潘。海南版有他的自传《悲观博士考夫曼论货币价值》,书名实在不引人注目,内容其实非常扎实且好读,是思维缜密的人的上品读物。   但另一位欧洲的老投机家科斯托拉尼对考夫曼不以为然。“他总是在美联储的决定之后发表其利息预测,这每个学徒都能做到。著名的所罗门兄弟公司用大量金钱和公关旅行把他支撑起来,以便日后发表分析,从而能把证券市场引向这个或那个方向,幸运的是他今天早已被人遗忘了,但肯定没被那些由于他的预言而损失钱财的人们遗忘”。      《门口的野蛮人》   《大交易》      里奥·高夫推荐的第二十五本投资经典是《门口的野蛮人》(布赖恩·伯勒和约翰·希利亚尔),机械工业出版社的版本是新译本,中译本早在1997年由海南出版社出版,书名是《大收购》,在九十年代初就有了。我还记得当时读完此书的感受,真是回肠荡气,对大收购的魅力佩服不已。为了争夺RJR和纳贝斯克公司这块掌上明珠,由公司自己的管理团队、KKR公司团队与第一波士顿团队三方争夺。由于这个案子几乎汇集了所有的华尔街大投行(如所罗门、摩根士坦利、高盛等公司),所以这场收购战够经典的。书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贪得无厌的公司管理层,如果让他们MBO的话,读者会很不痛快。其实,这本书也可以作为席卷中国大地的MBO热潮的教科书,让人们真正清楚认识到MBO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发生,尤其是它需要透明公正,这就是引来竞争团队竞价交易。   这场发生在1988年的历史上最著名的大收购的赢家是KKR团队,其核心是科尔伯格─克拉维斯─罗伯茨公司(简称KKR)。一战成名的他们也因此遭到不少非议,上海财大版的《新金融资本家》就是后来为他们辩护之作,这本书写得并不很优秀,但对喜欢购并的人来说,可读。   当时身为KKR团队的布鲁斯·瓦瑟斯坦后来也写了一本书叫《大交易》,就不同凡响了,他当然也提及那场大收购,可是对收购与反收购的历史、战略及技术阐述得更多。把这书和《门口的野蛮人》一并阅读,能获得理智与情感的平衡。      《机构投资与基金管理的创新》   《非理性繁荣》   《金融新秩序》   《经济过热、经济恐慌及经济崩溃》      摩根士坦利网站上推荐了《资产配置的艺术》、《市场,乌合之众和崩溃》、《机构投资与基金管理的创新》、《非理性繁荣》、《巴菲特文集》、《投资革命》、《经济过热、经济恐慌及经济崩溃》、《疯狂的岁月:60年代华尔街牛市的戏剧崩溃结局》、《聪明的投资人》、《客户的游艇在哪里》、《投资存亡战》、《投机的艺术》、《股票作手回忆录》、《隆巴德街:金融市场的象征》、《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混乱中的困惑》十六本经典书籍,我们上面还未介绍的中译本有三。《机构投资与基金管理的创新》的作者大卫·史文森是耶鲁基金的投资主管,他从1985年到2001年将10多亿美元的资金运作到107亿美元,保持了净(除去费用)年均滚动收益率18.3%的骄人业绩。此书中译本封面其貌不扬,书名也无新意,当时我在书店里翻阅看看目录,估计不错。回来后细读,拍案叫绝,觉得它是机构投资者必读书。大卫·史文森曾师从诺奖获得者托宾,早年在华尔街工作,后又返回母校耶鲁理财,兼职耶鲁大学商学院。如此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能像教科书那般系统,又有实战者有血有肉的体会,能不力透纸背?看完此书后,我一直想将它介绍给《Value》读者,现在终于如愿。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罗伯特·希勒一定会获得诺奖,因为他太出色了。《非理性繁荣》还没出版几年,已被业内人士纷纷推荐为经典,殊为不易。罗伯特·希勒的套路很多,底子是行为金融学,他的研究方向值得跟踪。希勒作过一个很有意义的调查,他询问机构和个人投资者,1987年10月的全球股市大崩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促使他们抛售的原因又是什么?答案都是一样的,既不是经济消息,也不是政治新闻,影响最深的就是价格变化本身。债券和股票价格前期下跌的影响比媒体上任何其他新闻的影响都要大得多,也就是说,投资者抛售的主要原因是别人也在抛售!   《非理性繁荣》有许多让人耳目一新的见解。如“庞氏骗局”原来是指金融诈骗,即用高息诱惑人们投资某个不存在或没价值的项目、然后把钱挥霍一空的古老骗术。但希勒把它推广至由于贪欲和恐惧而引起自发的金融泡沫,并非人为操纵,这是非常深刻的。遗憾的是,每次泡沫崩溃后,人们总是试图找到金融操纵之手。对,在很多的情况下,金融市场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操纵,但人们自身的贪婪和盲从经常是投机失败的主要原因。   希勒的另一本书《金融新秩序》,对二十一世纪的各方面风险管理作出了金融创新安排,分析框架很是壮阔,在世界各地好评如潮。我们曾将它评为《Value》2003年10本最佳商业图书,并作了推介。   《经济过热、经济恐慌及经济崩溃》的作者金德尔伯格应该是希勒的前辈了,副标题“金融危机史”很清楚地点明了内容。此书的特点是细微,史料众多,看后让人觉得金融危机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的,只要金融市场继续存在下去。   摩根士坦利推荐的五本书没有大陆版。从《市场、乌合之众和崩溃》的书名可以看出,它也是一本对历史上的金融市场繁荣与崩溃进行剖析的书,作者罗伯特· 门斯特在高盛工作了五十多年。《疯狂的岁月:60年代华尔街牛市的戏剧崩溃结局》,美国60年代的股市类似于90年代的股市,多头乐观气氛浓厚,股市新概念层出不穷,如“漂亮50”股票、多元化综合类的企业集团极度受宠等等,最终以70年代初的大熊市告终。《投资存亡战》早在1935年已出版,现在仍然在投资领域流行。亚马逊书店的介绍是:该书作者加德·里伯在华尔街担当经纪人40多年,享有丰富的投资经验,他以自己切身的体会告诉投资者:“投资没有捷径和快速致富的公式,并将自己对市场的一些真实体会和第一手经验提供给读者”。里伯这本书的语言浅显活泼,所以第一版就卖出25万册以上,比它早一年出版需要很高的智力阅读的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畅销得多。作为一个1929年大崩溃的幸运儿(在灾难来临前,他把自己的和他的委托人的股票全卖了),里伯强调:“止损是惟一一个人们可以教给你的,而且永远正确的市场准则”。《投机的艺术》比《投资存亡战》早出版5年,作者菲利普·卡莱特是美国先锋基金(1928年)的创办人,曾被巴菲特誉为“如果有一个投资顾问名人榜的话,他应在前十名之列”。卡莱特非常勤奋,101岁还到办公室上班。他有许多独特的观点,如不喜欢发放股息的公司,因为这说明它们不知道如何投资,只能还给股东。他也不觉得了解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有什么必要,“管理只是有许多的现金需要安排”。尽管身为投资顾问,他却告诫人们:“没有人因别人的忠告而获得财富”。   伦敦的隆巴德大街是近代金融市场的发源地,是昨日的华尔街。《隆巴德大街:货币市场的象征》的作者巴杰特是一名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前编辑。“书中对银行系统从经纪人、货币到信用等各个角度进行了描述。这些关于隆巴德大街当年货币市场的观察、内情和真相,直到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仍在我们耳边回想起许多警世之言”。亚马逊网如是评论。   金德尔伯格对巴杰特极为重视,认为是他首先提出了“最后贷款人”解决金融危机的重要性,并围绕巴杰特的观点在《经济过热、经济恐慌及经济崩溃》中写了整整一章。   《资产配置的艺术》是本新书,作者为摩根士丹利个人投资部首席策略师。   这些书在亚马逊书店有售,有兴趣引进版权的内地出版社也可一试。当然,其中也许已有内地版,若是,请告知我。      《贼巢》   我们计划推荐的55本投资理财经典,上篇(2005年3月《Value》)已介绍了一半多,下面,我们按类别继续进行。“传记、小说类”还有两本书值得一述。《贼巢》也名《股市大盗》,在90年代初出版时,曾风靡一时,作者是两位《华尔街日报》记者,也暴得大名。《贼巢》描写的是80年代的垃圾债券之王米尔肯等人是如何发迹的以及因为内幕交易而彻底崩溃。事实上,80年代的垃圾债券市场类似于90年代的纳斯达克,为创新型的中小企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并且为企业购并添砖加瓦。也许问题正出在后面一点,80年代是美国许多老企业被“解构”的时代,这引起了诸多社会矛盾,那些购并者成了“强盗”,被指责为贪婪无耻。当80年代的盛宴结束后,需要有人承担责任,风头最足的米尔肯自然首当其冲。   历史是非常有趣的,现在大多数人都认为《贼巢》的指控是不公正的,米尔肯也恢复了大部分名誉,他被视为一个受到政府官僚们不公正对待的空想家。尽管如此,米尔肯的故事仍值得一读。坊间还有一本《强人的聚会》(经济科学出版社),也是写这个主题的。      《一个华尔街瘾君子的自白》      《一个华尔街瘾君子的自白》则是90年代中后期股市躁动时期的产物,作者詹姆斯·克拉默是华尔街的对冲基金经理和财经网站The Street.com的创始人之一。克拉默的文笔略显油滑,但比起同时期许多类似的华而不实的著作,他的最大特点是诚实。在特大牛市中,赚钱的概率非常大,一般人都会洋洋自得,而不是把成功归于“天助”。克拉默却在实战中发现了市场的杀机和凶险,最后总结道:“我很幸运,出色不如走好运”。另外,由于克拉默置身于投资圈和股评界,他在书中也谈到了一些圈子里的人情世故以及不少骗子无赖行径,这与中国股市有很大的相似处。美中不足的是这本书的书名,也许是为了畅销吧,但“瘾君子”确与书中所述的作者形象不符。      《最佳金钱故事》   《风险投资家环球游记》   《共同基金常识》      在“大师作品”类别中,我们还没介绍的是安德烈·科斯托拉尼、吉姆·罗杰斯和约翰·鲍格尔。古往今来,股市中出了不少大师,我们需要好书去了解他们的事迹。20世纪初的华尔街大亨巴鲁克大名鼎鼎,詹姆斯·格兰特为他写了一本传记,叫《谁执股市与政坛牛耳》(中国标准出版社),但极一般,没让人看出巴鲁克的神奇来。欧洲股市的安德烈·科斯托拉尼也是一位大师,海南出版社首先推出了他的《一个投机者的智慧》和《股票培训班》,但这两本书并非大师的精华部分。直至《最佳金钱故事》的出版,科斯托拉尼才让人刮目相看。匈牙利人科斯托拉尼生于1906年,20岁的时候就在巴黎股市从事投机生涯,并对哲学和艺术史有所研究。科斯托拉尼与台湾的邱永汉是一路人物,他们未必能像巴菲特和索罗斯那般成为金融市场上的顶级大师,可融生活、投机和事业于一体,妙趣横生。   二次大战后,华尔街在全球股市中独树一帜,而欧洲股市奄奄一息,会让不了解历史的人认为向来如此。其实,在二次大战前,包括股市在内的金融市场在欧洲极为发达,如果按股票总市值与GDP的比例计算,美国远远排在后面。长寿的科斯托拉尼以他在股市中70多年的经历向读者见证了这段“似火牛年”的欧洲市场故事。   科斯托拉尼讲得最好的是投机与人生命运的故事。例如,在老匈牙利的布达佩斯曾发生过这么一回事,有一个卖弄风情的女人,她的丈夫是银行家和机构投资者,她的情人是一位大投机家。有一天,这女人看中了一条绝妙的钻石项链,怎么得到它呢?情人有钱但没法送给她,因为这样就暴露了自己。于是,她和情人商量了一条计策。   情人先向珠宝店老板支付了四分之三的珠宝价格,然后她带着丈夫来到珠宝店展柜前,老板答应他们只要四分之一的价格便可以得到它。   没想到丈夫说道:“我不喜欢大打折扣的货色。用这么便宜的价格送给你,不是我的风格”。   但等她离开之后,丈夫又回到珠宝店将它买了下来。珠宝店老板告诉她:“你丈夫要给你一个惊喜呢”。   她等啊等啊,却不见丈夫拿出珠宝来。最后她终于在一位布达佩斯最漂亮的歌剧女演员的脖子上看到了这串心爱的珠宝。   事情还没有完。这件事变成了一个笑话且传到了银行家丈夫耳朵里,他决心报复。凑巧的是,他的情敌正在做空一家生产香肠的公司的股票,因为它的价值从50已经上升到300,明显高估。   银行家动用一切力量,做多“香肠”股,价位从300拉升至1000、2000最后到3000更多,被逼空的情敌损失惨重。   但失去理智的银行家忘记了一件事,他成了市场的惟一买家后,高于原价10倍的“香肠”股卖给谁呢?结果,银行家破产自杀,那个失落的女人后来死于意大利,她情人则在巴西的圣保罗继续投机,歌剧女演员到了好莱坞,但失去了嗓音。   科斯托拉尼的一些观点很有意思。比如,他认为通货膨胀是一大弊端,但与通货紧缩相比,它是一个较小的弊端,通货紧缩最后必然导致国家资本主义。而“世界经济需要这种兴奋剂(通货膨胀),就像人类性高潮有时需要一点酒精、咖啡或尼古丁一样。为什么?因为所有的国家、城市、大小企业、建筑巨头和商人们都欠着债,以至于如果没有一点儿通货膨胀他们就永远不会被其债务解放”。   他又把那些在通货膨胀中感到恐慌的储户比作蜂窝被捅时的蜜蜂的表现:“蜜蜂也是节俭的象征,当蜜蜂们贮存其节省下来的一切的蜂巢被摧毁时,它们会变得歇斯底里,它们疯狂地飞来飞去,不仅刺蜇他人,也因此为自己的死做好了准备”。   储户们则饥不择食地涌到投资顾问那儿去,接受不适合自己的投资建议,然后大多以亏损告终。科斯托拉尼为此用了莫里哀的一句俏皮话:“病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人们给他的药上”。   科斯托拉尼也是格言警句的制造者,如“一般来说,消息不产生价格波动,而是价格波动产生消息。这无论在巴黎、伦敦还是在纽约都一样。一天的交易结束后,每一个人都在为当天的价格变化或者趋势反转寻找借口,而这些借口是他两小时前怎么也想不到的”。   吉姆·罗杰斯2004年5月第三次来到中国,作了几次演讲,颇为轰动。他1970—1980年与索罗斯合作量子基金,成绩斐然。后来钟情于全球投资,1990年冬天,罗杰斯开始了第一次为期22个月的环球旅行,出版了一本《罗杰斯环球投资旅行》(江苏人民出版社)。   十年后,罗杰斯又开车周游116个国家,有了这本《风险投资家环球游记》。罗杰斯当然不纯粹是为了游玩,主要的目的是通过了解各个国家的基本面,选择是否对某个国家的货币、股票和房地产等资产进行投资,这与基金经理实地考察上市公司有类似处。不过,与一个上市公司相比,国家的基本面更为复杂,需要敏感的洞察力。   诺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西蒙有一个颇为自得的观点,即如果要长见识的话,没必要周游列国,因为美国图书馆里都有。但罗杰斯不会这么想。   通常我们了解其他国家的新信息是通过媒体传播,但如果你亲临其境,会发现难以信任媒体的报道。在罗杰斯环球之旅前后,我也跑了一些地方,倒觉得和他颇有契合处。例如印度的崛起与其对中国的挑战,成了世界各大媒体的报道热点。但罗杰斯对此很是怀疑,在他眼里:“这个国家有一半人不知道另外一半人在干什么事情”,“印度集中体现了官僚主义和沙文主义,而且国内保护主义盛行”。印度人特自以为是,尤其是他们在信息技术方面的长处,更让他们感到自己比任何人都聪明。最为糟糕的是,印度缺乏良好的基础设施,如高速公路、电话网络、移动电话网络,从孟买到加尔各答距离2000英里,罗杰斯开车用了整整一个星期,如果平均时速能达到30英里的话,就算是幸运的。在整个印度,卡车的平均时速是12英里,而在中国要比它快4倍。罗杰斯问道:“以这样的速度,他们怎么能跟中国竞争呢?”   由于埃及受到美国的大力支持,它的糟糕状况很少受到主流媒体的曝光。我2004年春节去了一次埃及,对当地的问题大为吃惊。罗杰斯对埃及的判断是;“这个国家处于世界级的官僚灾难之中”,“整个社会在分崩离析”,这都是一般报刊中难以见到的观察。   在亚洲乃至全世界,罗杰斯最看好的是中国。第一次来上海,他就买了B股。1999年来上海,B股市场正处于谷底,他很幸运地买到了大量B股, 2000年B股大反弹,罗杰斯却说不急于抛出。因为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中国尽管会遇到挫折,但前途光明,他不在乎那点差价。对于日韩,罗杰斯的态度就没那么乐观了。日韩最致命的地方是严厉的贸易保护政策,这只能让他们获得一段时间的巨大好处。例如,在韩国,很难享受到外面的很多好东西,这样,不少韩国人反而喜欢定居在中国等地。罗杰斯本不想在韩国投资,后来却发现该国的男女孩比例严重失调,男孩要比女孩多20%,以后妇女将十分稀缺,地位必然会上升,他买了三家制造避孕药厂家的股票。日本在闭关锁国方面走得更远,一份神户牛排100美元,据说是因为给这些牛做过按摩,但罗杰斯可不相信这一套,他认为如果开放市场的话,至少会便宜一半。   商人的眼光有时确实不一样,印尼群岛中的东帝汶岛在1999年要求独立,引来印尼的干涉和联合国的干预,一般的报道焦点在于民主对独裁之类的起因。罗杰斯去后才发现,东帝汶周遭近海有着储量巨大的天然气,可能会成为第二个科威特。澳大利亚那么起劲愿意派遣军队的原因,是它已经有了一份开发和加工东帝汶天然气的合同。   罗杰斯的有些观点更为新奇,他认为,当年叶利钦并非主动让贤,而是普京在克格勃的支持下,不动声色地将叶利钦赶下了台,之所以遮掩这场政变,是为了不吓退西方的资本。又如,最喜欢做假帐的不是公司,而是国家,美国是最厉害的,法国、意大利和德国都在做。最让罗杰斯吃惊的是德国,它向来奉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2002年大选前夕也开始大举借债。这也是罗杰斯对欧元颇为疑虑的地方。不过,他坦承:“我手里还握有欧元,不为别的,只为欧元比其它货币病得轻点”。   格林斯潘在许多人眼里几乎成了神人,可罗杰斯对他抨击最强烈,在罗杰斯的笔下,格林斯潘从来就不是个成功人士。1974年,格林斯潘担任经济顾问委员会的负责人,却眼睁睁看着通胀失去控制。他回到私营部门工作后,拼命游说,获得了美联储主席的职位。1987年上任伊始,就爆发了股市大崩溃。崩盘前一个星期,格林斯潘一再重申,美国贸易差额状况得到改善,但两天后公布的数字却是有史以来最差的。罗杰斯和许多投资人都大骂:“这个家伙不是傻瓜,就是骗子”。而罗杰斯现在的判断是,格林斯潘不是骗子,他只是对股市从来没搞懂过,对经济也是一窍不通。   1998年,格林斯潘又出手拯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替朋友解套,失去了因该公司破产进而清理金融系统的契机,没经历一次正常熊市的市场最终在两年后泡沫破裂。到了2001年,格林斯潘再次惊慌失措,这一年,如果以百分比来计算的话,美联储印发的纸币比美国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多,它又鼓励了房产和消费的大泡沫。   罗杰斯并不认为格林斯潘呆在美联储主席的位置上不走,是他热爱这个岗位。“离开政府部门后,他又能走到哪儿去呢?他知道自己不可能再找一份新的工作,而他又是那么愚蠢,根本不知道自己给经济造成了多大的伤害”。   最后,还是听听罗杰斯自述的投资哲学吧。当他路过拉斯维加斯时,他强调自己从不赌博:“我不会拿自己的钱去冒险的,永远都不会。成功的投资家的做事方法通常就是什么都不做,一直等到你看到钱就在那里摆着,就在墙角那里,你惟一要做的事情就是走过去把钱拾起来。这就是投资之道。你要耐心等待,一直等到你看到,或者发现,或者碰到,或者通过研究,发掘了你觉得稳如探囊取物的东西。获取这个东西不需要冒太多的风险。在你下单购买之前,你一定要肯定自己买的东西价格低廉,或者你看到积极的变化即将来临。换句话说,在极其偶然的情况下,你才下单购买,人生中看到钱就躺在那里的机会是绝对不会太多的”。   “很多人在股票市场里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买了某种股票,看它往上涨,自
本文档为【投资投机经典著作55本内容简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1666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91KB
软件:Word
页数:62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1-11-21
浏览量: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