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外政治思想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中外政治思想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举报
开通vip

中外政治思想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中外政治思想史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1·2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C 4.C 5.C 6.B 7.A 8.B 9.D 10.D 二、名词解释 1.政治思想 政治思想就是适应一定时代需要,反映一定社会阶级、阶层或集团利 益的政治理想、政治态度和政治要求,为其设计夺取、建立和维护政治统 治的方案和为实现其统治出谋献策。 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始终是国家政权问题,因此如何认识国家、组织 国家、管理(治理)国家是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它集中表现为各种政治 观点、政...

中外政治思想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中外政治思想史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1·2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C 4.C 5.C 6.B 7.A 8.B 9.D 10.D 二、名词解释 1.政治思想 政治思想就是适应一定时代需要,反映一定社会阶级、阶层或集团利 益的政治理想、政治态度和政治要求,为其设计夺取、建立和维护政治统 治的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和为实现其统治出谋献策。 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始终是国家政权问题,因此如何认识国家、组织 国家、管理(治理)国家是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它集中表现为各种政治 观点、政治主张和政治学说。 2.苏格拉底 对希腊政治思想作出重大贡献的思想家。 苏格拉底是智者们的同时代人。他与智者一起,推动了希腊哲学研究 兴趣的转向,即由自然转向人和社会。探究事物的本性(自然),探讨普遍 定义的思考方式是苏格拉底的一大贡献,也是柏拉图"理念"论的直接思想 来源。在对道德和政治法律问题的讨论中,苏格拉底也将其提高到合乎逻 辑的定义和解释的水平。这是后来他的学生柏拉图和再传弟子亚里士多德 构造博大的政治哲学体系的前提。 苏格拉底强调道德是城邦政治的基础,而知识和教育是城邦政治的根 本。他极其重视知识的价值,并提出"美德即知识"的著名论断。他主张贤 人政治或专家政治。在他看来,治国是一门专门的知识,甚至是一门艺术, 需要专门的训练,政治家应该是具有相应知识的人。这些思想后来都被柏 拉图所继承。 3.神学政治观 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一直是西欧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基 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在政治上的表现是神学政治观。神学政治观维护封建 统治,提高和巩固教会的地位。神学政治观以《圣经》为信仰的绝对权威, 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以爱"上帝"作为人们首要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 准;主张王权神授,教权高于王权。神学政治观改变了古代观察政治问题 的立足点,改变了古代的道德伦理观念。 三、问答题 1.什么是政治思想?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政治思想就是适应一定时代需要,反映一定社会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 的政治理想、政治态度和政治要求,为其设计夺取、建立和维护政治统治 的方案和为实现其统治出谋献策。 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始终是国家政权问题,因此如何认识国家、组织 国家、管理(治理)国家是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它集中表现为各种政治 观点、政治主张和政治学说。 政治思想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特征: (1)阶级性与社会性 政治思想的阶级性首先是由于在阶级社会中各阶级都有各自的政治理想 和政治要求,都要为实现各自的阶级目的而奋斗;其次表现为统治阶级的 思想是每个社会的统治思想。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利用手中掌握的各种工 具,通过各种渠道,影响人们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观点,这也就是所谓的政 治社会化。 政治思想还具有社会性。可以说政治思想的阶级性是蕴含在社会性之 中的。 (2)时代性与继承性卓越人社区 任何一种政治思想都是"应时而生,适时而变"的。每个时代的政治思 想都有其时代特点。但是后代的政治思想又总是从前代继承而来。 (3)民族性与交汇性 由于每个民族生活的环境不同,使得各个民族所创造的思想文化有着 各自的特点。这就形成了各不相同的民族文化。由于人类思想文化的交流 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政治思想又具有一定的交汇性。 在民族性与交汇性中,民族性起着决定作用。因为:只有坚持民族特点 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当一个民族借鉴、吸取其他民族思 想文化时,其基本立场是从本民族的需要出发,要与本民族的实际相结合; 文化的交流必须是立足于本国国情,从本国需要出发,对外民族思想消化 借鉴,为我所用。 2.如何理解古希腊城邦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与政治思想的关系? 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城邦。城邦形成于公元前 8-6 世纪的古代 希腊,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小国寡民。城邦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其周围 的面积有限的农村。城邦是自给自足的国家,城邦中的政府是公共权威, 负责维护城邦的政治秩序。受地理环境影响,希腊的城邦都是一个个独立 的政治实体。它对外独立,对内享有完全的自主权。独立的城邦很难形成 统一的政治中心,也就无法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 希腊城邦中有奴隶、自由人和自由公民。只有自由公民才在城邦中享有政 治权利。城邦本质上就是自由公民的自治团体,是公民在法律之下分享权 利和义务的政治体系。 由于公民的人数有限,城邦普遍实行直接民主制度,公民通过公民大 会或陪审法庭等机构直接参与城邦重大事务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提 出动议,作出决定。 到公元前 5世纪,希腊民主制度已经在各个城邦中普遍建立。城邦民 主制的繁荣,带来公民的广泛参与。公民依靠他们自己制定并遵守的良好 法律,从事协调一致的活动。法律不仅约束公民,使其合乎规范,对统治 者也同样进行抑制和监督,使其不能为所欲为。总之,城邦的命运掌握在 公民手中,这激发了人们对政治的关心和思考,带来政治思想的发展和繁 荣。 古代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政治思想是伴随着城邦的形成而 出现的,并随着城邦民主制度的兴盛而发展。民主制度不仅使希腊人在哲 学、科学以及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使政治思想不断丰富 和繁荣。 尽管民主制度使雅典成为希腊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昭示着 整个希腊社会民主制度的空前繁荣,对后世西方的民主观念产生过积极的 影响。但是,雅典的民主制也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雅典的民主是非常狭 隘的民主,政治权利仅限于公民享有,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外邦人和妇 女都被排除在外,民主权利只是自由公民的特权。 3.中世纪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中世纪的政治思想表现出以下的基本特征: 首先,政治思想以神学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西欧中世纪政治思想的 突出特征。 基督教神学思想一直是西欧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哲学、政 治学、法学等一切学科都被合并到神学中,以神学的形式出现。 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在政治上的表现是神学政治观。神学政治观维 护封建统治,提高和巩固教会的地位。神学政治观以《圣经》为信仰的绝 对权威,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以爱"上帝"作为人们首要的行为规范 和道德标准;主张王权神授,教权高于王权。神学政治观改变了古代观察 政治问题的立足点,改变了古代的道德伦理观念。 由于西欧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被吸收到基督教神学之中,神学统领一切,政 治领域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各门学科包括政治学,都没有独立的地 位。它们在内容上都成为神学的婢女,在形式上被降为神学的不同分支。 第二,世俗国家观念淡薄是中世纪政治思想的又一特征。在中世纪的 西欧,基督教的统治降低了国家的作用。根据基督教的信仰,世俗国家只 是在教会之旁或教会之下的一个社会组织。教会控制人们生活中的最本质、 最重要的部分,世俗国家仅仅负责低等级的事务。由于中世纪国家以分封 和私人占有为基础,国王与臣民之间的联系以分封时的契约为保障,成为 个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此,中世纪的政治思想中不存在正式的"国家 "概念,中世纪的人不了解国家的独立自足和自主,更不了解国家概念的公 民团体基础和法律基础。世俗国家观念的淡薄无疑有利于强化教会统治, 树立教权高于王权的思想意识。 第三,教权派的政治思想占有重要地位。中世纪西欧形成独特的王权 与教权二元化的权力体系,中世纪西欧的政教关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中,教权派的政治思想占居上风。教权高于王权,教 权至上的思想成为思想的主流。"双城论"、"日月论"、"两剑论",是这一 思想的主要代表。 第四,中世纪的政治思想没有形成独立系统的理论形式。中世纪时期,社 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阻碍,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也十分低下。政 治思想的基本内容都是实践需要的直接产物,很少理性的加工和抽象的推 演。所以,政治理论显得非常贫乏,很少产生杰出的政治学著作和论文。 第二次作业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C3.B4.C5.D6.A7.D8.A9.D10.B 二、名词解释 1.权力政治观 权力政治观是西方近、现代的基本政治观。这一政治观认为,政治权 力的建立是来源于维护个人权利的要求。围绕着权力,人们形成了一系列 的新观念,从马基雅维利的"国家理性"到布丹的"主权"理论,西方政治思 想搭建了权力政治观的基本框架,确立了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基本体系。 2.洛克 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早期自由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著有《政 府论》上下篇等著作。 洛克将霍布斯等人的理论创造性地加以运用,进一步将人的自然权利 充实为生命、自由和财产权,并阐释了法治和分权理论,主张建立议会主 权的君主立宪政体,为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奠定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正 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政府论》被奉为资产阶级的"圣经",而洛克本人亦 被奉为资产阶级"自由的始祖"。 3.杰斐逊 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启蒙思想家,美国民主传统的缔造者。从 1801- 1809 年,杰斐逊连任两届美国总统。执政期间,杰斐逊采取一系列措施, 为美国政治制度的民主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作为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者,杰斐逊以明确而坚定的语言将近代以来 西方权利政治观的主要内容以正式文件的形式表达出来,并且创造性地将 追求幸福的权利这一积极性的权利融入到自然权利的理论体系当中,成为 美国革命的宣言书。独立宣言一方面宣布了个人不可剥夺的平等权利,另 一方面还进一步申明了政府的基础及其权力的来源,对美国革命起到了重 要的作用。甚至杰斐逊对于权利那种"不言而喻"的论证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成为权利政治 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独立宣言》被视为美国精神的体现。 三、问答题 1.分析布丹国家概念的主要特征? 布丹的国家起源论深受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影响,两人都主张国家起源 于家庭。这些家庭在又在共同利益的趋使下,组成村庄。为了获得生活的 必需品,村庄开始向外扩张,形成城镇。为了保护家庭或是抢夺财产,同 一社区的人联合起来组成了一些非政治组织。为了抵抗外敌,这些组织通 过选举的方式产生了领导,并赋予他以至上的权力。这些许多家庭部落就 在这个权力的统治下,从而形成了国家。 在对国家的产生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布丹提出了国家的概念。他指出, 所谓的国家就是由许多家庭及共同的财产组成的具有最高主权的合法政 府。这一国家概念的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 1).家庭:家庭的出现既是人类自然本性使然的结果,同时亦带有社 会组织的性质。一方面,作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单位,家庭的产生主要是 出于血缘的结合,因此,家庭的产生主要出于人类的本性;另一方面,家 庭同时也是利益上的安排,它使得家庭中的成员服从家长,家长则需要关 心着这些人的利益。家庭既反映人类的自然本性,又具备法学的性质。因 此,,家庭不但有家庭的成员,例如父母、子女、奴隶等,而且家庭还需 要具备私有财产以维持家庭的物质存在。 2).共同财产:共同财产是国家的重要基础和特征。布丹以私有财产 和公有财产来划分国家与家庭的范围,家庭是私有的范围;国家是公有或 共有的范围。布丹发展了罗马法管辖权的观念,试图以不可剥夺的家庭权 利来对抗至高无上的王权。然而,正是这种区分使布丹的国家理论同时包 含了两个绝对物:"家庭的不可取消的权利"和"主权者的无限立法权力"。 从罗马法的管辖权观念出发,布丹试图以家庭来对抗至高无上的王权。然 而,当布丹试图将家庭不可转让的权利同国家的绝对权力联系在一起时, 他的理论出现了不可克服的逻辑困难。 3).主权:主权是国家的标志,只有一个拥有了主权的共同体才成为 国家,主权使得这一共同体享有对内最高、对外独立的至高无上的权力, 从而真正成为一个国家。主权概念是布丹国家理论中最富贡献的内容。 4).合法:布丹的国家起源理论更多地强调了强力与争夺的作用,强 调了臣民对国家的服从,同时,布丹也承认神法和自然法的权威。布丹认 为,国家是"拥有最高权力的由若干户人家及其共同财产组成的合法政府"。 布丹认为,强力与征服并不足以造就一个国家,国家还需要在神法和自然 法的指引下,以维护公民的物质利益为目的。 布丹的国家理论已经具备了近代的某种特征,例如,国家目的是公共 福利、财产权是自然的权利、自然法保护私有财产等思想都反映了近代西 方政治思想的特征。 然而,布丹的理论中仍然搀杂着神法、家长制等思想内涵,并没有完 全摆脱古代和中世纪政治理论影响。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的政治思想有什么特征? 通过十七世纪资产阶级革命,英国形成了以个人权利、财产权利为核 心的权利观念,同时也形成了以限制权力、分权、法治为核心的权力观念, 这为英国自由宪政思想传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就其政治思想关注的共同 点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财产权成为各派政治思想关注的出发点和归宿。主要是围绕着 征税问题,英国的国王与贵族之间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并通过大宪章的制 定形成了宪政传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根源也在于确立资产阶级的 私有财产权。因此,对私有财产权的思考成为这一时期政治思想的基本内 容。霍布斯虽然在政治上主张专制主义,但他也承认私有财产权的合法性, 要求在经济领域里实现经济自由,;洛克更是以私有财产权为自己政治理 论的中心,;激进的掘地派代表温斯坦莱则围绕着财产权的问题主张公有 制。 第二,国王与议会的关系成为人们政治思考的基本主题。英国内战的 发生主要以国王为一方,以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另一方而展开的。围绕着 国王和议会的权力,这一时期的政治思想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以菲尔麦、 霍布斯为代表的君主专制派为国王辩护,主张在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以 弥尔顿、利尔伯恩等人为代表的激进派要求废除王权,建立人民主权或议 会主权的共和制度。在这两派之间,以洛克等人为代表的中上层资产阶级 和新贵族则主张君主服从议会的权威,实行君主立宪。 《中外政治思想史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3·4 一、单项选择题 1.A2.B3C4.C5.A6.B7.D8.A9.D10.B 二、名词解释 1.边沁 耶利米?边沁,英国法学家、政治思想家,功利主义学说的创立者和主 要代表。1776 年,他发表了第一部著作《政府片论》,阐述了自己的政治 思想和改革主张。1789 年发表了《道德与立法原理》一书,该书使他名声 大震。 边沁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他功利思想的根本原则,也成为 衡量国家法律和制度的根本价值标准。 边沁的功利思想是他政治思想的基础,正是在功利原则的指导下,边沁提 出了他的政府理论和改革主张。 2.儒家学派 儒家学派的创立者是孔子。他继承了西周以来的文化传统,整理并编定 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部典籍,这 些典籍后来成为儒家经典,称为"六经"。孔子提出了系统的政治学说,创 建了儒家学派,他成为儒学的祖师。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除孔子外, 有孟子、荀子。 儒家学派的主要特点有三:其一、祖述尧、舜,宪章汤、武,尊崇先 王之道。其二、崇尚礼义即尊卑上下等级秩序,重视伦理道德在政治中的 作用。政策原则倾向于人治、德政。其三、尊崇孔子。无论儒家中的哪一 个支派,对尊奉孔子为祖师。 3.李斯 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人。曾师从荀子。入秦后,先为客卿,后升 至廷尉。统一中国后,任丞相。秦始皇死后,与宦官赵高奉胡亥为帝。后 被杀。 李斯是秦帝国政治制度和统治政策的主要制定者,他积极实践了法家思 想,同时也推动了法家思想向着极端化方向的发展。李斯的极端化政治思 想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坚持思想文化专制;二是提出"督责之术"。前 者排斥广大士人们,从而削弱了秦帝国的社会基础。而且李斯颁布《焚书 令》,毁掉了文化典籍,禁锢了人们思想,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千古罪人。 后者强化了君主的个人独裁,阻遏了统治集团其他成员参政议政的可能, 这就使得秦统治者的统治与应变能力急剧下降,最终导致了帝国的速亡。 三、问答题 1.19 世纪法国社会的政治和思想状况如何? 革命后的法国社会,阶级矛盾愈趋尖锐复杂,政局动荡反复,各种政 治势力之间的斗争空前激烈。法国社会长期的政治动荡催生出众多的政治 思想流派,如正统主义、自由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空想共产主义、无政 府主义、实证主义等,它们代表着不同阶级或阶层的利益。 正统主义是极端保守的封建复辟思想,代表封建贵族阶级利益。它在 法国革命后兴起,在波旁王朝复辟后的"神圣同盟"时期极盛,在欧洲18 48年革命后衰落。 自由主义思想反映了19世纪初期法国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 益。 随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的日益突出,各种反对资本主义、主张 建立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社会主义的思想和流派广泛流行。19世纪初期 产生了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三四十年代出现了空想共产主义。此外,无 政府主义也流行开来。 作为资产阶级抵挡社会主义思想影响的理论武器,实证主义在19世纪 30年代出现。实证主义在追求科学知识的口号下,要求以阶级调和求得 社会的改革与进步,反映出面临新的斗争任务的资产阶级的策略变化和巩 固资本主义政治秩序的根本目的。为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由"应然" 向"实然"阶段过渡提供了理论武器。 各种政治思想的纷繁多样、变化频频,以及彼此之间的复杂斗争,成 为19世纪法国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 2.简述墨家的尚贤思想。 尚贤是墨子的一个基本政治主张。在他设计的政治体系中,圣王、贤臣 是同一天下之义,建立统治秩序的必要条件之一。 墨子生活的时代,贵族政治是主流,各诸侯国君在选用官员是的基本 做法还是任人唯亲。墨子对这种状况很不满。他认为,不少诸侯国之所以 政治混乱,原因就是当权者不能做到任贤使能。他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使 能以治之"的用人原则,任用有才能的人,而不再局限于"富贵"、"亲戚"的 狭小范围内。他主张在用人上要效法古代的圣王,"甚尊尚贤而任使能,", 要把那些真正有才能和德行高尚者挑选出来,给他们适当的职位和相应的 物质待遇。墨子主张官员队伍要有一定的流动性,官员要能上能下,做到 择优汰劣。所谓"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墨子?尚贤上》)。 墨子特别提出,选用贤才不拘出身,即使出身低微,只要是贤才,也 要选用。他的一句名言是:"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因为在他 看来,"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贵族与平民的身份地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墨子还提出了判断一个人贤能与否标准。他认为,作为贤者,要能竭 尽全力侍奉君主,终于职守,把功劳、安乐留给君主,自己承担怨恨诽谤 和忧愁。此外还要能帮助、教育民众,解决民的温饱问题,使社会秩序井 然,人们各安其生。 墨子所谓的贤能就是既忠于君主,能为君主效命,又能治理人民,以满 足君主政治需要的人才。 尚贤的原则确定了,墨子又提出了实施尚贤的具体方法,就是要为贤 才"置三本"。墨子解释说:"爵位不高,则民不敬也;蓄禄不厚,则民不信 也;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也"。墨子认为,使用贤才就要给予必要的爵位、 俸禄和权力,否则贤才难以树立权威,以发挥才能,实现治理。"置三本" 实际上是要解决贤者的经济、政治待遇和工作条件的问题。墨子认为这些 是推行尚贤的根本措施。 墨子尚贤主张反映了正在崛起的士阶层的政治期盼。 3.简述鲍敬言的无君论思想。 晋代政治混乱、战乱不已,社会矛盾激化,弊端丛生。鲍敬言提出了 无君思想,对社会政治现象进行了批判。 鲍敬言认为,君不是从来就有的,历史上存在过一个没有君主的理想 社会。君主制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灾难,繁重的赋役成为人民沉重的经济 负担,人民生活非常困苦。统治者还以刑罚来治理民众,既增加了民众的 痛苦,也不能根本消除罪恶,反而使社会更加混乱。甚至,还出现了战争, 使人民深受其害。君主制建立在对人的压迫和奴役之上,违背了人的自由 本性。因而是不合理的。 鲍敬言对于比较开明,能约束自己贪欲的君主,也表示反对。因为此前 本来就没有君主,没有剥削和战争。所以,明君不如无君。返回到无君的 社会就是鲍敬言的政治向往,他的思想是对君主政治的否定和批判。 第四次作业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C3.A4.A5. A6.C7.A 8.A9.D10.B 二、名词解释 1.范仲淹 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宋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 文学家,著作有《范文正公文集》。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任参知政事, 与欧阳修等在皇帝支持下进行改革。改革官员的选拔与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减少冗 官,提高效率,是范仲淹等人所发动的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他提出了"明 黜陟"、"精贡举"、"抑侥悻"等改革措施。 范仲淹对军事问题也很重视,他强调军事工作的重要性,重视对军事人才 的选拔。尽管在守旧官僚的排挤下,庆历新政虽然很快夭折,但改革的呼 声并未就此沉寂,反而更为高涨,更大的改革在酝酿之中。范仲淹和李觏 为之后的王安石变法在实践上和理论上提供了有益参考,是王安石变法的 先声。 2.朱元璋 安徽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幼年时因家庭贫困曾出家为僧。后投入 濠州郭子兴率领的起义军中。郭子兴去世后,朱元璋接管了其部队。1367 年出师北伐,次年八月攻克大都,元亡。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 年号洪武,是为明太祖。 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章立制,制定了众多政策,以巩固皇权 和新王朝。在这一过程中,朱元璋表现出了杰出的政治才干,其制定的制 度和政策对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治国思想主要有:强权与集权 主张、安民思想与人才观、严整吏治思想等。 3.王艮 初名银,字汝止,号心斋。泰州安丰场(今江苏东台)人。少时,因家贫 辍学,参加煮盐劳动。十九岁后,开始经商,家境渐宽。王艮也得以专心 研究学问。他潜心自学达十年之久,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并开始讲学。 正德十年(1502),王艮赴江西拜谒王阳明,并投入其门下,学习王学。 王阳明卒后,王艮自立门户,授徒讲学。王阳明心学在流传过程中发生分 化,形成十多个不同流派。其中以泰州学派最具特色。该学派发展了心学 的世俗化倾向,并倡导平等思想。王艮是泰州学派的创始人。 王艮素来不喜著述,所以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少。其子孙及门人编有《心 斋王先生全集》,清人又编为《明儒王心斋先生遗集》。 三、问答题 1.如何理解唐代政治思想的主要特点?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各项制度都达到 成熟阶段。相应的,政治思想进入综合、深化阶段,走向成熟。表现在: (1)儒学复兴。经王通和贞观统治集团的努力,儒学由衰落走向复兴, 重获主导地位。 (2)当朝君主、大臣如李世民、韩愈等积极探讨为君之道,治国之术, 使其达到相当高的水准。 (3)对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争论做了总结。柳宗元作《封建论》一文, 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的高度,论证了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性和郡县 制的优越性,结束了汉魏以来在这个问题上的长期争论。他的观点"代表着 郡县制的最高成就",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2.王安石改革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特征? 王安石是北宋"熙宁变法"的主将,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从熙宁元年起王安石共执政九年,在任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政治改革, 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影响巨大。王安石改革思想 的主要内容: (1)财政思想 王安石改革侧重于解决财政问题,所以财政思想是其改革思想的主要方 面。其要点有: 其一,为理财正名。王安石所说的理财的涵义较宽泛,不仅包括处理 政府收入、支出、赋税、差役等问题,也包括组织生产、调整社会财富再 分配等内容。他公开宣称"政事所以理财,理财乃所谓义也",即把理财视 为政治的当然内容,并认为理财本身符合义的要求。他并且表示:理财是 正大光明的事情,为的是天下而不是为私欲和私利。 其二,以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作为增加政府收入、解决财政问题的根 本途径。摆脱财政困境无非两种方法,一为增收、一为节支。王安石把增 收放在第一位,但他不赞成加赋,他的思路是"民不加赋国用饶"。就是发 展生产、繁荣经济,进而增加政府收入,根本解决财政问题。在当时条件 下发展生产主要指发展农业生产,王安石提出.兴修农田水利、青苗法、改 差役为募役等政策。 其三,重视节约。王安石认识节约开支的重要性,他说"若不为制,所谓积 之涓涓而泄之浩浩,如之何使斯民不贫且滥也",财富生产困难、花费容易, 所以必须加以节制。而且在实践上也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来削减开支, 如裁减军队等。 (2)立法与变法思想 这里的"法"不仅指法律,也包括政府政策,指导思想,政府规章等。 其主要内容有: 其一、法之善恶关系天下之治乱,立善法是致治的关键。他认为,要 想维持政权,就必须申明各项法令制度。而"法"有善恶之分,两者对于国 家政治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 则一国治",如果法令制度符合统治者的利益也符合形势,则可治平天下。 否则,天下大乱。 政府法令制度关系到统治者利益的保障实现,也关系到现实政治问题 的解决。王安石深谙此理,一上台就奏请设立"制置三司 条例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pdf信访条例下载信访条例下载问刑条例下载新准则、条例下载 司"为专门的 立法机构,并亲自领导,陆续出台了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等法令 制度,推动了改革的深入发展。 其二、鼓吹法令制度的改易更革,并以之为政治上最急迫的任务。在 哲学上,他承认事物的运动,并认为运动发展是一个旧事物死亡,新事物 产生的新陈代谢的过程即"新旧相除"。因此,当他看到政治危机严重时, 就自然地提出对现有法令制度进行改易更革,以变法为要务。这是儒家穷 变通久思想在王安石身上的体现。 其三、法令制度变革的指导思想是法先王,而且必须是法先王之意。 王安石把先王之政的形式和本质分开,将具体的政策措施、法令制度与根 本的政治制度和原则分开,主张在保留后者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和需 要对前者进行改革,实现了变与不变的统一。 其四、制订法令制度要从现实出发。他提出应"贵乎权时之变",要"因 时之偏而救之",即要因时而变,救偏补弊,这样政府才能在新的条件下应 付裕如。他也注意将这种思想应用于变法实践中,均输、市易、青苗、农 田水利等法令制度无一不是为了解决现实矛盾而制订的。 (3)人才思想 人才思想也是王安石改革思想的重要内容,与立法相辅相成。其要点 有: 其一、批评国家人才现状,论证人才对改革求治的重要性。从改革的 角度考虑,王安石认为人才的现状是不适合改革要求的,在民间称得上人 才的不多,政府官员的后备力量十分缺乏。所以,王安石说:"方今之急, 在于人才而已",认为人才匮乏是变法求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他认为人才对于国家至关重要,得到人才,国家可保安全和兴盛,反 之,则必衰落败亡,"夫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 辱"。而且,人才也是改革事业成败的关键问题。进行改易更革只是君主有 决心还不够,还必须动员大批的人才参与到改革中。 其二、独特的人才标准。王安石的人才标准一是赞同改革,主张变法; 二是具有治国理政的实际才能。 其三、人才的教育培养。王安石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和完善人才教育培 养的措施:在教育上--在城乡建立学校,设置专门管教学的学官,并严格 挑选学官;学习内容主要是国家典章制度、刑法、政治等管理国家事务所 必须的东西;进行思想教育和训导。在培养上--"饶之以财",满足人才基 本的物质需要;"约之以礼",用礼法严格约束其行为;"裁之以法",对不 守礼法的人要动用刑罚予以严厉制裁。 其四、人才的选拔。要从下自上、严格审查、以才取才。 其五、人才的任用。要因德才授任、久任。 王安石变法的基本特征:王安石勇于进取,又非常务实,他提出了较 全面的政治改革思想,并全力实施,对增强宋的国力,巩固统治起了一定 的作用。由于他的改革思想和实践是为了巩固君主统治,因此,只能立足 于缓和社会矛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宋积贫积弱的问题。而且他依靠君主 和封建管理制度来推进改革,实践中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 3.顾炎武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对以集权为特征的政治体制的批判 顾炎武对天下与国家作了区分。与黄宗羲相似,他也提出天下的概念, 并把之置于国家之上,认为一家一姓之兴亡并不代表天下的兴亡。保国家 是君臣的责任,而保天下则低微如匹夫匹妇者也有责任。这就是"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观点的来源。区分天下与国家,并认为天下高于国家,使之可以 脱离一家一姓,一朝一代的狭隘视角,而能在更宽广的范围内认识探讨政 治问题。同时匹夫有责体现和发扬了传统思想中士人对自身价值和责任的 认识,表现了心怀天下的广阔胸怀和改造社会的积极态度。 顾炎武又区分公私,以天下为公。他崇尚三代,并认为三代与后世的 根本区别在于,三代公天下,以后则是私天下。为了使一己之私利得到最 大限度的实现和保障,统治者必然会将财权、政权、兵权等各种权力集中 于君主。而这种君主集权专制制度正是天下动乱、人民苦难的根源。 顾炎武对君主尊贵地位的持怀疑与否定态度。首先,他通过考证指出, 在古代,君只是一个普通的称谓,君本身不具有特别高贵的含义。其次, 他指出,"为民而立之君",君是为治民而设立的,只是一个政治职位,没 有特别尊贵的地方。同时,君、卿等获得俸禄只是免其耕作而已。所以, 君主不能"肆于民上以自尊","厚取于民以自奉",不可作威作福,损民自 足。 (2)调整、改革集权体制的设想 顾炎武认识到君主高度集权体制的弊端。因而主张对之进行调整,合理配 置权力,以矫治君主过度集权之失。 他提出,君主虽独掌天下之大权,却不能独治天下之事,而应对臣下适当 授权,以充分发挥其作用。这样才能最终保障君主地位。 他认为,当时政治体制上的突出问题是,中央集权,地方无权,从而 无法发挥地方在富国裕民方面的作用。对分封制、郡县制,他认为两者均 有其弊病,封建制容易造成地方权力和独立性过大,而郡县制则容易造成 中央过度集权。为了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纠正中央集权过重的弊病, 就应"寓封建之意于郡县",对现有体制进行调整。具体做法是中央、郡县、 乡亭、宗族层层分权。地方官实行终身制,世袭制,在人事、财政等方面 予以较大的自主权。同时,地方要接受上级的领导和控制。 顾炎武也尊公抑私,他认识到君主体制极端自私和高度集权的严重弊 端。并试图对之进行改革,为之注入一些灵活性的因素。但其设想并不能 根本解决君主政治的问题,是治标之策。
本文档为【中外政治思想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43103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15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6
分类:管理学
上传时间:2011-11-19
浏览量: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