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近十年李鸿章与洋务运动研究综述

近十年李鸿章与洋务运动研究综述

举报
开通vip

近十年李鸿章与洋务运动研究综述 ·淮系集团研究· 近十年李鸿章与洋务运动研究综述 郑 刚 (南京政治学院  历史系 ,江苏  南京  210003)   摘  要 :晚清的洋务运动 ,影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和改革开放 ;洋务运动最主要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李鸿章 ,又影响了这一运动的进程和结局。近十年来 ,史学界主要从李鸿章与近代政治外交、近代海防、 近代企业、近代教育四个方面对李鸿章与洋务运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探讨 ,较客观、全面地论述了李鸿章 领导洋务运动的是非功过与经验教训。     关键词 :综述 ;李鸿章 ;洋务运动 ;近代化   ...

近十年李鸿章与洋务运动研究综述
·淮系集团研究· 近十年李鸿章与洋务运动研究综述 郑 刚 (南京政治学院  历史系 ,江苏  南京  210003)   摘  要 :晚清的洋务运动 ,影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和改革开放 ;洋务运动最主要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李鸿章 ,又影响了这一运动的进程和结局。近十年来 ,史学界主要从李鸿章与近代政治外交、近代海防、 近代企业、近代教育四个方面对李鸿章与洋务运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探讨 ,较客观、全面地论述了李鸿章 领导洋务运动的是非功过与经验教训。     关键词 :综述 ;李鸿章 ;洋务运动 ;近代化   中图分类号 : K25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 - 605X(2002) 01 - 0039 - 05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洋务运 动 ,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起点和标志 ,是古老的 中国所进行的一场轰轰烈烈的自强求富运动。 出将入相几十年 ,并作为洋务运动最主要的倡 导者和实践者的李鸿章 ,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 近代化进程。近年来 ,史学界对其与洋务运动 的关系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一、李鸿章与近代政治、近代外交 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开展 ,李鸿章逐渐认 识到 ,现行的政治体制严重阻碍了其“建数千年 未有之奇业”以应付“数千年未有之强敌”。从 70 年代末期开始 ,李鸿章逐步看清了清王朝所 面临的巨大危机 ,从而提出“外须和戎 ,内须变 法”的洋务思想。 对于“外须和戎”学术界有两种相反的观 点。曾永玲认为 ,“外须和戎”的基本观点是 :1、 敌强我弱 ,力量对比悬殊 ;2、半殖民地的现实已 无法改变 ;3、“自强”的最高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就是维持现有 局面 ,不再继续败坏 ;4、“洋人所图我者利也、势 也 ,非真欲夺我土地也”。“和戎”正视现实 ,谋 求和平以徐图“自强”,有其合理的因素。然而 李鸿章的“和戎”却完全是消极的妥协投降 ,是 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惨遭失败的重要原因。 (《论李鸿章的政治思想》,《松辽学刊》1993 年 3 期)沈谦芳指出 :李鸿章的“和”本来是“隐忍徐 图”的策略 ,但由于战争失败论的作用 ,“徐图” 就没有发挥应有的功效。在非战不可的情况 下 ,无原则地让步 ,助长了敌人的气焰 ,造成了 重大损失。(《李鸿章的国防思想》,《探索与争 鸣》1995 年 2 期) 章育良则认为 :洋务运动是一 项全面学习西方的运动 ,需要一个和平安定的 国际国内环境 ,李鸿章所主张的“和”是为“自 强”创造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 ,为中国的自强争 取时间。(《论李鸿章的改革主张与实践》,《湘 潭大学学报》1994 年 4 期) 李鸿章在近代外交活动中 ,受列强的恫吓 和战争讹诈下 ,常示之以弱 ,妥协多于抗争 ,“以 夷制夷”反为夷所制 ,这一点为史学界所公认。 学者们主要对李鸿章的涉外事件的处理原则、 外交思想进行了探讨 ,并从别的角度给他以一 定的肯定。熊秋良认为李鸿章对于涉外事件的 处理原则是 :坚持维护国家民族利益 ,在利用中 控制洋人 ,在控制下利用洋人。(《李鸿章与白 齐文事件》,《安徽史学》1999 年 2 期) 张富强在 《李鸿章外交思想论纲》一文中论述了李鸿章的 外交思想 :其外交思想立足于“弱国”“和戎”,将 内政外交紧密地联系起来 ,以“诚信相交论”为 理论基础 ,以“明是和局 ,而阴为战备”为策略方 93 针 ,以“以夷制夷”为核心内容。这对于推动晚 清的外交近代化 ,对于尽可能消弭战争的灾害 , 维持中外相安的局面 ,保证自强运动的逐渐开 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并起过一定积极的促 进作用。(《社会科学战线》1992 年 4 期) 对于李鸿章在中日两次订约中的表现 ,史 学界一反先前对他不恰当的批评 ,给予积极评 价。曲晓瑶认为 :《中日修好条约》是清自鸦片 战争以来第一次在和平环境下 ,根据自愿通过 谈判取得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后订立的平等条约 ,打乱了日本 的侵略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通过具有同盟性质的条约 ,削弱了 现有列强的侵华力量 ,而作为积弱积贫国家代 表的李鸿章能据理力争 ,赢得谈判胜利 ,实属不 易。(《李鸿章与 1871 年中日首次缔约交涉》, 《社会科学辑刊》1991 年 1 期) 张凤翔在《李鸿 章与中日〈马关条约〉》一文中指出 :侵略朝鲜、 要求清政府割地赔款是日本既定国策 ;李鸿章 赴日谈判 ,是在两次求和失败后由日本点名决 定的 ;他还未出国 ,清政府就已被迫答应向日本 割地赔款 ;李鸿章在谈判中策略正确 ,表现也应 基本肯定 ,使赔款少了 1/ 3 ,割地少了近 1/ 2。 (《内蒙古大学学报》1991 年 2 期) 杨惠萍认为 : 李鸿章在谈判中力争使国家少受损失 ,不惜放 下盛气凌人的架子 ,低三下四地乞求日本少割 地、减赔款和少开口岸。(《李鸿章与甲午中日 议和新探》,《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4 年 3 期) 对于李鸿章的“内须变法”,学者们从“变” 的程度进行了深入的论述。余明侠认为 :李氏 所说的“变法”主要是对科举考试的某些内容进 行改革。(《关于李鸿章等洋务派人物的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问 题》,《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0 年 6 期) 卢万玉 在《浅论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一文中指出 :李 鸿章所谓的“变”就是把魏源提出的“一战船、二 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向西方学习的内容 ,逐 步付诸实践和扩展开来。(《华中师范大学学 报》1991 年 1 期) 江秀平认为 :李鸿章虽然萌发 了削弱君权的意向 ,但仍没有突破君主专制制 度的桎梏 ,不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他 主张中国要“治”,就须“变成法”,而“变成法必 先易官制”,但他要求改革腐朽的官僚体制 ,实 质上是为了改善而绝不是要改变封建君主专制 制度。(《李鸿章的心态与洋务运动的得失》,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4 年 6 期) 姚传德在《李鸿章与大久保利通的近代化思想 比较》一文中说 :李鸿章认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 步是确立近代化的决心 ,他并不否认政治民主 化的优良之处 ,自觉不自觉地将它置于经济近 代化这一核心工作之后 ,作为近代化的第三步。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95 年 2 期) 并在《李鸿 章的近代化思想评析》一文中更为明确地指出 : 李鸿章不反对政治民主化 ,但他认为在当时条 件下 ,实现它既无可能又无必要。(《社会科学 家》1994 年 2 期) 夏东元在《为李鸿章走“红运” 泼冷水》一文中提到 :李鸿章在政治上违反了变 封建专制为民主政体的时代要求。(《学术月 刊》1994 年 2 期) 肖云祥提到 :出于对自己仕途 的考虑 ,李鸿章的认识与实践是脱节的 ,他不敢 倡言废除科举 ,更不敢奏请易官制。(《李鸿章 与中国晚清科技的发展》,《自然辩证法研究》 1995 年 12 期) 二、李鸿章与近代海防 身兼北洋大臣的李鸿章具体筹划了中国近 代海军的建设 ,励精图治 ,终于建成了当时位居 世界第九、亚洲第一的北洋舰队 ,却在中日甲午 战争中全军覆没。学者们积极地评价了他在创 建海军中发挥的作用 ,同时指出其失败原因。 黄新田认为 :李鸿章的努力和贡献贯穿近代海 军创建的全过程 ,正是他开拓性的工作 ,加快了 中国军队的近代化脚步。然而 ,他将北洋海军 培植为淮系势力 ,原淮军中的腐朽习气不可避 免地侵蚀了这一新军种 ,在甲午海战中他采取 单纯防御的战略方针 ,扼杀了舰队的机动力和 攻击力 ,造成了全军的覆灭。(《论李鸿章在创 建中国近代海军中的作用》,《徐州师范学院学 报》1991 年 1 期) 张家瑞在《李鸿章与中国近代 海军装备建设》一文中认为 :李鸿章在海军的建 设和运用中对舰队的统一组织指挥认识不够 , 忽视积极进取的使用战略 ,这是他在晚清建设 04 安徽史学 2002 年第 1 期 近代海军上失败的根本原因。(《福建论坛》 1998 年 3 期) 对于李鸿章海防思想的发展历程 ,海军建 军方略 ,部分学者进行了深入探讨。戚海莹认 为李鸿章的海防思想历程分为四阶段 :1862 - 1874 年 ,注重营建海防物质基础 ; 1874 - 1879 年 ,确立以守口为主和陆守为主、重点设防的守 势战略 ;1879 - 1884 年 ,确立以水为主 ,重视外 海作战能力和机动战术 ,此为其海防思想发展 的巅峰时期 ;1884 - 1894 年 ,采取虚张声势的威 慑战略 ,是其思想历程的倒退时期。(《论李鸿 章的海防思想》,《安徽史学》1997 年 2 期) 黄新 田在《论李鸿章在创建中国近代海军中的作用》 一文中论述了李鸿章的海军建军方略 :筹集充 裕资金 ,为创建近代海军打下坚实的基础 ;购买 与自造相结合 ,使海军建设逐步走自力更生的 道路 ;重视培养、选拔海军所需人才 ;坚持“权自 我操”。(《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1 年 1 期) 1880 年以前 ,李鸿章以无钱买舰、无人驾 驶、无坞修船的“三无”为借口不主张买铁甲舰 而后又积极筹划 ,购得“定”“镇”二铁甲舰。对 这一现象 ,学者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罗肇前 认为 :李鸿章受赫德的误导 ,几次放弃了购买铁 甲舰而代之以蚊子船、碰快船 ,最后才在刘步 蟾、李风范的开导和影响下 ,历尽曲折从德购得 “定”“镇”二铁甲舰。(《李鸿章是怎样开始购买 铁甲舰的》,《福建论坛》1993 年 4 期) 张家瑞在 《李鸿章与中国近代海军装备建设》一文中指 出 :刚开始不买 ,本质原因是政治方面的 ,即他 从维护没落的清朝统治出发 ,相信列强说的“国 际公理”和遵守与其缔结的条约 ,就能保持相 安 ;后又主张买 ,是由于发觉受了赫德的骗 ,接 受了刘步蟾购舰的建议 ,并看到购舰可以扩大 淮系势力。(《福建论坛》1998 年 3 期) 三、李鸿章与近代企业 在与洋人和西方的坚船利炮的频繁接触 中 ,李鸿章深感西方武备的威力 ,逐渐萌发了 “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念头。在“觅制器之 器与制器之人”思想的指导下 ,购买洋枪洋炮、 创办军工企业 ,进而又开始兴办民用企业 ,以求 “自富”,史学界对李鸿章的这一做法是基本肯 定的。余明侠认为 :在使用洋枪洋炮的过程中 , 李鸿章深深地认识到兴办军事工业的重要性 , 并力行之 ,而当时这一切被看作洪水猛兽 ,李鸿 章敢这样做 ,说明他思想敏锐 ,有胆有识。(《关 于李鸿章等洋务派人物的评价问题》,《华东师 范大学学报》1990 年 6 期) 章育良认为 :随着对 西方认识的深化和军事工业的开办和经营 ,原 料、经费等困难日益严重 ,李鸿章越来越深刻地 认识到 ,军事工业需要有完整的近代工交体系 , 需要雄厚的经济基础 ,从而产生了大力发展工 商业 ,推广机器生产的思想 ,提出改变传统的思 维方法和生产方式。从仿造枪炮走到了仿行铁 路、电报、开矿、纺织 ,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或限制 了外国经济侵略 ,使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向前迈 进了一大步。(《论李鸿章的改革主张与实践》, 《湘潭大学学报》1994 年 4 期) 江秀平在《李鸿 章的心态与洋务运动的得失》一文中指出 :李鸿 章积极引进机器生产的原因是 :首先 ,他认为推 广大机器生产 ,大力发展工商业 ,才能解决军工 企业所需的完整的工交体系和雄厚的资金问 题 ;其次是看到了机器生产能极大地提高劳动 生产率 ,降低成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 院学报》1994 年 6 期) 齐国华在《论李鸿章与 “洋务”实践》一文中进一步指出 :李鸿章用机器 生产 ,增加产量 ,降低价格 ,在丰富人们日常生 活的同时又减轻人们的经济负担 ,直接有益于 社会发展。(《史林》1992 年 3 期) 石岗认为 :李 鸿章坚持独立自主发展近代工业的原则 ,有比 较鲜明的抵制外国经济侵略的思想 ,并在甲午 战前对抑制外国经济侵略和保护民族经济起到 过一定的作用。(《左宗棠李鸿章异同述论》, 《安徽史学》1991 年 3 期) 关于李鸿章兴办矿业 ,学者们持基本肯定 的态度。贾熟村认为 :李鸿章对于兴办近代矿 业的迫切性、重要性认识比较早和明确。虽然 存在资金、科技人才及管理经验严重不足、保守 势力强烈反对的重重困难 ,他仍积极倡办 ,并鼓 14 ·近十年李鸿章与洋务运动研究综述· 动有关督抚创办。(《李鸿章与近代矿业》,《安 徽史学》1998 年 2 期) 余明侠在《李鸿章在中国 近代矿业史上的地位》一文中指出 :李鸿章力排 众议向西方学习 ,倡办矿业 ,为中国带来了新机 器、新技术、新知识和新希望 ,逐步建立了近代 化矿业体系 ,影响所及还使开矿事业受到普遍 重视。并论述了李鸿章办矿宗旨 :1、用西法开 采煤矿 ,奠定富强基础 ;2、兴办近代化矿业 ,弥 补财政不足 ;3、利国防 ,解决军需饷源 ;4、利国 计民生 ;5、权自我操 ; 6、逐步建立新型工业基 地。(《社会科学战线》1990 年 1 期) 关于李鸿章兴修铁路 ,学者们主要从李鸿 章对修建铁路的认识进行了论述。王志华认 为 :李鸿章对于修筑铁路经历了一个由反对进 而支持、倡导、推动到参与实践的过程。(《李鸿 章与中国铁路》,《菏泽师专学报》1993 年 1 期) 高志华在《李鸿章与中国早期铁路》一文中进一 步论述到 :李鸿章由坚拒西方列强在中国兴建 铁路到力主兴建铁路的发展过程中 ,对铁路的 社会地位、重要作用在思想认识上逐渐形成了 较完整的思想体系 :利南北贯通 ,增加税收 ;利 调兵快捷 ,有利军政 ;利拱卫京畿 ;利调济物价 , 有利民生 ;利军民物资运输 ;利邮政、海运、漕运 之不测 ;利矿务煤铁 ;利轮船招商 ;利官民兵商 行旅。(《学术界》1999 年 3 期) 余明侠指出 :李 鸿章从不知铁路为何物 ,而有所转变的关键是 由于日本侵华意图日益暴露 :首先 ,1871 年日 本一再要求与中国缔结通商条约引起其警觉 , 李鸿章对日本积极向西方学习 ,“广购机器兵 船 ,仿行枪炮铁路”深感不安 ;其次 ,1872 年日 本擅自宣布琉球为“内藩”,而后又借口琉球船 民被台湾生番所杀害发动战争 ,李鸿章对于铁 路在军事上的价值已有相当认识 ;最后 ,1888 年 ,李鸿章在兴修津通铁路时又提出有利于战 守、有利于军事主动权的两点理由。(《李鸿章 和甲午战争前后的铁路建设》,《江苏社会科学》 1994 年 6 期) 在具体创办民用企业的过程中 ,李鸿章极 力推行官督商办的企业模式 ,史学界对此采取 基本肯定的态度 ,也有少数学者持有异议。黄 逸平在《官督商办和中国的资本主义》一文中指 出 :李鸿章应时代要求 ,创办官督商办企业 ,为 资本所有者投资近代工业开放了条件 ,用股份 制集股的方式集中分散的资本以开办近代大型 骨干企业 ,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的发 生发展 ,加速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华东 师范大学学报》1991 年 2 期) 江秀平认为 :李鸿 章创建的官督商办企业 ,是中国资本主义经济 发展初期的主要模式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的发生和发展 :首先 ,官督商办企业吸收私人 资本 ,以商品生产追求利益为目的 ,反映了中国 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期发展 ;其次 ,企业所受的外 部压力得到减轻 ,并吸收了新的生产方式和先 进的科学技术。但是 ,随着官督商办企业的发 展 ,资本主义内容的不断扩展 ,官与商在企业的 经营方式、方向和发展前途上的矛盾不断尖锐 , 李鸿章等洋务官僚由于利益的驱使而加强了对 官督商办企业的“官督”,致使中国失去了一次 发展资本主义的机遇。(《李鸿章的心态与洋务 运动的得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1994 年 6 期) 李鸿章还为上海机器织布局奏准了十年专 利 ,对此史学界争议很大 ,有截然不同的两种观 点。毛华敬在《应积极评价李鸿章的十年专利》 一文中认为 :李鸿章为上海机器织布局奏准的 十年专利 ,不仅使中国棉纺织业得以产生 ,奠定 初步发展的基础 ,而且有力地阻止和抵制外国 资本对它渗透 ,结束了洋纱洋布独霸中国市场 的历史 ,实现了“稍分洋商之利”的宿愿。原因 : 首先 ,李鸿章是应彭汝宗、郑观应二商人所请奏 准专利的 ,而此二人是从抵制外国资本、维护民 族资本的立场出发 ;其次 ,“只准华商附股搭办 , 不准另行设局”主要是强调给洋商听的 ,以加强 “然则何能反而允许洋商得设厂欤”的分量 ,是 正视现实而采取的权宜之计。再次 ,从当时的 国内形势来看 ,十年专利对华商是一种带节制 性的积极保护 ,而不是压制。华商尚可“附股搭 办”分享实惠 ,而外商却不能 ,防止了华商彼此 无序竞争 ,互相削弱 ,利其未来全面发展。(《文 史哲》1998 年 2 期) 王承仁、刘铁君却认为 :十 24 安徽史学 2002 年第 1 期 年专利未能明显抵制外国资本的渗透 ,反而抑 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首先 ,“只准华商附 股搭办 ,不准另行设局”并没有禁止洋商的内 容。另外 ,国人在自己的国土上设厂 ,天经地 义 ,怎能为了防止当时并没有在华设厂特权的 外商设厂 ,而剥夺国人合法权利 ,这绝不是权宜 之策 ,而是拿原则做交易 ;其次 ,列强总是运用 各种手段来掠取中国的权益 ,不惜撕毁自己签 订的条约 ,怎可能用单方面的规定去约束他们。 少数外商的要求未能实现 ,是未能得到其政府 的支持和干涉的缘故 ,非缘于专利 ;而且 ,实行 专利极大地阻碍了中国企业的发展。(《略论洋 务派民用企业的性质和作用》,《武汉大学学报》 1990 年 4 期) 四、李鸿章与近代教育 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开展 ,李鸿章逐渐认 识到人才之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而萌发了改 革育才用人制度的思想。学术界对李鸿章改革 教育 ,重视培养和选拔人才的作法进行了不同 程度的探讨。章育良指出 :李鸿章通过考察 ,对 西方的教育制度表示钦佩 ,斥八股取士为无用 且有害。为了培育有用人才 ,他认为根本办法 是改革科举考试科目 ,把洋务、西学也作为进取 的一格 ,主张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给以优惠待 遇 ,甚至提出以功名和优厚的经济待遇鼓励士 子们入“洋务”科馆学习。(《论李鸿章的改革主 张与实践》,《湘潭大学学报》1994 年 4 期) 肖云 祥认为 :李鸿章认识到 ,传统的科举制度排斥科 学技术教育 ,是中国人才缺乏和科技落后的原 因之一。他不仅在国内推行科举改革 ,兴建新 式学堂 ,而且派人出国留学 ,促进了西学在中国 的深入传播 ,培养了一些像詹天佑等杰出的科 技人才 ,并开创了中国近代选派留学生的先河 , 致使以后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李鸿章与中 国晚清科技的发展》,《自然辩证法研究》1995 年 12 期) 王希莲、张礼恒也持相同看法 :李氏 认识到造成中国新式人才短缺的根源在于科举 制度 ,主张不应满足于在中国设几处机器局 ,办 几所新式学校 ,而应本着寻本探源的原则 ,到近 代文化的发祥地长期留洋学习。(《李鸿章与中 国首批留美学生》,《聊城师范学院学报》1993 年 3 期) 高仁立指出 :李鸿章还支持王韬关于 让学生除学自然科学外 ,还要学习西方近代社 会科学的教育改革。(《李鸿章与早期维新派》,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 年 4 期) 学者们对李鸿章改革教育的作法和意义 , 进行了积极的评价。苑书义强调 :李鸿章侧重 于变通考试功令 ,另开洋务进取一格 ,而不是否 定科举制度本身。(《李鸿章传》第 126 - 127 页) 卢万玉在《浅论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的拓 荒》一文中指出 :以功名和优厚的经济待遇鼓励 人们入“洋务”科馆学习是李鸿章的创举 ,是他 的洋务思想对科举八股取士的渗透和冲击。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1 年 1 期) 董丛林的 《李鸿章的中西比较观论述》一文认为 :洋学局 毕业学员享受与正式科举一样的待遇 ,这已有 与科举制度分庭抗礼的意味。(《河北学刊》 1994 年 2 期) 王希莲、张礼恒认为 :李鸿章以拓 荒者的勇气和胆识派遣留学生 ,并视为其洋务 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试图广泛造就新式人 才 ,抵制列强的侵略 ,捍卫中华民族的利益 ,是 对封建传统文化的部分变革和对保护中华民族 独立发展道路的探索。(《李鸿章与中国首批留 美学生》,《聊城师范学院学报》1993 年 3 期) 史学工作者对于李鸿章与洋务运动的关系 的研究 ,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论述的深度和 广度较以前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然而还存在一 些研究的空白和深度不够的地方。比如 :李鸿 章仿行电报的专门论述 ,李鸿章创办民用企业 的经验教训 ,等等 ,尚需付出大量而又艰苦的工 作。另外 ,史学工作者在研究此课题时 ,还应着 眼于为改革提供历史的借鉴经验。 作者简介 :郑  刚 (1979 — ) ,男 ,四川省 都江堰市人 ,南京政治学院历史系研究生。 责任编辑 :陈  瑞 34 ·近十年李鸿章与洋务运动研究综述·
本文档为【近十年李鸿章与洋务运动研究综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21784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00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5
分类:
上传时间:2011-11-16
浏览量: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