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表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表

举报
开通vip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表内容简介 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地层学的相关知识,包括地层学的相关概念(地层学、地层、地层单位、地层术语、层型、带及面等)、地层划分的类别(岩石地层划分、生物地层划分、年代地层划分、磁性地层极性划分及层序地层划分等方法)、岩石地层单位相关知识及生物地层单位相关知识;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中国海相地层及陆相地层的分阶情况(包括命名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层型剖面位置,生物化石标志,层型剖面岩性特征,同期岩石地层单位,与国际地层表中的同期地层阶位对比,底界年龄);第三部分主要是附表,包括最新版的中国海相和陆相区域年代地...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表
内容简介 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地层学的相关知识,包括地层学的相关概念(地层学、地层、地层单位、地层术语、层型、带及面等)、地层划分的类别(岩石地层划分、生物地层划分、年代地层划分、磁性地层极性划分及层序地层划分等方法)、岩石地层单位相关知识及生物地层单位相关知识;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中国海相地层及陆相地层的分阶情况(包括命名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层型剖面位置,生物化石标志,层型剖面岩性特征,同期岩石地层单位,与国际地层表中的同期地层阶位对比,底界年龄);第三部分主要是附表,包括最新版的中国海相和陆相区域年代地层表及国际地层表。 第一部分 地层概述 前 言 近20年来,我国的地层工作在《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1981)(以下简称《指南》)所倡导的地层分类、术语、划分原则及地层单位的建立与修订程序的指导下,取得了极大的进展。。。。。。  一般概念 1.1 地层学(Stratigraphy) 地层学是研究构成的所有层状或似层状岩石体固有的特征和属性,并据此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类型和级别的单位,进而建立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和时间顺序的一门基础地质学科。地层学的研究范围实际上涉及到岩层中所有能识别的特征和属性(包括形状、分布、岩性特征、化石内容、地质年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性质等),及其形成环境或形成方式和演化历史。构成地壳的各类层状或似层状的岩石——沉积岩(包括固结的或未固结的沉积物)、火山岩及变质岩都属于地层学的研究范畴。 1.2 地层(Stratum, Strata)   地层是具有某种共同特征或属性的岩石体。能以明显界面或经研究后推论的某种解释性界面与相邻的岩层和岩石体相区分。 1.3 地层分类(Stratigraphic classification)   根据构成地壳的岩层、岩石体的不同方面的特征或属性,将其划分成不同类型的地层单位。地层所具有的特征是多样的,属性也不尽相同,每种特征或属性原则上都可以据以作为地层分类的依据。因此,地层划分的类别也是多样的。如,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等等。 1.4 地层区划(Stratigraphic regionalization)   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区的地层发育特征和状况颇不相同,把不同地区的地层加以对比研究,找出其共同点和不同之处,阐明其原因,并划分出不同的地层区域,这即是地层区划。这种划分不但具有重要科学意义,而且也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地层工划主要依据地层发育的总体特征来划分。而决定和影响这些特征的,主要是地壳的活动性、古地理与古气候条件、古生物群的变化等综合因素,其中构造环境起着控制作用。现行的地层区划,是综合各个层系共同特点的综合地层区划。   地层区划可分为两级。一级地层区划(即地层区),相当于大地构造分区上的一级构造单元(或构造域);在同一地层区内,“系”级以上地层单位在岩相和生物区系上应可对比,“统”级地层单位可基本对比。二级地层区划(即地层分区),相当于大地构造分区上的二级构造单元(地块、褶皱带);在同一地层分区内,要求“统”级地层单位在岩相和生物组合上完全可以对比,“组”级单位基本可以对比。根据实际需要,有时可进一步划分三级地层区划(即地层小区), 主要反映中生物以后的陆相盆地及岩浆、火山活动带;在同一地层小区内,要求“组”级乃至“段”级地层单位在岩相和生物组合上可以对比。 1.5 地层单位(Stratigraphic unit)   根据岩石所具有的任一特征或属性划分出,并能被识别的一个独立的特定岩石体或岩石体组合。以一种特征或属性为基础所建立的地层单位无需与以另一种特征或属性为基础所建立的地层单位相吻合。不同类型的地层单位所合作的术语,应以彼此易于区分为最本质的要求。因此,对于地层单位来说,具有一个明确定义至关重要。由于地层划分是多重的,所以地层单位也是多种的。 1.6 地层术语(Stratigraphic terminology)   指各地层类别中使用的单位术语(unit terms),例如,“组”、“生物带”、“阶”。术语分两种,一种是正式术语,另一种是非正式术语。   A. 正式地层单位术语,指按照地层划分原则给予恰当定义和命名的地层单位的术语。例如,龙马溪组中的“组”,石炭系中的“系”。   B. 非正式地层单位术语,指仅作为普通名词使用,而不属于已明确定义的地层单位的术语。如砂质组、笔石带等。非正式地层单位术语不必给予地层专名。   非正式地层单位术语可以用于煤层、气层、油层、含水层、含矿层、采石层,以及以地球物理的电测曲线或地层反射波剖面为基础的单位,如第13槽煤层、G层铝土矿。在对地表或地下地层研究过程中难免会临时性使用非正式术语,但当成果正式出版时不应再采用这些非正式术语,如V.Richthofen(1882, p.603)所指的“广元煤系”(Kohlenfurend Formation von Kwangyuan)是非正式术语,Grabau(1923-1924, p.406; 1928, p.135)引用为“Richthofen的‘广元煤系’”(Kwangyuan Coal Series of V. Richthofen)是欠妥的。 1.7 层型(典型剖面)(Stratotype)   指一个已命名的成层单位或地层界线的原始或后来被指定作为对比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的地层剖面或界线。在特定的岩层序列内,层型代表一个特定的间隔,或一个特定的地点,它构成了定义和识别该地层单位或所确定的地层界线的标准。这个特定的间隔就是地层单位的单位层型(Unit-stratotype);特定的点就是界线层型(Boundary-stratotype)。 层型有如下五种:   正层型 (Holostratotype) 原作者在提出地层单位或界线时所指定的原始层型。   副层型 (Parastratotype) 原作者在使用原定义解释正层型时所用的补充层型。   选层型 (Lectostratotype) 命名地层单位时没有指定层型,原作者或他人后来选择指定的层型。   新层型 (Neostratotype) 因正层型被毁坏或无法接近而重新指定的一个层型。   次层型 (Hypostratotype) 为扩展正副层型的概念或界线,在正、选、新层型所在地之外所建立的作参考用的层型。次层型也称参考剖面。   此外,由一个以上分开在不同剖面上的地层间隔联合组成的单位层型称为复合层型(Composite-stratotype)。构成复合层型的任一间隔称作组人层型 (Component-stratotype) 。   岩石地层单位一般使用单位层型,年代地层单位一般使用界线层型,生物地层单位,除组合带外,一般不指定层型。 1.8 地层对比(Stratigrapinic correl ation)   指论证不同地区地层单位间的特征或属性一致,和(或)地层位置相当。地层单位或地层界线从层型向外延伸是通过对比实现的。由于所依据的特征或属性不同,对比也是多种的。论证单位的岩石特征一致和岩石地层位置相当是岩石地层对比;论证单位的化石内容一致和生物地层位置相当是生物地层对比;只有论证单位的时间相同和年代地层位置相当才是年代地层对比。 1.9 带 (Zone)   带是许多不同类别地层划分时所采用的一个较小地层单位,根据特征或属性不同,可以有多种带。用于岩石地层的有岩石带 (Lithozone);用于生物地层的有生物带 (Biozone);用于磁性地层的有极性带 (Polarityzone);用于年代地层的是时间带(Chronozone)。此外,在其他地质分支学科中还可以有矿物带、变质带,等等。在正式使用带这个术语时,带 (zone)的英文第一个字母须大写,以便区别于非正式使用的带。化石分类单位加带术语构成的名称,只能理解是一个物生地层单位而不同一个年代地层单位。 1.10 面(Horizon) 指地层序列中某个特殊位置的界面(简称面)。在实际应用中,“面”这个术语常用于表示一个特殊的薄层。根据所强调的特征或属性不同,可以有多种地层面,如岩石面、生物面、年代面、极性倒转面。地层面不但包括两个地层单位间的界线,而且也包括这个地层单位内在对比上特别有用的特定标志。 地层划分的类别 2.1 地层分类(Stratigraphic classification)   岩石本身客观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特征和据此引申出不同的属性,依据任何一种特征或属性都可以对岩石进行分类和划分。由于岩石的特征和属性在地层分布的时空范围内并非一致,根据一种特征或属性所划分的地层单位往往不会与根据另一种特征或属性所划分的地层单位相吻合。因此,仅用一种类型地层单位不可能表示岩石所有不同的特征,需要根据岩石不同特征和属性分别建立不同类型的地层单位。鉴于这些不同类型的单位都是基于岩石这个客观实体而建立的,它们之间又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它们具有相同的地层学目标,即促进我们对地壳岩石体及其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2.2 岩石地层划分(Lithostratigraphic subdivision)   根据岩石体岩性或岩相特征及其地层关系所进行的地层划分,目的在于将其划分为能反映岩性特征和变化规律的单位。不同级别的岩石地层单位的术语用群、组、段、层或野外简单的岩石术语(如砂岩、石灰岩、片麻岩、杂砾岩等)来表示,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可用岩群、岩组等来表示。 2.3 生物地层划分(Biostratigraphic subdivsion)   依据岩石中所含的化石进行的地层划分,即将这些含化石的部分划分为能反映具有相同或相似化石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的单位。生物地层单位的术语泛称生物带,包括延限带、间隔带、谱系带、组合带、富集带,等等。 2.4 年代地层划分(Chronostratigraphic subdivision)   根据岩石体形成的地质年代所进行的地层划分,并根据不同规模岩石体所跨越的时间间隔将其划分为不同级别的年代地层单位。年代地层单位的术语包括宇、界、系、统、阶和亚阶。每个年代地层单位都有一个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地质时间间隔),其术语为宙、代、纪、世、期和亚期。 2.5 磁性地层极性划分(Magnetostratigraphic polarity subdivision)   根据岩石体剩余磁性方向的变化(倒转、长期变化)所进行的地层单位的划分。磁性地层极性单位的术语用极性带。 2.6 层序地层划分(Sequence stratigraphic subdivision)   层序地层划分是以各种客观存在的、较易用近代地质-地球物理方法追踪而识别的特理界面(不整合面、地层结构转换面等)为标志所进行的地层划分。不同级别层序地层单位的术语分别称巨层序、超层序、沉积层序(三级层序)、体系域和副层序等。 岩石地层单位 3.1 岩石地层单位的性质   岩石地层单位是以其能在野外观察到的岩石的岩性特征为基础,并能以这种特征下定义的层状或似层状的岩石体。任何种类的地层单位都是以岩石为基础的,因而都具有岩石的特征。但是,只有岩石地层单位才是根据岩石的种类——砂岩、砾岩、石灰岩、粘土岩、凝灰岩、大理岩、玄武岩、片岩等而划分的。识别和建立这样的单位有助于理清地壳的岩石由老到新的顺序及其物理性质,确定岩石成因,寻找和开发有用矿产资源等。   沉积岩层、喷出的层状火山岩层及其变质岩层,由于它们的特殊岩石特征,原即层理清楚,地层关系明确,且极容易识别而被作为岩石地层单位。   岩石地层单位是地质填图的基本单位。因此,它是区域地层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岩石地层划不但是任何一项新的地质调查工作开始时必须进行的第一步工作,而且也是恢复区域地质历史的重要环节。 3.2 岩石地层学(Lithostrtigraphy)   岩石地层学是地层学的主要分支,是根据岩石体的岩石特征及其相互关系,阐明构成地壳的岩石,并将其系统地组合成可鉴别的并给予命名的地层单位。 3.3 岩石地层单位(Lithostratigraphic unit)   岩石地层单位是根据可观察到并呈现总体一致的岩性(或岩性组合)、变质程度或结构特征,以及与相邻地层间关系所定义和识别的一个三维空间的岩石体。一个岩石地层单位可以由一种或多种沉积岩、喷出岩或其变质岩组成。单位的鉴别要求是整体岩石特征的一致性。   岩石地层单位必须以实际岩石组分的特征为基础,而不是以岩石的地球物理性能(电性、磁性、放射性和其他推论或度量的物理性质)、推论出的时间间隔、地质事件、成因等为基础。因此,在岩石地层单位的定义中不考虑时间、成因、气候、环境或事件等因素。但是,岩石地层单位本身是推论这些因素的物质基础。   化石作为岩石中的一种物质成分,对于识别一个岩石地层单位有时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岩石地层单位的定义中不考虑时间、成因、气候、环境或事件等因素。但是,岩石地层单位本身是推论这些因素的物质基础。   划分变质岩岩石地层单位,仍应遵循岩石特征的整体一致性这一基本原则。原岩是沉积的或火山堆积的岩层序列,在剖面上呈叠覆关系,虽经区域变质,但原岩特征清楚,原生面理保存良好,其层序虽然发生变化,但通过构造解析可以恢复原来的可信层序,仍按岩石地层单位划分与命名。 3.4 岩石地层单位的种类   岩石地层单位分三种:正式岩石地层单位、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和特殊岩石地层单位。 3.4.1 正式岩石地层单位(Formal lithostratigraphic units)   符合本指南关于岩石地层划分和单位定义的规定,并按命名程序给予命名的岩石地层单位。   正式岩石地层单位的等级与术语:    群(Group)——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组的组合或行将划分为若干组的序列。    组(Formation)——岩石地层划分的基本单位。    段(Member)——组内命名的岩石实体。    层(Bed)——组内或段内命名的特殊岩层,或在火山岩序列中最小的独特层状岩石体——岩流层(Flow)。 3.4.1.1 组(Formation)   组是岩石地层划分的基本单位,用于地质填图、描述和阐明区域地质特征。组是野外宏观岩类或岩类组合相同、结构类似、颜色相近、呈现整体岩石和变质程度特征一致、空间上有一定的延展性,并能据以填图的地层体。   组或者由一种岩石(沉积岩、火山岩或变质岩)构成,或者以一种岩石为主间有重复出现的其他岩石的夹层;或者由两估种岩石交替出现的互层所构成;还可能以很复杂的岩石组分或独特的结构所构成并与其他组相区域区别。   对于一个独立的组所要求的岩石变化程度,没有严格的规定。主要视一个地区的地质复杂程度,并能较为准确地描述其岩石组合特征和阐明地质历史为原则。   关于组级单位的厚度,无标准限制。其厚度大小主要取决于能最好阐述该地区岩石发育所需要的地层单位规模的大小。 如果所建的一个组在一定比例尺的地质填图中,或在横剖面图上不能填绘表示出来,则这个组应视为是不合理或无意义的。虽然用一条特殊线条夸大表示一个组的做法是允许的,但建立这样薄的组组单位应特别慎重,除非其的确具有重要意义。 3.4.1.2 段(Member)   段是组内较其低一级的正式岩石地层单位。段总是组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脱离组而独立存在。   组不一定要整分成段。需要时可以仅把组的某个或某此间隔划分成段。段可以从一个组侧向进入另一个组。   凸镜体(Lens Lentil)是组内两端尖灭,地理分布窄,其特征不同于其周围岩石的一个特殊的凸镜体状的岩石体;楔状体或舌状体(Tongue),是一个组侧向延伸超出其主体并插入其他组中的那个部分。它们都可以命名,被视为特殊形状的段;未予命名和使用术语段代替时,应视为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   组内的生物礁和碳酸盐岩丘可以命名而被视为正式的段(未予命名和以术语段代替时,应视为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 一个组侧向伸入其他组内的部分可以处理其他组的一个段而另外命名段的次级划分是层。 3.4.1.3 层(Bed)   层是最小的正式岩石地层单位。一般只限于对那些能识别出来而且特别有用的一个层,或许多单层组成的单位才给予命名,并指定一个正式岩石地层单位。   像煤层、油砂或基他有经济价值的一些层,一般也给予命名,但这样的单位及其名称通常不属于正式岩石地层名称的范畴。   标志层是一个分布广而岩性特殊的薄层,可以命名作为正式岩石地层单位。   岩流层(Flow)是火山熔岩中最小的岩石地层单位,等级上与沉积岩中的“层”相当。它可用其结构、成分、叠加序列等加以辨别。一般岩流层都是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   层的厚度通常为1厘米到几米厚。厚度更小的层称作“纹层”(Laminae)。只有由层面限制的层才是岩石地层单位的层。 层可以在段中存在,也可以不分段的组中存在。一个特殊层可以从一个段或组穿入另一个段或组而保持原来名称。 3.4.1.4 群(Group)   群是比组高一级的正式岩石地层单位。群可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或相关的具有共同岩性(或岩性组合)特征的组组合而成;有时也可能是一套尚未经深入研究,暂未分组,一经详细研究后有可能被划分成若干组的岩石系列。必要时,群可以再分成几个亚群,或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并具有共同岩性(岩性组合)特征的群组建成一个超群。群的单位层型,就是它所包容的各个组的单位层型。组不一定要合并为群,只有为了更有效地在大范围内进行对比研究,或为编制小比例尺图件的需要才并组为群。地层厚度大小和沉积时间间隔的长短不是建群的有效理由。 3.4.1.5 岩石地层面(岩石面)(Lithostratigraphic horizon, Lithohorizon)   岩石地层面(岩石面)是岩石地层岩性特征发生变化的一个转换面,通常形成一个岩石地层单位的界线,或者是岩石地层单位内的一个岩性特殊的极薄的标志层。岩石地层面(岩石面)对于岩石地层对比特别有价值。 3.4.2 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Informal lithostratigraphic units)   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是为某些特殊需要而提出的一个无需命名,也不符合命名为正式岩石地层单位的岩石体。从考虑实用目 的而非考虑岩石特征一致性所识别的岩石体,如含水层、煤层、油砂、采石层、含矿礁或其他有经济价值的层,即使给了地理专名,也是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当使用汉语拼音或译成英文时,单位术语第一个字母不大写。   依据岩石形成方式、形状或其他非岩石特征所鉴别的岩石体,如滑积物、滑移体、滑来层、滑来岩块、底辟、盐栓、旋回层等,均可作为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的名称。 3.4.3 特殊岩石地层单位(Special lithostratigraphic units)   特殊岩石地层是相对于正常岩石地层提出的,二者分别使用于不同类型的岩石体(地层)。正常岩石地层的形成,符合地层学的地层叠覆律、化石层序律和瓦尔特相律,其岩石(或岩石组合)特征与结构、层序与地层关系在实地地层剖面上易于识别和纵、横向追索;而特殊岩石地层,主要是原始层状或非层状岩石体(地层)遭受后期不同程度和期次的构造作用、变质作用和岩浆作用等的强烈影响与改造后形成的一套岩石体(地层),其原始地层的顺序受到严重破坏,岩石特性、结构与构造部分或全部遭受明显改造与重组,或发生大幅度构造推覆与位移,致使难以用于正常岩石地层的分类方法对其进行或分与对比。 一个特别岩石地层单位可以由一种或多种原始层状或非层状岩石(地层)体经受构造、变质作用、岩浆活动等改造、重组面成;也可以是由一种原始层状或非层状岩石(地层)体经构造、变质作用等改造重组成多个特殊岩石地层单位。 特殊岩石地层往往代表了早期地壳的岩石组合或复杂构造带(造山带)的重要组分,是地壳演化与古陆、古洋变迁的直接记录。因此,加强对特殊岩石地层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是运用现代地层学参与解决地球演化这一重大课题的一个重要方向。为此,本指南列述以下一些特殊岩石地层单位:岩群、岩组、杂岩、混杂岩、蛇绿岩、滑塌岩、构造岩等(前三类作为正式地层单位,后四种一般是非正式地层单位),以引起广泛关注。 3.4.3.1 岩群(Group-complex)   岩群是特殊岩石地层单位中相当于正常岩石地层单位群一级的正式单位。它们是在中—高级变质岩区,或造山带的主体部位,由于受复杂或强烈花岗岩岩浆活动影响,或受因深熔作用导致的区域混合岩化作用而形成的一套无法建立完整层序的变质表壳岩岩石组合。这类岩石组合,往往呈现顶、底不全,并为特殊构造面所围限,或被变质花岗质侵入体或成因复杂的花岗质岩石所包容;其岩层往往受强烈韧性剪切作用而产生强烈糜棱岩化,使原始地层顺序遭受强烈破坏,难以恢复完整的地层层序。   这套变质表壳岩组合,包括变质基性和超基层火山岩、副片麻岩、变粒岩、麻粒岩、大理岩、铁英岩、不同程度糜棱岩化石,以及由上各类岩石经受不同深熔作用改造形成的层状区域混合岩类.等。这套岩石组合在较大范围内宏观上具有相对的层序意义,可进行较大范围内的对比。岩群一般包括两个或多个岩组,有时其间还可包括有正常岩石地层单位的组。 3.4.3.2 岩组(Formation-complex)   岩组是岩群中根据岩石(或岩石组合)特征,进一步再分的相当于正常岩石地层单位组一级的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其岩层具深浅不等的变质程度,有时呈现中等至强烈糜棱岩化、片理化、布丁化,或在强干性弱的岩层中呈现为复杂的褶皱叠加和各种塑性变形特征;其原生面理往往部分或全部为后生面理所置换;其顶、底界常被次生构造成(如区域性断层、韧性剪切带或强变形带)所限;岩组与岩组之间的接触关系,一般不符合原始正常岩石地层的叠覆原理,而是构造叠覆关系。岩组可有一定区域延伸,在一定范围内可进行对比。 3.4.3.3 杂岩(Xomplex)   杂岩是一种特殊岩石地层单位。它是一套厚度巨大、常不见底、由各种不同类型的一种或数种岩类(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构成的岩石复合体,并以不规则混合的岩性或极为复杂的构造关系为特征,以致组成岩石体的原始层序模糊不清,难以对其中的单独岩石或岩石层序进行划分与填图。杂岩可作为正式岩碱于层单位名称的一部分,即作为其名称中的岩石学术语,如桑干杂岩、东海杂岩等。杂岩不等级。 3.4.3.4 混杂岩(Melange)   混杂岩是一种特殊的岩石(地层)体。它是在活动大陆边缘或陆内碰撞造山带范围内,由各种不同类型(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不同地质时代地层(岩石)体,因构造作用的结果,使其无规律地混合堆积在一起的岩块集合体。它们沿构造边界分布,有的岩块成一条混杂岩带,长达几十至上百公里,少数可达上千公里。在混杂岩带中,有的岩块(或地层体)还保存有自身的层序关系,可建立低组别的正常岩石地层单位;而岩块(或地层体)之间的接触关系,一般是特殊的构造关系。因此,在混杂岩带内通常难以从整体上建立正常的正式岩石地层单位系列,只能建立一种特殊岩石地层单位中的无级别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混杂岩因其所处构造环境不同而形成不同性质的混杂岩带,在活动大陆边缘因板块俯冲形成的常是沉积混杂岩;在陆内碰撞造山带内形成的常是构造混杂岩。 3.4.3.5 蛇绿岩(Ophiolite)   蛇绿岩是地球壳-幔层圈间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一种洋壳岩石组合体。它们记录了壳-幔作用过程中的许多重要信息,包含了一套壳-幔不同层圈的岩石单元系列,这套系列一般按自下而上(超基性-基性岩、堆晶岩、辉长辉绿岩、席状岩墙群、玄武岩或含深海沉积岩夹层的层状玄武岩、硅质岩及深海泥质岩等)的顺序生成。它们不是单一的岩石地层单位,更不是杂乱无序的各类岩石混合成的杂岩,而是一套具有明显成因联系和严格定位的岩浆岩-深水沉积岩的组体。蛇绿岩常因构造作用而使其各类岩石间形成较复杂的叠置关系且呈现出顶底不全和层状无序状态,因此,将其作为特殊岩石地层单位中的一种无级别非正式单位。在野外填图时,只有在查清各类岩石单元音质相互顺序关系后,才能以蛇绿岩称之,否则只能以各单独岩类的岩石单元表示。蛇绿岩在一个构造带内有一定的延伸范围,可以进行对比。 3.4.3.6 滑堨岩(Slump rock或Olistolith)   指已生成的正常或特殊岩层(或岩石体),因受构造或重力(或其他地质)作用影响,产生滑移或崩塌而嵌进或掉入正在沉积的异地地层体中的部分。它们的生成时代一般都不同程度地老于其围岩,其周边与围岩间完全被特殊地层面所围限。当滑移(或崩塌)距离较短时,其滑移(或崩塌)物常被称为“滑移岩、滑移层、滑坡堆积”,其生成时代仅略老于围岩,其岩性亦与围岩相近,只能据其紊乱层理或折断层理等特征予以识别。此种滑移岩可作为包围它的正常岩石地层单位内的一个次一级非正式地层单位或标志层进行描述。   较典型的滑塌岩是指具有一定厚度、在构造作用下产生较长距离滑移,或崩塌位移较远的地层(岩石)体。其生成年代一般明显老于围岩,其岩性特征与围 岩亦明显不同,其周边与围岩间完全为特殊地层面所围限。这种滑塌岩体自身常呈现为一个良好的地层剖面,其内部可进行低级别的正常岩石地层单位划分。但其与围岩的关系,应通过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等方法的详细综合以区分,否则易导致将其与围岩当做相同层位看待,从而对某些重大理论问题可以得出不正确的结论。   滑塌岩,就其成因讲是一种特殊的岩石地层单位;就其物质组成讲,当它由层状或似层状岩石体构成时,它可以是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并可进行低级别的正式岩石地层划分;当它由非层状岩石体组成时,则是无级别的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 3.4.3.7 构造岩(Tecto-rock)   指在构造带或构造面上形成的具特殊次生结构的岩石组合,如构造角砾岩、糜棱岩等。当其厚度不大时,可作为一种特殊地层面或特殊标志层看待;当其厚度达到一定规模并在侧向有相当的延伸范围时,可构成独立的特殊岩石地层单位,其边界为构造面所围限,其内部结构已完全因构造作用的结果而产生强烈剪切变形或呈非层状无序状态。构造岩是特殊地层单位中一种无级别的非正式地层单位。 3.5 建立岩石地层单位的程序 3.5.1 指定作为定义标准的层型或典型地点   不论哪一级或什么岩类组成的每个正式岩石地层单位,都应当有一个高度概括、文字精炼的明确定义;同时指定一个该单位赖以定义的层型(典型剖面)或典型地点是重要的。   对于层状岩石地层单位而言,定义的基础是一个岩层序列的单位层型。对于非层状或成因不明的变质岩体的岩石地层单位而言,定义的基础应该是一个单位据以下定义的特殊地点,即典型地点。   层状岩石地层单位的层型和非层状岩石地层单位的典型地点可以选在露头上、巷道中、矿井中或钻孔内。单位的名称最好就取自层型所在地和典型地点的名称。   层型或典型地点一旦指定,一般不变更,只有当发现它被指定或描述明显有误时才予以变列。如果原始层型或典型地点出露得极差,构造复杂,难以接近或不能代表该单位,则应补充指定一个(或若干个)参考剖面(次层型)或参考地点。但参考剖面或参考地点只应是辅助于原始层型或原始典型地点,而不是去取代原始层或典型地点。   组和组以下的岩石地层单位的层型通常都是单位层型。群通常都是复合层型。   在一个地区范围内,地层倾解缓、出露不好和不能做到指定任何完整和连续剖面作为单位层型时,只指定典型地区或典型地点而不指定层型剖面。在这种情况下,在能够见到下伏和上覆单位变化处的剖面上明确鉴别下、上界线层型是非常重要的,此时的单位层型就是由典型地点或典型地区内介于上、下界线层型间的岩层所组成。   在别处识别该单位时,不是考虑剖面上的地层厚、薄或时间跨度,而是必须符合与层型面定义相同的岩石组成和在层型剖中的相当地层位置。 3.5.2 界线   岩石地层单位的界线划在岩性空变处,但也可以人为地放在渐变带内。无论在纵向上还是横向上,界线的确定都应清楚地体现岩石的变化。   岩石地层单位的界线经常斜切时间面或化石带的界线或其他地层单位的界线。 3.5.3 不整合和间断   岩性十分相似的岩石(地层)体往往包含着局部的或小的间断、假整合或不整合,一般不应当仅仅因为存在着这种类型的沉积间断而被划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岩石地层单位,除非同时还存在着一个易于确定岩石特征改变的界线。总体上发生变化,而且被区域性的不整合或大间断隔开的相邻地层,即使不存在明确的岩性差异证明其可分时,也应避免将它们联系成一个岩石地层单位。一般情况下,群(尤其是组和段)内不应当有不整合;嵌入不连续不应当见于组内,群内也很少见。群内可以有平行不连续,组内也可能有规模不大的平行不连续。 3.6 岩石地层对比   一个岩石地层单位及其界线应该从层型剖面或典型地点尽量向外延伸。这种延伸可远到只要确信在其层型或典型地点建立该单位所依据的典型岩石特殊的确存在,或通过间接证据相信其存在的地方。   在出露不好,岩石特征一致性难以证实的地方,单位及其界线可以借用曾经使用过的地貌形态、岩石成分的证据、电测曲线特征、地震反射波谱和明显的植被特征为基础来间接地指示岩石的组成而进行识别和对比。特殊化石的存在对于岩石地层单位的对比十分有用。应该承认,那些仅仅靠运用推论岩石成分的方法追索识别的岩石地层单位,虽然有用,但不是直接以岩石地层标志为基础的。岩石地层单位的地表形成是填图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如果在没有其他因素干扰的地方,把岩石地层单位的界线确定在地貌所表现的特征与岩石变化一致珠地方是可取的。 用标志层作界线   当标志层出现在岩石纵向上发生改变的地方时,该标志层的顶或底就可以当做一个正式岩石地层单位的界线。当两个标志层间的岩石横向变得与层型上的岩石有本质区别时,则应该另建一个新单位,即使两个标志层可以追索到远离层型以外的地区,也不能把两种不同岩性的岩石地层当做同一岩石地层单位处理。 3.7 岩石地层单位的命名 3.7.1 一般规定   岩石地层单位的名称应遵循本指南有关地层单位命名的一般规定(见8.4)。此外还有如下一些补充规定:   岩石地层单位的名称应由一个适当的地方性地理名称(专名)和一个表示其级别的单位术语(群、组、段、层),或者一个代表该单位的主要岩石类型的简单岩石名称联合形成(如:太原组,霍山砂岩,富家沟片麻岩,西康板岩),或者三者联合形成(如东大窑石灰岩段)。构成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名称的汉语拼音的所有单词的第一字母均应大写。为便于对外交流,单位术语不用汉语拼音而用英文,如,长兴石灰岩用Changxing Limestone, 不用Changxing Shihuiyan;五通群用Wutong Group,不用Wutong Qnu。   “软的”、“硬的”和“角砾状的”等描述性形容词,不应用一个岩石地层单位名称的岩石术语中。   喷出的(extrusive)、变质的(metamorphic)等形容词原则上不应用于岩石地层单位名称中。但当它们有助于澄清一个单位的性质,或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时可以使用,如变质杂岩、火山杂岩等。   形容词“上”、“中”、“下”不应用于正式岩石地层单位蝗级资助划分。如果使用了,应视为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 3.7.2 名称中的地理组分   关于地层单位命名地理名称的用法包括在8.4.1条款内,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岩石地层单位,还有如下一些补充规定: 当一个岩石地层单位在岩性上,或因沉积作用的原因,或因变质或成岩的原因横向发生变化的时候,是否需要改变地理名称,要取决于其变化的程度,变化后的持续性(或稳定性),以及对比和连续的可靠性。对于区域性的变化,可考虑改变名称,但这样的改变应慎重,以免仅据一些微小的岩性变化就提议建立一个新的岩石地层单位名称而带来混乱,尤其在岩性变化界线很不明显的情况下,用一个广义的名称,比使用两上或两个以上的名称更好。   地理专名加岩石名称构成的简单岩石地层单位名称仅限于组级单位使用,如霍山砂岩,其等级相当于组。段名或层名也可使用岩石术语,但是,在岩石术语之后务必再增加一个单位的级别术语——段或层。一般不用岩石名称表示群。   作为一个成因未定的非层状变质岩体的岩石地层单位名称,应由一个适当的地理专名与一个代表组别的单位术语,或一个代表主要岩石类型的简单野外岩石名称联合构成。   许多地区的远岸海洋钻探存在给井内岩石地层单位选择正式地理名称的问题。有些情况下,钻井内的岩石地层单位在较大地区内不能与地表岩石地层单位进行对比,而又难以给新建组找到一个合适地名,这时可以从海岸,或海洋,或其他特征取一个名称。即使如此,这样的名称也很少见,因而常需要使用纯人为的命名方法标示远岸海洋钻井内的岩石地层单位。本规定亦适用于水下填图所识别出的岩石地层单位。 3.7.3 名称中的岩石组   在一个岩石地层单位的名称中,当使用岩石术语时,这个术语应该最简单而又易被接受,且能代表该单位的主要特征的岩石名称,如石灰岩、砂岩、页岩、流纹岩、石英岩、片麻岩、杂岩、杂砾岩等。像“粘土页岩”或“砂质石灰岩”这样的复合术语和“页岩和砂岩”这样的合成术语,都不宜作为岩石单位名称中的岩石术语使用。也不应把形容词用于地名和岩石术语之间,如某某黑页岩。   像冰碛岩(Tillite)、风暴岩(Tempestite)、复理石(Flysch)和滑来岩块(Olistolite)这样的成因术语和构造岩相术语,应避免用于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名称。因为这样的术语和处理方法违背研究中的多重假没原则,而且采用成因限制的做法影响了单位概念本身的可信度,易引起不必要的争议。 3.8 修订或重新定义岩石地层单位   修订或重新定义一个已建立的正式岩石单位而不变更其名称时,应具备提议建立一个新单位同样多的理由和相同程序(参阅8.7)。关于要更改单位的地理名称、岩石术语或级别术语。 生物地层单位 4.1 生物地层单位的定义和性质   生物地层单位是根据其所含化石来定义和说明其特征的地层体。   生物地层单位是一个客观实体,其识别与划分的依据是岩石层中可见的那些特定的可鉴别的生物化石。地球上不含化石的岩石(地层)体就不属生物地层范畴。从整体上看,生物化石显示了随地质时间推移的进化演变,这种演变在地层记录中是不重复的,因而生物地层单位就具有相对地质年龄的价值。有多种生物地层单位,在不同种类的生物地层单位间或以不同类别的化石所建的同一种类的生物地层单位间,沿纵向和横向方面经常有重叠、间断或交叉。生物地层单位依赖于生物分类方案,分类方案的变更还可使代表生物地层单位的地层体范围扩大或缩小。 4.2 生物面(Biohorizon)   生物面是指在其上、下生物地层特征有重要而显著变化的一个面,或本身具有独特生物地层特征的一个薄层,因而被普遍作为一个生物地层单位的界线使用,它也可以出现于生物地层单位之中。生物面也称界面(Surfaces)界线(Boundaries)、标志层(Markere)、基准面(Datum planes)及关键面(Key horizons)等。   生物面最有对比(不完全是时间对比)价值。在建立生物地层单位、进行底层对比和分统划阶过程中,首先要寻找出合理、明显而又分布广泛的生物面。   建立生物面所依据的特征通常是,以一个一直地层剖面为基础的生物分类单位的首次出现(first appearance)、最后出现(last appearance)、最低存在(lowermost occurrence)、最高存在(uppermost occurrence)、明显存在、频率及丰度变化和单个分类单位(individual taxons)的变化特征(如有孔虫壳体旋向改变,或珊瑚数目或排列方式的改变)。其中,首现基准面(FADS)和未现基准面(LADS)均为常用的生物面。 4.3 生物地层单位的种类及等级   生物带使生物地层带的简称,它是任何一种生物地层单位的统称。生物地层划分可采用不同生物特征(如以全部化石或某类化石的组合特征、共生情况、延续范围、富集程度、形态特征等)为根据。因此,有含义和内容很不相同的多种生物带。为指明生物带的种类,对每种生物带应有不同的、专用的和定义完善的术语。经常使用的生物带有五种,即延限带、间隔带、谱系带、组合带和富集带。他们之间不存在从属关系,也不相互排斥,更不是代表生物地层单位的不同等级。例如,延限带不应该划分成组合带,反之亦然。然而某些种类生物带(如组合带)可再细分为亚带,或将有共同生物地层特征的几个生物带组成一个超带。因此,生物亚带、生物带和生物超带成为生物地层单位的一种等级。此外,一个种的延限带附属于它隶属的属延限带,这是生物分类等级含义已延至生物地层单位上的结果,不再需要一个生物带的等级术语。 年代地层单位 磁性地层极性单位 其他地层单位和地层研究方法 地层单位命名规定 第二部分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表 前言   《中国地层指南》修订版(2001)中所附的《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是为适应和满足国内各部门广大地质工作者的应用需要,以及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并参与完善《国际地层表》的需要而提出的。其产生经历了三年多时间,表中的分统、建阶方案由1999年12月第二届全国地层委员会召开的断代工作组工作会议(即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预备会)期间各断代工作组分别提出,经全国地层委员会汇编完成,并在2000年5月召开的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期间,经与会代表讨论通过并报国土资源部批准后正式出版发行。   在全球地质发展历程中,中国处于重要、关键的位置。中国地层及其所含生物化石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多样性,在世界范围内是罕见的。而且中国地域辽阔,各种类型的地层发育连续齐全。因此,建立我国自己的一套区域性年代地层划分对比标准不仅可能而且很有必要。这与国际上建立全球年代地层标准并不矛盾。正如《国际地层指南》(2000,第二版中文版,第56页)指出的:“全球标准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中的单位,只有当它们以完整的、详细的地方或区域地层学为依据时,才是有效的。因此,借助地方或区域地层表是达到统一的全球单位的途径,对于阶和统尤其如此。而且这个级别的区域单位可能一直是需要的,无论它们是否与全球标准单位严格相符。”同时还强调,“建立地方或区域年代地层单位的原则应与建立全球标准年代地层单位的原则相一致。”   在国际上,为建立全球标准年代地层单位,国际地层委员会制订了《关于建立全球年代地层标准的准则》。该《准则》规定,全球年代地层单位只能以其下界界线层型而不是以单位层型来厘定。在《国际地层表》中,阶一级单位有正式、半正式和非正式单位之分。前者,其单位的下界已经用国际地层委员会投票通过并经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批准的全球界线层型或全球标准地层年龄厘定;中者,其单位下界已经国际地层委员会各有关分会投票,通过应当采用并以全球界线层型厘定的阶名,但尚未经国际地层委员会投票通过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批准;后者,其单位下界尚未经国际地层委员会下属各级组织投票决定,但它们具有长期持续应用的传统,并获得同行广泛认同。现在向全国推荐的《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是一个区域性的年代地层单位系统,主要是为适用于中国的地层实际并在条件成熟时,将有些单位推向国际。这个表中,除个别单位的下界界线层型已被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批准为全球对比标准外,其余绝大部分单位均尚未达到这种程度。因此,从国际范围来说,它们是非正式单位。但对中国这个大区域来说,至少目前相当长一个时期内,为满足各方需要,实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鉴于各年代地层单位目前的研究现状尚不足以确认其下界的界线层型,因此本文中对各单位的厘定,暂以单位层型的内容定义,以便广大地质工作者在应用时了解各单位的基本涵义。为提高表中各阶的成熟度,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支持和经费资助下,全国地层委员会已着手有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有步骤地对各年代地层单位的界线层型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尽早达到国际和中国地层指南规定的厘定一个年代地层单位的要求。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说明书》,是根据2000年8月29~30日在北京十三陵召开的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第一次常委扩大会的决定组织编写的。原因是,该表中已建立起的从震旦系至第四系我国自己的基本年代地层单位——阶的序列中,只是一个年代地层系统的框架,无任何文字说明,极不利于全国同行们参考应用。为使该表更好地发挥作用,决定尽快组织力量完成该表的系统文字说明。这项工作于2000年12月20~22日在北京西峰寺召开的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第二次常委扩大会暨“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项目二级课题分解论证会期间得到进一步落实,要求各断代工作组(主要是震旦系—第四系)于2001年6月底前提交各自断代内所列各阶的文字说明材料。各断代完成并汇交后,全国地层委员会安排专人,在各断代提供的各阶文字说明材料的基础上,按统一格式和内容要求,精练完成此系统说明书。因此,目前公开出版发行的这一部中国年代地层表说明书,是一项集体编著的成果。   参与撰写各断代所列各阶文字说明材料的人员如下:   第四系萨拉乌苏阶、周口店阶和泥河湾阶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闵隆瑞研究员完成;   新近系麻则沟阶、高庄阶、保德阶、通古尔阶、山旺阶、谢家阶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邓涛研究员完成;   古近系塔本布鲁克阶、乌兰布拉格阶、蔡家冲阶、垣曲阶、卢氏阶、岭茶阶、池江阶、上湖阶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童永生研究员和李茜完成;   白垩系富饶阶、明水阶、四方台阶、嫩江阶、姚家阶、青山口阶、泉头阶、孙家湾阶、阜新阶、沙海阶、九佛堂阶、义县阶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陈丕基研究员完成;   侏罗系大北沟阶、土城子阶、头屯河阶、西山窑阶、三工河阶、八道湾阶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季强研究员完成;   海相三叠系土隆阶、亚智梁阶、青岩阶、巢湖阶、殷坑阶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童金南教授完成;   陆相三叠系瓦窑堡阶、永坪阶、胡家村阶、铜川阶、二马营阶、和尚沟阶、大龙口阶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李锦玲研究员完成;   二叠系长兴阶、吴家坪阶、冷坞阶、茅口阶、祥播阶、栖霞阶、隆林阶、紫松阶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金玉玕院士完成;   石炭系逍遥阶、达拉阶、滑石板阶、罗苏阶、德坞阶、大塘阶、岩关阶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金小赤研究员完成;   泥盆系邵东阶、锡矿山阶、佘田桥阶、东岗岭阶、应堂阶、四排阶、郁江阶、那高岭阶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侯鸿飞研究员完成;   志留系安康阶、紫阳阶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傅力浦研究员完成;   奥陶系钱塘江阶、艾家山阶、达瑞威尔阶、大湾阶、道保湾阶、新厂阶和志留系大中坝阶、龙马溪阶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层古生物研究中心汪啸风研究员、陈孝红研究员完成;   寒武系凤山阶、长山阶、崮山阶、张夏阶、徐庄阶、毛庄阶、龙王庙阶、沧浪铺阶、筇竹寺阶、梅树村阶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项礼文研究员完成;   震旦系灯影峡阶、陡山沱阶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孙卫国研究员完成;   南华系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邢裕盛研究员和尹崇玉研究员完成; 前南华系在《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2001)和本说明书内所附的《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中,将前寒武系划分为元古宇和太古宇。元古宇自上而下再划分为新元古界、中元古界和古元古界。其中,新元古界自上而下分为震旦系、南华系和青白口系;中元古界自上而下分为蓟县系和长城系。部分由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陆松年研究员完成。 最后的统撰工作由全国地层委员会地层单位分类及地层名称审核分委员会主席黄枝高研究员完成。 现出版的《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说明书》,是为满足广大地质界同行的应用急需,根据表中所列各阶目前的研究现状及其所积累的现有资料编著的。按照国际地层指南和中国地层指南的建阶要求,大部分阶(尤其是陆相新建的阶)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这个说明书只能给广大应用者对表中各阶提供一个最基本的轮廓性概念,以便在应用时参考。待时机成熟,将对说明书进行全面的修正与补充完善。 新生界(Cz) 第四系[陆相](Q) 1、萨拉乌苏阶 Salawusuan Stage(Q3p) (1)命名及层型剖面 由第二届全国地层委员会第四系工作组①于1999年12月在全国地层委员会召开的十三陵断代工作组工作会议期间提出(全国地层委员会,2001);阶名源自同名岩石地层单位“萨拉乌苏组”。命名剖面位于内蒙古伊克昭盟红柳河两岸;层型剖面暂定内蒙古乌审旗滴哨沟及大沟湾。 (2)生物标志 本阶以含纳玛象-晚期鬣狗动物群(或赤鹿最后斑鬣狗动物群)为特征。其中主要有:Crocuta ultima, Palaeoloxodon naumanni,Camelus knoblochi,Megaloceros ordosianus,Equus hemionus,Coelodon taantiquitatis,Cervus elaphus, Homo sapiens等。 (3)层型剖面岩性特征 下部为灰黄色细砂、砾石层;中上部为灰绿色、灰黄色、灰白色粉砂、细砂及粘土互层。厚约40m。 (4)同期岩石地层单位 与本阶大致同期的岩石地层单位有:西部地层区的新疆群、戈壁组,中部地层区的萨拉乌苏组、马兰组、丁村组、成都粘土,东部地层区的海拉尔组、哈尔滨组、许家窑组、白水江组、下蜀组和湖光岩组等。 (5)底界年龄 下部年龄为01.2494Ma±0.01584Ma(TL),推测本阶底界年龄为0.14Ma。 备注:①出席该工作会议的工作组成员有:刘东生,张宗祜,刘嘉麒,闵隆瑞,郑绍华,刘金陵,浦庆余,王宏,郭盛乔等(下同)。 2、周口店阶 Zhoukoudianian Stage(Q2p) (1)命名及层型剖面 由裴文中、周明镇、郑家坚1963年命名。命名地点在北京市房山县周口店;层型剖面位于周口店第1地点的龙骨山奥陶纪石灰岩洞穴中。 (2)生物标志 周口店阶以含中更新世的北京猿人Homo erectus pekinensis和肿骨鹿Megaloceros pachyosteus为主要识别标志,并伴生有丰富的哺乳类动物化石,主要有:硕猕猴Macacus robustus、居氏大河狸Trogontherium cuvieri、中国鬣狗Hyaena sinensis、三门马Equus sanmeniensis、洞熊Ursus spelaeus、剑齿虎Machairodus inexpectatus、纳玛象Palaeoloxodon cf. namadicus、周口店额鼻角犀Dicerorhinus choukoutienensis、巨骆驼Paracamelus gigas、德氏水牛Bubalus teihardi、豪猪Hystrix subcristata、杨氏虎Felis yoangi等90余种。本阶自下而上包括5个孢粉组合:①Juglans mandshurica-Ulmus-Quercus-Artemisia组合;②Selaginella sinensis-S. delicatula-Betula-Ulmus组合;③Rosaceae-Humulus-Gramineae组合;④Selaginella sinensis-S. unicinata-Riccia组合;⑤Chenopodiaceae-Artemisia-Polygonum-Selaginella sinensis-Pinus组合。 (3)代表岩性 层型剖面为洞穴堆积,总厚35.43m。由冻裂物理风化形成的石灰岩角砾层,片流或径流带入洞穴的粉细砂、粘土和砂砾层,灰烬层以及钟乳石沉积物等组成。 (4)同期岩石地层单位 相当于周口店期的岩石地层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如西部地层区的乌苏群、酒泉组等,中部地层区的离石组上部、笔架山洞穴堆积和盐井沟洞穴堆积等,东部地层区的东风组、庙后山洞穴堆积、周口店组、白沙井组和北海组等。 (5)底界年龄 下部年龄为(0.462±0.054)Ma(铀系),(0.46±0.045)Ma(裂变径迹),(0.46)Ma(氨基酸),(0.641±0.032)Ma(ESR)底界年龄约0.73Ma(古地磁)。 3、泥河湾阶NihewanianStage(Q1p) (1)命名及层型剖面 由第二届全国地层委员会第四系工作组于1999年12月在全国地
本文档为【中国区域年代地层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7546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MB
软件:Word
页数:77
分类:
上传时间:2011-11-16
浏览量: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