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论语》中的君子人格对当代人格教育的意义

论《论语》中的君子人格对当代人格教育的意义

举报
开通vip

论《论语》中的君子人格对当代人格教育的意义 惠州学院 HUIZHOU UNIVERSITY 毕 业 论 文 中文题目: 论《论语》中的君子人格对当代人格教育的意义 英文题目:On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Gentleman Personality in the Contemporary Personality Education 姓 名 钟柳苑 学 号 04011204 专业班级 汉语言文学04本2班 指导教师 杨凯毅 提交日期 2008年4月 教务...

论《论语》中的君子人格对当代人格教育的意义
惠州学院 HUIZHOU UNIVERSITY 毕 业 论 文 中文题目: 论《论语》中的君子人格对当代人格教育的意义 英文题目:On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Gentleman Personality in the Contemporary Personality Education 姓 名 钟柳苑 学 号 04011204 专业班级 汉语言文学04本2班 指导教师 杨凯毅 提交日期 2008年4月 教务处制 目录 引言····························································1 1当代青少年人格缺憾及原因······································2 1.1 “知”的缺憾·············································2 1.2 “情”的缺憾·············································2 1.3 “意”的缺憾·············································3 2学生健全人格的内涵·············································4 3君子人格的内涵·················································4 4君子人格的培养及其对当代人格教育的启示·························6 4.1德教为先··················································7 4.2博学于文···················································7 4.3为仁由己···················································8 4.4为人师表···················································9 结语····························································10 注释····························································11 参考文献························································11 致谢····························································12 引言 在我国历史上,曾经有过种种对于理想人格的设计,也形成过许多塑造理想人格的教育思想。其中孔子的人格教育思想具有特殊的地位。孔子是最早全面展示人格问题,关注人格教育的伟大教育家。对他的人格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进行整理和挖掘,将会拓宽我们对当今人格教育的认识,进而推动我们人格教育的发展。“君子人格”是孔子为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所设计的理想人格。在纪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中,每一篇都论及君子,共出现了107次[1]。《论语》中所展示的君子人格“在千余年的系统化,具体化,世俗化的过程中,积淀为中华民族深层的传统文化意识”,[2]也是我国历代志士仁人所追求的文化品格和行为境界。当前我国青少年中出现的人格失落现象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许多中国问题专家认为,中国青少年道德人格问题是否定传统价值教育的必然结果,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回归到传统价值的教育中。孔子是我国古代的伟大教育家、思想家,作为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的经典——《论语》,其对于君子人格的描述、分析,应该说对于我们当今人格教育是不无启迪意义的。 1、当代青少年人格缺憾及原因 青少年的人格健康,不仅关系到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而且决定着青少年今后的人生走向和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培养青少年的健康人格是现代社会对教育的新要求,也是青少年自身发展的要求。从总体上看,我国广大青少年的思想人格状况是好的:他们有抱负,有理想,自立、自信、自强,乐于接受新生事物,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这是当代青少年的精神主流。只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不少青少年的人格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缺憾甚至缺失。一些青少年鄙薄自己民族的文化,盲目崇拜西方思想文化,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主义思想膨胀,贪图享乐,缺乏生活目标、集体观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和错位,有的甚至参与吸毒、赌博和敲诈,杀人自杀,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有一个深刻的教训,就是对人格的忽视。重智能,轻人格,是各类学校由于“应试教育”影响而产生的“通病”。加上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改革开放将我国的社会生活推向了崭新的时代,但急剧变革的时代步伐带来了中西文化的碰撞和新旧观念的交锋,许多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人生态度也伴随着科技文化的引进进入我国社会。青少年作为思想最为活跃,最为敏感的一个社会群体,会不可避免的受到更为强烈的冲击。面对充满矛盾和多元的价值观,青少年往往无所适从。一些貌似“新潮”、“开放”,实为“腐朽”、“堕落”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对当代青少年的人格发展起着难以估量的影响。用现代心理学辩证认知——平衡控制人格理论来观照,当代一些青少年的人格结构中知、情、意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缺憾: 1.1 “知”的缺憾。主要表现为人生观的偏差,人生信念的虚无。辩证认知——平衡控制人格理论认为,认知系统的高层水平是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然而,当代不少青少年面临信仰的迷失,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和错位。究其原因,是唯科技主义、物质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的成人世界的价值困惑。在工具理性肆虐,人类片面追求效率至上的世界大景下,中国社会也面临两千年来从未有过的大变革、大开放、大变化,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产生了激烈的冲突,以往在传统社会中人们那种注重情感交流、心灵沟通,注重和睦融洽、互帮互助的人际关系氛围,在当今社会正在逐渐被实用性、彼此算计利害得失的人际交往氛围所取代。当今人们的交往已逐渐转化为互惠互利有无功效有无实惠的原则来进行。成人世界的这种唯实用、功利价值取向通过社会、文化、家庭等途径影响青少年。青少年的人生观还没有定型,在现实的践行中,便不知不觉地顺应并且认同了这种社会价值取向。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0年的调查,有14.2%的青年崇尚“有钱就有一切的人生信条”,认为“不管采取什么手段,能挣到钱就是好样的”的青年占6.6%,另有9.3%的青年认为“人生短暂,当及时行乐”,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青年为5.2%。[3]在这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现世精神的侵蚀下,必然导致青少年人生信念的失落。在青少年学生中,大多没有信念或不知道自己有没有信念,即使认为自己有信念者也很难说清自己的信念和自己的行为有什么关系。可见,青少年对信念的认识也是模糊不清甚至不屑一顾的,对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也是扭曲和错位的。 1.2 “情”的缺憾。主要表现为道德情感淡漠,社会责任感淡薄和社会公德心弱化。辩证认知——平衡控制人格理论认为,情感系统发达的人具有理智感、道德感和其它高尚情感。当代青少年在情感系统方面大多存有缺憾。2002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你奋斗成为大学生的主要动机”调查得到的数据显示,19.8%的大学生选择社会价值,38.5%的大学生选择个人价值。实用主义的价值观已逐渐占据上风,许多青少年的道德意识薄弱,社会责任感淡漠和社会公德心弱化。调查结果表明,中MATCH_ word word文档格式规范word作业纸小票打印word模板word简历模板免费word简历 _1714182321250_2生在公共场合违反交通规则,乱扔杂物,随地吐痰,损害公物等行为大量存在。缺乏社会责任感,崇尚自我为中心已成为一部分青少年的通病。认为学习目的是“有个好前程”和 “多多赚钱,好好生活”的学生占了很大比例。青少年情感系统的缺陷,除了受现代社会科技主义,物质主义,功利主义的成人世界的影响外,教育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学校教育中,重智轻德,重理工,轻人文,重书本,轻实践,重功利,轻素质的现象仍然较为严重。而在家长的眼里教育就是汲取知识,孩子学习好就是分数高,功课好;孩子学习好就行,行为有问题不要紧;考上重点中学、大学就是人才。家长、学校、社会片面追求升学率。这些弊端使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一种培养考试机器的手段,失去了其精神追求和人文精神养育的一面。在这种社会环境和教育观念下,养成了青少年从小到大的目标就是考大学,至于考上大学以后干什么,往往只有一些美好和模糊的憧憬而已,他们很难站在一定高度审视将来,审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再加上当代青少年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多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环境中长大,久而久之,就淡化了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取而代之的是自我意识的膨胀。 1.3 “意”的缺憾。主要表现为人生价值观的异化。人格理论认为,意志行为控制方面较高发展的人,能按高尚的行为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和价值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来控制自己的行为。人生价值观是一个人对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人生的追求,人生理想所表达的看法,它是人为自己的人生所建立的标尺,是人为自己所定下的航标,是人为自己所树立的人生理想。“人生价值观使人形成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评价标准,使人能够区别出真善美与假丑恶,懂得怎样的人生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从而自觉地克制自己的不正确的欲望,规范自己的行为,高尚自己的人格。”[4]21世纪的青少年在享受科学技术带来的较为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生命意义的困惑和学习工作的压力,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难以适应。许多青少年由于生存压力,意志的脆弱及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了人生价值观的异化。主要表现为: 首先,知行脱节。青少年是一个身心尚未成熟的正在成长中的群体,他们想摆脱依赖,放弃权威,追求独立人格,但缺乏辩证思维能力和实际的独立能力,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他们的思想活跃但混乱,既有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愿望,又显得理想模糊。一方面他们对传统的“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价值观越来越淡漠,认为那是脱离现实的“假、大、空”,另一方面他们又对崇尚自我为中心完全抛弃社会国家利益的私利主义嗤之以鼻,但在现实的践行中,在物质利益的诱惑下,却不知不觉地顺应并认同了较低的社会道德行为模式。可知,很多青少年在人生价值问题上是存在知行背离的缺憾的。 其次,人生理想低俗化。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同时给青少年的人生观带来了不良的冲击。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在新旧价值观的冲突下产生了许多精神困惑。许多人的人生价值观向拜金主义、物质至上、个人利己倾斜。人成了金钱、物质和欲望的奴隶。这些市场经济带来的价值观的世俗化影响到青少年,使他们的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失去平衡,走向低俗。他们过多强调自己的个人理想,没有远大社会理想,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且在个人理想追求上,也往往以追求一些低层次的物质享受为目标,没有高尚的精神追求和强烈的事业心。 2、学生健全人格的内涵 人格一词在中国人心目中相当于品德或德行,实际上,人格的内涵不仅包括品德,还包括意志品质、心理承受力、需要、动机和价值观、责任心等要素。英国学者塞缪尔· 斯迈尔斯曾说过:“人格是个人和民族的力量源泉”。可见,人格对于一个人和一个民族的重要性。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人格健康可以说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发展方向。因此,培养青少年健全人格应该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应该加强人格教育。那么,学生健全人格是怎样的呢?辩证认知——平衡控制人格理论认为,健全人格是个体人格结构中知、情、意、行诸方面都达到了均衡的高水平建构。在认知系统方面,能主动观察和思考,大胆想象,努力探索,积极行动,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是非观;在情感系统方面,具有较强的理智感,道德感和其他高尚的情操,情感冲突较少;在意志行为方面,能自觉按高尚的社会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调控行为,目标明确,行为坚定,具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这是一种理想的人格模式,是青少年优良人格所追求的标准。大面积培养健全优良型人格的学生,应该成为现代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 人格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反观2500年前孔子的教育思想以“仁爱”为核心,正是把做人的教育放在了第一位,代表孔子思想学说的著作《论语》,其中心思想一言以蔽之,乃以教人做一好人,即教人将自己的人格挺立起来。《论语》所描绘、刻画、论述的“君子人格”就是一种理想的、挺立的人格。今天,我们青少年人格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缺憾,可以说是一种传统道德人格缺失。虽然二千多年前的孔子所设计的君子人格产生于当时社会生产力背景下,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但君子人格毕竟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的人格追求,已经积淀为中华民族深层的文化意识。今天,我们带着扬弃的目光,深入挖掘君子人格中对我们今天仍有积极借鉴意义的人格品质及君子人格教育思想,对我们当代人格教育是大有裨益的。那么,“君子人格”具有怎么样的内涵,它对我们当代人格教育有哪些重要的启示? 3、君子人格的内涵 君子称谓并不是孔子首先使用的,在孔子以前的文献《尚书》《诗经》中就已经提到了君子。它最初是作为一种身份、地位的称谓,是贵族在位者的专称,当时并无明显的人格特征。孔子借用了这一称号,赋予它新的内涵,使之成为儒家培养人才的规格标准,成为儒家的理想人格。这一理想人格的确立是与孔子所处的时代状况以及他的理想抱负密切相关的。孔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社会转型的时代,周礼所规定的旧的秩序正在瓦解,新的秩序又尚未建立起来。如何在“礼崩乐坏”的社会构建新的理想人格是那个时代无法避免的问题。因此,孔子从这一社会现实出发,从他“恢复周礼”的理想出发,对“君子”进行了新的界定,设计了一种新的理想人格模式——君子人格。“孔子所解释和规定的君子人格与贵族社会所推崇的君子人格的本质区别在于:贵族社会推崇的是一种社会地位和政治身份,而孔子所提倡的新君子人格体现的主要是一种才能结构和道德水平。”[5]“孔子在培养弟子们的时候便通过对君子人格进行的解释和新的规定而把他们引向一种崭新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6]那么,孔子对“君子人格”的“新的解释和新的规定”即赋予“君子人格”新的内涵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君子人格是“知,仁,勇”三者的化身。“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7]孔子理想人格“取决于个人内在的道德和文化修养”[8],所谓“君子怀德”,“君子道者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9] (以下所引孔子语均见《论语》)(1)君子的本质是“仁”。所谓“仁者爱人”,“仁”作为儒家思想的极高境界,它的具体含义是指“爱人”,“爱他人”。仁之本——孝悌。孝悌,是孔子所谓“仁”的根本所在:“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有了孝悌这个根本,才能生出爱人的情感。“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由人之天性之爱的孝悌而至入的“泛爱众”,即是把亲子手足之爱从先天的血缘领域引申到了后天的人与人之爱的关系中去,血亲之爱由个性之爱走向共性之爱——仁爱。仁之道——忠恕。忠恕,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便是孔子做人的原则,也是他要求他所倡导的君子所应具备的品性。“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仁成为君子必备的人格特征,即使身处逆境,条件艰苦,也要以仁为价值取向。(2)君子是“知”者。君子之“知”在《论语》中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不局限于“贵族社会所崇尚的知书达礼,多才多艺,风度翩翩的君子人格”[10],还包括许多内容,如“君子不器”,“举贤才”等。(3)君子是“勇”者。“勇”是孔子所倡导的君子人格中又一重要要素。 孔子把“勇”提到了独立人格的位置,肯定了人人都有不可夺的意志,认为“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人在逆境中,在艰苦的环境中更要坚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同时,君子之勇在孔子看来是有条件的。首先,孔子认为君子的“勇”应该建立在“义”的基础上,“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其次,他认为“勇”应该受到“礼”的约束,“勇而无礼则乱”。可见,君子尚勇且勇而有义,勇而有礼。 其次,君子拥有完全摆脱功利价值的道德标准。在孔子之前,“独立的道德观念尚未产生,人们对德(不论是概括的还是各种具体的道德的强调和重视,所关注的并不是道德本身的价值,而是道德的功利价值。德是利的附庸。”[11]而孔子认为义是人内心的道德准则,“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重义轻利是君子显著的人格特征。“君子义以为质”,君子以义为根本,做事合义则为之,违义则断然弃之。“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与之比。”在面对利与义的选择时,君子要“见得思义”,所以孔子教导他的弟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赞扬伯夷叔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支撑这种人格尊严的是“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及“君子学以致其道”、“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的信念。 再次,君子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情怀和历史使命感。在人具有独立人格的基础上,孔子进一步认识到人只能生活在社会中,所以还应该具有社会群体意识,具有社会责任感。《论语·微子》中有一段对话“长沮,桀溺耦而耕,……曰:‘滔滔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由此可知孔子面对礼乐崩坏的社会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必然,孔子所倡导的君子也是应有安民济众的伟大理想抱负的。“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修己只是君子的最低要求,作为君子,理应以安民济众为己任。曾子所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君子是有着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情怀和历史使命感的伟大人格的体现。 4、君子人格的培养及其对当代人格教育的启示 由以上君子人格内涵的分析可知,君子人格是内在修养和外向的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统一,是一种追求知,情,意统一的人格境界。这种知,情,意统一的人格境界对我们今天21世纪的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塑造是不无启迪意义的。但君子人格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对学生进行长期的教化和培养。我们除了借鉴吸收君子人格品质外,更重要的是借鉴培养君子人格的方法和途径。孔子为了将弟子培养成一个个君子,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他不仅教授弟子各种知识,还严格要求弟子的言行举止。孔子很重视培养学生的坚强的意志和约束力,同时还要求学生时时反省自身,提高自己。作为老师,孔子以身作则,他的伟大的榜样力量深深地激励弟子不断地向着理想人格迈进。孔子的这些培养学生君子人格的方法,都是我们今天仍须借鉴的方法。下面,结合当今我国青少年的人格现状及学校人格教育,具体分析孔子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君子人格的,从中探索一些当今人格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方法和途径。 4.1德教为先 孔子教育学生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君子理想人格。而君子最根本的就是要学会做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里的“本”就是做人的根本,“务本”就是要学会做人,学会作为一个有仁爱之心,能“泛爱众”和“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人。为此,孔子要求学生“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明确主张把德育放在第一位。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做人之道,具备君子的品格,掌握治国平天下的本领。 孔子教育学生把完善人格作为做人目标这一思想在今天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我国当前教育重智能轻人格的教育现状来说可谓“切中时弊”。充分认识“德教为先”的重要意义,深入开掘孔子培养君子人格的德教思想,认真借鉴和吸取其合理成分,对于当今学生的道德教育大有裨益。如针对当前学校学生中存在的不良道德状况,我们一定要加强学校道德建设,改变重智轻德、重分数,轻人格的教育现状。而如何加强学校道德建设,孔子的德教思想也给了我们深刻的启迪。如把注重功利的道德心态引导到崇道尚义、见利思义的价值轨道上来。把主体性意识引导到自觉的道德精神上来。当今的学生,热情奔放,乐于思考,个性特征鲜明,主体意识在不断增强。将学生的这一特点引导到敬仰道德,并自觉地践履道德,加强自身修养上来,是学校德教成功的关键。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学生对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在道理上是清楚的,如果回答问卷或评论别人的是非,也能说得头头是道,但一轮到分析自己却糊涂了。可见,有道德观念,而没有道德自觉精神,道德教育是不能奏效的。孔子尤为重视人的道德实践精神。他讲的君子理想人格的培养,道德教育内容的实施,无不求诸人的内心,及求诸人的道德自觉精神。如何将道德理论转化为道德现实,使道德内容不至于成为口号,孔子的这一徳教思想仍值得我们借鉴。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教育者除了向学生传授道德理论,还需向学生研究分析社会上涌现出的道德楷模,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理性,同时还要配之于法制教育,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及严格的纪律。 4.2博学于文 人是学而知之的,非生而知之的。没有学习,则不可能懂得为人之道。要实现君子人格,就要持续不断地努力和坚持不懈地学习。孔子深知,要实行“仁道”(君子之道),要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君子状态,首先得使人懂得“仁道”。但是,没有实际的学习行动,则是不可能实现其理想人格——君子人格的。他自己的修养历程,就是从“志于学”开始的。他在培养弟子人格时,也要求学生“博学于文”。孔子所谓的学习内容是非常广泛的,既包括《诗》、《书》、《礼》、《乐》等内容,还包括一些为人处世、为官从政的基本道理。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弟子可以广博见闻,培养能力,知书达理,存仁守义。可以说“博学于文”是修为君子的必经途径。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所谓“六言六蔽”就是六种品德六种流弊。“仁”“知”“信”“直”“勇”“刚”都是君子的品格,但是如果不通过“好学”来把握它们的实质、尺度,那它们就会产生弊端,走向反面,即没有用学习来辅助人格修养的行为就不能真正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容易走向反面。学习是获取知识和积极修养的主要方式,是君子人格修养的必备法宝。 孔子要求弟子“博学于文”,通过学习来懂得“仁道”(君子之道)的方法。其实就是对学生“知”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知”的高层次发展,从而懂得君子之道,提高自身修养,完善自我,拥有正确的人生信念和人生追求目标——能“泛众爱”,“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对我们今天人格教育的启示就是:要对学生加强认知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推动优良人格形成的精神动力,也是构成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学校教育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疏于对学生怎么认识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为此,当今学校在人格教育中应吸取和借鉴孔子培养君子人格的方法,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博学”当中去提高自身修养,去体认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可通过课堂教学,理论讲座,专题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社会调查与研究等形式,使学生正确地观察、分析和理解客观事物与社会现象,学会冷静、稳妥、积极的态度审视人生,认识环境和对待生活。 4.3为仁由己 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孔子人格教育成功的关键。人格教育是强化和内化的统一,需要学生发挥主体性,因为教师的教育只是影响学生的外部因素,外因必须通过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等内因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孔子在培养学生君子人格时,就充分认识到了人的主体作用。所谓“君子求诸己”,“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说明孔子是很关注学生的主体性的。那么在教育实践中,孔子是如何建立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呢?孔子从培养君子人格的目标和自己的亲身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原则:一要立志,“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志于仁就是以实现仁道为志向,走仁的道路,坚定自己的信念;二要力行,强调“力行近乎仁”,只有努力按道德规范实践的人才接近于仁德。三要内省,就是要对日常所做的事,进行自我思想检查,对自身不断地反省,提高。即“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醒也”。 因此,由孔子“为仁由己”的主体性的教育观为依据,教育者应充分尊重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努力设法增强学生的人格建构意识,使他们懂得优良人格是个体主动构建的结果;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自我建构的有效方法和技巧,如“吾日三省吾身”,严格解剖自我,然后选择有效的途径去克服弱点;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座右铭来激励和督促自己,改造自身人格;指导学生针对自身弱点有选择地投身实践活动,从知行统一的角度来完善人格。 4.4为人师表 孔子是他的人格理想的切实的实践者。对自己提出的思想,他总是尽力先去做到。他在试图将弟子培养成君子时,同样也在以君子人格要求自身。他门下的弟子,从他的一言一行中都可以体会到君子的风度,从他的言论思想中都会领悟的君子的内涵。孔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认为“夫子自道也”。在他看来,君子的追求就是老师对自身行为的表述。孔子的伟大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着他的弟子,不仅成为弟子学习的榜样,而且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颜渊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孔子如立在学生面前的一座丰碑,孔门弟子一生不忘老师的教诲,不断追寻着老师伟大的人格形象。 孔子为人师表的伟大人格精神,告诉我们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人格形成是有深远的导向作用的。教师作为青少年健康人格塑造的楷模,必先受教育,使自己具有健康的人格形象,并以高尚的人格形象影响学生走向健康的人格之路。那么教师该从那些方面来以自身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在塑造学生人格上以身作则呢? 首先,教师热爱学生是塑造其健康人格的感情基础。没有对学生的爱,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孔子说:“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爱护学生,关心学生是一个教师成功须具备的条件,对教育事业表现出充沛的精力和毅力,对青年一代表现出满腔的热情和关怀,这是教师应具备的情感意志品质。一个关爱学生的教师才能做到像孔子一样对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才能细致入微,扬人之长。坚持对学生精神上的理性引导,情感上的投资,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深厚融洽的师生关系,才更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其次,要把“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本是教育统治者如何管理百姓的,但孔子教育学生实践中同样如此。从孔门学生对孔子的评价中也可知,孔子是处处以身作则,躬行实践的。由于师德具有以身立教的作用,客观上要求教师必须达到比平常人更高的道德标准,需要更加重视道德修养,并能以实际行动,用自己的道德去影响和形成学生的人格,以自身的情操去陶冶学生的情操。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就是教师要把健康人格的导向作用潜移默化地贯穿于各学科的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接受知识,提高智能的同时,自觉地把学习与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联系起来。教师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给学生正确理想的确立起引导作用;以坚强的意志能力对学生心志的砥砺起激励作用;以高尚的人格行为对学生的行动起示范作用。 结语 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中说:“至于孔子学说与《论语》本书的价值,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对它的原文本意,只要不故加曲解,始终具有不可毁的不朽价值,后起之秀,如笃学之,慎思之,明辨之,融会有得而见之于行事之间,必可得到自证。”[12]《论语》君子人格及其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如此说也绝不过分。本文所分析和探索的只是凤毛麟角。希望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能真正“笃学之,慎思之,明辨之”,从而真正“融会有得而见之行事之间”。 注释: [1]朱义禄,儒家理想人格与中国文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40页。 [2]张晔 秦华伟,人格理论与塑造,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年6月,49页。 [3]《当代中国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与特点》,《中国青年研究》2000年第4期。 [4]刘济良,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研究, 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6页。 [5]吴龙辉,原始儒家考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75页。 [6]吴龙辉,原始儒家考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81页。 [7]中庸,第二十章(治国),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年 [8] 吴龙辉,原始儒家考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77页。 [9] 李泽厚,论语今读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3月 [10] 吴龙辉,原始儒家考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81页。 [11] 吴龙辉,原始儒家考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69页。 [12] 南怀瑾,论语别裁,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4页。 参考文献: 1、赵又春.我读论语[M]岳鹿书社出版2005年10月 2、李泽厚.论语今读 生活·读书·新知[M] 三联书店2004年3月 3、王殿卿.文化·道德·德育[M]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4年7月 4、邵龙宝、李晓菲.儒家伦理与公民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M] 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5、张晔 、秦华伟.人格理论与塑造[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年6月 6、朱义禄.儒家理想人格与中国文化[M]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7、吴龙辉.原始儒家考述[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8、刘济良.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研究[M] 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 9、梁晓明.青少年人格教育与现代化新概念[M]西藏人民出版社2004年 10、南怀瑾.论语别裁[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 11、刘振东.孔子君子人格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学习论坛1999年第7期 12、张娜、周颖.论孔子的理想人格及其现代诠释[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0年第4期 13、乔法容.孔子“徳教为先”思想的当代意义[J]郑州大学学报1996年第6期 致谢: 本论文是在导师杨凯毅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完成的。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杨老师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建议,认真对本论文进行批阅,为论文的顺利完成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在此,本人对杨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 还要感谢惠州学院图书馆为本论文提供的信息支持!感谢所有支持和帮助过我的同学和好友!特别是好友龚宪伟,由于我打字慢,初稿是他帮我一字一字打印上去的。真的很感谢他的真诚帮助! 1
本文档为【论《论语》中的君子人格对当代人格教育的意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1143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8KB
软件:Word
页数:13
分类:
上传时间:2011-11-09
浏览量: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