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保守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问题浅析

新保守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问题浅析

举报
开通vip

新保守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问题浅析 收稿日期: 1996210230 第 36 卷第 2 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 年 3 月 V o l. 36 N o. 2 Jou rnal of Cen tral Ch ina N o rm al U n iversity (Ph ilo 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M ar. 1997 新保守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问题浅析 赵 林 近年来, 新保守主义成为国内文化人热衷于谈论的一个话题, 主张者有之, 反对者亦有之, 一时间众说纷纭,...

新保守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问题浅析
收稿日期: 1996210230 第 36 卷第 2 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 年 3 月 V o l. 36 N o. 2 Jou rnal of Cen tral Ch ina N o rm al U n iversity (Ph ilo 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M ar. 1997 新保守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问题浅析 赵 林 近年来, 新保守主义成为国内文化人热衷于谈论的一个话题, 主张者有之, 反对者亦有之, 一时间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笔者在此并不想对这一思潮本身进行价值评判, 只想对它在本世 纪末叶兴起的历史背景问题发表一点看法。笔者认为, 只有对一种思潮兴起的历史背景有了正 确的理解, 才可能对这种思潮本身进行中肯的评论。 新保守主义在本世纪末的兴起是一种全球性的现象, 这种思潮主要表现为非西方世界的 人们对本土文化传统的价值认同, 它与本世纪末西方世界中以偏激的姿态批判现代性的后现 代主义形成了一种客观上的彼此呼应之势, 以至于有人甚至把后现代主义也纳入到新保守主 义的范围之内。在中国、印度、伊斯兰教世界等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和地区, 新保守主义的 崛起格外引人注目。在这个文化思潮中 (如在中国的新儒学复兴呼声和伊斯兰教的原教旨主义 运动中) , 坚持民族本位立场和弘扬传统文化精神是一个显著的特点, 但是这个特点未必就一 定可以斥之为“向后看”; 新保守主义虽然一般都具有“拒绝西化”的特征, 然而这种非议西方化 的思潮并非如某些人所断言的, 是一种“非议现代性”的文化主张。新保守主义兴起的一个重要 启示恰恰在于, 它以一种貌似保守的形式向非西方世界的人们揭示了一个不容忽略的事实: 在 未来世纪, ·现·代·化·不·再·等·同·于·西·方·化。 国人在对新保守主义进行评判以及在谈论中国的现代化问题时, 往往容易陷入一个概念 的误区, 即在近代化与现代化之间不加区别。这种误解无疑是近年来受西方思想裹挟的结果, 因为对于西方文化来说, 近代化与现代化这两个过程不仅都是原生的和自发的, 而且也是自然 连接的, 在二者之间很难确定一个绝对的分水岭。事实上, 在英语中,“近代的”和“现代的”均用 同一个形容词来表示, 即“m odern”。如“m odern h isto ry”即可译为“近代史”, 也可译为“现代 史”。然而对于非西方世界, 近代与现代之间的历史沟壑却是非常明显的。笔者认为, 对于中国 等非西方国家来说, 近代与现代之间的区别决非只是一个时间性的问题, 它更多地表现了二者 在历史内涵方面的巨大差异。非西方国家和地区的近代化历程是伴随着西方殖民化浪潮而来 临的, 因此它们的近代化过程同时也就是西方化过程。无论人们在民族情感方面是否愿意接 受, 但一个无庸置疑的事实却是: 近 200 年来的世界历史就是一部全球西方化的历史, 我曾在 一些论著中把这一段历史称为“泛西方化”时代。就此意义而言, 非西方国家和地区的近代化与 现代化的历史分水岭并不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 而在于本世纪末“冷战”时代 的结束和两大阵营对垒的消解, 它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非西方世界各国纷纷开始摆脱西方世 界的文化牵引, 探索有各自民族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试图从自己的文化传统中发掘和重构进行 现代化建设的独立的精神砥柱。如果说非西方世界的近代化过程就是“泛西方化”过程, 那么它 们的现代化过程则表现为一个“非西方化”过程。从这种宏观和动态的世界史观来看, 新保守主 —11—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义思潮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恰好标志着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 尽管新保守主义在各个国家 和地区所表现的具体内容不尽相同, 但是它在客观上昭示了非西方世界近代化历程的终结和 现代化历程的开始。就此而言, 新保守主义的出现有着其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 当今的新保守主义思潮与上个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的文化保守主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 代表着非西方世界的人们在经历了“全盘西化”的狂潮之后的一种深沉的文化反思。在新保守 主义思潮中无疑包含着辛酸的文化自卑心理和浪漫主义的恋旧情结, 但是它更多地基于对世 界文化发展潮流的严肃思考。如果把这种具有显著时代性特点的全球思潮简单地斥为一种“反 启蒙”和“反现代性”的文化主张, 斥之为“回到老祖宗温馨的怀抱中去”的顽固守旧思想, 甚至 粗暴地将在当代世界文化格局剧变背景下出现的新保守主义说成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群体 早衰”和“精神阳痿”的表征, 就未免过于武断和浅薄了。 笔者对新保守主义的许多具体主张并不赞同, 但是笔者却坚持认为, 应该用历史的眼光来 看待这种文化现象, 立足于人类文明长河演化的动态过程和当代世界文化格局变化的宏观背 景来探讨问题, 反对简单地就事论事或进行类比。何况新保守主义本身也并非一个统一的文化 壁垒, 它的内部尚存在着极大的分歧。就拿华人文化圈来说, 海外现代新儒家固然是一种典型 的新保守主义, 但是近 10 多年来以形形色色的翻新形式而出现的“中体西用论”, 不都是或多 或少地表现出一种新保守主义的趋向吗?自 18 世纪以来愈演愈烈的全球性的“泛西方化”浪潮 到了本世纪下半叶以后开始出现颓势,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 代表着“非西方化”潮流的新保守主 义的兴起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在中国,“泛西方化”浪潮在 80 年代中期的“全盘西化热”中达到 了顶点, 作为对这种极端化倾向的一种历史性降温, 新保守主义在 90 年代形成“席卷天下, 包 举宇内”之势也就不足为奇了。 文化史的发展本身就呈现为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激进和保守恰好构成了文化更新和 延续的一对相反相成的矛盾。历史的演进既需要批判传统, 也需要返本开新。像中国这样具有 悠久文明传统的国家之所以能够在数百年的“泛西方化”潮流的侵蚀下依然保持自己的文化独 立性,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在激进和保守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 于更新中传承, 于传承中更新。就 此而论, 新保守主义并非一味地回归传统, 正如新批判主义并非完全不要传统一样。 最后强调一点, 即决不应把非西方世界的新保守主义与西方世界的后现代主义混为一谈, 中国等非西方国家和地区的新保守主义决不是对西方后现代主义批判现代性的一种东施效颦 式的附合, 尽管二者在批判·西·方·式·的·现·代·性这一点上是一致的, 但是二者在价值取向上却有着 根本性的差异。后现代主义不过是西方文化中周期出现的一种世纪的哀鸣而已, 它的终极目的 就是对现存价值体系的解构, 这种“后现代”的阴魂早在希腊化时期就曾附灵于怀疑主义和犬 儒哲学之中。它对西方现代性的批判确曾在我国知识界中引起过一阵时狂, 但这与新保守主义 的出现并没有因果联系; 新保守主义是非西方世界在经历了数百年的“泛西方化”潮流裹挟之 后的一种自觉的文化反思, 它的特点不是一般性地批判现代性, 而是恰恰要寻找一条不同于西 方现代化的、符合自己民族文化特点的现代化道路。如果把非西方世界的这种深刻的文化反思 等同于西方世界的后现代批判, 那无疑又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西方中心论”思想在作怪了。 700 多年前, 当马可·波罗怀着仰慕之情来到中国时, 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数百年后会 出现西风压倒东风的文化格局。但是在今天, 当我们站在世纪之交的当口时, 我们至少应该从 新保守主义普遍兴起这一历史现象中对未来世界文化的基本格局有所预见。   作者: 赵林, 武汉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哲学博士, 武汉 430072 责任编辑 李显杰 —21—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文档为【新保守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问题浅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84499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0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2
分类:
上传时间:2011-11-09
浏览量: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