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举报
开通vip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岳麓版)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1——2课 复习提纲 【课标要求】: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局面 【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所创立的诸多学派。 诸子百家代表: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老子、庄子; 墨家——墨子;法家——商鞅、韩非子;兵家:——孙子、孙膑。等等。 【百家争鸣】:诸...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岳麓版)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1——2课 复习提纲 【课标要求】: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局面 【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所创立的诸多学派。 诸子百家代表: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老子、庄子; 墨家——墨子;法家——商鞅、韩非子;兵家:——孙子、孙膑。等等。 【百家争鸣】:诸子各家,按照本阶级(阶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1、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背景(社会根源): ①春秋战国时期牛耕和铁制农具出现, 井田制逐步瓦解和私田的兴起,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繁荣提供物质条件。 ②分封制和礼乐制度遭到破坏,奴隶制的逐步瓦解与封建制的兴起,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不同的阶级、阶层纷纷寻求代言人,提出各自施政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促进文化繁荣。 ③“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私学的兴盛造就了一批有知识、身分自由的思想家。 ④各国纷争动荡的局面下,各国国君都想称霸争雄,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出现了竞相改革的潮流,为不同派别的思想家提供了游说讲学的广阔舞台. 总之,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纷争等社会各种局面的变化动荡)促成了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不同阶层不同立场的人们,对各种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提出不同的见解主张,形成不同派别,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相互间进行激烈的争辩,出现百家争鸣局面。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 2、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诸子百家的众多领域的理论思想,极大的促进了当时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也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仁)和道德准则(礼);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道、辩证法);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改革图治的思想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3、百家争鸣局面的演变过程: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开始形成 -- 秦朝的法儒之争 -- 西汉的道儒之争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结束。 (二)、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诸子各家 主要思想主张 影响 儒家 孔子 ①政治学说( “仁”、“礼”是其思想核心): A、“仁”:仁者爱人,遵循“忠恕”之道,构建和谐社会; B、“礼”:“克己复礼”,“正名”,恢复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体现其保守一面) C、“为政以德”: 体贴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任意刑杀。 ②天道观(哲学观点): “敬鬼神而远之”,把探讨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③教育思想:教育原则:“有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启发法;学习方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①孔子是春秋晚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学说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成为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孔子的学说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③孔子为中国思想文化(整理“六经”,文化传承)、政治、教育(开创私学,文化下移)、民族精神(中庸、大同、积极向上、乐观)等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使得后来的人们推崇他为圣人。 ④孔子思想体现于其弟子著的《论语》。后成为儒学经典。 孟子 ①政治上:仁政思想(核心):以仁爱之心待民,以德服人;必须重民,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 ②主张“人性本善”说。 ③倡导先义后利,“养浩然正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 ①孟子是战国儒家思想大师。孟子的学说是对孔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②《孟子》在唐代以后成为儒学经典,南宋位列“四书五经之一。” ③孟轲被后世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 荀子 ①主张礼法并用,施政用“仁义”和“王道”。 ②主张“性恶论”。强调后天教育可使人向善。 ③天道观上,主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即人能认识自然规律,并按自然规律办事。 ①荀子基本上继承了儒家思想,但其思想杂取百家,与孔孟思想并不完全一致。 ②作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者,荀子学说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墨 家 墨子 ①“兼爱”(无等差的爱); ②“非攻”(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 ③“尚贤”、“尚力”; ④“节用”“节葬”。 ①墨子思想代表下层劳动群众,反映其要求和平、安定的心愿,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②但战国以后墨子思想不再受到重视。 法 家 韩非 子 ①主张法、术、势(法律、权术、势力)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②认为社会不断发展变化, 反对“是古非今”, 主张变法革新。 ①韩非是法家集大成者;韩非思想适应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 ②在西汉以后,法家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道 家 老子 ①哲学思想:“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天道自然无为”要顺应自然、清静无为;“天法道,道法自然”,剔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②辩证法思想: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主张“守静”。 ③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回到“小国寡民”。 ①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作《道德经》(《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②老子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哲学,论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深远的影响。 庄子 ①“齐物”:任何事物本质都相同,没有区别。 ②“逍遥”:旁观超然态度对待事物变化。 ③“天与人不相胜”,要顺从自然。 ①庄子在思想史上、美学、文学方面很有建树和贡献; ②庄子的寓言、散文的浪漫主义文风对后世影响深远。 兵 家 孙子 《孙子兵法》提出完整的军事理论体系。 孙膑 《孙膑兵法》强调要懂得战争规律。 《孙膑兵法》军事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3——5课 复习提纲 【课标要求】:1、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2、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3、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儒学的发展演变】 演变 时期 演变的史实 创立 春秋 孔子提出“仁” 、“礼”。创立儒家学派,初创儒学思想体系。 形成 战国 孟子提出“仁政”学说;荀子主张“礼法并施”。孟子、荀子总结改造下,使儒家成为蔚然大宗,形成完整儒学体系。 重创 秦朝 秦始皇“焚书坑儒”。 大发展 汉朝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危机 魏晋南北朝 佛教、道教盛行,儒学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危机。 大融合 唐——宋 儒释道开始不断走向融合,“三教合一”合归儒学。 复兴 宋——明 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观念系统——理学(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发展起来。 扬弃 明末——清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具有民主色彩的反封建的进步思想。 假托借用 清末 康有为借用经学外衣和假托孔子是改制变革先师,来否定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传播西学,宣传维新思想。 否定儒学 民国初 针对袁世凯“尊孔复古”逆流,新文化运动树起“打到孔家店”旗帜,彻底否定维护中国封建专制统治的儒学思想。 (一)、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春秋晚期,孔子代表没落奴隶主,创立儒家学派,宣传“仁”和“礼”,即“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政治上主张为政以德;哲学上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初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 战国时期,孟子主张仁政、重民(“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民贵君轻”)、性本善、先义后利 “养浩然之气”;荀子主张“礼法并施”,“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对儒家思想加以改造和总结,又吸收了一些其它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蔚然大宗,儒家思想体系形成。 (二)、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1.汉初政治统治的指导思想——黄老之学 背景:①汉初经济残破,百业待兴,需要休养生息。②西汉统治者吸取暴秦灭亡的教训,也需要休养生息。总之,为了适应休养生息的社会需要,推行“清静无为”的黄老之学。 内容:①黄帝的学说:治身(养生); ②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而治”)。 特点:黄老之学兼采众家学说;主张“无为而无不为”,实际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作用:汉初近70年采用黄老之学,这种政治统治的指导思想,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元气,社会逐步稳定,经济迅速恢复发展,国力增强。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①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黄老之学逐渐不能适应统治者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 ②儒家学说自我调整,整合出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 ③西汉中期,王国势力膨胀,匈奴为患,当时社会需要大力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 ④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 3.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 (新儒学以《公羊春秋》为基础,吸收阴阳家、黄老之学、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思想体系) ①宣扬“大一统”思想(要维护政治统一,必须实行思想上的统一),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宣扬“天人感应”学说:认为人君受命于天,天下人受命于天子(君权神授);认为君主要遵循天道实行仁政(天谴论)。(③还提出了“三纲五常”的为人处事的道德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 4.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影响: 新儒学的影响: 有利于君主统治和巩固国家统一; 也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的作用。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从此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汉武帝在中央兴办太学,地方设立学校,设立“博士”教授儒家经典——“五经”)。 (三)、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宋明理学】: 是一种以“理”或“天理”为核心, 既贯通宇宙自然和现实人生,又继承 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体系。宋明理学包含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1.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 ①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信徒众多,儒学的发展逐渐出现危机。 ②“三教”思想互相渗透,唐宋时期,“三教合一”潮流弥漫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③受佛、道哲学的影响,唐宋时期儒家学者不断丰富、更新儒学体系,发展成宋明理学。 2.程朱理学 (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 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和南宋朱熹(集大成者,编著《四书章句集注》)。 思想主张:①“天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体现在社会上就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名言“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要求“存天理,灭人欲”。②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来把握“理”。 3.陆王心学 (实质是主观唯心主义) 代表人物:南宋陆九渊和明中期王阳明(即王守仁)。 陆九渊的思想:开创心学,提出“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求理的方法就是“发明本心”进行内心的反省。 王阳明的思想:心学的集大成者,主张以心学更新理学,思想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和天理,人天生固有良知,“心外无理”,人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做到“知行合一”。 4.历史地位(评价): ①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在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方面影响深远。(明初确立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②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③但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1.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进步思想出现的历史背景: ①明清之际的中国经历着翻天覆地的社会变化。明清王朝政治专制腐败,人民起义不断,新的批判专制统治的思想在孕育;②随着商品经济蓬勃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使社会风尚发生巨大变化,拜金逐利风气盛行。③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呈现出因循守旧的陈腐不化习气,因循守旧的八股取士严重阻挠着新思想的产生。④不少士人试图摆脱四书五经的束缚,蔑视礼法,想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有着强烈的追求个性和发展经济的要求。⑤一些士大夫寻求改革社会方案,他们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和宋明理学,倡导“经世致用”,开创了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民主的,具有批判、务实精神的进步思潮。 2.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代表人物: 明代晚期的“异端”思想家李贽;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⑴.李贽的“异端”思想(自称为“异端”、“离经叛道”): ①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至论;反对绝对的思想权威,反对以“圣人”言论和“四书五经”作为统一的判别是非的标准。 ②揭露痛斥维护传统礼教的道学家(卫道士)的虚伪,认为人皆有私,追求物质享受就是“人伦物理”,是“自然之性”(人不能脱离物质生活空谈仁义道德),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如:个性自由、男女平等)。 ③提出“万物皆生于两”, 源于阴阳二气,“更不言一,亦不言理”,人类社会发展并非生自“三纲五常”天理,从根本上否定了“天理”的存在。④著作《焚书》、《藏书》。 ⑵.顾炎武的主要思想: ①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唤; ②主张“经世致用”: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明道救世”,要立足现实,学以致用(这种观念为后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供了思想源泉);治学方法要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博学考据(这开创了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 ③著作《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 ⑶.黄宗羲的主要思想: ①反对专制暴君政治,鼓吹早期民主思想。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君臣关系应是平等的师友关系,从根本上否定了儒学的伦理纲常;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要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②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以保证各级政权机关清正廉洁、决策正确和国家社会安定。 ③著作《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 ⑷.王夫之的主要思想 ①系统批判宋明理学,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物质是不断变化并有规律可循,天地万物的规律在物质世界中(“理在气中”),一切事物通过考察都是可以认识的。由此颠覆了程朱理学唯心主义先验论(“道在气先”)的理论根基。 ②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③充分肯定作为人本能要求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私欲之中,天理所寓”)。④著述编为《船山遗书》。 3.评价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①、明清之际思想家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继承和发展,(反对道学家的空疏的学风,发挥了孔子“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思想观念,发展了儒家“民本”思想,发展了荀子唯物论思想,等等。)使得儒学思想的发展与社会现实问题相联系,更趋于实事求是。 ②、明清之际思想反映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以及封建社会日趋腐朽没落的时代特色,是具有民主性色彩和早期启蒙性质的反封建的进步思想。 ③、君主批判意识是在明清之际政治经济天崩地裂的社会环境下产生的,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他们的思想在其后数百年间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深刻影响着清末民国初的资产阶级思想家)。 第三单元 中国古代的科技和文学艺术 第6课 复习提纲 【课标要求】: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科技领域 人物(时间) 传统科技成就 影响或意义 四大发明 造纸术 东汉蔡伦 西汉植物纤维纸; 蔡伦改进造纸术,发明“蔡侯纸” 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印刷术 唐代 《金刚经》 现存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北宋毕升 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 13世纪后传入朝鲜、欧洲,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思想宣传。 火药 唐代 孙思邈《丹经》记载火药制法,唐末火药用于军事 14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火药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有利于资产阶级摧毁封建势力(骑士阶层)和封建城堡。 五代、宋 广泛应用于军事,火炮、火箭、突火枪等出现 指南针 战国 发明了司南 13世纪传入欧洲。促进了新航路开辟的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 北宋 人工磁体指南针用于航海 天文学 战国 《甘石星经》中《石氏星表》 《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一部天文学 专著,《石氏星表》为世界最早的星表 东汉张衡 水运浑象仪;候风地动仪 地圆说比西欧早1000多年; 地动仪比西欧早1700多年 唐:僧一行 黄道游仪、水运浑象仪 世界首次发现恒星位置变动和主持 实测子午线长度 元:郭守敬 简仪、《授时历》 简仪比西欧早300年; 《授时历》我国古代最精确的历法 数学 春秋 九九乘法表;度量衡;筹算。 筹算后来(元代)发展为珠算 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 东汉 《九章算术》 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南朝祖冲之 精确推算圆周率到点后七位。 世界上领先1000年 农书 北朝贾思勰 《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元:王祯 《农书》介绍工具改进,插图多 “水排”等发明在世界上产生深远影响 明:徐光启 《农政全书》总结了古今中外 农学创新.科学.先进的成果 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明末宋应星 《天工开物》 被誉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医学 战国-西汉 《黄帝内经》 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 东汉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介绍“四诊法” 是中医临床学的经典,被称为“医圣” 东汉华佗 擅长方药针灸和外科手术, 发明麻沸散,创立“五禽戏” 发明了世上最早的麻醉药剂和中国 早期的体育保健体操。 明:李时珍 《本草纲目》全面系统总结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 创立世界最先进分类法,体现生物进化思想,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1.中国古代科技文化高度发达的原因: ①中国是最早建立当时最先进的封建制度的国家,统一是历史主流,社会稳定,中央集权制国家的支持和组织,为科技文化发展的连续性与多样性提供了良好条件。②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为科技文化进步提供物质基础。③统治者重视教育发展,培养了从事科技文化事业的人才。④民族融合和开明的外交政策,加强了各民族各地区间和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⑤各朝代重视交通的发展,促进了科技文化的交流和传播。⑥劳动人民勤劳智慧,富有创造力。 第7――8课 复习提纲 【课标要求】: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1、汉字演变的过程 时间 新石器时代 商 周 西周晚期 秦 魏晋南北朝 汉字字体 (刻画符号) 甲骨文 最早的成熟汉字 金文 籀文 小篆.隶书 推行“书同文字” 楷书.行书.草书 2、中国各个历史时代的书法风格 朝代 时代风貌 书法名家、名作 艺术特色 魏晋 南北朝 社会危机发生;士人群体形成;文具的改进。 钟繇、王羲之《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虚玄灵动,曲尽其妙。 隋唐 国家一统,经济繁荣,盛世气象 张旭、怀素的草书;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 书体多样,书法理论趋向成熟。狂放不羁;也有注重规范法度。 宋代 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城市商业繁荣,文人阶层壮大. 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赵佶:“瘦金体”);(元)赵孟頫 追求个性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明代 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明中叶后思想活跃,文化自由 祝枝山、文徵明的行书 文彭、吴昌硕的篆刻 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篆刻与书画三位一体。 3、中国各个历史时代的绘画风格 朝代 时代风貌 绘画名家、名作 艺术特色 新石器时代 原始,生产力低下 起源:岩画、图案 战国-汉 政治分裂-统一, 经济发展. 战国《人物龙凤图》 马王堆汉墓彩绘帛画 起源:古拙帛画 魏晋 社会危机发生;士人群体形成;文具的改进。 顾恺之《女史箴图》 “以形写神” 唐 国家一统,经济繁荣,盛世气象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吴带当风”表现雍容华贵气象. 宋代 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城市商业繁荣,文人阶层壮大; 南宋偏安于江南。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马远 《山径春行图》 夏圭 《山水十二景》 描绘民间风情。 文人山水画兴起,注重意境。 明清 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明中叶后思想活跃,文化自由 朱耷 《松鹰图》 杨柳青年画《五子夺莲》 风格奇特不拘成法; 民间绘画门类多 4、魏晋南北时期,汉字发展为书法的原因: 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为富于个性化的再创造准备了材料;知识群体的形成,书法成为世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为书法技巧创新提供了条件。 5、中国绘画的基本特点: 一方面盛行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出现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中国画不求形似,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书法,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作用。 第9――10课 复习提纲 【课标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 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时间 时代背景 诗歌发展及其代表 内容特点 西周 春秋 统治者压迫劳动者;贵族才受到教育;平民以歌谣表情感。 诗经 我国最早诗歌总集:风雅颂三部分。四言体,赋比兴。 战国 楚国危难,个人遭难; 楚地方言民歌. 楚辞-- 屈原《离骚》 采用自由灵活的句式, 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感。 两汉 政治统一,经济发展, 田猎巡游之风盛行。 汉赋--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张衡《二京赋》 专事铺陈词藻,文采华丽。吸收风骚手法的带韵散文。 唐代 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思想开放,文化多元,科举取士,太平盛世;但安史之乱后衰败。 唐诗--边塞诗、田园诗、山水诗。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和白居易成就卓越。 开朗奔放,刚健清新, 张扬个性,进取向上; 后多忧国忧民诗作。 宋代 局部统一,歌舞升平; 城市繁荣,生活丰富; 南宋偏安,战乱民苦。 宋词—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长短句式,灵活自如;并可配乐演唱。或豪放或婉约。后多忧国忧民诗词。 元代 蒙古族统治下;汉族文人社会地位低下,进取无望,心情压抑 元散曲-- 关汉卿、马致远成就最高。 题材广泛,雅俗共赏,生动活泼;抒情叙事兼长。 明清 ①商品经济迅猛发展,工商业市镇兴起;市民阶层崛起; ②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风气,传统经商思想开始淡化; ③明清政治黑暗,官场腐败,社会矛盾逐渐加深,文人不满现实。 小说--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 吴承恩《西游记》;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等长篇章回小说 “三言二拍”等短篇小说。 曹雪芹《红楼梦》;蒲松龄《聊斋志异》;吴敬梓《儒林外史》。 ①章回体裁小说由宋元通俗话本脱胎而来,情节内容复杂,发展成为文学主流; ②反映社会风尚变迁的世情小说勃兴(市井商人也成为被文学歌颂的对象); ③还涌现出批判现实和讽刺性小说力作。 【课标要求】: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1.戏曲的起源 ①萌芽——“傩戏”:古人用“傩”这种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活动驱逐恶魔,祈求神佑。先秦时代,傩成为国家祭祀和 礼仪 关于商务司机的礼仪须知经典商务礼仪礼仪中的美术巫鸿教师职业形象与礼仪文明礼仪主题班会 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傩成为我国最古老的戏剧源头之一。 ②春秋战国以后的宫廷宴乐、杂技百戏具有更多的戏曲元素;③唐代宫廷设立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梨园”,表演歌舞戏;④宋代出现许多的喧闹集市和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舍;⑤宋代的南戏,流行于浙江的温州一带,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 2.戏曲的成熟——元杂剧和昆曲 元杂剧:元代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代表作有关汉卿的《感天动地窦娥冤》和王实甫的《西厢记》。 昆曲:明中叶到清中期盛行,熔诗、乐、歌、舞、戏于一炉,发展成全国性剧种,对众多剧种形成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百戏之祖”。代表作有汤显祖的《牡丹亭》。 3.“国粹”——京剧 形成原因:①明清时期,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为了满足皇室贵族、官员、商人和广大居民的文化娱乐需要,四方艺人汇集京城。②乾隆年间三庆班等四大徽班进京献艺。徽班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吸取汉调以及昆曲、梆子腔等剧种的腔调和表演形式,字韵上也受京城文化的熏陶浸染,更加规范考究。经过不断融合吸收,在北京形成新剧种——京剧。 特色:京剧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发展出一套近乎完美的艺术程式,从脸谱、服装、唱腔、动作等方面将角色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在表演艺术上发扬象征虚拟、歌舞并重的传统,综合运用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用锣鼓、二胡、笛子等管弦控制节奏、渲染气氛,在“字正腔圆”的唱腔、念白中渗透着诗、词的文学情韵,亮相和定型则给人以雕塑的美感,在小小的戏台上随心所欲地展现大千世界。 同治、光绪年间,京剧步入繁盛期,被公认为“国剧”,被誉为“国粹”。 第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人文精神】:来源Humanism一词,原意“人文精神”,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 内涵: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盲从盲信的愚昧思想。关注人类社会,关心人和人性,反对宗教迷信的束缚, 提倡人的怀疑精神,人的思考。强调尊重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人的修养。 【人文主义的发展历程】: ①人文精神的萌芽——西方奴隶制时代,希腊思想家们(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的思想;②人文主义的兴起和发展——14至17世纪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所体现的思想; ③人文主义的进一步弘扬——17至18世纪启蒙运动;而理性主义和近代科学的发展仍然是人文主义弘扬的结果。 第11――14课 复习提纲 【课标要求】: 1.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2.知道薄伽丘等人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 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3.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一).人文精神的萌芽——古希腊先哲的思想 背景 学派(代表) 哲学观点 影响 一些人开始怀疑宗教神话对世界和人生的解释. (前7世纪) 自然哲学派 (泰勒斯) 反对过去流传的种种神话创世说,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些物质性的元素; 泰勒斯被誉为西方“哲学之父”。 自然哲学家运用自己的头脑去探索自然奥秘,打破传统宗教的束缚,体现了古希腊人开始具有自主意识,标志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①自然哲学产生后,希腊人自主意识开始发展。 ②希腊城邦奴隶制经济进一步繁荣; ③民主政治高度发展,公民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思想活跃。 (前5世纪) 智者学派 (普罗塔哥拉) ①认识社会,提倡怀疑精神, 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②“人是万物的尺度”:正义.善德.真理等价值标准跟人的需要和兴趣有关,是由人制定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好坏优劣取决于个人的尺度,世界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 ①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 ②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 (前5世纪) 苏格拉底 ①“认识你自己”,认为哲学追求要重点探讨人自身;②“知识即美德”,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他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美德)的认识。 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前4世纪) 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关注人类社会,注重独立理性思考,著《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认为真理高于一切,“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最大哲学贡献是创立逻辑学。学识渊博,是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亚里士多德为现代许多科学门类奠定了基础;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将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发挥到顶峰。 (二). 人文主义的兴起——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来源Renaissance一词,原意“再生、复活”。 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新生的资产阶级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名,以“人文主义”为旗帜,来表达自己的反封建思想,形成了人文主义社会思潮。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背景、原因 ①中世纪,基督教会垄断西欧文化教育约千年之久,人们生活在缺少理性思维和人文精神的蒙昧之中。②14世纪以来,意大利工商业城市兴起,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生的资产阶级追求财富与人生享乐,一场新文化运动悄然兴起。(根本原因) ③由于当时资产阶级还没有成熟的思想体系,力量弱小的资产阶级只得借助被教会视为异端的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来表达自己的反封建思想(故称做文艺复兴运动)。④14世纪中期蔓延于意大利的黑死病(鼠疫)促使人们反省。 文艺复兴运动 发展概况 时间:14—16世纪,远动中心在意大利。 ①早期:14世纪(意)前(文学)三杰; ②全盛:15世纪(意)艺坛三杰; ③扩展:16世纪,扩展到西欧。 核心思想 “人文主义”思想: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以人而非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盲从盲信的愚昧思想。抨击教会,反对禁欲苦行。 代表人物与代表作 前 三杰 薄伽丘:代表作《十日谈 》,此书贯穿人文主义思想,矛头直指天主教会。 但丁:代表作《神曲》,歌颂现实生活,揭露教会和教士的腐败丑恶。 彼特拉克:代表作《歌集》,提出以“人学”取代“神学”,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艺坛三杰 达芬奇: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他强调艺术要表现人的美和感情;善于将解剖学、透视法和明暗转移法运用于绘画中;突破传统“圣像图”的画法,用写实的绘画揭示了人性的善恶。 米开朗琪罗:代表作《大卫》《摩西》。创造专注人体;雕像体现人物的思想、意志和精神气质。 拉斐尔:代表作《西斯廷圣母》。擅长画圣母,笔下的圣母温柔美丽;绘画优雅、和谐、高度完美,被视为古典美术精神的典范。 文学之最 莎士比亚:英国人,代表作《哈姆雷特》。戏剧的人物形象富有个性,深刻反映他人文主义的思想;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对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起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历史意义 ①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指反教会,反神学)的思想解放运动。 ②打破了中世纪封建神学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宗教改革运动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也打下了基础。 ③这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各种学术的发展清除了思想障碍。 ④(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精湛的艺术作品,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灿烂篇章,永放光芒) (三).人文主义的发展——宗教改革运动(16世纪) 背景、原因 ①天主教会在西欧社会垄断了一切精神统治(宣扬“因行称义”:依靠以教皇为首的教阶制度和复杂的圣礼才能得救)和政治统治。②教会的独裁和腐败引起各国人民普遍不满(尤其是四分五裂的德意志被称为“教皇的奶牛”)。③ 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15-16世纪,天主教会成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根本原因) ④文艺复兴思想解放潮流席卷欧洲后,人文主义思想也使天主教徒受到很大影响。⑤导火线:1517年教皇利奥十世印制大量“赎罪券”向教民兜售,引发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运动 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马丁 · 路德 主张 马丁·路德发表《关于赎罪券的功效》(即《95条论纲》),认为赎罪券的功效微不足道。主张 “因信称义”:人只有依靠信仰上帝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要简化宗教仪式。 作用:否定了教皇的特权,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影响 马丁·路德在德国拉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这是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出现不受罗马教皇管辖的新教(有路德教、加尔文教和英国国教)与原来的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加尔文 主张 加尔文出版《基督教原理》一书,主张人只有依靠信仰上帝才能得救; 并把“信仰得救”解释成“先定论”: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甚至贫富荣辱,都是上帝决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核心思想是“先定论”) 作用:以此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也否定封建主的特权,并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 影响 加尔文是“欧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伟大人物”。加尔文教在西欧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地区广泛传播,为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思形态方面的依据。 历史意义 ①宗教改革是16世纪西欧一场在宗教改革外衣掩饰下的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反对罗马教廷的宗教特权)的社会政治和思想改革运动。 ②宗教改革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用人文主义宗教观挑战罗马教皇的权威,冲击了天主教会统治,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障碍。 (四)。人文主义的弘扬——启蒙运动 【启蒙、启蒙思想、启蒙运动】: 启蒙:来源Enlighten一词,原意明亮、照耀。从字面意义来讲,就是启迪蒙昧,开启智慧。 启蒙思想:用理性启迪和开导人们反封建意识,给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和希望的思想。 启蒙运动:指17-18世纪,欧洲的资产阶级继续弘扬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提倡理性主义,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宣扬自由、平等、博爱,推崇理性的反封建思想解放运动。 【理性、理性主义】: 理性:指通过人的思考和判断去观察和解决问题。 理性主义:广义上是指在思想文化一切领域中,凡是相信理性观点或思想倾向的都称为理性主义。狭义上是与经验主义相对立的,不承认经验主义的一切知识是起源于感觉经验的,认为只有依靠理性才能直接把握事物的本质,通过理性逻辑推论得到的知识才是可靠的。 背景、原因 ①17-18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但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在思想领域开展反对封建统治和教会特权的斗争。(根本原因)②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解放了人的思想,打破了天主教神学的思想禁锢;③自然科学进步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理性思考和判断事物。 启蒙运动 发展概况 ①兴起:17世纪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②高潮:18世纪以法国为中心出现大批启蒙思想家; ③扩展:18世纪后期,启蒙运动扩展到德意志等其它欧洲地区。 启蒙 思想 ①核心思想是“理性主义”:提倡用理性而不是用外界权威来判断一切事物,只敬畏真实,尊重科学,不再信奉传统偶像与教条; ②一切唯理性是从,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 ③主张实现资产阶级所追求的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孟德斯鸠 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反对君主专制,要求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机构,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三权分立,分别由议会、君主、法院掌管,各自独立,相互牵制,彼此平衡)。“三权分立”学说后来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伏尔泰 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抨击反对天主教会和君主专制,反对等级制度和封建特权,倡导生而平等、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主张建立开明君主制(君主立宪制)。(代表作《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等,提倡“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伏尔泰的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卢梭 代表作《社会契约论》。阐述“天赋人权”学说,提出“人民主权”、“社会契约论”思想,主张创立民主共和国。 他从分析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出发,认为“人生来自由平等”。反对封建专制,倡导民主共和。认为国家主权属于人民,统治者权利来自于他与人民签订的契约,如果他违反了民意,侵犯人权,人民就应推翻他,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法律)。 卢梭是批判封建制度、宣传理性至上的启蒙思想家中最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康德 代表作《纯粹理性批判》。提出“人非工具”的命题。主张以人为本,人是一切发展过程的最终价值取向,提出尊重他人的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德意志人)康德的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历史意义 ①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又一次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空前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②启蒙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从而比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更为彻底,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③启蒙思想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思想启蒙运动为法国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也极大鼓舞了后来亚非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第四单元 世界近现代的科学革命和科技革命 第15、16、25、26课 复习提纲 【课标要求】:1.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2.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近代科学革命 背景原因 ①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新航路开辟后,资产阶级兴起,西欧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生产力的发展和新的社会需要,要求摆脱中世纪基督教宗教神学的精神统治(当时地球中心说、神创说仍占统治地位)。②西方文艺复兴打破了封建神学的束缚,人文主义、理性主义盛行,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各种学术的发展清除了思想障碍。③由于观测技术进步、理性思维方式广泛应用以及重视实践的风气,科学家们在继承与突破传统认识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创新。 17世纪产生近代科学。 近代自然科学革命领域 天文学 哥白尼创立日心说,改变了那个时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从根本上动摇了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伽利略创立近代科学。发明了天文望远镜发现木星的四卫星,论证了“日心说”。通过实验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等,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后来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被誉称为“近代自然科学之父”。 物理学 牛顿创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理论体系(万有引力定律、牛顿力学三定律);以严格的数学方法和逻辑体系把宇宙间的运动统一起来,对解释与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意义。海王星就是根据经典力学理论体系发现的。代表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数学上创立微积分。 影响:①牛顿力学理论体系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飞跃,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工程力学以及与之有关的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牛顿力学的创立,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②牛顿力学和热学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③牛顿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还为法国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④但牛顿只是确认了物体宏观运动的规律,其理论体系还有局限性。 经典物理学体系形成的过程:17—19世纪在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的基础上,光学、热力学、电磁学、天体物理学等新兴学科不断取得长足进步而形成。 意义:经典物理学把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推进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表明物理学已经发展到了完整、系统和成熟阶段。 生物学 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一切动植物,包括人类的进化,都是自然界以自然选择为基础长期发展的产物,生物在自然条件下会因周遭环境的影响而不断变异,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并论证了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代表作《物种起源》《人类的起源》。后来,赫胥黎发表《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进一步从解剖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猿同祖的学说。从此,进化论逐渐被科学界普遍接受。 意义:①进化论是一次理论性的生物科学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19世纪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位置的看法,是对上帝造人说的颠覆,完全否定了封建神学创世说,也是人类思想史上划时代的大事。 ②首先对欧洲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使人们的世界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③人类社会也像自然界一样存在着生存竞争,促进了“优胜劣汰”的社会进步理论的产生。(进化论思想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也产生巨大震动)。 ④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创立提供了重要的自然史的基础。 影响 ①随着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等近代自然科学的突破性发展,人类对自然历史的认识有了大飞跃:促使人类科学观的变革,树立起坚持从世界本身说明世界的观念; 促使人类自然观的变革,逐渐形成了(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有利于促使科学家去探索自然界的规律。 ②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与生产技术相结合,而科学技术领域的突破最终引发了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课标要求】:3、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工业革命的 技术革新 背景 ①17世纪末,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为经济发展扫清了障碍;②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奴隶贸易、圈地运动使资本主义积累了大量资本和廉价劳动力,奠定了工业革命的物质基础;③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 ;④英国广阔的海外殖民地,极大地扩大了市场的需要;⑤生产力的发展和新的社会需要又推动了科技创新,而科学技术领域的突破最终引发了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突出成就 蒸汽机的发明运用 18世纪60-70年代,英国人瓦特革新纽可门蒸汽机,发明新式蒸汽机。从此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改造世界的动力机械,解决了工业革命的动力问题。1805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蒸汽轮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 影响 ①工业革命引起社会生产的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②引起了社会政治革命,到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开始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③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开始了全球化时代。④工业革命开始了城市化进程,推动了人类历史文明进入工业文明。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革命 背景 ①19世纪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迅速,现代工业生产对动力和能源需求提出新要求。 ②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科学的新发现推动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 突出成就 电气技术发明运用 1870年,运用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及原理,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标志着电气时代到来。美国人爱迪生发明和改进了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被称为“发明大王”。20世纪,电力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影响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跨入电气时代,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变革和文明进步。②极大地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引起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产生;改变了工业生产的组织形式,出现了垄断组织;③促进世界市场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完全形成,资本主义从此确立全球优势,世界各地联系更加紧密。④科技革命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把人类带进了万家灯火、通讯便捷的新世界,人们的生活从此更加丰富多彩。 【课标要求】:4. 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现代科学革命 背景 经典物理学的绝对化出现危机:19世纪人们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物理学看作了绝对权威的理论,认为一切自然现象都可以用经典物理学加以说明。但物理学上出现的一系列微观现象的新发现(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三大发现),都无法用经典物理学来解析,新发现与经典物理学的理论体系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揭示了经典物理学的局限性。物理学需要进行一场彻底的变革,才能适应科学研究的新形势。 内容 相对论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基本内容含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的原理。时间和空间都是物质存在的形式,随着物质运动的速度变化而变化。四维时空和物质的分布相联系,时间、空间、运动、质量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相对的,可以相互转化。 意义:①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扩展了物理学的应用领域,创立了一个全新的物理学世界。②从认识的角度来看,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绝对化的思维模式,为人们提供了辨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 量子理论 量子力学的建立:普郎克(德)——量子假说;爱因斯坦(美)——光的量子理论;波尔(丹)——原子的量子理论。 意义:①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②对化学、生物学、医学等多门学科产生重大影响,带来了许多划时代的技术创新(如半导体和激光器的发明等)。③直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物质生活。 影响 ①量子理论和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②两者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弥补了经典物理学的不足,描绘了一个崭新的宏观宇宙世界和微观粒子世界,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看世界的角度和方式。③两者不仅对物理学本身,对自然科学,而且对整个人类的思维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课标要求】:5. 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世界(现代)第三次科技革命 背景 20世纪现代科学理论的突破带动了以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原子能能源技术、航天空间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思五十年代开始),科学技术新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突出成就 网络技术 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诞生,最初应用于军事领域。电子计算机向着两个方向发展:存储量更大,运行速度更快;体积更小,更轻便实用。 1969年诞生网络技术,国际互联网(internet)被中文音译为因特网。 影响:①现代信息技术把人们带进了信息时代。互联网打破了常规的空间与时间的界限,将世界联系在一起,人人都可以自由参与,资源共享。 ②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电子邮件、网络影视、网络聊天、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方式不断兴起。 ③推动了信息经济等知识“新经济”的产生发展,传
本文档为【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8923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99KB
软件:Word
页数:29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1-11-08
浏览量: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