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印度中世纪耆那教诗人雪月

印度中世纪耆那教诗人雪月

举报
开通vip

印度中世纪耆那教诗人雪月 第11卷第3期 2009年6月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EasternLiaoningUniversity(SocialSciences) V01.11No.3 Jun.2009 【文学研究】 印度中世纪耆那教诗人雪月 薛克翘 (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北京100871) 摘要:雪月是印度ll至12世纪耆那教著名学者和诗人。但对中国读者很陌生。这是第一次向中国读者全面介绍他。 雪月最重要的著作是他用中世纪的语言——阿波布朗舍语写的语法书《成就者雪月词法>。在这部书里,他讲解...

印度中世纪耆那教诗人雪月
第11卷第3期 2009年6月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EasternLiaoningUniversity(SocialSciences) V01.11No.3 Jun.2009 【文学研究】 印度中世纪耆那教诗人雪月 薛克翘 (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北京100871) 摘要:雪月是印度ll至12世纪耆那教著名学者和诗人。但对中国读者很陌生。这是第一次向中国读者全面介绍他。 雪月最重要的著作是他用中世纪的语言——阿波布朗舍语写的语法书《成就者雪月词法>。在这部书里,他讲解了梵语、 俗语和阿波布朗舍语语法,并摘引了许多无名作者的双行诗。这些双行诗大多采自民间。他所摘引的双行诗具有很高的审 美价值和民俗学价值。 关键词:印度宗教;印度文学;耆那教文学;雪月 中图分类号:1731.0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8572(2009)03---0082--05 耆那教是产生在印度的一个古老宗教,其历史 甚至比佛教还要古老一些。耆那教文化是印度文化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历来介绍不多。笔者 撰写本文的目的是想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文中的很 多内容是第一次和中国读者见面,不当之处,愿承 教正。 一、历史文化背景 11至12世纪,耆那教在古吉拉特地区取得了 长足发展。索楞喀王朝的统治者贾耶辛哈(Ja— yasimha,1094一1143)及其继承人鸠摩罗波罗 (Kumarapala,1125一1159)都是耆那教的有力赞 助者和庇护者,著名耆那教学术大师雪月就是他们 的密友。在索楞喀王朝统治的约200年间,该地区 的耆那教空前兴旺,国王和大臣们不仅赞助修建了 许多庙宇,而且也赞助了学术D]120-121。 但也就在局部地区获得发展的同时,有些曾经 是耆那教影响较大的地区却被印度教夺走了地盘。 尤其是在南印度的某些邦国,上层贵族集团原本信 仰的是佛教或耆那教,但由于那里的印度教虔诚运 动最先兴起,许多虔诚派圣徒与佛教和耆那教徒展 开竞争,辩论的结果,往往是印度教虔诚派获胜。 这种竞争日益激烈,甚至出现了对付耆那教信徒的 暴力事件。例如,在古吉拉特地区,在1174年以 前还是耆那教的天堂,而1174年以后竟变成了耆 那教信徒的地狱,就在这一年,由于国王阿贾耶提 婆(Ajayadeva)改信湿婆教而对耆那教信徒采取 暴力虐待‘21220。 就在这种情况下,耆那教在稍后的一个时期依 然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它没有被印度教吃掉,也 没有被伊斯兰教打垮,既保持了独立,又延续了传 承。更为有意义的是,在整个中世纪,耆那教还创 造了灿烂的文明,在建筑、雕刻、文学、哲学、因 明学、数学和医学等领域为整个印度文明做出了自 己的贡献。 耆那教文献有丰富性和相对完整性的特点。由 于其丰富,其与文学相关的内容也非常之多。而且, 与印度教文学不同,在耆那教文学中,一个很重要的 问题是许多作品的作者和写作时间相对比较容易判 定。在早期,印度的所有文献都存在作者和时间上 的疑问,但耆那教文献的情况稍好一点。原因有二: 第一,耆那教文献大约于公元五六世纪被写成了文 字,分教派得到保护。其后的文学作品一般都被写 成文字,以固定的文本形式被保存在耆那教寺庙里。 这就比那种口耳相传的印度教文献有更强的可靠性 和可考性。第二,中世纪耆那教诗人一般都在自己 的作品中颂扬其供养人并作自我介绍,有的还写出 写作年份。这就为了解作者生平及其所处的时代提 收稿日期:2008—12—22 作者简介:薛克翘(1945一),男,辽宁大连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兼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 向:印度文化。 一82— 万方数据 第3期 薛克翘:印度中世纪耆那教诗人雪月 供了可靠线索。当然,由于印度古人的观念不同,一 些记载仍然含混,所以,作者生平不详、年月不清等 问题仍然存在,学界的争论也很多。 耆那教文学作品具有为宗教服务的特征。揭去 宗教的面纱,我们看到,在耆那教文学中蕴藏着对 自然界、对人生和对社会的认识。耆那教文学中还 蕴藏有印度中世纪的语言和社会变迁的重要史实。 所以,研究耆那教文献显得非常重要。 从语言上说,中世纪耆那教牟尼既用梵语 (Samskrita)也用俗语(Prakrita)写作,还有使用 其他方言写作的。其中,用阿波布朗舍语(Apab— hramsha)写出的一批作品具有格外重要的价值。 一般认为,阿波布朗舍语是中世纪俗语的一种,但 研究者常常将它与梵语和俗语相提并论。 从内容和形式上讲,中世纪耆那教文学大体可 分为三类。第一类被称为“往世诗” (pauranika kavya),又叫本行诗(caritakavya)。是以人物传记 的形式写的长诗,其主要内容为古代传说中人物的 传奇经历,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第二类可以称为 单篇诗(muktaka)。有的分章,有的不分章,讲述 的也都是一些传奇故事,因此也都算是长诗。第三 种是一些语法类的著作,其中包含相当多的文学内 容,以雪月的文法书最为重要、最有代表性。 到目前为止,我国对耆那教文学的介绍较少, 最先是金克木先生在《梵语文学史》中对耆那教 文献中的文学成分作了概要介绍∞Jl郁一70,此后是 黄宝生先生更为详细的介绍,不仅有早期耆那教文 献的介绍,还有一部分中世纪耆那教文学作品的介 绍[4御。213。再有就是邓殿臣先生主编的《东方神 话传说》第四卷,王晓丹先生对耆那教神话传说 的介绍。[5】l弘223他们的这些介绍可以说是凤毛麟 角,非常宝贵,具有开创意义。之所以出现这种稀 缺的情况,和我国的国情有关,也与耆那教的影响 有关。耆那教早期文献是用半摩揭陀语写的,而中 世纪的许多重要文献是用阿波布朗舍语写的。我国 没有人研究阿波布朗舍语,所以只有一般宗教概况 和文学概况的介绍,更无深入研究。 下面,笔者要介绍的是雪月和他的语法书,并 对其语法书中摘引的阿波布朗舍语 诗歌 诗歌26首倪柝声诗歌智慧书红色经典诗歌朗诵稿诗歌鉴赏术语怎样读懂古代诗歌 作简单的分 析鉴赏。关于雪月,由于他既用梵语和俗语写作, 又用阿波布朗舍语写作,故在梵语文学史上也有一 定地位。黄宝生先生曾提到他,并引了他语法书中 的两首诗‘41221’213’216。 二、雪月其人其作 雪月(Hemacandra,一译金月),生于1088 年,卒于1172年。他出生于古吉拉特的一个叫做 丹达卡的村子里,父母都是吠舍种性。8岁时,他 虔信耆那教的母亲便将他托付给了一位叫做天月 (Devacandra)的出家人。这是一位很有学问的耆 那教大师,教给雪月很多知识。当雪月21岁时, 就坐上了师尊的宝座,登坛布道,并获得了“苏 里”①的头衔。 他主要生活在古吉拉特地区,得到当时索楞喀 王朝贾耶辛哈和鸠摩波罗两代国王的庇护和供养。 雪月的著作有13种之多,有用阿波布朗舍语 写的,有用俗语写的,也有用梵语写的。而且他学 识渊博,才华横溢。他的13种书中,有两部语法 书、两部“大诗”②、两部诗学著作、一部因明学 著作、一部瑜伽学著作、一部往世诗和四部辞书 (其中一部是医药辞书)。列于下: 1.语法书《词性律则》(Linganushasana) 2.语法书《词法》(Shabdanushasana) 又名《成就者雪月词法》 (Siddha—Hema— Shabdanushasana) 3.大诗《双庇护》(Dvayashraya) 4.大诗《童护传》(KumarapalaCarita) 5.诗学著作《诗则》(Kawanushasana) 6.诗学著作《韵则》(Chandoanushasana) 7.辞书《术语如意珠》(AbhidhanaCintamani) (未完) 8.辞书《多义词汇》 (AnekarthaSangraha) (未完) 9.辞书《地名连珠》(Deshinamamala) 10.医药辞书《尼犍豆式叉》(NighantuShik- sha) 11.因明学著作《逻辑分析》 (Pramana Mimamsa) 12.瑜伽学著作《瑜伽学》(Yogashastra) ①苏里,Suri,耆那教的大师称号。 ⑦大诗,mahakavya,印度人习惯上把那些仅次子史诗的长诗称为大诗。大诗必须具备这样几个条件:第一要分若干章 节,规模宏大;第二要具备完整的故事情节;第三要具备审美价值,即包含多种“情味”。 一83— 万方数据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1卷 13.往世诗《六十三伟人传》(Trisastisalakapu— rusacarita) 雪月最重要的著作是被后人称为《成就者雪 月词法》的语法书。此外,他的诗学著作《诗则》 和大诗《童护传》也比较重要。 《诗则》用梵语写成,分八章,l500首诗,谈论 了诗歌创作的意图、意境、修辞、情味、得失、分类、男 女主人公的刻画等问题,并举有大量诗例。 《童护传》用俗语写成。此书一举两得,既歌 颂国王童护(即雪月的供养人鸠摩波罗),又为他 的语法书《词法》提供例证。 《词法》(《成就者雪月词法》)是用阿波布朗 舍语写的语法书,约完成于l143年。此书模仿波 你尼的《八章书》①,也分为8章。前7章讲的是 梵语语法,第八章讲的是俗语语法。阿波布朗舍语 语法在第八章内②(第四节,第329—448小节)。 书中,他将梵语、俗语和阿波布朗舍语三者相结 合,有时举梵语和俗语的例子,有时举阿波布朗舍 语例子。不过,他举梵语和俗语的例子较少,显得 零散。而举阿波布朗舍语例子时则经常举出整首或 者整小节诗。 从雪月的这部著作可以看出,当时的阿波布朗 舍语早已是成熟的文学语言。但和阿波布朗舍语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形式不同,一些方言和阿波布朗舍语相混合,使 一种新的语言呼之欲出,这种混合语言发展的结果 就是今天的印地语。学者们给与这部著作以很高的 评价,称雪月为“阿波布朗舍语的波你尼”[61103。 三、雪月的双行诗 雪月的《词法》不仅在语法学方面具有重要 贡献,其文学性的内容也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在 第八章,讲到阿波布朗舍语文法的时候,作者摘引 了很多前人的阿波布朗舍语双行诗,其中大多是流 行于民众口头的民间文学遗产。这些双行诗合起来 多达160多首。它们虽然不是雪月的创作,但由于 原作者姓名缺失,人们便习惯地把它们叫做“雪 月的双行诗”。 这些双行诗通常被印度学界分为两个主要类 型:一类被称为“英雄味”③的,大约相当于我们 所说的豪放派风格;一类被称为“艳情味”的, 是表达男女恋情,尤其是相思的诗歌。这两类之 外,还有一些富于哲理的箴言诗等。 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例子来欣赏这些诗歌。需 要说明的是,根据国人的欣赏习惯,并照顾到诗意 的表达,笔者将这些双行诗翻译成了四行诗。 先看几首“英雄味”的诗歌,这是“雪月双 行诗”中最突出、最有特色的部分。 女友啊,你且莫唠唠叨叨, 我心爱的人只有错误两条: 给人东西时把我漏掉, 打起仗来把性命忘掉。 谁都看得出来,这不是在抱怨和指责丈夫,而 是在夸奖赞扬丈夫。除了这两条“错误”,她的丈 夫没有别的缺点。而这两条又显然不是错误,那么 她的丈夫就是一个完美的人了。如果说这是婉转地 赞美丈夫,那么下面的诗则是直接而无顾忌的颂 扬。 要是敌军在溃败, 是因为有我爱人在; 要是我军在溃败, 一定是他战死不回来。 箭对箭。刀赌73, 群龙无首迷失道, 我的爱人呈英豪, 总能杀出路一条。 当我的爱人看到, 敌军前进我军溃逃, 他的剑就像一弯新月, 四面开花,卷起狂潮。 看着丈夫的宝剑, 砍下敌头串串, 我突然想起湿婆信徒④, ①波尔尼,Panini,约公元前4世纪的著名语法学家,其著作《八章书》(Astadhyayi,亦称《波你尼经》),被奉为梵语 语法的最高权威。 ②一般认为,俗语有多种,阿波布朗舍语只是其中的一种。但实际上,从很古的时候起,人们在谈到或研究阿波布朗舍 语时,往往将它与其他俗语区分开,甚至将它与俗语并列。 ③按照印度古代文论传统,文学作品的鉴赏很注重“味”(rasa),主要指风格特征和感情色彩。“味”有多种。“英雄 味”及下文提到的“艳情味”只是其中的两种。 ④湿婆信徒,此处指印度教湿婆派左道出家人,以髑髅为修行法器。 一84— 万方数据 第3期 薛克翘:印度中世纪耆那教诗人雪月 没有髑髅如何修炼。 亲爱的,我们到了哪里, 哪里就有战争的灾难; 我们要到有刀剑营生的国度, 没有战斗,身体就虚弱不堪。 看了这几首诗,足以让人们眼前一亮,心中一 震,又倍感新奇。一个妇女以自己的丈夫英勇善战 而自豪,可以说是人之常情。但像这样崇尚英雄, 甚至崇尚战争的女性实在不多。这样描写女性好战 的扭曲心态,在世界诸多民族的诗歌中也是非常少 见的。这还不算,下面还有让人震撼的诗句: 看,那就是我的爱人, 身经百战从不退让, 像不听象钩①摆布的疯象, 满头都是血痕钩伤。 丈夫厮杀得肠子外流, 拌住腿脚难以行走, 头颅垂在肩上, 剑仍紧握在手。 在血腥的战斗中,自己的丈夫受伤也好,死去 也罢,她似乎并不心疼,也不悲哀,而是更加自 豪。诗人是在追求极致的“英雄味”效果,让这 些奇女子语不惊人死不休。 一般来说,人们都希望和平,热爱和平,向往 安定幸福的生活。印度古人也是一样。诗中表现的 女人却不是这样。她们崇拜神灵,也向神灵祈祷。 但她们祈求的是什么? 不祈求日子平安, 不祈求居家清闲, 她要求亲赴战场, 和丈夫肩并着肩。 女神啊, 无论是今生和来世, 都给我这样的男人: 他像失控的疯象, 勇猛地冲向敌阵。 这哪里是祈求幸福,简直是在祈求灾难。 按印度传统诗学的观点,这些诗歌带有十足的 “英雄味”。但是我们知道,耆那教主张不杀生,向 往和平宁静。而这几首诗却像是刹帝利女人在抒发 ①象钩,驯象人用来指挥和控制大象行为的工具。 一种因丈夫英勇善战而倍感荣耀的豪情,不仅与耆 那教的宗旨大相径庭,甚至还有违背人性之嫌。尽 管我们从耆那教文学的其他作品中也能看到关于战 斗场面的精彩而逼真的描述,但仍然不像这些诗歌 那样把女人描绘得这样富于英雄主义的激情,甚至 把她们描绘成战争狂人。不仅把战斗说成是男人的 使命、英雄的盛典,也说成是女人的天职、生命的归 宿。 由此可见,这些诗歌决不会是雪月自己的作 品,也不可能是任何耆那教徒的作品,而很有可能 是采集自民间的歌谣。这使我们联想到拉吉普特人 抵抗外来入侵者的历史,想起拉吉普特妇女在丈夫 战死后集体自杀的情景。虽然这些诗歌写作的年代 不能确定,作者是谁也不能确定,但他们必然属于 那些尚武的民族。 那么,这会是哪个尚武民族的诗歌呢?有印度 学者认为:“读了这些诗歌,可以明显看出,这是 阿比尔、戈普、古尔贾尔等好战民族直抒胸臆的心 声。”⋯209这里所说的阿比尔(Abhira)是印度西 部地区的一个部族,戈普(Cop)大约是那一带的 游牧部族,古尔贾尔(Gurjara)就是历史上著名 瞿折罗人。印度古代有瞿折罗国,唐玄奘在《大 唐西域记》卷十一提到过,现在的古吉拉特邦即 由瞿折罗得名。前面说过,雪月是古吉拉特地方出 生和长大的人。他一生很少离开古吉拉特地区,只 是偶尔到过拉贾斯坦一带o[81s3,93所以,笔者以为, 他书中摘引的这些诗歌很可能是古吉拉特和拉贾斯 坦一带刹帝利人的民歌。因为阿比尔和戈普都是当 时影响很小的部落民,不大可能是这些诗歌的创作 者。而瞿折罗人多属刹帝利种姓,历史上征战颇 多,很有可能成为这些诗歌的作者。 除了这些“英雄味”的诗歌,雪月的这部语 法书中还摘引了许多别样风格的例子,其中有 “艳情味”的,如: 林中的黑蜂啊你莫嗡嗡叫, 看看那边你就会伤心哭泣, 可爱的少女去了别的国家. 这种分离会使你活不下去。 这里表现的是情人的分离之苦。千百年来, ~85— 万方数据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1卷 “黑蜂”或者蜜蜂一直是印度文学中爱情追求者 (男性)的象征。再如: 蜜蜂离开莲花追逐象群, 希望大象醉后流出蜜津①, 为得到难得的东西, 它们不惜求远舍近。 这首诗以比喻的手法道出了一个女相思者的心 情,说恋人忽视了自己这朵近在咫尺的鲜花而去追 求另外的人。同时也说出了人们的一种心理,越难 以得到的东西越想得到。告诫人们,不要因为追求 高远而忽视了身边的美好事物。 此外,还有一些箴言性质的诗歌。如: 鸟)L4tl在大树上栖息, 啄食果子并折断树枝; 可大树并不怪罪, 不责备也不生气。 这里,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赞美大自然的无私 给予,或者说是歌颂了那种具有博大胸怀、乐于奉 献的人。再如: 大海让水草在表面飘摇, 深深的水下却藏着珠宝; 主人看不起好的佣人, 把卑鄙小人当成荣耀。 这与其说是奴仆佣人们的怨言,倒不如说是诗 人在揭示一种社会现象,宣传一种美德,批判一种 谬误。 是山就有洞, 是河就有弯; 是好男人就会吵架。 心啊,何必哀怨? 这也许是女人在与爱人吵架后的自我安慰,当 然也是一种生活 心得 信息技术培训心得 下载关于七一讲话心得体会关于国企改革心得体会关于使用希沃白板的心得体会国培计划培训心得体会 。 总之,雪月《词法》中摘引了许多诗歌,这 些诗歌大多带有浓厚的民间色彩,不仅可以作为文 学作品加以欣赏,还可以从中看到印度中世纪一些 地区的社会风貌、乡土民情,看到人们的知识、智 慧、情感和血性。所以,这些诗歌还是民族学和民 俗学研究的宝贵 资料 新概念英语资料下载李居明饿命改运学pdf成本会计期末资料社会工作导论资料工程结算所需资料清单 【9J。 (本文撰写中,曾得到印度在华工作专家拉戈 什·沃茨博士的帮助,特此鸣谢) 参考文献: [1]黄心川.世界十大宗教[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8:1. [2]埃利奥特.印度教与佛教史纲(第一卷)[M].李荣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 [3]金克木.梵语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1. [4]季羡林.印度古代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1. [5]邓殿臣.东方神话传说(第四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 [6]坎代尔瓦尔.阿波布朗舍语文学与语法[M].阿格拉,1974:1. [7]辛赫.阿波布朗舍语在印地语发展中的贡献[M].阿拉哈巴德:[出版者不详],1971:1. [8]耆那.耆那教文学的文化背景[M].乌代普尔:[出版者不详],1995:1. [9]陈岗龙.东方民间文学与东方文学[M].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63—69. (责任编辑:雷会生) JainPoetHemacandrainMiddleAgesofIlldia XUEKe—qiao (EaaernLiteratureResearchCenter,PekingUniversity,Be彬ng100871,China) Abstract:HemacandrawasagreatJainpoet,wholivedfromthellthcenturytothe12thcentury.Rehgious andliterarybackgroundofthereligionandHemacandra’shfeandworksareintroduced.HisprincipalworkisSab— danushasana,agrammarbookwrittenintheApabhramshalanguage.HeexplainedthegrammarofSamskrita, PrakritaandApabhramsha.andquotedmanyfolkpoemsofunknownwritersint}lisbook.Someofthepoemsare translatedandtheirvaluesofaestheticsandfolklorearebrieflyappraised.强isisthefirstpapergivinganall— roundintroductionofthepoetandhisworkstoChinese. Keywords:Indianreligion;Indianliterature;Jainliterature;Hemaeandra ①印度有一种说法,大象在发情期间眼窝会流出蜜汁一样的液体。 一86— 万方数据 印度中世纪耆那教诗人雪月 作者: 薛克翘, XUE Ke-qiao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北京,100871 刊名: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EASTERN LIAODO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2009,11(3) 被引用次数: 0次 参考文献(17条) 1.黄心川 世界十大宗教 1988 2.埃利奥特.李荣熙 印度教与佛教史纲 1982 3.金克木 梵语文学史 1980 4.季羡林 印度古代文学史 1991 5.邓殿臣 东方神话传说 1999 6.坎代尔瓦尔 阿波布朗舍语文学与语法 1974 7.辛赫 阿波布朗舍语在印地语发展中的贡献 1971 8.耆那 耆那教文学的文化背景 1995 9.陈岗龙 东方民间文学与东方文学[期刊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10.苏里,Suri,耆那教的大师称号 11.大诗,mahakavya,印度人习惯上把那些仅次于史诗的长诗称为大诗.大诗必须具备这样几个条件:第一要分若干章 节,规模宏大;第二要具备完整的故事情节;第三要具备审美价值,即包含多种"情味" 12.波尔尼,Panini,约公元前4世纪的著名语法学家,其著作《八章书》(Astadhyayi,亦称《波你尼经》),被奉为梵 语语法的最高权威 13.一般认为,俗语有多种,阿波布朗舍语只是其中的一种.但实际上,从很古的时候起,人们在谈到或研究阿波布朗舍 语时,往往将它与其他俗语区分开,甚至将它与俗语并列 14.按照印度古代文论传统,文学作品的鉴赏很注重"味"(rasa),主要指风格特征和感情色彩."味"有多种."英雄味 "及下文提到的"艳情味"只是其中的两种 15.湿婆信徒,此处指印度教湿婆派左道出家人,以髑髅为修行法器 16.象钩,驯象人用来指挥和控制大象行为的工具 17.印度有一种说法,大象在发情期间眼窝会流出蜜汁一样的液体 相似文献(3条) 1.期刊论文 张莉.ZHANG Li 宗教:信仰到生活方式——从迦梨陀娑的创作看印度文学的宗教性 -鲁东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10,27(4) 印度文学是印度宗教的一种诠释,其宗教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表现了印度人重精神轻物质的倾向,视精神的解脱为生命的永恒价值;其次 ,"万物有灵"观对印度人的审美思维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弥合了人与宇宙的鸿沟;第三,印度的宗教禁欲与纵欲并存,对性爱大胆和率真的表现 成为印度宗教文化显著特点之一;第四,印度的非暴力精神已超越了人类社会,成为惠及整个宇宙的一种自由倾向. 2.期刊论文 张思齐.Zhang Si-qi 《苏那式钵》的文学性与宗教指向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7,28(8) 在《爱他罗氏梵书》中有一篇韵散结合的故事《苏那式钵》,描写吠陀时期印度以活人献祭的习俗.王族子弟卢醢多不愿意充当献祭的牺牲,其父以巨 额资产换取一位贫困婆罗门的次子苏那式钵作为替身.在火刑中苏那式钵向神虔诚祈祷并念诵颂神的诗篇.在不断的祈祷和颂神中,献祭得以圆满完成.而 苏那式钵,虽经烈火焚烧,但却毫发未损.婆罗门教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苏那式钵》的文学特征是缘起明确,情节婉曲,高潮渐近,指归分明.《苏那式钵》 的宗教学意义是个人渺小,生命脆弱;神具大能,祭祀万能. 3.学位论文 田祎 虔敬与爱情——试论波斯、印度文学中的宗教情诗 2007 宗教情诗,是东方文学中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非印度教与非伊斯兰教信仰者往往把宗教的“重精神”与情诗中的“重肉体”对立,而印度教和苏 非教派中的敬神与世俗之爱常常合二为一,并以世俗爱情为基调吟唱出瑰丽的虔敬诗歌,而成为西方文化眼中陌生的“他者”。 先前的学术研究中宗教情诗这种文学形式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名称,而是被笼统的称为“宗教虔诚诗歌”、“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诗歌”、“有喻托 功能的诗歌”等,以上称法只是片面的从其某方面的特点概括其名称,免不了有以偏盖全之嫌,因此给它一个准确的名称迫在眉睫。笔者对宗教情诗的 解读建立在其产生国度的社会历史及自然条件分析上,尽量融入其中,做到从“了解文化”到“了解宗教情诗”,消解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影响而进行理 性的关照,使得这种文学形式自一开始接触就是“合理的”。 首先,概念的界定是下文寻找、解读宗教情诗的基础。笔者综合先前诸位学者的认知,从宗教艺术的角度出发层层深入,并结合具体诗例进行种种 剥离与归纳,为宗教情诗做一个准确而概括性的定义。宗教与爱情、神秘主义与诗歌、爱情与神秘主义之间相似性的分析则是宗教情诗形成的文化基础 。 其次,笔者通过梳理古代波斯、印度宗教情诗的源流及发展状况,独立发展又相互影响,分析两国不同文化间宗教情诗的异同,并大量列举不同时 期、不同语言诗人及诗歌实例,使古代宗教情诗的脉络尽可能明晰的呈现。 到了近现代,宗教情诗仍是以其独特的姿态时隐时现的发展着,泰戈尔的作品《吉檀迦利》中大量宗教情诗以一种崭新的情韵出现在世人面前,承 袭古代而有所发展,对宗教的信仰演变为对人类、自然的大爱。至此,宗教情诗臻于完美和谐的状态。 在全球化席卷而来的潮流中,各国文化相异相融,如何才能凸显个性而避免冲突?应求同存异,减少对抗,增加对话,使矛盾和分歧不要激化。宗教 情诗是一个寻求传统发展并与先进文化融合的和谐举例。相信在全球化愈演愈烈的今天,东方文化及宗教情诗必将会受到新的关注。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lnczxb200903017.aspx 授权使用:复旦大学图书馆(fddxlwxsjc),授权号:bfc9b0a1-0ab5-48dd-9dc1-9e5b011c0f90 下载时间:2010年12月29日
本文档为【印度中世纪耆那教诗人雪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25800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480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7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1-11-07
浏览量: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