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

举报
开通vip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性创造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和世界发展新趋势进行科学分析的成果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性创造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和世界发展新趋势进行科学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的成果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进行认真总结的成果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成果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围绕探索和回答三大基本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形成的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的探索和回答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基本问题的探索和回答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基本问题的探索和回答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遵循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同志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重要思想成果的继承和发展 3.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五、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1.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2.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3.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前 言 党的十七大创造性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一大历史性贡献。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于深刻理解改革开放30年来党的实践和理论创新历程,深入领会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至关重要。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党的十七大全面回顾和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和宝贵经验,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它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指引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方向,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凝聚力、感召力。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是我们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根本政治保证和思想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我们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胜利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密结合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垣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才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才能真正做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必然要求,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动力。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求,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的领会和把握,不断增强贯彻落实这一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翻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长卷,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坚持不懈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并指导党的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党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性创造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中国人民为此进行了长期探索和艰苦斗争,但都因为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而以失败告终。经过反复比较和激烈斗争,直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的面貌才为之一新。在历史的比较中,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救国救民的科学真理。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指明了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实现解放的道路,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指南。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对马克思主义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各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才能充分显示出其真理的力量和强大生命力。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清醒认识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得出来的科学结论。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现实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这一理论科学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怎样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一系列问题。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革命走上了胜利发展的道路,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创建了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和制度前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面对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全新课题,毛泽东同志在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开始思考在中国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形成了许多科学认识和宝贵思想成果。但是,这些正确思想有不少没有得到贯彻落实,后来党和国家工作发生了严重失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错误,社会主义事业遭遇重大挫折。 1978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探索都是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展开的。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遵循实践—认识一再实践的规律,坚持不懈地进行理论总结和概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意义的思想,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转折点,我们党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倡导解放思想,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把全党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探索。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重大命题的提出,指明了我们党理论和实践探索的方向。党的十二大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一系列独创性的观点,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他对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理论概括,从根本上解除了束缚人们的思想障碍,有力地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具有开创意义的探索,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1992年,党的十四大对邓小平同志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思想进行了概括,把它称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997年,党的十五大对邓小平同志的这一理论又作了进一步概括和论述,将其命名为“邓小平理论”,并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写人党章。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面对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国内严峻的政治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旗帜鲜明地强调,要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地全面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和基本政策。江泽民同志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想和基本原则,我们的任务就是要继续把这篇文章做好。江泽民同志还说,他始终关注两大问题,一个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一个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他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长期思考和探索,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观点,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02年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提出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深刻回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新的丰富内容。科学发展观以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基本观点,继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党的十七大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把它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写入党章。 党的十七大把新时期以来我们党在实践中相继形成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作为有机统一的整体,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成熟。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党的十七大创造性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把它写入党章,高度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了其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这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被改革开放30年实践充分证明了的胜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科学理论的地位和作用,归根到底是由实践决定的。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的历史进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和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从1978年到2007年,中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8%以上的快速增长,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0%的增速,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提高到21737亿美元,上升为世界第三;外汇储备超过1.5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近10000亿美元,居发展中国家之首。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提高到1378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提高到4140元,扣除物价因素均增长了6倍以上;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479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也取得显著成就,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这一理论体系,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指引我们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了根本指针。当前,全国各族人民正在党的领导下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努力奋斗。在前进道路上,我们既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诸多矛盾和问题:生产力水平总体不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没有解决,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环境资源压力加大,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人人口还有相当数量,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依然存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更高要求;伴随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只有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我们才能对这一系列问题作出科学回答,才能顺利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指导继续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锐利思想武器,是引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共同思想基础,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没有共同思想基础,党就要瓦解、国家就要解体、民族就要分裂。毛泽东同志强调,党要有“共同语言”,社会主义国家要有“统一意志”。邓小平同志强调,推进我们的事业“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胡锦涛同志指出:“崇高理想,坚定信念,是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伟大旗帜,是战胜困难、赢得胜利的力量源泉。”社会主义既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和社会运动,也是一种理想和价值追求,必然要用共同的思想和意志来凝聚和统一人民的思想。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走向垮台的教训告诉我们,不坚持马克思主义不行,不发展马克思主义、不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统一思想和指导实践也不行。作为我们这样一个拥有7000多万党员的执政党、这样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环境、面对人们思想观念多元多样多变的新情况,只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才能真正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才能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人们,为实现我们的目标而共同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我们应对各种困难、风险和挑战的强大精神支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社会主义发展与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民共同富裕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国家的兴盛和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引领、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之所以能够经受住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严重政治风波以及国际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严峻考验;之所以能够从容应对关系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国际突发事件,战胜来自政治、经济、社会领域和自然界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包括亚洲金融风暴、1998年特大洪水、2003年非典疫情,特别是2008年初以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战胜南方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果断处理达赖集团策划煽动的拉萨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取得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重大胜利,坚决排除境外反华势力的干扰、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圆满完成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赢得世界的赞誉和尊重,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我们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给予的信念力量和指导作用。事实深刻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能够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我们战胜一切风险和挑战的主心骨。在未来前进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我们都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和世界发展新趋势进行科学分析的成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整个世界发生着大变动大调整,这种变动调整的剧烈和深刻程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冷战结束后,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大国间关系不断调整,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增强,国际形势总体趋向缓和,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促使世界各国经济日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全球市场、资金、资源的合作和竞争更加复杂,国与国之间经济实力的较量越来越激烈。特别是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科技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新科技革命及其带来的重大科技发明的广泛应用,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也引起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安全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 面对如此深刻、如此巨大的变化,我们党要解决好时代提出的新课题,迎接时代提出的新挑战,开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就必须不断解放思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把中国的发展放到世界大局中来思考,以理论和实践的新创造推动事业的新开拓、新发展。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是在我们党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借鉴其他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进行认真总结的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在认真总结和汲取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认真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从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始,我们党就特别重视总结历史经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汲取“文化大革命”的教训,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毅然决然地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认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根本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同时坚持和继承了我们党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所取得的一切积极成果,完成了党在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我们党认真汲取其他国家特别是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教训,为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借鉴。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没有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与我们党认真总结和深刻汲取正反两方面经验分不开的。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成果 实践是理论创新的源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精神,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科学判断和始终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推进理论创新,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新时期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现阶段我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强调必须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不断增强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出发的自觉性。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重申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强调我们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指引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它牢牢立足于这一基本国情及其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之上。 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实践依据。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回首30年来,改革开放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展现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改革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广度深度不断拓展的壮丽场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30年来,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步伐一路高歌行进: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领域改革到其他各个领域改革,从经济特区的兴办、沿海城市的开放到沿江沿边和省会城市的开放,从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到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使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发展中大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在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随着实践的深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可以说,改革开放每一步发展都推动了理论创新,党的理论每一次创新都推动着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天地。一部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党在新时期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共同推进的历史,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不竭源泉。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自己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改革开放以来的许多成功探索和新鲜经验都来自于基层,来自于人民群众。坚持从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中总结经验、汲取智慧、寻找路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重要途径。邓小平同志讲过,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由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是群众的智慧。我们的功劳是把这些新事物概括起来,加以提倡。江泽民同志说过,好办法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我们头脑里固有的,归根到底来自于人民群众实践。胡锦涛同志指出:“尊重人民实践、从人民的伟大创造中汲取思想营养并上升为理论,是我们党进行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明,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城镇化的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无不显示了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实践中的智慧和活力。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热情支持、鼓励、保护、引导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深刻总结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产生的丰富经验,从中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最广泛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人民群众中凝聚力量、汲取智慧而形成和发展的。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围绕探索和回答三大基本问题形成的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是要清醒认识和科学回答三大基本问题,这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对这三大基本问题的认识程度和把握程度,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的创新程度、丰富程度、深刻程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探索和回答这三大基本问题展开,在实践创造的基础上进行卓有成效的理论创造,形成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的探索和回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开创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但是,如何在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全新课题。我们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重大成就,积累了成功经验,也出现了严重失误和挫折。历史的经验教训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结合中国实际,在实践中不懈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 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创,是与邓小平同志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的不断提出、反复思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邓小平同志指}fI,问题是什么足社会主义,如何建没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什么足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他深刻总结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教训,指:“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于包括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紧紧抓住这个基本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响亮地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他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僵化封闭不能发展社会主义,照搬外国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也没有社会主义;不重视物质文明搞不好社会主义,不重视精神文明也搞不好社会主义。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集中全党智慧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从时代特征和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从我们党的立党宗旨和治国目标,从我国面临的国际机遇和挑战,全面、系统、深刻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战略目标、战略步骤、战略布局、战略重点等,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国内发生严重政治风波,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面临新的巨大困难和压力,我们党面临着又一个重大历史关头。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把一个繁荣发展的社会主义中国带入21世纪,是对我们党的重大考验。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和基本政策没有变,必须继续贯彻执行”,在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要十分明确地讲两句话:一句是坚定不移,毫不动摇;一句是全面执行,一以贯之”。他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就需要不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新形势、我国广大人民的新要求、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对这一问题作了进一步思考,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观点,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到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从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到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到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从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到正确应对和驾驭经济全球化、促进共同发展,等等,形成了一系列富有独创性的理论成果,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发展的关键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是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崇高使命。胡锦涛同志指出:“必须牢牢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进一步深刻认识和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更好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如何开创中同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准确把握进入新世纪后的f}}界大势和我国的发展变化,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出以人为本、实现伞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等重大战略思想,用新的思想观点进一步深化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的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上所形成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把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基本问题的探索和回答 马克思主义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党执政以后如何加强自身建设,坚持党的先进性,如何认识、把握和运用共产党执政规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是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好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坚持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紧密结合,对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党的十一届一中全会以后,全党的: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这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经过“文化大革命”的10年浩劫,党的各方面建设受到严重破坏,迫切需要加强自身建设,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提出了“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的问题,强调要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把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核心。围绕这个目标,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新思想,初步回答了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化了我们党对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由于党所处的环境和肩负的任务有了新的变化,党在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方面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江泽民同志强调,必须下决心解决好党的建设中的迫切问题,使党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更好地完成好新时期党的历史任务。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分析世纪之交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正确把握党的历史方位,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切实解决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两大历史性课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成为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围绕这个目标,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在长期执政、对外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新思想,系统地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 党的十六大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既给党注入巨大活力,也使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党的自身建设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艰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领导人民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同时,面对21世纪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提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性建设,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围绕这个目标,党中央科学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对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新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贯穿的一系列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创新理论观点,深化和丰富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基本问题的探索和回答 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更是当代中国的主题。当今世界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激烈竞争,说到底是围绕发展问题展开的。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长期面临着西方国家的巨大政治压力和经济压力,面对着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的繁重任务,解决好发展问题尤为紧迫。 面对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在国际上处于落后状态的局面,邓小平同志强调,必须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把握中国下一步的发展问题,从世界发展的潮流中抓住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时机。他高度关注发展问题,强调“应当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明确提出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问题之一。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性意义,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强调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对我国所处发展阶段准确判断的基础上,他科学谋划我国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步骤。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国内局势风云变幻,如何继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进,是我们党必须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重大课题。江泽民同志强调:“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大国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根据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自身情况的重大变化,他把发展问题同党的性质、党的执政理念联系起来,明确提出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类社会跨人21世纪之后,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世界范围内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着良好势头,但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抓紧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胡锦涛同志强调:“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抓住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基本问题,深刻分析和把握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应对和战胜各种突如其来的严重困难和挑战中收获启示,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互动中探索新的发展观念,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提出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j怎样发展,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等重大问题进行的富有创造性的探索和取得的丰硕理论成果,深化和丰富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使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而展开,内涵十分丰富,包含了一系列独创性的成果,从整体上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党的历次代表大会对这些独创性的成果进行了科学总结和概括。党的十三大从12个方面阐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轮廓,党的十四大从9个方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党的十五大深刻论述了邓小平理论、概括了其10个方面的内涵,党的十六大深刻论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10个方面总结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党的十七大深刻论述了科学发展观、概括了改革开放“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中央历次重大会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总结和概括,揭示了这一理论体系的基本点,为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一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提供了重要遵循。 从总体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以下14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贯穿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灵魂。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力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中心问题。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要大力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要始终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相统一,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这是我们党立足当代中国基本国情提出的战略目标和宏伟蓝图。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特定历史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很长历史过程的初始阶段。我国社会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新的历史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体现。要始终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新的阶段性特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分“三步走”有步骤地从温饱到小康,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努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这是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得出的重要结论,揭示了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必须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这反映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的根本尺度。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深化各项体制改革,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人民民主,发展基层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积极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和谐文化,弘扬中华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关系全局的重大任务,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优先发展教育,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关系国家安危和发展全局,必须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全面推进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坚持科技强军,切实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依靠人民建设国防、建设军队,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完善国防动员体系。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人民群众是
本文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9412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97KB
软件:Word
页数:21
分类:
上传时间:2011-11-05
浏览量: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