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06规划说明书

06规划说明书

举报
开通vip

06规划说明书公众参与报告 目 录 TOC \o "1-2" \h \z \u 1. 前言 1 1.1规划背景 1 1.2编制过程 1 2. 规划依据与原则 1 2.1规划依据 1 2.2规划原则 1 3. 现状概况与问题分析 2 3.1规划范围 2 3.2现状概况 2 3.3现状问题 2 3.4发展条件分析 3 3.5规划对策 3 4. 规划目标 3 4.1规划定位 3 4.2规划目标 4 4.3人口规模 4 5. 规划结构与用地布局 4 5.1规划思路分析 4 5.2规划结构 5 5.3用地布局 5 6. 地块划分与细分 6...

06规划说明书
公众参与报告 目 录 TOC \o "1-2" \h \z \u 1. 前言 1 1.1 规划 污水管网监理规划下载职业规划大学生职业规划个人职业规划职业规划论文 背景 1 1.2编制过程 1 2. 规划依据与原则 1 2.1规划依据 1 2.2规划原则 1 3. 现状概况与问题分析 2 3.1规划范围 2 3.2现状概况 2 3.3现状问题 2 3.4发展条件分析 3 3.5规划对策 3 4. 规划目标 3 4.1规划定位 3 4.2规划目标 4 4.3人口规模 4 5. 规划结构与用地布局 4 5.1规划思路分析 4 5.2规划结构 5 5.3用地布局 5 6. 地块划分与细分 6 6.1划分依据 6 6.2划分原则 6 6.2地块划分与细分 6 7. 地块控制 6 7.1控制体系 6 7.2地块控制指标说明 7 7.3地块控制 7 8. 道路交通规划 7 8.1现状评价 7 8.2规划原则 7 8.3道路交通规划 7 9. 道路竖向规划 8 9.1自然地形 8 9.2道路竖向 8 10. 绿地系统规划 8 10.1现状评价 8 10.2规划原则 8 10.3绿地系统规划 8 11. 公共设施规划 9 11.1现状评价 9 11.2公共设施规划 9 12. 市政公共设施规划 12 12.1给水工程规划 12 12.2雨水工程规划 13 12.3防洪工程规划 13 12.4污水工程规划 14 12.5电力工程规划 15 12.6通信系统工程规划 17 12.7燃气工程规划 18 12.8管线综合工程规划 20 13. 城市设计指引 22 13.1整体环境特征 22 13.2景观特色塑造 22 13.3空间形态 22 13.4城市设计准则 22 14. 规划实施的措施与建议 23 15. 城市发展策略研究 24 15.1空间发展策略 24 15.2旧城(村)改造 24 16. 《东莞市长安镇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3-2020)》落实情况 29 长安镇锦厦社区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说明书 1.​ 前言 1.1规划背景 1.1.1 东莞市城市化快速推进的需要 2005年2月,广东省政府将长安镇作为城镇化发展试点,加快推动长安镇城市化工程的步伐。7月,东莞市委、市政府实施“商贸东莞”工程,将商贸业作为今后东莞“经济奇迹”的新爆发点,产业升级成为未来东莞经济发展的主要思路。在新形势下,锦厦社区应以更高的标准进行城市建设。 1.1.2 长安镇快速发展的需要 作为典型的珠三角“明星镇”,长安镇的规模已经超过了内地的一般城市,因此,中心区的建设已成为长安镇当前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环节。现状中心区已缺乏更多的发展腹地,而本规划片区紧邻镇中心区,是中心区功能拓展的首选区域。因而,需要通过合理规划布局,将中心区商业、房地产等功能引入,实现规划片区内现有产业的升级。 1.1.3 锦厦社区发展的迫切需要 锦厦社区是长安镇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但传统的外延扩张型经济对土地的依赖性很大,现状经济发展空间已接近饱和。规划片区基本为建成区,且整体建设情况较好,未来的城市建设需要规划的正确引导,通过城市更新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空间资源高效整合,进一步提升土地价值。 1.2编制过程 2005年11月,受东莞市长安镇人民政府委托,深圳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承担长安镇锦厦社区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 2005年11月下旬,项目组对锦厦社区南区进行了现场探勘,调查收集了相关规划基础资料,并与长安镇规划所、锦厦社区居委会座谈交流,了解当地对本片区的意愿,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基础资料汇编和初步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成果,并于2006年1月10日进行了现状调研及初步方案汇报。针对会议提出意见与建议,编制单位进一步完善了规划方案,于2006年3月29日进行中间成果汇报。再之后,项目组对中间成果咨询意见进一步与相关部门协调、沟通,对成果进一步完善、深化,形成本次送审成果。 2.​ 规划依据与原则 2.1规划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 2、​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 3、​ 《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 4、​ 《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试行); 5、​ 《东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6、​ 《东莞市长安镇总体规划修编(2003-2020)》; 7、​ 《长安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8、​  相关政策文件等。 2.2规划原则 1、区域协调原则 落实上层次规划,明确片区定位,完善片区功能,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确定片区性质、功能。 2、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原则 考虑社区长期发展的需要,充分集约利用资源,为居民提供宜人的生活环境,在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保障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3、近远期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城市建设注重近、远期相结合,保持各个发展阶段的完整性,同时根据不同配套设施的用地要求,提供弹性的用地及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 4、可实施性原则 坚持规划的可实施性,城市更新中充分考虑拆迁安置、分期开发等问题。 3.​ 现状概况与问题分析 3.1规划范围 规划片区为东莞市长安镇锦厦社区358省道以南部分,东邻宵边社区,西邻乌沙社区,北为长安镇现状中心区,南以东宝河为界与深圳市宝安区相邻,规划总用地面积3.74平方公里。 3.2现状概况 3.2.1 自然条件 规划区地处珠江入海口东岸,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22.1℃,年平均降雨量1760毫米。规划区内地势自北向南倾斜,坡度平缓。东北部现有自然山体3座,最高高程46.25米,区内最低高程1.88米,最大相对高差44.37米。 规划区内有一些祖祠和庙宇,其中愚隐李公祠、如浮公祠、宁积书塾、求雨山“连心树”为镇重点保护文物,其它历史建筑有众圣庙、云庵李公祠、锦溪古庙。 3.2.2 人口及经济概况 规划片区现有总人口约3.89万人,其中常住人口约8900人,共2866户,占总人口5.9%;暂住人口约30000人,占总人口的94.1%,常住人口与暂住人口比例约为1:3.4。 近年来,锦厦社区经济稳步发展,目前共拥有7个外资企业工业区,1个民营企业工业园。至2004年底,锦厦社区实现村组二级经济总收入约2.5亿元,纯利润1.3亿元,人均总收入约5.8万元,集体总资产达17亿元。 3.2.3 土地利用概况 现状建设用地总面积308.75公顷,其中工业用地占主体,占总建设用地的40.79%,其次为道路用地和居住用地,分别占总建设用地的28.96%和17.86%。 3.2.4 建筑物概况 规划区内,一类建筑占主导地位,占总建筑面积的56.26%,主要为锦厦步行街两侧的商铺小区以及振安路以南的工业区;二、三类建筑共占总建筑面积的43.73%,主要为振安路以北的旧村和老工业厂房。 3.3现状问题 3.3.1 城市发展面临瓶颈 长期的外延扩张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使未来发展空间面临“瓶颈”,现空地存量仅33公顷。如何有效整合城市空间、置换土地功能、提升土地价值是规划区未来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3.3.2 产业结构急需优化与升级 锦厦社区外向型经济收入占村组两级总收入的80%以上,过分依赖外资使的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加剧,抗风险能力降低。 规划片区位于镇区中心地带,随着市场经济和土地价值规律作用的逐步加强,决定了第三产业是该片区未来发展的主导产业,必须调整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适应新的城市发展需要。 3.3.3 与现代化城区建设标准存在差距 现状公共设施、市政基础设施较为薄弱,整体城市形象和品质有待提升,无论从自身还是与区域联系方面都难以全面发挥中心区辐射带动作用。 3.3.4 城市更新任务艰巨 一方面,现状工业区建筑质量普遍较好,退二进三中应避免大拆大建并实现改造后土地价值的升值; 另一方面,锦厦社区有着几百年的悠久历史,山、水、祠堂都是前人留下的宝贵资源,旧村更新中应即符合现代城市建设要求,又能继承锦厦的传统文脉,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 3.4发展条件分析 3.4.1 一个立足之本——基础优势 20多年的经济发展为锦厦的下一步发展累积了重要的发展基础: ​ 城市建设基本按规划实施,用地布局合理,为下一步转型提供了条件; ​ 城市建设颇具规模 近年来,社区投资兴建了龙洲百货、锦厦商业步行街等较大规模商业设施,富兴苑、锦江花园等楼盘销售态势良好,这都将为商业、房地产业的开发聚集了人气。 ​ 雄厚的经济实力 中心区功能和形象的提升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锦厦社区在2003年获东莞市村级经济总量第三名,村级净资产超亿村第四名,是长安镇村集经济领头羊,雄厚的经济实力为今后包括工业区的改造、道路的建设和公共设施的建设等提供了资金保障。 3.4.2两大动力之源 1、​ 区位优势 长安位于珠江口东南岸,是广深经济发展轴上的重要节点,也是东莞与广州、深圳往来的南大门,区位条件极其优越;而锦厦南区作为长安中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是长安中心区功能拓展的首选之地。 2、​ 东莞“城市化”工程的推力 2005年,广东省确立了中心镇建设在推进城市化工作中的战略地位,长安镇是城镇化试点之一。同时东莞市“十一五”规划也将推进“城市化”工程作为发展重点,政府对城市化发展的高度关注和全面支持必将带动锦厦高标准的城市建设。 3.5规划对策 1、调整用地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社区和谐化、效益化发展 改变以土地换效益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第三产业比重,将现状建筑质量差、土地产出效益低的工业用地进行置换为商业、居住用地,提升土地价值。 2、充分进行土地挖潜,逐步推进旧城改造和城市更新 依托中心区功能拓展和近期建设项目的实施,逐步推进旧村旧工业区的改造,为社区发展提供腾挪空间。 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形象 理顺东西向交通,解决交通瓶颈,进一步完善道路网微循环系统;按合理的人口数量、合适的服务半径落实公共配套设施,满足城市发展需要,提升整体城市形象。 4.​ 规划目标 4.1规划定位 长安中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集综合商贸、高尚住区和先进工业为一体的现代城区,是长安镇的一颗璀璨明珠! 4.2规划目标 产业目标:适应产业升级要求,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释放土地价值,实现效益化发展。 功能目标:整合城市空间,打造适宜居住与创业的软硬件环境,强化长安镇中心区功能。 环境目标:塑造与自然环境充分融合的城市空间,延续历史文脉,实现和谐化发展。 4.3人口规模 本次规划人口规模计算分为居住人口计算和容量人口计算。 1、居住人口 采用建筑面积法确定锦厦南区未来居住人口数量,并通过用地面积法进行核算。 ​ 建筑面积法 参照国标《城市居住区规划 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配电网设计规范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220kv变电站通用竖流式沉淀池设计 》2002年版,确定二类居住用地100-120平方米/户,户均3.2人,容积率2.0,则 二类居住:63.87×2.0÷(100~120)×3.2=3.4~4.1(万人) 商住用地:按85%为二类居住,则13.20×0.85×2.0÷(100~120)×3.2=0.6~0.7(万人) 居住人口约4.0万~4.8万。 ​ 用地面积法 参照国标《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2002年版,确定IV类居住区人均用地标准为18-25m2/人,则 二类居住:63.87÷25~39.12÷18=2.5~3.5(万人) 商住用地:按85%为二类居住,则13.20×0.85÷25~13.10×0.85÷18=0.4~0.6(万人) 居住人口约2.9万~4.1万。 本规划确定区内总居住人口为4.0万。 2、就业人口 本规划区就业人口为商业金融、物流和工业人口之和。 ​ 商业金融:用地面积为58.93公顷,容积率为2.5,总建筑面积为147万平方米,按人均建筑面积50平方米计算,商业金融人口为29465人。 ​ 物流、工业:用地面积为69.66公顷,参照相关研究资料,本次规划人均用地采用100平方米/人,物流、工业人口为6966人。 总就业人口为36431人,约合3.6万人。 3、容量人口 以就业人口约40%在本规划片区内居住计算,则规划区总容量人口为4.0+3.6×0.4=5.4万人。 5.​ 规划结构与用地布局 5.1规划思路分析 5.1.1中心区发展轴线分析 长安镇中心区沿长青路与锦江路所形成的南北向轴线发展,从北至南由四大部分构成: 自然生态保护区:莲花山地块,合理利用现有的山体及水系营造出良好的生态环境,以休闲、体育功能为主; 锦厦北区旧村:在总规中被确定为全镇的疗养、教育、体育中心,同时借助靠近北部良好的自然景观的优势发展房地产业; 核心中心区:是长安未来的商务中心,由行政中心、金融办公中心、商业中心和部分居住生活用地组成。 锦厦南区:紧邻核心商务区,结合产业转型,发展综合商业,打造高水准的城市住区。 5.1.2长安镇产业布局分析 长安镇的产业在保持经济活力的基础上,正逐步向集群化和集约化发展,产业“园区化”建设稳步推进。根据总规,未来长安产业发展将依托振安路形成五个大的工业组团。规划片区西南部分属于锦厦工业组团。 5.1.3小结 综合以上分析,锦厦南区由锦江路、振安路构建城市基本发展骨架,重点打造三大片区,其中:广深高速公路以东、振安路以北形成以商业、居住为主导的综合功能片区;广深高速公路以西则是以保留大部分现有工业园区为主的先进工业区;广深高速公路以东、振安路以南形成以商贸物流为特色的新兴产业区。 5.2规划结构 本次规划确定功能结构为“一带、两轴、三片区” ​ 一带:沿广深高速形成的绿化隔离带、景观带; ​ 两轴:长青路商业景观轴,振安路城市发展轴; 锦江路商业景观轴:长安镇中心区发展主轴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锦厦南区最具活力和最聚人气的商业空间,提升城市形象。 振安路城市发展轴:振安路为锦厦南区东西向重要联系通道,培育与发展高度关联的产业区。 ​ 三片区:一个城市综合区,一个商贸物流区,一个先进工业区; 城市综合区:大力发展商业、房地产业,打造充分体现中心区功能的现代城区。其中锦江路以东的原旧村用地通过城市更新,构建配套设施完善、与自然风貌的高度协调的城市现代居住区。沿358省道、锦江路设置综合市场、大型商业设施等,发挥商业集聚效应。 商贸物流区:依托振安路交通优势,在规划片区东南部分形成以发展现代物流、专业市场为基础的商贸物流区。 先进工业区:保留大部分河西工业区和河南工业区,保障产业转型的平稳过渡以及锦厦社区经济持续稳步发展。 5.3用地布局 规划建设用地面积373.98公顷,按《东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分为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对外交通用地、普通仓储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和绿地等8大类。 表1: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 序号 用地代码 用地名称 面积(ha) 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1 R 居住用地 90.23 24.13 其中 R2 二类居住用地 63.87 17.08 R5 商住混合用地 13.20 3.53 R6 教育设施用地 13.16 3.52 2 C 公共设施用地 62.11 16.61 其中 C2 商业金融用地 58.93 15.76 C4 体育用地 1.52 0.41 C5 医疗卫生用地 1.66 0.44 3 M 工业用地 59.48 15.91 其中 M1 一类工业用地 59.48 15.91 4 W 仓储用地 10.18 2.72 其中 W1 普通仓库用地 10.18 2.72 5 T 对外交通用地 4.75 1.27 其中 T2 公路用地 4.75 1.27 6 S 道路广场用地 90.52 24.19 其中 S1 道路用地 86.27 23.05 S3 社会停车场库用地 4.25 1.14 7 U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12.74 3.41 其中 U1 供应设施用地 0.25 0.07 U2 交通设施用地 1.27 0.34 U3 邮电设施用地 0.37 0.10 U4 环境卫生设施用地 10.61 2.83 U9 其他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0.24 0.07 8 G 绿地 43.97 11.76 其中 G1 公共绿地 28.22 7.55 G2 防护绿地 15.75 4.21 9 总计 城市建设用地 373.98 100 ​ 居住用地 规划居住建设用地90.23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24.13%,通过旧村、旧工业区改造,建设配套设施完善的高尚居住区,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城市品质。 ​ 公共设施用地 规划公共设施用地62.11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16.61%。除了落实上层次规划对本片区的设施配套要求外,针对现状建设用地中文化设施、体育设施、医疗设施等用地的不足,本次规划对此类用地进行了合理布局。 ​ 工业用地 规划工业用地59.48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15.91%,整合现有产业用地,将工业园区集中布置在广深高速公路以西片区。 ​ 仓储用地 规划仓储用地10.18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2.72%,依托振安路交通优势,结合专业市场的建设,打造商贸物流区。 ​ 对外交通用地 规划对外交通用地4.75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1.27%,为广深高速公路用地。 ​ 道路广场用地 规划道路广场用地90.52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24.19%,道路用地以完善现状交通系统为主,另外规划社会停车场用地4.25公顷。 ​ 市政公共设施用地 规划市政公共设施用地12.74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3.41%,包括污水处理厂一处、公交首末站两处、邮政所一处、110KV变电站一处、排涝泵站两处和垃圾转运站一处。 ​ 绿地 规划绿地面积43.97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11.76%,绿地系统主要由公共绿地和防护绿地组成。本次规划利用片区内自然山体,打造片区绿心,使绿地与其他功能用地相互渗透,创造良好的绿色生态环境与城市景观。 6.​ 地块划分与细分 6.1划分依据 地块划分分为两级划分,一级是指依据道路和自然界线,把规划范围内的用地划分成的若干街坊;二级是指在地块内部,根据土地权属、用地性质和功能再细分的若干地块。 6.2划分原则 地块划分以保持用地性质的完整性、土地使用的灵活性、并有利于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为原则。在具体的规划管理中,针对实际情况,可对用地进行划分或合并。 6.3地块划分与细分 锦厦南区依据道路、自然界线、土地权属、用地性质和功能划分为若干地块,并在编制区内进行地块划分,共将地块分为12个街坊,213个地块。 7.​ 地块控制 7.1控制体系 1、用地控制指标: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土地与建筑使用兼容性; 2、环境容量控制指标: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人口容量; 3、建筑形态控制指标: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相邻地段建筑规定; 4、交通控制内容: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位; 5、城市设计导引及控制:对城市重要地段的地块的控制及提出设计要求; 6、配套设施控制:生活服务设施布置,市政公用设施、交通设施和管理要求。 7.2地块控制指标说明 1、控制体系中分为规定性和指导性两类: ​ 规定性指标:是指必须严格遵照的指标,如: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建筑密度、建筑高度控制、建筑红线后退距离、容积率、绿地率、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及其它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 ​ 指导性指标:是指参照执行的指标,如:人口容量,建筑形式、体量、色彩、风格要求。 2、控制体系内容中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限高为上限,绿地率、停车位为下限。 7.3地块控制 地块的各项控制指标详见“地块规划控制指标表”。 8.​ 道路交通规划 8.1现状评价 1、规划片区北接358省道,同时广深高速公路长安出入口紧邻片区,交通区位条件优越。 2、城市道路网骨架基本形成,各项道路指标基本符合城市建设要求。 3、横向交通联系不畅,道路微循环系统并未形成,路网结构有待完善。 4、社会停车场库缺乏,无法满足工业、商业设施需求。 8.2规划原则 1、建立完善、合理的综合交通体系,即通畅高效的货运系统,便捷合理的客运系统。 2、以《东莞市长安镇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3-2020)》路网规划为依据,结合现状实际情况进行落实、调整。 3、充分结合土地利用规划结构和土地开发等要求,形成系统完善、功能明确的道路交通体系。 4、抓住重点,解决规划片区内现状交通“瓶颈”。 8.3道路交通规划 1、对外交通 广深高速公路从片区内南北向穿越,本规划区离长安出口约500米。广深高速公路在规划范围内全部高架,对城市道路系统没有干扰。在广深高速公路与振安路交叉处将规划一个立交口,联系振安路和两条与广深高速公路平行的规划路,方便规划片区与深圳宝安的交通联系。 依据全市轻轨交通布线方向,其中规划一条沿本规划区振安路走向,但规划区内无轻轨站点。 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城市道路交通形成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为一体的网络体系,近期主干路网形成“两横三纵”的城市干道骨架,其中“两横”是指环村大道和振安路,“三纵”是指锦厦大道、一龙路和由河东二路;远期规划358省道为生活性主干道,主干路网形成“三横三纵”的城市干道骨架。同时增加部分支路,特别是东西向支路,解决现状横向交通不畅的问题。 表2:路网指标一览表 序号 分类与编号 道路名称 宽度(m) 长度(m) 道路线密度(km/km2) 面积 (hm2) 道路面密度(%) 1 主干道 10543 2.84 40.77 10.90 其 中 S358 50 1557 3.89 1.04 锦江路 40 390 1.56 0.42 振安路 66 1976 13.04 3.49 锦厦大道 40 882 3.53 0.94 环村大道 30 1636 4.91 1.31 一龙路(北) 40 1711 6.84 1.83 一龙路(南) 30 950 2.85 0.76 河东二路 30 1384 4.15 1.11 2 次干道 11948 3.19 29.46 7.87 3 支路 16589 4.43 16.04 4.28 4 总计 39080 86.27 23.05 3、公共交通规划 依据《东莞市长安镇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3-2020)》本片区内设有两处公交首末站,本次规划予以落实,其中总规振安路东端站点规划调至滨海路,规划面积1.00公顷,滨海路西端站点规划面积0.29公顷。 4、静态交通规划 根据东莞相关要求与本规划区发展需要,规划设有11处公共停车场,解决公共停车约2750车位,结合人流集散点布置,解决公共停车问题。 9.​ 道路竖向规划 道路竖向规划是在道路交通规划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基地的现状地形以及工程管线的要求,进一步确定道路的走向、坡度、交叉口和主要控制点的坐标、标高等,为下一步的道路设计提供指导。 9.1自然地形 规划片区内地势自北向南倾斜,坡度平缓。东北部坐落3座自然山体,最高高程46.25米。南部的东宝河是与深圳市宝安区交界的界河。现状排水体制为雨污合流,污水经合流管道排入东宝河。 9.2道路竖向 本次规划结合地形,对现状道路和场地的排水方向进行梳理,施工中要处理好规划道路与现状道路管线的衔接问题。规划区内道路大部分为现状保留,需充分考虑S358、振安路、一龙路与规划道路的衔接问题。 本次规划按照国家道路设计规范,尽量保证道路纵坡坡度大于0.3%,小于3%,局部地段可略有放宽。对于现状保留道路,其坡度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的可以适当加大横坡。 10.​ 绿地系统规划 10.1现状评价 绿地面积4.25公顷,其中公共绿地2.25公顷,人均公共绿地仅为0.58平方米/人,缺乏与居民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小游园、公园、街头绿地等开敞空间。 10.2规划原则 1、充分利用规划片区内的山、水自然资源(求雨山和风水塘),塑造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区。 2、建立多层次的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 3、景观设计与绿化系统规划相结合,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相互融合,相映成趣。 4、绿地建设与公共开敞空间及周边建筑空间协调,提高周边地段开发的环境与经济效益。 10.3绿地系统规划 1、绿地规划指标 城市绿地指标包括人均公共绿地及绿化覆盖率。综合考虑规划片区生态环境保护及居民公共活动的需求,规划区内绿地总面积为其中绿地43.97公顷,其中公共绿地28.22公顷,人均公共绿地为7.06平方米/人。 2、公共绿地规划 公共绿地是指向公众开放的镇级、居住区级公园、小游园、街道广场绿地等。 4、​ 公园 依托现状旧村内的山、水自然资源,建设镇级公园一处,总面积约12.05公顷。适量设置休闲娱乐设施,是规划片区的主要开敞、休憩公共空间。 5、​ 居住区级公共绿地 居住区绿化是指居住用地内各类别绿地,专用绿地是指各机关院校、企事业、体育公园用地等单位内绿地。这些绿地与居民日常生活和生产密切关系,应本着见缝插针,连续均匀分布的原则,与周边山体及大面公共绿地连为一体,大量设置。同时推广庭院绿化、立体绿化,提高规划区的绿化覆盖率。 6、​ 小游园及街头绿地 小游园及街头绿地主要供居民日常游憩之用,均匀分布,接近居民,以综合性游憩为主,结合用地布局可适当布置一些主题性设施,如结合商业步行街入口设置绿化广场等。 11.​ 公共设施规划 11.1现状评价 锦厦社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取得一定成绩,但仍滞后于经济发展,主要问题有: 1、配套设施大多规模小、档次低,服务范围有限,如教育设施; 2、部分配套设施欠缺,如医疗和文化体育设施。 11.2公共设施规划 除落实总规对本片区的设施配套要求外,依据《东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标准配置了相关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设施等。(见表3) 表3:公共配套设施一览表 设施类别 项目名称 数量 用地面积(m2) 规模 所在地块号 备注 总量 规划增加 现状保留 规划 教育设施 幼儿园 6 4 — 84班 其中 规划幼儿园 1 1 — 12班 03-01 独立占地 规划幼儿园 1 1 — 12班 06-14 独立占地 规划幼儿园 1 1 — 12班 07-08 独立占地 规划幼儿园 1 1 — 12班 11-04 独立占地 锦厦幼儿园 1 0 4633 12班 04-03 独立占地 锦厦乐童幼儿园 1 0 9187 24班 09-17 独立占地 小学 3 1 86331 96班 其中 锦厦小学 1 0 29520 36班 04-02 独立占地 振安小学 1 0 32971 36班 09-18 独立占地 规划小学 1 1 23840 30班 02-06 独立占地 规划中学 1 1 28312 30班 01-07 独立占地 医疗卫生设施 综合医院 1 1 16634 200床 06-26 独立占地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3 3 — 其中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1 1 1 — 02-14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2 1 1 — 06-12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3 1 1 — 07-08 文化娱乐设施 文化活动站 1 1 04-14 体育设施 文体活动中心 1 1 11520 04-14 独立占地 社区体育活动场地 1 1 02-14 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设施 社区服务站 4 4 其中 社区服务站1 1 1 04-11 社区服务站2 1 1 06-12 社区服务站3 1 1 07-08 社区服务站4 1 1 11-04 社区警务室 3 3 其中 社区警务室1 1 1 04-11 社区警务室2 1 1 06-12 社区警务室3 1 1 11-04 商业设施 专业市场 4 3 158282 其中 聚和广场 1 0 20226 11-02 独立占地 专业市场1 1 1 23829 10-03 独立占地 专业市场2 1 1 48228 10-05 独立占地 专业市场3 1 1 65999 10-07 独立占地 酒店 2 0 — 其中 酒店1 1 0 — 08-20 独立占地 酒店2 1 0 3111 08-23 独立占地 商场 2 1 39915 其中 龙洲百货 1 0 13922 01-04 独立占地 商场 1 1 25993 02-11 独立占地 长安镇综合市场 1 0 23691 02-02 独立占地 超市 3 3 — 02-12、07-05 08-03 肉菜市场 2 2 02-02、07-05 锦厦商业步行街 1 0 52091 03-07、03-09 06-08、06-10 06-16、06-18 独立占地 其他商业设施 — — 302292 道路交通设施 公交首末站 2 2 12715 其中 公交首末站 1 1 1 9862 10-08 独立占地 公交首末站2 1 1 2853 12-03 独立占地 社会停车场 11 11 42525 2750个 其中 社会停车场1 1 1 886 35个 01-08 独立占地 社会停车场2 1 1 3325 220个 01-11 独立占地 社会停车场3 1 1 1733 115个 02-13 独立占地 社会停车场4 1 1 3554 235个 04-05 独立占地 社会停车场5 1 1 1679 65个 04-13 独立占地 社会停车场6 1 1 3811 250个 07-03 独立占地 社会停车场7 1 1 4280 285个 08-11 独立占地 社会停车场8 1 1 7991 530个 10-09 独立占地 社会停车场9 1 1 6420 430个 10-19 独立占地 社会停车场10 1 1 7115 470个 11-03 独立占地 社会停车场11 1 1 1730 115个 11-13 独立占地 12.​ 市政公共设施规划 12.1给水工程规划 12.1.1规划原则 (1)可实施性原则 给水系统的布置,尽量利用现有管网,充分结合现状条件,保证规划的可实施性。 (2)经济合理性原则 从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水源、资金、技术等条件,使规划具有经济合理性。 (3)相关协调性原则 充分考虑本规划区内管网系统与周边区域管网系统的协调,提高供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可持续发展原则 规划应考虑近、远期的衔接关系,并为远景发展留有适当的余地,使规划具有一定的弹性。 12.1.2水量预测 本规划采用居住用水量按人口进行计算,其它用水量按用地进行计算;采用单位建设用地综合指标法进行校核。 表4:用水量预测表 序号 名称 面 积 (ha) 指标 (万m3/hm2·d) 最高日用水量 (万m3/d) 1 居住用地 5.4万人 240L/人.日 1.30 2 公共设施用地 61.15 0.01 0.61 3 工业用地 59.48 0.01 0.59 4 仓储用地 10.18 0.005 0.05 5 对外交通用地 4.75 0.0025 0.01 6 道路广场用地 91.30 0.0025 0.23 7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12.49 0.004 0.05 8 绿地 44.78 0.0025 0.11 合计 建设用地 373.98 2.95 未预见水量 合计水量的10% 0.30 总计 3.25 本次规划建设用地为3.74平方公里,单位建设用地综合指标按0.9万吨/平方公里·天考虑,则规划区用水量预测值为Q=3.74x0.90=3.36万m3/d,此值与用不同性质用地用水量指标法预测的结果相差不大。 综上所述,本规划区的最大日需水量共为:3.25万m3/d,日变化系数为1.3,时变化系数为1.40。 12.1.3给水工程规划 1、给水设施 本规划区内无现状供水设施,供水由长安镇统一供水。 2、给水管网规划 ​ 管网计算的主要参数 最不利点服务水头:≥0.28MPa 变化系数:Kd =1.3,Kh =1.40 消防用水量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F16-87)确定,按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为2次,一次灭火用水量为65 L/s。消防校核时最不利点服务水头应≥10m。 最不利管段发生故障时的事故用水量按最高日最大时流量的70%计。 ​ 管网布置原则 规划区内配水管网布置呈环状,以提高供水安全性和可靠性。规划管道均沿城市规划道路敷设,道路路幅大于等于40m时,给水管道采用双管双侧布线。 消防给水管与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合并为一个系统,采用低压供水,保证灭火时最不利点消火栓的水压不小于10m(从地面算起)。室外消防用水量由消火栓供给,消火栓沿规划道路布置,间距不大于120m。 配水管网按远期最高日最大时流量进行设计,并按最高日最大时流量加消防流量、最不利管段发生故障两种管况进行校核,管道的敷设分期分批逐步实施。 ​ 管网规划 根据本片区用水情况,本区内主干管主要布置在振安路、S358、一龙路、锦厦大道等路段。全规划区最大管径为DN200,最小管径为DN150。考虑管线综合给水管道一般设在道路东、南侧,管顶覆土不小于0.7m。 12.2雨水工程规划 12.2.1规划原则 (1)利用地形,尽快将城市雨水导入附近水体,避免过分集中汇流,采用分散和就近排放。 (2)充分利用现有雨水排放设施和天然冲沟,城市排水体系与山洪防治通盘考虑,一并规划。 (3)高水高排,尽量避免抽排。 (4)全面规划,分期实施,便于土地开发利用。 12.2.2计算标准及方法 东莞市目前暂无暴雨强度公式,规划采用与长安镇距离较近、降雨特点相似的广州市暴雨强度公式,即: 设计重现期(p)一般取一年,重要地区及低洼易渍水地区采用2-3年,地面积水时间取10-20分钟。 设计雨水量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Q=φ·q·F(升/秒) 式中:q——暴雨强度(升/秒·公顷) F——汇水面积(公顷) φ——径流系数,一般取0.7,旧城区取0.8,集中绿地取0.15。 12.2.3雨水工程规划 1、雨水管道布置 (1)雨水管道沿道路布置,在早期施工的道路下布置雨水主干管,后施工的道路下布置雨水次干管。 (2)路幅宽度小于40米时,单侧布管,根据需要也可双侧布管,路幅宽度大于等于40米时,双侧布管。单侧布管时,雨水管宜布于道路的东、南侧。 (3)除雨水口连接管外,雨水管最小管径为DN600,管道起点埋深2.6米左右。 2、管道计算原则 (1)尽量利用现在已有管材,管径小于等于d2000管道采用钢筋砼排水管,大于d2000采用钢筋砼暗渠。 (2)管道起端高程应满足管顶覆土1.51.8m,为其它管道穿越创造条件。 (3)如雨水管渠内流速过大,需要调整时,考虑设置跌水井。 (4)各种不同直径的管道在检查井内相连接,采用水面平接或管顶平接。 3、雨水设施规划 根据《东莞市长安镇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3-2020)》,本规划区内有一座现状排涝泵站(长安泵站)保留、新规划一座排涝泵站(摩围泵站)。 12.3防洪工程规划 12.3.1规划原则 (1)充分利用现有排水设施和天然河道,加以改造和整治。 (2)对现有设施无法达到要求的,采取分流措施,严格坚持防洪标准。 (3)近期应急措施和远期规划相结合,避免重复建设。 12.3.2防洪标准及计算方法 1、防洪标准 根据《东莞市长安镇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3-2020)》,确定长安镇防洪标准: 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 防洪(潮)标准为100年一遇; 防山洪标准为50年一遇; 治涝标准为20年一遇暴雨即时排干。 2、计算方法 本工程洪峰流量的计算采用《广东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中推荐的小流域汇水面积推理公式。 计算公式为: QP=0.278 X(SP/Tn –f)XF T=0.278L/(mQP1/4J1/3) SP= H24P(24)n-1 式中QP——洪峰流量 m3/s T——流域汇流时间 小时h SP——设计频率暴雨雨力 mm/h H24P——设计频率的最大24h雨量 mm f——平均后损率 n——暴雨递减指数 F——汇水面积 k㎡ m——汇流参数 L——主河槽长度 m J——主河槽坡降 推理公式中的m-č关系,采用大陆低丘m-č关系,Cs=3.5Cv查《水文图集》得知:点面换算系数át=1, 平均后损率f=5mm/h。 3、防洪工程措施 对东宝河进行综合治理,以保证其防洪能力。 对规划区内的排水渠进行清淤治理,保证其排水能力。 加强洪水灾害预报工作,作好防洪工程的维护管理及河道清障。 12.4污水工程规划 12.4.1规划原则 本规划区排水体制采用分流制。 注意近远期结合,力求做到近期可行,远期合理。 路幅宽度≥40m的道路,按双侧布置考虑。 管道网布置要充分利用地形地势,最大可能采用重力流,减少提升。 12.4.2污水量预测 1、污水量标准 本规划污水量按用水量确定,生活性污水量按用水量的100%计,工业性废水量按用水量的95%计,其它污水量按用水量的70%计,绿地的污水量不计。 2、污水量预测 表5:规划污水量预测表 序号 性质 用水量(平均日) (万m3/d) 排放系数 污水量 (万m3/d) 1 生活污水量 1.00 1.00 1.00 2 工业污水量 0.45 0.95 0.43 3 其它污水量 0.73 0.70 0.51 4 绿地污水量 0.085 0 0 合计 1.94 规划区污水量为:1.94万m3/d。 12.4.3污水工程规划 1、污水处理厂 本规划区内东南有规划长安第一污水处理厂,规划区污水经污水管道收集后排入振安路的截污干管,并经截污干管最终排入长安第一污水处理厂。 根据《东莞市长安镇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3-2020)》,规划长安第一污水处理厂规模为20万m3/d,占地10公顷。 2、管网布置及计算 计算最小管径采用d400,坡度I ≥ 3‰。 污水管起点管底高程以雨水管管内底与污水管管内顶高差0.3m左右为原则,并适当留有余地。 污水管网布置及计算结果详见“污水工程规划图”。 12.5电力工程规划 12.5.1规划原则 (1)电网布局远近结合、统筹考虑,贯彻“分层分区” 的规划原则。 (2)坚持全镇电网统一整体的观念,规划片区电网是镇电网的一部分。 (3)根据电力系统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结合负荷预测情况,充分预留变电站、高压走廊和电缆通道等电力设施的用地。落实上层次规划在本规划区内确定的电力设施。 (4)以本规划中确定的土地承载力,高起点、高标准的规划电网,使本次规划成果做到既有科学性也有可操作性,更好的服务片区建设。 12.5.2现状概况及存在问题 1、电源 截止2005年底,规划区内无电厂。 2、高压电力线路 区内电网电压等级为220/110/10/0.38kV。110KV及以上高压线路均为架空敷设。规划区内有两回220KV和三回110kV架空线路。 3、变电站 截止2004年初,规划区内有1座110KV变电站,详见下表。 表6:现状变电站一览表 变电站名称 电压等级(kV) 主变容量(MVA) 备注 锦厦站 110/10 3x50 4、电力负荷 目前,规划区10KV电源由锦厦110KV变电站提供,已不能满足长期发展要求。 5、高压走廊和电缆通道 规划区内高压线路为架空线路。规划区内的高压走廊有:长公甲、乙220KV架空线;长锦线110KV架空线。 6、市政电缆沟 规划区内只有振安路有少量现状市政电缆沟。 7、主要存在问题 (1)变电站未能满足电力要求; (2)10KV线路还存在架空线路,负荷偏重。安全性不高,并影响城市景观,供电安全性差。 12.5.3电力工程规划 1、上层次规划 电力规划的上层次规划主要有《东莞市“十五”电网规划》和《东莞市长安镇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3-2020)》,本次规划在此基础上,全面落实、复核和修正上层次规划设想,并根据实际情况略有调整。 2、负荷预测 本次规划采用负荷密度法进行预测,用单位用地面积负荷密度来校核,依据《城市电力规划规范》,并结合本规划区的发展规模水平与用地指标。 表7:负荷预测结果表 用地性质 占地面积(ha) 指标(KW/ha) Kt Pj(万KW) 居住用地 89.85 250 0.8 2.15 公共设施用地 61.15 350 0.8 1.71 工业用地 59.48 250 0.8 1.19 仓储用地 10.18 20 0.8 0.02 对外交通用地 4.75 15 0.8 57KW 道路广场用地 91.30 15 0.8 0.11 市政公用 12.49 150 0.8 0.15 绿地 44.78 10 0.8 0.04 合计 373.98 5.37 由表中数据可知,至规划期末规划区内最大负荷为5.37万KW;负荷密度为1.44万kW/k㎡。 3、电源规划 根据上层次规划和专项规划,规划区内无现状110kV及以上电压出线电厂,本次规划不再新建电厂,规划区内的110KV变电站电源由规划区东的长安220KV变电站提供。 4、变电站规划 根据《东莞市“十五”电网规划》和电量预测,本区不规划新建变电站。但需加快其它地区的变电站建设,减小锦厦变电站的供电半径,以满足本规划区的发展要求。 5、负荷平衡 负荷平衡主要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在进行负荷平衡时,主要是对110KV变电站的10kV电源供电能力和220kV变电站的10kV供电能力进行平衡。负荷平衡结果详见表。 表8:片区负荷平衡结果表 序号 变电站名称 电压等级 (KV) 装机容量 (MVA) 10KV电源供电能力(MVA) 备注 1 锦厦110KV 变电站 110/10 150 150 70%供本区 规划区预测电力负荷为5.37万KW。计算出110KV变电站容载比为1.95,处于1.8-2.1的合理运行范围。所以本规划确定的110KV变电站的数量和主变容量是合适的。 6、电网规划 区域内的电网主要由220KV/110KV构成,基本为架空线路, 220KV线路为过境线路。110KV线路为区域内110KV变电站的电源线路,从规划区域外的长安220KV变电站引入。规划区的高压线路有: 220KV线路:长公甲、乙线各一回。 110KV线路:长安-锦厦三回。具体接线布局见《电力工程规划图》。 7、电力通道规划 电力通道规划包括两部分:架空线路和地下电缆通道。架空线路主要是敷设架空线路的高压走廊通道,地下通道主要是敷设电缆所需的通道位置。本规划中高压线路全为架空线路。 (1)高压走廊 本规划中高压线路为架空线,主要分景观路、锦隆路、振安路、锦荣路和广深高速公路绿化隔离带上。 (2)规划高压走廊 规划高压走廊的高压架空线路尽量选用节省占地的塔型,并采用多回路共塔,以充分利用线路走廊。实现市政走廊“布局合理,相互贯通”。 ​ 景观路和锦隆路的高压走廊 该走廊高压线路有长-公乙线220KV线路一回。宽度从45米。 ​ 锦荣路的高压走廊 该走廊高压线路有长-公甲线220KV线路一回。宽度从45米。 ​ 振安路的高压走廊 该走廊高压线路有长安-锦厦110KV线路三回,走廊宽度30米。 (3)市政电缆沟 根据市总体规划要求,远期全部10kV线路实现电缆化,要求所有市政道路留有足够的电力电缆通道。现有10kV架空线应逐步改造为电缆线路。 市政电缆沟分为电缆综合沟和一般市政电缆沟两类。电缆综合沟指10kV电缆与110kV(220kV)电缆同沟敷设的电缆沟,一般市政电缆沟只敷设10kV电缆。本次规划无综合沟。 市政电缆沟宜采用覆土式电缆沟,敷设于道路西侧或北侧人行道下。对于110kV、220kV变电站的10kV出线电缆沟,宜采用1.2mX1.2m或1.0mX1.0m的双沟,其它道路采用1.2mX1.2m、1.0mX1.0m的电缆沟。 8、道路照明 道路照明电源在道路东南侧设专用箱式变电站,立交桥下设专用照明变配电所,电压等级一般为10/0.4/0.23KV,每座变电站出线在10回路以上,供电半径约800m,变压器容量一般为100~160KVA,有必要时道路照明箱式变电站还需考虑兼供环境装饰照明负荷。 道路照明的设计原则是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省能源,维修方便。路灯的布置形式、外观及道路的照度要根据道路的类型及周围建筑风格和景观来确定,主干道及立交桥的平均照度一般为15~20LX,次干道为10~15LX,照明电源由专用户外箱式变电站供给,光源采用高压钠灯,照明线路采用VV-1KV 5x25mm2电缆穿Φ63PVC管埋地敷设或铠装电缆直埋,过路口时改穿G80钢管,一般埋在隔离带内,埋深0.5m~0.6m左右。路灯控制采用光控、时控和手控三种控制方式,同时采用分散式无功功率补偿,使功率因数大于0.9。 12.6通信系统工程规划 通信系统工程内容比较广泛,重点在电信局所、邮政局所、移动、有线电视台站以及市政通信通道管网等布局和用地控制等。 12.6.1原则 遵循高标准、高起点,合理预测、合理布局,建立完善的信息传输通道,发展与完善各类支撑网,建成综合业务数字网,拓展增值业务市场,服务本规划区城市建设。 12.6.2现状及存在问题 1、现状概况 规划区内现有电信和邮政局所,其它通信运营商只建有基站,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如中国联通、中国电信、铁通等,在各地区普及城域网、IP技术、宽带,要求电信管道的合理规划与建设已非常迫切。 2、主要存在问题 通信管道各自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布局,比较凌乱。 12.6.3通信系统工程规划 1、电信固定网 (1)现状简介 规划区内无电信局,其电信服务主要由锦厦机站和规划区北侧约400m处的电信旧局提供。固定电话网线路敷设比较复杂,管道主要由通信部门自主敷设,传输介质部分采用光纤、部分采用多芯电缆,但缺乏统一规划,较为凌乱。 (2)用户预测 以规划区确定的用地性质和用地指标进行用户预测,详见下表: 表9:电信用户预测一览表 用地性质 占地面积(ha) 主线密度 (线/ha) 用户数 (万门) 居住用地 89.85 200 1.8 公共设施用地 61.15 250 1.53 工业用地 59.48 80 0.48 仓储用地 10.18 10 0.01 对外交通用地 4.75 30 0.02 道路广场用地 91.30 10 0.09 市政公用 12.49 50 0.06 绿地 44.78 10 0.04 人口 5.4 1线/百人 0.05 合计 373.98 4.08 总计4.08万门,按5.4万人计算,固话普及率为75线/百人。数据用户按普及率20线/百人计算,用户数为1.08万户。 3、局所规划 本规划区电信固定网目前主要由中国电信提供服务,随着电信市场的对外开放,今后会有中国网通、铁通等多家电信运营商进入电信固定网市场,形成竞争格局,但目前仅中国电信机楼和网络比较完善,本次规划以中国电信局所布局为主,其它电信运营商局所用地将在商业用地中考虑。 以“少局址,大容量”的规划原则,优化通信固定网络结构,方便维护管理。采用光纤到大楼(FTTB)和光纤到小区(FTTC)的光纤接入网形式, 作为目标局覆盖业务的主要手段。利用现有和规划的市政通信管道敷设光纤干线,在适当的位置(业务集中、地理位置适中,光纤进出方便)布设一定数量的光交换点。光交接点设在室内,其设备占建筑面积60㎡左右。 虽然规划区内的锦厦机站容量不能满足本区用户远期需求,但是规划区北的电信旧局和规划区西的乌沙机站可以服务本区,根据预测数据和本规划区内现状电信固定通信网局所实际, 不需新增电信局站。 (1)邮政规划 ​ 邮政现状 目前,区内社区设有邮政支局和少量代办所,邮政的主要业务类型有邮件、函件、汇票、包件、特快、报刊发行、储蓄、集邮、物流、礼仪等。 ​ 邮政局所设置原则 根据市邮政“十五”发展规划,邮政局所建设以代办所为主,以支局建设为辅。邮政代办所的设置既要满足服务功能也要考虑经济效益。本规划采用服务人口、服务半径以及邮政业务量等多参数综合考虑邮政局所布局。本次规划在振安路设一座邮政生产大厦,占地面积3621㎡。具体布局见《通信工程规划图》。 ​ 邮政支局设置原则 邮政支局位于主要街道临街,交通便利。 服务半径1.5~2.5km,服务人口6~7万人。 服务半径指可建设用地,服务人口指当量人口,1万当量人口相当于12万暂住人口。 1个社区或一个重要片区至少设一个单独占地的邮政支局。 单独占地的邮政支局其占地面积为3000~4000㎡左右,建筑面积3500㎡左右,统建支局建筑面积为1500~2500㎡。 ​ 邮政代办所设置原则 服务半径为500m左右。 设置位置为临街一层,交通便利。 建筑面积为20~40㎡。 (2)移动通信网规划 ​ 现状概况 目前在本规划区范围内经营的移动通信运营商只有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和中国联通通信公司,分别建有独立的通信网络,两公司在本规划区均未建移动交换局,只建有信号基站。 近年来移动通信行业急速发展,目前规划区内移动电话普及率已超
本文档为【06规划说明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9727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59KB
软件:Word
页数:30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1-10-29
浏览量: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