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师在编考试(首师版本,山香教育)教育学问答题汇总

教师在编考试(首师版本,山香教育)教育学问答题汇总

举报
开通vip

教师在编考试(首师版本,山香教育)教育学问答题汇总1. 教育的功能 (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3)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 2.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 第1, 教育具有自发性、广泛性和无等级性; 第2, 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 第3, 主要的授受方式是言传身教和有意识地模仿学习。 3. 近代社会的教育特点或变化? 第1, 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第2, 教育的世俗化; 第3, 初等义务教育的...

教师在编考试(首师版本,山香教育)教育学问答题汇总
1. 教育的功能 (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3)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 2.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 第1, 教育具有自发性、广泛性和无等级性; 第2, 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 第3, 主要的授受方式是言传身教和有意识地模仿学习。 3. 近代社会的教育特点或变化? 第1, 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第2, 教育的世俗化; 第3, 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第4, 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4.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第一,教育的终身化; 第二,教育的全民化; 第三,教育的民主化; 第四,教育的多元化; 第五,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5.教育学研究的价值: (1)超越日常教育经验; (2)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际。 6.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 (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7.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3)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8.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9.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在生产劳动力; (2)教育在生产科学技术; 10.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受教育者的观念; (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3)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 (4)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 11.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 (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4)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 12.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3)文化影响着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13..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14.教育对于文化的更新和创造作用表现在? (1)教育为文化的更新与发展提供大量具有创造活力的人才,并通过他们去推动本民族的科技、文学、艺术等的发展; (2)教育选择文化并将选择后的文化确定为骄傲与内容,师德文化更具有生命力; (3)教育带来的文化交流,使原生文化在与多元文化的交融中,激发出文化创新的升级和活力。 15.校园文化的概念? 所谓校园文化,就是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用和行为准则。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和校园组织与制度文化。 16.校园文化的特征: (1)互动性; (2)渗透性; (3)传承性。 17.理想校园文化的创建策略: (1)主题统揽策略; (2)个性塑造策略; (3)传统拓展策略; (4)重点突破策略。 18.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 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19.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1)遗传; (2)环境; (3)教育; (4)个体主观能动性。 20.遗传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 (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 (2)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21.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规定者青少年的发展方向; (2)教育给人以全面、系统和深刻的影响;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4)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22.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23.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 (1)发现人的价值; (2)发掘人的潜能; (3)发挥人大的力量; (4)发展人的个性。 24.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 25.教育目的的意义: 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26.教育目的的作用(功能): (1)导向作用; (2)激励作用; (3)评价作用。 27.教育目的的三个层次: (1)国家的教育目的;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3)教师的教学目标。 28.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人们的教育理想; (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9.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内容: (1)人的全面发展; 所谓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2)旧时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旧的社会生产分工和不合理的生寒关系是人的娥片面发展的原因。人的娥片面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与对立; (3)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 (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也是唯一途径。 30.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教育目的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本精神:(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培养的人事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1.素质教育的概念?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32.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33.德育的概念?基本任务? 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基本任务包括: (1)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 (3)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4)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质; (5)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能力。 24.智育的概念?基本任务? 智育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生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基本任务包括: (1)向学生系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为学生各方面发展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 (2)培养训练学生,使其形成基本技能;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才能,增强学生各个方面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35.体育的概念?基本任务? 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基本任务包括: (1)知道学生身体锻炼,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技能的发展,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2)使学生掌握运动锻炼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运动锻炼的方法,增强运动能力; (3)使学生掌握身心卫生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身心卫生保健习惯; (4)发展学生良好品德,养成学生文明习惯。 36.美育的概念?主要任务? 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主要任务包括: (1)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和鉴赏美的知识与技能; (2)培养学生艺术活动的技能,发展他们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培养学生心灵美和行为美,使他们在生活中体现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 37.劳动技术教育的概念?基本任务? 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主要任务包括: (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学习生产技术的兴趣; (2)使学生初步掌握现代生产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使用一般的生产工具; (3)掌握组织生产和管理生产的初步知识和技能。 38.建立学制的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学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人口发展状况; (5)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39.我国新学制的主要特点: (1)体现了民族平等、男女平等的原则; (2)体现了学校面向工农的原则; (3)体现了教育为生产建设服务的原则; (4)体现了重视在职干部再教育的原则; (5)体现了方针、任务的统一性与方法方式的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40.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 (1)优先发展; (2)育人为本; (3)改革长信; (4)促进公平; (5)提高质量。 41.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 两基本,一进入:即 (1)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2)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3)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42.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学制方面的发展任务: (1)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2)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重点推进均衡发展; (3)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4)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5)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6)发展继续教育,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 (7)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43.教育实体的形成的特点: (1)教育主体确定; (2)教育的对象相对稳定经; (3)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 (4)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 (5)由以上因素结合而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 44.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教育的斜街; (2)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4)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 45.教师职业的性质: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46.教师职业的特色: (1)学者和学习者; (2)知识传授者; (3)示范者; (4)管理者; (5)朋友; (6)研究者。 47.教师劳动的特点: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48.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体现在: (1)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2)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3)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49.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体现在: (1)因材施教; (2)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 (3)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50.教师威信的种类: (1)权力威信; (2)信服威信。 51.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 (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52.教师的职业素养: (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①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前提; ②热爱学生——核心; ③团结协作; ④为人师表; (2)教师的知识素养: ①政治理论修养; ②精神的专业知识; ③广播的文化基础知识; ④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3)教师的能力素养: ①语言表达能力; ②教育教学能力; ③组织管理能力; ④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 (4)职业心理健康: ①高尚的师德; ②愉悦的情感; ③良好的人际关系; ④健康的人格; 53.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即由专业新手逐渐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54.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1)专业理想的建立; (2)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 (3)专业能力的提高; (4)专业自我的形成。 55.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 (2)提高自主反思意识; (3)进行教育研究; (4)丰富专业知识。 56.学生的特点: (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 (2)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57.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1)自觉性; (2)独立性; (3)创造性。 58.现代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2)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完整的人;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首先,学生是具有一定主体性的人; 其次,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最后,教在于建构学生主体。 (4)学生是权责主体; 59.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 (1)专制型师生关系; (2)放任型师生关系; (3)民主型师生关系。 60.师生关系的内容: (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 ①从教师与学生的社会角色规定的意义上看,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授受者; ②学生在教学中主体性的实现,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③对学生的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2)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①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 ②教师和学生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关系; (3)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61.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1)教师方面: ①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②教师领导方式; ③教师的智慧; ④教师的人格因素; (2)学生方面: 学生对教师的认识; (3)环境方面: ①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 ②课堂的组织环境。 62.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一,了解和研究学生; 第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第三,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第四,发扬教育民主; 第5, 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63.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1)尊师爱生; (2)民主平等; (3)教学相长; (4)心理相容。 64.课程类型: (1)从课程的组织方式来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2)从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的角度来划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3)从课程的呈现方式来划分,课程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形课程。 65.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总的来说,社会、知识、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 (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4)课程理论。 66.活动课程论的特点: 实用性、综合性、实践性。 67.课程目标的概念? 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它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是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准则。课程目标具有时限性、具体性、可预测性、可操作性。 68.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1)学习者的需要; (2)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3)学科体系。 69.三维的课程目标包括: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70.我国中小学课程的组成部分: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 71.课程计划的概念? 课程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72.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计划的特征: 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73.课程标准的概念?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 74.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 (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与适用性; (3)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 (4)理论与实践统一; (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6)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纵向和横向关系。 75.泰勒原理: 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即: (1) 确定课程目标; (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 (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 (4)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76.课程实施的运行结构: (1)安排课程表; (2)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教学任务; (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 (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 (6)组织教学活动; (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77.有效实施课程的条件: (1)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 合理性、和谐性、明确性、简约性、可操作性。 (2)教师对课程实施的影响: 教师的参与;教师的态度;教师的能力;交流与合作。 (3)学校的特点: 第一,学校领导和行政部门的态度与工作;第二,学校支持系统的保障;第三,学校环境的氛围支撑,包括学校环境所形成的心理环境和物理环境。 (4)校外环境: 包括政府机构和社会各界。 78.国家对课程的管理主要体现在: (1)教育部总体规划基础教育课程; (2)制定课程管理的各项政策; (3)制定基础教育课程标准; (4)积极试行新的课程评价制度。 79.地方对课程的管理体现在: (1)贯彻国家课程政策,制定课程实施计划; (2)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3)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80.学校对课程的管理体现在: (1)制定课程实施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 (2)重建教学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 (3)管理和开发课程资源; (4)改进课程评价。 81.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 (1)“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 (2)“决策分享”的民主理念; (3)“全员参与”的合作精神; (4)个性化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 82.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 (1)明确的教育哲学思想和办学宗旨; (2)民主开放的学校组织结构; (3)体现学校教育哲学和办学宗旨的教学系统; (4)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 83.校本课程的开发程序: 建立组织;现状分析;制定目标;课程编制;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修订。 84.校本课程的开发途径: (1)合作开发; (2)课题研究与实验; (3)规范原有的选修课、活动课和兴趣小组。 85..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1)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专业自主意识的提升; (2)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 (3)校本课程开发增强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 (4)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研究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86.教学的具体任务: (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5)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87.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和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88.教师上好一节课的标准: (1)要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2)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 (3)要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4)要使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89.上好课的基本要求: (1)教学目标明确; (2)教学内容准确; (3)教学结构合理; (4)教学方法适当; (5)讲究教学艺术; (6)板书有序; (7)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90..课外作业的形式: (1)阅读作业; (2)口头作业; (3)书面作业。 91..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 (1)作业内容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2)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需求; (3)分量适宜、难易适度; (4)作业形势多样,具有多选性; (5)要求明确,规定作业完成时间; (6)作业反馈清晰、及时。 92.课外辅导的内容: (1)给学生解答疑难问题,知道学生做好作业; (2)为基础差和因事、因病缺课的学生补课; (3)给成绩特别优异的学生做个别辅导; (4)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上的辅导; (5)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的教育。 93.课外辅导的要求: (1)从辅导对象的实际出发,确定辅导内容和措施; (2)明确辅导只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辅导上。 94.学业成绩检查与评定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 (2)有利于促进教师的教学; (3)有利于学校领导了解学校的教学情况; (4)有利于家长了解自己子女的学习情况; (5)为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教育方针政策和选拔人才提供依据。 95.学业成绩检查的基本要求: (1)学业成绩检查要坚持科学性、有效性和可靠性; (2)学业成绩检查的内容应力求全面,使其既能反映出学生对课程只是的掌握程度,又能反映出学生认知结构的情况; (3)学业成绩检查的方法要灵活多样。 96.学业成绩评定的基本要求: (1)客观公正,必须严格遵循评定标准; (2)方向明确,要向学生指出学习上的优缺点和努力的方向,这是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目的; (3)鼓励学生创新,在评定中,不仅要看答案,而且要看思路,要重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97.教学过程的本质: (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2)教学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98.教学过程的特点: (1)只是的间接性; (2)教师的传授性; (3)途径的有效性; (4)认识的教育性。 99.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基本特点):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 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原则: 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思想品德的提高为学生积极地学习知识提供动力; 100.教学过程的结果或基本阶段: (1)激发学习动机;——内部动力 (2)领会知识——中心环节 (3)巩固知识——必要环节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101.我国目前主要的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直观性原则; (4)启发性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 (6)因材施教原则; (7)巩固性原则。 102.贯彻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的要求: (1)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2)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 103.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 (1)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 (2)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 (3)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104.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 (2)将直观教具的演示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105.贯彻启发性原则的要求: (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师的讲授应抓重点、难点和关键; (3)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 (5)发扬教学民主。 106.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 (1)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 (2)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知识体系化、系统化; (3)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教学。 107.贯彻巩固性原则的要求: (1)加强知识的巩固; (2)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 (3)组织好学生的复习工作。 108.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要求: (1)教师要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2)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创造条件,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都得以发挥。 109.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1)教学目标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特点; (3)学生年龄特征; (4)教学实践、设备、条件;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征。 110.常用的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 (4)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发现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 10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的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 优点: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并且能结合知识传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缺点:不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因材施教,容易造成“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效果。 基本要求: (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和思想性; (2)讲授要系统完整,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符合知识的系统性呵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要求; (3)教师要努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102.谈话法: 谈话法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交谈,以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独立思考去获得新知识的教学方法。 优点:能够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也能够直接了解学生的学习成都,及时检验教学效果并做出调整。 基本要求:教师要对谈话的中心、提问的内容做充分准备;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难易适宜、有启发性、形式多样;谈话时,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谈话结束后应结合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小结。 103.讨论法: 讨论法是全班或小组成员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运用讨论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因此,讨论法在高年级运用得比较多。 优点:通过对所学内容的讨论,学生之间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强,培养对问题的钻研精神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基本要求:讨论前,教师应提出有吸引力的讨论题目,并明确讨论的具体要求,知道学生手机有关资料;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联系实际,自由发表意见,并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进行小结,并提出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104.演示法: 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教具和示范性的实验来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印证某一事物和现象,使学生掌握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延时所使用的工具可分为以下四大类:实物、标本、模型、图片的演示;图标、示意图、地图的演示;实验演示;幻灯片、电影、录像的演示。 基本要求:明确演示目的,做好演示准备;演示必须精确可靠、操作规范;演示时要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以发展学生的思考力和观察力;演示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观察结果以及各种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对比、归纳、综合得出正确结论。 105.参观法: 参观法又称现场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研究,使学生获取新知识,巩固、验证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优点:能够使教学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能够使学生接触社会,并从中收到教育和启发,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和习惯。 106.练习法: 练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旧知识,培养各种技能和技巧的基本教学方法。 优点: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各种技能技巧,对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也有重要作用。 基本要求:教师要使学生明确联系目的和要求;练习的题目要注意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巩固以及基本技能的提高;教师要交给学生正确的练习方法,并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及时的检查和反馈;在练习过程中药注意培养学生自我检查的能力和习惯;练习方式要多样化。 107.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教师应道学生使用一定的一起和设备,进行独立操作,引起某种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从而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培养学生技能和技巧的教学方法。试验法常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的教学。 优点:可以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使用仪器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扎实的作风。 基本要求:认真编写实验计划,加强实验指导,做好实验总结。 108.实习作业法: 实习作业法是指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要求,知道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课上或课外进行实际操作,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在自然学科的教学汇总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数学课的测量联系、生物课的娥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等。 优点: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知识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基本要求:实习作业法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实习中,教师要坚强知道;实习结束后,教师要知道学生写出实习报告或体会,并进行评阅和评定。 109.发现法: 发现法又称探索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所提出的课题和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特点在于关注学习过程甚于关注学习结果,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去。 优点:能够使学生的独立性、探索能力、活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探索解决过程中得到高度发挥。 基本要求: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探究发现的课题和过程;严密组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的发现活动;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发现的一种教学方法。 110.以情感陶冶(体验) 100.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点: (1)以班为单位集体授课,学生人数固定; (2)按课教学; (3)按时授课。 101.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的大面积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4)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多方面的发展; (5)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缺点:(1)过于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锻炼、提高; (2)难以满足学生个体化的学习需要。 (3)在班级授课制中,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的基本控件,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学生的交往收到限制; (4)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和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102.个别教学的要求: (1)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和积极因素,培养学生各自的优势,克服各自的缺点; (2)既要针对个体,又要使个体不脱离与群体; (3)要制定详细的个案分析,综合运用各种教育组织形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做好各项工作。 103.现场教学的要求: 目的明确;准备充分;现场指导;及时总结。 104.分组教学的要求: (1)充分了解学生; (2)制订个体教学计划; (3)保证教学井然有序; (4)深入钻研教材教法。 105.组织复式教学的要求: (1)合理编班,要根据学生人数、教师大小、师资质量等情况全面考虑,灵活掌握; (2)编制复式课成表; (3)培养小助手; (4)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 106.当前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重点: (1)适当缩小版及规模,使教学单位趋向合理化; (2)改进班级授课制,实现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 (3)多样化的座位排列,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 (4)探索个别化教学。 107.教学评价的功能: ()诊断教学问题; (2)提供反馈信息; (3)调控教学方向; (4)检验教学效果。 108.教学评价的原则: 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指导性原则。 109.
本文档为【教师在编考试(首师版本,山香教育)教育学问答题汇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6607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2KB
软件:Word
页数:11
分类:
上传时间:2011-10-19
浏览量: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