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堂实录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堂实录 人教新课标版

举报
开通vip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堂实录 人教新课标版PAGE《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堂实录  一、导入,走近文本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战国时候,齐威王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谋士淳于髡(kūn)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以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千古传诵的历史散文,也是有关齐威王纳谏的,那么这一次纳谏和谁有关系呢?  生:邹忌。  师:对,文章就是《邹忌讽齐王纳谏》,它选自《战国策》。(板...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堂实录 人教新课标版
PAGE《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堂实录  一、导入,走近文本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战国时候,齐威王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谋士淳于髡(kūn)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以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千古传诵的历史散文,也是有关齐威王纳谏的,那么这一次纳谏和谁有关系呢?  生:邹忌。  师:对,文章就是《邹忌讽齐王纳谏》,它选自《战国策》。(板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课题及《战国策》)  二、朗读,感知  师:我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那就读给同学们听一听,好不好?  老师想请三位同学来读,我们在听读的时候,应该注意标注出在字音和节奏方面同这位同学有不同意见的地方,可以吗?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生:(无人举手)。  师:大家希望谁来读?  生:(推荐三人,每人读一段)。  师:我们来评价一下他们的朗读吧,或者说一说你在朗读时,处理某一处字音或节奏方面与他们有哪些不同的意见。  生1:“燕”国,应读“燕”(yān)。  师:对呀,你听得很仔细。“齐、楚、燕、韩、赵、魏、秦”,古燕国是战国七雄之一,这个发现很重要。除此之外,这个字在作“姓”的时候,它还读“燕yān”呢!  生2:在读第一段的时候,我和他的语气不一样。  师:你已经在揣摹人物的语气了,看来你预习得很深入。  师:谁再来说一说?  生:(生摇头,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示没有)。  师:我想跟大家商量一下:“今齐地方千里”怎么读?  生1:今齐地方/千里。  生2:(犹豫地)今齐/地方千里。  生3:今/齐地方千里(意识到不正确,但不知该怎样读)  师:老师想告诉大家,在现代汉语当中,我们多用双音节词,而在古汉语中,古人们大多喜欢用单音节的词。你觉得古汉语中“地/方(fāng)”同我们现代汉语的“地方(fang)”一个意思吗?  生3:(恍然大悟地),不一样。在文中“地”应该是“土地”,“方”应该是“方圆”。  师:真好,那么这个句子我们应该怎样停顿呢?  生3:今齐地/方千里。  师:你给大家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吧。  生3: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  师:很好,大家通过自己的预习,把课文读得如此流畅,老师已经感觉到同学们对文言文非同一般的解读兴趣和解读能力了。我们再一齐朗读一遍课文,相信大家能够读得更正确、更流畅,好不好?  (师生齐读课文)  师:你在结合小注理解文意的时候,有没有没弄明白的地方?你可以提出来,我们共同商量商量。  生1:“王之蔽甚矣”是什么意思?  生2: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师:大家有不同意见吗?(没有)很好。  生3:“谤讥”是什么意思?  生4:小注告诉我们这个词在这里是“讨论”的意思。  师:对,没有贬意。  生5:“吾妻之美我者”中“之”是什么意思?  师:谁来给他说一说?  生:(摇头)  师:有谁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  生6:我的妻子认为我美。  师:是这样吧?很正确,大家觉得“之”有实际意义吗?  生:(齐)没有。  师:那为什么还用它呢?  生:(思考地)  师:我们试着读一读这个句子。  师生:(齐读)吾妻/之美我者。  师:我们把“之”字去掉再读一读。  生:(齐)吾妻/美我者。  师:有什么变化吗?  生7:不加“之”读起来感觉很生硬  师:对呀,加上“之”我们读起来就感觉很舒缓。古人常常用这个“之”字来舒缓句子的语气,我们学过的《满井游记》中就有这样的句子。  生8: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师:很好,另外,老师还觉得,加上“之”,它也强调了句中的“美”字,你再读一读,感觉一下是不是?  生:(读)“吾妻之美我者”(恍然大悟的感觉)  师:原来,没有意义的词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呢!这样的词在我们理解文意的时候怎么办呢?  生9:只体会作用, 翻译 阿房宫赋翻译下载德汉翻译pdf阿房宫赋翻译下载阿房宫赋翻译下载翻译理论.doc 时可以把它删掉。  师:真好!刚才我听到大家把“美”理解为“以……为美”,还有不同的理解吗?  生:(男):“以……为美丽”  师:我们说你(指男生)很“美丽”,可以吗?  生:不行  生10:漂亮。(忽又觉得也不对)  师:那该是什么呢?  生11:俊美。  师:太好了!这关系到古今词义的差别吧?我们在理解的时候,应学会试着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给它找一个合适的、合理的词语来替换。  师: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生1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是什么意思?  师:它是方位词吗?  生13:不是。“宫妇”小注解释说是“宫里的妃子”,那么“左右”我觉得应该是大王旁边的大臣。  师:你很会思考,是“旁边”的意思。这里古人根据自己的习惯,临时改变了它的功能,我们理解为“国君旁边的近臣”。我们现在还用“左右”表达这样的意思吗?举个例子吧。  生:(思考)  师:比如说吧:这只小狗跟他很亲近,始终不离他的左右。  生:(恍然大悟地)对。  师:(亲切地)看来,有许多文言词语在现代汉语中一直焕发着它的生命力呢!我们要注意文言知识的点滴积累,当我们的积累越来越丰厚的时候,就能更正确地解读古代文学作品,更进一步地走进古人深邃的思想了。  三、品读,感悟:  师:我们已经读明白了文章的意思。谁愿意给大家说一说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1:文章讲了邹忌与徐公比美,妻、妾、客都说他很美,他却不这么认为,他想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就把这件事告诉了齐王,让齐王不要像他那样受蒙蔽,齐王就采纳了他的建议,齐国因此战胜了其他的国家。  师:你读得很明白,讲述得很完整。谁有不一样的表达吗?  生2:文章写了邹忌用自身的经历同齐王的处境相比,告诉齐王应该纳谏除蔽,齐王就接受了邹忌的进谏。  师:真好!多简洁的表达啊!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课文题目的意思了,谁给大家说一说?  生1:邹忌用委婉的方法规劝齐王接受批评。  生2:邹忌委婉地规劝齐王;齐王接受批评意见。  师:哪一种理解更好?  生:第二种。  师:很好,那么,“讽”的意思就是:“委婉地规劝”,“谏”指“批评意见”。  我们再来读课文,你有没有发现,文章在行文方式上以什么为主?  生:(思索地)对话。  师:对。文章是以描写人物对话见长的,那么,文章写了邹忌同家人的几次对话?  生:(齐)三次。  师:是呀,邹忌有“三问”,妻、妾、客共有“三答”(板书:三问、三答),请你在文中标注出这“三问”、“三答”。我请两位同学到黑板前给大家板书出来。  (生读并标注)  生1:(板书)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吾与城北徐公孰美?  生2:(板书)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师:大家看着黑板读一读这“三问”、“三答”,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3:邹忌的“三问”问法不一样,表达的意思却是一样的。  师:都表达了怎样的意思?  生3:我和徐公相比,哪一个更俊美。  师:很好,那他的问法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3:问妻子用“我”,问妾和客用“吾”。  师:据我所知,“我”和“吾”是一个意思,为什么不统一成一个字呢?  生4:我觉得他与妻子说话,显得很亲昵,所以用“我”,他与妾的关系同他与妻的关系不一样,所以应该严肃些,用“吾”就显得比较严肃。  生5:他家来的客人也不像他与妻那样亲近,关系一般,所以用“吾”也比较合适。  师:原来,古人用字有着这样的奥妙啊!  生6:“孰”的位置不一样。  师:说一说吧。  生6:“吾孰与徐公美”,把“吾与孰”并列,我感觉他想知道谁美的心情非常强烈。而问客人的时候,就不能表现得这样强烈,应该委婉一些,就把“孰”放后面了。  师:老师太喜欢你这样很有见地的思考了!大家再读一读这“三问”,琢磨一下,是不是这样?(生自由地读)  师:原来,一个字在句中位置的不同会使整个句子表达情感的程度发生变化,这是多重要的发现啊!大家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1:妻比妾的回答多了“君美甚”三个字。  师:那就有什么不同吗?  生2:妻和妾的回答都用了反问句,都表示了一种肯定的、不用怀疑的口气,但妻的回答更肯定些。  师:怎么就更肯定了呢?  生2:“君美甚”就是说“您美极了”,就显得更肯定。  师:我们把“甚”放在“美”的前面试一试,会有什么变化?  生3:“君甚美”就显得平淡一些了,不如“君美甚”表达一种发自内心的、由衷地赞美。  师:是呀,在妻子的心里,他的夫君是谁也比不上的。“君美甚”三个字让我们感觉到了妻的热情洋溢,那种由衷的喜爱、爱恋之情溢于言表。古人用字多巧妙啊,那么,妾为什么不也说“君美甚”呢?  生4:妾的地位跟妻的地位不一样,她不敢那样说。  生5:妾觉得自己地位卑微,对邹忌以及妻有一种胆怯、畏惧的心理,所以她不敢像妻那样亲昵地表达出来。  师:老师很欣赏这样一种智慧的解读。还有谁想说吗?  生6:客人的回答没用“君美甚“,也没用反问语气,让我们觉得很平淡,但毕竟也是一种赞美。  师:真好,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语言的魅力了吧?这个时候,我们也就知道了应该怎样用声音传达出这些看似相似,其实却有相当大不同的语句了。那就试着用声音传达一下吧。我们可以四个同学为一组,一位作邹忌,其他三位同学分别作妻、妾、客,听一听有什么不同。  (生分组练习,兴趣盎然)  师:哪一组同学愿意给大家表演一下?请到前面来。  (生四人分角色演读,声情并茂)  师:谁愿意给他们作一下点评?  生1:我认为他们读得很好,读出了四个人各自的身份。  生2:由于每个人的心理不一样,所以语气、语速也不一样。  生3:有一个同学还加上了表情,显得很生动。  师:精彩的演读、恰当的点评,让我觉得大家对文本的解读很细致。  邹忌听了夸赞后,是不是心里就美滋滋的了?他是怎么想的呢?  生:(齐读)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师:于是,邹忌进行了三……  生:(齐)三思。  师:对,三思。(板书“三思”)你现在就是邹忌,你会怎样想呢?  生:(小声讨论)  师:谁能到前面来想一想?(没人举手)  大家希望谁来?(异口同声指名一男生)  好,请你来。  生1:(到台前作思想状)我的妻子认为我俊美,是因为偏爱我……  师:谁来评价一下?  生2:我觉得他应该想到,也就是得到一个结论,想到自己受蒙蔽了。  师:你太会想了,这才是邹忌呢!是呀,邹忌由妻、妾、客的赞美意识到自己受蒙蔽了(板书:悟己之蔽)  他还会想些什么呢?  生:(摇头)  师:(面向台上的那位同学),你还在这儿想呢,你又想了些什么呢?  生:大王也像我一样受蒙蔽了吧?我明天要去给大王进谏。  师:真好!你现在是真正的邹忌了。(生掌声响起)  对于一件生活小事,很多人也许就一笑了之了,但邹忌却抓住这样一件小事,完成了一次极为漂亮的进谏。邹忌是怎样给威王进谏的呢?  生:(自由地读)于是入朝见威王……  师:谁给大家说一说?  生:邹忌把自己的例子告诉威王,并拿齐王的地位同自己做比较。  师:是呀,这样,邹忌与威王进行了三……  生:(齐)三比。  师:(板书“三比”),通过“三比”,比出什么来了呢?  生:王之蔽甚矣。  师:由“三思”到“三比”,由“悟己之蔽”到“推王之蔽”。(板书:推王之蔽)  如果你是威王,你会接受邹忌的进谏吗?  生1:会。因为邹忌由他自己家庭的小事想到了国家大事,他这样关心国家,我会接受他的进谏。  师:是呀,谁能拒绝一位爱国之人的进谏呢?这位同学谈到邹忌用了一种很好的进谏的方法,那就是“类比说理”,把家事与国事进行类比,以小见大,推己及人。  生2:我也会,因为邹忌没有直接给威王进谏,他很含蓄,我会很高兴地接受。  师:你的意思是说邹忌用了委婉的进谏的方式。真好!  那么,威王是不是接受了邹忌的进谏呢?  生:(齐)是!  师:何以见得?  生:(齐)王曰:“善!”  师:(重复)王曰  生:(声音渐高)“善!”  师:(板书“善!”),味道还不足,王曰  生:(齐,酣畅淋漓地)“善!”  师:“善”是什么意思?  生:(齐)好!  师:大王说“好”,那么好在哪里呢?我们从这一个字可以读出什么呢?  生1:大王认为邹忌说得很对,很好!  生2:大王觉得有这样的贤君提出这么好的意见,他很惊喜。  生3:大王觉得自己是一国之君,他要维护自己的尊严,所以只用一个“善”字表达他的思想。  生4:从这一个“善”字,我们可以读出大王纳谏的决心。  生:大王是说:“好吧,就按你说的办吧!”  师:是呀,每一个汉字独一无二的形象都饱含了古人多么丰富的思想。于是,邹忌进谏成功,虚怀若谷的威王为了更好地纳谏,实施了一系列得力的措施,那就是三……  生:(齐)三赏。  师:对(板书:三赏)。于是群臣进谏。结果如何呢?  生:(齐)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  师:如果我们再用“三”来总结的话,那应该是……  生:三变。  师:(板书:三变),威王纳谏最终效果巨大啊,文中怎么说的呢?  生:(齐)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师:还有吗?  生:(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师:正是因为有了邹忌这样的贤臣,也正因为威王的善于纳谏,齐国成为了战国七雄中最强盛的国家。  至此,我们不仅读懂了邹忌进谏的全过程,还领略了古代谋臣策士高超的说话艺术与睿智,见识了古代贤君的大度。  四、总结,拓展文本  师:《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发呢?  生1:作为君王要善于纳谏。  生2:给别人提意见要像邹忌一样委婉。  师:是的,“良药”不一定非要“苦口”才利于病呀!那么,“忠言”也不一定非(师生齐)“逆耳”才“利于行”。  生3:谋士进谏不仅要有胆量,还要有智慧,否则会被砍头。  师:是呀,历史上因进谏不当而被杀的有不少呢!比干不是被挖心了吗?  生4:说话讲究技巧是很重要的。  生5:我们不要太在意别人出于好意或有目的的夸赞,也不要因别人的恶意批评而沮丧生气。  师:你有了更独到的见解,真好!  除了大家说到的,老师还以为文章“三叠排比”的语言和结构让我们领略了古代散文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这篇文章选自《战国策》。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霸,战争频繁,为了富国强兵、战胜其他的诸侯国,各国国君都很重视治国的策略,《战国策》就是记载战国时期各国军事、外交、政治及谋士献策和主张的。所以,类似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战国策》里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后可以读一读其中的《触龙说赵太后》,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本文档为【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堂实录 人教新课标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言言无悔一生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9KB
软件:Word
页数:10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22-01-20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