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编]生态德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探索

[精编]生态德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探索

举报
开通vip

[精编]生态德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探索PAGE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生态德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探索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生态道德教育是当今不少大学生生态道德意识缺失的现实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完成教学使命与增强时效性的要求。生态道德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路径选择是:生态道德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各科课程的教学内容中;立足校园的生态文化建设和日常生活,培养大学生的生态德性养成;充分利用高校社团的教育资源,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开辟第二课堂。  关键词...

[精编]生态德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探索
PAGE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生态德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探索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生态道德教育是当今不少大学生生态道德意识缺失的现实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完成教学使命与增强时效性的要求。生态道德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路径选择是:生态道德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各科课程的教学内容中;立足校园的生态文化建设和日常生活,培养大学生的生态德性养成;充分利用高校社团的教育资源,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开辟第二课堂。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20)09-0192-02  20世纪中期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全球出现了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发展生态理论和实践”遂成为全球共识。而生态道德教育是其中的基础性环节。当前,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指出:“新的形势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1]当前,部分大学生生态道德意识薄弱,出现了不少残杀动物、污染环境、超前消费、自我意识膨胀等现象。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积极面对当今社会生态道德缺失这一新的挑战,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生态道德教育来探索解决新课题的办法,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一、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内涵和目标  高校生态德育是一种新型的道德教育活动,是指教育者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出发,引导大学生自觉养成爱护自然和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意识、思想觉悟和相应的道德习惯。其实质是要求大学生以道德理念去自觉维系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和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利用,从而维护人和自然的和谐。培养大学生的生态道德观念、情感、行为习性和人格,这是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总目标。根据这一目标,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可以具体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针对大学生污染校园环境和喜欢“涂鸦式课桌文化”等不良习惯,展开环境保护教育。作为生态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环境保护教育强调人类不能无节制开发、污染和破坏自然环境。从正面来看,高校生态德育应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大学生去亲近自然,感受校园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生态美。从反面教材的警示效果出发,高校生态德育应该让当代大学生深刻认识到社会上存在的破坏环境的不道德行为的巨大社会危害,认识到部分学生对校园环境的污染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真切地 体会 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昆山之路icu常用仪器的管理名人广告失败案例两会精神体会 到人与环境相互依存的伙伴关系,培育当代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观念。  第二,关于生态道德知识、道德规范和生态法规的教育。生态道德规范和法制教育是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生态道德教育的同时,社会更迫切地需要一种强制性的约束力来规范大学生的生态道德行为,加大高校生态道德规范和生态法规的教育力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三,关于生态道德体验和生态道德情感的教育。生态德育教师需要在日常生活情境和生态情境中不断引导学生感受生态美和生态的价值和意义。生态美是丰富和充沛的生命形态及其与环境的和谐所展现出的美。“生态美是天地之大美,自然之大美,也是人与环境和睦相处之大美。人对这种大美的体验,必须由主体参与到生物多样性的繁荣及和谐的情景中去,和生命整体打成一片,同呼吸、共命运、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2]生态德育教师需要帮助大学生学会体验、享受生态美,从而拓展他们的生态道德体验,培养他们的生态道德情感。  第四,大学生生态道德行为、生态道德习性的养成教育。生态德育教师要使每一个觉醒的大学生将生态意识付诸行动,通过日常生活培养良好的生态道德习性和德性;要让每一个大学生意识到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追随绿色时尚,建设绿色文明。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生态道德教育的路径选择  生态道德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主体的实践活动过程,是主体在教师的帮助下,消化、吸收、实践生态德育内容的过程。课程内容和课堂教学环节理应成为这个过程的首要构成部分。  第一,将生态德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各科课程的内容体系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包括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由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公民道德教育等构成的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这三大板块。在价值观、人际道德和法制教育这三个点上它可以和生态价值观、生态道德观、生态法则教育实现对接。目标与内容的相通性使我们完全可以在本门课的教学中挖掘出与生态德育相关的资源,从而实现教育教学内容和目标的整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内容的三个部分都包含着深刻的生态文明思想。以第一章为例,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实践观都蕴含着深刻的生态伦理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看来,自然界先于人类而存在,人起源于自然界。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自然界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离不开自然界,对自然界具有根本的依赖性。而从人类社会实践的角度看,自然界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是人的实践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从而也是人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正因为如此,人类必须尊重和善待自然界。通过实践,人将自己从自然界中提升出来,在能动的实践活动中人改造着自然,从而表现出自己的类本质。正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相互依存、协同发展的和谐统一关系。而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在了解革命先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进行的奋斗与奉献的基础上,培养大学生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热爱社会主义及拥护祖国统一的深厚情感和道德体验。  第二,立足校园的生态文化建设,在繁荣校园文化生活和培育大学生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的意义上优化生态道德的教育环境,促进大学生的生态德性养成。高校生态文化建设不仅是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体现之一。高校生态德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中,还应该依托环境育人和文化育人的整体效应。因此,高校可以利用现有的文化资源,大力开展生态文化建设活动,一是开展各种生态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大学生对生态规律和生态发展的认知水平;二是通过大学宿舍的集体生活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养成珍惜资源、不盲目超前消费的环保意识、生活习惯和消费方式;三是建设校园生态环境,让学校的一花一草、师生间的一言一行都成为体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风景线”,以此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和环境。
本文档为【[精编]生态德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探索】,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腐朽的灵魂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5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1-09-10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