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举报
开通vip

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医儿科33个病证的病证名、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定,中医科研、教学亦可参照使用。  2感冒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感冒指由外感风邪,客于肺卫所致。临床以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打嚏、咳嗽为主要症状。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2.1诊断依据  2.1.1以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等症为主,多兼咳嗽,可伴呕吐,腹泻或高热惊厥。  2.1.2四时均有,多见于冬春,常因气候骤变而发病。  2.1.3白细胞...

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主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医儿科33个病证的病证名、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定,中医科研、教学亦可参照使用。  2感冒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感冒指由外感风邪,客于肺卫所致。临床以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打嚏、咳嗽为主要症状。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2.1诊断依据  2.1.1以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等症为主,多兼咳嗽,可伴呕吐,腹泻或高热惊厥。  2.1.2四时均有,多见于冬春,常因气候骤变而发病。  2.1.3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加,单核细胞增加。  2.2证候分类  2.2.l风寒束表:发热轻,恶寒重,无汗,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年长儿可诉肢体疼痛,头痛。舌苔薄白,脉浮紧。  2.2.2风热犯表:发热重,恶寒轻,有汗或无汗,头痛,鼻塞流稠涕,咳嗽,咽红。或目赤流泪,烦热口渴。舌质红少津,苔薄黄,脉浮数。  2.2.3暑湿袭表:高热不退,或身热不扬,汗出不畅,头痛,倦怠,泛恶,鼻塞流涕,咳嗽。舌尖红,苔白腻,脉数。  2.2.4兼证:  2.2.4.1夹痰:兼有咳嗽,咳声重浊,喉中痰鸣。舌苔白腻,脉浮滑。  2.2.4.2夹食:兼有腹胀,不思乳食,或伴呕吐,口中气秽,大便溏臭或秘结。舌苔垢或黄厚,脉滑。  2.2.4.3夹惊:兼见惊惕惊叫,甚至惊厥。舌尖红,脉弦数。  2.3疗效评定  2.3.1治愈:体温正常,各种症状消失。  2.3.2好转:体温正常,各种症状均减轻。  2.3.3未愈:发热不退或增高,鼻塞流涕及兼症未改善或加重。  3咳嗽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咳嗽指由外邪袭肺,肺失宣肃而致咳嗽的病症。其长期不愈者为慢性咳嗽。多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  3.1诊断依据  3.1.1咳嗽为主要症状,多继发于感冒之后,常因气候变化而发作。  3.1.2好发于冬春季节。  3.1.3肺部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或有少量的散在的于、湿性罗音。  3.1.4X线摄片或透视检查,示肺纹理增粗。  3.2证候分类  3.2.1风寒袭肺:咳嗽,痰稀色白,鼻塞流清涕。或伴恶寒,无汗,咽部不红。苔薄白,脉浮紧。  3.2.2风热犯肺:咳嗽,痰黄而稠,鼻塞,流浊涕,发热恶风,咽红而肿。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3.2.3痰热壅肺:咳嗽,痰黄白粘稠,咯吐不爽,咳时面赤唇红,或伴发热口渴,咽喉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3.2.4痰湿蕴肺:咳嗽,痰多色白如泡沫,咳时喉有痰声,或呼吸气粗,多下发热。苔白腻,脉滑。  3.2.5肺气亏虚:咳声无力,痰白清稀,面色淡白,体弱多汗,易于感冒。舌淡,脉无力。  3.2.6肺阴亏虚: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口渴咽干,咳声嘶哑,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数。  3.3疗效评定  3.3.1治愈:咳嗽消失,听诊干、湿性罗音消失。如有发热则体温降至正常。  3.3.2好转:咳嗽减轻。呼吸音清晰,痰减少。  3.3.3未愈:咳嗽症状及体征未见改善或加重。  4哮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哮喘由感受外邪,或因伏痰夙根复加外感、饮食等因素诱发,以喉间痰鸣有声,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常见于哮喘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  4.1诊断依据  4.1.1发作前常有喷嚏、咳嗽等先兆症状,或夜间突然发作。发作时喉间哮鸣,呼吸困难,咯痰不爽,甚则不能平卧,烦躁不安等。  4.1.2常因气候转变、受凉,或接触某些过敏物质等因素诱发。  4.1.3可有婴儿期湿疹史,或家族过敏史。  4.1.4心肺听诊:两肺满布哮鸣音,呼气延长,或闻及湿罗音,心率增快。  4.1.5支气管哮喘,血白细胞总数正常,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可疑变应原皮肤试验常呈阳性。伴肺部感染时,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4.2证候分类  4.2.1发作期  4.2.1.1寒饮停肺:咳喘哮鸣,恶寒怕冷,鼻流清涕,痰液清稀,四肢欠温,面色淡白。舌质淡胖,苔薄白或白腻,脉浮滑。  4.2.1.2痰热壅肺:咳喘哮鸣,痰稠色黄,口干咽红,或发热面红。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数。  4.2.1.3外寒肺热:咳喘哮鸣,恶寒发热,流涕喷嚏,咽红,口渴,痰粘色黄。舌质偏红,苔薄白,脉滑数。  4.2.1.4虚实夹杂:哮喘持续发作,喘促胸满,端坐抬肩,不能平卧。面色晦滞带青,畏寒肢冷,神疲纳呆,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脉无力。  4.2.2缓解期  4.2.2.1肺气亏虚:面色淡白,乏力,自汗,易于感冒。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4.2.2.2脾气亏虚:食少便溏,面色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少,脉缓无力。  4.2.2.3肾气亏虚:动则气促,面色淡白,形寒畏冷,下肢欠温,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4.3疗效评定  4.3.1治愈:哮喘平息,听诊两肺哮鸣音消失。  4.3.2好转:哮喘减轻,听诊偶闻及哮鸣音。  4.3.3未愈:哮喘发作症状无改善。  5肺炎喘嗽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肺炎喘嗽由外邪犯肺,邪壅肺气而见发热、咳嗽、气喘、鼻煽为主症的疾病。若正虚邪恋,可迁延难愈。常见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迁延性肺炎。  5.1诊断依据  5.1.1起病较急,有发热,咳嗽,气促,鼻煽,痰鸣等症。或有轻度发绀。  5.1.2病情严重时,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灰白,发绀加重,或高热持续不退。  5.1.3禀赋不足患儿,常病程迁延。新生儿患本病时,可出现不乳,口吐白沫,精神萎靡等不典型临床症状。  5.1.4肺部听诊:肺部有中、细湿罗音,常伴干性罗音,或管状呼吸音。  5.1.5血象:大多数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中性粒细胞增多。若因病毒感染引起者,白细胞计数可减少、稍增或正常。  5.1.6X线透视或摄片检查:肺部显示纹理增多、紊乱,透亮度降低,或见小片状、斑点状模糊阴影,也可呈不均匀大片阴影。  5.2证候分类  5.2.1风寒袭肺:恶寒发热,无汗不渴,咳嗽气急,痰稀色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5.2.2风热犯肺:发热恶风,微有汗出,口渴欲饮,咳嗽,痰稠色黄,呼吸急促,咽红。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5.2.3痰热壅肺:壮热烦躁,喉间痰呜,痰稠色黄,气促喘憋,鼻翼煽动,或口唇青紫。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5.2.4阴虚肺热:病程延长,低热出汗,面色潮红,干咳无痰。舌质红而干,苔光剥,脉细数。  5.2.5肺脾气虚:病程延长,低热起伏,气短多汗,咳嗽无力,纳差,便溏,面色淡白,神疲乏力,四肢欠温。舌质偏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5,3疗效评定5.3.1治愈:症状消失,体温正常,肺部罗音消失。X线复查肺部病灶吸收,血象恢复正常。  5.3.2好转:症状减轻,肺部罗音减少,X线复查肺部病灶未完全吸收。  5.3.3未愈: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或恶化者。  6鹅口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鹅口疮是由感受邪毒,内因心脾积热,上熏口舌,而致口腔出现成片白屑,状如鹅口的疾病。相当于霉菌性口腔炎。  6.1诊断依据  6.1.1舌上、颊内、牙龈或上唇、上腭散布白屑,可融合成片。重者可向咽喉等处蔓延,影响吸奶及呼吸。  6.1.2多见于新生儿、久病体弱者,或长期使用抗生素者。  6.1.3取白屑少许徐片镜检见真菌的菌丝及孢子。  6.2证候分类  6.2.1心脾积热:口舌满布白屑,周围红赤,面赤唇红,口于喜饮,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数。  6.2.2虚火上浮:口舌散布白屑,周围淡红,形体怯弱,面白颧红,口干不渴。舌质嫩红,脉细数。  6.3疗效评定  6.3.1治愈:口腔粘膜白屑消失。  6、3.2好转:口腔粘膜白屑减少。  6.3.3未愈:口腔粘膜白屑无变化。  7泄泻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泄泻是由外感时邪,或内伤乳食而致大便次数增多的疾病。如病久不愈,常可导致疳症。  7.1诊断依据  7.1.1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5次,多达10次以上,呈淡黄色,如蛋花汤样,或色褐而臭,可有少量粘液。或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症。  7.1.2有乳食不节,饮食不洁或感受时邪的病史。  7.1.3重者腹泻及呕吐较严重者,可见小便短少,体温升高,烦渴神萎,皮肤干瘪,囟门凹陷,目珠下陷,啼哭无泪,口唇樱红,呼吸深长,腹胀等症。  7.1.4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少量红白细胞。  7.1.5大便病原体检查可有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生长,或分离轮状病毒等。  7.1.6重症腹泻有脱水、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  7.2证候分类  7.2.1伤食泻:大便酸臭,或如败卵,腹部胀满,口臭纳呆,泻前腹痛哭闹,多伴恶心呕吐。舌苔厚腻,脉滑有力。  7.2.2风寒泻:大便色淡,带有泡沫,无明显臭气,腹痛肠鸣。或伴鼻塞,流涕,身热。舌苔白腻,脉滑有力。  7.2.3湿热泻:泻如水样,每日数次或数十次,色褐而臭,可有粘液,肛门灼热,小便短赤,发热口渴。舌质红,苔黄腻,脉数。  7.2.4寒湿泻:大便每日数次或十数次,色较淡,可伴有少量粘液,无臭气,精神不振,不渴或渴不欲饮,腹满。舌苔白腻,脉濡。  7.2.5脾虚泻:久泻不止,或反复发作,大便稀薄,或呈水样,带有奶瓣或不消化食物残渣,神疲纳呆,面色少华。舌质偏淡,苔薄腻,脉弱无力。  7.2.6脾肾阳虚泻:大便稀溏,完谷不化,形体消瘦,或面目虚浮,四肢欠温。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7.3疗效评定  7.3.1治愈:大便成形,全身症状消失。大便镜检无异常,病原学检查阴性。  7.3.2好转:大便次数及水份减少,全身症状改善。大便镜检脂肪球或红、白细胞偶见。  7.3.3未愈:大便次数及水份未改善,或症状加重。  8厌食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厌食指由脾胃失调,不欲进食,甚至拒食的疾病。  8.1诊断依据  8.1.1长期食欲不振,而无其他疾病者。  8.1.2面色少华,形体偏瘦,但精神尚好,无腹膨。  8.1.3有喂养不当史,如进食无定时定量、过食生冷、甘甜厚味、零食或偏食等。  8.2证候分类  8.2.1脾胃不和:厌食或拒食,面色少华,精神尚可,大便偏干,苔、脉无特殊改变。 8.2.2脾胃气虚:厌食或拒食,面色萎黄,精神稍差,肌肉松软。或形体消瘦,大便多不成形,或夹不消化食物。舌质淡,苔薄白,脉无力。  8.2.3脾胃阴虚:厌食或拒食,面色萎黄,形瘦,口干食少饮多,甚则每食必饮,烦热不安,便干溲赤。舌质红,苔净或花剥,脉细无力。  8.2.4肝旺脾虚:厌食或拒食,性躁易怒,好动多啼,咬齿磨牙,便溏溲少。舌光苔净,脉细弦。  8.3疗效评定  8.3.1治愈:食欲显著增强,食量增加。  8.3.2好转:食欲好转,食量略有增加。  8.3.3未愈:食欲未见改善。  9疳症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疳症指由喂养不当,脾胃受伤,影响生长发育的病症。相当于营养障碍的慢性疾病。  9.1诊断依据  9.1.1饮食异常,大便干稀不调,或脘腹膨胀等明显脾胃功能失调者。  9.1.2形体消瘦,体重低于正常平均值的15~40%,面色不华,毛发稀疏枯黄,严重者干枯羸瘦。  9.1.3兼有精神不振,或好发脾气,烦躁易怒,或喜揉眉擦眼,或吮指磨牙等症。  9.1.4有喂养不当或病后饮食失调及长期消瘦史。  9.1.5因蛔虫引起者,谓之"蛔疳",大便镜检可查见蛔虫卵。  9.1.6贫血者,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减少。  9.1.7出现肢体浮肿,属于营养性水肿者,血清总蛋白量大多在45g/L以下,血清白蛋白约在20g/L以下。  9.2证候分类  9.2.1疳气:形体略见消瘦,面色稍萎黄,食欲不振,或食多便多,大便干稀不调,精神不振,好发脾气。舌苔腻,脉细滑。多见于本病之初期。  9.2.2疳积:形体消瘦明显,脘腹胀大,甚则青筋暴露,面色萎黄,毛发稀疏易落,烦躁。或见揉眉挖鼻,吮指磨牙,食欲减退。或善食易饥、大便下虫。或嗜食生米、泥土等异物。舌质偏淡,苔淡黄而腻,脉濡细而滑。多见于本病之中期。  9.2.3干疳:极度消瘦,皮包骨头,呈老人貌,皮肤干枯有皱纹,精神萎靡,啼哭无力,无泪。或可见肢体浮肿。或见紫癜、鼻衄、齿衄等。舌淡或光红少津,脉弱。多见于本病之晚期。  9.3疗效评定  9.3.1治愈:体重增加,接近正常健康小儿体重,各种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指标恢复正常。  9.3.2好转:体重有所增加,精神、食欲及其他症状改善。  9.3.3未愈:症状及体征均无变化。  10水肿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水肿是由外感风邪或邪毒入侵,导致肺、脾、肾功能失调,水道不利,水湿溢于肌肤而致全身水肿。多见于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  10.1诊断依据  10.1.1阳水  10.1.1.1浮肿多由眼睑开始,逐渐遍及全身,以上身肿为甚,皮肤光亮,尿量明显减少,甚至尿闭。部分患儿可出现肉眼血尿。常伴有血压增高。  10.1.1.2严重病例可出现头痛,呕吐,抽风,或面色青灰,烦躁,气急等症。  10.1.1.3病程短,发病前常有急性乳蛾、脓疮等病史。  10.1.1.4小便常规镜检有大量的红细胞,尿蛋白阳性,并可见到透明、颗粒管型。  10.1.1.5血沉增快,抗链球菌溶血素"O"往往增高。血尿素氮及肌酐在尿少期可增高,二氧化碳结合力可降低。  10.1.2阴水  10.1.2.1全身明显浮肿,呈凹陷性,尤以腰以下肿为甚。皮肤苍白,甚至伴腹水胸水。  10.1.2.2病程长,反复不愈。  10.1.2.3小便常规镜检,尿蛋白定性+++~++++,尿蛋白定量大于100mg/24h,偶见少量红细胞与管型。血浆白蛋白可明显降低,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血胆固醇增高,活动期血沉可加快。  10.2证候分类  10.2.1风水相搏:眼睑浮肿,继则全身浮肿,肢节酸痛,尿少。或伴发热咳嗽,舌苔薄白,脉浮。  10.2.2湿热内蕴:肢体浮肿,小便短赤,或肉眼血尿,发热神烦。或有皮肤疮毒。舌苔黄腻,脉略数。  10.2.3脾虚湿困:肢体浮肿,面色萎黄,疲乏无力,胸闷腹胀,纳少便溏,小便短少,舌质偏淡,苔白滑,脉濡。  10.2.4脾肾阳虚:全身高度浮肿,或有胸水、腹水,面色淡白或灰暗,神疲畏寒,四肢欠温,脘腹胀满。甚至咳逆上气,不能平卧。舌淡胖,苔白,脉沉细。  10.2.5肺脾气虚:面肢浮肿、淡白无华,神疲乏力,动则自汗。易于感冒,感冒后常咳嗽不沐,伴有痰声,纳谷不馨,大便偏溏,溲清。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10.3疗效评定  10.3.1阳水  10.3.1.1治愈:浮肿及全身症状消失,血压正常,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  10.3.1.2好转:浮肿及症状改善,小便常规仍有少量蛋白及红、白细胞。  10.3.1.3未愈:浮肿等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无改变。  10.3.2阴水10.3.2.1治愈:浮肿及全身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  10.3.2.2好转:浮肿减退,小便常规及其它实验室检查有改善。  10.3.2.3未愈:浮肿等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均无变化。  11麻疹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麻疹指由感受麻疹疫毒所致,以发热咳嗽,泪水汪汪,唇内颊"麻疹粘膜斑"及满身布发红疹为特征,好发于冬春季节的乙类传染病。  11.1诊断依据  11.1.1初起有发热,咳嗽,喷嚏等类似感冒的表现,但发热渐高,眼红多泪,口腔颊粘膜近臼齿处可见,"麻疹粘膜斑"。发热3~4天则出疹,从颜面开始,逐渐遍及全身,皮疹出齐后,热渐退,疹渐回。邪毒深重者,可合并肺炎喘嗽、喉痹、昏厥等危象。  11.1.2在流行季节,有麻疹接触史。  11.1.3血白细胞总数可减少,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几乎相等。  11.1.4麻疹前期时,口腔粘膜或鼻咽拭子涂片找到多核巨细胞,有助诊断。  11.2证候分类  11.2.1顺证:病程有明显的阶段性。  11.2.1.1疹前期(初热期):从开始发热到出疹3天左右。热势渐升,咳嗽,流涕,目赤畏光,泪水汪汪.汪。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11.2.1.2出疹期(见形期):皮疹从见点到透齐3天左右。发热不退,咳嗽加剧,疹点先见于耳后、发际,渐及头面,胸背、腹部、四肢,最后手掌足底见疹,即为出齐。疹色呈暗红色的斑丘疹。舌质红,苔黄,脉洪数。  11.2.1.3疹回期(收没期):从疹点透齐至收没3天左右。发热渐退,咳嗽减轻,疹点依次渐回。疹退处皮肤呈糠状脱屑,留有色素沉着。舌质红,少津,苔少,脉细弱或细数。  按上述三期发展,疹点均匀,色泽红,疹子透齐后即顺序消退,同时热退咳减,无合并症发生。  11.2.2逆证:热毒炽盛者,可出现下列严重证候:  11.2.2.1热毒闭肺:高热烦躁,咳嗽气促,鼻翼煽动,喉间痰鸣,疹点紫暗或隐没,甚则面色青灰,口唇紫绀。舌红,苔薄黄或黄腻而干,脉数有力。  11.2.2.2热毒攻喉:身热不退,咽喉肿痛,声音嘶哑,或咳声重浊,状如犬吠,喉间痰鸣,甚则呼吸困难,面色发紫,烦躁不安。舌质红,苔黄腻,脉数有力。  11.2.2.3毒陷心肝:高热,烦躁,谵语,皮肤疹点密集成片,色紫红,或见鼻衄,甚则神昏抽搐。舌绛起刺,苔黄糙,脉数。  11.3疗效评定  11.3.1治愈:麻疹如期回没,咳嗽消失,体温恢复正常。有逆证者,症状、体征均获消失。  11.3.2好转:麻疹虽回,但发热未清,咳嗽未除。有逆证者,症状、体征改善。  11.3.3未愈:麻疹透发不顺,高热不退,出现逆证恶化者。  12风痧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风痧指外感风痧时毒,蕴于肺脾,发于肌肤而出现的淡红色斑丘疹,症状轻浅。好发于5岁以下小儿,相当于丙类传染病的风疹。  12.1诊断依据  12.1.1本病初起类似感冒,发热1~2天后,皮肤出现淡红色斑丘疹,从头面开始,一日后布满全身。出疹1~2日后,发热渐退,疹点逐渐隐退,疹退后脱屑,无色素沉着。  12.1.2一般全身症状轻。耳后及枕后淋巴结肿大。  12.1.3本病在流行期间有接触史。  12.1.4须与麻疹、奶麻区别。  12.2证候分类  12.2.1邪郁肺卫:发热恶风,喷嚏流涕,咳嗽,疹色浅红,先起于头面,继及于身躯各部分,分布均匀,稀疏细小,2~3日后消退,有痒感。舌苔薄黄,脉浮数。  12.2.2邪热炽盛:高热口渴,心烦不宁,疹色鲜红或紫暗,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厚或黄糙,脉数有力。  12.3疗效评定  12.3.1治愈:疹回热退。  12.3.2未愈:发热不退,出现并发症。  13丹痧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丹痧由丹痧疫毒感染,以肌肤布有弥漫性鲜红细小皮疹若丹,咽喉肿痛或有腐烂,口唇苍白为特征的传染病。相当于猩红热。  13.1诊断依据  13.1.1起病急,突然高热,咽峡红肿疼痛,并可化脓。  13.1.2在起病12~36小时内,开始出现皮疹,先于颈、胸、背及腋下、时弯等处,迅速蔓延全身,其色鲜红细小,并见环口苍白圈和杨梅舌。  13.1.3皮疹出齐后1~2天,身热、皮疹渐退,伴脱屑或脱皮。  13.1.4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13.1.5咽拭子培养有溶血性链球菌。  13.2证候分类  13.2.1邪侵肺卫:畏寒发热,咽红肿痛,皮疹隐隐。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13.2.2邪人气营:高热,烦躁不安,口渴欲饮,咽部红肿疼痛,甚则溃烂,皮疹成片,猩红若丹。若热毒内陷,出现高热昏迷,烦躁谵语,或有抽风。皮疹呈紫红色,或伴有瘀点。舌绛起刺,苔剥,脉数有力。  13.2.3疹后阴伤:身热渐退,皮疹渐消,继则脱屑退皮,咽部赤烂疼痛渐减,午后或有低热。舌红有刺,脉细数。  13.3疗效评定  13.3.1治愈:疹回热退,症状消失,血象恢复正常。  13.3.2好转:疹回热退,其他症状得到改善。  13.3.3未愈:病情未能控制或出现合并症。  14水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水痘指由感染时行病毒,蕴于肺脾,发于肌肤,皮肤出现红色丘疹,中有水疱的传染病。  14.1诊断依据  14.1.1初起有发热,流涕,咳嗽,不思饮食等症,发热大多不高。在发热的同时,1~2日内即于头、面、发际及全身其他部位出现红色斑丘疹,以躯干部较多,四肢部位较少。疹点出现后,很快变为疱疹,大小不一,内含水液,周围有红晕,继而结成痂盖脱落,不留疤痕。  14.1.2皮疹分批出现,此起彼落,同时丘疹、疱疹、干痂往往并见。  14.1.3起病2~3周前有水痘接触史。  14.2证候分类  14.2.1风热犯表:发热轻微,鼻塞流涕,偶有喷嚏及咳嗽,疹色淡红而润,疱浆清亮,点粒稀疏,躯干为多,二便如常。舌苔薄白,脉浮数或略数。  14.2.2热毒炽盛:壮热烦渴,面赤唇红,便秘溲赤,痘大而密,疹色红赤或紫暗,疱浆较混,根脚较硬,口、眼等处亦见疱疹或溃疡。舌苔黄糙而于,脉数。  14.3疗效评定14.3.1治愈:疱疹全部结痂,干燥,体温正常,无合并皮肤感染。  14.3.2未愈:发热不退,或有合并皮肤感染。  15痄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痄腮是由风温邪毒引起,以发热、耳下腮部肿痛为主症的急性传染病,相当于流行性腮腺炎。  15.1诊断依据  15.1.1起病时可有发热,1~2天后可见以耳垂为中心漫肿,边缘不清,皮色不红,压之有痛感及弹性感,通常先见于一侧,然后见于另一侧。  15.1.2腮腺管口或可见红肿。腮腺肿胀约持续4~5天开始消退,整个病程约1~2周。  15.1.3病前有痄腮接触史。  15.1.4血白细胞总数可正常,或稍有增高和降低,淋巴细胞可相对增加。  15.1.5并发脑膜炎或脑炎者,脑脊液压力增高,细胞数增加,以淋巴细胞为主,氯化物、糖正常,蛋白轻度增高。  15.1.6尿和血淀粉酶可增高。  15.2证候分类  15.2.1温毒袭表:发热轻,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肿大,压之疼痛有弹性感。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15.2.2热毒蕴结:壮热,头痛,烦躁,腮部漫肿,疼痛拒按。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15.2.3毒陷心肝:腮部肿胀,高热不退,嗜睡,颈强,呕吐,甚则昏迷,抽风。舌质红绛,苔黄糙,脉洪数。  15.2.4邪窜肝经:腮部肿胀,发热,男性睾丸肿痛,女性少腹痛。舌质偏红,苔黄,脉弦数。  15.3疗效评定  15.3.1治愈:体温正常,腮肿完全消失,无并发症。  15.3.2好转:腮肿及诸症减轻。  15.3.3未愈:腮肿未见改善,或出现变证。  16顿咳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顿咳是由感染时行疫毒,客于肺系所致,以阵发痉挛性咳嗽,咳后有特殊的吸气性吼声为特征。相当于百日咳。  16.1诊断依据  16.1.1典型者呈阵发性痉咳伴有回声,舌系带溃疡,目睑浮肿。  16.1.2本病早期可有类似感冒的表现。如咳嗽逐渐加重,日轻夜重趋势,并有接触史者,应考虑本病。  16.1.3发病一周后,血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显著增高。  16.1.4采用咳蝶法,可培养出百日咳杆菌。  16.2证候分类  16.2.1初咳期:微热,喷嚏,咳嗽逐渐加重,昼轻夜重。偏于风寒者,伴恶寒,痰稀色白,舌苔薄白,脉浮紧;偏于风热者,伴咽红,痰稠不易咯出,舌苔薄黄,脉浮数。  16.2.2痉咳期:咳嗽阵作,侯轻夜重,咳时面红耳赤,涕泪交流,咳后回吼,甚至吐出乳食痰液后,痉咳方可暂停。剧咳时可见痰中带血丝,甚则鼻衄或结膜下出血,可见舌系带溃疡。舌苔黄,脉数有力。  16.2.3恢复期:  16.2.3.1脾气亏虚:形体虚弱,咳声低微,痰多稀白,纳呆便溏,神疲乏力。舌质偏淡,苔薄白,脉沉有力。  16.2.3.2肺阴亏虚:形体虚弱,干咳少痰,两颧发红,手足心热,夜寐盗汗。舌质偏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16.3疗效评定  16.3.1治愈:咳嗽消失,无并发症。  16.3.2好转:顿咳缓解。  16.3.3未愈:顿咳未改善,或出现并发症。  17暑瘟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暑瘟由感受暑疫邪毒所致,以发热、头痛、呕叶、项强为主症。重症可突然高热、神昏抽搐而生内闭外脱危象。相当于流行性乙型脑炎。  17.1诊断依据  17.1.1发病大多急骤,初起发热无汗,头痛呕吐,颈项抵抗感或强直,嗜睡或烦躁不安,偶有惊厥。  17.1.2发病后持续高热,嗜睡,昏迷,惊厥。起病急暴者,可突然出现闭证、脱证。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0年08月24日  来源:百度文库  【大 中 小】  17.1.3病程至二周左右,一般可逐渐向愈,但部分重症患儿可有不规则发热,意识障碍,失语,吞咽困难,肢体瘫痪等恢复期症状。  17.1.4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盛夏季节。  17.1.5神经系统检查,有不同程度的脑膜刺激征及锥体束征等。  17.1.6血白细胞总数一般在发病5日内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17.1.7脑脊液:压力增高,细胞计数多在50~500×106/L之间,以淋巴细胞为主(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稍高,糖、氯化物均正常。  17.1.8补体结合试验多在2~5周内阳性。血凝抑制试验5大后出现阳性。  17.2证候分类  17.2.1卫气同病:突然发热,常伴有呕吐。嗜睡,较大儿童可自诉头痛,怕风,神志多清醒。高热时可有惊厥或烦躁不宁。夹湿者,舌苔白腻;偏热者,舌红,苔黄,脉浮数。  17.2.2气营两燔:持续高热,神志不清或时清时昧,颈项强直,四肢抽搐,甚则喉间痰声漉漉,大便秘结。舌质红绛,苔多黄糙或灰暗,脉数。  17.2.3热入营血:发热不退,抽搐频繁,牙关紧闭,两目上视,面色灰暗,可见呕血,甚或突然呼吸停止,肢厥脉绝,卒然闭脱。舌质紫暗而干,或舌卷僵硬,脉细数。  17.2.4余热未清:低热或不规则发热,口干喜饮,两颧潮红,舌光红少苔,或舌红起刺者,为病后津液耗伤,属阴虚发热;如汗出不温,面色淡白,舌质淡嫩,苔薄白者,为营虚卫弱,阳气不足。  17.2.5痰蒙清窍:面色少华,意识不清或痴呆,失语,喉有痰声,吞咽困难,或狂躁不宁。舌质红,苔黄者,为痰火内扰;深度昏迷,舌质不红,苔厚腻者,为痰浊内蒙。  17.2.6肝风内动:其肢体呈强直性瘫痪或角弓反张者,为风窜络脉;若震颤抖动,不自主动作者,为阴虚风动。  17.3疗效评定  17.3.1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不留有后遗症。  17.3.2好转:症状与体征有明显改善,或留有智力减退,失语,震颤,偏瘫或精神失常等后遗症。  17.3.3未愈:症状与体征无改善,或病情恶化。  18夏季热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夏季热是由于小儿不耐暑气的熏蒸,蕴于肺胃,以致长期发热,汗闭,口渴,多尿为主症。其特点为体温常随气温的变化而升降的季节性疾病。  18.1诊断依据  18.1.1多见于2~5岁之体弱儿童。  18.1.2夏季发病,发病率随气温升高而增加。  18.1.3多见于我国南方地区。  18.1.4入夏以后,长期发热,伴有门渴多饮,多尿,无汗或少汗。随气温降低或在阴凉环境下能自行缓解。  18.1.5体格检查及实验字检查常无明显异常。  18.2证候分类  18.2.1暑伤肺胃:发热,口渴,多尿,无汗或少汗,烦躁不安,口唇干红。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数。  18.2.2上盛下虚: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次频,汗闭,精神萎靡,虚烦不安,面色淡白,下肢欠温,胃纳减退,或大便稀薄。舌质淡,苔簿,脉细数。  18.3疗效评定18.3.1治愈:体温正常,口渴,多尿等症状消失。  18.3.2好转:发热减轻,口渴,多尿等症状改善。  18.3.3未愈:症状无变化。  19疰夏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疰夏是指春夏之交,开始全身倦怠,食欲不振,大便不调,身微热,但体温多正常,秋凉后多可自愈的季节性疾病,有别于夏季热。  19.1诊断依据  19.1.1入夏以后,出现精神萎靡,倦怠乏力,微热,食欲不振,大便时见溏薄,形体消瘦。  19.1.2多见于霉雨季节。  19.1.3多有每年夏季反复发作史。  19.1.4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异常。  19.2证候分类  19.2.1湿困脾胃:胸闷泛恶,倦怠乏力,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身热不扬,大便不调,小便色黄。舌质淡红,苔白腻或微黄腻,脉濡数。  19.2.2脾胃气虚:精神萎靡,倦怠乏力,口淡无味,饮食少思,大便溏薄。舌质偏淡,苔薄白,脉濡缓。  19.3疗效评定  19.3.1治愈:症状消失,精神、食欲正常。  19.3.2好转:诸症有改善。  19.3.3未愈:症状无变化。  20遗尿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遗尿是指5岁以上幼童,不能自主控制排尿,经常入睡后遗尿者。  20.1诊断依据  20.1.1睡眠较深,不易唤醒,每夜或隔几天发生尿床,甚则一夜尿床数次。  20.1.2发病年龄在5周岁以上。  20.1.3小便常规及尿培养多无异常发现。  20.1.4X线摄片检查,部分患儿可发现有隐性脊柱裂,泌尿系X线造影可见其结构异常。  20.2证候分类  20.2.1肾气不足:睡中遗尿,尿量多,尿色清,熟睡,不易叫醒,面色淡白,精神不振,形寒肢冷。舌质淡,苔白,脉沉迟无力。  20.2.2脾肺气虚:睡中遗尿,尿频而量多,面色无华,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偏淡,脉缓细。  20.2.3肝经湿热:睡中遗尿,尿频量少,性情急躁,手足心热,唇红而干。舌质红,苔黄,脉弦滑。  20.3疗效评定  20.3.1治愈:经治后未再遗尿。  20.3.2好转:遗尿次数减少,睡眠中能叫醒排尿。  20.3.3未愈:遗尿无变化。  21胎黄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胎黄是由胎儿时期感受湿热,或瘀热内阻,出生后全身皮肤、巩膜发黄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21.1诊断依据  21.1.1黄疸出现早(出生24小时内),发展快,黄色明显,可消退后再次出现,或黄疸出现迟,持续不退。肝脾常见肿大,精神倦怠,不欲吮乳,大便或呈灰白色。  21.1.2血清胆红质、黄疸指数显著增高。  21.1.3尿胆红素阳性及尿胆原试验阳性或阴性。  21.1.4母子血型测定,以排除ABO或R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黄疸。  21.1.5肝功能可正常。  21.1.6肝炎综合症应作肝炎相关抗原抗体系统检查。  21.2证候分类  21.2.1湿热内蕴:面目皮肤发黄,颜色鲜明,状如橘色,烦躁啼哭,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或灰白。舌红,苔黄厚腻,指纹滞。  21.2.2脾虚湿困:面目皮肤发黄,颜色晦暗,精神倦怠,不欲吮乳,时时啼哭,腹胀便溏,或大便灰白,小便黄少。唇舌偏淡,苔白滑,指纹淡。  21.2.3气血瘀滞:面目皮肤发黄,颜色晦滞,日益加重,腹部胀满,青筋暴露,肝脾肿大质硬,小便短黄,大便秘结或灰白,唇色暗红,或衄血。舌见瘀点,指纹紫。  21.3疗效评定  21.3.1治愈:黄疸消退,体征消失,肝功能检查正常。  21.3.2好转:黄疸明显减轻,肝功能等检查尚未完全恢复正常。  21.3.3未愈:黄疸未消退或加深,症状无改善。  22疫毒痢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疫毒痢是由进食不洁之物,而突然发生高热,昏迷,惊厥,便下脓血(或无)等为主要症状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22.1诊断依据  22.1.1发病急暴,大便混有脓血,有腥臭味。或虽未见脓血便,而有高热、昏迷、惊厥,并可出现闭脱危象。  22.1.2典型病例以夏秋季为多,发病年龄以2~5岁为多见,有饮食不洁史和接触史。  22.1.3大便镜检可见大量红、白细胞(以白细胞为主),并有吞噬细胞。  22.1.4取大便脓血部分(必要时肛门指检)培养,可有痢疾杆菌生长。  22.2证候分类  22.2.1疫毒内闭证:突然高热,恶心呕吐,烦躁不宁,甚则反复惊厥,神志欠清,或痢下脓血,舌质红,苔黄或灰糙,脉数有力……  22.2.2内闭外脱证: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或汗出不温,皮肤可见花纹,口唇紫绀。严重者口吐咖啡样液,呼吸浅促或节律不匀,两目无神,脉来细数无力,血压明显下降等危象。  22.3疗效评定  22.3.1治愈:症状消失,大便外观正常,培养连续三次阴性。  22.3.2好转:症状减轻,或大便外观正常,但培养仍未转阴。  22.3.3未愈:症状无改善或恶化。  23奶癣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奶癣又名胎疮,是指哺乳期婴儿因风湿热邪浸淫皮肤,而以面部出现的湿性或干性皮疹的疾病。相当于婴儿湿疹。  23.1诊断依据  23.1.1在面部皮肤表面,反复出现粟粒样红疹,痒甚,蔓延成片,或流淌脂水,或结痴脱屑。  23.1.2本病多发于1个月至1周岁以内的婴幼儿。  23.2证候分类  23.2.1血虚风燥:疹点呈粟粒大小,表面起白屑,形如癣疥,皮肤殷红而干燥。  23.2.2湿热浸淫:疹点有水液渗出,或呈脓性分泌物,皮肤有粟状隆起,重者可融合成片,延及全身,有腥气,皮肤色红。  23.3疗效评定  23.3.1治愈:皮肤光滑,皮疹消失。  23.3.2好转:皮肤流脂及癣疥症状改善。  23.3.3未愈:症状未见改善。  24积滞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积滞是由乳食内积,脾胃受损而引起的肠胃疾病,临床以腹泻或便秘、呕吐、腹胀为主要症状。  24.1诊断依据  24.1.1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腹部胀满,大便溏泄或便秘为特征。  24.1.2可伴有烦躁不安,夜间哭闹或呕吐等症。  24.1.3有伤乳食史。  24.1.4大便化验检查可见不消化食物残渣及脂肪滴。  24.2证候分类  24.2.1乳食内积:面黄少华,烦躁多啼,夜卧不安,食欲不振,腹部胀满,大便溏泄酸臭或便秘,小便短黄或如米泔,伴有低热。舌红,苔腻,脉滑数,指纹紫滞。  24.2.2脾虚夹积:面色萎黄,形体较瘦,困倦无力,夜寐不安,不思乳食,腹满喜伏卧,大便稀糊。唇舌淡红,苔白腻,脉细而滑,指纹淡滞。  24.3疗效评定  24.3.l治愈:症状消失,大便正常。  24.3.2好转:症状有所改善,大便基本正常。  24.3.3未愈:症状无变化。  25佝搂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佝偻病是由先天不足或营养缺乏而致的发育迟缓,骨软变形的疾病。相当于中医学五迟、五软、鸡胸、肾疳之类的疾病。  25.1诊断依据  25.1.1多见于婴幼儿,好发于冬春季。  25.1.2发病初期有烦躁夜啼,表情淡漠,纳呆,多汗,枕秃,囟门迟闭,牙迟出或少出,肌肉松软。或有贫血、肝脾肿大等。  25.1.3发病极期,除初期表现外,还可见方颅乒乓头(颅骨转化)、肋串珠、肋外翻、肋软骨沟、手镯、鸡胸、漏斗胸、"O"或"X"型腿、脊柱畸形。  25.1.4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血清磷下降明显,钙磷乘积小于30。腕骨X线摄片检查示干骺端有毛刷状或杯口状改变,也可见骨质疏松,皮质变薄。  25.2证候分类  25.2.1气阴不足:见于发病初期。面色苍白,神情烦躁,夜寐不安,发稀枕秃,纳呆盗汗,肌肉松软,囟门迟闭。舌苔薄白,脉细软。  25.2.2脾肾亏虚:见于发病极期。面白虚浮,多汗肢软,神情呆钝,语言迟发,齿生过缓,立迟行迟,头颅方大,肋骨串珠,甚至鸡胸、龟背,下肢弯曲等。舌质淡白,少苔,脉细无力。  25.3疗效评定  25.3.1治愈:症状消失,颅骨软化消失,肋串珠由锐变钝,其余体征服著减轻。实验室及X线摄片检查正常。  25.3.2好转:症状改善,体征减轻,实验室及X线检查好转。  25.3.3未愈:临床症状、实验室及X线检查均无变化。  26营养性贫血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营养性贫血是由后天失调,气血生化乏源而致的气血虚弱性疾病。  26.1诊断依据  26.1.1起病缓慢,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  26.1.2轻度贫血仅皮肤、粘膜稍苍白而无自觉症状;重度贫血可有食欲不振,头晕乏力,精神烦躁,体重不增,心率增快,心脏扩大及收缩期杂音。或见水肿,皮肤出血点,肝脾肿大,手及舌震颤,口腔炎,舌光无苔等。  26.1.3血查血红蛋白降低较红细胞明显,红细胞大小不均,以小者居多,中央有苍白区;血清铁降低;营养性巨幼红细胞贫血,红细胞减少比血红蛋白明显,红细胞体积增大。  26.1.4骨髓象:营养性小细胞贫血,见较多环状铁粒幼红细胞;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巨幼红细胞增生,细胞核发育落后于细胞质,巨核细胞分叶过多。 26.2证候分类  26.2.1脾胃虚弱:面黄少华或淡白,食欲不振,神倦之力,或有腹泻便溏。唇舌色淡,苔薄,脉弱。  26.2.2心脾两虚:面色萎黄或淡白,发焦易脱,倦怠无力,食少纳呆,心悸气短,头晕,口唇粘膜苍白,爪甲色淡。舌质淡胖,苔薄,脉虚细。  26.2.3肝肾阴虚:两颧嫩红,目眩耳鸣,腰腿酸软,潮热盗汗,口干舌燥,指甲枯脆,肌肤不泽。舌红,少苔,脉细数。  26.2.4脾肾阳虚:面色、口唇淡白,畏寒肢冷,食少便溏,消瘦或浮肿,自汗神疲。舌质淡胖,脉沉细。  26.3疗效评定  26.3.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  26.3.2好转:症状及体征改善,实验室检查好转。  26.3.3未愈: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均无改善。  27多动症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多动症是指学龄儿童由于肝气偏旺,阴阳失凋,心肾不交而致的好动不安,冒失无礼貌,脾气倔强的病症。  27.1诊断依据  27.1.1注意力涣散,上课时思想不集中,坐立不安,喜做小动作,活动过度。  27.1.2情绪不稳,冲动任性,动作笨拙,学习成绩一般低于同龄同学,但智力一般正常。  27.1.3多见于学龄儿童,男性多于女性。  27.2证候分类  27.2.1肾虚肝亢:智慧落后于同年龄儿童,动作笨拙,性格暴躁,幼稚任性,不听管教,难以静坐。舌红而干,脉细数。  27.2.2脾虚肝旺:心神不宁,多动不安,思想不集中,意志不坚,语言冒失,兴趣多变,做事有头无尾,形体消瘦,纳食呆顿,面色淡黄无华。舌苔薄白,舌淡红,脉弱或细弦。  27.3疗效评定  27.3.1治愈:上课时注意力集中,情绪较稳定,学习成绩基本达到同年龄儿童水平。  27.3.2好转:动作减少,静坐时间较长,注意力稍集中,学习成绩有所上升。  27.3.3未愈:症状与学习成绩无明显变化。  28解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解颅是由先天不足,颅内受损,或因热毒壅滞,水停于脑,致以头颅增大,前囟和颅缝开解为特征的疾病。相当于脑积水。  28.1诊断依据  28.1.1头颅呈普遍均匀性增大,且增长速度较快,骨缝分离,前囟明显饱满而扩大,头皮青筋暴露。颅部叩诊呈破壶音,头重颈肌不能支持而下垂,两眼下视。可有烦躁、嗜睡、食欲不振,甚至呕吐、惊厥。  28.1.2CT检查提示脑实质菲薄,脑组织面积减少,脑室增宽扩大。头颅X线摄片可见骨板变薄,颅缝分开,蝶鞍增宽。眼底检查可见视神经萎缩或乳头水肿。  28.2证候分类  28.2.1肾气不足:头颅明显增大,囟门宽裂,颅缝开解,面色淡白,神情呆钝,目无神采,眼珠下垂,呈"落日状",头大颈细,前倾不立,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舌淡,苔少,脉弱,指纹淡青。严重者还可见斜视、呕吐、惊厥。  28.2.2肾虚肝亢:颅缝裂开,前囟宽大,眼球下垂,白多黑少,目无神采,心烦不安,手足心热,筋惕肉跳,时或惊叫。口干舌红,脉沉细数,指纹紫红。  28.2.3脾虚水泛:面色淡白,精神倦怠,囟门宽大,颅缝开解,肢体消瘦,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舌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弱,指纹淡红。  28.2.4热毒雍滞:头颅日见增大,囟门高胀,颅缝合而复开,两目下垂。发热气促,烦躁哭闹,面赤唇红,或见两目斜视,四肢痉挛,小溲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多弦数,指纹紫滞。  28.3疗效评定  28.3.1治愈:头颅停止增大,前囟、颅缝渐闭,神志正常。  28.3.2好转:头颅停止增大,前囟、颅缝明显收缩,神情转清。  28.3.3未愈:头颅继续增大,症状日趋严重。  29夜啼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夜啼是指1岁以内的哺乳婴儿,因寒、热、受惊等而致的夜间定时啼哭,甚则可通宵达旦的疾病。  29.1诊断依据  29.1.1入夜定时(多在子时左右)啼哭不止,轻重表现不一,但白天安静。  29.1.2多无发热、呕吐、泄泻、口疮、疖肿、外伤等表现。  29.2证候分类  29.2.1脾阳亏虚:哭声低微,睡喜弯曲,腹部喜温喜按,四肢欠温,食少便溏,小溲清长,面色青白。唇舌色淡,苔薄白,指纹淡红。"29.2.2心经积热:哭声较响,见灯火则啼哭更剧。哭时面赤唇红,烦躁不安,身暖多汗,大便秘结,小溲短赤。舌尖红,苔黄,指纹红紫。  29.2.3惊恐伤神:夜寐突然惊寤而啼哭,哭声尖锐,如见异物状,紧偎母怀,面色青灰。舌苔正常,指纹青紫。  29.3疗效评定  29.3.1治愈:啼哭休止,夜寐正常。  29.3.2好转:入夜啼哭次数减少,程度减轻,稍哄即止。  29.3.3未愈:夜啼如前,未能休止。  30奶麻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奶麻指哺乳期婴儿因感受时行疫毒,发病急,体温高,热退后肌肤出现玫瑰色细散皮疹的疾病。相当于幼儿急疹。  30.1诊断依据  30.1.1起病急,发热高,持续3~4天后热退,全身出现玫瑰色疹点。  30.1.2皮疹以躯干、腰、臀部为主,面部及时膝等处较少。  30.1.3疹出后1~2日即消退,无色素沉着,也不脱屑。  30.2证候分类  30.2.1发热期:突发高热,持续3~4天,精神如常。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青紫。  30.2.2出疹期:热骤退,全身出现玫瑰色皮疹,以躯干明显,无痒感,1~2天后消退。舌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浮数,指纹紫。  30.3疗效评定  治愈:皮疹消退,无任何后遗症。  31新生儿肺炎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新生儿肺炎是指出生后感受外邪,以致肺气郁闭或心血瘀阻而出现以不乳喘憋为主症的疾病。  31.1诊断依据  31.1.1有羊膜早破、产程延长、早产或母体有急性感染性疾病史。  31.1.2病初仅表现反应低下,哭声微弱,或不哭、不乳。多在3天后出现咳嗽气急,喉中痰鸣,面色灰白等症。严重者可见生理性黄疸加重,皮肤瘀点,四肢厥冷,屡发喘憋等。  3l.1.3可见呼吸浅促,鼻翼煽动,点头呼吸,口吐泡沫。心率加快,肺部可闻及捻发音和细湿罗音。体弱者可体温不升,少数体质好者可发热。  31.1.4X线透视检查:两侧肺部可有小病灶性变化。  31.2证候分类  3l.2.1风寒袭肺:哭声低弱,口吐白沫,喉有痰鸣,面白肢冷,口周微紫,鼻翼轻微煽动,点头呼吸,体温正常或稍低。舌质淡红,舌苔白,指纹在风关或气关色泽淡红。  31.2.2风热犯肺:发热咳嗽,气急痰鸣,吮乳困难,口唇微紫,点头呼吸。舌苔黄,舌质红,指纹紫红。  31.2.3肺热血瘀:精神萎软,拒食咳嗽,呼吸浅快。肢端及口唇发紫,面色灰黯,体温不稳定,甚至出现黄疸或瘀点。舌质微紫,苔黄,指纹紫滞。  31.3疗效评定  31.3.1治愈:症状与体征消失,X线复查肺部病灶吸收。  31.3.2好转:症状与体征减轻,x线复查肺部病灶有改善。  31.3.3未愈:症状与体征无改善,或恶化。  32蛔虫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蛔虫病为肠道寄生虫病,儿童发病率颇高。  32.1诊断依据  32.1.1轻者可无症状,或偶有脐周阵发性腹痛,或有大便排出成虫。如阵发性腹痛,叮出现呕吐较剧或腹部可摸到条索状包块者为虫瘕(蛔虫性肠梗阻)。  32.1.2大便镜检找到蛔虫卵。  32.2证候分类  32.2.1虫积肠道:脐腹阵发疼痛,时作时止,夜卧不安,寐中磨牙、流涎,鼻痒,有时大使排出蛔虫。苔薄白或呈花白,脉细弦。  32.2.2脾胃虚弱:病久,面黄肌瘦,巩膜、面颊、指甲虫斑累累,神疲,食欲减退,时寐时醒。舌淡,苔白,脉细弱。  32.3疗效评定  32.3.1治愈:症状消失,大便镜检连续3次未找到虫卵。  32.3.2好转:症状改善,经驱虫后虽见大便排虫,但镜检仍可找到虫卵。  32.3.3未愈:症状未见改善,镜检仍见到虫卵。  33蛲虫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蛲虫病为肠寄生虫病,多见于1~5岁小儿,以肛门或外阴部作痒,夜间为甚,见有虫形细小如线头,俗称为"线虫"。  33.1诊断依据  33.1.1肛门搔痒,晚间在肛门周围可见到线状白色小虫。  33.1.2常伴有腹痛、夜惊、尿频,遗尿等症状。  33.1.3肛门拭子可检查到虫卵或成虫。  33.2证候分类  33.2.1虫扰魄门:肛门发痒,夜间为甚,夜眠不安,甚则惊叫。舌苔薄白,脉细。  33.2.2脾胃虚弱:蛲虫反复感染,食欲减退,腹胀,神倦,形体消瘦。舌淡,苔薄,脉弱。  33.3疗效评定  33.3.1治愈:症状消失,大便镜检连续3次未找到虫卵。  33.3.2好转:症状改善,经驱虫后虽见大便排虫,但镜检仍可找到虫卵。  33.3.3未愈:症状未见改善。  34姜片虫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姜片虫病为肠道寄生虫病,多见于5岁以上儿童。吐出物或大便排出成虫,其色赤如生肉,亦称"赤虫"。  34.1诊断依据  34.1.1有腹痛、肠鸣、便秘或大便溏稀等症状。  34.1.2有食生菱角、生荸荠史。  34.1.3大便中可检出虫卵,或从吐出物和粪便中排出成形姜片虫。  34.2证候分类  34.2.1虫积肠道:阵发腹痛,肠鸣,腹胀,大便或溏或秘,寝寐不安。舌苔薄腻或黄,脉细弦。  34.2.2脾胃虚弱:虫积日久,神倦乏力,食少便溏,自汗,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舌淡,苔白,脉弱。  34.3疗效评定  34.3.1治愈:症状消失,大便镜检连续三次未找到虫卵。  34.3.2好转:症状改善,经驱虫后虽见排虫,但大便镜检仍可找到虫卵。  34.3.3未愈:症状未见改善,大使镜检仍见到虫卵。
本文档为【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小吴
多年维修电工经验
格式:doc
大小:31KB
软件:Word
页数:30
分类:教育学
上传时间:2021-11-17
浏览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