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导引术对医学生心理适应的影响机制

中医导引术对医学生心理适应的影响机制

举报
开通vip

中医导引术对医学生心理适应的影响机制中医导引术对医学生心理适应的影响机制摘要:身心一体观是中医思想的基本观点,通过“修身修心”和“修心修身”到达人体的和谐平衡,其理念与具身认知基本一致,从中医视角探索心理适应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价值。中医导引术根植于中医一体观思维,是修身修心的方便法门。本文系统整合中医论述心理适应的理论和机制,并诠释中医导引术对提升医学生心理适应的作用机制。整合中医视角,开展心理适应研究可丰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并促进研究的本土化。  关键词:身心一体观医学生心理适应中医导引术  适应指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不断调整自我身心...

中医导引术对医学生心理适应的影响机制
中医导引术对医学生心理适应的影响机制摘要:身心一体观是中医思想的基本观点,通过“修身修心”和“修心修身”到达人体的和谐平衡,其理念与具身认知基本一致,从中医视角探索心理适应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价值。中医导引术根植于中医一体观思维,是修身修心的方便法门。本文系统整合中医论述心理适应的理论和机制,并诠释中医导引术对提升医学生心理适应的作用机制。整合中医视角,开展心理适应研究可丰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并促进研究的本土化。  关键词:身心一体观医学生心理适应中医导引术  适应指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不断调整自我身心状态,使身心与现实环境保持和谐一致,从而达到认识环境、改造环境、发展自我的目的。医学生的心理适应不仅影响其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是其成人成材的关键,也是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契机,更是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关键环节。心理适应着重于学生心理素质与社会生活的和谐发展。潘彦谷等[1]认为心理适应的维度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在学习、人际关系、择业等方面,其影响因素可从内部因素(人格特质、防御机制、情绪智力、内外型等)和外部因素(家庭、社会支持、网络适应等)两个方面探索。艾婷等[2]认为医学生的心理适应表现在学习、人际关系、择业、校园生活等方面,当前医学生适应现状存在学习方式单一、人际关系紧张、择业效能不高、不能用积极方式应对不良情绪、不良心理状况发生率高等问题。面对大学生的适应困境,学者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探索,采取的适应性训练包括新生理想信念教育、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心理健康知识培养与情绪控制[3]。但目前的心理适应训练多为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团体活动及思政教育等模式,形式缺乏创新,与医学生本身的专业性结合度不高,需要从新的角度切入心理适应研究。  中医是中国的特色文化,对心理探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可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形成预防结合、点线面统一的心理治疗观。中医特色情绪疗法即情志相胜疗法,对改善和发展正性情绪有着积极意义;根据中医体质学说制定不同的调养、治疗方针,以实现心理干预的本土化效果[4]。中医早在《黄帝内经》就倡导形神合一观及气的整体思想,其与具身认知的理念不谋而合,故从中医角度探索心理适应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具体到医学生群体,中医既是其专业背景知识,也是其树立专业自信、文化自信的途径,从中医视角开展心理适应训练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医学生的专业兴趣,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专业化培养进程。中医导引术是中医一种养生术和治疗术,亦称为“道引”,其中“导”指“导气令和”,“引”指“引体令柔”。导引通过肢体动作、呼吸吐纳达到强身健体、疏通经络、调摄精神的目的。深入挖掘和实践中医导引术的心理育人机制尚缺少相关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本文将从中医视角切入医学生的心理适应,以中医心理适应的理论架构和中医导引术的心理适应调节机制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1中医心理适应的理论架构  1.1中医论心理适应的内涵  中医心理适应观是整体的适应观,是身心合一的适应,是关注人在天地生灵中的适应。《灵枢·岁露》云:“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人不是孤立的生物,而是与环境万物和谐共生,顺应自然,通达万物就是适应。不单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人本身也是统一的,即身心合一。《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形与神俱”就是对形与神和谐统一的高度概括,指出身心高度和谐平衡的状态。身心相互影响,心理的适应可从外显的身体变化中察觉,适应不良多以“气滞”为突出表现,《素问?举痛论》云:“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气机紊乱是人在面对环境适应不良时的身体应激反应,可将其概括为虚、实两个类型,早期多以实证为主,后期多损伤脏腑导致瘀血、痰湿等虚实结合。  1.2心理适应和周遭环境的相关性  中医关注的心理适应不仅是个体内部的和谐发展,更与自然、社会的变化紧密相连。《素问·疏五过论》言:“故贵脱势,虽不中邪,精神内守,身心败亡。始富后贫,虽不伤邪,皮焦筋屈,痿躄为挛。”社会环境骤变会给人们带来适应的危机,人在面对社会环境刺激时处理不妥会引起适应不良,造成身心改变。《类经·论治类》言:“离者失其亲爱,绝者断其所怀,菀谓思虑抑郁,结谓深情难解。”表明亲人、朋友之间的感情断裂和联系丧失都会对其心理适应造成巨大冲击。寒来暑往也会影响人体的适应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春在志为怒,夏在志为喜,长夏在志为思,秋在志为忧,冬在志为恐。”适应更是要适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根据四时变化调整自身饮食起居、坐卧力行,从而达到顺乎自然,与自然和谐统一。  1.3心理适应的前瞻性  中医的心理适应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运动变化,表现为人体阴阳的对立统一。适应的平衡又是相对的,无时无刻不在被打破,从而构成了生、长、壮、老、已的自然规律。中医关注心理适应的调适,以积极的行为进行先期预防诊治,《素问·上古天真论论》言:“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静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言:“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心理适应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但如果提前做准备,以“治未病”的心态提前整合心理资源,顺应自然,顺应生活的发展需求并积极展开行动,从而能获得良好的适应。  2中医导引术的心理适应作用机制  中医不单对心理适应有整体的理论架构,更是有关于身心修养的方便法门,植根于中医心理适应的气滞观、整体观、防治观及身心合一观。自古以来就有多种心理适应的训练途径。《吕氏春秋·古乐》中记载:“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源,民气郁阏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中医导引术是通过肢体运动、呼吸、行气等方式达到导气令和,引体令柔的效果,其中历经上千年的发展演化,以五禽戏、八段锦最为代表。中医导引术是植根于中医思维和中医实践的优秀成果,其继承了中医对心理适应的整体架构,创造性地应用于心理适应的调节,契合医学生的专业特点,作用于心理适应的主要方面。中医导引术调节心理适应的作用机制如下。
本文档为【中医导引术对医学生心理适应的影响机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言言无悔一生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5KB
软件:Word
页数:3
分类:
上传时间:2022-01-10
浏览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