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业学校教师发展之我见

职业学校教师发展之我见

举报
开通vip

职业学校教师发展之我见PAGEPAGE1职业学校教师发展之我见刘景忠 职业学校教师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把大题目当作小题目来讲,显然不合适。但要把这个大题目讲清楚,实在是我的能力所不及的。既然是命题作文,我只好谈谈自己的看法。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谈职业学校教师的发展问题。一是教师的专业发展;二是教师的职业发展;三是教师的人生发展。这三个问题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相互独立又不可分割。一、教师的专业发展职业学校教师专业门类众多,因此,讲教师的专业发展就很难具体化。即使是同一个专业的教师,其专业发展之路也可能是多样化的。所以,我只能从...

职业学校教师发展之我见
PAGEPAGE1职业学校教师发展之我见刘景忠 职业学校教师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目,把大题目当作小题目来讲,显然不合适。但要把这个大题目讲清楚,实在是我的能力所不及的。既然是命题作文,我只好谈谈自己的看法。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谈职业学校教师的发展问题。一是教师的专业发展;二是教师的职业发展;三是教师的人生发展。这三个问题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相互独立又不可分割。一、教师的专业发展职业学校教师专业门类众多,因此,讲教师的专业发展就很难具体化。即使是同一个专业的教师,其专业发展之路也可能是多样化的。所以,我只能从宏观的角度谈谈教师专业发展应该注意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博与精的关系。如何处理好博与精的关系,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可以说“前人之述备矣”。但这个问题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实在重要,不能跳过。在我们的周围,在我们职业学校教师群体中,没有处理好这一关系的大有人在。既有只博不精的,也有只精不博的,更有既不精也不博的。我这么说,希望不要引起大家的反感。其实在博的基础上求精,只能说是每一个教师的努力方向,就像我们说要实现共产主义和世界大同一样,是一个终极化的目标。胡适把既博大又精深的学者称之为“理想中的学者”。他在《读书》一文中说道:“理想中的学者,既能博大,又能精深。精深的方面,是他的专门学问。博大的方面,是他的旁搜博览。博大要几乎无所不知,精深要几乎惟他独尊,无人能及。”这种“理想中的学者”,在胡适那个年代还可以幻想一番,在当今信息时代,我们连幻想的份儿都没有了。早在宋代,苏轼就曾经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人类社会发展到了今天,怎么可能产生出既博大又精深的“理想中的学者”呢?尽管如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还是要尽可能地向着既博大又精深的方向努力。这是教师这一职业对每一位从业者的客观要求。没有“专门学问”,显然不能称之为教师;而没有博大的基础,教师的发展也就没有多少空间。就像王安石说的“读经而已,则不足以知经”,胡适解释为“读一书而已则不足以知一书”。而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的确就存在着“读一书”或读几本书就觉得自己可以胜任某一门课的教学工作的现象。所以我认为,面对既博大又精深这个理想目标,“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应该成为每个职业学校教师贯穿整个职业生涯的的不懈追求。在处理博与精的关系时,我觉得有两点需要我们加以注意。第一,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与几十年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因此,我们要非常清醒地认识到,在许多方面,我们知道的并不比学生多。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因为学生可以不依赖教师就能获得很多的“水”,而教师要做到的除了自己的确要有“一桶水”、“一缸水”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如何获得对他们有用的水。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第二,教师在学习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时,一定要警惕,不能让自己成为这些手段的奴隶。要为我所取,为我所用。有些教师离开了网络就写不出文章,甚至无法备课,就是非常值得警惕的现象。二是处理好专业内与专业外的关系。“专业内与专业外”和“博与精”有一定的联系,但二者不完全是一码事。博与精,说的是基础与方向的关系,即奠定宽厚的基础,同时有自己的“专门学问”;专业内与专业外,说的是方向与基础的关系,即在有了“专门学问”后,如何在专业外下功夫。陆游在八十四岁高龄时曾写下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的诗句。我认为,这是他一生经验的总结、智慧的结晶。陆游的这句诗让我获益匪浅。报载:著名学者江晓原,是搞天体物理专业的,然而,在他的书房“二化斋”中,学生“惊讶于里面竟然有这么多书,而且几乎没有一本跟老板出身的专业——天体物理学有关”(2010.1.21《中国教育报》)。对此,我丝毫不觉得奇怪。否则,江晓原至多也就是一名优秀的教书匠,而不会成为著名学者。因为丰富,所以恢弘,所以精彩;因为单调,所以乏味,所以无成。这似乎是个规律。事物之间的关联性就是这么奇妙,不由你不信。毛泽东用兵如神,是仅仅研究兵法的结果吗?与他的博览群书有没有关系?毛泽东的博览群书,与他成为一代伟人之间有没有关系?反过来说,作为伟人的毛泽东胸中自有雄兵百万、气象万千,这与他的恣意洒脱的书法有没有关系?小孩子学书法,楷书可以临摹得像模像样,但若要小孩子临摹怀素的狂草,恐怕就有些困难了。爱因斯坦酷爱拉小提琴,音乐的熏陶与他发明相对论有没有关系?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鲁迅的书房我没看过,但我猜测,碑刻、版画一定不会少的。资深学者资中筠,是国际政治及HYPERLINK"http://2014.sina.com.cn/teams/usa.html"\t"_blank"美国问题研究专家,但我敢肯定,她的书房里,文学和音乐方面的书籍一定会有较大的比例。毛泽东的书房我们在电影中看到过,很多文章中也都介绍过,基本上是清一色的线装古籍。温家宝总理与钱学森的谈话引出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在谈话中,钱学森还说道:“小时候,我父亲就是这样对我进行教育和培养的,他让我学理科,同时又送我去学绘画和音乐。就是把科学和文化艺术结合起来。我觉得艺术上的修养对我后来的科学工作很重要,它开拓科学创新思维。现在,我要宣传这个观点。”当然,绝大多数职业学校教师不好与领袖、学者简单相比,但我觉得,就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也同样存在着“功夫在诗外”的问题。我想,一个教师在专业外的素养与这个教师的视野的宽度、广度和思维的深度、高度有着密切联系。所以,美国的一些教授在招收硕士生、博士生时,有的常常注明,不要本专业的毕业生。其道理也和拓宽学生视野有关。专业课教师如果只能讲授专业课,但凡涉及历史、文学、哲学等领域便一脸茫然。这样的教师授课,恐怕是很难吸引学生的。文化基础课教师如果对学科之外的知识知之甚少,要想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也是不太可能的。同时,教师没有专业外的功夫,我们的课堂就会变成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培训场所,这样的课堂基本上是没有“教育”发生的。更为可怕的是,有些专业课教师没有专业外的功夫,自然也就看不惯学生读专业以外的书籍,认为那是不务正业。其实日后有出息的,大都是那些专业课成绩中等,但知识面宽、人际交往能力强、兴趣爱好广泛的学生。学习成绩优秀,甚至是名列前茅的学生,由于知识结构的单一,兴趣爱好的贫乏,鲜有成就一番事业的。专门的研究人员尚且强调“功夫在诗外”,我觉得,我们职业学校教师更有必要在专业外下功夫。因为就学生而言,学历层次越低,对教师的“功夫在诗外”的要求也就越高。教书如此,育人亦如是。我们经常遇见这样的情况:一个极其负责任但缺乏个人魅力的教师做班主任,事事举轻若重,自己很累,学生很烦,班级工作却始终上不去。若为其诊断,“病因”十分清楚:育人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只有德艺双馨,才能带好一个班级。只有“艺”,没有“德”,自然没有资格做班主任,但只有“德”,没有“艺”,又怎么可能做好班主任工作呢?反之,德艺双馨的班主任,事事举重若轻,谈笑风生之间,班级事务井井有条,班集体凝聚力自然产生。教书也好,育人也好,要想做到优秀,“功夫在诗外”!三是处理好“被发展”与“自主发展”的关系。教师的“被发展”主要表现为:教师的进修、提高、教研活动、课程改革、下企业锻炼、写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参与课题研究等,是一种被动的、应付式的状态,表现为教师的消极,以及相关活动的形式主义。与教师的“被发展”相对的是教师的“自主发展”。主要表现为:教师把自己看作是发展的主体,把发展当作自己的追求和实践,具有显著的主体性和发展的自觉性,呈现为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我有一个基本观点:优秀的教师不是我们培养出来的,更不是我们“打造”出来的,而是教师在一定的环境、氛围中,通过个人的努力进取而成长起来的。因此,学校所能做的就是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营造良好的环境。有人说,“培训是教师最大的福利”,怎么看待这句话?我的观点是,我不否认培训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在当前情况下,培训仍然是师资队伍建设的主渠道。但我依然要对这句话提出质疑,原因有二:第一,教师培训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但不是全部。教师培训是教师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时时刻刻处在培训提高中。强调“培训是教师最大的福利”,容易造成教师对培训的依赖性,这是教师“被发展”的主要表现之一。第二,当前的教师培训已经严重地商业化、功利化、行政化了。培训市场,鱼龙混杂,质量不高,教师收获甚少。教师培训的商业化、功利化比较容易辨别,而行政化则往往不易引起人们的关注。简单地说,教师培训的行政化就是培训项目是由上面确定的,是依靠行政手段推动的。从正面来看,教师培训的行政化功不可没,这一点无需赘言;从另一方面来看,问题不少。一些培训项目是领导们“拍脑袋”确定下来的,而对于培训的目的意义作用、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措施途径等缺乏必要的调研论证,这样的培训项目究竟有多大效用,的确值得怀疑。打个比方,这类培训项目就像教育行政部门确定了一道菜,结果是,负责做菜的培训单位感到很难做,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做(往往是上级满意学员不满意或学员满意上级不满意),本该享用这道菜的参加培训的学员却没有多少胃口。我在一篇文章中曾经写道: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照亮别人燃烧自己——不是教师生活的全部;自觉成为发展主体,追求自我价值实现,提升职业幸福感——为学生、为学校、为家庭、为自己,都应该如此。二、教师的职业发展我以为,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一回事。如果非要我说清楚为什么,那么,我可以简单地说,教师的专业发展指的是在教书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教师的职业发展则指的是在教师育人以及管理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也许本来很清楚的概念让我说的反而糊涂了)总之,教师的职业发展其内涵更宽泛,更原则,更具核心性。教师的职业发展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我把教师的职业发展简化成三句话,也可以说是三个境界:即胜任教师职业——让学生接受你;喜欢教师职业——让学生喜欢你;热爱教师职业——让学生敬重你。这三个境界也是教师发展必经的三个阶段。第一,胜任教师职业——让学生接受你。对新教师来说,首先要努力做到胜任教师工作(包括教书和育人两个方面),让学生接受你。普通中学教师要经历这个阶段需要几年的时间,相比较而言,职业学校教师需要的时间要短得多。我常常会去听新教师的课,他们教学经验不足,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强,有时候我很为他们担心。然而仅仅过了一年的时间,我再去听他们的课,惊讶地发现,他们已经完全能够独立胜任一门课的教学了。其中的优秀者,还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和拥戴。这是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一个很大的不同点。究其原因,我想,这还是与教师和学生挣脱了应试教育的枷锁有关,与教师可以比较自由地掌控教学内容有关,与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发生了变化有关,与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注重理实一体化有关。总之,这是职业教育值得研究的一个现象。第二,喜欢这个职业——让学生喜欢你。在职业学校里,由让学生接受到让学生喜欢,时间不会很长。优秀的教师两三年甚至一两年就可以做到这一点。当然,也有一些教师虽然任教多年,还停留在让学生接受的阶段,但这样的教师比例不高。职业教育值得研究的第二个现象是:多数教师达到“让学生喜欢”就止步不前了。我的看法是,这与学生“接受某个教师”和“喜欢某个教师”的那个“点”比较低有着直接关系。我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从我掌握的资料来看,某个教师的教学应该还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还有许多提高的空间,但学生的反映与我的判断有很大的出入,学生对这位教师的评价并不低。经过调查研究我发现,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与我们传统观念中对教师的要求有着很大的区别。职业学校学生更看重的是教师是否幽默、是否能和他们打成一片,是否能给他们讲一些“非常现实”的东西。而我们更看重的是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讲稿、板书、教态、教学语言等教学常规。对这个现象我觉得需要我们冷静思考、辩证分析。我们既不能抱着传统的观念不思改进,也不能简单地以学生的好恶作为判断教师教学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我们需要改进对教师的评价机制,但不能迎合学生的浅层次的需求;我们需要尊重学生的感受,但必须引导学生有更高的追求。第三,热爱这个职业——让学生敬重你。我从教三十二年,每一年送走老生、迎来新生都会有很多感慨。在这年复一年的迎来送往中,我的“年轮”也在一圈圈地增加,不知不觉间两鬓开始发白,由青年步入中年,继而临近教师职业生涯的终点。人到这个年龄段,便会不自觉地频频回首往事。一些问题想通了,感觉豁然开朗;一些问题仍未想通,便继续探究。个中滋味,甘苦自知,不足与外人道也。学生敬重什么样的教师,是我常常反思并有豁然开朗之感的一个问题。我的豁然开朗与其说来自于自己的思考,不如说来自于校友们不经意的流露。每逢节假日,学校常常要接待××级××班校友毕业××年的聚会活动。校友回母校,最希望看到的是曾经的校园、原来的教室、带过他们的班主任、教过他们的教师以及他们熟悉的学校领导和管理人员等。参加这样的聚会,不免要讲话或致辞,但我常常更愿意做一个倾听者。听校友们的随意交谈,从中捕捉有益于改进学校工作的信息。就在这样的随意交谈中,我渐渐明晰了“学生敬重什么样的教师”这一问题的答案。1.让学生敬重的教师,一定是德艺双馨,为学生树立榜样的教师;2.让学生敬重的教师,一定是用心育人,触动了学生心灵的教师;3.让学生敬重的教师,一定是多才多艺并具有独特人格魅力的教师;4.让学生敬重的教师,一定是关注每一个学生并永不言弃的教师。概括地说,在学生喜欢的老师中,经过岁月的洗礼,还能鲜活地保存在学生记忆里的,一定是学生敬重的教师。三、教师的人生发展教师的人生发展显然不同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职业发展,我是想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探讨教师这一群体的人生发展。这样,教师的专业发展、职业发展和人生发展就构成了一种递进关系。这仅仅是我的构思,但由于学识水平实在很有限,自己感觉很难表达清楚。关于教师的人生发展,我也用三句话加以概括,即通过读书思考与实践,让自己的精神更加丰富;通过读书思考与实践,让自己的心性更加善良;通过读书思考与实践,让自己的人格更加独立。(一)通过读书思考与实践,让自己的精神更加丰富。人的生活可以分为物质的、社会的、精神的三个层面。物质生活有简单的一面,也有复杂的一面。简单的一面是指,它是每个人的必须,要维持生命的延续,每个人都离不开吃喝拉撒睡,这是简单的一面。说它复杂是因为,在对待物质生活的态度和原则方面,人与人之间又是千差万别的。我发现这其中有一个规律:一个人的精神生活愈丰富,他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也就愈简单。也就是孔子说的“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孔子夸他最得意的学生颜回时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反过来说,一个人的精神生活愈贫乏,他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也就愈多。教师是教育人、培养人、影响人的职业,因此,教师的精神生活理应丰富一些。我们常说素质造就素质,人格培养人格。这是教师的职业性质所决定的,没有什么道理可讲。你要么不要从事这个职业,既然从事了这个职业,你就必须成为一名精神世界非常丰富的人。何谓精神生活丰富?我想,每个人的理解可能有所不同,每个人的“丰富”方式也绝不会是一样的。但是,精神生活丰富的人总有一些共性的特征,这些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对未知世界充满了渴望,酷爱读书,求知欲旺盛,一直到生命的终点仍孜孜不倦地学习;(2)对民主、自由充满了渴望,追求一种真正的、有尊严的、人的生活;(3)对有些事物充满了敬畏,概括地说就是对大自然、对人的生命、对所有闪耀着人性光辉的事物充满了敬畏;(4)心理感受敏感而细腻,对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予以接纳和认同,并且能够平静、自然地敏锐感知。(5)生活情趣丰富而高雅,在尊重一切艺术活动的同时,有自己终生喜爱的艺术门类;(6)尊重他人,认同文化的多样性;悦纳自己,知道自己生命的独一无二性和个人能力的极其有限性;(7)在群体中安详其如,但绝不会失去自我;在独处中享受孤独,但绝不会感到孤单;(8)本能地热爱劳动和运动。说实话,我对精神生活丰富的这八条概括纯属一孔之见,至于是否确当,心中忐忑不安,唯恐贻笑大方。我坚信,只有精神生活丰富的教师,才有可能散发出吸引学生的魅力。(二)通过读书思考和实践,让自己的心地更加善良。善良一词,每个人都不陌生。我们从小就接受教育,要做一个善良的人。但遗憾的是,我们的教育过于形式化、表面化了,没有做到深入人心,更没有“融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品德教育与人的日常行为脱节,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存在的问题。于是,善良被演变成了“好人好事”、“乐于助人”、“拾金不昧”、“捐款捐物”等非常具体又游离于人的日常生活之外的“举动”。我以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善良的种子。教育要做的事情就是让每个人心中的这颗种子正常地发育、发芽、成长、壮大,而不是外在的、强加给学生的一些“要求”或“准则”。善良一旦成为“要求”或“准则”,就极有可能成为少数人的标签,这样的“善良”恐怕也就不是真正的善良了。善良应该也必须是面向人人的,或者说是人人应该做到的。“好人好事”、“乐于助人”、“拾金不昧”、“捐款捐物”当然都是善举,但我反对给这些善举贴上标签,诸如“评选好人好事”、“评选三好学生”、“评选优秀学生干部”等等,因为一旦有“评选”,被选中的永远只能是少数人,这样一来,多数人就与善良无缘了。我也反对把这些善举与操行成绩评定挂钩,一旦与成绩挂钩,善良就会变味或变形。以“乐于助人”为例,它本身当然是善举。但如果仔细分析,“乐于助人”也是多姿多彩的。比如,它既可以是具体地帮助一个人,也可以是从情感、道义、友谊、接纳、包容等方面“助人”,后者更普遍、更现实、更植根于日常生活,但却被我们的教育所忽视、忽略了。比如,一个学生转学到了一个新学校、新班级,对这个同学来说,他最需要的并不是物质上的援助,甚至也不是学习上的帮助,而是如何解决“孤独感”、“陌生感”,如何尽快融入新的环境。这时,有同学主动找他说话,介绍这里的情况,或者有同学主动邀请他参加一些活动等,我以为,这些才是当事人真正需要的“助人”,也是真正的善举。即使是贫困生,他们固然需要经济上的帮助,但据我了解(包括我帮助学生的实际经历),一般情况下,这些同学都会拒绝别人的经济帮助。道理很简单,他们不想成为一个被帮助者、被同情者,他们的内心世界还是希望自己做一名与大家一样的人。这时,遗忘他们的贫困,与他们正常交往,恐怕是他们最渴望得到的。遇到这类事情,我们又该怎样理解“乐于助人”呢?我之所以说这些,是想表达一个意思:做教师的应该具有一颗向善的心。向善的心比善良的“举动”更为重要。古人有一副对联说:“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教师这颗向善的心,对外应该是阳光、雨露、惠风,影响、帮助学生的善良种子的发育成长,对内应该蕴含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提醒、一句叮咛、一声问候、一声鼓励当中。一言以蔽之,向善之心应该内化为教师的生命的一部分。我坚信,只有内外双修、心迹俱善的教师才能使学生如沐春风,如化春雨。(三)通过读书思考与实践,让自己的人格更加独立。“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最早是由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提出来的,曾经被作为清华大学的校训。我想,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都应该是每一个知识分子应该具备的品格。知识分子有一个重要的使命:推动人类文化的健康发展。如果没有独立的人格,知识分子要完成这一使命是根本不可能的。我在琢磨一个现象,为什么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自己文化的民族,到了近代、现代及当代,我们的社会文明、政治文明反而不如一些新兴的西方国家呢?我不是专家学者,更没有对此进行过专门的研究,但我感到有一个现象与此有着密切联系:即知识分子的地位是否独立、是否受到尊重?因为在历史上,凡是知识分子真正独立、受到尊重的时代,都是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的时代,反之亦然。在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高校教师。高校教师必须是“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应该独立于体制之外,与体制甚至与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充分发挥批判社会、评判政府的功能。令人担忧的是,我国的高等学府已经严重地行政化、体制化了,高校教师批判社会、评判政府的功能差不多丧失殆尽了。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依附于封建体制,鲜有独立的人格可言。而西方社会较早地确立了知识分子的独立地位,因而,知识分子应有的作用发挥得较为充分。教师是知识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保持独立的人格。事实上,教师的人格力量在教书育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承担着塑造学生人格的重任,而人格是无法灌输,也是无法“教会”的。学生的人格只能依靠教师的人格去影响、去熏陶。对职业教育来说,学生离开学校即进入社会,塑造学生人格尤为重要。如果每一位职业学校教师都能拥有独立的人格,就会给学生树立一个个榜样和标杆,榜样和标杆的力量是无形的,也是无穷的。同时,教师拥有独立的人格也是“让学生敬重”的必备条件。爱因斯坦说过:“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那么剩下来的就是教育。”我想,在“剩下来的”这一部分中,一定有教师的人格力量在其中。2012年8月
本文档为【职业学校教师发展之我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中式烹调师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1KB
软件:Word
页数:6
分类:
上传时间:2022-01-12
浏览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