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学习资料

《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学习资料

举报
开通vip

《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学习资料何平九论(序言)第PAGE39页共NUMPAGES40页何平九论“何平九论”今日结集出版卢展工文章为本书代序本报讯根据最近在《河南日报》一版刊发的系列政论编辑而成的图书《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前至今日由河南大河大图文传播有限公司和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如何加快转变?卢展工书记在2010年6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不仅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指出一个重要的切入点,而且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最近一个月来,河南日报集中力...

《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学习资料
何平九论(序言)第PAGE39页共NUMPAGES40页何平九论“何平九论”今日结集出版卢展工文章为本书代序本报讯根据最近在《河南日报》一版刊发的系列政论编辑而成的图书《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前至今日由河南大河大图文传播有限公司和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如何加快转变?卢展工书记在2010年6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不仅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指出一个重要的切入点,而且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最近一个月来,河南日报集中力量,以“何平”名义,连续推出九篇大型政论,从“机遇”、“忧患”、“规律”、“大局”、“创新”、“责任”、“求实”、“为民”八个方面,深入阐述了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把握的关键、遵循的原则、注意的问题等。“何平九论”全面、准确、系统地传达了省委的重要精神,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并得到省委领导的高度评价。《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一书将卢展工书记的署名文章放在卷首作为“代序”。本书除了收集“何平九论”外,还编选了2010年“何平”刊发在《河南日报》的另外三篇大型政论文章。 (本报记者)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卢展工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根本途径在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转变讲起来很简单,做起来不容易。讲转变,首先要从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转变开始,思考自己怎么转、怎么做。发展目的必须明确。发展为了什么?以人为本、为民惠民。为民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我们在具体的发展实践中体现对人民负责。比如,领导干部比较关注GDP,但老百姓不太关心;领导干部比较关心产值,甚至少数人认为环境、资源问题可以放一下,但老百姓却不赞成。个别干部比较喜欢拍脑袋、大呼隆、一风吹、一刀切,一会儿一个思路、一会儿一个战略,但基层干部怎么想?老百姓怎么想?有多少东西老百姓能够记得住?所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有关的问题,正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需要认真研究和加以解决的问题。头脑清醒至关重要。一方面,要清醒认识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群众可以多看成绩、多看好的一面,领导干部则要更多地看问题、看不足,更多地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现在个别地方好像颠倒过来了,一些领导干部经常看到成绩,自己说自己做得很好;而群众经常看到存在问题,对所谓的政绩不一定认可。另一方面,要清醒认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按照中央部署结合河南实际有序、持续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始终持续加快转变的力度和韧劲,做到不动摇、不懈怠、不刮风、不呼隆、不折腾。正确思路应当持续。河南这些年来一直在走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三化”协调推进科学发展、中原崛起的新路子。实践证明这条路子是正确的,正确的思路就要坚定地往前推进。思路太多是不成熟的表现,思路多变是急功近利的表现,思路不持续会使基层无所适从,难以统一思想、形成合力。要坚持重基础、重集思广益、重科学决策,始终围绕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三化”协调发展、推进“两大跨越”等战略方针来研究,以思路的持续确保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持续推进。方式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亟待改进。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在的关键是宏观调控、中微观管理以及具体运行机制要跟上,切实体现尊重市场主体,体现尊重规律,体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从领导层面来讲,要讲究有所为有所不为。现在有些事情,“为”就是“不为”,做了很多事情,没有起作用甚至起了副作用,做了等于没做;“不为”就是“为”,很多事情尊重规律、不去干预不去做,反而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要多在运作上下功夫,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使中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策部署得到落实、见到实效。“三具”,就是做任何事情一具体就突破、一具体就深入、一具体就落实;“两基”,就是切实抓好基层、打好基础,这项工作很重要,是最难的,也是最需要持续、最需要韧劲的;“一抓手”,就是把实施项目带动作为抓手,围绕项目建设形成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合力。总之,领导干部要跟上中央决策的步伐、适应加快转变的要求,认真研究转变政府职能、转变领导方式、转变工作方法的问题,做到谋划多一点、服务多一点、创造条件多一点、依法依规多一点、求实求效多一点,真正肩负起加快转变的领导责任,在创新中提高领导水平。(原载6月3日《人民日报》)何平九论(一)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机遇在哪里一论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一)一场新的征程即将开启,一幅新的画卷渐次展开。大时代呼唤大变革,大转变酝酿新机遇。在“十二五”即将到来之际,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做出了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科学判断,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做出了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重要战略抉择。这是对以往发展实践的科学总结,是对中原崛起战略的持续、延伸、拓展和深化,是顺应时代潮流、符合河南实际的又一次重大提升。“承天时、秉地利、聚人和”,中原经济区建设蓄势待发。在推进这项伟大事业的过程中,必须抢抓机遇,加快转变,乘势而上。(二)“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纵观古今中外,“机遇”可谓解读历史进程的一把钥匙。围绕机遇,世界各国演绎出一幕幕兴衰活剧。从某种意义上说,国家与民族的发展,也是抢抓机遇的竞争。“鸦片战争”的硝烟、“洋务运动”的挫败、“戊戌变法”的鲜血……近现代的中国,一次次与发展机遇擦肩而过,一次次蒙受灾难屈辱,教训不可谓不惨痛!无论是国家、民族、还是个体,谁能慧眼发现机遇、大力创造机遇、有效把握机遇、成功驾驭机遇,谁就能实现跨越发展、升级蝶变。机遇并不常有,机遇来之不易,机遇稍纵即逝。面对机遇,如果我们不思进取、麻痹懈怠,就会错失良机,坐困愁城。(三)时代在前进,机遇在叩门。改革开放30多年,河南抓住历史机遇,在一次次困惑中求索,在一番番砥砺中前行,在一回回变革中提升。(四)回头看,这30多年河南的发展总是与机遇的把握息息相关。当“姓资”、“姓社”的思想坚冰开始被打破,河南敏锐地把握住了时代方向,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唱响“团结奋进,振兴河南”,确定“一高一低”战略目标,使河南的发展方向更明确,路子更顺畅。当我们迎着新世纪的曙光,踏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征程之际,河南果敢地选择了“三化”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明确提出“奋力实现中原崛起”,使河南的发展思路更清晰,目标更远大。当我们肩负党中央的殷殷重托,努力走在中部崛起前列之时,河南豪迈地提出“两大跨越”的战略任务,树立起河南开放包容、奋发进取的良好形象,使河南的发展呈现出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今天,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中华大地浓墨重彩展开统筹协调、全面繁荣的时代画卷——东部沿海发展势头强劲,西部大开发如火如荼,中部地区崛起风生水起……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确立了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总体战略,把河南的发展提升到了一个新层次、新境界、新阶段。(五)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则退。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兄弟省份特别是周边地区都在抢抓机遇,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市场、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竞争更加激烈,我省面临的发展和竞争压力日益加大。在两个五年规划交替之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最后一个十年的关键时期,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我们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六)机遇人人想抓,但真正抓住机遇却并非易事。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亿万中原人民的全面小康,机遇到底在哪里?(七)机遇来自于世界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互利共赢、共同繁荣的各种有利因素依然具备;机遇来自于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步伐日益加快,中西部地区承转移、促发展的潜力进一步凸显,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更加重要,中央对河南的发展寄予厚望;机遇来自于国家促进东中西协调发展,区域经济活力竞相迸发,政策、资金、市场等各类要素汇聚,中部崛起的优势持续放大;机遇来自于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中原经济区应运而生,为加快发展、实现崛起搭建了一个更加广阔的载体和平台;机遇来自于河南自身具备的区位优势、人口优势、文化优势、农业优势、基础优势、后发优势等;……但说到底,机遇更离不开人的自身作为,它同样来自于我们的头脑里。(八)机遇是事物发展到一定时期所累积叠加的、推动实践飞跃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只有当外部的客观条件与人的主观努力相结合,“机遇”才能真正成为机遇。建设中原经济区,如果没有抓住、用好的能力,一切“机遇”无从谈起。(九)“毛遂自荐”的故事,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机遇面前人人平等,只有具备了抢抓机遇的高素质、主动性,真心实意、果敢果断,才能牢牢把握机遇,成就一番不平凡的功业。(十)正确的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加快转变领导方式,就是为了让领导干部炼出一双洞悉大势的“火眼金睛”,练就一身能将各种外部条件为我所用、“点石成金”的高超本领。与这种要求相比,毋庸讳言,现在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在抓机遇、促发展上,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繁重的任务面前,还存在着种种的不自觉、不主动、不到位、不适应,经常在机遇面前犯“幼稚病”、“糊涂病”、“懒惰病”,暴露出“麻痹症”、“迟钝症”、“虚躁症”,贻误发展良机,贻误崛起大业。抢抓机遇意识不敏感。一些领导干部抢抓机遇的意识淡薄,不是主动研究当地发展的机遇在哪里,面对市场竞争、面对未来发展,缺主意、少办法,反应迟钝,做事常常“慢半拍”甚至“慢几拍”,更找不到、找不准发展的突破口在哪里。抢抓机遇判断不准确。有的领导干部缺乏大局意识、国际视野,目光短浅,思路狭隘,找不准自身在全局中的定位,看不到未来发展的趋势,辨不清前进路上的机遇和陷阱。喜欢照抄照搬、跟风赶潮,人家上什么项目我也上什么项目,甚至把别人淘汰掉的落后产能当作“宝贝”引进来,为决策失误付出昂贵的“学费”。抢抓机遇思维不辩证。有的领导干部不善于逆向思维,一说到发展,先摆出一大堆客观的困难、不足、局限,过分看重自然条件、历史基础、资金实力等因素,总是把机遇与现成的优越条件、上级的优惠政策挂上钩、画等号,看不到“后发优势”,想不透“危中有机”,殊不知破解难题是机遇,应对挑战是机遇,勇于创新也是机遇。抢抓机遇准备不充分。有的领导干部平时不注重学习,不注重调查研究,对自身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当中的定位、职能、作用缺少通盘考虑、超前谋划。一事当前,手忙脚乱,分不清主次,抓不住重点,自身环境不优,效率效能低下,服务意识很差。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头脑,不栽下梧桐树,怎能引来金凤凰?抢抓机遇运用不得力。有的地方下了很大气力、花了很多工夫,争取到了资金、项目,但却因为“吃、拿、卡、要”等种种原因,好的企业引进来却留不下;有的地方,对新生事物缺乏大力扶持、精心培育,机遇的种子难以长成参天大树,甚至于出现“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尴尬局面。抢抓机遇态度不端正。还有些领导干部拈轻怕重,明明看到了好机会,却不愿主动伸手去抓;“前怕狼后怕虎”,畏首畏尾,明哲保身;不思进取,“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日子,随大流,得过且过;更有甚者,在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的支配下,热衷于做表面文章,关心的是个人升迁和自己的名利,不愿意在发展上付出长期艰辛的努力,缺乏事业心、责任心,缺少抢抓机遇的使命感。抢抓机遇氛围不浓厚。对机遇最敏感的是市场,把机遇变成发展动力要靠每个人。有的领导干部思想僵化,因循守旧,没有建立起科学发展的评价机制,对那些不作为、乱作为的人,不能真正起到督促、警醒、问责的作用;没有按客观规律办事,真正做到放开、放手、放活,让市场主体的活力得到充分释放。……(十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当前领导干部在抢抓机遇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根源都在于思想不够解放,观念严重滞后,方式方法不适应发展需要。如果不尽快转变领导方式,来一次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转变,能力的大提升,河南就会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新一轮发展大潮中落在后面,拖全国发展的后腿。只有摆出问题,正视差距,认清自己,我们才能在发展中抢占先机,把战略机遇期转化为黄金发展期,走在中部崛起的前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十二)时代在发展,机遇在拷问。省委书记卢展工一语中的:“我们一定要增强机遇意识,倍加珍惜机遇,牢牢抓住机遇,不断创造机遇,切实用好机遇,做到积极作为、主动作为、有所作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已经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迫在眉睫。(十三)当此之时,我们需要有一股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狠劲。今年以来,河南招商引资高潮迭起,大项目、大投资让人倍感振奋,富士康等产业巨头纷至沓来,靠的就是“大招商、招大商”活动的空前力度。转变领导方式,就是要下定决心,坚定信心,拿出抢抓机遇的勇气和魄力,挥洒大发展、大跨越的大手笔、大文章。当此之时,我们需要有一股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闯劲。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我省工商、司法、国税、海关等部门主动融入,强化服务,积极争取国家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为河南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转变领导方式,就是要敢想敢干,敢为人先,发扬“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进取精神,把“边缘”当“前沿”,变“后卫”为“前锋”,从“跟跑”到“领跑”,不甘人后,力争上游,勇闯新路。当此之时,我们需要有一股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拼劲。狭路相逢勇者胜,破解“四难”靠打拼。转变领导方式,就是要发挥迎难而上、自强不息、奋勇拼搏、克难攻坚的顽强作风,不畏压力困难,直面风险挑战,踏平坎坷艰险。当此之时,我们需要有一股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钻劲。干大事者,须心无旁骛、明察秋毫;成伟业者,必凝神聚气,全力以赴。转变领导方式,就是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见微知著、反应灵敏,上下求索、左右逢源,沉下心打基础,跳起来摘桃子。当此之时,我们需要有一股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巧劲。在我省发展的实践中,很多地方上演了“无中生有”、“借鸡下蛋”、“借梯登高”、“借脑生财”的好戏;在金融危机的洗礼中,不少企业创造了化危为机、逆势而上的奇迹。转变领导方式,就要“擅弹钢琴”、“反弹琵琶”,有条件要加快发展,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加快发展,营造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当此之时,我们需要有一股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韧劲。思路太多是不成熟的表现,思路多变是急功近利的表现。河南发展到今天,就是持续好的思路、做法,一级做给一级看,一任接着一任干的结果。转变领导方式,就是不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轻言放弃、半途而废,只要是看准了的事情,就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滴水石穿,直至实现预期目标。狠劲、闯劲、拼劲、钻劲、巧劲、韧劲,归根结底,我们需要有一股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干劲。发展为大,实干为先。转变领导方式,转的是一种精神状态,转的是一种工作作风,转的是一种方式方法、能力水平,关键要转到实干上。实现河南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需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抓机遇谋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团结带领全省人民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真正做出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检验的业绩。(十四)时代在变革,机遇在召唤。近在眼前的2011年,是“十二五”发展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起步之年。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就是准确认识机遇、有效把握机遇,并把机遇成功转化为实实在在发展成果的过程。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抢抓先机,突出特色,我们就能牢牢占据发展的制高点,紧紧抓住发展的主动权,使中原经济区建设动力澎湃,破浪前行。(十五)在大有作为的时代更加奋发有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机遇就在这里。何平九论(二)忧患是发展的“清醒剂”二论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一)居安必须思危,有备方能无患。历史经验一再证明:形势越好,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二)忧患是发展的“清醒剂”。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艰苦奋斗,河南的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成绩背后的差距和问题。去省会郑州的各大医院看一看,门诊大厅排起的长队、病房走廊挤满的病床让人揪心;到各地的人才市场转一转,求职大军挤挤扛扛,为找一份工作劳碌奔波;到新开楼盘的销售部问一问,动辄数千上万的房价让人望房兴叹;再到大中城市的主干道走一走,水泄不通的拥堵真让人着急上火……记者在豫西山区拍下这样的镜头:简陋的教室四下漏风,孩子们的小脸冻得通红;靠墙一排烟熏火燎的灶台,蹲着一群自己做饭的小学生。他们坚强的身影、渴望的眼神,让人心酸动容。在一些厂矿集中的地方,天空灰蒙蒙一片,空气弥漫着粉尘和异味。当地群众不无“黑色幽默”地说:“我们一年得‘吃’掉半块‘预制板’。”(三)民生连着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今年12月13日,山西被批准设立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放眼中部六省,仅有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尚待跻身“国家队”行列。刚刚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条分缕析,把脉问诊,指出当前河南发展“正在持续、难在持续、重在持续、为在持续”。持续之难,难在经济形势复杂多变,难在结构性矛盾凸显,难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难在要素约束加剧,难在粮食增产农民增收,难在就业和安全保障。总的看,我省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弱、发展不平衡的基本省情没有根本改变,我们将长期面对“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四道难题,实现“两高一低”的发展目标,完成“富民强省”的中心任务任重道远。(四)“成长的烦恼”,难题的困扰,根子在发展的不足,源于发展方式的不科学。坚持科学发展,加快方式转变,首要的问题是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加快领导方式的转变。(五)忧劳兴国,逸豫亡身。我们必须时刻牢记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新中国成立前夕就要“进京赶考”之际,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意味深长地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高屋建瓴地指出:“发展是硬道理”,“如果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中国就有被开除‘球籍’的危险。”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深刻敏锐地指出:“面对很不安宁的世界,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强调:“成绩越大,喝彩声越多,我们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是经济社会向前发展,越是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就越不能忽视可能发生的风险。只要我们始终忧患在心、准备在先,居安思危、防患未然,就一定能够经受住各种考验、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六)发展未有穷期,“大考”正在进行。谋划和建设中原经济区,体现着强烈的忧患意识,是对现实优势与困难的清醒判断,是对未来机遇与风险的洞察预见,是对亿万人民福祉和河南前途命运的深谋远虑,也是对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锤炼、领导方式的“大考”。(七)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的领导干部不妨扪心自问——为官一方,有多少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思虑?执政用权,有多少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警醒?应对挑战,有多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的勇毅?推动发展,有多少逆水行舟、夙兴夜寐的压力?改善民生,有多少知冷知热、感同身受的情怀?……(八)没有危机感是最大的危机,没有忧患意识是最大的忧患。(九)缺乏忧患意识,突出表现为骄傲自满、盲目乐观。群众可以多看成绩、多看好的一面,领导干部则要多看问题、多看不足。现在个别地方好像颠倒过来了,一些领导干部经常看到成绩,自己说自己做得很好;而群众经常看到存在问题,对所谓的政绩不一定认可。缺乏忧患意识,突出表现为好大喜功、文过饰非。“报喜不报忧,听喜不听忧”,政绩工程、表面文章、形式主义,在一些领导干部中还很有市场。今年以来,煤矿、交通事故频发,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个别干部甚至在作检讨时还不忘自我表扬。省委书记卢展工一针见血、毫不客气地指出:“如果煤矿安全再出这样的问题,领导干部就不能总是怒斥别人,要怒斥就应该怒斥我们自己!要不然还有什么颜面去面对河南一亿人民。”缺乏忧患意识,突出表现为奢侈浪费、贪图享乐。我省不少地方发展还比较落后,有的地方还戴着“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但一些领导干部讲排场、比阔气劲头十足,觥筹交错、迎来送往,甚至发生“吃垮”饭店的咄咄怪事;有的地方办公大楼越建越气派,公务用车越来越高档,还有的地方甚至顶风违纪建楼堂馆所……这样的领导干部何谈忧患意识、何谈艰苦奋斗?群众对此怎能没看法、没怨气?缺乏忧患意识,突出表现为脱离群众、麻木不仁。当年,我们的干部骑着一辆自行车,靠着一双铁脚板,走遍了山山水水、千家万户。正是有了这些,才有了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才有了广大群众对基层干部的深切爱戴。今天,我们有了电话、手机,有些领导干部却与群众联系少了;高速公路多了,深入基层反而少了;办公场所改善了,机关大门却越来越难进了;电脑、网络、传真、视频等配齐了,为民办事的效率没见提高多少,老百姓到有的地方、有些部门办事却更慢、更麻烦了。眼中没有老百姓,感情上疏远老百姓,更有甚者,面对群众的合理诉求,认为是找麻烦、添乱子、捅娄子,激发了社会矛盾,损害了党群关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意识淡薄,必将贻误发展大计,损害党和政府形象。长此以往,失去的是党心民心,削弱的是执政基础,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长吟,穿越了千年时空,至今振聋发聩。胸怀天下,自然忧国忧民;心系百姓,自然关注民生。“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热泪,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我们忘不了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为治理兰考“三害”,强忍病痛在风沙中前行、在洪水中跋涉、在群众中穿梭、在工地上挥锹的消瘦身影;我们忘不了人民卫士任长霞拍案而起为百姓除恶申冤、眼含热泪为孤儿穿鞋的侠骨柔情……保持忧患意识,加快方式转变,领导干部就要像他们那样,心中永远装着百姓疾苦,永远怀着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忧国忧民的大爱情怀。(十一)“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镌刻于内乡县衙的这副长联发人深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领导干部必须经常自省自问,自勤自励,自持自慎,真正做到“以忧患之心,思忧患之故”。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但什么是真正的调查研究?是拿出足够的时间、“一竿子插到底”,到基层、到群众中听真话、摸实情?还是“坐着车转转,隔着玻璃看看,找些代表谈谈”?两种态度,两种方式,其效果大不一样。有句话值得领导干部记取,“别把自己当领导,要把问题当问题;不把问题当问题,早晚要出大问题”。保持忧患意识,加快方式转变,领导干部就要常怀忧患之思,常怀自警之心,常怀发展之责,主动发现为民和发展上存在的问题,始终保持自警自省的精神状态。(十二)“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卢氏县委“土坯房精神”为什么会在党员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就是靠着“有钢使到刀刃上,有钱先尽老百姓”的朴素理念和艰苦奋斗精神。建设中原经济区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我们挥霍不起、浪费不起,一定要有过紧日子的打算,狠刹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消费的歪风,把有限的财力用在为民和发展上。“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事实证明:哪里的领导干部贪图享乐、奢侈腐化,哪里的干部作风就会出问题,哪里的干群关系就会很紧张;哪里的领导干部带头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哪里的环境就会风清气正,人和业兴。保持忧患意识,加快方式转变,领导干部就要牢记“两个务必”,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十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人,不患尊卑而患不立。建设中原经济区,需要全省各级领导干部上下一心,形成合力。“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不论岗位差别、官职高低,都要胸怀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局,牢记人民群众的期盼和重托,主动融入,尽心履责,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人,不患进退而患不振。建设中原经济区,需要全省各级领导干部振奋精神,百折不挠。古仁人志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现在,领导干部同样要多考虑事业发展、人民需要,少考虑个人的名利得失、进退留转,朝乾夕惕、宵衣旰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人,不患顺逆而患不行。建设中原经济区,需要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在新的征程中,切实把深沉的忧患意识,转化为坚定不移的发展信念,转化为克难攻坚的无畏勇气,转化为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转化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具体行动……保持忧患意识,加快方式转变,领导干部就要重落实,抓具体,见行动,始终保持励精图治的进取精神。(十四)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原大地历尽沧桑,忧患意识深深植根于中原文化之中,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原儿女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精神动力。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我们要牢牢把握“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时刻保持忧患意识,不沉溺已有的成绩,不回避现存的问题和差距,不畏惧未来的风险与挑战,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让中原经济区建设乘势而上,始终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十五)在警醒中迸发,从忧患中崛起——雄关漫道真如铁,从头越。何平九论(三)一切按客观规律办三论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一)历史总是以其固有的律动,激荡着未来。2011年新年的中原大地,新潮涌动,号角声声,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幕正在徐徐拉开。前不久,在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上,省委书记卢展工的一番话,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如何认识规律、尊重规律的深层思考:“以领导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善于按规律办事,做任何工作、办任何事情,都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顺时而动,乘势而上,一切按客观规律办,才能无往而不胜。(二)“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世界上有这么一个“东西”,你看不见,摸不着,却处处受制于它。它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充满在全部工作里,渗透在日常生活中;遵循它,就顺利、成功;违背它,就挫折、失败,蒙受巨大损失。它,就是规律。曾几何时,“人定胜天”、“超英赶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但因偏离了客观规律,危害深重,教训惨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搞改革,促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变化日新月异,成就世人瞩目,就是因为走上了一条符合发展规律的康庄大道。(三)观海知心远,登山觉眼明。国际共运的革命实践也一再印证:顺规律则昌,逆规律则亡。这个规律不是别的,正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中指出的: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概而言之,认识规律、尊重规律,就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四)大趋势决定大方向。时针指向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列车疾驰而来,产业转移的大潮惊涛拍岸,国家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势不可挡,区域经济一体化风起云涌。大风起兮云飞扬,这片生生不息的热土,面临着新的抉择。当此之时,河南谋篇布局,顺应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大局,顺应中部崛起的需要,顺应自身发展的追求,举起了建设中原经济区这面猎猎大旗。(五)大思路决定大战略。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之所以能得到上上下下的高度认同,就在于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干部群众积极探索的重要成果,是中原崛起战略的持续、延伸、拓展和深化。正可谓科学决策,崛起之要;思路合“规”,地广天阔。这无疑是一部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精彩大剧!(六)符合规律的思路,只有按规律运作才能落到实处。实事求是地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当下,有的领导干部在思维方式、领导方法上,还没有完全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诸如,不是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循规蹈矩”,而在盲目蛮干上“自主创新”;不把区域经济放在全国经济一盘棋中进行规划,不根据产业规划和资源禀赋的需要推进结构调整,不能正确处理发展与转变、政府与市场、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对此,省委书记卢展工一针见血地指出:“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不是一句空话,我们有些领导干部天天讲实事求是、科学发展,但做起事来往往就忘记了实事求是、不尊重经济规律。”在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今天,给这些问题排排队、画画像,找准病因,对症下药,已显得十分迫切。画像一:脱离实际,简单行事。凡事只唯上,等因奉此,习惯于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只起录音机、传声筒的作用,片面化、简单化贯彻上级要求。不结合客观实际地执行上级的指示,决不是真正地执行。类似于个别地方为突击完成节能减排任务不顾一切地拉闸限电的行为,严重脱离了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如此单纯就任务而任务、简单搞一刀切的做法,显然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画像二:囿于教条,表面文章。凡事只唯书,只知道翻本本,找条条,只会从文件、政策、决议中找依据,寻章摘句,引经据典。毛泽东同志讽刺这些人是“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画像三:照搬照抄,盲目跟风。凡事只“拿来”,照猫画虎,跟风盲从。比如,别人搞观光旅游他也搞观光旅游,别人办节会他也办节会,不结合当地实际,搞得不伦不类。画像四:飘忽不定,思路多变。凡事高高在上,长官意志,习惯拍脑袋、大呼隆、一风吹,一会儿一个思路、一会儿一个战略,习惯采取不符合实际的行政考核方式,习惯用“决战”的方式简单处理经济问题。有的地方,领导一换思路就换,甲领导向东发展,乙领导向西开拓;丙领导打造新区,丁领导繁荣老城……让基层群众摸不着头脑,无所适从。画像五: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凡事只讲干劲不讲条件,只讲热情不讲科学,杀鸡取卵,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热衷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工作不是为了做事,而是为了“作秀”,不是为了造福一方,而是为了“造势一时”,给自己留名,替自己立碑,给自己贴金,为自己邀官,结果是“一个人的政绩”、“几代人的包袱”。画像六:不辨主次,混乱无序。凡事不明轻重,不分大小,眉毛胡子一把抓,核桃栗子一起数,在面对复杂的现实局面时,抓不住主要矛盾,把握不准基本规律,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七)这几幅画像,“主人公”长相各异,但“个性”相仿,在思想和实践上都存在忽视规律、轻视规律、无视规律的问题,都存在不知规律、不懂规律、不会运用规律的问题。这警示我们,在转变领导方式上,如果不能跟上趟、合上拍,不会认识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长此以往,势必成为危害发展方式转变的“拦路虎”,成为阻碍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绊脚石”。(八)如果说探索客观世界是一部宏大的乐章,那么,认识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则是其中的三大主题曲。(九)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谁能游离于规律之外?谁又能凌驾于规律之上?一个人的成长史,就是一部对规律不断认识的历史。生活有生活的规律,学习有学习的规律,工作有工作的规律……可以说,人们对事物本质的把握,正是始于对规律的认识。规律不会说话,不会自己走到前台,又如何去认识?通过学习来认识规律犹如“华山一条路”,是必不可少的程序。这种学习有两大途径:一是掌握书本知识,二是调查研究。学习书本知识,有助于避免工作中因为缺乏常识和知识而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助于认识规律。认识规律的成事之道,是调查研究。显然,搞调查研究,领导干部不能只沿着既定路线走走,坐在车里转转,隔着玻璃看看,选个代表谈谈。而要眼睛向下看,脚步向下走,心思向下沉,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点点滴滴的现象中,挖掘事实真相。学习、调研、论证、思考、反复比较,平时功夫做到了,领导干部方能练就一双发现规律的慧眼。(十)只有把握规律,才能取得成功。现实世界,规律多多;把握规律,既要了解一般规律,又要懂得特殊规律。要学会区分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不要用一般规律代替特殊规律,也不要以特殊规律否定一般规律。拿中原经济区来说,这是一个总体战略,对各地而言,既要站位全局,也要遵循个性,只有把自己的“小战略”与中原经济区这个“大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定目标、干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切合实际。(十一)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认识规律、把握规律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善于运用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与胜利会师。一切按客观规律办,就要坚持“四个重在”。“四个重在”体现了客观规律,是指导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实践要领。坚持“四个重在”,就要持续那些行之有效的做法,不动摇、不折腾、不乱提战略、不乱提口号,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和创新能力,正所谓持之以恒,水滴石穿。坚持“四个重在”,就要统筹各项工作,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合力和氛围。一切按客观规律办,就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破解“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这四道难题。它们就像通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扇大门,而遵循规律则是唯一的钥匙。比如,要解决钱的问题,能不研究金融规律吗?再比如,在市场经济下,人往哪里流动,仅靠政府之手是掌控不了的,不研究劳动力市场规律能行吗?一切按客观规律办,就要吃透情况,弄清世情、国情、省情、市情、县情,找准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的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于左邻右舍的新办法新经验,不能赶时髦,随大流,而要结合自身实际决定取舍。一切按客观规律办,就要既考虑当前又谋划长远。办当前的事情,不能为将来安钉子、设路障;谋长远的事情,则要结合当前需要,紧扣现实条件。(十二)成功的运作都是符合规律的运作,“三具两基一抓手”堪称通往成功运作的桥梁。一具体就突破,一具体就深入,一具体就落实,这就是认识规律的科学方法,这就是运用规律的有效手段。一切按客观规律办,要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注重运作、突出运作、科学运作。搞好运作要立足于“实”,立足于“做”,立足于“效”。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讲到底都在于运作。“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一切按客观规律办,要讲究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时候,“不为”就是“为”,很多事情尊重规律、不去盲目干预,反而会收到好的效果。领导干部要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营造发展环境上,用在激发内在活力合力上,用在转变职能创新体制机制上。(十三)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规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运用规律,要破除经验主义,勇于改革创新。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格局快速调整,技术创新一日千里,新兴产业方兴未艾。时际芳春万象新,世界在变,规律在变,人们的认识也必须变。领导中原经济区建设,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十四)“道有时,事有势,何贵于道?贵合于时。何贵于时?贵顺于势。”因其时,顺其势,行其道,事半而功倍。建设中原经济区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业,只要我们进一步转变领导方式,养成一切按规律办的习惯,一纸蓝图定会化为现实美景。(十五)中原经济区遵循规律而来,也必将遵循规律而兴!何平九论(四)站位全局才能大有作为四论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一)新世纪昂首迈入第二个十年,波澜壮阔的“十二五”新篇章大幕开启。机遇空前,挑战也空前,发展面临新课题,发展需要大智慧。(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建设中原经济区,是一项艰苦卓绝的开创性事业,是为亿万河南人民谋福祉的重要战略,更是凸显河南地位、服务全国大局的重大举措。要把这一富民强省的宏伟蓝图更好更快地化为现实,关键是要着眼全局、站位全局。(三)“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古今中外,凡是繁荣发达的伟大时代,无一不是海纳百川、开放交融;凡是成就大业的风云人物,无一不是顺应大势、把握大局。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特大自然灾害面前,全国人民心相连、情相牵,携手重筑爱的家园,是大局;维护团结、稳定、和谐的社会局面,是大局;河南始终把粮食生产放在重中之重,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特殊贡献,也是大局。所谓全局,即是大局,就是整个工作的局面,就是整体形势的走向,就是发展变化的趋势。所谓全局意识,就是能够从客观整体的利益出发,站在全局的角度看问题、想办法、做决策,就是能够时刻关注全局、认真研究全局、准确把握全局。历史和现实的无数事实证明,站位全局,利国、利民、利己;反之,则误国、误民、误己。(四)登高才能望远,谋深才能计长。建设中原经济区,本身就是我们从全国发展大局出发,自觉着眼全局、站位全局、融入全局提出来的发展战略。“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华夏历史文明传承核心区这“四个定位”,都把河南放在国家区域经济布局、国家统筹协调梯次推进、乃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图大业上来考量。中原经济区战略构想提出之后,在中原大地激起强烈共鸣。各级领导干部结合自身实际,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局中找准定位、明确优势、谋划发展,使中原经济区建设理念进一步丰满,层次进一步完善。有的地方提出要打造中原经济区新的增长极,有的地方规划打造新的区域中心城市,有的地方表示要做区域对接交流的先锋与桥梁……从更广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从更大的背景来思考问题,从更加科学的理念来解决问题,开窗眺望,水阔行舟,又是一番新天地。(五)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当此国际、国内加速发展转型之时,中原经济区建设鸿篇开卷之际,各级领导干部是头脑清醒,还是懵懵懂懂?是主动融入,还是被动接受?事关决策的科学水平,事关本地、本部门能否在新时期大有作为,也事关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成败。(六)必须清醒地看到,现在还有些领导干部在思想认知上、工作方法上、工作作风上,不能自觉地做到全局为重、大局为先,不能自觉地做到积极主动、全面融入。急功近利者有之。压根就不知道、或者不考虑什么是大局,只看眼前三尺远,剜到篮里就是菜;吃完“祖宗饭”,又抢“子孙碗”;干的多是图一时之便的事情,而不做打基础、管长远的事情;算的多是经济一本账,而不算环境账、资源账。“一地鸡毛”者有之。看似整天忙作一团,很累、很辛苦,工作推进却毫无头绪;只知道被动完成任务,不知道主动梳理思路;只纠缠于细节,不知道提升理念;缺乏战略眼光和开放思维,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就是“敲”不到点子上。我行我素者有之。要么对上级的政策搞“棚架”,符合本部门利益的就执行,不符合的就不执行,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要么思想狭隘封闭,搞“封建割据”,各自为战,只管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甚至以邻为壑,互相拆台而不补台,陷入恶性竞争的怪圈。浑浑噩噩者有之。总认为大局离自己很远,是别人的问题,是上级考虑的问题,不用自己操心,分不清主次、远近,分不清轻重、缓急,马马虎虎,混混沌沌,推推动动,拨拨转转,混天数,熬日子。口是心非者亦有之。满嘴讲的是识大体、重大局的大话,干的却是破坏大局的事情。一切以自己的官帽戴好、官椅坐稳为要,把发展、为民当做为己谋利的“挡箭牌”,用口号欺骗上级,用大话吓唬百姓,投机钻营,欺上瞒下……(七)凡此种种,根本上在于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局部和整体、眼前与长远的关系,没有真正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看作是最高利益,没有真正树立起正确的大局观。一个领导干部,如果有私利而无公心,有短见而无卓识,有“小九九”而无大策略,有蝇营狗苟之术而无理政安民之道,对一地方一部门的发展则有百害而无一利。(八)如何树立正确的大局观,省委书记卢展工开出了一剂良方:“准确定位、主动融入,发挥优势、合理布局,互动联动、一体运作,统筹协调、全面推进。”结合构建中原经济区的现实要求,他进一步阐述:“各地各部门都要按照这一要求,自觉增强全局意识,主动把本地本部门的工作放到中原经济区建设这个全局中审视自己的工作,深入研究在这个全局中处于什么样的发展地位、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作出什么样的贡献,从而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进而言之,中原经济区并不仅仅是单一的“经济”区,更是经济、社会、文化等科学发展、协调推进的先行区。处理好当前与长远、总量与结构、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等方方面面的关系,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才能使中原经济区成为更富裕、更和谐、更有活力的热土。(九)“办一县的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的事,要有一国的眼光;办一国的事,要有世界的眼光。”要想站位全局,认清大局是先决条件。经济全球化对区域的影响越来越深入,新技术革命对人们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越来越深刻,是大局;国际国内产业梯度转移大潮风起云涌,东中西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是大局;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有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是大局;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公共服务水平低的基本省情还未得到根本改变,也是大局。说到底,当前河南的大局就是发展,就是为民,就是如何通过建设好中原经济区,促进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这就是河南最大的大局、最大的中心。各地各部门都要围绕这一中心准确定位,发挥作用,综合抓,抓综合,奏出当代河南发展前进的最强音。(十)识大体方堪大任。领导干部作为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发展的主要决策者、组织者、推进者,肩负重要使命,承担很大责任,务必使自己的思路、能力、方法与这一要求相适应、相匹配。要学一点哲学,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来看待世界。“眼界高时无物碍,心源开处有波清。”站位全局,需要辩证地认清事物发展的方方面面,找准制约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明晰推动发展的抓手所在。要学一点归纳法,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认真想一想,条件相似、环境相似、人员构成相似,为什么有的地区和部门生龙活虎、有声有色,有的则暮气沉沉、乏善可陈?作为一个合格的领导干部,就要懂得总结和梳理自身的优势都有哪些、不足都在哪里,并拿出对症下药的良方灵药。要学一点兵法,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把握其本质和内核。《孙子兵法》讲,“必以全争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棋经》讲,“宁输数子,不失一先”。要懂得谋大计者,必先观大势,而后可以制变。军事如此、商战如此,为政更是如此。要学一点历史,考古酌今,审时度势,通中法外,舍短取长。同样一件事情,就事论事也许山重水复无法求解,但荡开思路,放眼风物,从广阔的普遍联系中找答案,就能柳暗花明,茅塞顿开。“心存古往今来事,人在长河大海中”,思之则明,明之则通。(十一)站位全局,不单单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工作方法。要善于从纵向横向多角度、时间空间多纬度、动态静态多形态、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层面去判断局势,用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融会贯通地判断事物之间的关联、事物内部各因素之间的关联,真正做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一方面,对于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中心工作,要认认真真地贯彻、不折不扣地落实,实现自身工作与中心、大局的“无缝对接”。一方面,要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在融入大局的同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既要坚持系统思维、通盘考虑,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那些有关全局的重要节点上;既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又要与其他地区的优势有效整合,形成合力;既要“十个指头都动作”、学会“弹钢琴”,又要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学会牵“牛鼻子”。(十二)站位全局,还是一种团结协作、共克时艰的精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好,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也好,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也好,每一项工作都不可能依靠哪个部门“单打独斗”就能完成。发展和为民的大局,更需要打总体仗。“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各地、各部门要树立起一盘棋的思想,团结协作,合力攻坚,才能办成大事、解决难事。(十三)站位全局,还要充分认识局部的重要性。“木桶理论”告诉我们,木桶盛水的多少,是由最短的木板决定的。短板决定水平,同时也决定命运。人均收入低、人力资源结构失衡、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等等,是我们的“短板”所在,是我们的心病所在,也是制约中原经济区建设顺利进行的主要羁绊。必须痛下决心,补齐“短板”,推动整体水平的提升。(十四)站位全局,更要从小处做起。再大的事情,也要脚踏实地从点滴的小事做起,切忌好高骛远,纸上谈兵。“思大事不辞为小事,做小事胸中有大局。”一手拿望远镜,一手拿显微镜,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按照“三具两基一抓手”的要求,把具体的事情做深、做透,才能在全局的驾驭上轻松自如、在细节的把握上得心应手。(十五)九州四海同一望,何妨直上青峰巅。站位全局,体现的是一种万千气象尽收眼底的开阔眼光;站位全局,体现的是一种世事如棋了然于心的博大胸怀;站位全局,体现的是一种敢作敢为、敢闯敢创、敢为天下先的非常魄力;站位全局,体现的是一种想做大事、能做大事、能做成大事的坚定态度;站位全局,体现的是一种舍我其谁、一往无前的非凡勇气;站位全局,体现的是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精神;站位全局,体现的是一种不为困所累、不为难压倒、不为险退缩的高度自信;站位全局,更体现的是一种实现自身价值、演绎完美人生的高远境界。每一个棋子都站位全局,就一定能走好中原经济区建设这盘大棋。(十六)中原经济区本身就是站位全局的结晶,也必将在服务全局中大有作为!何平九论(五)创新激发无限活力五论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创新是在人迹罕至的荒山原野中辟出新的道路;是在布满暗礁险滩的浩瀚江海里探索新的航道;是在人们前所未闻或视而不见的时空中摘取新的花朵。(二)思想解放一步,创新就会发展一步;思想超越一步,创新就会超前一步。创新是解放思想的结果,也是对思想解放成果大小的检验。中原经济区持续、延伸、拓展、深化了中原崛起战略,正是创新的成果。中原经济区建设呼唤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呼唤敢于创新的精神风尚,呼唤勇于创新的社会氛围。(三)与时俱进,应物变化。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是思路举措的制定者和实施者,是科学发展的引领者和监督者。领导干部思想解放到什么程度,领导方式创新到什么程度,发展方式转变就会推进到什么程度。把握每个时期的新特点,把握创新的基点和进步的关键,是创新的基础,也是转变领导方式,促进科学发展的必需。(四)惟有创新,才能突破自己,惟有创新,才能超越别人。(五)建设中原经济区需要新思考。建设中原经济区是河南发展的必然,各级干部必须从转变领导方式入手,积极思考如何从最需要之处出发,准确定位、主动融入?如何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发挥优势、合理布局?如何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系统工程中,统筹协调、全面推进?(六)解决当下面临的问题需要新视野。从全球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效扩大内需,增强内生动力,是当前很多国家不约而同的选择;从国内看,区域经济“均衡发展”问题迫在眉睫,各大经济板块已被激活,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从河南看,结构性矛盾、增长方式粗放、统筹城乡任务重等难题迫切需要破解。(七)河南未来发展的路径需要新探索。我们既有区位优势、文化优势、人口优势、农业和粮食优势等,又有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弱、发展不平衡的羁绊;既有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又面临着“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这四道难题的严峻考验。越是向前推进,触及的矛盾就越深,碰到的阻力往往就越大。(八)满足人民群众的期盼需要新作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群众的需求越来越丰富,既有经济发展的需求,又有政治民主的需求;既有社会和谐的需求,又有丰富文化生活的需求。“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如果我们对这些不掌握或掌握不够,领导方式的创新就失去了基础和方向。(九)省委书记卢展工指出,领导干部要跟上中央决策的步伐、适应加快转变的要求,认真研究转变政府职能、转变领导方式、转变工作方法的问题,做到谋划多一点、服务多一点、创造条件多一点、依法依规多一点、求实求效多一点,真正肩负起加快转变的领导责任,在创新中提高领导水平。(十)有梦想才有追求,敢冒险才有突破。创新必破旧,破旧方立新。要打破的“框框”有哪些?一个是“老”,因循守旧、刻舟求剑。抱着老黄历,对付新问题;安排事情,行政命令;做好做孬,事完算了。跳不出旧思维、想不出新办法、拿不出新举措、走不出新路子,总想用老办法、老经验、老套路推进工作。结果是,工作落后,问题成堆。一个是“怕”,畏缩不前、故步自封。怕冒风险,怕出乱子,怕担责任,不敢越雷池一步。更有甚者,自己不敢创新,还要压制别人。他们视敢于冒尖者为“冒失”,视打破常规者为“异类”,视富有个性者为“不成熟”,惯于“枪打出头鸟”。结果是,阻碍探索,抑制创新。一个是“懒”,碌碌无为、守株待兔。不了解新形势,不学习新知识,不研究新问题,不知道抓机遇,混日子,熬资历,盼着天上掉馅饼。结果是,贻误战机,丧失机遇。一个是“浮”,本本主义、削足适履。唯书、唯上、不唯实。“本本”上说种个什么能增收,他毁田伤农弄个烂摊子;上级号召搞开发,他征地拆迁弄个空壳子。不看实际情况,不抓实际问题,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拍
本文档为【《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学习资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小吴
多年维修电工经验
格式:doc
大小:89KB
软件:Word
页数:40
分类:教育学
上传时间:2021-11-20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