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举报
开通vip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实用文档..第一单元中国的热极      ——认识正、负数单元教学内容:教科书2-8页。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景,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借助温度计比拟正、负数的大小。2.在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量的过程中,体会正、负数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单元教学重点、难点:正、复数的意义。课时方案:3单元教材分析:1.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自然数、小数和分数的根底上编排的,是对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是对今后学习有理数及其运算的根底。2....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实用文档..第一单元中国的热极      ——认识正、负数单元教学内容:教科书2-8页。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景,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借助温度计比拟正、负数的大小。2.在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量的过程中,体会正、负数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单元教学重点、难点:正、复数的意义。课时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3单元教材分析:1.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自然数、小数和分数的根底上编排的,是对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是对今后学习有理数及其运算的根底。2.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初步认识正、负数的意义,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比拟正、负数的大小。3.本单元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素材,以“中国的热极—吐鲁番〞为现实背景,提供了其温度、海拔高度等方面的信息,为学习正、负数知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学生从温度的表示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入手,借助温度计来学习正、负数的知识,并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知,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同时,又能够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知识,既增长了知识,又开阔了视野。用海拔高度示意图认识正、负数,既直观形象,又具有典型性。由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熟悉的数量,延伸到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其它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行归纳概括出正、负数的意义,这样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4.?我学会了吗?这局部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完本单元内容后安排的,以到达进一步稳固知识和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目的。使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正负数的意义,熟练运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此根底上让学生回忆、交流自己在本单元学习中的收获,看到进步和缺乏,以促进自我完善与开展。 信息窗1:认识正、负数第一课时活动内容:教科书2—3页。活动目标: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重点、难点:正、负数的意义。教、学具准备:课件、温度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谈话: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去领略一下我国最热的地方—新疆维尔族自治区吐鲁番盆地的奇异风光。〔教师出示课件,伴随音乐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师谈话:从情境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与本节课学习有关的数学问题〕教师板书课题?认识正、负数?。【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素材入手,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出与正、负数有关的问题,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产生求知的欲望。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课件出示第一红点问题〕小组合作探索第一红点问题。师谈话:谁能说一说零上13度与零下3度表示什麽意思?怎样用数学符号表示呢?请同学们动动脑筋,并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好吗?〔学生分组交流〕师谈话:哪个小组愿意交流一下你们的想法?〔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交流结果〕师小结:用一组相反的符号表示出零上与零下的温度,通常这样表示:〔师板书+13℃-3℃〕【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合作交流,主动获得新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课件出示第二个红点问题〕1.小组自主探索第二红点问题。师谈话:比海平面低115米怎样表示?〔请各小组自己解决,并交流解决方法〕师谈话:地势高度称为海拔高度,是相对于海平面来说的,一般的以海平面为分界线,海平面以下115米通常表示为“-115米〞。〔课件出示海平面示意图〕师归纳总结:像+13℃、+38℃、+49℃……都是正数,“+〞是正号,通常省略不写,像-3,-10,-155都是负数,读作负三,负十……“-〞是负号;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独立思考,加深概念理解。师谈话:看小电脑中的问题,你能用正、负数来描述生活中的现象吗?〔学生讨论,师提醒学生要从生活中找〕全班交流。师谈话:同学们都能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一些量,你能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学生再次讨论。交流总结:描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正、负数。【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索,教师适时总结,帮助学生建立了正、负数的概念.对生活中的一些鲜活的数学问题,学生会有不同的看法,教师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见解,使课堂气氛、学生的思维活泼起来。四、稳固拓展,应用概念。1.自主练习第一题:这是一道认识正负数的根本练习题。〔练习时,可让学生读出正、负数,再将正负数填写在相对应的集合圈里,提醒学生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3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分析题意,然后独立填空,再集体交流,交流时教师根据学生的答复适时给予评价。3.自主练习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教师主要看学生能否正确运用正负数的意义解答问题。【设计意图】通过有层次的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五、反思总结,提升认识。谈话: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一种新的数,你有什么收获?能和大家分享吗?学生谈收获,教师及时给予适宜的评价。 第一课时课后反思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情境的创设旨在让学生在新奇、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正、负数,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2.重视概念形成的过程。本节课给学生搭建了一个探究的平台,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在感性的素材中体会正和负的含义,从而更好的理解正、负数。3.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把抽象的数学与丰富的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可以使数学变的生动有趣。因此,我创造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密切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第二课时活动内容:教科书4-7页。活动目标:1.结合现实生活,进一步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进一步认识正、负数。教、学具准备:课件、标签。一、师生谈话,复习导入。谈话: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领略了我国的热极—吐鲁番盆地的奇异风光,从中你都收获了些什么?〔引导学生复习正、负数的知识〕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上节课我,们不仅学习了正负数的知识,还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知识,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正、负数,好吗?【设计意图】由于本节课是第二课时,首先以情境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知识,提高对原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继续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谈话:上节课我们就知道吐鲁番三月份平均最低气温在零下3℃左右,冬季那么到零下10℃左右。你会表示这两个温度吗?〔学生写出—3℃、—10℃〕谈话:很好,那么你知道哪个温度更低一些吗?课件出示第三个红点问题:—3℃与—10℃哪个温度更低?师说:同学们先来猜一猜,并说说为什么?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比拟?借助温度计比拟:学生会发现—10℃表示的温度低。【设计意图】以上环节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在猜测、观察、交流中通过两个负数的大小比拟,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三、稳固练习,加深理解。1.自主练习第2题〔这是一道用正、负数表示温度并比拟大小的题目〕①先让学生看懂第2题中每一幅温度计图所表示的温度。②独立完成用正负数表示这些温度。③学生独立把这些温度从高到低排列起来。④集体交流,引导学生说出比拟的方法。⑤教师根据学生的答复适时给予评价,鼓励其进步。2.自主练习第5、7题①学生认真观察信息图,分析所示信息。②根据题据独立填统计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练习中稳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1.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8题〔这道题目是用正负数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量的题目〕①先让学生读懂题目,分析题意第8题:某商场上半年的经营情况。①讨论确定什么情况下用正数表示?什么情况下用负数表示?②交流得知。习惯上一般将进货、盈利等用正数表示,与之相对应的出货、亏损就用负数表示。2.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6题〔是进一步稳固正负数意义的题目〕引导学生观察标签〔课前要准备好标签〕②组织学生对“1500±25毫升〞和“500±10克〞表示的意思充分发表见解③通过讨论,学生明白意思。“1500±25毫升〞表示容量许可范围为〔1500—25〕毫升到〔1500+25〕毫升;“500±10克〞表示容量许可范围为〔500-10〕克到〔500+10〕克。1.自主练习第9题〔是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量综合练习题〕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讨论。〔对于得分栏的填写,不要提要求,只要学生得出正确结果即可〕【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形式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找出做题的方法和思路,还开展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五、总结收获,评价提高。谈话: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第二课时课后反思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引领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同时也在生活中发现隐藏着的有关数学的奥秘,让他们感受数学的博大精深,领悟数学文化的无穷魅力。本课的练习设计充分运用教材资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知识上从认识正负数的读写到意义,在思维上从理解到运用,再到拓展应用,这样分层次的练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稳固了新知,也开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感到所学的内容不再是简单枯燥的数学,而是非常有趣、富有亲近感,他们被浓厚的生活气息所带动,兴致勃勃的投入学习中,同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与共享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第3课时活动内容:教科书第8页。活动目标:通过情境图中所展示的信息,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稳固本单元,所学知识。1.通过稳固、梳理本单元所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深化根底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高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重点、难点:运用正、负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具准备:课件、存折。教学过程:一、揭示主题,引入课堂。师谈话:同学们,本单元的学习已接近尾声,那这一单元我们学得怎样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测一测,看看自己学会了吗?(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简洁语言揭示本节活动主题,激起学生回忆与整理本单元知识的兴趣与愿望,让学生树立回忆与反思意识。二、联系生活,解决问题。师谈话:同学们见过存折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好吗?〔多媒体课件出示一页存折图。〕师谈话:同学们,在这一页存折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独立思考后,学生提问题,共同解决,复习本单元知识。【设计意图】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稳固对正负数的理解。三、强化练习,拓展提高。〔课件出示〕:1.下表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了某星期内股市的升跌情况,请完成下表:时间升跌情况用正负数表示星期一上升100点+100星期二下跌50点 星期三上升60点 星期四下跌30点 星期五上升2点 2.〔课件出示〕:在4个不同的时刻,对同一水池中的水位进行测量,记录如下:上升3厘米,下降6厘米,下降1厘米,不升不降。如果上升3厘米记为+3厘米,那么其余3个记录怎样表示?3.联系生活实际举出3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分别用正负数表示。(1)同桌交流。〔2〕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4、〔课件出示〕:明天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五年级〔1〕班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45厘米。下表给出了该班6名同学的身高情况〔单位:厘米〕。试完成下表: 姓名小明小宾小丽小亮小颖小山身高144  140 165身高与平均身高的差值-1+20 +3 〔1〕谁最高?谁最矮?〔2〕最高与最矮的学生身高相差多少?【设计意图】由浅入深的几个练习,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表达了学习数学的价值。四、丰收园里谈收获。师谈话:你觉得自己都有哪些收获?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集体交流〕师谈话:看来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都有了不少的收获,老师真为你们感到快乐,相信你们在今后学习中一定会拥有更多的收获! 第三课时课后反思新课程强调在经历、体验、感悟和实践中学习数学,在学习中体会学数学的乐趣,就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在数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亲身经历获得对数学事实和经验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它让学生以认知主体的身份参加丰富生动的活动,完完全全的参与学习过程,在实践活动中深化感悟,掌握必要的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从而在体验和创造中学会数学。本节课的练习设计,由浅入深,分层设计,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解决问题的主角。第二单元校园科技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信息窗1: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教学目标:1、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等活动中体会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悟“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假设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这一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兴趣、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教具:教学情境图和课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谈话: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对于分数你已经知道哪些知识?举例说出分数的各局部名称,联系实际说出分数表示的意义。谈话:对于分数还想了解的知识,进而导入新课。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一〕初步感知。出示情境图1“船模试航〞。教师谈话: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提出:5只航模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的航模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画有5只船模的题卡分一分,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分组活动时,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小组学习。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适时引领:把5只船模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5份,1份占这个整体的1/5。在学习1/5的根底上,老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两个同学分得的航模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3个同学呢?深入探究出示情境图2“航模放飞〞谈话:同学们,航模要放飞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请你观察这幅图,根据图中的这些信息,你又能提出哪些与分数有关的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适时梳理。如:一小队每组放飞的飞机架数占本小队飞机总数的几分之几?二小队呢?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分一分,分别解决“一小队每组放飞的飞机架数占本小队飞机总数的几分之几?二小队呢?〞解决第一个问题:学生分组学习,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中。全班交流时,学生先利用4个飞机模型动手摆一摆,可能会出现1/2、2/4两个答案。然后全班进行交流、辩析、补充,得出结论。教师适时引领:每份是2架飞机,为什么说是占这个整体的1/2呢?通过摆模型得到第一问题的结论:把4架飞机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占这个整体的1/2。课件演示将4架飞机平均分的过程,并板书结论。解决第二个问题:先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答案;再组织学生动手操作验证,并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全班交流时,适时点拨:“每份是2架飞机,为什么占总数的1/3呢?〞。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三〕观察比拟谈话:请同学们观察我们所得到的分数,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引导学生质疑:两个小队每组放飞的都是2架飞机,为什么表示出来的分数却不一样呢?学生进行观察比拟,同桌讨论,全班交流得到结论。通过对两个小队飞机放飞情况的比拟,得到: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不一样,表示出来的分数也不一样。所以同样是2架飞机,表示出的分数一个是1/2,一个是1/3。〔四〕拓展应用谈话:想一想,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可以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也可以自己找材料,动手分分看,你能得到哪些分数?是怎样得到的?学生动手操作,可以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1张长方形纸片、8根小棒、长1米的绳子〕,也可以自己找材料,得到不同的分数。交流:你利用什么材料,得到一个什么分数,你是怎样得到的?总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假设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五〕总结概括谈话: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许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举例:学生举例还可以把哪些量看作单位“1〞?并区分单位“1〞与自然数1的不同。结合操作过程,讨论、交流、总结分数的意义。引导学生总结概括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假设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六〕看书质疑。学生阅读67—69页,质疑问难。教师巡视,解答学生困惑、疑难问题。三、巧设练习,深化理解1、自主练习1、22、涂色局部能用分数表示吗?〔课件出示〕3、游戏:“取糖果〞。学生按要求取糖果:盒子里有11块糖,取出总数的2/11;取出剩下的1/9;再取出剩下的1/4;如果取出2块,是取出了剩下的几分之几?……独立完成,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13页。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正确解决自主练习中的有关分数描述的生活中的事情。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悟“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假设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这一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3、在联系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兴趣、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通过回忆梳理旧知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谁愿意来介绍一下分数?〞结合学生的答复,教师适时板书: 分母、分子、 把单位“1〞平均分成假设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一个物体一个整体分数单位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说一个分数,并说出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二、根本练习适时拓展1、自主练习4〔1〕出示红、黄、绿不同颜色的铅笔。教师提出问题:红色的铅笔占铅笔总数的几分之几?你是怎么样知道的?看到这些铅笔,你还想到了哪些分数?〔2〕观察第二幅图,你又能想到哪些分数?让学生结合分数的意义说一说得到的分数是怎么得到的。2、自主练习5〔1〕出示题目〔2〕独立思考,想一想,括号里可以添哪些分数?〔3〕交流,让学生介绍所填的分数,以及为什么这样填/〔4〕拓展,你能再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可以完成自主练习8。3、自主练习6用直线上的点表示下面的分数。〔1〕先想一想,每个分数表示什么意思?〔2〕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是把谁看做单位“1〞。〔3〕学生试做,交流。4、自主练习7,比拟两个分数的大小。〔1〕学生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借助实物折一折,比一比。〔2〕观察这些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你能发现什么?三、综合练习张扬个性1、自主练习9〔1〕模拟真实情境“发奖品〞,班级开展了口算比赛的活动,老师要把第一盒彩笔的1/4奖给小华,把第二盒彩笔的1/4奖给小明,学生把奖到的彩笔给同学们看。让学生谈谈想到什么?引导学生提出:为什么两人分得的不一样多?通过交流,进一步明确单位一的问题。〔2〕继续模拟真实情景。我们班级开展向雷锋学习读书活动,小明每天读了这本书的总数1/8,小华每天读了这本书总数的1/9,他们谁先读完呢?结合学生的讨论答复,明确分数的意义,以及这个分数背后的一些信息。2、自主练习10开展游戏活动,完成表格,再用分数表示胜的次数和负的次数分别占总数的几分之几?3、自主练习11判断哪根纸条长?你是怎样判断的?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信息窗2:分数与除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19页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局部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3.渗透辩证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难点:假分数与带分数或整数的互化教具:课件和带有方格的纸条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在寒假中,小红和小明自己动手制作了些日常用品,请看大屏幕。出示课本14页的情境图,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书:①平均每个衣架用多少米木条?②平均每个书签用多少米塑料板?谈话:同学们提的问题比拟准确,下面我们分别来解决这些问题。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1、解决问题一:谈话:平均每个衣架用多少米木条?怎么求?学生列出算式:1÷3=谈话:怎么想的?引导学生说出要求平均每个衣架用多少米木条,就是把1米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所以列式为1÷3。谈话:1÷3得多少?学生可能用循环小数表示或保存两位小数。还有可能说得三分之一。谈话:可以,不过保存两位小数不够准确,算式的结果一般不用循环小数表示。用1/3表示,是怎样想的?谁能说一说。下面我们用手中的纸条表示1米来研究一下。学生操作后交流。谈话:两数相除,除不尽时,商可以用分数表示,1÷3就等于1/3。2、解决问题二:平均每个书签用多少米塑料板?列出算式:2÷9=学生可能得出2/9,谈话: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生借助手中的纸条来研究。实验后请几名学生交流各种分法,教师总结几种不同的分法。谈话:把2米平均分成9份,每份占2米的1/9,每份是2/9米。所以2÷9=2/9。随机练习:1÷4=2÷5=8÷6=学生可能用小数表示,师点拨也可用分数表示。3、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观察刚刚所得结果:1÷3=1/32÷9=2/9谈话:同学们想一想:两个自然数相除,在不能得到整数商的情况下,还可以用什么数表示?用分数表示商时,除式里的被除数、除数分别是分数里的什么?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怎样的?教师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完毕后,指几名同学代表自己的小组总结,学生口述的过程中,教师板书: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谈话:如果分别用字母a和b表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和除数,分数与除法的这种关系怎样表示?学生答复,师板书:a÷b=a/b谈话:大家考虑:这里的a和b是否可以是任何自然数?为什么?左侧b≠0,那么右侧的b是否可以是0?为什么?讨论完后,教师用红色粉笔标上:b≠04、总结提升,归纳关系。⑴、让学生说一说分数与除法的联系: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⑵、判断:“分数就是除法,除法就是分数〞这句话对不对?1、课本17页自主练习1:在括号里填上适宜的数。学生试做,最后一组教师适当加以点拨。2、自主练习2,这是一道实践题,可让学生自主完成,同位交流。四、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忆全课,说说学会了什么,自我总结,教师作补充。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19页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正确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在知道带分数是一局部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的根底上,能熟练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3.结合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点:加深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难点:假分数与带分数或整数的互化教具:课件和自主练习中有关情境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谈话:在校园科技周活动中,同学们展示了自己制作的一些桌套。请看大屏幕,这是同学们为单人桌缝制了的桌套。请大家仔细阅读这组信息〔2米布做了3个桌套〕。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梳理提问:平均每个桌套用几米布?谈话:谁能解答这个问题?学生列出算式。谈话:我们在计算中能够得出分数,你能用你手中的纸片再表示几个分数吗?生折纸,并用水彩笔表示出分数。谈话:哪个同学能展示一下你得到的分数?生展示折纸得到的分数。谈话:请同学们看屏幕,这是同学们表示的1/4,如果我再涂一份是几分之几,再涂一份呢?……谈话:你能再用图表示出一些这样的分数吗?生完成后交流。生说师板书。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1.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谈话:同学们请看刚刚我们得出的分数,请你仔细观察,能把这些分数分分类吗?小组讨论分类情况,然后交流。谈话:数学上把符合这类特征的分数叫真分数。谁能说一下什么样的分数叫做真分数?把符合这两类特征的分数叫做假分数。想一想:什么样的分数叫做假分数?2.练一练:下面分数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为什么?10/10、9/10、42/6、17/9、25/8、7/83.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谈话:我们刚刚研究了这么多分数,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思考一下,它们在数轴上的位置是怎样的?谁能表示出2/3?学生表示在练习纸上,然后交流是怎么做的。谈话:谁能再表示出3/3和4/2。你的根据是什么?学生交流谈话:谁能再表示出5/3?你为什么这样表示?学生交流。谈话:通过刚刚的交流,我们看到5/3这个假分数,可以看成是1和2/3组成的。我们可以把这两局部合起来〔板书〕,这个由整数和一个真分数组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读作:一又三分之二。同学们,你能找到9/4的位置吗?生表示出来,然后交流。谈话:想一想怎样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三、稳固练习,应用知识。1.自主练习6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下面,请大家注意观察这些假分数,哪些能化成整数?哪些能化成带分数?生完成。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尤其是假分数化成带分数。2.自主练习8。谈话:请同学们按要求填在书上。并想一想思考方法有什么不同?3、自主练习9、10学生独立完成 信息窗3:分数的根本性质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0---22页。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根本性质,能用分数的根本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变与不变的辨证关系。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学生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根本性质教学难点:用分数的根本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纸条、彩笔、各种卡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谈话:〔出示课件〕光明小学举行了校园科技周活动,看:同学们正在制作科技展牌。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三幅作品,请看第一张,看到这幅作品,你想到了那个分数?你是怎样想到的?请看第二幅作品,图片占整个版面的几分之几?第三幅作品呢?谈话: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表示的都是每幅作品中图片局部占整个版面的几分之几,大家比拟这三张展牌,注意观察,这三个分数,你认为哪个大呢?谈话:是否一样呢?下面我们就来验证一下。请小组长快速地从一号信封中拿出三张一样长的纸条,小组合作,用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分别表示出这三个分数,然后比一比,看,这三个分数相等吗?学生操作。师展示一组的纸条。谈话:同学们都是这样涂的吗?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操作得出这三张纸条的涂色局部相等,因此分数的大小也相等。谈话:大家同意吗?好,现在老师就把大家的发现写下来:==同学们注意观察这三个分数,这三个分数的大小不变,他们的分子呢?分母呢?老师还能写一组这样的分数。请同学们看黑板。〔老师随机写出2/5=6/15=12/30,你能像老师这样写一组这样的分数吗?学生写分数。二、组内交流,发现规律谈话: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两组相等的分数,思考: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应怎样变化?请把你的发现告诉你小组的同学。小组长注意,要把你们组发现的规律记在练习本上。三、组内交流,抽象规律谈话:哪个小组想把你们组发现的规律和探究的过程展示给同学们?学生可能得出很多规律谈话:同学们对于他们组的发现,你想提问什么问题吗?学生可能提出你是怎么发现的?〔如果学生提不出来老师提〕谈话:哪个组还有补充。对他们的补充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谈话: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也会不变吗?你是怎么发现的?大家听明白了吗?谈话:你能把刚刚同学们的发现概括出来吗?学生能得出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师板书〕。四、举例验证规律谈话:这是同学们根据这两组例子发现的规律,是不是所有的分数经过这样的变化,大小都不变呢?下面我们就来验证一下。请同学们翻开信封看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素材,先用一张纸条或在一条线段上表示一个分数,然后根据规律变化出另一个分数并在另一张纸条或线段上表示出来。最后再放在一起比拟,看两个分数大小是否相等。生操作。谈话:谁来展示一下你们的验证情况。学生展示。谈话:这个结论是你发现的,请你骄傲的写上去。哪组跟他们验证的分数不同?谈话:有没有验证出两个分数大小不相等的?〔没有〕也就是说我们发现的规律是正确的。请同学们利用这个规律完成下面的题=括号内可以填几?为什么0不可以?根据学生的答复,教师随机补充0除外,并告诉学生:这个规律就是分数的根本性质。出示课题五、应用规律,稳固拓展1、光明小学的同学还设计了一个这样的版面,你知道图片局部占这个版面的几分之几吗?你能写出两个与十分之二相等的分数吗?说说你是怎样想出来的。2、请你把相等的分数连起来。  3、请你来当设计师。光明小学方案做一块综合栏目的展牌,内容如下:“知识城堡〞占版,“活动乐园〞占版,“科技图片〞占版,“生活园地〞占版,其余的为“开心一刻〞。〔1〕哪些栏目的版面一样大?〔2〕哪种栏目的版面最大?〔3〕请你画图设计版面。〔略〕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2---23页。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和稳固掌握分数的根本性质,2、能用分数的根本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学生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根本性质教学难点:用分数的根本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忆旧知谈话引入: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所学的知识吗?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困惑?〔重点是掌握分数的根本性质,教师可让学生举例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针对学生不明白的地方教师可补例练习。〕[设计意图]:在练习课开始时给学生几分钟的反思时间是有好处的:它能再次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牢固地记住最根底的知识,同时为后面练习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二、强化训练,形成技能1、填一填〔1〕==〔2〕3÷〔〕==2、做自主练习第6题: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分母是9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选两个分数说一说是怎样化的,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3、比拟大小。4/5○15/201/3○4/98/9○8/720/24○10/12做完后,让学生谈一谈比拟的方法。[设计意图]: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紧扣例题进行练习,夯实根底。三、联系生活,拓展应用1、做自主练习第5题和第7题。第5题:动物的毛色遗传于他们的父母。如,平均每30只小猫中,就有5只像他们的父亲,其余的像他们的母亲。毛色像母亲的小猫占几分之几?第7题:丹顶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01年全世界野生丹顶鹤约有2000只,其中我国约有500只。我国野生丹顶鹤的数量约占全世界的几分之几?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说一说列式的根据。对于计算的结果,如果有学生想到化简,应予以肯定,加以表扬。师说:2021年是中国的奥运年,青岛市承办奥运会的城市之一,你知道青岛承办了什么工程吗?生答师说:对,奥帆赛。奥帆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他们被奥运激情感染的同时,也被青岛的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深深折服。在一年之中,哪个季节的青岛更吸引游客呢?请看自主练习第8题:据统计,2006年到青岛旅游的游客中,夏天来的占,冬天来的占。青岛的哪个季节更吸引游客?让学生独立完成此题,然后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2、做自主练习第9题:右图是小华家刚买的新房平面图。A、B分别是卫生间和厨房。你能按以下要求将剩下的局部划分成3个室吗?客厅占总面积的。主卧室占总面积的。小卧室占总面积的。   做题前先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弄清客厅、主卧室、小卧室各占谁的几分之几,再让学生完成此题。自主练习第10题:按规律填数。〔1〕,,,〔〕,〔〕,〔〕〔2〕,,,〔〕,〔〕,〔〕〔3〕,,,,〔〕,〔〕,〔〕可以先让学生试做,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回顾整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27页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对本单元进行回忆整理,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理解,进一步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并能熟练地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2、在探索分数的意义,探讨分数的根本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建立数感,会用分数表达和交流信息并能熟练的用分数的根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通过探究、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理解教学难点:会用分数表达和交流信息并能熟练的用分数的根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知识结构图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创设情境谈话: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都掌握了哪些内容?有什么收获和困惑?咱们交流一下吧!学生自由发言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独立思考,拓展延伸师谈话:同学们在这一单元中学到的知识可真不少呀,这么多内容散乱无序,同学们想不想对它们进行整理呀?下面请大家结合刚刚回忆的知识,想一想知识之间的联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一下,好吗?2、组内交流,补充完善师谈话:把整理好的内容在组内交流,交流时一个同学一个同学地交流,其他同学补充。〔小组内自由交流〕3、全班进行组与组汇报交流,教师适时总结提升。师谈话: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合作整理的成果向大家展示一下?谈话:你认为那个小组整理得更合理更有创意?为什么?引导学生互相评价。三、根本练习,形成技能1.出示综合练习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出示综合练习第2题让学生找出每个分数的单位“1〞,然后再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3.判断对错出示综合练习第4题4.出示综合练习第6题这是一道诗配画的题目。画中有四句诗,共有10个表示数的文字,先让学生答复占整首诗字数的几分之几,再让学生提出其他有关分数的问题,如:“一个字占总字数的几分之几?〞“一句占总字数的几分之几?〞……5.出示综合练习第9题先让学生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再写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长是宽的几倍。对于涂出长方形面积的1/2,要让学生自主去涂,重在交流时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四、综合练习,拓展应用。1.出示综合练习第13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2.出示综合练习第14题这是一道思考题,红色局部占整个图形几分之几的,学生能直接看出来,其他颜色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学生不易看出来,这时可启发学生动手画一画、分一分,然后写出相应的分数。  我学会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8页。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性质。2、学会根据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整理有关分数知识,开展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培养主体意识和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性质教学难点: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提供素材、激发兴趣。出示:1/35/47/79/76/96/7……师谈话:看到这些分数你想到了哪些知识?学生答复,引导学生说出:分数的意义、分类、性质、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等〕师谈话:还有不同的想法吗?……〔根据学生的答复,教师有选择地板书。〕二、梳理知识,形成网络。1、质疑师谈话:刚刚,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有关分数的知识,如果把这些知识这样放在一起,有什么感觉?怎么办?【设计意图】:激发起学生整理的需要,从中感受到整理知识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2、整理师谈话:要想使这些知识有条理,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就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同学们想怎样整理?〔指名说一说整理的思路。〕3、小组合作师谈话:下面请四人小组合作,根据知识要点和知识间的联系进行整理,并记录。我们来比一比,看哪组整理得既清楚,又完整,而且有特色。〔学生分组整理,教师巡视指导,参与讨论〕4、展示交流师谈话:同学们,整理好了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整理的结果和过程。在介绍之前,老师提一个小小的要求,请大家认真听,再想一想,请你给它们做个评价。〔学生展示,学生点评、教师有选择、有重点的板书〕5、回忆总结师谈话: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是根据什么来整理这些知识的?以什么为根本概念?分成哪几局部?三、自我检测,形成技能。〔一〕、质疑扫清障碍。对于这局部知识,大家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请提出来。〔二〕、根本练习。1、填一填〔1〕把30吨小麦分4次运完,平均每次运这些小麦的,每次运多少吨。〔2〕里面有〔〕个,有〔〕个。〔3〕63==〔〕2、综合练习。〔教师出题〕3、拓展练习。〔教师出题〕三、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信息窗1: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第29页。教材简析:?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因数、倍数,初步学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知道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特点的根底上进行教学的。这局部内容既是“数与代数〞领域根底知识的重要组成局部,又是进一步学习约分和分数四那么计算的根底。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2、在探索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开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3、在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教学难点:选用恰当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1.出示几幅剪纸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谈话:剪纸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剪纸具有装饰性,它可以美化环境,陶冶情操。我们班的二课活动就要学习剪纸,同学们有兴趣吗?2.出示情境图,剪纸的第一步要先裁纸,观察信息窗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同学们在裁纸时遇到了什么问题?生:这张纸长24厘米,宽18厘米;要想剪成边长是整厘米的正方形并且剪完后没用剩余,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呢?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1.师:整厘米是指多少厘米?你怎样理解没有剩余?2.提出要求:利用我们手中的学具,一起来摆一摆,用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可以将长24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正好铺满?小组合作进行,可以将拼摆的结果纪录下来。学生有的在摆,有的可能在想象。教师巡视指导3.全班交流:生1:我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沿着长摆了24个,可以摆18行,这样正好铺满,没有剩余。〔课件演示〕生2:我用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沿着长摆了12个,可以摆9行,也正好摆满,没有剩余。〔课件演示〕生3:我用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沿着长摆了6个正方形,摆了4行,还有剩余。〔课件演示〕生4:……师将可以摆满和不能摆满的数据分类进行板书〔二〕分析概括,提升数学问题1.讨论: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厘米?最长是几厘米?生: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1厘米、2厘米、3厘米、6厘米,最长是6厘米。2.师:正方形的边长为什么不能是4厘米、5厘米、7厘米……?3.师:想一想,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可见只有用边长是1厘米、2厘米、3厘米、6厘米的正方形才能将长方形摆满。4.师:那么1、2、3、6与24和18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说:1、2、3、6既是24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5.师:24的因数有哪些?18的因数呢?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24的因数                       18的因数 1,2,3,6,9,181,2,3,4,6,8,12,24            引导学生填写以下图并重点思考:两个集合相交的局部填哪些因数?              24的因数               18的因数  1,2,3,629,184,8,12,24          24和18共有的因数                    〔三〕总结概括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1,2,3,6是24和18共有的因数,6是公有因数中最大的一个。2.师总结:1,2,3,6既是24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它们是24和18的公有的因数,也叫公因数;其中6是最大的,是24和18的最大公因数。〔板书课题〕  3.稳固练习:书31页自主练习1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师:我们已经找到了24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现在我们可以试着用你喜欢的方法找一找12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学生根据所学的方法,可以用集合图的形式也可以用列举的方法2.全班进行交流展示列举法1:12的因数:1、2、3、4、6、12;  18的因数:1、2、3、6、9、18   12和18的公因数有:1、2、3、6;最大公因数是6列举法2:先找12的因数,再从12的因数中找出18的因数   12的因数:1、2、3、4、6、12;其中1、2、3、6也是18的因数   12和18的公因数有:1、2、3、6;最大公因数是63.师介绍:除了以上的方法还可以用短除法求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 12    182                                     用公因数2去除  36     9                                     用公因数3去除  2     3                                     除到公因数只有1为止                                        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2×3=6师一边讲解,一边演示:先用12和18的公有的因数2去除,除得的商如果还有公因数就要继续除,注意每次除时都要用两个数的公有的因数去除,再用公因数3去除,一直除到公因数只有1为止。最后写结论时要把所有的公因数〔除数〕连乘起来,就可以得到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我们通常运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4.师:同学们学会了用列举法和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比拟一下它们各自有什么优势? 学生讨论得出:列举法适合数比拟小的题目,如果数比拟大用短除法好。5.稳固练习:〔1〕自主练习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对出现的错误着重讲解。〔2〕自主练习3使学生明确用这两种花搭配成同样的花束〔正好用完,没有剩余〕也就是求72和48的最大公因数。独立完成,集体交流。3.看书质疑。学生阅读29—31页,解答学生困惑、疑难问题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        回忆旧知,引入新课1. 课件出示:找出10和4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结合此题,教师提出问题:你用什么方法求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什么是公因数、最大公因数?2. 课件出示:用短除法求出27和18的最大公因数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并说一说解答的过程,二、        研究具有特殊关系数的最大公因数1. 课件出示p32自主练习 4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6和12   18和54    24和72〔1〕师:用你喜欢的方法找到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教师巡视,全班进行交流〔2〕师:仔细观察,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与这组数有什么关系?你发现了什么?生1:我发现每组数中的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生2:我发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那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那个小数。(3)师:可以再举例验证一下吗?(4)师生共同总结:如果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那个小数。2. 课件出示第二组数:8和9、17和28、15和32(1)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学生独立解答,发现这些数的公因数只有1,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2)师:像上面这组数,它们只有公因数1,我们可以说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也叫做互质数。8和9是互质数,17和28是互质数。还能举出几组互质数吗?〔3〕共同总结: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三、        拓展练习1.p32自主练习 7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可以选择边长是多少分米的正方形地板砖〞使学生明确,要求的地板砖的边长必须是微机室长和宽的公因数,也就是找90和60的公因数。 2.p32自主练习 8 学生审题,明确:把3种彩条截成同样长的小段且没有剩余,每段彩条最长几厘米?就是求16、32、56的最大公因数。 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用列表法也可以用短除法。 指名学生板演,试用短除法求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集体订正,师生共同总结方法:先用3个数公有的因数去除,一直除到三个数只有公因数1为止,再把所有的公因数连乘起来。四、        课后作业:p32自主练习 5、6 信息窗2: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3--37页。教材简析这局部内容是在学生充分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分数的根本性质和最大公因数的根底上进行学习的。教学重难点是: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初步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最简分数和约分意义及方法。“合作探索〞中的第一个红点局部是学习同分母分数加法,认识最简分数。第二个红点局部是学习约分的意义和方法。绿点局部是学习同分母分数减法。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开展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初步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那么。2.结合情景了解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3.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强数学体验意识。4.引导学生认识知识间的必然联系,培养类推能力和思维灵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1.激趣导入   今天我进了学校的网站了解了一下。瞧,这是我无意间发现的几幅剪纸作品。〔播放学生作品〕,感觉怎么样?是不是挺棒的,我相信你们在这节课的表现也同样会是很棒的,是吧? 2.出示在网站上得到的信息。  “鲤鱼剪纸〞的作品数量占了全部作品的1/8,“蝴蝶剪纸〞的作品数量占了全部作品的3/8,通过信息复习分数单位。 3.请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1〕“鲤鱼剪纸〞的作品数量和“蝴蝶剪纸〞的作品数量一共占了总数的几分之几? 〔2〕“鲤鱼剪纸〞的作品数量比“蝴蝶剪纸〞的作品数量多占了总数的几分之几? 二.合作探究 获取新知 “鲤鱼剪纸〞的作品数量占了全部作品的1/8,“蝴蝶剪纸〞的作品数量占了全部作品的3/8,“鲤鱼剪纸〞的作品数量和“蝴蝶剪纸〞的作品数量一共占了总数的几分之几? (一)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加法?你是怎样想的?揭示加法的意义【根据学生所提问题板书整理,指出本节课着重研究分数相加减的问题,其中,列式的根据可以是加法的意义,也可以是学过的关系式,如果学生的答复有涉及到加法的意义,教学时可以顺势揭示。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而且,由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能激发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合作交流探索算法1.应该怎样计算?〔1〕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想想看,有没有不同的方法?〔2〕实在想不出方法的,可以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的信封。〔信封中装有1/8和3/8的直观图〕[设计意图]在实际生活中,当我们遇到一个新问题需要解决时,一般不会有人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需要我们调动自身的经验或选择适宜的途径〔如:找人请教,尝试摸索等〕去探究,因此,从寻找贴近学生的“最近开展区〞考虑,我设计了这一环节。同时这也符合课标中提出的“人人在数学方面得到不同的开展〞这一理念。另外,考虑到学生原有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特别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准备了“信封〞。2.根据学生汇报整理出〔不一定要小结出具体是什么法,可视情况而定〕: 方法一:用画图的方法直观得出1/8+3/8=4/8                  小结:图示法 方法二:1个1/8加上3个1/8等于4个1/8,也就是4/8       小结:分数组成法 方法三:1/8=0.125,3/8=0.375,0.125+0.375=0.5,
本文档为【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在一起网络科技公司
本公司成立于2019年8月,公司员工20多名、有经验丰富的团队。擅长网络软件设计、制作;PPT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品牌设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合同范本制作
格式:doc
大小:175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1-09-14
浏览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