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三品”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三品”

举报
开通vip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三品”浅谈阅读教学中的“三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纵观当前众多阅读教学流派,诸多名师多姿多彩的教学风格,不难发现其共同特点都是强调“读”。“读”是架设在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桥梁。“以语言文字学习为抓手,以朗读训练为桥梁”是当今语文教学的一个新理念,是体现“三品”的重要途径。抓好语言文字训练,就是要抓好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做到“识字不离词、学词不离句、析句不离段及篇章”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读”体会文...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三品”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三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纵观当前众多阅读教学流派,诸多名师多姿多彩的教学风格,不难发现其共同特点都是强调“读”。“读”是架设在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桥梁。“以语言文字学习为抓手,以朗读训练为桥梁”是当今语文教学的一个新理念,是体现“三品”的重要途径。抓好语言文字训练,就是要抓好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做到“识字不离词、学词不离句、析句不离段及篇章”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读”体会文章词句,与读者产生共鸣,获得情感升华。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着力引导学生品词、品句、品读,让语文课堂充满灵气!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看法:品词。进行品词教学,一要品词的韵味。如:为什么“姗姗来迟”的“姗”字用“女”字旁,而“珊瑚”的“珊”字则用“王”字旁呢?“女”字旁的“姗”,作重叠“姗姗”用,本是用来形容古代裹着小脚,穿着裙子行走缓慢的女子的; “王” 字旁的“珊”,也不能单独使用,必须与“瑚”组成合成词“珊瑚”,“王”字旁又读着斜玉旁,泛指晶莹、光泽度大的物体。二要品词的顺序。如:《鸟的天堂》一文,有一句“树上变得热闹起来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作者为什么先写听到鸟声再写见到鸟影,而不是先写见到鸟影再写听到鸟声呢?三要品词的得体。如:《荔枝》一文中有这么一句“那一晚,正巧有位老师带着几个学生到我家做客,……”。描写老师为什么用“位”,而写学生为什么用“个”呢?让学生通过读去,理解到因为,老师是对社会做出过奉献的值得尊敬的成年人;而学生只是普通的人,所以所使用的词不同。又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这么两个句子,“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有挪动一寸地方,没有发出一声呻吟。”这两个句子中,如何让学生正确理解“这个”和“这位”两个词语呢?这不光得联系到句子,而还应该联系到全文整个故事来理解。前面用“这个”一词,说明作者认为邱少云参军才两年多,没有经历过什么战火考验;后面用“这位”一词,是作者亲眼看到邱少云为了战斗的胜利严守纪律,不惜牺牲自己,这种高尚之情感动了作者,使作者对邱少云的认识升华到了一个无比敬仰的程度,因而作者用了“这位”一词来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达自己内心的敬仰之情。二、进行品句教学。一要品作者是怎样抓关键词来描写事物的;二要品作者是按怎样的词序来组词造句的;三要品作者是怎样将情感用恰当的言语表达出来的。如:《鸟的天堂》一文,有一句子这样写,“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析这句话,一品时提出疑问,“作者抓住了那些关键词进行对鸟的描写的?”让学生找出“大”、“小”、“花”、“黑”和三个“有的”等词语;在进行二品时提问,“作者为什么先写‘大的,小的,花的,黑的,’然后再写‘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呢?’”让学生把句子倒过来进行品味,让学生品出作者用词的精妙;在进行三品时提问,“这句话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该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呢?”让学生通过读去达到自我领悟的目的。三、在教学中,要想把词、句品析到位,自然离不开“品读”。“品读”教学的重点在于“以读为本”,做到读实、读活、读好;难点在于如何做到以读悟语和以读悟情。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如何做到“以读悟语,以读悟情”呢?比如教学《第一场雪》时,为了让学生领悟“推看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这句话时。学生“以读悟语”比较容易,语意就是“雪很大”,字面不难理解。但是要达到“以读悟情”,就比较难了,也就是如何让学生领悟作者在连续多年旱灾之后看到这么一场大雪时的惊奇、喜悦而又欢快的心情。老师应该通过时代背景的介绍,情景的想象为引导,让学生在反复品读的基础上,品出了“嗬”字的读法和韵味,读准了语气,才能达到“悟情”的目的。在“悟情”的教学中,一是应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去感悟情境,二是从句子中标点符号的用法去领悟语气,学生才能“悟”出情来,才能较好地去读准句子。要让学生学会品读 ,方法多种多样,如提问法、置换比较法、语境感悟法、联系上下文理解法等等。(一)提问法。质疑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带着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进入新课的学习,这种方法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在品读文章时,学生对文章中不理解的词、句提出质疑,有助于他们理解课文。如课文《鱼游到纸上来》,鱼怎样游到纸上来呢?带着“游”的疑问去读课文,学生能更深刻地体会到“鱼游到纸上来”所表达的含义。(二)置换比较法。用置换比较法去品味、理解课文遣词造句的妙处,会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如《燕子》一文中“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我让学生把“凑成”换成“组成”、“形成”放到句子中进行比较,结果学生一致认为“凑成”更妙,更能体现小燕子机灵的特点。(三)语境感悟法。了解情境,辨析情景,才能悟透深蕴。“情境”包含的因素较多,但他是由客观的境与主观的“情”所构成的使用语言的环境,一句话放到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意思,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语境让学生体会句子表达的不同的意思。(四)联系上下文理解法。联系上下文品读文章的细节,让学生透过字词表象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吸收文章的精髓。记得在上《一个小山村的故事》一文时,学生对句子“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哪些锋利的斧头”理解不深刻,体会不到句子所透出的含义。于是我让学生抓住“一切”这个词进行品读,联系上文村民通过斧头砍伐树木所获得的一切:房子、家具、工具、柴禾,甚至因森林树木得以一代代存活的生命,再联系下文乱砍滥伐树木所引发的后果,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人类如果不珍惜自然,自然就会对人类进行残酷的惩罚。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加强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阅读训练,这将有助于学生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有助于学生真正领悟语言文字蕴含的情趣。
本文档为【浅谈阅读教学中的“三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飞扬清风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0KB
软件:Word
页数:5
分类:小学语文
上传时间:2022-08-17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