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

举报
开通vip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PAGE-word.zl-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文言文翻译方法一、根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根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展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缺乏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那么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展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拟通顺、...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
--PAGE-word.zl-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文言文翻译方法一、根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根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展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缺乏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那么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展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拟通顺、流畅、好懂。其缺乏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存。但凡古今意义一样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存不变。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根底上,活译有关文字。“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  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那么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严密。  假设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三、考试文言文翻译方法十字诀例析  〔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例3:“君与具来。〞“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就是删除,但凡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构造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例1:“夫战,勇气也。〞  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句:“从师学习的风气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三〕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四种情况:  1、前置谓语后移。例:“甚矣!汝之不惠。〞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4、介宾短语前移。“还自XX。〞可调成“自XX还〞。  〔四〕留。就是保存,但凡古今意义一样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存不变。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译句:“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庆历四年〞为年号,“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存。  〔五〕扩。就是扩展。  1、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例:“更假设役,复假设赋,那么如何?〞译句:“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役〞、“赋〞扩展为双音节词。  2、对于一些紧缩复句或言简义丰的句子,在翻译时,要根据句义扩展其内容,才能使意思表达清楚。例:“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译句:“使敌人降服,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  〔六〕缩。就是凝缩,文言文中的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成心实用繁笔,在翻译时应将其意思凝缩。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译句:“〔〕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七〕直。即直译,就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词句进展对等翻译的今译方法。对于文言文的实词、大局部虚词、活用词和通假字,一般是要直接翻译的,否那么,在考察过程中是不能算作准取得翻译。例:“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八〕意。即意译,就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根底上,为表达原作神韵风貌而进展整体翻译的今译方法。文言文中的一些修辞格如比喻、互文、借代、婉曲等,不能直译的要恰当处理,将其意译。  1、互文不可直译。互文,上下文各有交织而又相互补足,交互见义并合而完整达意。例1:“秦时明月汉时关〞译句:“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例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可译为:“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而归。〞  2、比喻。例:“金城千里〞中的“金城〞,不能译为“金子修筑的城〞或“金属修筑的城〞,可译为“钢铁般的城防〞或“巩固的城防〞。  3、借代。例:“臣本布衣〞中的“布衣〞代未做官之人,“万钟于我何加焉〞中的  “万钟〞代高官厚禄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代指老人,“垂髫〞代指孩子。  4、婉曲。主要是避讳。如把国王的死说成“山陵崩〞,把自己的死说成“填沟壑〞,还有把上厕所说成“更衣〞。  〔九〕替。就是替换,  1、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把古词替换成同义或近义的现代词或词组。例1:“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这句中的“愚〞,要换成“我〞;“悉〞,要换成“都〞;“咨〞,要换成“商量〞。例2:“先帝不以臣卑劣〞中的“卑劣〞要换成“出身卑微,见识短浅〞。  2、把文言文中的固定构造替换成现代词或构造。例:“然那么……〞:换成“既然这样,那么……〞;“何以………?〞换成“  根据什么……〞。  〔十〕选。就是选择,文言文中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现象很常见,因此要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才能使句子正确。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是一个多义词,它有“兵器;士兵、军队、军事、战争〞等义项。例句中的“兵〞翻译时应选择“兵器〞。  为便于同学们记忆,特将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编成一段顺口溜:  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增、删、调、留、扩、缩、直、意、替、选〞是中考文言文翻译的根本方法,在具体运用时不是孤立的,而常常是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的,我们要根据表达需要灵活运用。四、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一〕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那么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那么。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到达完美。  〔三〕文言文翻译“四重奏〞  最近两年高考对文言文翻译的考察由选择正误改为笔译。这就增加了答题难度,而且所出试题均出于课外,仿佛无迹可求,无从下手。其实,还是可以讲究一点技巧,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奏一曲美妙的“文言文翻译四重奏〞:  1.翻译要注意补充省略的句子成分。文言文中省略现象大量存在,有省略主语、省略谓语动词、省略介词、省略宾语等。在大家做翻译题时,一定注意先把原文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充完整,否那么译文易句意不清、不通。  2.翻译要注意调整语序。文言文中变式句时常出现,有主谓后置、定语后置、介词构造后置、宾语前置等四种类型。翻译时调整好语序,才能便于翻译,否那么译文易颠三倒四,给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3.翻译要注意活用现象。文言文中的某些实词可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用法,这就是活用。主要有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翻译时要抓住词语的临时含义。  4.翻译要抓住关键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在文言文阅读中,有些句子往往因为个别词而影响全句的理解。这个词就是一个关键词。对于它,我们要联系语境去理解、参悟。  综上所述,文言文翻译,只要平时努力,并注意以上四点,加以灵活掌握,要翻译正确是不难的。五、文言文翻译得分点把握技巧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列入高考考试X围,对这一知识点的考察,最大的可能是在翻译题中表达,因此,如何做好文言文翻译题已成为考生们关注的焦点。  1、看词性——从词类活用现象方面把握  备考对策:它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活用。翻译时,对活用的词要善于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构造来确定它的词性及词义。  2、观句式——从文言句式特点方面把握  备考对策:文言句式已纳入高考考察X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好文言句式的不同特点,特别要掌握好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而这些句式一般说来都有语言标志,因此,可以通过对这些语言标志的识别,来判断它们是属于哪种句式特点。  3、悟词义——从关键实词意义方面把握  备考对策:所谓关键实词,就是指那些在句子中起关键意义的、解释通常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或有多个义项的词语。句子中的关键实词,以动词最多,形容词、名词次之。另外,也要注意句子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  4、辨用法——从主要虚词用法方面把握  备考对策:虚词是句子构成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局部,考试大纲文言虚词中经常考的有“而、以、于、因、用、乃、其、为、那么、之〞等,考前应当注意把它们的用法进展归纳并强化训练以加深印象。翻译时,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注意上下文的关系,注意意思的衔接和连贯。  所以,在文言文翻译中,一定要注意通过看词性、观句式、悟词义、辨用法等方法,敏锐地发现这些得分点并准确地把它们翻译好,翻译得通顺流畅。这样,才能在文言文翻译中得到高分。文言文题解题技巧一、文言文关键在整体阅读,一般阅读顺序是这样的:1.先仔细看一遍原文,目的是了解一下全文写的内容。现在的全国题大都围绕人物展开情节,以选记叙性的文字为主。2.第二步是浏览一下最后概括全文的判断题。因为此题一般要求选出错误的一项,且都是细小的问题。这样读了以后,对全文内容的把握就心中有数了。3.第三步,再去读原文,然后逐个做题。因为对全文理解得越透彻,做题的准确率就越高,做题的速度也越快。〔当然这要结合自己的做题习惯〕二、现在,文言文的命题思路有这样一些变化:1.离教材越来越近。文言虚词的考题大都引用教材的例子,所以熟悉一下古文的根本篇目还是有用的。2.对全文整体认知的考察越来越具体。考察对事情来龙去脉的理解与把握,考察观点认识的提炼等。三、实词的考察:1.把意思代入原句,看词性与意思是否解释得通,如果还不能排除,再把它复原到原文,看具体语境。2.实词释义方法:①文言文句子构造整齐,讲求对仗,可以利用这一构造特点推知词义。〔相近或相反〕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以〞对应“用〞,所以它可以解释成“被任用〞“人穷那么反本,故劳苦倦极〞“劳苦〞同义,所以“倦极〞也同义,“极〞就是“疲惫〞的意思“每读书至治乱得失〞“得失〞是反义词,所以“治乱〞也应该是反义词,“治〞就只能解释成“治理得好,太平〞②联想该字熟悉的课文中的例子或在成语中的用法如:贷责无旁贷〔推卸〕严惩不贷〔宽恕,饶恕〕把这两个意思代入“虽亲属不贷〞,可知“宽恕〞更适宜③或者把该字在现代汉语中可组的词代入解释如:“无所阿避〞现代汉语中有“防止、回避、躲避〞等词,代入句中比拟可知“回避〞更适宜四、虚词释义:?考试说明?给出的虚词是18个,尽可能熟悉这些词的用法。五、给出观点,筛选材料1.先看材料的陈述对象是否一致2.再看材料的内容是否能证明观点六、根据全文语意,找出错误项1.先把选择肢复原到文中相关局部2.注意时间、事件、人物的对应关系,注意事件内在的因果关系,注意个别词语的对应解释七、文言文中一些固定短语的翻译:1.得无:表示反诘的语气,译为:莫非,莫不是。2.否那么:是两个词,否:不是这样,不然;那么,相当于“就〞。3.然后:是顺接连词,可译做“这样以后〞,或者“之后〞4.然那么:可译为“既然这样〔如此〕,那么……5.虽然:与现代汉语不同,“虽〞相当于“虽然〞,“然〞相当于“这样〞,可译作“虽然如此〞“尽管如此〞6.无乃:当副词用,可译作“岂不是〞,也可译作“恐怕〞。7.比及:等到,等到了。8.盍:何不。曷:何不。叵:不可。9.如何,奈何,假设何:它们组成固定形式,相当于汉语“怎么样〞“为什么〞“什么样〞等10.“如……何〞“奈……何〞“假设……何〞:这是上述形式的扩展,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对……怎么样〞“把……怎么办〞。11.孰假设,孰与:用做比拟或选择,可译为“与……相比,谁〔哪一个〕……〞;如放在动词前,可译为“怎如〞“何如〞“怎比得上〞12.所以:表原因,译做“……的原因〞表凭借或方法,译做“用来〞“靠它来〞“用来……的〔根据、礼节、方法〕〞13.无论:不用说,更不必说。14.卑劣:地位卑微,见识浅陋。15.其实:它的果实,或者“那实际情况〞“它实际上〞“它的实利〞16.不过:不超过。17.地方:土地方圆18.:淆山以东。19.可怜:得意,或者“值得同情〞20.于是:在这时,或者“在这件事上〞21.以为:把……当作,或者“任用……人做〞22.指示:指给……人看。23.可以:可以凭借……24.至于:到达某种程度,或者“落到什么地步〞25.不必:不一定,今义“用不着〞26.因而:趁着某个时机而……27.或者:有的人,有些人28.即使:就让〔使〕29.智力:智谋和力量30.前进:走上前献上31.何苦:怕什么,怎么怕,怎么担忧文言文翻译常见问题应对方法  文言文翻译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争取做到“字字有对应,句式有表达,不出现语病,句意不改变〞。但是,总有不少学生在翻译时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失误,造成“硬伤〞,影响得分。现就这些经常出现的毛病整理如下:  一、该留不留,强行翻译  在翻译文言文时,遇到文中的一些国名、朝代名、官名、地名、人名、年号以及一些称号等专有名词可不作翻译,将它保存下来,但有些同学却要“画蛇添足〞,强行翻译。  例1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比境,常通商贩。  误译成:郡中不产粮食,而海里出珠宝,同越南接界,常互相通商,购置粮食。  例2其李将军之谓也。  误译成:大概说的就是姓李的将军吧。  以上两题就犯了固定名词强行翻译的毛病,例1中的“交觐〞是地理名词,例2中的“李将军〞是李广将军,都应保存下来不作翻译。  二、该译不译,文白掺杂  有的同学,在翻译时往往出现个别词语翻译不彻底或者不翻译,导致文白掺杂,不伦不类。  例3今之朝臣无以易薛永昶者。  误译成:如今的朝臣当中,无以替代薛永昶的。  例4从令纵敌,非良将也。  误译成:服从命令而放纵敌人,非良将也。  例3中的“无以〞应译为“没有谁可用来〞;例4中的后半句也没作翻译,应译为“不是好的将领〞。这两句都因为翻译不彻底而造成了文白掺杂,不伦不类的错误。三、该拆不拆,古今混淆 古代汉语中有某些复合词在形式上跟现代汉语的某些双音节词一样,但它们是两个词,表达两个意思,翻译时应当拆开,可有些同学把它当成一个词来处理。  例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误译成:带着妻子和乡里人来到这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例6处分适兄意,哪得自由专。  误译成:怎么处分顺从你的意思,哪能我自做主X。  以上两例的译文都犯了盲目的以今义替代古义的毛病,例5中的“妻子〞在古汉语中是“妻子和子女〞的意思,例6中的“处分〞在古汉语中是“处理安排〞的意思。  四、该换不换,简单组词  一些同学在翻译词语时只会简单组词,把一个单节的词语变成双音节词语,不会结合语境,换用另一个词语来翻译。  例7意气益厉,乘胜逐北。  误译成:精神更加振奋,趁着胜利向北追赶。  例8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误译成:稍微的看一下公子,公子的表情更加和蔼。  例9阿母谢媒人。  误译成:X母向媒人道谢。  例7句中的“北〞并非指“北方〞而是指“败兵〞、“败北〞;例8中把“微〞错译成了“稍微〞,结合语境应译为“偷偷的,悄悄的〞;例9中“〞的翻译也没有结合语境,误译成了“道谢、感谢〞,在这里应译为“推辞、谢绝〞。  五、该删不删,成分赘余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语在句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还有些词语只有语法功能而没有实际含义,这些词语在翻译时不作意译,而应省去。还有一些偏义复词在翻译时也应把不表意的一个词素删掉,否那么就容易使译句显得啰嗦赘余。  例10婴之亡,岂不宜哉?  误译成:婴的逃亡,难道不应该吗?  例11宋何罪之有?  误译成:宋国怎么会有可能怪罪他呢?  例10中的“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因此翻译时应把“之〞删去,可译为“婴逃亡,难道不应该吗?〞;例11中的“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翻译时也应删去,可译为“宋国有什么罪过呀?〞六、该补不补,成分残缺  古代汉语中有的句子是省略句,还有的虽不是省略句但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只有添加一些成分,句子成分才能完整,否那么就容易导致成分残缺。  例12X氏富,盍已乎?  误译成:X家富贵,何不停顿呢?  例13言茶盐利害,省州县之役,皆称旨。  误译成:陈述茶和盐的利弊,减少州县的徭役,都符合圣上的意思。  例14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  误译成:X献子抓住并绑在庭院中的槐树上。  例12中省略了“已〞的宾语“婚姻之事〞,翻译时要添加上才能使句意完整;例13的译句中明显缺少陈述的主语“他〞,且陈述的也非“茶和盐的利弊〞而应是“茶制和盐制的利弊〞;例14是个省略句,省略了“执而纺〞的宾语“董叔〞翻译时也应该补上。  七、该调不调,语序混乱  古代汉语中存在倒装句,倒装句的语序和现代汉语不一致,翻译时应先调整语序,再作翻译;除此之外的一些句子,虽不是倒装句,但由于古代的表达习惯和现代汉语不一样,因此语序也不符合现代语法的规那么,所以翻译时也应加以调整。  例15其孝谨闻于其族,其信义著于其友。  误译成:他孝顺恭谨,传到他的族人中,他讲信用和道义,彰显在朋友间。  例16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误译成:喝酒,在这个亭子里作乐。  例17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误译成:〔你〕想要的〔东西〕已得到了,又何必请示他呢?  例15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其孝谨于其族闻,其信义于其友著〞,翻译时可译为“他的孝顺恭谨在他的族人中得到传扬,他的信用道义在他的朋友中得到彰显〞;例16也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于斯亭饮酒而乐之〞,应翻译成“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把这当作乐趣〞;而例17句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欲而得之,又请何焉〞,应翻译为“〔你〕想要的〔东西〕已得到了,还请求什么呢?〞
本文档为【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dykcs64
从事建筑工程对接,工程图纸设计施工管理方面的经验
格式:doc
大小:43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教育学
上传时间:2021-09-23
浏览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