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亚里士多德第一哲学的矛盾

亚里士多德第一哲学的矛盾

举报
开通vip

亚里士多德第一哲学的矛盾三、亚里士多德第一哲学的矛盾(一)动摇与批判实体论是亚里士多德一切学说的中心。可是,我们发现,正是亚里士多德这部分学说存在着明显的相互矛盾与冲突的思想。在《形而上学》中,亚里士多德对其师柏拉图的“理念论”进行了一系列的论证批判。亚里士多德的论证归结起来主要是以下四点:第一、柏拉图对“理念论”的论证“引进了第三者”。这个意思是说,如果肯定了又和事物分离的“理念”,那就要承认有两个彼此独立存在的世界,以同样的方式推论,那就要承认无穷个理念”,也就是有无穷个世界了。因为许多具有共同性质的个别事物有一独立存在的同名的“理念...

亚里士多德第一哲学的矛盾
三、亚里士多德第一哲学的矛盾(一)动摇与批判实体论是亚里士多德一切学说的中心。可是,我们发现,正是亚里士多德这部分学说存在着明显的相互矛盾与冲突的思想。在《形而上学》中,亚里士多德对其师柏拉图的“理念论”进行了一系列的论证批判。亚里士多德的论证归结起来主要是以下四点:第一、柏拉图对“理念论”的论证“引进了第三者”。这个意思是说,如果肯定了又和事物分离的“理念”,那就要承认有两个彼此独立存在的世界,以同样的方式推论,那就要承认无穷个理念”,也就是有无穷个世界了。因为许多具有共同性质的个别事物有一独立存在的同名的“理念”,那么在这些个别事物和这个同名“理念"之间也会具有共同的性质,从而也就会有第二个独立存在的理念,如此推论下去就会有无穷个,理念”。第二、亚里士多德从物理学角度说明理念型相是无用的设定。理念型相自身不变不动,它们何以能够解释个别事物的运动和变化?它们是与个体不同的存在,何以能够解释个体对它们的依存?它们与可感事物相分离,何以能够解释可感的性质?把理念型相与个别事物分离开来,就会遇到这些不可逾越的困难。亚里士多德说:“形式既不能在可感觉的东西里面引起运动,又不能引起任何变化'',“如果没有普遍的东西,就不可能得到知识,可是分离却是引起对于‘理念'的反驳的原因”。第三、亚里士多德说,柏拉图认为“理念''是模型,具体事物是“分有''它们。但是如果以“理念”为模型,则一个具体事物可以有几个模型,因而就得'分有''好几个“行式"(理念)了。如人必须'分有''“动物"、“两足的”、“人本身”等理念,这些理念就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但在现实中的个别的人身上却是统一不可分的。亚里士多德认为设立分离的理念型相是难以成立的。认识内容与认识对象并无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我们可以想象不存在的事物或已经消失了的事物,但不能据此肯定与之相对应的外部现实存在。比如说,飞人,恐龙,九头怪等等。反过来,我们感觉到的对象也不全都对应于思想概念,因而不全都对应与理念型相,如污秽之物没有理念型相。亚里士多德非常清楚地看到,柏拉图的错误就在于割裂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把一般独立起来。他指出,一般、共相没有自身的独立存在,它不在个别、特殊之外,就在个别、特殊之中。他说,我们不能设想在个别房屋之外,还存在着一般的房屋。同样地,医生看病时只能给“苏格拉底”或“柏拉图”看病,而不能给一般的“人”看病在批判柏拉图时,亚里士多德认为第一实体应该是个体事物(偏重质料),但是更多的时候,他又认为第一实体应该是形式。在《范畴篇》亚里士多德直接认个别物体为“第一实体”,而同时仅仅将属种视为次于个别物体的“第二实体”但是,在《形而上学》他却直接称属为“基本实体”也即第一实体。从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篇》确立个别物体为第一实体,到最后《形而上学》中认形式为第一实体,而把个别物体,也即是形式与质料的复合物列为形式之后的实体。究竟何谓第一实体,亚里士多德动摇不定。(二)二元紧张西方的理论哲学始终在追求万物的原理或始基。尽管这种活动本身就与感性世界的存在物相关,但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初却并没有被认真考虑,甚至没有被意识到。柏拉图理念论受到了普遍与特殊这两个领域之间矛盾关系的困扰,但这并不意味着柏拉图已充分意识到并认真对待这种关系,因为在他看来,现象世界并非一个实在的领域。与柏拉图不同的是,亚里士多德肯定了特殊事物的真实性,即本体必须是个别的,而普遍的理念不能与个别事物相分离,只能在个别事物中体现。亚里士多德似乎避免了柏拉图理念论的困难,但却马上陷入一种更深层的困境之中: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无疑是探索第一原理的科学,如果这一原理是普遍的,那么就必定不是本体,而如果原理的性质不是普遍而是个别的,它们就是不可知的,因为任何事物的认识均凭其普遍性,“可感觉的个别本体既不能有定义,也不会有证明”。第一实体理论一开始就包含着矛盾。亚里士多德本来试图把本质个别化,把个别化的本质作为第一实体。但在他的体系中,本质是不能被个别化的,因为本质必须由定义去揭示,而根据他的逻辑,定义要通过“种差+属概念"的方式进行,由于单独概念没有“种差”是不能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本质”的,因而任何定义的主词都必然是普遍概念,不可能有关于个别事物的定义。也就是说,在他的体系中,“第一实体是本质”是不可能的。这种矛盾致使后世的第一哲学始终存在着普遍主义和个体主义、本质主义与存在主义之间的不同倾向,中世纪的实在论与唯名论之争也与之有关。一方面是可认识的普遍,而另一方面则是不可知的个别,这两者在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中才真正构成了一种对称的紧张关系。亚里士多德第一哲学的意图绝不是要将其理论引向不可知的感性个别事物,相反,他要将这些被理论抽象必然地遗漏掉的内容重新通过概念的方式保存下来。而第一哲学的真正目的正是要通过理论解决这种矛盾。亚里士多德第一次以理论的方式为第一哲学树立起一个消极的“他者”(不可知的个别),这个“他者”始终是第一哲学不完全性的标志。后来的第一哲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正是以各自的方式阐释亚里士多德的问题并试图解答之。但是一与多、普遍与特殊的对立和分裂却从来没有得到和解。(三)存在的形式化从总体上看,亚里士多德把存在归结于形式并以此使哲学集于形式化之大成,建立了持久影响西方哲学进程的古希腊哲学体系。这一把存在形式化的思想,始终推进着西方的哲学的研究。亚里士多德把对存在的形式中发生的内容的研究称为物理学,把对存在的形式自身的研究称为在第一哲学,从此,第一哲学的形式对应于物理学的形式化从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知识体系,第一哲学和物理学的形式上的对应,使第一哲学不断接受来自于物理学的批判,也使物理学不断的接受第一哲学的反思,第一哲学和物理学的这一对应下的相互作用的结果,使第一哲学和物理学不断从形式上完善。作为对第一哲学知识形式之可能的反思,导致了第一哲学形态和内容的不断变化,在不断反思物理学和力图证明第一哲学对存在的证实以证明第一哲学存在的必然性时,物理学本身的内容已成为不可脱离的第一哲学性质。从此,哲学从古希腊的百科全书式的哲学中分离出来而为第一哲学,物理学也从这一百科全书式的哲学中分离出来而为自然科学一一随着对存在的形式化的哲学不断的形式化使自然科学的形式从哲学中独立出来。当自然科学的不断进步,以致于当自然科学以牛顿物理学体系的成功并在之后把以进行物理实验的技术手段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时,这时,伴随着生产力的解放而带来的丰富的物质利益产生了科学主义的思想,一方面唯科学是从的价值观开始反对第一哲学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存在之为存在的形式化自律的本体论困难使第一哲学受到疑难。从此开始了在哲学史上不断发生的拒斥第一哲学的哲学思潮和从而导致的第一哲学形式的不断改变。但把存在形式化必然把精神也作为独立的形式与之区分,这一在亚力士多德隐含着的还没有明确二元论思想,在实现了文艺复兴对上帝的否定从而使笛卡尔把存在与思维作了明确的二元分离之后,存在与思维的关系就在肇始于亚里士多德。而为发现存在与思维的形式并力图使之同一,就成了西方哲学家千秋百代孜孜不倦所追求的目标。
本文档为【亚里士多德第一哲学的矛盾】,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1344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1KB
软件:Word
页数:2
分类:
上传时间:2021-11-18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