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学教案1-24课时

科学教案1-24课时

举报
开通vip

科学教案1-24课时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  我们的生长发育   第一单元  我们居住的星球   2  地球   3  地球仪   4  地图建立“地球档案”      第二单元  地球上的一天   6   昼夜交替   7   谁先看到日出   8   昼夜温度的变化一天中的动植物      第三单元  地面形态的变化   10 卵石的形成   11 溶洞   12 升高的河床   13 沙尘暴   14 唐山地震   15 庞贝城的毁灭   16 地表变化带给我们的信息      第四单元  四季中的变化   17 四季星空   1...

科学教案1-24课时
六年级 上册 三年级上册必备古诗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下载人教社三年级上册数学 pdf四年级上册口算下载三年级数学教材上册pdf 科学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1  我们的生长发育   第一单元  我们居住的星球   2  地球   3  地球仪   4  地图建立“地球档案”      第二单元  地球上的一天   6   昼夜交替   7   谁先看到日出   8   昼夜温度的变化一天中的动植物      第三单元  地面形态的变化   10 卵石的形成   11 溶洞   12 升高的河床   13 沙尘暴   14 唐山地震   15 庞贝城的毁灭   16 地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变化带给我们的信息      第四单元  四季中的变化   17 四季星空   18 一年中气温的变化   19 水结冰了   20 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1我们的生长发育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分析,了解青少年的身体发育特点以及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特点,了解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   2.通过对比认识生物的许多特性是遗传的,并了解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特性之一。   3.培养学生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学生在三、四、五年级制作的“身体生长记录卡”。学生以及父母的照片。   2.皮尺、体重秤等测量工具。   3.有关遗传和变异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回忆: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我们测量了自己的身高、体重等项目,哪些同学还记得?请写在纸上:当时还预测了一年后我们的身高、体重方面,还记得预测的数据吗?几个学生反馈一年前的预测以后,问:我们的预测准确吗?揭示课题:我们的生长发育   二、小组合作1.建立“身体生长记录卡”:身高:体重:坐高:头围:脚长:臂长:问:(1)检测我们的预测是是否正确就需要我们怎么做?(2)实际测量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3)需测量哪些数据?需要哪些测量工具?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身高、坐高、体重、头围、脚长以及臂长。   (5)学生建立“身体生长记录卡”,教师巡视指导。   (6)相互参观、评价每个学生制作的“身体生长记录卡”,比一比:看谁做的最好?反馈学生参观的结果。   (7)自己一年前猜测的正确吗?从测量的数据看,说一说你的生长情况和主要特征。   2.探究三年级到六年级身高、体重等变化   (1)请将三年级到六年级制成的“身体生长记录卡”集中起来,并把每年的相关数据记录在教材中的“身体生长数据记录表”上。   (2)提问:如果要探究每一年里身高、体重的变化,我们应对数据进行怎样的处理?   (3)请同学们计算变化的数据。   (4)提问:从身高、体重等变化数据,你有哪些发现?      3.比较男女同学在三到六年级的平均身高与平均体重   (1)提问:我们已经有了每年的身高、体重数据,我们要计算男、女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我们该怎样做?   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选学生作为样本:出生年月相同相近、男女同学选择的一样多、身体健康。   (2)教师选择做样本的学生:我们选出生年月在10月、11月、12月的同学,男女同学各10名。   (3)学生用作样本的男、女身高、体重数据计算三、四、五、六年级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   (4)提问:比较男女同学在三、四、五、六年级每年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数据,有什么发现?   4.认识一个人一生经历的阶段   (1)提问: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身上,你认为他们一生可以分为几个阶段?鼓励学生从身高、体重、精神风貌等方面来给人的一生划分阶段。   (2)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划分年龄阶段。   (3)出示一幅一个人从婴儿老年的图片,教师归纳并板书:婴儿——儿童——青年——中年——老年   (4)对照图片说一说自己处于哪个阶段?还将经历哪几个阶段?   三、全课归纳,并要求学生提出课外延伸的问题   关于“我们的生长发育”你还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准备怎样去研究?小组内相互交流,课外就按照小组研究的方法去研究。四、教师总结,学生记忆:1、测量身高、坐高、臂长时身体要直,测量头围时,应该测量额头周围,测量体重时,身上最好没有其他物品。2、如果要探究每一年里身高、体重的变化,我们应对数据进行怎样的处理?我们可以计算出身高、体重等数据在三年级到四年级的变化、四年级到五年级的变化、五年级到六年级的变化,也就是用后一年测量的数据减去前一年的数据。3、比较五年级到六年级的变化数据与以往每年的变化数据,发现: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每年的身高、体重等方面都在发生变化,而且发生的变化数据每年都不一定相同,女同学在9岁到12岁之间每年的身高、体重变化加快。而且五年级到六年级这一年里比以前每年的变化大。4、人的一生要经历婴儿、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五个阶段,目前我们正处于少年时期,要珍惜每一个年龄阶段,让我们的每一个年龄阶段都充实而有意义。第二课时  一、展示课前准备: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遗传与变异的资料。   二、引导学生研究遗传与变异现象   1.教师:如果把自己的照片与爸爸妈妈的照片对比,你准备从哪些方面对比?反馈中引导学生从五官、皮肤、头发等方面对比。   2.教师提观察对比的要求:(1)观察要认真。(2)将观察到的五官、皮肤、头发等方面进行对比。   3.提问:从对比中有什么发现?   4.教师归纳:经过对比,我们发现自己与爸爸或者妈妈在长相、眼睛等方面有相似的地方,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遗传现象。5.出示一组动物母子的照片,母子之间毛色、花纹、体态上有一定的形似性:   让学生回想稻子从“稻谷种子——稻谷秧苗——成熟的稻子”的形状。   问:有什么发现?   小结:动物和植物也有遗传现象。6.教师提问:在观察对比自己与父母的照片时,除了具有一些相似性以外,还有什么发现?7.学生观察对比自己与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照片,寻找不同的地方,并要求学生比较观察的结果。   8.观察以后反馈:自己与父母、兄弟姐妹之间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教师引导学生从肤色、嘴巴、头发等方面找差异。   9.教师出示两对双胞胎学生的照片,学生观察以后反馈:双胞胎之间有差异吗?   10.归纳变异现象的概念: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现象叫做变异。   11.引导学生认识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的特性之一。   12.全课小结:在我们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父母的遗传一直影响着我们,同时因为多种原因,我们也与父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也就是变异现象,而且遗传与变异现象也是生物的一个特性,影响生物的生长与繁殖。三、课外延伸:收集有关遗传与变异的知识,办一期有关遗传与变异的科学小报。四、小结、记忆:1、测量身高、坐高、臂长时身体要直,测量头围时,应该测量额头周围,测量体重时,身上最好没有其他物品。2、如果要探究每一年里身高、体重的变化,我们应对数据进行怎样的处理?我们可以计算出身高、体重等数据在三年级到四年级的变化、四年级到五年级的变化、五年级到六年级的变化,也就是用后一年测量的数据减去前一年的数据。3、比较五年级到六年级的变化数据与以往每年的变化数据,发现: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每年的身高、体重等方面都在发生变化,而且发生的变化数据每年都不一定相同,女同学在9岁到12岁之间每年的身高、体重变化加快。而且五年级到六年级这一年里比以前每年的变化大。4、人的一生要经历婴儿、儿童(或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五个阶段,目前我们正处于少年时期,要珍惜每一个年龄阶段,让我们的每一个年龄阶段都充实而有意义。5、自己与爸爸或者妈妈在长相、眼睛等方面有相似的地方,这种现象叫做遗传现象。动物和植物也有遗传现象。6、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现象叫做变异。7、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的一个特性,影响着生物的生长与繁殖。第四课时一、复习本节课的知识,并检查。二、处理本节练习册上的练习:1、独立做2、小组交流3、交流展示4、老师评估并小结 后记:1、各项测量基本正常进行,但高度部分测量时间不足,个别同学没测完。2、学生对遗传和变异基本了解。第三课时2、地球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2.知道地球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   3.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4.知道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状况。   5.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6.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7.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8.培养学生在科学研究中尊重证据、不迷信权威、勇于探索的精神。   9.会查找、收集、分析处理关于地球的资料及信息。   教学准备   1.查找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历史等相关资料。   2.稍大一点的三夹板,带桅杆的轮船模型或者地形地球仪。   教学过程   课前师生收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历史过程等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1.学生朗读单元课题,提问:我们居住的星球叫什么?   2.谈话:地球是我们居住的唯一星球,是我们人类美丽的家园。关于地球,你想知道哪些问题呢?   3.学生提出想知道的问题。   4.(谈话过渡:同学们提出了很多关于地球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研究。从这节课开始,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共同探索关于地球的这么多的奥秘。到本学期结束的时候,我们来进行地球知识竞赛,大家比一比,看谁知道得最多。对地球知识的学习,还是让我们从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开始吧。)   二、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奥秘的历史。   1.自学了解:(1)人类特别是古代,在探索地球的历程中,发生了哪些事情?(2)有哪些主要的观点?(3)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2.学生分组交流。   3.全班交流。重点放在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历程上,梳理出:(居住地中心说——天圆地方说——地球说)。   4.提问: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哪种观点最接近现在的情况?古希腊人是通过什么现象提出这种观点的呢?   5.演示模拟实验,师生讨论。   用一张大一点的三夹板模拟海平面,一个带桅杆的船的模型,模拟船在海上的航行,再现古希腊人看到的情形。   6.谈话:这个现象激起了科学家的好奇,他们从这种反常的现象中大胆地提出了海平面不是平的,而是弧形的观点。古希腊人由海平面是弧形的联想到整个地球是球形的,他们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先生,首先提出地球是球形的观点,这是人类对地球认识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飞跃。他们提出的这个观点是振奋人心的,但没有确凿的证据来证明,因此,在当时还只是一个猜想。他们是怎样寻找证据的呢?   7.学生阅读资料,讲 故事 滥竽充数故事班主任管理故事5分钟二年级语文看图讲故事传统美德小故事50字120个国学经典故事ppt ,谈感想。感知人类寻找证据,对地球形状进行的艰险的探索活动。   三、观察图片,计算数据,构建对地球形状和大小的认知。   1.谈话: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能够从太空远观地球了,地球真的是一个“地”球吗?也就是说是一个以陆地为主的球体吗?   2.学生计算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面积以及它们占地球表面积的比例,感知陆地和海洋、地球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得出结论。3.观看关于地球的图片,包括从太空、月球上看地球的照片,地球上一些美丽景色的照片,感知地球的形状和地球美丽的景象。让学生建立和舒发对地球的美丽情感。(1)太空中看到的的地球:   (2)月球上看到的地球:4.画“太空中的地球”图,写关于地球的解说词:说起地球,我们心中就会涌起无限温热的感情。虽然在茫茫宇宙中,地球只能算得上沧海一粟,但她却是我们人类可爱的故乡,唯一的家园。地球70%的面积被海水所覆盖,陆地面积仅占30%,上面还布满了河流与湖泊,把地球称为水球也许更为恰当。解说词: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从太空中看地球,它是那么美丽:蔚蓝色的表面,白云缭绕,就像罩着一层薄薄的面纱;海洋和陆地,轮廓分明。地球还是目前所知的宇宙中惟一有生命的星球,是我们人类惟一的家园。我们应该爱护地球!四、课堂小结:请学生谈一谈这节课的学习收获。五、处理长江练习册:独立练习、讨论交流、交流展示、总结评估。本课小结并记忆: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历程:居住地中心说——天圆地方说——地球说。地球71%的面积被海水所覆盖,陆地面积仅占29%3、地球的解说词(1):说起地球,我们心中就会涌起无限温热的感情。虽然在茫茫宇宙中,地球只能算得上沧海一粟,但她却是我们人类可爱的故乡,唯一的家园。地球70%的面积被海水所覆盖,陆地面积仅占30%,上面还布满了河流与湖泊,把地球称为水球也许更为恰当。解说词(2):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从太空中看地球,它是那么美丽:蔚蓝色的表面,白云缭绕,就像罩着一层薄薄的面纱;海洋和陆地,轮廓分明。地球还是目前所知的宇宙中惟一有生命的星球,是我们人类惟一的家园。我们应该爱护地球!第四课时一、复习本节课的知识,并检查。二、处理本节练习册上的练习:1、独立做2、小组交流3、交流展示4、老师评估并小结后记:1、学生对地球有了基本了解,能基本写出地球解说词。第五课时3地球仪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认识到建立事物的模型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2.了解地球仪的一些主要标识,知道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纬线;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和本初子午线;知道利用经纬网能够确定地球上任何地点的位置。   3.通过对地球仪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团结协作精神。   4.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5.学会制作简易地球仪,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师演示用大地球仪一个,学生每小组观察用小地球仪一个。   2.关于地球仪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的故事片和观赏介绍地球仪种类的图片。   3.制作地球仪的材料:乒乓球、彩笔、细铁丝、钻孔用的铁锥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讲故事:狂风暴雨的夜晚,波涛汹涌的海面被阵阵闪电撕碎。在狂风巨浪中喘息的豪华巨轮被翻天巨浪吞噬。倾斜不定的船舱内一片狼籍。船长拼命地呼救:“帝国号遇险,我是帝国号,请求支援,我们的位置是……”。国际救援总部内-片忙碌的身影,墙上喇叭里传来船长嘶哑的声音:“东经102°,南纬38°,请求支援,请求支援”。救援工作人员迅速围在一个大型地球仪前,通过一番熟练地描点画线后果断地说:“它们位于南半球A国附近的海域,立即命令A国救援部队马上行动!”   教师提问:救援部队怎样迅速地判断出“帝国号”的位置?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地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地球仪   二、介绍模型,了解功用。   1.了解地球仪的概念和作用。   我们生活的地球实在是太大了,尽管我们的脑海里有地球的模样,但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是很难一下看到它的全貌的,为了认识和研究地球,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照比例缩小若干倍后,制成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借助地球仪这个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了解地球的一些知识。2.了解地球仪的种类及简单结构。(1)提问:大家见过的地球仪是什么样的?它有哪些种类?(2)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自由发言。教师播放搜集的地球仪种类的图片,并适当介绍地球仪的种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学习地球仪的组成。   三、观察模型,探求新知。      1.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分组观察地球仪,大家有哪些发现?将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看哪个组的发现最多。在观察的同时,还可以看看文中的小资料。   学生观察、交流,并做好记录。教师巡查,及时地提示观察内容,给学生以帮助。   2.小组汇报交流,学生自由发言。   3.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地球仪的主要标识。   四、简单制作,巩固知识。   1.说一说,你准备怎样制作?   2.学生自由发言,然后看课后的制作提示。   3.学生动手制作,并让学生展示、介绍自己做的简易地球仪。   五、课后延伸,深化拓展。关于地球仪的知识还有很多,我们今天只是认识、了解了一些主要的标识。请同学们课后再找一找,看谁还有新的发现。六、处理长江练习册:独立练习、讨论交流、交流展示、总结评估。归类整理并记忆:1、根据地球的形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成的地球模型叫做地球仪。   2、地球仪上的主要标识:⑴地轴:地球仪绕着转动的轴;转动方向:自西向东。(地轴是一根假想的轴)(2)南极和北极:地轴与地球有两个交点即南极和北极(“上北下南”)。  (3)赤道:在地球仪上,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即赤道。(4)纬线:与赤道平行的圆周线叫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5)北回归线、北极圈:北纬23.5°纬线叫北回归线;北纬66.5°纬线叫北极圈。(6)南回归线、南极圈:南纬23.5°纬线叫南回归线;南纬66.5°纬线叫南极圈。(7)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半圆弧线,叫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8)本初子午线: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9)东半球、西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以东经160°和西经20°为界。西经20°以东到东经160°叫做东半球,西经20°以西到东经160°叫做西半球 (10)地球仪上还有图例,表示陆地、海洋、国家位置、洲界等经线和纬线构成了经纬网,利用经纬网能够确定地球上任何地点的位置,确定位置时,先找0°经线(初子午线)和0°纬线(赤道),0°经线以东称为东经,以西称为西经;找到纬度经度后,再确定纬度,赤道以北叫北纬,以南叫南纬。(注意:习惯上先说经度再说纬度)第六课时一、复习本节课的知识,并检查。二、处理本节练习册上的练习:1、独立做2、小组交流3、交流展示4、老师评估并小结后记:少数学生对地球仪上的有关名称记不住,要多加强。第七课时4地图   教学目标   1.看地图,明确地图的含义,了解地图的主要标识和功用。   2.会从地图上获取所需信息,解决具体的问题,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意识到地图的重要性,体会地图在生活实践中的作用。   4.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5.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6.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7.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8.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挂图(中国地形图,中国行政区划图,世界地图等)或课件。学生准备:收集各种地图及麦哲伦环球航行船队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你知道有哪些类型的地图吗?它们有什么作用?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图。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学生读图,收集标识的信息,初步了解地图标识的意义。   (1)请同学们看书中的地图,分小组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   (2)小组展开比赛,收集有关标识的信息,并把观察到的标识记录下来,看哪个小组找到的标识多。   (3)学生汇报交流,说一说常见标识的意义。   2.阅读资料,知道地图的三要素,进一步了解地图标识的功用。   三、综合运用。   1.读青藏高原地形图和长江水系图,获得这两地的信息,体会地图在生活实践中的作用。   (1)出示青藏高原地形图和长江水系图,小组说一说从图上了解青藏高原和长江流域的哪些信息。   (2)通过交流汇报,体会地图在生活实践中的作用,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思想。同时使学生的知识再次迁移,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逐步深入,促进了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发展。   2.学生在世界地图上画出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进一步了解地球是球形的。   在人类的探索过程中,麦哲伦的航行无疑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因为他第一次用实践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形。   课前教师和学生都要收集麦哲伦环球航行船队的有关资料。在这次活动中,首先要学生联系前面关于地球仪的有关知识,看懂世界主要国家分布图,弄清楚各个大洲、大洋在平面图中的位置关系,然后大致画出麦哲伦航行路线图,学生通过地图知识进一步了解地球是球形的。   四、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你还有什么问题?五、处理长江练习册:独立练习、讨论交流、交流展示、总结评估。六、归类整理并记忆:1、我们常见的地图有:中国地形图,中国行政区划图,世界地图等2、从中国地形图能看出中国的土地上有哪些河流、山脉、平原、盆地等;从中国行政区划图上可以中国各省、自治区等的位置及形状等;从世界地图上可以找到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形状及洲界等。3、什么叫地图?地图就是用各种符号来表示与地理有关的各种信息,正确的反映水系、地貌、土质、植被、交通线、疆界等的分布情况,如实地表达地理特征的图。4、地图的三要素指:比例尺、方向、图例。5、地图上有很多标志,如:表示国界、省界、洲界、铁路、公路、河流、湖泊、山峰、沙漠等的符号,还有各省、各山脉、各国家的图例等。6、从青藏高原地形图上了解到的信息有:青藏高原向东是横断山脉,向西和向南是喜马拉雅山脉,向北是昆仑山脉。青藏高原的周围有许多山脉,它们大多呈西北向东南的走向,喜马拉雅山脉中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04米。7、从长江流域得到的信息有: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各拉丹东雪山的西南侧,正源沱沱河,南源当曲河,北源楚玛尔河,长江从西到东,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市自治区,在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8、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路线为:从西班牙出发,向西穿越大西洋,绕过南美大陆的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到达菲律宾群岛,之后向西穿越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最后回到西班牙。第八课时一、复习本节课的知识,并检查。二、处理本节练习册上的练习:1、独立做2、小组交流3、交流展示4、老师评估并小结后记:学生对地图有了基本认识,能在地图上找到有关信息。第9课时5建立“地球档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的构造   2.了解有关地球过去与现在的知识   3.培养学生的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4.学会整理搜集到的资料,小组制作一份“地球档案”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小组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   教师准备;准备有关地球的影像资料或图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谈话:到目前为止,地球是我们人类生息繁衍的惟一场所,人类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几百完年,地球有许多的秘密,你知道它哪些秘密?   2.学生交流有关地球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研究地球的构造。   (1)提问:关于地球的构造,你们知道些什么呢?   (2)学生讨论交流   (3)学生看地球的构造示意图,总结:地球的构造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同时了解: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地球的半径平均约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2.了解地球的过去与现在,甚至未来。(1)交流①: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以前发生过许多事情和千奇百怪的变化,关于地球的过去,你们都了解些什么呢?   (2)学生交流展示。   (3)交流②:刚刚我们一起经历了地球的过去,那我们再来关注一下地球的现在,你们又了解多少呢?(4)学生交流讨论。(5)播放相关的下载资料。过去地球:这里曾经生活着很多独特而神奇的生命,霸王龙,剑齿虎……它们逐渐被地球所淘汰而消失。但是,曾经也有很多美好的生命,渡渡鸟,恐鸟,因为人类的行为而消失;我们也苦苦的找寻着白鳍豚、华南虎的身影,它们不见了……现在地球:这里仍然生活着美好而灵动的生命,它们多姿而独特,它们顽强又脆弱。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6604.htm"熊猫、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9589.htm"扬子鳄、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3061.htm"树袋熊、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3441.htm"鸭嘴兽、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162034.htm"眼镜猴、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40062.htm"懒猴、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43783.htm"羊驼、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9005.htm"虎鲸……因为它们和我们一起共存,我们才不孤独!未来地球:它的命运,在你我手上。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84740.htm"沙漠化、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3198.htm"温室效应、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1780.htm"白色污染、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1723698.htm"过度放牧、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42413.htm"大气污染、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3313.htm"水污染……不要因为这些,让生命消失。让地球上,只剩下人类孤独的生活HYPERLINK"http://www.baidu.com/"\o"到百度首页"过去,地球上存活着许许多多的小动物,到处绿树成荫,蓝蓝的天,白白的云,伴随着一缕缕的清风,环境优美极了!但是,现在的地球变了,许多动物都濒临灭绝了,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到处都可以见到垃圾,随着沙尘暴的频发,温室效应的严重,在未来,科学家们将会更多的呼吁人们要保护地球,爱护地球,所以,未来的地球一定会变得更美好的。      3.建立“地球档案”。   (1)谈话:今天我们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这么多,干脆我们把它们整理起来合理的利用它们,为地球建立一个“档案”,你们觉得怎么样?   (2)谈话:可以小组同学商量讨论一下,谈谈自己的想法,怎样制作“地球档案”呢?   (3)学生讨论,小组整理制作“地球档案”。   三、拓展延伸   举办“地球档案”展览。评一评,哪些小组制作的最有创意。四、小结:1、地球的构造有哪些?还了解哪些知识?地球的构造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同时了解到: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地球的半径平均约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2、了解地球的过去与现在和未来:过去,地球上存活着许许多多的小动物,到处绿树成荫,蓝蓝的天,白白的云,伴随着一缕缕的清风,环境优美极了!但是,现在的地球变了,许多动物都濒临灭绝了,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到处都可以见到垃圾,随着沙尘暴的频发,温室效应的严重,在未来,科学家们将会更多的呼吁人们要保护地球,爱护地球,所以,我们要让未来的地球变得更美好。3、建立“地球档案”:例:地球档案(1):地球可能在46亿年前,大致和太阳以及其它行星在同一时间诞生。地球(英语:Earth),是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5290.htm"\t"_blank"太阳系八大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22572.htm"\t"_blank"行星之一是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5290.htm"\t"_blank"太阳系的第三颗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22572.htm"\t"_blank"行星,也是太阳系中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79326.htm"\t"_blank"直径、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13930.htm"\t"_blank"质量和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38960.htm"\t"_blank"密度最大的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364085.htm"\t"_blank"类地行星。地球是上百万种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4579.htm"\t"_blank"生物的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subview/814630/5032341.htm"\t"_blank"家园,包括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14713.htm"\t"_blank"人类。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2496.htm"\t"_blank"宇宙中唯一存在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2413.htm"\t"_blank"生命的天体。地球诞生于45.4亿年前,而生命诞生于地球诞生后的10亿年内。地球会与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38104.htm"\t"_blank"外层空间的其他天体相互作用,包括太阳和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1984.htm"\t"_blank"月球。当前,地球绕太阳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18232.htm"\t"_blank"公转一周是一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25932.htm"\t"_blank"年。地球的地轴倾斜23.4°,从而在星球表面产生了1年的季节变化。地球唯一的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233730.htm"\t"_blank"天然卫星,是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1984.htm"\t"_blank"月球,造成了地球上的潮汐现象,稳定了地轴的倾角,并且减慢了地球的自转。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2489.htm"\t"_blank"地球的矿物和生物等资源维持了全球的人口生存。地球上的人类分成了大约200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和地区,它们通过外交、旅游、贸易和战争相互联系。人类文明曾有过很多对于这颗星球的观点,包括神创造人类、天圆地方、地球是宇宙中心等。地球档案(2):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2489.htm"\t"_blank"地球是上亿种生物的家园,包括人类。地球是人类所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地球诞生于45.67亿年前,而生命诞生于地球诞生后的10亿年内。从那以后,地球的生物圈改变了大气层和其他环境,使得需要氧气的生物得以诞生,也使得臭氧层形成。臭氧层与地球的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351.htm"\t"_blank"磁场一起阻挡了来自宇宙的有害射线,保护了陆地上的生物。地球的物理特性,和它的地质历史和轨道,使得地球上的生命能周期性地持续。地球预计将在15亿年内继续拥有生命,直到太阳不断增加亮度灭绝地球上的生物圈。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2489.htm"\t"_blank"地球的表面被分成几个坚硬的部分,或者叫板块,它们以地质年代为周期在地球表面移动。地球表面大约71%是海洋,剩下的部分被分成洲和岛屿。液态水是所有已知的生命所必须的,但并不在所有其他星球表面存在。地球的内部仍然非常活跃,有一层很厚的地幔,一个液态外核和一个固态铁的内核。地球是实心的,内部分为三个部分:最外层是地壳(由岩石组成),中间是地幔(由岩浆组成),里面是地核(由岩浆组成)。地球会与外层空间的其他天体相互作用,包括太阳和月球。当前,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自转的366.26倍,这段时间被叫做一恒星年,等于365.26太阳日。地球的地轴倾斜23.4°(与轨道平面的垂线倾斜23.4°),从而在星球表面产生了周期为1恒星年的季节变化。月球是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地球的卫星,诞生于45.3亿年前的月球,造成了地球上的潮汐现象,稳定了地轴的倾角,并且减慢了地球的自转。大约38到41亿年前,后期重轰炸期的小行星撞击极大地改变了表面环境。第10课时一、复习本节课的知识,并检查。二、处理本节练习册上的练习:1、独立做2、小组交流3、交流展示4、老师评估并小结后记:学生对地图球认识更深刻,能认识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第11课时6.昼夜交替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等现象都是由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2.经历对几种可能使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假设进行验证,培养学生从小像科学家那样进行模拟实验验证猜测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天文现象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乎逻辑的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关于太阳东升西落,日月星辰活动的课件)   2.地球仪,大头针,电筒。   教学过程   一、引入学习   1.课件出示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等现象。   2.问:学生看到什么?有什么问题?   3.收集归纳学生形成的问题。   二、推测假设   1.为什么每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白天和夜晚会不断交替呢?   2.学生根据已月的知识作出假设。   3.师收集学生的假设。   三、模拟实验   1.师出示实验器材,让学生明白其作用。   2.学生做模拟实验并记录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四、进一步推测   1.在同学们猜测中你认为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哪种可能性最大。   2.学生推测,交流。   五、阅读资料   学生阅读资料分析昼夜交替现象形成的原因。   六、交流汇报   七、课外延伸:   1.课后了解哥白尼的故事,并把自己的感受和受到的启发与同学交流。2.了解更多有关天文方面的知识。课堂小结:1、由于地球是个不会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的同时,还绕太阳公转,正对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对太阳的一面即是黑夜2、地球或太阳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太阳绕着地球或地球绕着太阳进行圆周运动,都可能产生昼夜替现象。3、通过今天学习我们知道了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可能性有:①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但假如太阳绕地球一周,要大约1055小时.即1055小时出现一次昼夜交替;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但地球绕太阳一周要365天左右,即365天出现一次昼夜交替;③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这是既能出现一年四季的变化,又能出现24小时的昼夜交替;④地球自转不公转,地球自转一周大概要24小时,出现24小时的昼夜交替。4、地球围着太阳转出现一年四季的变化;地球自转,出现24小时的昼夜交替。所以昼夜交替的根本原因是地球在自转。第12课时一、复习本节课的知识,并检查。二、处理本节练习册上的练习:1、独立做2、小组交流3、交流展示4、老师评估并小结后记:学生对昼夜交替的现象及原因基本了解。第13课时7谁先看到日出教学目标   1.能运用地球自转的知识,通过观察、模拟实验、阅读资料、分析推理,探究生活在我国不同城市的人们谁先看到日出。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自转一周为一天,需24小时,而且世界各地有时间差。HYPERLINK"http://www.xkb1.com"www.xkb1.com   2.通过联想生活经验和自身体验活动,让学生明确科学探究可以从身边的事物开始,缩短对学生科学探究的心理距离,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地球仪、手电筒、白纸、水彩笔、小组记录表、多媒体(世界时区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谈话:清晨,只见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让我们度过阳光明媚的一天。有谁知道,生活在我国不同地方的人们每天迎来太阳的时间相同吗?他们谁最先看到日出?板书课题:谁先看到日出   二、活动探究   探究“我国不同的地方的人们谁最先看到日出”   1.活动一: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杭州、武汉、成都、拉萨这几个城市的位置,并用大头针扎上作好记号。   2.活动二:模拟实验——地球的自转。   (1)提问:地球不停地自转,猜一猜生活在这几个城市的人们,谁会先看到日出?   (2)学生猜想,汇报交流。   (3)讲述:到底是谁最先看到太阳呢?我们有什么好办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吗?(实验)你们准备怎么做呢?,分小组说说你们的想法。   (4)学生分小组讨论,(用手电筒代替太阳,地球仪代替地球,在杭州、武汉、成都、拉萨上用大头针扎上作好记号代替这几个城市的人)。设计实验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   (5)学生分小组做实验,有各种不同的做法。教师观察,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小组上讲台演示。要求其他同学认真观察。   第一小组:使手电筒绕地球仪转动,让杭州、武汉、成都、拉萨这几个城市经历昼夜的交替。   第二小组:手电筒不动,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让杭州、武汉、成都、拉萨这几个城市经历昼夜的交替。   第三小组:手电筒不动,地球仪自东向西转动,让杭州、武汉、成都、拉萨这几个城市经历昼夜的交替。   (教师在同学做的时候配以简单的说明。)(6)提问:同学们,现在有了几种不同的做法,你们能就其他小组的做法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吗?学生交流汇报,教师评价:代表太阳的手电筒在实验的过程中是不能动的。下面请每一组把手电筒固定好。   3.活动三: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文中提供的资料讨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怎样的?   (1)讲述:地球到底是自西向东转呢还是自东向西转呢?这就要大家到生活中去找答案了。请大家阅读第25面的资料,你能结合刚才的研究,找到答案吗?   (2)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验记录和文中提供的资料,分组讨论地球自转的方向。   (3)交流汇报:地球是自西向东转动的。   三、迁移运用   运用地球自转知识以及地球仪上的经度,判断把整个地球分成对少个时区,一时区代表时间是少,再看北京,美国的夏威夷、纽约和希腊的雅典各间隔对少时区。   1.讲述:老师很高兴大家自己找到了答案。刚才同学们在自己的模拟试验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世界上有很多国家所处的昼夜状态正好是相反的呢,比如当中国处在白天的状态的时候,有哪些国家处于夜晚呢?   2.学生转动地球仪,自己去发现。   3.提问:那你们再看看,当北京是清晨的时候,美国的夏威夷、纽约和希腊的雅典分别是什么时候?当北京是正午、傍晚、子夜的时候,它们又是什么时候呢?   4、学生分组模拟实验,填写实验记录,汇报交流。   四、拓展延伸   1.讲述:这样说来地球上不同地方的时间就有了差异了,它们的时间又能差多少呢?就先拿中国和美国来说吧。(教师在地球仪上中国北京这一点作个标记,让它正对着太阳。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来交流。)   2.教师介绍:你们说的很好,地球自转一周是一昼夜,我们知道一昼夜是24小时,那么如果把地球平均分成24份的话,那么每一份之间就相差一小时,(教师出示多媒体:世界时区图)现在请看这张时区图,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和美国相差12个时区,也就是12个小时了。   3.提问:同学们,经过这一节课的探究学习,相信你们一定明白了许多道理,也学到了不少知识,那么在以后的生活中你该怎么运用它们呢?   4.小结:对,学科学还要用科学啊,用科学的视角来看这个大自然你会有更多神奇的发现。小结: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不同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刻就有了早迟之分。地方时计算的一般原则(1)经度相同则地方时相同(2)经度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3)“东加西减”的原则。所求地点在东,用已知点的时间加上两地的时间差,所求点在西,则减去时间差第14课时一、复习本节课的知识,并检查。二、处理本节练习册上的练习:1、独立做2、小组交流3、交流展示4、老师评估并小结后记:学生基本能从地球仪上对谁先看到日出进行判断。第15课时8.昼夜温度的变化   教学目标   1.通过模拟实验,了解昼夜温差变化的原因,会进行科学的解释。   2.学会用曲线图分析数据,能从已有的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3.能凭借已有的经验对昼夜温差变化的形成原因进行大胆的猜测。   4.尊重证据,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5.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感受到探究的乐趣。   教学准备   温度计、黑色的纸袋、白炽灯、钟表、记录表、词典等较厚的书本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出示情境图)提问:观察这三幅图,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   二、探究新知   1.感知昼夜温度的变化。   (1)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一天中温度的感受。   (2)提出问题:昼夜温度的变化有没有规律呢?   (3)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温度变化的规律。   2.分析昼夜温度变化的规律。   (1)提出质疑:一天中温度变化究竟有什么规律?   (2)观察书中气温测量记录表,说一说:从记录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观察这几天的气温,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①提出任务:为了便于我们观察,直观的反映出温度变化的规律,任选两天的数据绘制曲线图。   ②学生绘制曲线图。   ③观察气温曲线图,交流发现。④整理交流,把发现记录在书上27面。观察气温曲线图发现:①早晚温度低,中午温度高②一天中,6:00温度低,14:00温度高③一天中,从6:00到12:00温度呈上升趋势,从14:00到晚上温度呈下降趋势   3.探究昼夜温度变化的原因。   (1)提出问题:昼夜温度变化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2)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推测。   (3)学生进行实验研究:   ①教师讲解实验要求。   ②小组合理进行分工,开始实验,并做好记录。   ③讨论分析。(重点引导学生分析记录,发现四支温度计温度的变化规律)   ④汇报交流。   (4)分析实验现象,探究实验结论。   ①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思考:实验中的白炽灯相当于什么?早上、正午的太阳光照射,分别类似于实验中的哪种情况?   ②结合实验分析:昼夜温度变化与太阳的照射有什么关系?(与照射的距离、角度、面积等有关)   三、总结延伸   1.说说你本节课的收获,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2.一年四季气温不一样,你认为是什么原因?3.昼夜温度的变化对动植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课后收集相关资料。小结:1、观察气温曲线图发现:①早晚温度低,中午温度高②一天中,6:00温度低,14:00温度高③一天中,从6:00到12:00温度呈上升趋势,从14:00到晚上温度呈下降趋势2、一天中温度变化规律:从6:00点到14:00点温度上升,从14:00点到晚上温度下降。3、昼夜温度变化与太阳的照射照射的距离、角度、面积等都有关。第16课时一、复习本节课的知识,并检查。二、处理本节练习册上的练习:1、独立做2、小组交流3、交流展示4、老师评估并小结后记:学生基本能知道一天中温度变化规律,但对原因欠缺理解。第17课时9一天中的动植物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查阅资料,能举例说明昼夜变化对动物的行为习性和植物的花开、花闭产生重要影响,建立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的初步认识。   2.学会调查身边动植物变化与昼夜交替的关系,能根据调查作出相应的分析和判断。   3.培养尊重证据的科学品质和进一步关注动物的行为习性和植物的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大量关于夜行动物的图片或影片片段,有关植物一天活动的图片资料,课前布置学生观察牵牛花或其它一种植物一天中的变化情况并记录,多媒体(一天中不同时刻的牵牛花图片、各种动植物昼夜不同变化的图片或录像、林奈和花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凌晨1点到6点你在干什么?   2.谈话:每个人身体里都有一个生物钟,在生物钟的作用下,这个时间段我们已进入熟睡状态。而当太阳升起的时候,人们才能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每个有生命的物体都有这样一个生物钟,那么他们的生物钟是不是和人类一样白天工作晚上睡觉呢?   3.学生畅谈,教师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了解昼夜对植物的影响1.(出示牵牛花早上和晚上的图片)提问:这7张都是牵牛花的图片,有什么不同?、   2.学生观察汇报:第一张是白天的牵牛花,它是盛开的。而到了中午牵牛花就会收拢花瓣,像人一样休息。而到了第二天凌晨四点左右,它又悄然张开了它的睡眼。   3.讨论: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也像牵牛花一样会随着昼夜的变化而变化?   4.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资料。(学生谈到晚间盛开的花,要表扬,明确植物有自己的生物钟)   5.教师出示课件。介绍其他植物的昼夜变化情况。   (1)学生观察向日葵、蒲公英、郁金香、昙花、合欢树等植物在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图片。思考:这些植物在一天中有什么变化?是什么在影响着它们发生变化?   (2)讨论:从这些植物的变化中你可以发现昼夜变化对植物行为有哪些影响?   (3)学生分组讨论   (4)教师小结: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比如,牵牛花需要蜜蜂传播花粉,清晨三四点钟是蜜蜂开始采蜜的时候,那时温度、湿度也适宜,牵牛花便在清晨四点左右开花了。所以,每种植物的生活习性都是受着节律的支配,这种节律有时按24小时变化着,和钟的周期一样。这种影响植物的节律我们也称作生物钟。正因为昼夜对植物的影响,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组成花的“时钟”。这些花在二十四小时内陆续开放。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开了,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是不是很有趣?   (5)教师出示课件,介绍“林奈和花钟”。   三、了解昼夜对动物的影响   1.提问:既然昼夜对植物有影响,那么对动物也有影响吗?能不能举例说明?   2.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图片或资料。   3.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你认识他们吗?这些动物哪些在昼间活动?哪些在夜间活动?   夜间活动:蛾,猫,猫头鹰,蝙蝠。   白天活动:狗,公鸡,刺猬,蜜蜂。   4.讨论交流:为什么它们会这样?   5.小结:原来动物也和植物一样,它们的活动也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它们也各自有着自己的生物钟。   四、课后延展   1.知道改变光照会影响动植物的生活规律。   (1)讨论: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认为的将白天变成黑夜,黑夜变成白天,生物的习惯会发生什么变化?(2)各小组设计验证方法。(也可以收集有关资料)1、温度会影响植物的生长,1、每种植物的生活习性都是受着节律的支配,这种节律我们也称作生物钟。2、白天开放的花:牵牛花、夜晚开放的花:昙花、仙人掌、3、夜间活动的动物:蛾,猫,猫头鹰,蝙蝠。   白天活动的动物:狗,公鸡,刺猬,蜜蜂第18课时一、复习本节课的知识,并检查。二、处理本节练习册上的练习:1、独立做2、小组交流3、交流展示4、老师评估并小结后记:学生基本知道大多数动植物一天活动的规律。第19课时10卵石的形成   教学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认识卵石形成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岩石的风化、搬运、磨圆等地质作用。认识流动水的力量、重力对地表改变的作用。   2.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加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想像能力。   3.形
本文档为【科学教案1-24课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中式烹调师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01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1-09-11
浏览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