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员工心理健康手册

员工心理健康手册

举报
开通vip

员工心理健康手册员工心理健康手册 前言 随着银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金融机制的不断完善,一方面,中国银行业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银行员工的工作压力也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银行员工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置于银行这个特殊的职业环境中,其日常工作及生活面临的压力更较一般职工为甚,成为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各种压力给广大银行工作者带来了诸如紧张、压抑、丧失信心等不良的心理状态,由此导致的效率下降、士气低落等问题逐渐凸现。面对诸多的工作压力源,心理健康会因压力源的影响而出现诸多问题。21世纪人类的最大杀手不是癌症,而是人类的心理问...

员工心理健康手册
员工心理健康手册 前言 随着银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金融机制的不断完善,一方面,中国银行业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银行员工的工作压力也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银行员工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置于银行这个特殊的职业环境中,其日常工作及生活面临的压力更较一般职工为甚,成为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各种压力给广大银行工作者带来了诸如紧张、压抑、丧失信心等不良的心理状态,由此导致的效率下降、士气低落等问题逐渐凸现。面对诸多的工作压力源,心理健康会因压力源的影响而出现诸多问题。21世纪人类的最大杀手不是癌症,而是人类的心理问题。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断言,没有任何一种灾难比心理障碍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更深重。如何使员工保持身心的健康和乐观向上的情绪,是每一个银行管理者面临的一个日益迫切的课题。 为了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我们编印了这本《心理健康知识手册》,希望通过它能让银行员工更好地认识自己,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目录 一、 关于健康 1、 健康的定义 2、 健康的评价标准 二、 关于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1、心理健康标准 2、心理不健康的危害 3、心理健康的十大误区 4、心理问题的等级划分 5、心理亚健康 6、压力来自何处, 7、精神防御机制 8、你了解自己的气质特征吗? 9、十种正常的异常心理现象 10、做梦与心理健康 11、关注“亚健康” 12、人是这样自寻烦恼的 13、活得太累的部分主观原因 14、IAD-网海中的暗礁 15、自杀者的内心世界 1 三、 关于心理咨询 1. 什么是心理咨询, 2. 心理咨询的五个不等式, 3. 哪些人应早看心理医生, 4、心理咨询,该做些什么准备, 5、十条非理性信念 四、心理调适 (一)企业员工的认知调适 (二)企业员工的情绪调适 (三)企业员工的意志调适 (四)企业员工心理调适的其他途径和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五)心态决定成败 (六)面对挫折 (七) 改变悲观、培养乐观 (八)柳暗花明——逆境带来新生 (九)不满,会使你有力 (十)磨练坚强的意志 (十一)怎样成为自信的人 (十二)失恋后如何调整心理 (十三)心理平衡靠自己 (十四)如何缓解工作压力, (十五)放松心情的25个方法 (十六)心理健康的钥匙:ABC理论 一、关于健康 (一)健康的定义: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 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健康是生活质量的基础;健康是人类自我觉醒的重要方面; 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有着丰富深蕴的内涵。 (二)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10条具体的评价标准: 1、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的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 2、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 任,事无大小,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 2 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二、关于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一)心理健康标准 综合国内外一些学者所提出的心理健康评判标准和尺度 ,列举了如下五条正常人的心理健康标准: 1、 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了解自己,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并能恰当估计自己的能力; 2、 能适度地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经常保持乐观、自信的心境,热爱生活,积极向上; 3、 意志健全,行动具有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总是有目的地进行各项活动,遇到问题是能经过考虑而采取果断决定; 4、 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积极进取的信念、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 5、 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用尊重、平等、信任、友爱、宽容、谅解的积极态度与人相处。 (二)心理不健康的危害 1、犯错误:由于心理不健康,会导致一个人犯很多错误,如:由于不善于控制情绪,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而与同事、夫妻等吵架,甚至动手打人,轻则犯错误,重则触犯刑法。 2、人生失败:很多人一辈子就碌碌无为,不仅事业不好,甚至婚姻也不好,其症结就是因为他们心理不健康。由于患心理疾病,他们不得不辞去工作,到处求医,有的长期受心理问题困扰,无心工作、学习和生活,被心理问题折磨得不成人样。 3、人际关系糟糕:心理不健康者人际关系一般都非常糟糕。不但上司讨厌,同事讨厌,回到家,爱人也讨厌。尤其是一些病态人格者,不但人际关系差,事业上也一事无成,有的甚至走上犯罪之路。 4、犯罪:心理不健康导致最严重的后果就是犯罪。如常见报道的连环杀手,这样的人心灵扭曲,仇恨社会,具有反社会人格和严重的病态心理。他们杀一个还不解气,一直杀下去,直至被公安机关抓获为止。 (三)关于心理健康的十大误区 误区一:身体健康就心理健康 此为心理健康的典型误解之一。国际卫生组织(WHO)早在1981年就指出健康不仅指心理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所以仅仅身体健康不等于健康,也不等于心理健康,它们是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的。只有两者都具备,一个人才能算健康。 误区二:心理不变态就算心理健康 心理不健康有许多种形式,心理变态只是其极端形式而已。根据状态,人的心理可用三区来表示:白色区、灰色区和黑色区。人处于心理白色区就是心理健康,处于黑色区则心理变态,而处于灰色区则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灰色心理调节得当就会回复为白色心理,不当则会发展为黑色心理。所以仅仅心理不变态的人不一定心理健康。 3 误区三:有心理问题就是有精神病 许多人对“心理健康”十分敏感又不屑一顾,认为有心理问题的人是十分可笑和可耻的,认为有心理问题就是有精神病。这是一种很伤害人的误解。人经常会有心理困惑,调解不当就会形成心理问题,长久得不到解决就会发展为心理疾病。几乎每个人都会有一般的心理问题,但不会都发展为精神病,所以一般心理问题与精神病没有必然的、内在的联系。 误区四:心理健康与心理问题是静态的、不可变化的 许多人认为心理健康就永远不会有问题,心理有问题就永远心理健康不了。这是一个误区。其实心理健康与心理问题是相对而言的,这二者是动态的、可逆的、有变化的。 误区五:心理问题只发生在少数人身上 在人一生中的不同时期都可能产生心理问题。其实,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是程度有轻有重,或是自己没 有意识到。 误区六:纪律、道德、思想问题与心理健康问题毫无关系 实际上,两者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例如,学生一到上课时就咳嗽不止或喜欢东张西望,老师往往以为是纪律或品德问题。事实上,这也可能是过重的学业负担产生的心理压力引起的躯体反应或心理逆反。 误区七:心理问题只能出现后再进行治疗 心理问题是能被早期发现、早期调适的,对心理问题同样应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 误区八:去看心理医生是丢人的事情 很多人觉得去看心理医生是很难为情的事情,认为看心理医生的人都心理变态。这是很大的误区。心理咨询在中国是个新生事物,人们对它的了解还不够,这可能是造成这种误区的原因之一。另外,许多人对心理咨询不信任,认为是骗人的东西。这也是误解。其实,正如哈佛大学博士岳晓东所说的:“心理咨询是一种享受而不是痛苦,是明智的选择而不是愚蠢的做法。” 误区九:心理上有“病”不用去看 长期以来只重视身体健康的宣传,致使人们身体有病大大方方地去看医生,但心理有问题却不好意思去看心理医生,小问题也逐渐成了大问题。 误区十:一次心理咨询就可以解决问题 对心理咨询的不了解也导致了人们过高的期望值,认为通过一次半次的心理咨询就可以解决所有的心理问题。其实,心理问题和身体疾病一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可期望很快就能痊愈。这自然也不是一次可以完成的。当然,也不是所有心理问题都需要多次咨询和治疗,简单的问题一次足矣。 (四)心理问题的等级划分 心理问题等级划分从健康状态到心理疾病状态一般可分为4个等级:健康状态--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 心理健康状态 从本人评价,他人评价和社会功能状况三方面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 4 1. 本人不觉得痛苦—即在一个时间段中快乐的感觉大于痛苦的感觉。 2. 他人不感觉到异常—即心理活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出现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现象。 3. 社会功能良好—能胜任家庭和社会角色,在社会环境下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实现自我价值。 ? 不良状态 又称第三状态,是正常人群中常见的一种亚健康状态,是由个人心理素质(如过于好胜、孤僻、敏感等)、生活事 件(如工作压力大、晋升失败、被上司批评、婚恋挫折等)、身体不良状况(如长时间加班劳累、身体疾病)等因素所引起。它的特点是: 1. 时间短暂—此状态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一周以内能得到缓解。 2. 损害轻微—此状态对其社会功能影响比较小。此类状态的人一般都能完成日常工作学习,只是感觉到的愉快感 小于痛苦感,“很累”、“没劲”、“不高兴”、“应付”是他们常说的 词汇 英语3500词汇语境记忆pets3考试词汇二年级反义词和近义词初中词汇词汇大全考研英语二高频词汇表 。 3. 能自已调整—此状态者大部分通过自我调整如休息、聊天、运动、娱乐等放松方式能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小部分人若长时间得不到缓解需看心理医生。 ? 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因为个人及外界因素造成心理状态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发展的超前、停滞、延迟、退缩或偏离。它的特点是: 1. 不协调性——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与其生理年龄不相称或反应方式与常人不同,如:成人表现出幼稚状态;儿童出现成人行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方式异常等等。 2. 针对性——处于此类状态的人往往对障碍对象(如敏感的事、物及环境等)有强烈的心理反应(包括思维、信念及动作行为),而对非障碍对象可能表现得很正常。 3. 损害较大——此状态对其社会功能影响较大。它可能使当事人不能按常人的标准完成其某项社会功能。 4. 需求助于心理医生——此状态者大部分不能通过自我调整和非专业人员的帮助而解决根本问题。心理医生的指导是必须的。 ? 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是由于个人及外界因素引起个体强烈的心理反应并伴有明显的躯体不适感。是大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其特点是: 1. 强烈的心理反应——可出现思维判断上的失误,思维敏捷性的下降,记忆力下降,头脑粘滞感、空白感,强烈自卑感及痛苦感,缺乏精力、情绪低落或忧郁,紧张焦虑,行为失常,意志减退等等。 2. 明显的躯体不适感——影响消化系统则可出现食欲不振、腹部胀满、便秘或腹泻等症状;影响心血管系统则可出现心慌、胸闷、头晕等症状;影响到内分泌系统可出现女性月经周期改变、男性性功能障碍等等。 3. 损害大——此状态之患者不能或勉强完成其社会功能,缺乏愉快的体验,痛苦感极为强烈。 4. 需心理医生的治疗——此状态之患者需心理医生治疗而康复。对此类患者的治疗一般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手段。 (五)心理亚健康 心理状态正常并不意味着没有一点问题,正常人也可能会出现短暂的异常心理现象。称之为“正常的异常心理”,也称心理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如下: 疲劳感: 通常有相应的原因,持续时间较短,经过良好的休息和适当的娱乐即可消除。 5 焦虑反应:焦虑反应是人们适应某种特定环境的一种反应方式,正常的焦虑反应常有其现实原因,并随着时过境迁而很快缓解。 类似歇斯底里现象: 多见于妇女和儿童。有些女性和丈夫吵架时尽情发泄、大喊大叫、撕衣毁物、痛打小孩,甚至威胁自杀。儿童有白日梦、幻想性谎言表现。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充分、不成熟所致。 强迫现象: 有些脑力劳动者,特别是办事认真的人反复思考一些自己都意识到没有必要的事。持续时间不长,不影响生活。 恐怖和对立: 站在很高但很安全的地方时仍会出现恐惧感,有时也想到会不会往下跳,跳下去是什么情景。这种想法如果很快得到纠正不再继续思考,属正常现象。 疑病现象: 很多人都将轻微的不适现象看成严重疾病,反复多次检查,但检查如排除相关疾病后能接受医生的劝告,属正常现象。 偏执和自我牵挂: 任何人都有自我牵连倾向,即假 设外界事物对自己影射着某种意义,特别是对自己有不利影响,如走进办公室时,人们停止谈话,这时往往会怀疑人们在谈论自己,其性质和内容与当时的处境联系紧密。 错觉: 正常人在光线暗淡、恐惧及期待等心理状态下可出现错觉,但经重复验证后可迅速纠正。 幻觉: 正常人在迫切期待的情况下,可听到“叩门声”、“呼唤声”。经过确认后,自己意识到是幻觉现象。正常人在睡前和醒前偶有幻觉体验,不能视为病态。 自笑、自言自语: 有些人在独处时自言自语甚至边说边笑,但有客观原因,能自我控制,属正常现象。 (六)压力来自何处, 1、社会环境因素 – 经济不景气 – 社会变迁的速度。 – 噪音、空气污染、交通阻塞、拥挤的空间。 2、 工作环境因素 – 任务方面:资源条件不佳、任务过重、任务多样化。 – 角色方面:角色负担过重,角色混淆。 – 人际关系:同僚的支持与否。 – 组织结构:呆板、管道不通。 3、 个人能力与期待 – 解决问题的能力 – 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 – 个人的抱负与理想:对他人或自己的期待与看法。 6 4、 重大生活事件 – 婚恋 – 亲子关系 – 健康 (七) 精神防御机制 精神防御机制,一般来说是在人们遇到困难时,所采取的一种能够回避面临的困难,解除烦恼,保护心理安宁的方法。换句话说,由于运用了精神防御机制,才免除或减轻了心理痛苦。但运用过份,就是病态了。 精神防御机制本身越原始,其效果越差;离意识的逻辑方法越远,则越近似于变态心理。 尽管每一个人都在有意无意地运用精神防御机制,但这种运用是继发的,是个人在其生活经因中学会的。因此人们所掌握的精神防御机制的方式又往往做为该人人格的一部分而表现出来。精神防御机制的种类很多,下面就较有定论的部分做一介绍。 1.压抑作用:就是把不能被意识所接受的念头、情感和行动在不知不觉中抑制到潜意识里去的作用。是精神防御机制最根本的方式。例如,一位中年妇女的独生女于十八岁时死于车祸,事情发生在十月份。当时她非常痛苦,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她把这不堪忍受的情绪抑制、存放到潜意识中去,“遗忘”了。这些潜意识中的情绪不知不觉地影响她的情绪,果然她每年十月份均会出现自发抑郁情绪,自己不知道为什么,药物治疗也无效。 2.否定作用:把引起精神痛苦的事实予以否定,以减少心灵上的痛苦。例如,小孩打破东西闯了祸,往往用手把眼睛蒙起来;癌症病人否认自己患了癌症;妻子不相信丈夫突然意外死亡„„ 3.退化作用:当人们感到严重挫折时,放弃的成人方式不用,而退到困难较少、阻力弱弱、较安全的境地,儿童时期,无意中恢复儿童期对别人的依赖,而不积极求治自己的疾病,害怕再负成人的责任。 4.幻想作用:指一个人遇到现实困难时,因为无力实际处理这些问题,就利用幻想的方法,任意想象应如何处理心理上的困难,以达到内心的满足。例如,“灰姑娘”型幻想,即一位在现实社会里倍受欺凌的少女,坚信她有一天可以遇到诸如英俊王子式的人物,帮助她脱离困境。 5.转移作用:指对某一对象之情感,因某种原因(发生危险或不合社会习惯)无法向其对象直接表现时,而转移到其它较安全或较为大家所接受的对象身上。例如,一个售货员或一个服务员因家中一大堆烦恼问题既无法解决又不能向孩子或老人发泄,只好迁怒于顾客,服务态度极差。 6.合理化作用:个人遭受挫折、或无法达到所追求的目标以及行为表现不符合社会规范时,给自己找一些有利的理由来解释。虽然这理由常常是不正确的,在第三者看来是不客观或不合逻辑的,但本人却强调这些理由去说服自己,即用一种能为自己所接受的理由来替代真实的理由,以避免精神上的苦恼。例如,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 7.投射作用:一般是指将自己所不喜欢或不能接受的性格、态度、意念,“投射”到别人身上或外部世界去,而断言别人是这样的现象。例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属于 7 这种作用。 8.摄入作用:或称内向投射,与投射作用相反。指广泛地、毫无选择地吸收外界的事物,而将它们变为自己内在的东西。如常言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由于摄入作用,有时候人们爱和恨的对象被象征地变成了自我的组成部分。如当人们失去他们所喜爱的人时,常会 模仿他们所失去人的特点,使这些人的举动或喜好在自己身上出现,以慰藉内心因丧失所爱而产生的痛苦。相反,对外界社会和他人的不满,在极端情况下变成恨自己因而自杀。 9.反向作用:又称“矫枉过正”现象,为处理一些不能被接受的欲望及冲动所采用的方法。这是由于人的许多原始的行动欲望,是自己和社会规范所不能容忍的,所以常被压抑而潜伏到潜意识中去,不为自己所察。但它们仍有极大的动力,随时在伺机蠢动。人们为了害怕它们可能会突然冒出来,不得不加以特别防范。例如,有很强烈的吃手动机的小孩,见到妈妈马上把双手背在身后,声明“妈妈我没有吃手”。有的人对伺机报复的对象内心憎恨,而表面却非常温和,过分热情。可见如果人的某些行为过份的话,表明他潜意识中可能有刚好相反的欲望。 10.补偿作用:即一个人因生理上或心理上有缺陷,而感到不适时,企图用种种方法来弥补这些缺陷,以减轻不适感。例如,盲人的触觉、听觉敏锐。又如,一个一向淘气的十岁男孩,由于突然同时失去了母亲和妹妹,他的父亲就把全部爱和希望给予了他,使他感到自己应该懂事了,不能再淘气了,于是一下变为好学生。但是过份的补偿则可导致心理变态。 11.仿同作用:把一个他所钦佩或崇拜的人的特点当作是自己的特点,用以掩护自己的短处。仿同有两种,一种近似模仿。例如,在不知不觉中,男孩模仿父亲,女孩模仿母亲。另一种是利用别人的长处,满足自己的愿望、欲望。例如,一个不漂亮的女孩子喜欢和一个漂亮的女孩子作朋友,她可以因为别人夸奖她的女友而感到自豪。 12.隔离作用:把部分事实从意识境界中加以隔离,不让自己意识到,以免引起精神的不愉快。最常被隔离的,乃是整个事情中与事实相关的感觉部分。如老人常不说死而说“归天”“长眠”等。在心理治疗中,医生注意发现病人使用隔离作用的现象,可帮助找到病人的重大心理问题。因为病人在潜意识中所要掩饰的,正是心理治疗可能针对的问题。 13.抵消作用:是指以象征的事情,来抵消已经发生了的不愉快事情,以补救心理上的不适与不安。例如,按我国习惯,过阴历年时不要打破东西。万一小孩打破了碗,老人则赶快说“岁岁平安”。 14.升华作用:人原有的行动或欲望,如果直接表现出来,可能会受到处罚或产生不良后果,从而不能直接表现出来。如果能将这些行动或欲望导向比较崇高的方向,使其具有建设性,有利于社会和本人,这便是升华作用。例如,一位具有强烈嫉妒心的人,理智又不允许他表现出嫉妒别人的成就,于是他发奋学习,成绩超过别人。这对于社会和他本人均有积极意义。 15.幽默作用:也是一种积极的精神防御机制的形式,是较高级的适应方法之一。当一个人遇到挫折时,常可以幽默来化解困境,维持自己的心理平稳。例如,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不幸有位脾气暴躁的夫人。有一次,当他在跟一群学生谈论学术问题时,听到叫骂声,随着他夫人担一桶水来,往他身上一泼,弄得人全身都湿透了,在场的人都很尴尬。可是苏格拉底只是一笑,说:“我早知道,打雷之后,一定会下雨。”本来很难为情的场合,经此幽默, 8 事情也就化解了。 在了解了这些精神防御机制以后,每一个人都可以试着侦察一下自己时时无意中运用的精神防御机制是哪几种,如果它们本身比较原始,或过份地被适用了,就有意地改变一下,以求身心健康。 (八) 你了解自己的气质特征吗?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你能否顺利和成功与心理素质的好坏有很大关系。我们常常发现人和人不一样:有的人容易激动,做事雷厉风行;有的人机智灵活;有的人天生慢性子;还有的人非常脆弱,经不起风浪。这种性格的差异就是“气质”。从心理学角度讲,人的内在气质与情感、信心、意志力和韧性等心理素质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的气质带有先天遗传的性质,它能影响人的行为方式、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各种气质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气质类型,才能发挥优点、克服缺点,实现自己心理素质基础的一定程度上的转化。这里所谈及的内在气质是指心理学界普遍公认的体内四液说。 体内四液说(认为此学说的起源可追溯到古希腊),人的体内有四种液体,即粘液、黄胆汁、墨胆汁和血液。人的气质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胆汁质 强而不平衡。这样的人情感和情绪发生迅速,爆发力很好。同时,情感和情绪消失得也快,情绪趋于外向。智力活动灵敏有力,但理解问题容易粗枝大叶。意志力坚强,不怕挫折勇敢果断,但容易冲动,难以抑制。工作热情高,表现得雷厉风行,顽强有力。 多血质 强而平衡,灵活性高。这种人情感和情绪发生迅速,表露于外,极易变化,灵活而敏捷,动作活泼好动,但往往不求甚解。工作适应力强,讨人喜欢,交际广泛。容易接受新事物,也容易见异思迁而显得轻浮。 粘液质 强而平衡,灵活性低。这种人情绪比较稳定,兴奋性低,变化缓慢,内向、喜欢沉思。思维和言行稳定而迟缓,冷静而踏实。对工作考虑细致周到,不折不扣,坚定地执行自己已经做出的决定,往往对已经习惯了的工作表现出高度热情,而不容易适应新的工作和环境。 抑郁质 弱性,易抑制。这种人情绪体验深刻,不易外露。对事物有较高的敏感性,能体察到一般人所觉察不到的东西,观察事物细致。行动缓慢、多愁善感,也易于消沉,工作时常常显得信心不足,缺乏果断性。交往面较窄,常常有孤独感。 (九)十种正常的异常心理现象 精神正常并不意味着没有一点问题,关键是这些症状的产生背景、持续时间、严重程度以及对个体和环境的不良影响如何。正常人也可能出现短暂的异常现象,时间短、程度轻,尚不能贴上精神病的标签。 9 1.疲劳感:通常有相应的原因,持续时间较短,不伴有明显的睡眠和情绪改变,经过良好的休息和适当的娱乐即可消除。 2.焦虑反应:焦虑反应是人们适应某种特定环境的一种反应方式。但正常的焦虑反应常有其现实原因(现实性焦虑)如面临高考,并随着事过境迁而很快缓解。 3.类似歇斯底里现象:多见于妇女和儿童。有些女性和丈夫吵架尽情发泄、大喊大叫、撕衣毁物、痛打小孩,甚至威胁自杀。儿童可有白日梦、幻想性谎言表现,把自己幻想的内容当成现实。这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充分、不成熟所致。 4.强迫现象:有些脑力劳动者,特别是办事认真的人反复思考一些自己都意识到没有必要的事,如是不是得罪了某个人,反复检查门是否锁好了等。但持续时间不长,不影响生活工作。 5.恐怖和对立:我们站在很高但很安全的地方时仍会出现恐怖感,有时也想到会不会往下跳,甚至于想到跳下去是什么情景。这种想法如果很快得到纠正不再继续思考,属正常现象。 6.疑病现象:很多人都将轻微的不适现象看成严重疾病,反复多次检查,特别是当亲友、邻居、同事因某病英年早逝和意外死亡后容易出现。但检查如排除相关疾病后能接受医生的劝告,属正常现象。 7.偏执和自我牵挂:任何人都有自我牵连倾向,即假设外界事物对自己影射着某种意义,特别是对自己有不利影响、如走进办公室时,人们停止谈话,这时往往会怀疑人们在议论自己。这种现象通常是一过性的,而且经过片刻的疑虑之后就会省悟过来,其性质和内容与当时的处境联系紧密。 8.错觉:正常人在光线暗淡,恐惧紧张及期待等心理状态下可出现错觉,但经重复验证后可迅速纠正。成语“草木皆兵”、“杯弓蛇影”等均是典型的例子。 9.幻觉:正常人在迫切期待的情况下,可听到“叩门声”、“呼唤声”。经过确认后,自己意识到是幻觉现象,医学人士称之为心因性幻觉。正常人在睡前和醒前偶有幻觉体验,不能视为病态。 10.自笑、自言自语:有些人在独处时自言自语甚至边说边笑,但有客观原因,能选择场合,能自我控制,属正常现象。 (十) 做梦与心理健康 人人必梦,夜夜有梦。这是现代心理学、生理学研究的科学结论。人的睡眠过程,分为“无梦睡眠”和“有梦睡眠”两个不同的阶段。一夜中两个不同的阶段要交替4—6次。科学家认为,人体通过大脑要求有一个连睡带梦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我们全身彻底休息放松,并且调整我们善良温和的性格。 梦属于想象范畴,是在睡眠条件下所产生的一种无意想象,其内容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归纳起来,引起做梦的原因大致有二: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千奇百怪的梦大都与本人日常生活中的愿望、想象、回忆、忧虑、思念等精神活动有关。 ?内外部刺激的影响。就象古书上说的“甚饱则梦与,甚饥则梦取”。白天劳累过度,临睡前深思熟虑次日的工作或纠缠于白天不愉快的事情,身体有病,如头痛发烧、心脏不好 10 以及睡眠的姿势不适,床铺被褥不舒服等,都会对做梦有影响。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梦既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又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一般地说,梦对于人的身心健康没什么消极的影响。但是,如果一个人老是恶梦不断,或者做梦后又总是忧心忡忡,长此以往,梦特别是恶梦则难免有害于人的身心健康。 那么,怎样才能摆脱恶梦的纠缠呢, ?保持乐观情绪。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生活愉快、情绪乐观、性格开朗的人,一般是不大会做恶梦的;即使偶尔做了恶梦,也不会在梦后念念不忘,情绪紧张,庸人自扰。可见,保持乐观情绪,乃是防止与消除恶梦影响的基础或前提。 ?讲究用脑卫生。梦是在睡眠过程中人脑某些部分继续活动的产物。因此,要防止与消除恶梦的产生,就需要我们学会科学地使用大脑,注意有张有弛,合理作息。 ?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学会自我解梦。所谓学会自我解梦,一是要破除对梦的种种迷信。梦并不妨碍睡眠并不有损身体健康反而是有益于提高睡眠质量与身心健康。这样,即使做了某种所谓不祥之梦,也会泰然处之。二是把梦的内容作积极的解释。通过自我暗示,对心身产生积极的影响。三是梦也可能是某种疾病的迹象,梦者应及时去就医诊治。梦的征兆并不神秘。实际上,该微弱病痛早已存在,只是由于白天刺激众多,工作繁忙,没有察觉到;但人入睡后,由于万籁俱寂,刺激减少,该微弱病痛便在梦中被察觉到了。 (十一) 关注“亚健康” 常有患者向医生诉说,他们感到无缘无故的头痛、两眼发黑、疲乏无力、失眠、心绪不宁、心慌甚至视力模糊、呼吸困难、自我感觉不佳,工作能力大不如前。医生给他们检查却查不出疾患。其实,这是一系列疾病的前兆,医学家把这种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称为人的第三种状态或“亚健康”。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压力的增大,在发达国家和城市中,除了确诊的病人外,常人眼中的健康者有一半左右处于“亚健康”状态。据统计资料 表明,国内目前也有近半数左右的人处于这种状态,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追究引起人的第三种状态的原因,主要是饮食不合理所致。当机体摄入热量过多或营养贫乏时,都可导致机体失调。过量吸烟、酗酒、睡眠不足、缺少运动、情绪低落、心理障碍以及大气污染、长期接触有毒物品,也可出现这种状态。“亚健康”对于人体健康的重大危害早被历代医学研究所证实。美国著名医学专家经过十多年研究认为,第三种状态的人,既有坠入疾病深渊的可能,又有成为健康人的希望。因此,国际卫生组织前不久就此提出现代人的“健康”新概念: 1、利用合理多样的饮食摄取营养。没有任何一种食物能全面包含人体所需的营养。西方营养学家提倡每人每天要吃50种食品以上。而我们日常多数人的食物都存在单调化,长期一贯制,根本不是以自身身体需要来进行膳食安排,我们讲吃多种食物,是改革习以为常的不良饮食习惯,多吃不常吃的,山珍海味要有,牛奶要喝,粗粮、杂粮、蔬菜、水果要多吃,这样才符合科学合理均衡营养观念。自己调理好饮食,便是作自己最好的医生。饮食合理,疾病就不易侵入,自己建立科学合理饮食机制还有一个对身体健康有益的地方,就是饮 11 食的食疗作用。中国传统食疗是最优秀的营养健身成果。药膳是中国饮食文化和医疗文化的结晶,提倡以食为主,药食结合,起到良好食疗效果。因此在日常饮食生活中,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适当安排食疗食品能起到防病治病作用。建立自我饮食机制还要注意饮食方法,凡是暴饮暴食,大饥大饱,瞎吃乱吃都是不科学的。一定做到定时定量,有针对性,均衡消化,保证营养。 2、千万别透支睡眠。现代人的睡眠透支已成为目前最流行的都市病。在对工作和娱乐的热情日趋高涨的同时,人们睡眠的时间越来越少。伴随着社会的变革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睡眠不足也已成为我国当今最普遍的健康和社会问题。自古以来,睡眠一直占据人类生活1,3左右的时间,它和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睡得香”为健康的重要客观标志之一。人们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当感到情绪不佳或者身体不适时,美美地睡上一觉后,会觉得精神倍增,身体的不适也会有所减轻,甚至恢复如常。由此可见,质量好的睡眠确是一味有益身心健康的滋补品。这其中确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3、建立动养机制。人的健康躯体也是一种神形的表现,之所谓要神形兼备。人的健康的精神状态来自于自身的思想意志,一方面人总是要有精神的,另一方面精神也要靠肢体,人体的各种力量的养护,使人的思维,内脏各器官功能都保持兴旺状态,人才能显得精神无比。人的形养还在于自身体育锻炼。人之所以生病,很多原因是不加强锻炼造成的,更有甚者,现代人热衷于都市生活忙于事业,忙于工作,而身体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加强自我运动锻炼可以防病治病,延缓衰老。 4、培养多种兴趣,保持精神旺盛。广泛的兴趣爱好,会使人受益无穷。它可以增加你的活力和情趣,使生活更加充实,生机勃勃,使娱乐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因此,人们在娱乐活动中,应该发展多种兴趣。比如说,可以培养自己听音乐、钓鱼、养花、绘画、集邮、跑步、打太极拳等多种兴趣。这些有益的活动不仅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而且能够辅助治疗一些心理疾病。无数事例证明,广泛的兴趣对健康是十分有益的。 5、善待压力,心胸开阔。善待压力,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处世观,把压力看作是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好抗压的心理准备。遇到突如其来的困难和压力,不要惊慌失措,要静下心来,审时度势,理顺思绪,从困境中找出解决问题、缓解压力的办法。其次,要确立切实可行的目标定向,切忌由于自我期望过高,无法实现而导致心理压力,倘若目标经过积极努力有可能实现,无论出现何种艰难和困厄,都不要退缩和逃避,要借助压力的刺激,不断强化自己的意志,充分发挥全身的能量,达到目标。再者,要学会适度卸减压力,以保证健康、良好的心境。使体内的正气旺盛,去除致病因素,早日回到第一状态,成为健康人。 (十二)人是这样自寻烦恼的 1. 滚雪球式地扩大事态:让问题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地扩大。 2. 反其道而行之:把别人的问题揽到自己身上而自怨自艾,自寻烦恼。 3. 盯着消极面:注意力集中在那些不好的事情上,你就会用消极的方法来制造烦恼。 4. “我早就知道会如此”综合症:如果你预料到坏事会出现,它多半是会兑现的。 5. 做不可实现的梦:如果你想真正地灰心丧气,就把自己的目标制定的高不可攀吧~ 6. 蠢人的黄金律:把其他人都看得一钱不值,对他们不屑一顾,自己就变得众叛亲离。 12 7. 制造隔阂:绝对不赞扬别人、不使用任何鼓励之词。其次,喋喋不休地批评、挑刺、埋怨、小题大做。 8. 以殉难者自居:把自己放在受苦受难者的位置上便会制造出恶劣情绪,且能使周围的人感到讨厌,因此你的感觉变得更糟。 你愿意这样自寻烦恼吗, (十三)活得太累的部分主观原因 1. 想讨得每个人的好感; 2. 事事都想争第一; 3. 太在意自己的言行; 4. 爱做老好人,承诺太多; 5. 疑心病太重; 6. 对别人事事不放心; 7. 太会求全责备; 8. 爱扩大事态,给自己加压; 9. 缺乏主见,优柔寡断; 10. 缺少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没有统盘考虑。 (十四)IAD-网海中的暗礁 互联网成瘾综合症是一种现代的新形式的心理疾病。上网者因缺乏社会沟通和人际交流,将网络世界当作现实生活,脱离时代,与他人没有共同语言,从而出现孤独不安、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等症状,严重的甚至有自杀意念和行为。这种症状就是“互联网成瘾综合症”,简称IAD。 针对IAD的一些有效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 要明确上网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工作、学习知识与调节生活; 自觉限制上网的时间,可在网上设立“限时报警”服务; 要合理安排上网与参加社交活动的时间; 如果恋网程度愈重,最好是暂停上网,反省一下自己,采取适当的措施。 (十五)自杀者的内心世界 近代心理学者认为,人的主观经历、感受在不同性格、不同人生观的人身上产生不同的效果。自杀者通常都是情绪忧郁,对生活的转变和打击存在悲观失落的挫败感,所以他们会有以下三种看法感受: 1. 对自己的看法——通常他们都会感到自己无能、没有价值,倾向于不断反复想着那个打击或不愉快的经历,然后就会自责、内疚、自我贬低等。 2. 对其他人的看法——有强烈忧郁和自杀思想的人通常都会感到无助,觉得别人帮不了他,对自己和四周的事物都变得漠不关心,一副完全放弃的态度。 3. 对将来的看法——当他们感到自己不值一文,必定会感到自己没有将来和希望,既然自己没有将来与希望,“明天”只会是更痛苦难过,只会带给别人更多烦恼,因此他们便会 13 越来越感到自杀是该行的路。 三、关于心理咨询 1. 什么是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到底有什么用,当遇到心理困惑的时候,真得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来获得心灵安慰、心理平衡吗,这些是从事心理咨询和想了解心理咨询、想尝试心理咨询的所有人的疑惑,让我们先听一个很古老的神话,再谈这个问题吧。 古希腊有个传说,传说在一个王国城堡的附近有个女魔,叫“斯芬克斯”。她整天守着那条过往行人必经的路,让人猜一个谜:“什么东西早上是四条腿,中午是两条腿,傍晚是三条腿”。如果行人不能答对谜底,她就会把他吃掉;如果猜出来了,她自己就会死去。无数的人都不能猜出谜底,于是王国中死去了许多的人,外面的人也不敢来这里了,王国内外充满了恐惧。终于有一天,一个叫“俄底浦斯”的年轻人来到了斯芬克斯的面前,说出了这 东西”的谜底——“人”~斯芬克斯于是死了,而这个谜语始终流传了下来。 个神奇“ 所谓“当局者迷”,当是神话中遭遇厄运者的最好哀悼了吧,~“斯芬克斯之迷”于今天的我们,可能已不是一个难题,而它所暗含的误区,却是不分时代、不分民族、不分老幼、不分性别地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自己很多时候是认不出自己的,是很难看清自己的。而这层“糊里糊涂”并不能给人带来快乐,渴望了解自我是人天生的需要,因为只有了解自我,了解了真正的需求与愿望,才可以在现实中找到方向,明白生命的意义,才可以当你走得很累很辛苦的时候,并不觉得委屈与懊悔;也只有了解了自我,才可以撕去太多的因所谓“生活”而带上的种种“面具”,享受清新与安宁~一个人不能真正了解自身,纵使忙碌不停,终是茫然痛苦;纵使优裕富足,终是难奈空虚„„ 其实“斯芬克斯之迷”永远地留了下来,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地破解它、诠释它,希望找到合理的个人答案,而不落为“厄运者”~ 心理咨询就是采用一些相对便捷或称为专业的方式,与当事人一起去揭示“斯芬克斯之迷”,一起去探索心灵,感受真我,发现谜底,获得成长、成功的力量。因为心理咨询是一种心灵的对话,在这一时空中,你可以逐层褪下繁重的装束,可以放心地没有干扰地去看自己,去思考自己,不会遭遇嘲笑,不必忍受评价,有的只是倾听、关注、同感与挑战,你可以全神贯注直抵心灵深处~ 不同的时期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因此心理咨询对于每个人都是必需的,只是寻求的方式不同罢了:对父母、对朋友、对神灵、对先知、对“客观的我”、对专业咨询员,而不同的方式也就有了不同的结果,一吐为快、同情安慰、引导指教„„发展到今天,心理咨询的工作则较规范化了,主要归属了专业的咨询人员,使得咨询能够更切实地对人有所帮助,使人走出咨询情境后仍满载被关怀的感受,能够学会在现实中应对际遇:学习、工作、生活~ 心理咨询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呢, 想象一片沙漠,你是那里唯一的跋涉者,你走得很累、很孤独、很焦渴,突然眼前出现了一片绿洲,感受一下此刻的心情;你捧起一汪清水,珍惜地开始滋润自己的嘴唇、喉咙、 14 肠胃,及至全身;回头看看走过的路,看看这片绿洲,再看看前方的路,洗把脸,然后放步前行,体验一份值得~这个过程就是心理咨询的感觉~ 想象一辆空的公车将近,你是排队人中的一个,现在的位置并不理想,很可能上车就没有座位了,而你的路途遥远,感受此时此刻~你可能有三种选择:其一,不管怎样上车再说;其二,挤到前面去,抢先上车;其三,随队列前行,排到前面,但等下一辆空车再上。至于最后到底怎样了,由你决定~——与你一起分析具体情形,设想多种选择就是心理咨询,而决定仍然是你的权利,只是决断时多了一些明知。 2. 心理咨询的五个不等式 心理问题?精神病 心理咨询在我国是一门起步较晚的新兴学科,人们对它有一种神秘感。来访者通常都是左顾右盼、鼓足了勇气才走进诊室,在医生反复保证下,才肯倾吐愁苦;或是绕了很大圈子,才把真实的情况暴露出来。因为在许多人眼里,来咨询的人很可能有什么不正常或有精神病,要不就是有见不得人的隐私或道德品质方面有问题。此外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表露出情感上的痛苦是软弱无能的表现,对男性来说尤其如此。以上种种原因,使得很多人宁愿饱受精神上的痛苦折磨,也不愿或不敢前来就诊。其实,心理问题与精神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每个人在成长的不同阶段及生活工作的不同方面,都有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消极情绪的产生。对这些问题如能采取适当的方法予以解决,个体就能顺利健康地发展;若不能及时加以正确处理,则会产生持续的不良影响,甚至导致心理障碍。这样看来,心理问题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就这些问题求助于心理咨询并不意味着有什么不正常或有见不得人的隐私,相反,这表明了个体具有较高的生活目标,希望通过心理咨询更好地自我完善,而不是回避和否认问题,混混沌沌虚度一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精神病就是疯子,其实他们所说的精神病严格地来讲是重性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躁郁症等,它与一般的心理问题和轻度心理障碍有很大区别。绝大部分精神病人对自己的疾病没有自知力,更不会主动求医。 心理学?窥见内心 两个久未谋面的老同学在路上不期而遇,其中一个知道对方是心理治疗师,就让他猜一猜自己现在心中想些什么。许多来访者也有类似的心态,他们不愿或羞于吐露自己的心理活动,认为只要简单说几句,咨询者就应该能猜出他心中的想法,要不就表明咨询者水平不高。其实心理治疗师也是人,他们没有什么特异功能能窥见他人的内心世界,他们只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来访者提供的一定信息进行讨论和分析,并进行咨询与治疗。因此,来访者需详尽地提供有关情况,才能帮助医患双方共同找到问题的症结,有利于治疗师作出正确的诊断并进行恰当的治疗。 心理咨询?无所不能 许多来访者将心理咨询神化,似乎咨询者无所不会、无所不能,就像一个“开锁匠”,什么样的心结都能一下打开,所以常常来诊一两次,没有达到所希求的“豁然开明”的心境,就大失所望,再也不来了。实际上,心理咨询是一个连续的、艰难的改变过程。心理问题常 15 与来访者的个性及生活经历有关,就像一座冰山,积封已久,没有强烈的求助、改变的动机,没有恒久的决心与之抗衡,是难以冰消雪融的,所以来访者需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心理医生?救世主 一些来访者把心理医生当作“救世主”,将自己的所有心理包袱丢给医生,以为医生应该有能耐把它们一一解开,而自己无须思考、无须努力、无须承担责任。多年来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就是,病人看病,医生诊断、开药、治疗一切由医生说了算,要求病人绝对服从、配合,因此来访者自然而然地把这种旧的医学模式带进心理咨询。然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是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物,心理医生只能起到分析、引导、启发、支持、促进来访者改变和人格成长的作用,他无权把自己的价值观和愿望强加给来访者,更不能替来访者去改变或作决定。来访者需认识到,“救世主”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只有改变自己、战胜自己,最终才能超越自我,达到理想目标。倘若把自己完全交给医生,消极被动,推卸责任,只会一事无成。 心理咨询?思想工作 来访者中还有另一种极端的认识,就是认为心理咨询没多大用处,无非是讲些道理,因而忽视或未意识到心理问题是需要治疗的。一女孩因强迫观念痛苦异常前来就诊,家人反对并干涉:“你就是死钻牛角尖,想开点就会好的。”亦不让患者服药。患者得不到家人的理解支持,内心很绝望,从而影响到治疗的连续性和效果。心理咨询作为医学中的一门学科,有着严谨的理论基础和诊疗程序,它与思想工作是有本质区别的。思想工作的目的是说服对方服从、遵循社会规范、道德标准及集体意志,而心理咨询则是运用专门的理论和技巧寻找心理障碍的症结,予以诊断治疗,咨询者持客观、中立的态度,而不是对来访者进行批评教育。另外,某些心理障碍同时具有神经生化改变的基础,需要结合药物治疗,这更是思想工作所不能取代的。 希望来访者能通过上述几个“不等式”了解心理咨询的性质和工作方式,打消顾虑,敞开心扉,积极主动地与心理医生进行配合,帮助自己解除痛苦,营造积极健康的生活。 3. 哪些人应早看心理医生 精神分裂症有很多可以发现的症状,只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大部分人均可以有良好的恢复。那么,哪些人应该及早看心理医生呢,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表现: 1.早期: 1)神经衰弱表现:失眠、头痛、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工作缺乏热情,学习和工作能力下降。可持续数周到一年多。 2)强迫症状群:怕脏,怕得病,怕说错话,怕别人看自己,或毫无原因的恐惧,或刻板仪式动作。可持续数月到数年。 3)人格的改变:对人冷淡,躲避亲人,并怀敌意;或寡言少语,好独自呆坐,或无目的漫游,生活懒散,不守纪律;性格反常,无故发脾气,敏感多疑,自语自笑。 4)老是感觉自己的形体变样了,过度地照镜子,好打扮;怀疑自己不健康,反复看医生。 2.临床期(病症表现典型期): 16 1)幻觉症状:如在没有人时或夜深人静时听见奇怪的声音或说话声;看见一些不存在的东西等等。 2)妄想症状:无端怀疑别人在议论自己,甚至欲加害自己。 3)思维混乱。 4)行为怪诞。吃一些不能吃的东西,如:草木、脏物、肥皂,喝脏水或伤害自己等等。 4、心理咨询,该做些什么准备, 心理有问题去看心理医生,如同躯体有病到医院看大夫。但由于人们对心理咨询的一般知识了解不多,以至把看躯体疾病的习惯用于看心理医生,影响了咨询效果。所以去咨询,略知些咨询常识最好。 一、咨询者本人要有心理咨询的愿望。心理咨询是以语言沟通为基础,这种沟通是建立在咨询者对医生的信任和自愿的基础上。若来访者没有沟通的愿望或是被亲朋好友带领至此,是不会情愿地谈及真实的自我,咨询效果会受到影响。 二、咨询者不必担心谈话的内容外露。心理医生工作的原则之一是为咨询者保密,有些咨询者因有这种担心,咨询时往往隐去某些问题,不利于医生做出诊断和提供帮助。 三、咨询者最好有自助意识。心理咨询除有心理医生的启发引导帮助,还需要咨询者积极主动配合。有的咨询者没这种意识,在咨询后对医生布置的作业不实施。如对恐怖症患者的治疗是先练习放松法,再进行系统脱敏疗法,这是一个连贯程序,有的咨询者回家不练习,总想在医生那里讨一种简单的治疗方法或药物,导致咨询半途而废。 四、咨询者勿急于追求效果,欲速则不达。心理问题、心理疾病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它可能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比如人际交往障碍,有的咨询者出现障碍的原因是因为性格偏内向、口吃、怕别人讥笑、拒绝与人交往引起的,咨询时首先要打破这一循环链,使咨询者改变自身对口吃的认识,消除紧张焦虑情绪,学习与人交往的方法技巧。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并不是短期就能达到的。还有些心理问题或疾患需要有关人员同步参与咨询,如孩子的问题父母参与,婚姻问题夫妻参与。 五、理解咨询的时间限定。咨询一次约50分钟,若时间长、内容多,不便于咨询者清晰地理解接受主要问题的核心部分。 5、十条非理性信念 美国心理学家艾里斯认为,每个人都有理性的一面,又有非理性的一面。一些非理性的信念在日常生活中是很普遍的,然而它们常常会引起人们的情绪困扰和行为上的不适应。以下是十条常见的非理性信念: ? 我应该得到所有人的喜爱和赞许。 如同一件事不能满足所有人的观念让所有的人都喜欢,一个人也是一样。按自己的目标做好自己让更多的人喜爱和赞许你。 ? 有价值的人应该是全能的,应在各方面都比别人强。 所谓人无完人,在这个多元的时代更加困难,何况术业有专攻,有价值的人并不一定是全能的。 ? 任何问题都能找到一个正确或完美的答案,如果不能,那将是糟透的事情。 17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许多问题并没有正确或完美的答案。所以,不要任何问题都一定要去寻求一个正确或完美的答案。 ? 不愉快的情绪是由外界引起的,自己无法控制。 这是典型的外部归因,认为什么都是外界的原因,上天安排等,而不是自己的问题。不愉快的情绪是由不合理的信念引起的,自己是可以调节控制的。 ? 对于危险或可怕的事情,一个人应该非常小心,而且应该随时顾虑到它可能发生。 很多外部的事情我们无法预料、控制,人如果时刻担心、顾虑危险或可怕的事情发生,那将寸步难行甚至容易给自己暗示增加事情的发生的几率。只要自己注意安全,不去担心、顾虑,很多事情是不会发生的。 ? 逃避困难、挑战与责任要比面对它们容易的多。 人生道路上我们会遇到无数的困难、挑战与责任,逃避也许能暂避一时但是这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甚至会使问题更加严重。所以面对它们并尝试的解决它们才是正确的方式。 ? 人应该依赖他人,并且依赖比自己强的人。 人需要别人的帮助这是肯定的,但是不能形成依赖,很多事都是需要自己去完成的,如果过分依赖他人,时间久了,被你依赖的人也会感到烦的。 ? 过去的历史是现在的主宰,过去的影响无法消除。 以史为鉴,总结过去,面对现实,成就将来。 ? 对于别人的行为和处境,我们应当予以非常的关切。 ? 对于有错误的人应该给予严厉的惩罚和制裁。 人,不可能不犯错误,错误并不可怕,怕的是不能从错误中学习犯同样的错误。严厉的惩罚和制裁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错误的。 非理性的理念具有的三个特征: 第一,绝对化。绝对化是指被认知者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人对事都怀有认为其必定怎样或必定不怎么样的信念,极易走极端。这种信念经常与“必须”、“应该”这些词联系在一起。 第二,概括化。概括化是指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过分概括化的表现有,他人稍有过失就全盘否定,个人偶遇不幸就前途无望等,结果很容易陷入消极情绪之中。例如,非理性信念之十。 第三,糟糕至极。糟糕至极是指对事对人作极端消极的、悲观的评价。若按这种思路想,百分之百糟糕,没有一线希望或转机,人容易因绝望而陷入严重的负性情绪中。例如,非理性信念之三。 四、 心理调适 (一) 企业员工的认知调适 认知是指个体认识和理解事物的心理过程,涉及到知识的获取、使用过程,包括感觉与知觉、注意与表象、学习与记忆、思维与想象及言语活动等。各种刺激、事件并不直接引起个体的反应。 认知上的歪曲与局限则会导致情绪的紊乱和行为的适应不良。造成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个体歪曲的、不合理的、消极的思维方式和个体所持有的错误信念、思想,因此,心理调适的关键在于调整人的认知。 常见的认知调适理论与方法有艾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贝克的认知疗法、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和归因训练等。这里主要介绍一下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 费斯汀格(Festinger)认为,当认知出现不协调时,除了设法减少它以外,人们还可以 18 主动避开那些很可能使这种不协调增加的情境因素和信息因素。减少认知失调的方法通常有四种: 第一,改变认知。如果两种认知相互矛盾,我们可以改变其中一个认知,使它与另一个相一致。比如“我吸毒”与“吸毒有害”。 第二,增加新的认知元素。如果两个不一致的认知导致了失调,那么失调程度可由增加更多的协调认知来减少。如认为“我很聪明”但又“考试常不及格”的人,可以通过找各种借口(比如强调自己运气不好或复习时没有抓住重点等)来消除不协调感。 如何保持良好心态, 1.将不快以适当方式发泄出来,以减轻心理压力。要敢于把自己不愉快的事向知心朋友或亲人诉说。当极其忧伤时哭泣、读诗词、写日记、看电影、听音乐都是常见的宣泄方式。节奏欢快的音乐能振奋人的情绪。 2.多与人交往,摆脱孤独。每个人都有一种归属的需要,会习惯的把自己视为社会的一员,并希望从团体中得到爱。研究发现人际交往有助于身心健康。当你真诚的关心别人帮助别人,无私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时,你会欣喜地发现,你获得的比你给予的更多。千万不要因为怕别人不高兴而把自己同他人隔绝开来。孤独只会使抑郁状态更加严重。 3.增强自信心,做情绪的主人。人在正常状态下是可以通过意志努力来消除不愉快情绪,并保持乐观心情的。一是有意识地获取成功的体验;二是不在乎别人对自己如何评价;三是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知识是自信的源泉。要学会容忍,培养坚忍的毅力。用积极进取精神取代消极思想意识。把事情看透,心胸开阔,情绪就能保持稳定。 第三,改变认知的相对重要性。因为一致和不一致的认知必须根据其重要性来加以权衡,因此可以通过改变认知的重要性来减少失调。比如,强调吸烟的重要性,“吸烟使我脑子灵光,这才是最重要的,我不能为了将来可能的危险而放弃它”。个人也可以强调吸烟有害健康的认知因素,即“肺癌真的很可怕,吸烟虽然提神、解乏,但是为了家人和自己的健康,还是尽快戒掉吧”。这两种认知改变都可以使认知达到平衡。 第四,改变行为,使主体对行为的认知符合态度的认知。如一个人知道了“吸烟可能导致肺癌”而把烟戒了。但一般情况下,行为比态度更难改变。 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 学习和掌握一些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这有利于在受到挫折时有效地化解因挫折而产生的焦虑、紧张、郁闷等不良情绪,从而提高挫折承受力。大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调节挫折心理,常见的方法有: 其一,暗示调节。 心理学研究表明,暗示作用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内部语言可以引起或抑止人的心理和行为。自我暗示即通过内部语言来提醒和安慰自己,如提醒自己“不要灰心”、“不要着急”、“一切都会过去的”、“事情并不像我相象的那么糟”等等,以此来缓解心理压力,调整不良情绪。 其二,放松调节。 还可学习身体放松的方法来调节挫折所引起的紧张不安感。放松调节是通过对身体各部分主要肌肉的系统放松练习,抑制伴随紧张而产生的血压升高、头痛、手脚冒汗、腹泻、睡眠等生理反应,从而减轻心理上的压力和紧张焦虑情绪。 放松调节首先要学会体验肌肉紧张时的感觉,即收缩肌肉群,注意体验其感觉;然后再放松肌肉群,注意体会相反的感觉。 19 呼吸调节也是放松调节的一种。通过某种特定的呼吸方法,来解除精神紧张、压抑、焦虑、急躁和疲劳。比如,紧张时,采用深呼吸的方法可减缓紧张感。平时也可以到空气新鲜的大自然中去做呼吸训练。 其三,想象调节。 受挫心理调节能力并非要等到受挫后再来培养,而是在平时就要训练。想象调节法即是指在想象中对现实生活中的挫折情境和使自己感到紧张、焦虑的事件的预演,学会在想象的情境中放松自己,并使之迁移,从而达到能在真实的挫折情境和紧张的场合下对付各种不良的情绪反应。 想象调节的基本做法是:首先学会有效的放松;其次把挫折和紧张事件按紧张的等级由低到高排列出来,制成等级表;然后依据等级表由低到高逐步进行想象脱敏训练。 (二)企业员工的情绪调适 早在中国古代,人们就已意识到情绪对健康的重要性,根据《内经》的见解:“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故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情绪与五脏的对应关系是: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现代心理学、生理学和医学的研究成果均表明,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可以说情绪主宰着健康。 情绪调适指对有碍于身心健康的消极情绪进行有意识地、合理地调适,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防止和减弱不良情绪对身心的危害。这里的调适并非是压抑各种情绪反应,如遇到悲伤的事竭力加以掩饰而不表现出来。对消极情绪的压抑不仅不可能形成健康的情绪,相反,却有可能导致更严重的情绪障碍。这里为大家介绍几种有效调适情绪的方法,希望能有助于对情绪的管理和控制。 1、消极情绪的调适 (1)理智调适法 它一般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必须承认消极情绪的存在。 第二步,当承认自己存在某种消极情绪之后,就要分析引起这种情绪的原因,弄清楚究竟为什么会有焦虑、忧怨、恐惧和愤怒等的反应。 第三步,寻求适当的途径和方法去克服那些危险的东西,或是设法避开它。这时,应该对所恐惧的事物细作分析,了解其所具有危险的性质、危害的程度以及可能防护的途径。 (2)语词暗示法 语词暗示是运用内部语言或书面语言的形式调适情绪的方法。 比如,早上起床时可以暗示自己:“今天我心情很好~”, “今天我办事一定很顺利~”,或者将类似的话写在墙上。如果能不断地这样自我暗示,就会使潜意识接受这些信号。这将对你一天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使你能够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地去从事各项工作。有人对你发脾气时,就立即暗示自己:“我的忍耐力很强~”,“我的修养很好~”这样就可以保持心态平衡,维持情绪稳定。 经验表明,只要是在松弛平静、排除杂念、专心致志的情况下进行各种自我暗示,往往对情绪的好转有显著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运用此法必须先相信自我暗示的奇妙作用,并在平时反复练习。 (3)活动释放法 活动释放法就是借其他活动把紧张情绪所积聚起的能量排遣出来,是使紧张情绪得以松弛、缓 20 和的一种调适方法。 人们在过度紧张时,整个身体处于“应激状态”,交感神经随即活跃,血压升高,脉搏加快,呼吸急促,肌肉紧张而痉挛,肝糖大量释放出来,肾上腺素分泌就会增多。这时,被紧急动员出的能量若得不到及时宣泄,便会对身体产生危害。在文明社会,不主张人与人之间互相斥责和攻击。因此,心理学家提倡把人在过度紧张状态下积聚起来的能量转移到其他无害的活动中。例如,遇到挫折和不顺心的事情时,可以到操场上猛打一通篮球,在空地上以高速度冲刺几百米,直到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心态也就自然平静下来。看拳击、足球比赛;看恐怖、惊怵片。 (4)表情调适法 表情调适法是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面部表情和姿态表情以调适情绪的一种方法。下面介绍三种具体的策略: 第一,加快走路的速度,使忧郁的心情开朗起来。 第二,洪亮的声调可以增强自信心。 第三,内部微笑技术。发自内心地对自己微笑,能提高自身的能量水平,为取得优异成绩做准备。你可以先使自己的身体处于一个舒适的姿态,然后想像微笑进入了你的面部肌肉,放松、温暖着你的整个面部。让这种微笑滑进你的嘴里,轻轻扬起嘴角,让微笑下行,进入左侧心脏、肺部、肝脏、肾、背部和腿,感觉到微笑的、温暖的力量放松了你全身所有的肌肉,感觉到你的整个身体都体验到爱和感激。最后,在你情绪有所改变时,慢慢睁开双眼。 (5)音乐调适法 音乐调适法是指借助于情绪色彩鲜明的音乐来控制情绪状态的方法。现代医学证明,音乐能调整神经系统的机能,解除肌肉紧张,改善注意力,增强记忆力,消除抑郁、焦虑、紧张等消极情绪。 不同的风格的音乐会对人产生不同的影响。国外的一项统计表明,从事西洋古典音乐演奏的乐队成员大都心境和顺、心理平衡、不易患病;而演奏现代重金属摇滚乐的成员有70%以上出现烦躁易怒、消化不良、失眠健忘等症状,而且容易患病。在运用音乐调适法时应该尽量选择古典的、轻柔的音乐。 不同的曲目具有不同心理调节效果。心情忧郁的人可以倾听具有美感的音乐,如西贝柳斯的《忧郁圆舞曲》、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性情急躁的人宜常听节奏慢、让人思考的乐曲,如巴赫的《幻曲和赋曲》;心境不佳时选择优美的轻音乐或严肃的古典音乐,如比才的《卡门》、小约翰施特劳斯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消极悲观时宜多听宏伟粗犷、令人振奋的音乐,如瓦格纳的歌剧《汤金序曲》;疲劳时最好多听一些舒展优美、轻松流畅的音乐,如贝多芬的《第五号钢琴协奏曲皇帝(降E大调)》;失眠的人可选择节奏徐缓、和声悦耳的音乐,如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德彪西的钢琴奏鸣曲《梦》;胃口不好的人可以听听莫扎特的《嬉游曲》、泰勃曼的《餐桌音乐》等等。 (6)幽默调适法 幽默感实际是一种轻松愉快的生活态度,往往表现为玩笑的方式,具有明显的减低愤怒和不安情绪的作用。 一群陌生人相遇,彼此都很拘谨,这时一句幽默得体的话可以使气氛立即活跃起来;一个窘迫局面的出现,人际关系陡然紧张,言来言去,互不相让,这时若有人故意取笑一下自己,可以立即缓解大家不安的情绪,对方也会缄默下来,甚至借此偃旗息鼓,一笑了之。幽默是智慧和成熟的象征。学会幽默、乐观地面对生活,才能使自己快乐起来,成为真正的强者。 (7)颜色调适法 颜色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各种影响,如在红光照明下的物体要比在蓝光照明下显得大等,这称之 21 为颜色的心理效应。在众多的颜色心理效应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颜色本身往往使人产生某种特殊的情绪体验。现在人们一般认为,红色表示快乐、热情,使人情绪兴奋、热烈,受到鼓舞;黄色表示明朗、快乐,使人兴高采烈,充满喜悦之情;绿色表示和平、友爱,使人心绪安宁,有恬静、温和之感;蓝色给人以凉爽、舒适之感,使人心胸开阔、畅朗。 在临床实践中,墙壁上涂上白色、淡蓝色、淡绿色、淡黄色能使病人镇静、安适,有助于恢复健康;高血压病人戴上烟色或茶色的眼镜,有助于降低血压;红色和蓝色能促进血液循环;淡蓝色的环境对高烧病人能起退烧作用,蓝色对感冒有康复作用;紫色环境使孕妇感到安慰;黄色可增加病人的食欲。在体育竞赛中也常利用颜色来调适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例如,过分紧张时,绿、蓝、紫色具有镇静作用。设法用绿毛巾擦汗,饮用带绿色的饮料,到蓝色环境中休息,可以使过度兴奋得到缓解。如果运动员临场精神状态不佳,可多给予红色或黄色的刺激。 2、减轻自己,放松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来自工作或是家庭的压力,总会人感到焦虑烦躁,对于如何放松身心,解决生活压力必须有实际的方法,以下提供数种实际可行的压力消除法: (1)吹气:深呼吸可以缓和即将爆发出来的情绪反应,你只要从鼻子吸气,慢慢的流经你的腹部,然后到你的肋骨,再慢慢地从鼻子呼出这些气,而且轻轻地说声放松,只要几秒钟的动作就可以你就可以焕然一新。 (2)放松肌肉:在三分钟的时间内,可以试着做下面几个动作来放松肌肉。 第一、坐下,闭上眼睛 第二、吸气,约持续吸气六秒钟,一方面尽可能收紧你的肌肉 第三、发出嘶嘶声地呼出你吸进的气,让身体松弛下来,然后有节奏地呼吸二十秒 第四、再重复二次即可。 (3)浸泡热水:热水澡是最古老的镇静剂,要放松自己,最好浸泡在比自己的体温高一些些的热水里,时间不要超过15分钟。温水浴有同样的帮助。 (4)散步:尽可能不要安排午餐约会,利用午餐时间让自己的心灵休息一下,独自一个人,全神贯注慢慢地享受午餐。之后可以去散散步,一段十分钟的轻松散步,可以让紧张的情绪得以纾解,效果可持续1至2小时。 (5)对自己说话:这不代表自己疯了,事实上,它可帮助你避免走上毁灭之路。和自己的对话是处理压力的好方法。这个方法主要是可以让自己有机会去听、发问和思考自己的问题,如此一来,视野才不会变得狭窄。 (6)不要过度恐慌:如果你常说一些“天啊!多么惨啊!让我死吧!”之类的话,你可能就是过度恐慌了。如果有必要,就想象自己身处在洪水之中,如此你就能明白,脸上冒出颗大痘痘,其实不是件大不了的事。 (7)打开音乐,随歌而舞:有专家说放松心情的音乐应该由乐器慢慢地、静静演奏出来,但如果你厌恶了听布拉姆斯的音乐,其实也没关系,使人宁静的音乐有二个特性:熟悉与喜好,所以无论是何种音乐,只要能让你高兴就好。 (8)利用运动:规律性运动可能是解除压力的最实际方法。做四十分钟的运动,可以减少压力长达三个小时,若是相同时间的休息却只能让你轻松二十分钟。同时,若是愈紧张,运动之后就愈能感到愉悦。 (9)什么都不做:要一个忙得不可开交的人突然放下所有的事物,的确不容易,但是每个人都需要有段空白时间。现实生活竞争激烈,如果不留些时间给自己,将会使自己显得紧张、烦燥和焦虑不安,相对地也会影响到他人。 (10)这个世界并不完美:承认完美是这个世界里最大的欺骗游戏,我们必须了解百分之百的完美是不可能达成的,能够达到90%,就已相当成功了,像是完美主义者要求完美,最 22 后只带给他们对职业生涯和个人生活的烦闷和不满,即使他们奋斗不懈,完美主义者并不见得比其它人有成就。 (11)请教专家:所有关于压力解除的观念,强调的就是利用一些技巧来平衡过多的压力,并不是要让自己什么压力都没有。所以若不能自己控制压力,不要一个人默默受苦,找医生专家谈谈会有帮助。 3、积极情绪的培养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保持强烈的事业心 (3)妥善处理人际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应多接触身边的人,广交良师益友,寻求安慰和支持;应关心自己的家,保持一个健全的家庭以及和谐的家庭内人际关系(特别是夫妻关系),懂得“结发夫妻丑也好,粗布缝衣衣也牢”以及“家和万事兴”的道理。 (4)培养多方面的兴趣 在业余时间里,我们应发展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如听音乐、跑步、打球、爬山、养花、垂钓、书法、涂鸦、博客等,因为这些活动不仅可以释放我们身上多余的能量,还可以使我们经常看到自己的成果及其进步的象征,使我们的情绪稳定且具有较强的适应力,从而松弛精神紧张,丰富生活情趣。 (5)增加愉快的生活体验 增加生活的情趣和色彩就可以使自己的生活充满积极而愉快的经验。这样,即使偶尔遇到挫折和困难,也不至于激起太强烈的情绪反应。例如,在工作之余,带上全家人去野外郊游或徒步旅行;夫妻之间偶尔举行个烛光晚餐,在飘曳的烛光中相拥而舞等。 (6)保持适当的紧张和热情 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应注意有张有弛,劳逸结合,调节适度,保持最佳的身心和谐状态。 (7)积极锻炼身体 人的情绪与身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往往表现为精力充沛、心情开朗;而一个长期疾病缠身的人则容易抑郁、沮丧。因此,积极锻炼身体、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持适当睡眠是情绪饱满与稳定的基础。 (三)企业员工的意志调适 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意志具有引发行为的动机作用,但比一般动机更具有选择和坚持性。 挫折是指个体的意志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阻碍,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时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也就是俗话所说的“碰钉子”。常言道:“人生逆境十之八九”。 正确地认识挫折,了解挫折应对的一些策略,提高自身的挫折承受力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面对挫折,促进其人格和心理的成长与成熟。 提高挫折承受力的方法很多,我们主要介绍以下几种方法: 1、消除不合理信念,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1)挫折具有普遍性。可以说挫折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每一个人都会遇到。 (2)挫折具有两重性。 挫折会给人以打击,带来损失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奋起、成熟,从中得到锻炼。大文豪巴尔扎克说:“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 23 苦难对于人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2、有效利用应对资源,改善挫折情境 应对资源是指在个体应对应激事件时所能调动的一切心理、生理、社会因素的总和,是决定个体应对策略的综合性指标,主要包括: (1)生理资源。 (2)心理资源。一定的人格特质包括对自身的赞许,对环境的积极态度,正确的观念和内部控制力等,在应激事件中起积极作用。 (3)社会资源。当个体处于挫折情境中时,如果他人对个体表现出同情、支持等亲和情感,个体的社会资源得以扩展,其由挫折事件所引起的心理紧张便能够得以缓解。 3、正确归因 正确归因,就是要对造成挫折的原因进行实事求是地认识和分析,弄清挫折的原因到底是外部的,还是内部的,或是内外部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4、调整抱负水平 抱负水平是指个体在从事活动前,对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或成就设定的标准。抱负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增强个体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5、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 个体对挫折的感受和承受力不同,与其逆境经验有关。经历坎坷、有较多挫折经验的人与一帆风顺的人相比,其挫折承受力和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更高。 (四)企业员工心理调适的其他途径和方法 1、做到自我悦纳 悦纳自我是发展健康的自我体验的关键和核心,具体来说悦纳自我就是: ?接受自己,喜欢自己,不苛求自己,觉得自己独一无二,有高度的自尊和自信,有价值感、自豪感、愉快感和满足感; ?性情开朗,对生活乐观,对未来充满憧憬,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 ?能平静而又理智地看待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冷静地对待自己的得与失; ?有远大理想和阶段性目标,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努力; ?既不以虚幻的自我补偿内心的空虚,也不以消极回避漠视自己的现实,更不以怨恨、自责甚至厌恶来否定自己。 一般人认为,人们都会喜欢自己。实际上很多人对自己不满意,不喜欢自己。不仅生理、心理有缺陷的人会不喜欢自己,就是各方面不错的人也会对自己有所不满。这属于正常现象,但是如果不承认自己的本来面目,不能如实地表现自己,就是不接纳自我,更谈不上自我悦纳了。这些人不能自然地表现自己,而是要竭力地掩盖自己所谓的“缺陷”,这必然会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不能自我悦纳的人通常也不能欣然接受别人。他们总是说“别人不喜欢我”,实际上是他们对别人抱着过分警惕的态度,使自己的人际关系变得紧张。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自我悦纳呢, (1)进行归因训练。如果将成功归因于个人努力的结果,不仅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而且还可以减轻因不正确的自我评价和过低的成就期望而导致的焦虑感。 (2)深入剖析自我。在深入剖析自我时,不仅要分析自己的优点,也要诚实而平静地检讨自己的缺点。 (3)努力工作和学习。当一个人勇敢地面对现实,靠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难和障碍,最后取得成功时,就会觉得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体验到自身力量的强大,对自己感到满意,自信心也就会随之产生,最终接纳自己。 (4)树立合适的理想和抱负。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客观条件树立合适的理想和抱 24 负,并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最终达到目标。 (5)良好心态的培养。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不必把与别人比较作为衡量自己惟一的尺度。而“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心态有助于做到真正的自我悦纳。 (6)避免完美主义倾向。不少员工通常具有较高的人生目标和追求,这容易导致过分追求完美、过分苛求自己。这会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会窒息人的活力,使人心情压抑、行为退缩,还会失去许多展示自己的机会,最终损害人的自尊,导致自我拒绝。过分追求完美的人也会对别人要求苛刻,别人与之交往会有一种压力感,从而造成人际关系紧张。 2、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个侧面,其外延很广,企业员工的人际关系包括包括朋友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与客户的关系等,社会关系错综复杂。除了要针对各种关系的特点进行处理之外,建议您尝试使用以下方法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1)平等。 (2)相容。 (3)互利。 (4)赞美别人。 (5)关爱对方。 (6)诚实守信。 (7)注意仪表。 (8)面带微笑。 (五) 心态决定成败 既然改变不了客观世界,那么只能改造主观世界来达到物我和谐 既然压力不可避免,那么就只能通过调适内心状态,以应对和排遣压力。 1、知足长乐 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回顾担柴汗,心下较些子。——王梵志(唐) 白天上班,业余做第二职业,急于发财的压力把自己折磨得疲惫不堪,结果呢,——心理钟摆不平衡的表现。 若能想到自己较之于普通打工者、农民等从业者还是有优势的,就能用另外一端的力量将偏离的钟摆拉回中央。 回想一下不懈追赶的一生,没有且歌且行,欣赏沿路的景致,而是“跑步进入棺材”,必将感慨万千,追悔莫及。 只有树立正面的知足心态,自己才不至于在社会经济利益的强大诱惑下走入歧途。 这并不表示不可以追求合理的物欲,现代社会已经没有商代那两位不食周黍、甘心饿死的伯夷和叔齐了,事实上这两位老者的“愚忠”心态也是不足取的。 2、超脱自在 相传“八仙过海”之吕洞宾,落第后遇到钟离权,钟离权在炉上煮黄粱饭,拿一枕头给洞宾睡,洞宾梦见自己中进士、当官、升侍郎、成亲、为宰相、被诬害、获罪、家破人亡、穷困潦倒……倏忽醒来,黄粱犹未熟,方知贵不足喜,贱不足忧,人世间不过一场大梦,于是弃家拜钟离权为师,入终南山修道。 既要有王梵志的知足心态,又要有点吕洞宾黄粱一梦的超脱心态。 既然人生短暂,为何不能在尽自己最大努力奋斗的同时,享受人生道路上的快乐呢,为何一定非得被无穷无尽的物欲压力所累,一生就为了满足物欲而活着呢, 前提条件:做好本职工作,积累一定的物质基础,满足合理的需求(物质与精神)。 25 3、合理宣泄 疾风暴雨之后,大坝里水涨满了,对整个堤坝形成了强大的压力,此时最好的办法是适当泄洪,而不是继续筑高堤坝 当心中的消极情绪不断淤积时,轻则容易产生倦怠情绪,重则染上精神病症,最好的方法是宣泄部分压力,但宣泄的途径一定要正常合理 三条途径:一是找人倾诉;二是自我宣泄;三是高级宣泄。 , 找人倾诉:当感到压力压得自己不能透气时,要找自己的亲人或知心朋友,把心中的不快倒出来,不可憋在心头。“一吐为快”乃是消除烦恼最简洁而有效的方法。 , 自我宣泄:心理宣泄室(人偶、沙袋、放松球、拳击手套、)。咨询+宣泄?暴力宣泄。 , 高级宣泄:之所以称为“高级”,是因这种方法更加能体现高素质人群的特征,比如写日记、记博客,听、唱音乐等。在信息高速公路不断蔓延至全球的背景下,在博客里记录自己的“辛酸”故事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博客不仅提供了免费的空间,还可以使全世界的人看到记录者的心声,无形中给了记录者本身一种成就感。博客不紧记录了自己的心灵历程,而且将自己的压力和情绪通过文字宣泄了出去,是缓解压力的有效做法。冯翔走偏了 4、合理舍弃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聪明的人知道如何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而真正智慧的人则知道如何放弃那些自己并不想要的东西。 很多情况下,人们之所以会感到压力,乃是因为他们对待周围事物的心态出现了问题。如果自己对待工作过程中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强烈的“占有欲”,对于每一次评先进、评优秀、晋升机会和进修机会等都怀揣“必得之而后快”的心态,那么由此所带来的压力之大也就可想而知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有些员工天生个性要强,就是要兼得鱼和熊掌才能满足,实际上是做不到的。如果一味追求自己做不到的事情,那么不仅没有快乐可言,而且非常容易陷入职业倦怠的泥潭之中;如果选择毅然放弃这个虚幻目标,取得自己真正想要而且可以得到的“熊掌”,而舍弃对自己没有多少价值而又无法兼顾的“鱼”,那么将会如释重负、轻松多了。 不要总怀着羡慕其他行业从业者的目光。 (六)面对挫折 人生在世,谁都会遇到挫折,在遭受挫折的时候,不妨试试以下方法: 第一,沉着冷静,不慌不怒。 第二,增强自信,提高勇气。 第三,审时度势,迂回取胜。所谓迂回取胜,即目标不变,方法变了。 第四,再接再厉,锲而不舍。当你遇到挫折时,要勇往直前。你的既定目标不变,努力的程度加倍。 第五,移花接木,灵活机动。倘若原来太高的目标一时无法实现,可用比较容易达到的目标来替代,这也是一种适应的方式。 第六,寻找原因,理清思路。当你受挫时,先静下心来把可能产生的原因寻找出来,再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七,情绪转移,寻求升华。可以通过自己喜爱的集邮、写作、书法、美术、音乐、舞蹈、体育锻炼等方式,使情绪得以调适,情感得以升华。 第八,学会宣泄,摆脱压力。不妨找一两个亲近的人、理解你的人,把心里的话全部倾吐出 26 来。从心理健康角度而言,宣泄可以消除因挫折而带来的精神压力,可以减轻精神疲劳 第九,必要时求助于心理咨询。当人们遭遇到挫折不知所措时,不妨求助于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医生会对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循循善诱,使你从“山穷水复疑无路”的困境中,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第十,学会幽默,自我解嘲。“幽默”和“自嘲”是宣泄积郁、平衡心态、制造快乐的良方。当你遭受挫折时,不妨采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比如“吃亏是福”、“破财免灾”、“有失有得”等等来调节一下你失衡的心理。或者“难得糊涂”,冷静看待挫折,用幽默的方法调整心态。 (七) 改变悲观、培养乐观 德国心理学家皮特?劳斯特提出了改变悲观、培养乐观的10条建议: ?越担惊受怕,就越易遭灾祸。因此一定要懂得积极态度所带来的力量,要坚信希望和乐观能引导你走向胜利。 ?即使处境危难,也要寻找积极因素。这样,你就不会放弃取得微小胜利的努力。你越乐观,你克服困难的勇气就越会倍增。 ?以幽默的态度来接受现实中的失败。有幽默感的人,才有能力轻松地克服厄运,排除随之而来的倒霉念头。 ?既不要被逆境困扰,也不要幻想出现奇迹,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全力以赴去争取胜利。 ?不管多么严峻的形势向你逼来,你也要努力去发现有利的条件。不久,你就会发现:你到处都有一些小的成功,这样,自信心自然也就增大了。 ?不要把悲观作为保护你失望情绪的缓冲器。乐观是希望之花,能赐人以力量。 ?你失败了,但你要想到,你曾经多次获得过成功。这才是值得庆幸的。如果10个问题,你做对了5个,做错了5个,那么你还是完全有理由庆祝一番,因为你已经成功地解决了5个问题。 ?在你的闲暇时间,努力接近乐观的人,观察他们的行为。通过观察,你能培养起乐观的态度,乐观的火种会慢慢地在你内心点燃。 ?要知道,悲观不是天生的。像人类的其他态度一样,悲观不但可以减轻,而且通过努力还能转变成一种新的态度:乐观。 ?如果乐观态度使你成功了,那么你就应该相信这样的结论:乐观是成功之源。 (八)柳暗花明——逆境带来新生 当我们身处恶劣的环境,面临终极的绝望时,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拥抱真理,昂首前望,开始爬出深渊,向逆境学习。那么,我们可以从逆境中学到什么东西呢, 1. 让我们的眼界澄清。逆境强迫我们去正视自己的生活与生活形态,要我们放弃过时的、不合适的希望,去摆脱阻止我们前进的依赖心理,更要屏除那些除了满足自我以外,毫无用处的自欺欺人的想法。 2. 让我们以全新的方式成长。在内心深处,我们会发现更多的耐心、毅力、勇气以及意志。即使我们确定已经没有资源可以利用时,仍然可以再发掘出另外的力量。试试看吧~ 3. 让我们体会同情心的可贵。没有人会比那些了解无家可归之苦的人,更愿意打从心底去帮助无家可归者,只有曾受难的人才能深切体会其中的痛。挫败带给我们的,是非常可贵的怜悯心。 4.教导我们的普遍真理,生命本来就是不公平。我们小时侯总是天真地以为生命应该是无忧无虑,正义总能赢得胜利——唯有让我们早点认清事实并非如此,我们才能享受较轻松的人生。 27 (九)不满,会使你有力量 在这个世上,有许多人都陷进了自己所不期望的人生境况里,动弹不得。这些人不满意自己的职业,不欣赏同事的态度,甚至对现在的经济状况、居住环境及社会地位都感到不满。这些他们感到不满的事物并非应该受到非难,问题在于他们错误的处事态度,而不是他们所厌恶的环境。这种错误的观念,使得他们将自己封闭在一个凡事都感到厌恶的状态中。 对现状不满,而将希望寄托在明日的态度,是自我成长过程中的必要条件。“你说的我都了解,但是要如何做呢,”对现状感到不满的你可能会如此反问。不论你是否愿意,只要一天的时间,就在你原有的现状里试着全力以赴,相信改变环境的力量便会油然产生。 (十)磨练坚强的意志 意志是一个人力量的象征,是成就事业的基石。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磨练自己的意志力: 1、目标由近至远,由低到高。当你经过努力,达到一个个近目标时,你就会信心倍增,更加勇往直前地朝着目标努力。 2、战胜自己。在和外界力量的斗争中,要善于克服不利于发挥自己优势的弱点和消极因素,以增强自身的力量。 3、用座右铭鼓励鞭策自己。座右铭言简意赅、精炼醒目,镌刻左右,每日读之,对人具有强烈的自警、自策、自励之效。 4、多读好书。书籍给予人们的力量是巨大而长久的,通过多读好书,可以为自己找到意志锻炼的直接榜样。 5、忠于自己的诺言。既然自己决心办到某件事,那就要尽力实现自己的诺言。当然忠于诺言也并非不顾客观条件一味蛮干到底。如果经过努力,确实难以实现,或需要对原计划、目标进行修改调整,就不必勉强,而应作适当调整。在实现诺言的过程中,意志是同样可以得到锻炼的。 (十一)怎样成为自信的人 1. 每天照三遍镜子,这样一整天你就不必为自己的仪表担心,而会一心去学习工作。 2. 不要总想着自己的身体缺陷,只要少想,自己感觉才能更好。 3. 你觉得明显的事情,其他人不一定注意得到。 4. 不要过多地指责别人,总爱批评别人的人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5. 多数人喜欢的是听众,你不必用机智幽默的插话来博取别人的好感。 6. 为人坦诚,不要不懂装懂,这不仅不会损害你的形象,反而给人诚实可信的感觉。 7. 要找一个患难相助、荣辱与共的朋友,这样任何情况下你都不会感到孤独。 8. 以酒壮胆、提神解决不了你的好羞腼腆。 9. 某人不愿理你,不要总觉得自己有错。 10、要避免处于不利环境,虽然人们会对你表示同情,但他们同时也会轻视你。 (十二)失恋后如何调整心理 “人生逆境十之八九”,恋爱也是如此。恋爱一次成功固然是好事,但是失恋也是常事, 重要的是在失恋后,如何调整心理,争取一个新的开始。 1.摆脱自卑:失恋极易产生自卑心理,故要振作起来,从头开始。 2.吃酸葡萄:既然得不到又何必枉费心机呢,另辟新径,前途会是光明的。 3.观念转变: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人生更重要的是对理想和事业的追求。 4.环境转移:与会引发恋爱回忆的景、物、人隔离开来,这样会很快摆脱痛苦。 5.总结教训:要冷静客观地分析失恋原因,以便作出努力争取或彻底放弃的决定。 28 6.无私奉献:为对方着想,不责怪对方,会使心理很快平衡,并解除失恋的痛苦。 7.回归集体:置身集体可增强温暖之感,排除被抛弃的孤独感,增加勇气和信心。 (十三)心理平衡靠自己 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对不同的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境遇,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但基本的原则还是有的,以下要决可供参考。 1. 不对自己过分苛求。抱负定的太高,做事要求完美,稍有瑕疵就自责不止,必然要陷入咨询烦恼、自我折磨的泥坑。 2. 对他们期望不要太高。尤其是朋友、同学、恋人之间更是如此,否则必然大失所望、心情压抑、烦恼无穷。 3. 疏导自己愤怒的情绪。遇到想发火的情况时,要自制,多想想发火对自己并没好处,甚至还有许多坏处,甚至会祸及无辜,对自己更为不利。 4. 偶尔也要屈服。在无损原则的前提下,对一些小事不要过分坚持,并作出让步。 5. 暂时回避。遇到麻烦事时,只要不是重大事件,就不应整天想着,甚至钻牛角尖,可暂时回避,等自己冷静下来再好好处理。 6. 找人倾诉烦恼。亲朋好友是最好的倾诉对象,在他们那里你会得到精神上的安慰以及具体行动上的帮助,有利于解决矛盾或驱除心中的烦恼。 7. 为别人做些好事。助人为快乐之本,这不仅可以忘却一些烦恼,而且能获得新的友谊。 8. 不要处处与人竞争。要想到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长处,做好自己的事情,不必眼红别人得到比你还高的奖赏。 9. 对人表示善意。不管对什么人,你都诚实和善良地对待,那么你肯定也会得到善意的回报,彼此都得到良好的心情。 10. 娱乐。这是消除心理压力的最佳方法,多参加一些文体娱乐活动,安排好作息时间,做到劳逸结合 (十四)如何缓解工作压力, 1、正面的看待问题,视为是一种挑战:乐观而积极的工作态度是我们必胜的法宝。把负面的压力向正面转化,会有令人惊奇的收获。 (1)确定方向,不走冤枉路:仔细想想做这项工作的重点是什么,希望藉此得到什么结果,这样做之后是不是真的能得到想要的结果,与你的主管及上下游流程的同事一同讨论,再决定整个方向及流程。 (2)运用系统思考,工作分门别类进行:养成把握重点,循序渐进,集中力量的习惯,决定次序,从最重要的事情着手。我们必须先决定那一个工作比较重要,必须优先去做;那些比较不重要,可以缓办。不考虑优先次序所产生的另一结果,常是一无所成,而且被拖延或耽搁的事情,等之后再提出时,往往已失去时效性。 (3)更有效地组织你的工作:可能的话把工作分摊或委派以减小工作强度。要学会授权。我们可以为自己制订一个详尽的工作日志: 第一、列出明天你所能预见的工作; 第二、按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急性做出划分和排序; 第三、将不重要且不紧急的工作请别人代办,或者推后; 第四、依照排序、有条不紊地把工作完成。 2、建立良好的办公室关系:与同事建立有益的、愉快的合作的关系;与老板建立有效的、 29 支持性的关系,理解老板的问题并让老板也理解你的问题,了解自己和老板在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 3、及时总结,妥善计划:对所有的出色工作都记录在案,并不时查阅,一是总结经验,二是为自己寻找自信。为将要进行的工作,制定一些短期计划,做尽可能细致的准备。 4、不要给自己无谓的压力:减少你所关注的琐事数量,别给自己增添无谓的压力,对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就由它去。 5、享受个人空间:不要总是想着工作,努力在每天都安排一段时间处理自己的事情,如与家人、朋友在一起等。 6、适当的运动:每天寻找时间放松,如呼吸新鲜空气,做适量的运动,散步,时常出入一下办公室,变换一下环境,这些活动有助于释放压力,放松大脑,恢复精力。 (十五)放松心情的25个方法 1、如果您觉得力不从心,那么应停止任何额外的加班加点。 2、拥有一两个知心朋友。 3、犯错误后别过度内疚。 4、正视现实,因为回避问题只会加重心理负担,最后使得情绪更为紧张。 5、不必事事、时时进行自我责备。 6、有委屈不妨向知心人诉说一番。 7、常对自己提醒:该放松放松了。 8、少说“必须”、“一定”等硬性词。 9、对一些琐细小事不妨任其自然。 10、不要怠慢至爱亲朋。 11、学会"理智"地待人接物。 12、把挫折或失败当作人生经历中不可避免的有机组成部分。 13、实施某一计划之前,最好事先就预想到可能会出现坏的结果。 14、在已经十分忙碌的情况下,就不要再为那些份外事操心。 15、常常看相册,重温温馨时光。 16、常常欣赏喜剧,更应该学会说笑话。 17、洗个温水澡,边洗澡边唱歌。 18、卧室里常常摆放有鲜花。 19、欣赏最爱听的音乐。 20、去公园或花园走走。 21、回忆一下一生中最感幸福的经历。 22、结伴郊游。 23、邀请性格开朗、幽默的伙伴一聚。 24、力戒烟酒。 25、作5分钟的遐想。 (十六)心理健康的钥匙:ABC理论 如果有人问你,你对自己的情绪负责吗,你可能说:情绪怎么能随便控制呢,有高兴事就乐,有伤心事就悲。这是人之常情嘛。 但是ABC理论的创始者爱利斯认为:正是由于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如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久而久之,还会引起情绪障碍呢。 ABC理论中: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 30 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 通常人们会认为诱发事件A直接导致了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发生了什么事就引起了什么情绪体验。然而,你有没有发现同样一件事,对不同的人,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同样是报考英语六级,结果两个人都没过。一个人无所谓,而另一个人却伤心欲绝。 为什么,就是诱发事件A与情绪、行为结果C之间还有个对诱发事件A的看法、解释的B在作怪。一个人可能认为:这次考试只是试一试,考不过也没关系,下次可以再来。另一个人可能说:我精心准备了那么长时间,竟然没过,是不是我太笨了,我还有什么用啊,人家会怎么评价我。于是不同的B带来的C大相径庭。 常见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主要有: 1. 人应该得到生活中所有对自己是重要的人的喜爱和赞许; 2. 有价值的人应在各方面都比别人强; 3. 任何事物都应按自己的意愿发展,否则会很糟糕; 4. 一个人应该担心随时可能发生灾祸; 5. 情绪由外界控制,自己无能为力; 6. 已经定下的事是无法改变的; 7. 一个人碰到的种种问题,总应该都有一个正确、完满的答案,如果一个人无法找到它,便是不能容忍的事; 8. 对不好的人应该给予严厉的惩罚和制裁; 9. 逃避可能、挑战与责任要比正视它们容易得多; 10. 要有一个比自己强的人做后盾才行。 这些不合理的信念,你有过没有呢,你对自己的情绪负责了吗,你给自己的理智打几分呢, 31
本文档为【员工心理健康手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0594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98KB
软件:Word
页数:56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9-29
浏览量: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