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绍武三部六病全息方的处方--------中枢汤

绍武三部六病全息方的处方--------中枢汤

举报
开通vip

绍武三部六病全息方的处方--------中枢汤绍武三部六病全息方的处方--------中枢汤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绍武三部六病全息方的处方--------中枢汤 三部六病全息刘绍武三部六病全息方的处方--------中枢汤方 一、三部六病全息方的处方 三部六病全息方就是中枢汤,是刘老晚年所命名的一个处方。 中枢汤由三个方子组成:调心汤,调神汤,调胃汤。 中枢汤处方: 柴胡15g 黄芩15g 苏子30g 党参30g 川椒10g 甘草10g 大枣10个 丹参30g 百合30g 乌药10g 瓜蒌30g 郁金15g 五味子15g 牡...

绍武三部六病全息方的处方--------中枢汤
绍武三部六病全息方的处方--------中枢汤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绍武三部六病全息方的处方--------中枢汤 三部六病全息刘绍武三部六病全息方的处方--------中枢汤方 一、三部六病全息方的处方 三部六病全息方就是中枢汤,是刘老晚年所命名的一个处方。 中枢汤由三个方子组成:调心汤,调神汤,调胃汤。 中枢汤处方: 柴胡15g 黄芩15g 苏子30g 党参30g 川椒10g 甘草10g 大枣10个 丹参30g 百合30g 乌药10g 瓜蒌30g 郁金15g 五味子15g 牡蛎30g 石膏 30g 桂枝10g 大黄 10g 白芍30g 陈皮30g 调神汤是《伤寒论》第107条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裁而成。由于用石膏易龙骨并去了铅丹;故亦名日柴膏汤。 原文是:“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调胃汤实际是大柴胡汤加党参、甘草而成。 《伤寒论》第103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调心汤是小柴胡汤加百合、乌药、丹参、郁金、瓜蒌、牡蛎。 二、三部六病全息方的理论基础。 刘老在世的时候曾经说过“现在有一个理论,能解释咱们这个方子,这个理论就是生物,全息论。 生物全息论这个概念,是我国学者张颖清提出的。张在研究生物的整体与相对独立部分之间的相关性时,发现生物相关性中的一种特殊关系,即生物的组成部分的生物学特性与生物整体相似,它贮存着整体的信息,是整体的相对缩影。生物体的每一局部,甚至细胞,都携带着整体生命信息(如基因),用植物的局部组织,可以培养成整株植物,一些低等动物可以重新长出失去的部分。现代克隆枝术可以用体细胞培养出与原本体相同的高等动物等等。既然生物体的每一局部都携带着整体生命信息,人体患病,即使重点在局部,这一局部已经含有整体因素,也就具有了整体疾病的性质。 全息论之所以能诞生在我国,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受到中医学的影响。中医学理论中包含着丰富的全息论思想,人做为一个小宇宙,是生物界的全息元,在中医的诊断、治疗中,充满了全息思想。 由于每一局部都是整体成比例的缩小,所以每一个局部病证全身反映同时出现,只不过是在一个很微观的部分得以表现而已。 中枢汤的组成就体现了系统整体的治疗。因为在三部中,气血是一个整体。所以中枢汤中选择了调神汤协调整体的气血,在调神汤中寒温并用、补泻并行、升降共施、收涩共用。使整体的气该开则开、该降则降、该出则出、该入则入。气行则血行,气调则血调,所以整体的血该通则通、该藏则藏、该统则统。 三部系统中,表部以肺为主导,里部以胃为主导,半表半里部以心为主导。婴儿出生的第一声哭,是肺的功能,因哭使肺接触后天的空气,开始呼吸,人有了后天的呼吸,气血才能循经脉运行。肺似压气机,心似压水机,心肺的机能不能停,一旦失常,或发生病变,或导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致死亡。而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既虚,则三部俱无生气。所以三部中主导的调节应该是调肺、调心、调胃,由于调心汤中有百合、乌药、五味子等调肺的成分,所以就不再选择调肺汤,而只选择调心、调胃。 人体三部中的各组织、器官,形状不同,功能各异,但其本质是一致的———生物全息率。 人体各解剖组织器官是为了一定的功能目的而组织起来的,不同器官的分别形成是为了适应不同的目的。但辩证法不承认任何绝对孤立的观点,每一器官的功能虽有一个是主要的,但并不是唯一的,同时各不同器官之间虽各有分工,也不是毫无共同之处。 人体从一个全息胚即受精卵开始发育,在发育过程中细胞逐步分化。一个全息胚内有各种细胞成分及其功能,最初是彼此均衡的,但全息胚的分裂增殖打破了这种均衡性,使得分裂后的每一种细胞在某种细胞成分上占有优势(功能上亦是如此),于是这种细胞便有了发展这种优势的可能,其结果是使该细胞向某一方向发育。?不同种细胞分别向不同方向发育,彼此差异便越来越大,这就是分化。分化的结果,某类细胞在某种成分上占有绝对优势,而其他成分则被抑制到尽可能小的范围内。具有某种占绝对优势成分的细胞,其功能即以该种细胞成分的功能为主,从而形成功能特化。例如细胞膜占绝对优势的细胞主要承担内外物质的交换,尤其是气体的交换,这就是肺泡组织,再如以肌蛋白占绝对优势的细胞主要承担运动的功能,这就是肌肉组织等等。然而,分化了的细胞虽各有显著差异,但其基本结构成分是:相同的。并不是只有肺泡才具有气体交换能力,所有细胞膜都具有这种功能,并不是只有肌肉组织才具有运动功能,所有细胞内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定量的肌蛋白,它们在细胞 内物质的转运或细胞运动中都有重要作用。这就是说;每一个分化了的细胞不仅保留了其胚胎时期的全部信息。而且包含了已经分化了的其他各种细胞的全部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说,以某一细胞成分为基础的功能,一方面由某一特化了的器官来承担,另一方面它同时存在于整体的所有细胞中。从这里我们也可看到“泛器官”的影子。因而如果以某一特定功能为系统单位,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它有一个功能密集中心,这就是特化器官,同时又弥漫于全身。现代生理生化学已经从内分泌角度发现了这种全息现象的存在。人们发现,许多激素的分泌虽然以分泌腺的分泌量为最多,但在一些非分泌腺器官中也具有这种分泌功能。人们已经发现,像心脏,肺脏、脑组织这样的细胞也能分泌一些作用于水盐代谢的激素。因此人们惊呼,器官界限正在消失~ 其实,器官的特定功能是不会被抹煞的。不同器官功能分工的界限并不会完全消失,只是不要把这种界限绝对化。不同器官之间既有分化造成的差异,又有全息保留所具有的共性。细胞分化与全息保留是辩证统一的,因而作为某一功能系统概念来说,也是以一定的解剖结构为中心,同时又贯守一身上下,是既定位又不定位的辩证统一。 这个本质用三部六病理论来讲,就是在整体气血引导下的三部的正常运行。这种正常运行,需要协调、需要平衡、需要通畅。不协调即为病,不平衡即为病,不通畅即为病。但这种不协调、不平衡、不通畅,在三部系统中不同的组织、器官中有不同的表现,这种表现是现象,不协调、不平衡、不通畅才是它的本质。治病必求于本,就是求于这种本质,本于全息。作为全息方使用的中枢汤正是从根本上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全息方的治疗是“辨本论治”,正如明代张景岳所说:“天下之病,变态虽多,其本则一,一拔其本,诸证尽除矣。” 在三部六病学说中,中枢汤是最符合人体自身调节规律的一个方子。中枢汤极大地调动起了人体的系统调节功能。使人体该热的地方热、该寒的地方寒、该补的地方补、该泻的地方泻、该调的地方调、该通的地方通。中枢汤的最终目的是要达到中和。 三、从三部六病看人体的中枢之机。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刘老命名为中枢汤含义深刻,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在六经辨证中,少阳为阳枢,少阴为阴枢;在五脏辨证中,脾胃中土为枢。但中枢汤中“枢”的含义,比古人所讲的都广泛,都深刻,它是在生物全息论的指导下讲“枢”,这个“枢”的关键,在整体的气血,在三部的心、肺、胃。 健康的根本在这里————健康中枢。中枢失中一分,病邪内侵一寸。 疾病的根本在这里————疾病中枢。百病之源,百病之根,百病之本,百病之始。 人体保健的根本在这里——保健中枢。保护了整体的气血,保护了心、肺、胃,就保护了整个人体。 疾病向愈的根本在这里——向愈中枢。 四、三部六病全息方的临床应用 刘老晚年临证用中枢汤最多,许多不同的疾病都用中枢汤加减治疗。特别是在症状复杂,头绪繁多,久治不愈,辨证有一定困难时。 刘老经常讲:没有整体的协调,便没有局部的改善。这是三部六病最著名的一个观点。实际上刘老晚年广泛应用中枢汤,是运用系统的协调,而没有系统的协调,就没有整体气血的改善,也没有局部的改善。 中枢汤做为全息方来用,升降上下,出入表里,其作用可上可下、可攻可补、可寒可热、可行可止、可内可外,随其配伍之异而变化无穷。内外妇儿皆可应用,用之得当,疗效卓著。 临证加减 1 吐酸:用左金丸镇吐制酸(吴萸3g 黄连18g )2 吐酸烧心:二黄汤(吴萸3g 黄连18g大黄6g干姜3g) 3 噫气:枳实芍药散(枳实10 g芍药20 g) 旋复代赭石汤(旋复花(包)9克、代赭石15克、生姜9克、制半夏9克、 炙甘草6克、党参9克、大枣4枚。) 4 舌苔白腻:陈皮15 g草果6 g藿香10 g梹榔10 g 5 大便干:芦荟3 g瓜蒌仁10 g 利肠汤:(白芍30 g芦荟3 g威灵仙10 g甘草10 g) 6 大便稀:苍术15 g葛根15 g 7 便血:槐花15 g 8 蛔虫:梹榔10 g榧子15 g川椒10 g使君子15 g 9 脘痛:枳实芍药散(枳实10 g芍药20 g)、川楝子30 g 10 少腹冷痛, 腹胀痛:三核二香汤(川楝子30 g橘核30 g荔枝核30 g木香10 g小茴香10 g) 11 消化道出血:仙鹤草30 g 12 感冒:葛根30 g 13 鼻炎:葛根30薄荷10 g 14 咳嗽:瓜蒌30 g杏仁10 g桔梗15 g或加梨 15 胸痛:瓜蒌30 g 16 血压高:夏枯草30 g 17 脉虚细:生脉散(党参20 g麦冬10 g五味子15 g) 18 脉滑:白虎汤(石膏30 g知母15 g甘草10 g粳米10 g) 19 脉有散状:生脉散(党参20 g麦冬10 g五味子15 g) 20 脉聚关、上鱼际:柴膏汤(小柴胡汤加石膏30 g牡蛎30g桂枝10 g车前子30 g大黄5 g)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21 舌有瘀斑:桃仁承气汤(心功能不好者勿用) 22 心悸:牡蛎30 g五味子15 g 23 心烦:豆豉10 g栀子10 g牡蛎30 g 24 小便不利:车前子30 g滑石15 g 25 尿血:小蓟15 g生蒲黄15 g 26 浮肿:决渎汤(黄芪30 g郁金15 g银花30 g丝瓜络15 g车前子30 g白茅根15 g)半决渎汤(黄芪30 g银花30 g丝瓜络15 g)或茯苓15 g车前子30 g或加冬瓜皮15 g 西葫芦15 g 27 肢麻:黄芪30 g桑枝10 g 28 肢痛:葛根30 g王不留30 g威灵仙15 g伸筋草10 g海风藤15 g 29 腰痛:葛根30 g川断30 g 30 扭伤:桃仁承气汤(桃仁10 g大黄10 g桂枝10 g芒硝10 g甘草10 g) 31 肿物、肿瘤:攻坚汤(夏枯草30 g牡蛎30 g王不留30 g) 32 脏躁:甘麦大枣汤(炙甘草6 g淮小麦或浮小麦30大枣10枚) 33 皮疹:祛风利湿汤(苍耳子20 g浮萍20 g土茯苓20 g苦参20 g) 34 失眠:珠砂2 g珍珠母15 g炒枣仁30 g 35 畏冷:身冷加附子5 g肢冷加桂枝10 g 36 手足心热:地骨皮30 g白薇15 g 37 耳鸣:磁石30 g代赭石15 g 38 目昏:茺蔚子10 g决明子30 g白蒺莉30 g沙苑子10 g青葙子10 g 39 色素沉着:红花10 g桃仁10 g 40 白带:白果30 g 41 月经淋漓不止:生蒲黄15 g 42 久病阴虚:竹叶石膏汤(竹叶6 g 石膏50 g半夏9 g 麦门冬20 g人参6 g 粳米10 g 甘草6 g) 42 头项痛:葛根30 g 43 癔病:本方合甘麦大枣汤(甘草10克 小麦60克 大枣30枚); 44 精神分裂症:本方加远志6克 菖蒲10克 郁金15克 ‘? 45 癫痫:本方加钩藤30克 远志6克 菖蒲10克 珍珠母30克 地龙10克 ( 有狂或瘀血者,本方合桃仁承气汤。 - 46 共济失调c本方加远志10克 郁金15克 王不留30克o 47 脊髓空洞症:本方加黄芪120克 葛根120克 王不留30克 48 美尼耳氏综合症:本方加六神丸。 49 高血压:本方加夏枯草30克 , 50 慢性腰背关节疼痛者:本方合葛根汤(葛根 麻黄 桂枝 白芍 川椒 甘草 大枣) 51 腹胀痛者:本方合三核二香汤(橘核 荔子核 川栋子 小茴香 木香)。 52 输卵管炎:本方桃仁30克 王不留30克 当归15克。 ‘ 53 卵巢囊肿:本方合攻坚汤,加桃仁 30克 小茴香30克 川栋子15克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中枢汤本身无定性,佐之以热则热,佐之以寒则寒,佐之以补则补,佐之以泻则泻,佐之以散则散,佐之以收则收,佐之升热则升,佐之以降则降。所以中枢汤临床应用的关键,在于药量的变化,在于药味的增减。所以需因人制宜、因病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中枢汤融合了经方、时方的精华,能使正气无损而邪气得释。临床上若能灵活应用,有百发百中之效。所谓“大气一转,百病皆愈”。 五、病案举例 病例一,梁某,女,26岁,因劳累,情绪不佳出现胃痛,服各种西药及中成药均不见效。做胃镜无溃疡病等。其父邀诊。见床前摆满各种胃药,其父日:药都吃遍了,为何不见效呢,诊其脉微聚关,观其舌,质红苔微腻。由于胃痛已久,面色微黄,疲惫无神。久治不愈,诸药无效,遂处以中枢汤,一日三次,每次配服三九胃泰一包。将三九胃泰直接冲入滚开的汤剂中,温服。三日后,患者胃已不疼,但满嘴起口疮,可见病邪已由内达外,原方继服,又用银花、连翘、公英、地丁煎汤频频漱口,一周以后,口疮亦愈。 病例二,金某,女,13岁,淋巴癌,在山大三院做化疗。由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化疗费用太高,家人欲请中医治疗。余诊时,孩子因化疗已脱光了头发,面色晃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上鱼际,遂处中枢汤合攻坚汤,嘱服四个月,患者服药半年,病愈。至今随防未复发。 病例三,赵某,男,16岁,学生,性格内向,因老师批评几句,心中不快,郁而不舒,家长也没有及时疏导,十几天后,形成“精神病”狂躁不安,语无伦次,昼夜不息。送到精神病院,电击一次后,症状未减,反增恐惧。父母急带叫孩来余处诊治,余诊脉未完,孩子就跳了起来,跑到院子中间,大喊大叫。此时,吾劝其父母不要着急,可用中药慢慢调理。遂处中枢汤加珍珠母,钩藤,石菖蒲,胆南星。断断续续服药半年,突然有一天,开始泻,一日泻十六、七次,经常来不及登厕而遗屎于裤内。泻了半个月后,孩子方清醒过来。后又坚持服药半月而愈。 六、结论 全息的意思就是说,局部也是一个小系统,这个小系统是脱离了局部结构的表面,深入到系统的本质。全息方药理论体系则把人体疾病,当成是全身整体疾病在局部的体现。故调治全身,治疗整体而达治愈疾病的目的。它从更广更深的层次直指疾病的本质。 中枢汤作为全息方来使用,是真正从生物全息的高度来认识人体整体的协调,持中守一而治百病。比用小柴胡汤来协调整体又进了一步。 刘绍武中医大师的“六病”、“方证”及“注解”摘录》 一、关于“六病”的论述 六病就是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六病本身概括了病性(阴阳),病势(寒热),病位(表、里、半表半里),病体(虚实)四个方面的内容。同时六病也包含了汗吐下后温清补治疗原则。另外六病的六纲之下,分属各种类证、方药,形成了理、法、方、药齐全的辨证方法和论治原则。是区别于《内经》经络学术思想的又一新的方证体系。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生理功能上,病理变化上,诊断治疗上都有重要的意义。一切疾病不论在病理变化上和转化过程中都有经络的参与,这是不容置疑的。因为经络有运行血气,联络脏腑,沟通表里上下内外的作用,也是病邪出入的道路,如124条之“太阳随经淤热在里”就是很好的一例。 但是绝不容许把病邪传变的途径与症候类型的划分混为一谈。经络辨证自有其独立的内容,与伤寒论的辨证法则绝不相侔。至于头项强痛属太阳,口燥咽干属阳明,耳聋目赤胸中烦满属少阳仅是各该病的局部症状。 举少数以概全部的写法是汉代文章言简意赅的特点。 读内容先须识标题,各篇名称只作“辨某某病脉证并治”而不作“辨某某经”或“辨某经病”,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正是《伤寒论》之辨证诊“病”不依“经”的明显所在。 “经”与“病”的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六经是生理的,其循行有固定的路线,虽无病,其存在依然如故;《伤寒论》的“六病”是病理的,是人为的划分证候类型的方法,无病则“六病”不复存在。经络无论外在体表或内至脏腑均为线段的,至其病象亦只出现于其循行部位及其所络属之脏腑;而“六病”之表现常为全身性的。经络之阴阳是用以说明人体组织结构之属性,由脏腑之不同及经络循环体表部位的区别所决定;而“六病”的阴阳是用以说明疾病的属性,由病势、病位、病体所决定,包括对表里寒热虚实的内容。“经”与“病”是本质绝不相同的两种概念。所以我们认为《伤寒论》辨证的“六经”当称“六病”。 二、方证(一句话概括,矛盾论的主要矛盾观点,值得学习) 太阳病之项强痛,阳明病之口燥咽干鼻衄,少阳病之耳聋、目赤、胸胁苦满等症状。 仲景的方剂组成非常严格,方剂首在使数种药物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一种功能。随便加减药物只能是汇集本草,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方剂不同于药物,数药相合不再是药物的性质,而出现了方剂的性质。各味药物由分散到组成一个方剂,不单是数量的相加,而且是有机的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不是量变而是质变,这就是药物与方剂的根本区别。以桂枝汤为例,桂枝汤将芍药用量加倍,则成为桂枝加芍药汤,由治表转为治里。第279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桂枝汤三阴皆治,关键在于芍药用量,大量作用于里部,中量作用于半表半里部,小量作用于表部。第62条:“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参第50条:“欲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血不足,血少故也。”芍药中量治半表半里少阴病。仲景组方之严格,选药之精良,为后世医者望尘莫及。 俗曰:中医不传之秘在药量。不同病性,处以不同用量,才能达到理想效果。桂枝麻黄各半汤可引起小发汗,仅用麻黄汤1/3量。桂枝二越婢一汤,仅用麻黄1/4量。桂枝二麻黄一汤中麻黄仅用1/5量的。由此可见仲景组方处量也是十分慎重和严格的。 一个方剂中药味和药量都存在一个最佳比例,治疗有个最佳效果。随便更动其中的药味和药量都会改变方剂的性质和作用,失去原来的平衡。方剂的成分是决定疗效的保证,方剂的浓度是决定程度的依据。一个好的方剂必须是经过多次临床检验,优者继承,劣者淘汰,而最终证实其疗效,做到非此方不能治此证,非此证不用此方。方证相对,两相呼应,相得益彰。这是研究方剂学的根本途径。 仲景组方用药的原则大致有八类: 1、一方中突出一味或数味药的主导作用,其它药为辅助作用,则以其主药命名方剂。 桂枝汤中桂枝起主导作用,与芍药相伍,全方的功效在于温阳敛阴,调和营卫,主治发热,汗自出,恶风,脉缓或肢肢痹痛的表虚寒证,故本方命名为桂枝汤。 麻黄汤中以麻黄为主导,配伍桂枝以止痛,杏仁以平喘,全方功效解表散寒,主治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故本方命名为麻黄汤。 葛根汤中以葛根为主导,配伍麻黄以发汗,桂枝汤以温阳敛阴,全方功效解肌发表,和解阴阳。 小柴胡汤中起主导作用的为柴胡,配黄芩清热,半夏止呕,人参止烦,全方协调半表半里,和解阴阳,主治往来寒热,胸胁若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黄连汤、黄芩汤、麻子仁丸、猪苓汤、文蛤汤、附子汤、吴茱萸汤、甘草汤、桔梗汤、猪肤汤、苦酒汤、半夏散、炙甘草汤、茵陈蒿汤、乌梅丸、白头翁汤、瓜蒂散等这此方剂中都是突出被命名药的主导作用,但是决不能说方剂就是主导药的作用。另外一些方剂的主导药并不是一味,如:柴胡桂枝干姜汤、旋复代赭汤、竹叶石膏汤、干姜附子汤、甘草附子汤、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桂枝附子汤、桂枝人参汤、枳实栀子豉汤。 2、一方中选用数种药物的联合作用,通过各药的相互作用,达到治病目的。各药之间是平行关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形成一个功效,这时以各药名称共同命名。 麻杏石甘汤中四药:麻黄、杏仁、石膏、甘草缺一不可,共同担负清热解表平喘的功效,虽有麻黄而不发汗,主治汗出而喘,无大热。 麻黄细辛附子汤三药共同起到温阳解表主治表寒与半表半里寒合证之无汗,发热,脉沉。 葛根黄芩黄连汤中三药相伍,解表清热止利,达到引热出表的目的。主治表热里热合证之汗出而喘,协热而利。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中四药为伍,相互为用,共同起到温阳利水的作用,主治少阴寒,太阴虚合证之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到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麻黄附子甘草汤,栀子豉汤,栀子甘草豉汤,栀了生姜豉汤,栀子干姜汤,栀了柏皮汤,栀子厚朴汤,干姜黄苓黄连人参汤,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黄连阿胶汤,麻黄边翘赤小豆汤,五苓散等,这些方剂都是诸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达到治疗目的,缺一不可。 3、一方之中,通过几味药的相互作用,达到一个治疗作用,以其达到的作用命名。 调胃承气汤中大黄芒硝甘草三药共同作用起到了和顺胃气的作用,胃气以降为顺,调胃承气汤其势下行,故以调胃承气功用以命名。主治胃气不和,谵语,潮热,大便硬。大承气汤、小承气汤也取意于此,只是在程度上有区别。 小建中汤中诸药相伍,共同起健脾补中的作用,主治太阴病阳脉涩,阴脉弦,腹中急痛证。 小陷胸汤,大陷胸汤,大陷胸丸,取意攻陷胸胁结水之证。抵当汤,抵当丸取意直抵少腹,不可阻当之势。理中汤取于调理中焦,温补脾胃之意。 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桃核承气汤,通脉四逆汤,蜜煎导方等都是在突出主导作用同时,全方达到一个治疗效果,因而复合命名。 4、一方之中,数药结合,组成一种治法,采用取类比象的方法给方剂命名。 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四药组合构成一种疗法,清热降温,如白虎肃杀威慑。 大青龙汤,小青龙汤,取青龙行云布雨之发汗之功。 真武汤(即玄武汤)等六神二旦汤皆取类比象,以构成一种特殊治疗方法。 5、一方中,数药为伍,达到治愈某证的目的,则以其病证命名。 四逆散、柴胡、枳实、芍药三药与四逆汤完全不同,但治疗的症状是一致的,故也以四逆命名。 当归四逆汤,通脉四逆汤,茯苓四逆汤,白通汤等都是复合的命名方法,或突出主导药加主治症,或功效加主治症,或突出主药,同时加功效与主治症。 6、一方中,数药为伍,煎后出现特殊色泽,则以汤剂的色泽命名,如桃花汤。 7、药证(单证)方,以某药对某证的独特功效为基础的单方称药证方。 桂枝甘草汤温阳平冲,主治少阴寒证之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 芍药甘草汤清热平挛痉,主治少阳热证之脚挛急。 甘草干姜汤回阳救逆,主治少阴寒之四肢厥逆。 茯苓甘草利水止悸,主治少阴虚小便不利,心下悸,口不渴。 在方剂加减重组过程中,兼证加药都依据本原则。桂枝加桂汤,以治疗少阴病、奔豚证,气从少腹上冲心。桂枝加芍药汤治疗太阴病腹满时痛。桂枝加大黄汤治疗太阴病兼大实痛证。桂枝加附子汤治疗厥阴病之汗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桂枝新加汤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治疗少阴虚与表寒合证之身疼痛,脉沉迟。 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葛根加半夏汤,柴胡加芒硝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白虎加人参汤,四逆加人参汤,通脉四逆汤加猪胆汁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等,既可以药证方组合新方,也可从兼证方中分出药证方。如桂枝加葛根汤之葛根甘草汤证为项背强几几,白虎加人参汤之人参证为时时恶风,背微恶寒,脉洪大。 8、复方,一方有两方或多方组成,同时解决相互复合的几个方证。 桂枝麻黄各半汤为桂枝汤与麻黄汤各1/3量的合方,主治阴阳俱虚,余邪未解之发热恶痛,热多寒少,如疟状,无汗身痒,脉微而恶寒,面色有热色。 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柴胡桂枝汤,麻黄升麻汤等都是复方。 以上从方剂的命名和组方上讨论了仲景的处方原则,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借鉴。徐灵胎说:方剂既成,其药各失其性。一方之性决非数药之性相加,这就是方剂学真谛。以药物解方剂的方法应该说是方剂学的倒退。 方剂是为辨证服务的,离开了辨证,方剂也无所适从。因而“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一线贯通,不可分离。组方也是这样,必须是在辨证的指导下进行,方剂组成后就表现出完整的汤性,而不再是药性,以桂枝白虎汤为例说明。 桂枝汤是温性方,白虎汤是凉性方,两方复合以后,是温是凉要依据辨证的需要,由桂枝汤和白虎汤的量来决定。如果是治疗热痹,那么桂枝汤在本方之中不表现温性,只取其镇痛之效,取白虎清热之功,全方成为清热针痛剂,这时不能取以桂枝辛温作解释。如果是治疗寒痹,那么白虎在本方之中也不再表现凉性,只取其除烦镇痛之功,不取其寒凉之性。如果本方桂枝汤与白虎汤组成平性方,以治没有明显寒热证象的痹证,方剂之中不存温凉的问题。同一方剂,由于主治不同改变药物的剂量,而使全方的温凉发生改变,可凉可热,可平,这就说明了药性是构成汤性的元素,但汤性已不再是药性。 三、29条注解 举例说明,《伤寒论》二十九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入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燥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仲景对这种病进行了“辩证然否”。这个证好象是桂枝汤证,张仲景通过辩证然否得出结论,说“此误也”,意思是说要用桂枝汤就 错了。如果再攻表,就更错了。错在哪里呢,错在不知邪之所在。用桂枝汤是错的,也出现错的问题,因此,用了桂枝汤后病人出现“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情况,不但原来病没有治好,反且由于治错了闯下了大乱子了。这到底是什么病呀,现代医学叫“末梢循环衰竭”,属于危险证候。所以用桂枝汤出这个乱子,不但没把病治了,还得赶紧设法抢救,因此,用“甘草干姜汤与之”。甘草干姜汤是四逆汤的基础方,是单方,在“甘草干姜汤”基础上加一味“附子”就形成四逆汤。赶紧用“甘草干姜汤”“以复其阳”,把阳救过来后该怎么办呢,仍然还得“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由此能说明这个病是个什么汤证。所谓“更作”, 就是应该做却没有做的意思。说明此病本是芍药甘草汤证,却误用桂枝汤攻其表,非但病情没有好转,还闯了一个大乱子,用甘草干姜汤解决了乱子之后,原“证”仍然还是存在,因此,需要再用芍药甘草汤治疗。关于#29条,我有亲身的经历。实践出真知吧。从前,南沟村有一个病人,他去看病,他回来之后,我问他:“怎么样啊,”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他说,就是“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我问:“你给人家用了什么方了,”他说:“看着好象一个桂枝证,我给他开桂枝汤”。我说:“可弄错了,《伤寒论》29 条不是讲‘反与桂枝汤欲攻基表,此误也’,你怎么不接受这个教训呀~”他说:“那是啥呀,”我说:“是芍药甘草汤证呀~”因此,急忙赶到病人家里。等到去了,病家已经把药煎成了,就是还没喝。后来换了“芍药甘草汤”治疗,脚一下伸开了。“脚挛急”这个证那可厉害了,就是小腿抽筋。病人这样痛苦,能不自汗 出、脉浮、小便数吗~这个病人用了一付药倒好了。所以实践出真知,这个病没有见过容易弄错,你看看古今医家把《伤寒论》29条注解成什么了,你们打开各家著作看一看他们的注解,完全弄错了。 (注:看到这一段深受启发,一是条文解释应有一个组织集众人之力把历来的解释进行归集整理发掘出真知灼见,以摒弃门派之见,名利争夺;二是小孩外感大量使用抗生素、感冒冲剂、退烧药后,也出现了“咽中干,烦躁、吐逆”情况,甚者也会出现四肢厥逆的情况,会不会也是过发汗而阳气受损的原因呢,三是,马文辉诠释为:本条初为芍药甘草汤证,误用桂枝汤,形成甘草干姜汤证。一误再误,则成四逆汤证。) )津液不守:一方面汗自出,一方面小便频数。2)津液竭于内, (另:胡希恕中医大师:1 大便要干,脾约证就是这类的。他这种脾约他不要紧,他是虚证,就是虽然十日无大便,无所苦也。3)吃了桂枝汤马上四肢逆冷,这是什么道理呀,津液再亡失,同时这个胃也虚,这个津液达不到四末,这个手脚离心脏都远呐,所以血液、津液达不到这个地方了,他就凉,这个在内经上有了,它说:“脾为胃行津液”,到脚上脚上能行,到手上手上能握。那么这个因为发汗津液亡失的太厉害了,远处的地方啊,达不到,所以他厥冷。那么在上边也失去润泽,所以嗓子也干,烦躁,吐逆,胃也不和。烦躁,比心烦还加重了,原病只是心烦而已啊,这是又烦又躁,他不能安静,这都是胃不和的一种表现。4)胃虚不能治水嘛,所以小便数。5)甘草、干姜是温中、健胃、缓紧迫的这么一种药,但是干姜用的量非常轻,这跟我们头前白虎加人参中讲的人参健胃生津液是一个道理。这个时候胃要是不恢复,这个津液是不会恢复的,所以他用甘草干姜来治疗。这个病要用滋阴救逆的这种办法一吃一个死,一看这个人,咽比较干,就是津液太虚了,用点滋阴药,这个不行,他这个胃根本是不好的,也只能够恢复胃气才能够生津嘛,同时用大量的甘草也是大有道理的。6)假若“重发汗”,就是说已经给吃这个桂枝汤了,这是假若,没有这么糊涂的大夫,又自汗出,又小便数,还给人吃麻黄汤,他是假设说的,假设这个病,他是亡失津液,这是个主要的,你还大发其汗,而又加烧针迫急其汗,这个出汗也最轻了,拿烧针刺激他发大汗。要是这么来呀,这个病它也要四肢逆厥的,但是那不是甘草干姜汤能治疗的了,那非陷于阴证不可。这个虚极呀,就要从阳证转变为阴证了,阴寒重证了,那你非用四逆汤才能治疗呢。) 四、片语 所谓医者,一是准确的诊断,一是有效的治疗,二者缺一不可。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路上必备的交流学习网站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本文档为【绍武三部六病全息方的处方--------中枢汤】,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8258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0KB
软件:Word
页数:19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8-02-17
浏览量:163